徐婧让人将女儿们带下去,又问遇上流民的事,她到底不放心呢。

“真没受伤,那么多护卫在,对方不过是一些手无寸铁的老百姓,能把我怎么样?”徐喆无奈,再三保证自己毫发无损。

徐婧还是将信将疑,自己这弟弟是有前科的,报喜不报忧,但是也没法拉着他检查,只能叹道,“兖州竟然混乱至此!”

“这几年兖州接连大旱,百姓生活维艰,兖州境内世家豪强趁机大量兼并土地。百姓无田不得不租种他们的田地,可租金不比朝廷税赋轻,交了租后只堪堪饿不死罢了!我经过的东平可是兖州最繁华之地,内城都出现冻死之流民。”

惊得徐婧倒抽一口冷气,“何至于此,朝廷难道不开仓赈粮吗?”

“沃土肥田皆掌于世家豪强之手,朝廷在兖州收不到税赋,哪有那么多钱粮赈灾,何况拨下的粮食有多少能到百姓手里。世家豪强倒是施粥了,可不过是杯水车薪,沽名钓誉罢了!”徐喆义愤难平,兖州这群人实在太过了。

“天灾不及*猛,这些人如此穷奢极欲,就不怕惹出大乱子来?”徐婧长叹一声。

郁郁的徐喆见此,深觉自己莽撞,拿这些腌臜事让徐婧烦心,遂道,“那些人如此伤天害理,早晚会自取灭亡,阿姐且看着吧。我从青州一路走到雍州,途经兖州、豫州,就属雍州百姓面貌与别处大不相同,连一个乞丐都没见着,街上商铺林立,人来人往。”

雍州尤其是弘化欣欣向荣的让徐喆惊讶,到了冬天,百姓一年的粮食差不多见底,又不像春天还可以挖野菜摘野果充饥,加上没有保暖衣物防身,还不是都呆在屋里,减少体力消耗尽量节省粮食。可弘化却打翻了他的认知,街上的热闹差点让他以为将近年关了。

徐婧嘴角上扬,“使君提出以工代赈,州内一年到头有不少工程,只要手脚勤快肯吃苦,温饱有余。”

“这要多少工程,这些工程所耗恐怕不小,使君仁厚!”徐喆真心实意道。雍州以工代赈不是秘密,有些地方豪族想效法,一次两次还能承受,可要救济的百姓那就是个无底洞,哪有那么多工程要建。可雍州愣是实施了两年,建了一堆有的没的,私底下有说李徽打肿脸充胖子的,也有说李徽宅心仁厚的。

徐婧笑的与有荣焉。

笑着笑着,徐婧忽的想起正事来,“贺家十二娘你见过了没,如何?”

徐喆脸红了红,他刚定了亲,兖州文登贺氏的女儿,“名门淑女,自然是好的。”

徐婧见状不由笑了,父亲一点儿征兆都没的就定下亲事,弄得她措手不及,明明之前还说让她帮忙相看的,还好她这里没定下,否则岂不是尴尬。

等她知道未来弟妹身份之后,又平添一份纠结。贺氏比不得李氏显贵,却也是一郡之望族,但贺十二娘的母亲她是长泰伯胞妹。

女儿肖母,长泰伯老夫人出了名的粗野无礼偏她还不自知。没办法,老夫人的父亲虽然凭功得爵,可之前也不过是个山里谋食的猎户,老夫人十来岁上才过上千金闺秀的日子,这教养见识能好到哪里去。

这些话,徐婧自然不会和他说的,木已成舟多说无益。

“你来了弘化,没有不去给苏老夫人请安的礼,我让人下张帖子过去。”

“劳烦姐姐替我操心。”

“也没多久可操心的了,等你娶了媳妇我就是想忙都要被你嫌弃了。”

“阿姐!”

徐婧好笑,语调一变,“苏家大郎不是个好的,你莫和他亲近,没得连累了你的名声。”徐婧虽觉得李昭做事太不留情面,却不会觉得苏启明可怜。子弟纨绔可以,但是在外面为非作歹仗势欺人太混账,尤其是他还敢攀扯李氏的名头。

徐喆诧异,“他怎么了?”

徐婧少不得把苏启明做的事说了一遍,再三叮嘱,“与他面子上过得去便成。”

“庶子为嗣,合该严加教养,却不想养的他这样目无法纪。只打他二十杖,实在是轻了。”

“这人是该打,要是养在伯夫人膝下,哪里能成这性子。”徐婧不客气道。

徐喆摇头,“长泰伯府就没想过继苏家二房子嗣,这样的庶子还想承爵?”

“二房再好,那也不是自己的骨肉。”徐婧道。

徐喆不赞成,“长泰伯身为苏氏家主,岂能重个人得失置家族利益不顾。便是不计较爵位,为了家族兴盛,也不该把家业交给这样的人啊!”

徐婧愣了一会儿,才道,“到了长泰伯府,你可别说这些个。”

徐喆点点头,“我知道。”

过了几日,徐喆便带着厚礼去长泰伯府,看望了中风的老夫人之后,长泰伯夫妻俩在大厅接待了徐喆,养好伤的苏启明作陪。

徐喆是嫡亲的外甥女婿,亲姐姐是李徽妻子,辈分有点乱,不过当下结亲不是很在乎这个。反正不论从那边论,都是贵客不能慢待。

单论长相,徐喆面容憨厚,远比不上面如傅粉的苏启明讨人欢喜,但徐喆举止从容,气度平和,一看便可知家教良好。

反观苏启明,焉头耷脑,无精打采,怎么看怎么上不得台面。这都是被长泰伯训的,他深悔自己昔日的疏忽以至于儿子文不成武不就耽于美色,这段时间严加教养。没了老夫人寻死觅活的维护,就连尤氏都被软禁了,苏启明可不是遭了大罪,能神气活现才是怪了!

自己想和妹妹做亲家被婉拒,转眼妹妹就替外甥女定了徐喆。苏启明和吴梅兄妹*,一对比,长泰伯郁闷的无以复加。

送走徐喆,长泰伯感慨了几句外甥女终于有了个好归宿,话题便转到了苏启明身上,苏启明也该成亲了。

这是出了苏启明和吴梅的丑事之后,长泰伯第一次提及。

犹犹豫豫的,苏夫人终于开口,“那阿梅怎么办呢?她已经是大郎的人了。”一个字一个字的戳在长泰伯心口上。

长泰伯的脸皮又开始抽动,“年少无知,我们总不能看着他们一错再错。”

“怎么就是一错再错了,大郎另娶她人那才是错呢,这种事最吃亏的是女子,以后让阿梅怎么做人,怎么嫁人!伯爷,好狠的心!

依我看,大郎这几日神思不属,想来是对阿梅情根深种,牵肠挂肚了,小儿女情难自禁虽说不懂事了些,但也不是罪不可赦,成全了也就揭过去了。要了人家小娘子的清白却不肯负责,难道伯爷希望我们的儿子是这样一个毫无担当的人?

若真是这样,实在是令人失望,我是没脸给他寻亲的,我们也是有女儿的人,伯爷设身处地的想想,我们愿意要这样一个女婿吗,婚姻是结两姓之好,不是为结仇。”

长泰伯被苏夫人噎的差点一口老血喷出来,后面关于记名的话也不再说,说了肯定被苏夫人一堆大道理砸下来。

可他偏偏反驳不得,娶了吴梅,不可能。不娶,那就是苏启明始乱终弃无担当。最终一腔憋闷尽数发泄在了苏启明身上,只把苏启明操练的哭爹喊娘也没用。

苏启明以为这日子没有更苦的了,却不想真正的噩梦才来。

李昭派去兖州的人回来了,不止找到了足够苏启明死上十次的证据,还带回长泰伯派人去杀人灭口的消息,可惜那些都是死士,没留下活口,无法指证长泰伯。李昭暗骂上梁不正下梁歪,当即派人把人证物证送到了展飞杨处。

正当苏启明因为练不好箭术被他爹抽打之际,县衙来人,一把大铁链一把枷锁,将人拷了回去。

长泰伯要问,衙役不卑不亢道有人击鼓鸣冤,状告苏启明强抢民女,迫人至死,展县令要升堂。

听说展飞杨要升堂,李昭把书一甩,吩咐人,“走,我要去看看。”

穿戴完毕,李昭便去向徐婧报备,作为女儿,出门要经过母亲的允许,在规矩上,李昭从来不肯落人把柄。

闻言,徐婧忍不住心中的惊愕,六娘不是在禁足吗?

李昭三五不时的往外跑,这一个月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徐婧心想李徽口上不说李昭行事太张扬,事后还不是将人拘在家里读书磨性子。

这是解禁了,还是李昭耐不住寂寞要往外跑,若是后者,她放了人,怎么和李徽交代。

“六娘出门要做什么?”

李昭没想到徐婧会问她,实在是史无前例,不由诧异了下才道,“我好久没出门了,在家闷得慌,就想出去逛逛。”

徐婧沉吟了下,“外头天寒地冻又下着雪,要是病了就不好了,六娘还是等天气好些再出门,你看,可好?”她还是问一问李徽的好。

以前刮风下雪,她不是照样出门,今天怎么就不成了,李昭大为纳罕,只徐婧说道这份上了,她也不好不给面子,何况她又不是非到现场不可,遂笑盈盈道,“好。”

略坐了会儿,李昭便告辞。

李曦听闻李昭从正院出来后居然不是出府而是回自己的院子,不由纳闷。自己的妹妹自己清楚,除开晨昏定省,若不是为了请示出门,李昭轻易不会去正房,想了想她便去寻李昭。

李昭便把事情这么一说,皱着眉头道,“难道是阿爹和她说了不许我出门,”否则徐婧没理由不让她出去,说着自己就摇起头来,“阿爹前两日还说我,别读书读得走火入魔了,找小姐妹们聚聚!”不过李昭觉得《齐律》比小伙伴们更有魅力遂继续在家里宅。

李曦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自八娘九娘出生,徐婧行事就略有不同,较往日更有底气了些,可也不该在这种事上作梗啊,于她有什么好处。

最终只能道,“且看看她葫芦里埋得是什么药吧?”

“女人心啊,海底针啊!”李昭唉声叹气。

李曦好笑,捏她细润如脂的脸蛋,“说的你不是女子似的。”

“我还是小女孩呢!”李昭得意洋洋。

李曦无奈的摇头失笑。

李昭凑过去给李曦捏肩,“阿姐,今天忙吗?”

李曦斜睨她,“有点儿忙,月底了,要查店铺田庄的帐。”

“那我陪阿姐一起,阿姐都好久没陪我了。”

“瞧瞧,你还倒打一耙了,是谁吃住在书房,我和阿嫂请你赏花都请不动人。”

李昭装傻,“有吗,有吗,我怎么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我不赴谁的约也不会不赴阿姐和阿嫂的约,你这么说,我这一颗心都要碎了。”李昭西施捧心。

李曦哭笑不得,戳她额头,“真想把你这张嘴给堵上。”

“嘿嘿嘿…”

于是李昭就这么赖在李曦院子里陪着她看了一下午的账本,打探消息的人直接寻到了这里。

李昭也不想刻意瞒着李曦什么,遂直接让人禀报。

苏启明在书院求学的时候就糟蹋了不少男孩女孩,只他找的都是那些贫寒人家,遂没有闹出什么大乱子来。只有一户姓岳的人家找当地县令状告苏启明强抢民女,那县令却俱于长泰伯府威势,不但不处理还把这事当做人情告知了苏启明,最终岳父病死大牢,岳母疯癫溺水而亡,那岳家小娘子被苏启明赏给了家丁作践。那小娘子是个机灵的,趁机逃了出去躲进了山里头,直到李昭派人去收集苏启明罪证才得以重见光明。

除了岳家,诉状的还有四户,他们被抢的都是女儿,两家女儿已经死了,一家女儿因为脾气硬伤了苏启明被卖到了烟花之地,还有一个被留在苏启明身边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苏启明一开始俱不认罪,可五家人不是空手而来的,他们还带了人证,两个苏启明同窗兼职跟班,当地一个专门帮他寻找美貌平民童男童女的混混,一个牙婆。

长泰伯是个胸有城府的,一看苏启明出了压良为贱的案子,就知道这个儿子不省心,扣了他身边的人稍加用刑就把什么事情都问出来了。顾不得生气,第一时间把苏启明身边那群不省心的都明着发卖暗地里弄死了,然后派人去兖州扫尾。

要不是李昭手脚快,这群人都要遭毒手。李昭的人便顺势上演了一出救命恩人从天而降,在这四人快被杀时及时出面,可把人给感动坏了。

这不,到了大堂上一股脑都倒了出来,这几人也不是傻子,长泰伯府不倒,死的就是他们,死自己,死别人,完全不需要犹豫的选择题。

苏启明哑口无言,加之用了刑,终于认罪。

展飞杨当庭判了问斩,时间定在二月初一。临近春节不宜杀生,正月里也不能,遂二月初一已经是最快的行刑日。

李昭一口浊气终于吐了出来。

李曦再没想到苏启明竟然能做出这般伤天害理猪狗不如的孽来,半响才道,“死有余辜!”

“可惜还有人逍遥法外。”李昭脸上笼了一层寒霜,苏启明身边那群被发卖的丫鬟小厮了无踪影,这年头,奴婢律比畜产,没法深究这些人的生死,可其中可能有几个是被他强买来的百姓,他们怕是凶多吉少。

李曦一怔,神情有一瞬间的复杂,“还有两个月的时间,怕是有不少人要求情。”判了死刑,可只要没立即执行,就有翻案活命的机会不是。

凡是死刑,除开谋反等罪名即时处死,其余都要交刑部复审勾决后才能执行。在雍州,不必上报朝廷,只要禀报节度使府便可。

李徽作为雍州都督,掌管州内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禀,总判府事。又因为雍州战事频繁,遂加使持节,代表皇帝亲临,可行使特权,李徽作为持节都督又称节度使。

李曦说的是不少人,李昭却明白她指的是两个人——苏夫人和徐婧。

苏夫人是长泰伯夫人自不必提,徐婧的胞弟刚刚定亲长泰伯府的外甥女,也不知她会不会袖手旁观。

“展飞杨是块硬骨头,这案子过了他的手,就是阿爹出马都讨不到人情!何况阿爹才不会为了这种败类徇私枉法,明知苏启明所为还替他求情可见也不是什么是非分明之人,这种人不值得深交,管他高兴不高兴!”

“你这脾气呦!”李曦叹。

第56章 八仙过海显神通

苏夫人的心情有点复杂,她从来没想过曝光长泰伯和尤氏的丑事、苏启明的身世,因为这样一来,长泰伯府将会名誉扫地,她自己如何不要紧,可她还有女儿。她盘算的从来都是不动声色的弄死长泰伯父子俩,然后过继二房侄子。

可眼下这判决一出,长泰伯府名声还能剩下多少。苏启明强抢民女,压良为贱,草菅人命。长泰伯为替子遮掩,意欲杀人灭口。在证人说自己险些被灭口时,多少人的目光投在了长泰伯身上,虽无证据,可都怀疑他呢。

这种事若是不大白于天下,于权贵来说不算什么大事,可一旦公之于众,再想轻易了结那就难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长泰伯心知肚明,可苏启明之案还有一线生机,那是他名下唯一的儿子,他为他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为他能继承家业费了多少心血,他怎么能见死不救。

满脸憔悴的长泰伯求到苏夫人跟前,希望她能向李徽求一个人情。

“很多事明儿并不知情,都是他的恶仆拿着他的名头仗势欺人,明儿年幼无知,才被他们哄骗了过去。明儿有错,可罪不至死!”

这就是长泰伯苦思冥想出来的生机,把罪名都推到奴仆身上,只要李徽肯高抬贵手,苏启明就能免于一死。

苏夫人的眉头渐渐皱起来,这的确是一个法子,拿奴婢顶罪,权贵还干得少了,但事实如何,谁不清楚。

只要李徽撂下一句话,这案子就能抹过去。只是长泰伯太高估她了,她哪有这么大的脸面求来这人情。这几年下来,长泰伯难道还没摸清李徽的脾气,事情闹到这种地步,他是万万不会再插手的。

何况这件案子处处透着蹊跷,千里迢迢跑来告状的苦主,幸免一死的证人,显然暗地里有人在整长泰伯府,这人能耐还不小。这人是谁,他们一无所知,要是他们做了什么,保不准对方后续会跟着动。人对于未知总是恐惧的!

权衡片刻,苏夫人已然做了决定,“在堂上,岳家小娘子和几个证人句句指的都是大郎,想推到奴婢身上,谈何容易。”

长泰伯双目赤红,“口供是可以改的。”

“所以伯爷是要我去求使君为了大郎徇私枉法吗?我没这脸也没这么大的情面。”苏夫人冷了面孔,苏启明要死了,她也不想再装慈母了。

长泰伯沉了脸,目光直直的看着苏夫人。

苏夫人脸色丝毫未变,“人在做天在看!”

长泰伯气得拳头紧握,瞪着苏夫人半响,甩袖离去。

苏夫人自嘲一笑,这人从来都是最会权衡利弊的,即使被她下了脸也不会和她翻脸,谁让她出自名门,娘家蒸蒸日上,女儿嫁得又好,他有的是地方要求她!

离去的长泰伯并没有放弃拯救儿子的计划,他一边给远在东平的妹妹去了一封信,一边联络弘化内的亲朋好友,群策群力,于是徐喆就这么被他盯上了。

徐喆没被长泰伯攻克,可徐喆未来岳母被自己胞兄一封信从东平召到了弘化。说辞是长泰伯老夫人得知孙子出事,情形不太好。

贺苏氏看过母亲,见过兄长,带着儿女前来使君府拜会徐婧。

徐婧心知对方因何而来,只那是自己未来弟妹家,只能硬着头皮接见。

寒暄过后切入正题,直说了一个多时辰,贺苏氏才告辞。

掌灯时分,李徽回府。

徐婧踌躇了一下,还是开口,“今儿贺夫人来过?”

李徽当然知道,拿了盏茶喝了一口,应了一声。

“说了没一会儿,贺夫人就泪如雨下。”徐婧觑着李徽的脸色慢慢道,“苏启明这事一出,长泰伯府老夫人彻底病倒了,原就是中了风,现在情况更是不好。长泰伯也病的不轻,到底是独子呢?”

“她向你求情?”李徽慢条斯理问。

徐婧定了定神,“贺夫人哭的好不可怜,一个劲儿说长泰伯府就这么一根独苗苗,难免娇宠的天真无知了一些,又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误交了狐朋狗友才被带坏了,本性不至于于此。贺夫人去见了苏启明才知道,有很多事,苏启明自己都不知情,都是下面人为了迎合他瞒着他做的,他自己也糊里糊涂的。

倒不是说苏启明就一点错都没有,只是他还没成亲未及冠,也算不得大人,难免做些荒唐事,好在他已经知道错了,正追悔莫及。

我见她哭的可怜,她又是阿喆的岳母,何况八娘九娘出生有赖苏夫人坐镇,苏启明到底要喊苏夫人一声母亲,实在推拒不过。我想着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也是上天有好生之德,便腆着脸想向使君讨个从轻发落的恩典。”

苏启明的事听起来混账至极,但是真的就罪无可恕吗?世家权贵子弟比他更荒唐的都有,不过是民不告官不究。就是民告了,只要打点妥当,也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苏启明就是太倒霉被人告了,又遇上一个较真的展飞杨,偏偏家里权势不够,没法摆平,这才闹得一发不可收拾。

说完,徐婧紧张的看着神色不变的李徽。进门这么多年,她从来没正经求过李徽,这是她第一次求他。此事非什么要紧的事儿,想来李徽总会给她几分薄面吧!

李徽静默了片刻,沉声道,“所以你们是想把罪名推到下人身上?”

说不出哪里不对劲,可徐婧就是觉得李徽在生气,遂不知所措的看着他,一双明亮的杏眼中晕染出水汽。

李徽无动于衷,“已下判决公示于众的案子,改口说是主子替奴才背了黑锅,你们觉得百姓信吗?”

徐婧身子颤了颤,咬着嘴唇倔强道,“为什么不信呢!仗势欺人的奴才哪里少了!”

李徽嗤笑一声,“别把百姓想的太蠢,上位者说什么他们就该信什么,否则哪来那么多的乱民造反。”

百姓把世家当神尊敬,世家不把百姓当人看。关于这点李徽心知肚明,要说他多么尊重庶民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他不会把百姓只当做一堆没有思想的只会听话的血肉,抱着这种想法的人,终将毁在这些他看不起的百姓手里。李徽深以为然,并引以为戒。

“外面的事,你不要插手!”李徽下了警告,免得她乱揽事,就算不给李氏招来祸事,败坏了名声也不好。他废了多少人力物力才挣下李氏爱民如子、公平公理的名声,他的儿女都为此谨言慎行,务必不损名誉,没想到自己的继妻却要拆他的台。

一直以来,徐婧恪守规矩,行事妥帖,主动避李湛兄妹锋芒,又给他生了一对女儿。加上李徽发现徐婧对他的心思,作为男人不免对倾心恋慕自己的女子更宽容一些,尤其这个人还是自己明媒正娶的妻子,李徽无法回应她的感情,多少有些内疚,遂李徽对徐婧颇为宽厚。

所以不用徐婧开口,小姨子的婚事、小舅子的差事…一些事情上李徽都愿意给她做脸。现在看来,自己似乎对她太宽容了,惯得她自以为是,没了分寸。更头疼的是徐婧和他们家理念不合,这不是小事,李徽没法不出声郑重警告。

脸色发白的徐婧眼泪唰的就流了下来,嘴唇阖合,喃喃道,“我…我…”字不成句,徐婧整个人都乱了心神。

李徽摇了摇头,“你为我李氏妇,当以我李氏声誉为重。”说罢,披上外袍,径自出了正院去书房安歇。

徐婧眼睁睁看着李徽决绝的离开,想到两人好不容易因为八娘九娘亲近起来的关系怕是又要回到原点,甚至不如从前。当下就像被抽干了全身力气般,委顿于地。

“夫人!”

“夫人!”

婢女们惊呼着冲过去扶起徐婧,连声呼唤,却没得到徐婧一个眼神的波动,顿时心急如焚,要去喊郎中。

“不用,喊来了不过是让使君觉得我在装病罢了!”语气中的凄然令人心酸。

婢女们再不提郎中之事,一齐将徐婧安置在床上,徐婧就这么呆呆的望着床底,心如死灰的模样。

青梅深怕徐婧郁结于心,生生熬出病来,泣声道,“夫人你得替八娘九娘想想啊!”

徐婧眼中闪过一丝异彩,一个激灵清醒过来,是啊,她还有八娘九娘。李徽纵使再生她的气,难道还能生一辈子气不成。

可想起李徽对自己疾言厉色的模样,顿觉心如刀绞,不答应便不答应,何必那样说她,她怎么就没把李氏名声放在心上。区区小事,哪里能动摇李氏百年声誉,不过是苏启明冲撞过李昭,李徽要给女儿出气才不肯施以援手罢了。

眼下叫她怎么和贺苏氏交代,在李徽眼里,自己的颜面果然是比不得他宝贝闺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