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国明红了眼眶,抽回左手笑了笑道:“没什么大事,就是昨天回家跟我爹娘提工作的事,我爹说暂时没岗位。您也知道我比国强大一岁就快二十岁了,想让我娘找媒人去凤家说媒。您也知道我们一块长大,彼此都了解性情。凤家就馨妍一个女儿,就也没准备外嫁,我家人口多也住不下,凤家二老也是好相处的,打小看着我们长大,上门也没什么不好。”

见董太太一脸的惊诧,继续道:“董奶奶,家里兄弟多,我也理解爹娘的难处。十只手指有长短,咬了哪只手指都是一样疼。总想着爹娘能替我想一分,毕竟馨妍也同意我们的事,所以就跟他们说了这事…可我爹娘不准,一生气我就划了一下,把我爹娘也气的不清。”

董太太听到馨妍要找上门婿,就送了半口气,馨妍也同意了潘国明上门,另外半口气也松掉了。剃头担子一头热,好兄弟跟馨妍两情相悦,孙子的脾气最多难受两天,过去也就过去了。只要自家孙子不再折腾,这个媒呀,她还是非常乐意保。就是孙子问起来,她也有十足的理由,毕竟国明人家不仅仅是上门,跟爹娘都自残了,可见两人感情多好。

想通的董太太,怜爱的望着潘国明,语重心长道:“你这孩子啊,上门女婿可不是什么好事你爹娘也是为你好。这孩子都不跟自己姓,搁谁谁愿意,这事啊,我看够悬的。”

潘国明略羞涩的挠了挠头,低头不好意思道:“本来我的意思是,只要是我跟馨妍的孩子,姓什么都无所谓。可馨妍说只要一个孩子姓凤,延续家里的香火不断就行。馨妍跟凤家二老都是通情达理的人。您也知道,凤家打小就是我们去的最多的地方,跟自己家没什么两样。就是昨天昏头,把我爹娘气到了,他们也从来不肯听我说的事,想请您出面保媒把事说清楚。”

董太太哈哈大笑,道:“你这孩子有眼光,凤家两口子都是实在人,馨妍容颜性格都是好的。放心,这事呀奶奶帮你,保证跟你爹娘保下媒。咱私下里说句不好听的话,凤家人少住的也比你家宽敞,他们两口子年岁也不小了,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说不得有今天没明天的。”

潘国明只笑笑没吭声,董太太是个行动派,也是怕夜长梦多。了解了情况就关了门,跟着潘国明一起去了潘家。潘家白天也没什么人,潘青青和小四都出去不在家,潘母正躺在床上唉声叹气呢,听到董太太在院里说话的声音,赶紧的从床上起来出去。见本来脸上挂着的笑,在见潘国明也跟在一旁,立马就拉下脸色。

董太太见状上前,一把牵住潘母的手,感同身受的劝慰道:“国明这孩子也是知道错了这不专门去找我来当说客。孩子小的时候,当爹娘的只要能喂饱穿暖就行,可孩子大了操心的事就多了,工作婚姻哪一样都得管,等有孙子了还得操心孙子们。唉,这女人呐,一辈子就围着大人孩子转。”

潘母眼圈一红,眼泪就一滴一滴的往下掉,拉着董太太的手道:“婶子是不知道呀,我跟他爹有多难。老大刚结婚一年多,儿媳妇也才怀上没几个月,老二也二十一的人了,前两年时机…那样,也才安排了工作定了亲。老大家两口子的工资,每个月只交一半,老二上班才几个月,家里就孩子爸挣钱。”

说道此,狠狠瞪向潘国明,哭道:“都是儿子,可事总要一条一条的了。国明要工作,县里啥情况婶子也知道,他爹一时半会上哪去给他安排,让他再等等看情况。这死孩子就非要我请媒人去凤家提亲,他二哥婚都没结,他年龄又不算大那用得着这么急。青青没说两句凤家那孩子几句不是,他就冲青青一顿骂。

婶子,这样的死孩子生下来就是我的罪啊,硬说我跟他爹不疼他,什么都不让我们管了,要去凤家做上门女婿。我们潘家也是有头有脸的人,是吃不上喝不上还是娶不上媳妇?要沦落到去做上门女婿?潘家老八辈的脸都能丢尽。我跟他爹没骂几句,这死孩子就敢摔凳子摔碗,直接用碎片自杀,要还我们的生养,我生养他这么大,他就是这样报答父母的?还不如生下来就扔尿桶里淹死,也省的现在气我。”

董太太叹气,眼睛余光看到潘国明紧绷着表情,红着眼眶硬是没吭一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双方各有各的观点,各有个的说辞。可董太太觉着吧,潘母的话只能信一小半,国明那孩子也算是她看着长大的,什么性格脾气还是了解的。聪明会来事也仁义,不被逼急了,怎么可能会冲动的范犟劲。

自己用碎片割一刀,那得多伤心多难受,才能对自己下得了狠心割下去。不小心切菜的时候切到手,都钻心的疼,更何况手腕上,光是看包扎和他泛白的脸色,就能猜出伤口肯定不轻。可她是来和事保媒的,该怎么说话心里还是有数的。

“是国明这孩子冲动了,看把你娘给气的。刚才来的时候,这孩子就跟我承认他昨天太冲动,想跟你们赔不是又不知道怎么开口,这不就找我过来,专程陪他来跟你们赔不是。爹娘生养他们不容易,他也是知道错了。”

第49章

潘国明也干脆,果断低头沉沉道:“娘,昨天是我的错,脑子一抽就犯倔劲。以后再也不会了,您就原谅我这一次吧。”

潘母板着脸不吭声,董太太见状劝说道:“亲生母子哪有隔夜仇,再好的孩子也有脾气。就说我家淑珍吧,当年一股脑非要去当兵,不准就在家里闹死闹活,最后你叔不也没办法只能依着吗。这当兵一去就十来年,都快二三十岁还没成家,跟她一样大的姑娘,哪个不是两三个孩子都生下来了。只要一想到着,我跟你叔一想到就整夜睡不着。”

董太太也是真的愁,叹气继续道:“做爹妈的,孩子不管多大年纪,都是背在身上的债,想不管都控制不住自己。你家国明是个好孩子,跟强子一块在我们眼皮子底下长大的,跟自家孙子没区别,这工作的事我跟你叔问问,你跟小潘就甭操心了。”

潘母听着这话,心里再多的高兴也没表露。女子哪有隔夜仇,再打再骂那也是自己儿子,只要董县长上心了,工作的事就没有安排不了的,甚至可能比大儿子二儿子都有前程。董家可是县城的一把手,就凭三儿子跟董国强的自小的铁关系,董家也会对这事上心。两人相携进了堂屋坐下,潘母的神情已经彻底软化了。

董太太心思一转,委婉道:“咱们做父母的,只能给孩子们提个醒,让他们的人生少走些弯道,人生还是看他们自己,做长辈的哪个又能陪他们一辈子。等成家立业就索性干脆的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过日子。我家孩子都是这样,结婚后都分出去,我跟你董叔也落个清净。等过两年你叔退下来了,我们就打算去省城跟孩子们住,那时候还怕他们烦我唠叨。”

潘母赶紧奉承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您跟董叔啊只管享福就好,国强爹他们,哪个不是孝顺的儿子。哪像我们家,就是一群讨债鬼,净跟着我们闹腾,孩子他爸就那么大本事,能怎么着,临老了还不知道咋受罪呢。”

董太太看看静坐沉默,对他娘的话不言不语的潘国明。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这老话还是非常在理的。就说眼前潘家母子,潘国明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跟他娘小孩子姿态,撒娇痴缠几句,这事也就揭过去了,还可能因为伤了能得到怜惜。可他犟着脾气偏偏不,这还是有心结,迈不过这个凯。董太太也几个儿女,当然更能体会,会讨巧的孩子得到的关注更多。

“国明去回屋躺会吧。看着脸白的,我跟你娘聊一会。”

潘国明看了看他娘,点点头出了堂屋。他们家三间堂屋四间厢房,东屋潘父潘母住,西屋潘家老大夫妻住,四间厢房一间厨房,剩下的三间潘家老二一间留作婚房,潘国明跟他小弟一间屋,剩下的一间大姐没嫁人前跟潘青青住的。总共就那么大地方,人口多了就显得地方小住不开,这以后再多几个孙子辈,就更闹腾了。

等潘国明回自己房间,董太太才扭头冲潘母以过来人的经验,语重心长道:“国明妈,这母子情跟夫妻情一样,都禁不起折腾。对,你是他娘,生他养他就能管着他所有的事。可那是小时候了,孩子长大了就有自己的想法,做爹娘的哪里还能管的住他们的想法。还跟小时候一样,孩子不听话就一个劲的打骂,也会让孩子心里难受接受不了。”

潘母闷着头,沉沉道:“婶子跟我说这些贴心话,也是没把我当做外人。可我跟他爹有难处,其他孩子都能体谅我跟他爹,懂事听话。就国明这个犟脾气,从小就性子闷犟。等他二哥的事办完,不就开始张罗他的事吗,非得现在让我去提亲。老二的事没办完呢,家底也就那些,吃喝用哪一样不要钱。”

董太太也跟着叹气,人吃五谷杂粮家有百样琐事:“说句良心话,国明这么着急也是应该的,馨妍那孩子都是大小认识的,长相人品那是真没二话。除了家里没兄弟帮衬着,在咱们县城里哪样都拔尖。他们又是从小一起长大,感情自然是没话说的。要是不早些定下来,被别人提前怎么能放心的下。”

潘母沉默一会,道:“那孩子我也见过几次,那说话神态语气气质,我怎么瞧着都一股子旧时候的大家小姐做派。要说这样的姑娘做儿媳妇,总觉得不自在。那凤家就她一个丫头,养老送终肯定跑不掉,将来让我儿子我孙子给外姓披麻戴孝,搁谁谁能乐意。可那死孩子说要去做上门,这不是要气死我跟他爹吗。”

董太太闻言没赞同也没发表意见,径直道:“国明那孩子呀,也就是倔脾气口不择言罢了。凤家呀,说起来真是的底子我跟你董叔都有猜测过,人家两夫妻是从京搬来的,听提过几句,话里的意思应该京都还有房子。咱先不说那么远的事,就说着眼下的。当初凤家从村里来县城,买下他们住的房子花了五六十块,那可是连价钱都没怎么还,这个是十多年前的事。”

见潘母也听的入神,继续道:“凤家两口子可学识可了不得,先不说凤天幸那手医术。曲红霞瞧着一个温和老太太,听强子私下里说过几句,馨妍画画可厉害了,说就是曲红霞教的。就是我在省城里的侄子侄女们,也没一个能有这内涵的。馨妍自小就跟着凤天幸学医术,你当几个孩子每次带回家的野物,都是他们自己逮的?都是馨妍给他们配的药,野物吃了饵立马就晕倒。”

“说句掏心窝子的实话,你家儿子多,等都结婚了家里也住不下,凤家两口子把馨妍当做心肝肉的娇养长大,就是怕闺女嫁人受委屈,才想馨妍留在眼皮子底下。凤家两口子都什么岁数?家里人口少又宽敞,哪能算的上倒插门。也就打算馨妍将来的孩子有一个姓凤就成。在说咱们县委里大大小小的人,谁没请过凤天幸看病,人家的面子哪个单位都能吃的开,端看人家愿不愿意开口。”

隐晦的深意都心里明白,董太太咽了口唾沫,话说的太多,嘴巴有点干:“就是姓凤难道就不是你孙子吗?儿子还是你儿子,儿媳还是儿媳妇,孙子也都是你潘家的孙子。就这条件,只要透露出去,咱们县城里不少人家都得动心,谁家没三四个儿子。也就馨妍跟国明从小就认识,人家优先考虑的。”

“你跟小潘琢磨琢磨,孩子自己乐意,只是住在一起又不是真的做上门婿。都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要是你们觉得合适,我就亲自出面去凤家给你们保媒。想面子上过的去,婚礼在潘家办也是一样,总归都是通情达理的人,这点小事一句话那都不算事。”

潘母点头,听了这么多,说不心动是不可能的。“这事还得他爹做主,晚上我跟他爹商量商量。唉,你说这做爹娘的,都是为了孩子们。这做父母的哪个能犟的过孩子。孩子心里乐意那就是千好万好,我们在反对也没用,硬是拦着也伤孩子心。 ”

董太太多精,一听就知道这事有门,又说了会闲话家常,就起来准备回家。潘母赶紧客气的留饭,董太太哪里会留,临走前专门去潘国明的屋子转了一圈。碍于潘母在场也没多说什么,只给他一个放心的眼色,就在潘母热情中出了大门回家去了。不要小看女人的作用,潘母被董太太话里话外的炫外音说动了心思。

正如董太太所说,就凤家的条件和馨妍的品貌,愿意做上门婿不会少。这年头可没计划生育一说,谁家没三五个儿子。儿子多了所以就多,真不用为传宗接代费心思。跟凤家一辈子没生养的人家很少,只领养一个闺女那就更少。听董太太话里的意思,凤家还是有些家底的,老两口都六十多岁的人了,说句不好听的话,能活上几年还真不好说。

就算凤家在京都大城市里没有房子,娶了凤馨妍他们家都只赚不赔,光是凤馨妍跟她爹学的那身本事,将来还不得传给她孩子?自古厨艺跟大夫,走到哪都不愁饭吃。老三的工作董家就能安排了,不用家里多费心思了,青青一个女孩子,早晚都是要嫁人的,随便安排进工厂就成,又不指望女人的工资养家糊口。

可老四还没着落呢,体面的工作可不好安排。等两家成了亲家,在开口让小四跟他学两年手艺,凤家肯定乐意带着,到时在说动说动,工作就能落到医院里,这可是吃香的岗位。越是深想就越是心动,总算忍着一肚子的事等到晚上吃完饭躺床上,潘家两口子小声嘀嘀咕咕半夜,第二天一早潘母就提了一斤红糖一斤酥果,亲自去董家正式的请媒。

潘母来的早,董县长还没去上班,董太太把前因后果也跟他说了。董县长不想孙子跟家里折腾,撮合了潘国明和馨妍的事釜底抽薪,自家孙子想闹腾都闹腾不起来了。等潘母放下东西,乐呵呵的说了来意后,不论是董太太还是董县长,都觉得事情如此顺水推舟的发展,馨妍跟潘国明的事,除了缘分简直是天作之合。

安排工作的事,对董家来说不难,也就一句话的事。跟凤家的交情不用说,再加上潘国明跟董国强一起长大的交情,怎么都不能亏了孩子。在说两面都能皆大欢喜的事,所以对潘国明工作安排,起点就此潘家兄弟高不少。

“国明娘坐,我这要去上班了,最近上面的任务也多,办公室忙不过来,国明那孩子稳重也细心,过两天让他直接去我办公室找我,给我打打下手。”

给校长打下手可不是谁都能进的,那等于是县长的秘书,这职位不高可近水楼台呀,将来的事谁都说不准,要是运气好那未来可不好说。就是运气不怎么好,干个十年八年下放,那也最少一镇之长。潘母可不觉得有这么大的脸面,让董县长给安排这么好的工作。心头对亲事那是更乐意了,县委班子里谁不知道,董县长的病一直都是凤天幸给治的。

凤家的女婿,看着凤老头的面子也没人会在工作上为难,抬抬手的事她儿子就能在办公室里站稳脚跟。千恩万谢的送走了董县长,潘母喜笑颜开的跟董太太说了会话。最主要的是,定亲以后,婚礼得在潘家举办,不然面上总归不好看。结完婚什么时候回凤家住,那就随他们年轻人自己的意思了,外人也不会在说三道四的不是。

董太太做事也干脆毫不拖泥带水,也是怕夜长梦多孙子回来生变故,。择日不如撞日,送走了潘母,董太太就锁了门,直接去了凤家。董太太到凤家时,曲红霞跟馨妍正在撒菠菜种,潘国明也在凤家,正帮着压水浇菜地。见董太太上门,几人心里都门清。心理年龄这把的馨妍多少还是有些不好意思,洗了手上完茶,在潘国明喜悦溢于言表的傻笑中,双颊微热的回了西屋。至于后面的事情,自然有爹娘出面做主。

堂屋里,曲红霞和董太太并肩坐在长凳上,董太太喝了口馨妍泡好的茶,别说味道清香后劲带着甘甜,瞧着不像是茶叶,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有那么一瞬间,董太太有些替孙子可惜,可随即想到董家在省城里的地位,跟疼爱的孙子的未来比起来,这点可惜真的算不上什么。人生都要有取舍,衡量后取大于舍,那就是赚到了。

“嫂子好福气,馨妍这孩子长的俊不说,更是心灵手巧,俗话说好女百家求。这不,国明他娘托我来说亲,虚的咱们也不多说了,要是觉得国明这孩子还行,这事给个准话,咱们先把小礼给定了,等过上一年半载的商量结婚也不迟。国明这孩子性格长相样样都好,关键是咱们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孩子,人品和心性还是可信的。”

潘国明神情紧张的也望向曲红霞,曲红霞也没绕弯子,笑容满面的看了看潘国明。既然已经来提亲,就说明他父母已经同意的儿子住到凤家。不论其中参杂了多少外力因素,实事是有结果就好。也没吊人胃口,直接道:

“国明是个能托付终身的好孩子,咱们两家的关系,嫂子也不跟你绕圈子。妍儿是我们从小娇宠着长大的,外人看来妍儿多懂事知进退,我跟他爹都不放心她离开。只要结婚后仍旧跟我们一块住,其他的我们也没什么要求。妍儿将来的孩子,姓不姓凤也都无所谓。要真的在意这些虚的。也不会等到今天才打算。”

董太太转念一想,的确如曲红霞所言。凤家夫妻收养馨妍时已经五十岁,真要在乎传宗接代这些事,早在三十多岁就该□□,这个岁数时孙子孙女都很馨妍一样年纪了。倒是潘国明实诚,急忙道:

“您二老不在意这些,我也是一样的,只要是我跟馨妍的孩子,随谁姓我都觉得无所谓。或许你们觉得我现在年轻,很多事情思想上不够成熟。未来的事没人能保证,可是对馨妍的心意,对您二老的尊敬绝对不会变,可以让董奶奶给我作证,让时间来证明。”

曲红霞欣慰点头,一个女人一辈子,大富大贵也好,贫困疾苦也罢,只要身边有个知冷知热心疼你的人,那就是难得的幸福。所以,在潘家举行婚礼后再搬回来这事,在凤家看来不过是潘家的面子工程,真的不算什么事。凤家人不在乎什么形式,只要结果是想要的就成。

都是痛快人,当天亲事就讲定,两天后的双期过小礼。等礼过了,这事也就成了砧板上的事,就是孙子从省城回来了,也不能改变什么。少年人不长情,过段时间介绍和合适的女孩子,多接触一下,了解了解也就有了感情,谁不是这样过来的。两天后过了小礼,董家老两口松了口气,没过几天董国强果然回来了。

让董县长夫妻惊喜的是,三年没回来探亲的小闺女,一身军绿英姿飒爽的站在两人面前,神采奕奕说不出的精神。“爹娘,我回来了。”

第50章

董太太激动的红了眼圈,紧紧抓着董淑珍的手,一个劲的说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就是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董县长,也是喜逐颜开。不论什么身份什么年龄,在对待久未归家的子女,说不高兴也是不可能的。董淑珍挽着爹娘的手臂进了院子,董国强认命的提着他小姑姑的行李袋,也跟着身后进了院子。

堂屋内,董太太拉着董淑珍的手坐在长凳上,缓和了激动的情绪,对着闺女嘘寒问暖:“这次回来能住几天?在部队里规矩大,吃喝用都不方便,让你退伍你这孩子也不听话。都这么大年龄,终身大事也不上心。你看凤家的馨妍,人家过了年才十七岁,就已经跟国明那孩子定了亲,你比人家可大了十好几岁…”

话没说完,端着瓷缸喝茶的董国强,没拿稳手里的瓷缸,直接砰的一声掉在地上。董太太这才想到孙子也还在屋里呢。董太太心里略显心虚,尽量让自己语气平静无波,与往常一样看向自己孙子,淡淡解释道:

“是啊,前几天国明来找我保媒,这事本来咱家没打算碰,凤家疼女儿想招上门婿,国明为了说服他爹娘同意,都动刀子自杀,手腕上的伤现在还没好呢。国明娘没办法,提着东西来家里请我保媒。凤家也对国明挺满意,所以各退一步。只要两人结完婚住在凤家,其他的事也都没什么意见。在说了,馨妍人家自己同意的,她跟国明也一块长大,俩个人私下里就说好了的,所以我才同意…”

董国强一脸狰狞,冲董太太怒吼:“我去省城前都没有的事,你们就是不同意我娶馨妍,才趁着我不在赶紧的张罗这事。你们是不是都当我是傻子,说什么都会相信。就馨妍的性格,虽然不想承认,可她对我们都是一样的态度。才几天时间就跟明子感情深到订婚,你们当我什么都不懂。”

董太太喏喏张了张嘴,重复辩解道:“的确是馨妍跟明子两人说好了的,然后明子跟他妈先后来找我保媒,凤家人家自己也是同意的。”

潘国明怒吼:“那我呢,我要让你们去提亲,你们要是肯去怎么会让明子抢先。说来说去你们就是不想让我娶馨妍。我喜欢馨妍,你们凭什么不顾我的感受,凭什么…我们都清楚馨妍对我们的态度。早就说好公平竞争。结果呢,我就走了几天,回来就说他们定亲了…明子敢为她自杀,你们是不是以为我不敢。要是不能娶馨妍,我这辈子都不会娶媳妇。”

董淑珍眉头深锁,不赞同的望着董国强,语气隐藏着不耐:“冲你奶奶吼什么吼,把你从小拉扯大,不指望你孝顺,到头来为了个凤馨妍,你想气死你爷爷奶奶。她凤馨妍要是对你有意,怎么可能愿意跟国明订婚。用手段勾着你们几个不长脑子的猪,当然谁能做到最如她意,她就嫁给谁。你们俩个家里条件都不错,她一个被捡来的野孩子,嫁谁都不吃亏,人家可比你们精多了。”

董国强胸口剧烈起伏,抬脚就把面前地上的搪瓷缸踹向董国强,双目喷火紧咬牙跟一字一顿怒道:“你有种就在说一遍,一个嫁不出去的老姑娘,自己龌龊别把人想的都跟你一样。别以为你当了兵就是什么好货色,以前就背地里挑唆潘青青出头诋毁馨妍。我都好奇,馨妍跟你没见几面,你怎么就处处看她不顺眼,暗戳戳的干点子恶心人的事,你配当人长辈吗。”

董淑珍面上难堪,不等她怒起反嘴,一直没吭声的董县长,气的一掌拍到桌子上。除了董国强愤怒的粗喘声,董淑珍张了张嘴不忿的被董太太拉着坐下。

“谁教你对长辈不敬?你喜欢馨妍人家就必须要嫁给你?凤家一直打算的目的就是招婿,人家一直相中的也是国明,根本就没考虑过你。是你自己剃头担子一头热,国明家里兄弟多,两家门户又差不多,只要潘家同意婚后住到凤家,人家就没什么意见了。你也老大不小,什么时候遇事能不冲动。”

董国强眼眶通红,倔强着硬是忍着眼泪:“是又怎么样,我也愿意结婚后在凤家住。凤家就馨妍一个女儿,给老人养老送终是应该的。凭什么连争取的机会都不给我,我也喜欢馨妍,喜欢的程度不比明子少。”

看着孙子伤心绝望的表情,董县长抬手揉着额头。不得不承认的是,自家孙子跟潘国明比起来,心思太过纯粹些。遇到事根本不去深究事情,只会感情用事。就说潘国明定亲这件事,现在再回想,每一步都把所有人心思算计到了。清楚国强的心意,了解董家长辈的想法,先先馨妍表明决心取得了凤家认可,借机同爹娘闹起来说上门的事…

然后在以弱者的姿态来董家,请人劝服爹娘并且保媒。凤家潘家董家,几家大人的心思方方面面都算计到了。凤家想女儿在眼皮底下生活,董家想让孙子死心又不起间隙,潘家儿子多工作房子的事都发愁…细思极恐后生可畏啊。搞政治的人,不得不说的是脑坑也挺大的,明明就是阴差阳错顺势而为的事,被润色成了阴谋论。

“强子,你还没明白吗。你是董家的长子长孙,以咱们家的身份,不可能让你去门不当户不对的凤家做上门女婿,除非是我们都死光了。凤家两口子加上馨妍和潘国明都清楚这点,馨妍你比我了解,你觉得她会考虑不到吗?就算提亲的不是国明,只要同意凤家的条件人又可靠,凤家和馨妍都会同意。”

董国强清楚,馨妍会同意,馨妍同意凤家夫妇就不会拦着。他们都清楚,馨妍一直都是理智聪明的,董国强喜欢馨妍的聪明,欣赏馨妍遇事的冷静和理智,怜惜她过于懂事的性格,可这个时候被戳穿了梦想从来没有希望。可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他一直坚持,那么不论是馨妍还是家人,最后都会接受。

现实如同一盆冷水兜头浇下,因为他没有掌控自己人生和命运的能力,所以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心爱的女孩嫁给别人,嫁给没掌控人生能力却懂得利用优势的好兄弟。人生就是如此残酷,如果当初在跟潘国明说好公平竞争时,能像现在这般清醒,也用长辈心疼他优势,或许就不会是今天这个局面。

董国强想恨,可胸口的恨意又不知该去恨谁,恨长辈不同意吗?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他好,哪怕他不希望有这样为他好的疼爱。恨好兄弟夺人所爱吗?可两人可是国明并没有用龌龊的手段,而是光明正大用自己的方式赢来的。恨馨妍吗?可最没用错的人就是馨妍,喜欢一个人的理由很多,不喜欢的理由也有很多。

除了她的父母之外,其他人对馨妍而言之分两种,一种是熟悉的人,一种是陌生人。他和潘国明本来都只是熟悉的朋友关系,可是…他的地位永远都没法在进一步了,国明却进驻到她的生活中,两人会是最亲密无间的人,共同孕育属于两人血脉…只要一想到比,董国强胸口翻腾的愤怒,想把所有一切都毁灭。

往日慈和的爷爷奶奶,也也有些他所不熟悉的一面,穿着一身军绿的姑姑,也会没原因的就嫉妒,会挑唆会想用恶意去猜测一个她没接触几次的人。好像猛然一夕之间,董国强睁开了慧眼,能看清所有万物的本貌。通俗的说法就是,董国强长大成长了。董家夫妇看着董国强表情冷漠的跑出去,董太太担忧想要跟着去看看,被董淑珍给拉住。

“娘,让他冷静冷静就行,真不知道凤馨妍哪里好,这一个两个都为她要死要活的。死孩子,竟然敢说我是嫁不掉的老姑娘,我才二十八好不好。结婚是一辈子的大事,不是因为结婚才结婚,而是为了幸福而结婚。我可不愿意将就着,要么就不找,要找就找我最满意的那个才行,不然我宁愿一辈子都当老姑娘不结婚。”

董县长夫妇觉得头更疼了,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董太太没好气的白了董淑珍一眼,呵斥道:“什么有的没的,哪个不是年龄到了就成家,一辈一辈的人都这样,偏你幸福不幸福的一嘴的大话。十七八十**岁结婚多的是,最迟的也就二十二三岁。你都快二十九岁,能找什么样的,也只有穷的娶不上媳妇的人家,要不就是伤家的给人做后娘,当年就不该依着你去当什么兵。”

董淑珍不服气,将来三十多岁不结婚的都大有人在,她才二十八好不好,在说了她这次回来可不就是解决人生大事的吗。想到看中的那个人,虽然长相普通话也少,可稳重有能力,军人责任心都很强,两人结婚日子肯定错不了。

“什么呀,我这次能在家里呆一个月时间,在说了我又不是不结婚。我们部队里有个咱们新和县的老乡,比我大了几岁一直也没成家。当兵十几年了,听说以前立过不少功,还救过首长呢。这次他也回来探亲,所以我想等人回来后…”

董太太赶忙追问:“咱新和县哪的人?多大了?家里有什么人?比你大几岁还没成家,那有三十好几了吧,不会有什么毛病吧?”

跟董太太关心的角度不同,董县长一直都知道,自家小女儿被宠的眼高手低。当兵十几年立过不少功,又救过首长的命,怎么都不会是大头兵,最差也得是连长级别的。闺女一个医务兵,人家一个长官要是有意,早就成事了,哪里还会等到现在闺女开口,让家里人找人去提亲。上杆子不是买卖,男家先提亲,女方才能立得住。

女方找人上门提亲,就说顺利的结了婚,别说婆家会底看一头,就是夫妻相处中,也无形中矮了一头。不等董县长询问,董淑珍脸上带着娇羞,小声道:

“我跟他也没相处过,不过听说他爹死的早,娘又嫁人生了孩子。所以结婚后都不用操心跟公婆的相处了。具体是哪里的人,让我爹查一查就知道了,县里出去当兵都有名额,家庭住址人口户籍,一找一个准。”

董县长叹气:“这事你别想了,你肯人家未必肯。对方什么职位你比我清楚,要是想结婚早就该有人上杆子嫁,你一没财二没貌,别净做梦好事轮到你。”

董淑珍气的哼了一声,董太太不爱听这话,自家闺女白白净净五官端正,董家在省城也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农村里出去当兵的,没背景大字都不一定认识几个,在部队里能有多远?到时退伍了还不得考虑以后,只要不傻的都知道怎么选择。

“有你这样当爹的吗,闺女哪不好了,闺女那人叫什么名字?你爹不帮你查,我去找人帮着查。我还就不信了,我闺女这家世人品,还有谁眼瞎看不上。”

董淑珍总算露出笑脸:“行,我听娘的。你跟爹在家里说话吧,我出去走走。这么久没回来,也不知道县城里有没有什么变化。中午我想吃娘做的红烧肉,在部队就是这点不好,食堂里做什么吃什么,想吃什么也没地去做。”

说完见董太太点头,才满意的起来,穿着自身绿军装出了家门。转过大门口,董淑珍的表情瞬间冷了下来。凤馨妍,凭什么人人梦寐以求的东西,她什么都不用做,男人就巴巴把所有一切捧到她面前。所有女人都渴望的东西,荣华名望富贵,体贴入微的丈夫,聪明懂事的儿子。甚至人都已近跟男人结婚生子了,被她迷住的傻男人都甘心的帮着,给凤馨妍最好的一切。

有着前世记忆的董淑珍,清楚的知道潘国明的未来。能从一个小小的新和县走到政治权利最中心,前途不可限量到堪称奇迹。这种有能力有心机的人,董淑珍自知能不得罪就不得罪。可是凤馨妍别想在富贵荣华一辈子,她不出面可潘家可不是一块铁板。隐在背后推动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第51章

潘家的男人都不在家,董淑珍到潘家大门口时,潘家大儿媳在院里洗一大家子的衣服。潘青青在屋里不知道干嘛呢,潘母在东屋里拾坠厚棉衣,十一月的天已经用不到的单衣,都收进柜子里,等来年开春天暖和了在拿出来穿。潘家没什么变化,只不过大门和墙壁,经历了时间和风雨,比记忆中的要陈旧很多。

董淑珍抬手敲门,潘家大儿媳嘴里应了一声,赶紧从凳子上起身,冻的通红的手用力甩了甩水,一边揉动酸涩的腰杆,一边走去开门。潘家大儿媳刚结婚一年多,并没见过董淑珍这个人。不过对方一身军绿,是这个时代最好身份的证明。对带军人的态度,都有着本能的怯意和敬重,潘家儿媳妇也一样,紧张道:

“同志好,请问是不是有事?我们家的男人都不在家,您找谁?”

董淑珍一直很享受这种待遇,和善的冲潘家大儿媳微微一笑,语气熟络道:“你是老大的儿媳妇吧?前两年我回来探亲听青青说她哥要娶媳妇了。我是董国强的小姑姑董淑珍,刚回来探亲,一直跟你家婆婆和青青关系不错,怪久没见过青青了,也不知道她现在长什么样了。女大十八变,可能都认不出来了。”

董淑珍声音并不低,潘青青住在厢房里怎么会听不到。推开门一脸惊喜从屋里出来,欢呼一声就跑到门口,推开挡着路的大嫂,手挽住董淑珍的手臂轻轻摇动,惊呼喜道:

“珍姑姑你终于回来了,我可想死你了,你不知道我天天在家里多无聊,都没几个能一起玩的朋友。你这次回来能住多久?晚上我要跟你谁,好不好嘛珍姑姑。”

董淑珍很喜欢潘青青的娇憨可人,直脾气没心眼有什么说什么。不像凤馨妍那个狐狸精,跟人说话从来都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一丝错误。这种人就是心眼子多,最会的就是不动声色套人话,你还挑不出究竟哪里不对。跟这种人过日子多累,假惺惺的也就能用那张脸哄哄男人,卑鄙无耻。

“这次有一个月的探亲假呢,三年没见了,咱们青青果然长高了也更漂亮可爱了。晚上跟姑姑一起睡,这次回来给你从省城里买了几个头花,到时看看喜不喜欢。”

女孩子绑头发除了红头绳,还真没其她什么花样,头花是什么潘青青听名字就知道,可还真的没有见过这么遗憾的东西,珍姑姑果然对她最好最疼她。斜着眼扫了眼门口局促的大嫂,潘青青不易察觉的撇了撇嘴,整天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好像跟家里怎么欺负她一样,上不得台面的样子瞧着就觉得讨厌。

还是珍姑姑最好:“只要是珍姑姑送的,我都喜欢。我娘也在家里呢,快进屋歇歇我给你倒水喝去。中午在我们家吃饭吧,昨个他们跑出去又偷偷能回来两只野鸡,我娘说要腌起来过年吃,刚好你来了我也能跟着沾光了。”

董淑珍乐的直笑:“小馋虫,这么大了还跟孩子似的。家家肉票都不容易弄到,就留着过年吃吧,听说你二哥三哥都定了亲,过年还要送年礼,肉肯定是少不了的。别给你娘找为难,你中午跟我一起去我们家吃,你董奶奶说要做红烧肉呢。”

不提还好,一体潘青青就一肚子的火,她三哥就跟昏了头一样,死认准了凤馨妍,闹死闹活的一定要娶她。“珍姑姑,我就不明白了,为啥都喜欢她凤馨妍,不就是白一点吗。浑身瘦巴巴的跟没吃饱似的,刮一阵大风就能吹跑了,瘦的没二两肉,哪有白白胖胖的看着迎人。一个两个的,都跟着了魔一样,看她哪都好的能上天了。”

董淑珍笑容依旧,语气淡了下来:“肥环瘦燕,各人有各人的眼光吧,我就瞅着你这样的好,一看就是有福气的孩子。这人啊,也是要看运气的,凤馨妍一直都运气不错,被凤家捡走后娇宠着长大,还靠着凤家老爷子的本事,跟着来县城落脚享福。从小念书又有你哥他们护着捧着…不说这些了,走进去找你娘聊会,等下跟姑一起回家吃饭去。”

潘青青哼哼两声,也不在提这事了,跟着董淑珍一起进院子,扯着嗓子就冲东屋扬声喊道:“娘,快出来呀,我珍姑姑来看咱们了。”

话落音潘母就从东屋出来了,看到董淑珍一拍大腿,语气熟络亲热道:“我就说青青这死丫头在院里跟谁说话呢,这孩子自小就跟你亲,几年没见到你可不想的厉害吗。几年没回来,妹子又精神又漂亮,这要是在大街上碰到,嫂子肯定不敢认你。快,妹子屋里坐坐,老大媳妇,快去厨房给你姑冲碗糖茶喝。”

潘家大儿媳应了一声,赶紧去厨房冲糖茶。糖可是金贵物,平常来串门子的人可没这待遇。也就家里有身份重要的人,他婆婆才会给冲糖茶喝。看人下碟,恒古不变的是。潘家大儿媳把糖茶送到堂屋里,就出去继续洗衣服了。别看她怀孕还没三个月,家里的家族基本都要她来做。谁让她没工作不能挣钱,谁让他想讨好这个家,等着孩子生下来,婆婆给带着她就能进工厂上工挣钱呢。

形势比人强,可人就要认命,就跟刚刚董淑珍和小姑子说起凤馨妍,语气再多不屑,也掩盖不住嫉妒恨不得取而代之的嘴脸。对这个没进门的妯娌,她也就见过两次。漂亮的跟画里的人一样,声音温柔说话轻声细语,一看就是教养很好的女孩子。结果到了小姑子嘴里,就成了装腔作势的狐狸精…

就小姑子那点心思,真以为谁都看不出来,一直盯着董县长家的孙子。人家董国强根本就是懒得搭理她,那个小姑子嘴里最好最疼她的董淑珍也有意思,话里话外的都是看不起凤馨妍,莫名其妙的让人摸不到头脑。人家凤馨妍命好不好跟她没什么关系,反而是她自己嫉妒人家好命吧?瞧瞧她说的那这话,句句都挖心窝子。

人呀,活着就要认命。虽说现破四旧,不兴那套注定的什么什么的了。可从内心而言,一个人的好运气真的说不准的,有人一辈子好运,有人一辈子霉运,都是天注定的手里利索的洗着衣服,等会衣服洗好了还要准备午饭。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光是家务活也和不少的活。整个潘家,也就三小叔潘国明,衣服鞋子从来都是自己动手,不给她添麻烦。就冲这一点,潘家大儿媳心里,对潘国明看中的馨妍,也抱着善意。

潘家堂屋里,董淑珍喝了口糖茶,把碗递给身边坐着的潘青青。见潘青青一点没嫌弃的接过喝了,心了觉得还是潘青青跟她亲也贴心。而后才看向潘母,道:“强子在省城派出所安顿好工作,今天送我回来,一听他奶奶讲国明跟凤馨妍定了亲,立马跟发疯似的,冲着他爷爷奶奶发脾气。”

潘母怎么听都觉得这话里有话,脸上笑容也稍淡,叹气道:“唉,妹子也不是外人,说起这事我也是一肚子的火,可国明那孩子脾气太犟…到现在手上的割的口子都还没好清呢。你不知道,他二哥刚商量好结婚的日子,家里也艰难着呢,可那孩子妈里管这些,硬是要死要活的让我们给定下小礼。这没办法,再艰难也总不能看着孩子去死呀。”

虽然还猜不清楚董淑珍的意思,总归还是跟凤馨妍有关,董国强冲他爷奶发脾气,原因不就是知道三儿子跟凤馨妍定亲了吗。一句也不提其他,好的坏的都往儿子身上推,董家就是想挑刺也找不到大人的错。董淑珍皱眉头,思考着该如何继续。一旁喝完糖水的潘青青,把碗放到桌子上,心有余悸对董淑珍道:

“珍姑姑,你没见到我三哥当时多吓人。我爸气的要打断他的腿,三哥直接把凳子腿给踹下来让我爸打,该说什么打死都不会吭一声。后来又拿着碗直接摔了,用碎片往手腕上割了老大一个口子,血肉模糊的差点没把我给吓死。我哥跟国强哥都这样,只要一牵扯到凤馨妍的事,就跟吃药了似的发疯。”

想到当年挨打的事,撅着嘴不忿继续道:“当年凤馨妍被红小兵给拦住,等我哥跟国强哥他们知道后,一个个跟要杀人似的冲出去。后来我偷听到他们几个商量,要打断那个为难凤馨妍红小兵的腿。我还没说两句呢,凤馨妍就把我打了一顿,我哥跟国强哥一旁看着都不帮我就算了,还心疼凤馨妍打人累到了,你说气不气人。娘,这样的儿媳妇进门,你就甭指望我三哥了,你跟我爹就是替凤家养了个好儿子。”

潘青青这话说的豪不亏心,董淑珍听得心头起火,潘母胸口的火气也是一拱一拱的。虽说为了面子好看,等结果时在潘家办喜事,可结婚后还是要住到凤家去,跟上门有什么区别。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三儿子后悔也怪不了父母。想到娶了凤馨妍后的那些实在好处,潘母的火气也消了不少,儿子多就是这点好,不指望一个养老送终。

只是,隔阂早就有了,心里对没进门的三儿媳,那是怎么也喜欢不起来。所以除了叹气,潘母还是叹气,也不说其他的话。而董淑珍见此,知道不给实际的好处,潘母是不会出头坏了这桩亲。可她没能力给潘母心动的好处,她爹虽然是县长,可为人正派跟凤家又有交情,不会做背后插刀的事…

眼神转动,计上心头,叹气道:“唉,都是好孩子,可惜都听信凤馨妍的话。嫂子,你不知道我爹娘刚才被强子气成什么样,我爹差一点就犯病了。强子血红着眼就跑出去了,我爹娘到底是不放心,深怕他来找国明打架,这不我才脚不沾地的来看看情况。你说强子跟国明两个人,那是从小就好的能穿一条裤子的好兄弟。可现在,因为一个凤馨妍,竟然要闹的老死不相往来,也坏了咱们两家人的交情。”

潘母脸色明显一僵,董淑珍心头一喜,继续道:“凤馨妍哪有青青好,以前还跟我爹娘说过,等将来强子长大了,就找青青这样有福气的女孩结婚…唉,这事闹的,早不是凤馨妍,咱们两家不定的能亲上加亲呢。你家孩子多,等都结婚了肯定住不下,听我爹说现在政策松动,掏些钱就能买不小的宅基呢。可现在…唉!这凤馨妍,可真是和祸害精。”

第52章

平衡和取舍,是人生最重要的两件事,由小及大。董淑珍自以为是的做法和决定,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和想法。凤家再多又是,只一条上门婿就要打一半的折,尤其是从董淑珍的话里,不难听出董家人对这事的态度,不论是从哪一方考虑,不顾董家的的事,继续跟凤家保持关系,对潘家都不是明智之举。

因为一个凤馨妍,让三儿子跟董国强闹掰不划算。因为一个凤馨妍,让董家因此介意潘家,更是不划算的买卖。在人家手底下吃饭,那就得捧着让人舒心,家里不知潘国明一个儿子,一大家子都要吃饭,都要工作要房子住,不能因为一个凤馨妍全都不顾。胆小懦弱也罢,得罪不起的人,那就躬着身子不伏低做小不去得罪。

董淑珍走后,潘母脸色阴沉沉的坐在堂屋里,反复思量了半晌,想到董淑珍说的让潘青青跟董国强的事,心口又火热一片,没什么比姻亲更实在的关系。至于潘国明和董国强的意见,有长辈在,最后不还是得乖乖听话。人活在世,没成家立业撑起一个家,那都得父母说的算。成家立业以后,那也要孝顺爹娘。

这个凤馨妍弊大于利,无论无何都不能娶回家膈应人。豁然站起身出了堂屋,冲潘青青住的厢房,可着嗓子喊道:“青青,走,跟娘一起去凤家。这样没规律的儿媳妇,谁沾谁倒霉,咱们潘家可要不起。”

潘青青从小就讨厌馨妍,从潘国明挑明心思,要跟馨妍定亲,潘青青就一直保持反对。可没人信她的,也没人听她的意见,只能憋屈的忍着。现在一看她娘这态度,显然是打算去凤家退亲。对付凤馨妍这样假惺惺的人,就不能客气不能手软,扒了脸皮看她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出来,看整个县城的人谁还敢娶她。

潘家的变故凤家毫无所知,定了亲之后的生活并没什么不同。两人还没却确定结婚的日期,这个年代不同于前世,订婚后就要开始动手绣嫁衣。这年代没这说法,家庭条件好的,能有布票买料子做一身新的,没条件的要么借别人的衣服穿一天,要不就跳一套没太多补丁的衣服穿。凤家条件还过得去,家里的布票也有存的,等定了婚期后在买布做衣服也来的及。

结婚不论是什么年代,都是女人一辈子的大事,这个年代的婚礼,在馨妍看来简单到随意。可就是这样简单的婚礼,却有受着国家的保护,一夫一妻不再是女人梦寐以求的奢侈。一辈子太长却也不长,两个人相濡以沫,男主外养家糊口,女主内操持家务生儿育女。没有奴仆伺候,没有侍女斥候衣食住行,一切都要自己操持,可馨妍心里却隐隐期待。

馨妍相信,潘国明会是一个好丈夫,将来也会是一个好父亲。女人始终都只是弱势群体,在强势的女人,心灵也需要一个安定的依靠。至于潘家的长辈,做好该做的,敬之孝之。婆母妯娌间,反正也不住一起,彼此间接触少了,碰撞和矛盾也会减少很多。至于一直非常讨厌她的未来小姑子,不一个锅里拿勺子,又早晚都会嫁出去的人,说实在真没什么好计较的。

女人嫁人后,生活重心也随着一起转移到婆家,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这是女人一辈子归宿。新时代女人地位提升,可在这几方面选择和自主权多些在,仍旧在按着这个无形的规矩在循环。嘴里叫嚷着打破封建迷信,解放女性人权宣言的思想前卫女性,不也是靠爹养大的,嫁人依靠丈夫,老了指望儿子媳妇伺候养老。

抬头看了看天色,馨妍把手里纳了一半的鞋底放下,起身去厨房做午饭。天冷家家都是除了白菜就是萝卜,要么就是晒的豆酱,或者闷的辣椒酱,再好吃的东西都禁不住天天这样吃。馨妍就用黄豆和绿豆发豆芽,虽然天冷需要半个月时间才能发芽长到能吃,好歹能在桌上换换菜色。屋里暖和倒是能用东西装了土种菜,但空间有限,只能种些吃蒜,偶尔烙几张饼吃。

想到烙饼,馨妍屋里种的葱蒜都能掐着吃了,干脆熬点大渣子粥,在弄几张鸡蛋葱油饼。配上新鲜的奥秘和蒜苗,爹爹一顿能吃四张饼。在陶罐里住上粥,在洗干净的葱蒜切碎,跟杂粮面一起加水打两个鸡蛋,加上盐搅拌成糊状。等馨妍弄好,孙红霞搬张凳子坐到锅门口,娘俩说着闲话,馨妍不耽误手上的事,锅里烧上火滴上油,油热了用勺子舀适量面糊沿着锅一圈淋,合着火温翻两遍就熟了。

爹爹吃四张,娘亲能吃三张,她自己一张饼加一碗粥就差不多。刚烙了两张饼,大门就被咚咚大力的敲响,馨妍皱眉,这个时代敲门讲究的她就没碰到几个,董国强和潘国明他们敲门的习惯,也是馨妍灌输的。有事没事的上门,敲门声都跟打仗似的急促。锅里正烙着饼,馨妍走不开去开门,曲红霞起身去开门。

一边烙饼,一边分心听着门口动静。听着声音像是潘国明娘,开始还是正常音量,没一会功夫馨妍就听到娘亲提高,而潘国明他娘更是尖细着嗓子道:“能好商好量的最好,不然,你们也甭怪我们潘家做事不仁义,都是你们凤家逼的。”

馨妍心头一跳,哪里还顾得上做饭,放下铲子来不急解开旧棉布围裙,赶紧的出厨房。就见娘亲现在门口扶着门,气的剧烈起伏着胸口,而门外站着潘国明他娘和他妹妹潘青青。母女俩脸上一股狠劲,大有不如意就别打算太平。馨妍看这情形不用问就知道事情不好,一时却有不明原因。

快步上前给娘亲轻揉着胸口,淡淡看向门外的母女,道:“婶子来了,先屋里坐,我去给你们倒茶。”不论好事还是坏事,都不能让人从态度和规矩上挑错。

心中有佛看万物皆是佛,心中有魔,那么看万事万物都带着魔性。本就不喜欢馨妍,现在潘母看到馨妍,只觉得面目可憎,怎么瞧都不是和本分安于室的女人。为了潘家和儿女,潘母都愿意出头,做这个黑脸的包公,不能因为凤馨妍祸害了整家子人。

“坐什么坐,今个我来就是来退亲的,该我们的礼退给我家,在痛快给和准话不准在缠着我家老三,痛快点我们娘俩现在就走。不然,咱们可没什么情面讲。养出这样没脸没皮死扒着男人的闺女,你们两口子祸害绝门绝户。”

潘母这话说出口,曲红霞气的浑身直发抖。之前都好好的,潘母现在临时变卦的原因馨妍不感兴趣,可今天对方的架势,这事就没法善。“婶子,我敬你是长辈,说话做事也要积口德,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毕竟你们潘家在县城也是有头有脸的人。”

馨妍话落音,潘青青就蹦起来,扯着嗓门吼道:“你凤馨妍没脸没皮的勾三搭四,有什么脸说对得起良心。我告诉你,你这种狐狸精,想进我们潘家没门。凤家两个老不死的,自家没儿子就让你勾着我哥当上门婿。我们潘家丢不起这个人。”

见有街坊出来看热闹,潘母双手叉腰,理直气壮跟着叫喊道:“一提着我就生气,咱们让街坊邻居评评理,我们潘家又不是给儿子娶不上媳妇,倒是你们凤家绝户,就打着招夫养子的注意,我告诉你们,这桩婚事拉倒,别八辈子没见过东西,昧下我家的礼。咱们桥归桥路归路,我老潘家的孙子也只能姓潘。”

曲红霞眼圈通红,潘家的人心太狠了,这是要毁了闺女名声。整个县城就这么大,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这样莫名其妙被堵在门口退亲,不管闺女是不是青白的,碍于流言蜚语也没人敢在上门提亲呀。她们家女儿品貌样样出挑,难道只能被污了名声,嫁给流里流气的二流子氓流?越是深想,曲红霞就越是惊努交加。被馨妍扶着颤抖着手指指着潘家母女,怒道:

“你放屁,我家闺女什么性格街坊邻居都长眼呢。婚事不满意咱们私下里该说的说该退的退。你们潘家心思龌龊,真当人都是傻子,你们娘俩今个不是来退亲的,你们潘家纯粹是来结仇的。就算你家攀上高枝想悔婚,用的着这样卑鄙无耻的毁人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