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零之组织给我做媒上一章:第 19 章
  • 六零之组织给我做媒下一章:第 21 章

“怎么突然扯到我了?我哪有尾巴翘上天?”

陈瑛哼了一声,“我这是敲打你,你是我闺女,我肯定是向着你的,但瑾铖这孩子,太实在,对你太好,我这个当岳母的有时候都心疼他。”

晚睡早起,光是婚后坚持做早饭这一点就没有多少男同志能做到,不提别人,褚湘的父亲褚国成,家里米缸在哪恐怕都不知道。

干活是一方面,生活上没有任何不良嗜好,会抽烟会喝酒但她来了这么长时间,也没见他在家抽过烟,喝酒的话,也只有之前天天满月那次。

最重要的还是他工作踏实,是个很有能力的男人,他的那些工作,可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做的。

褚湘简直哭笑不得,这是丈母娘太喜欢女婿,把女儿比成草了?

“哪有你这样的妈,还嫌女婿对自己女儿太好的,那我对他也不差啊。”

陈瑛把择好的菜收到筐子里,拿扫帚把地上的垃圾扫干净。

“我没说你不好,只是让你多体谅体谅他,比如他这段时间太累了,你就让他多休息,他休息好了才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

褚湘一脸问号,甚至怀疑她妈是不是意有所指?

难不成他们晚上的运动被她妈听到了?

氢弹的空爆成功举国欢庆,基地的几个同志晚上约着一起吃饭,由于太高兴还喝了两瓶白酒,瞿瑾铖到家的时候褚湘就闻见了他身上浓浓的酒气。

“喝酒了?”

褚湘起身要去给他倒茶解渴,被他拦腰抱住,眼睛发亮的看着她。

“媳妇儿,我们的试验成功了。”

他很少这么喊她,通常是湘湘,褚湘,褚同志,写信的时候热切一些,会称她小同志,心上的同志等。

他低着头,带着酒精的热气喷洒在她的脸上,腰间的胳膊充满了男人的力量,他看上去有些瘦,其实力量很大,不是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

“我知道,我真心的为你们感到高兴。”

瞿瑾铖轻笑了一声,额头贴上了她的,闭着眼哑声道,“你高兴就好,你高兴了是不是得给我奖励。”

褚湘认定,他是真的醉了,比以往喝酒任何一次都醉。

“奖励?你又不是小孩子。”

现在他已经不是三十多,三岁就顶天了。

“那你想要什么奖励啊?”

瞿瑾铖越发的搂紧了她,褚湘顿感自己的腰快要勒断了,跟着他的吻就落在了她的唇上,热切又醉人。

褚湘心跳加速,推不开又受不住,还不敢说话,怕隔着墙的陈瑛听到,只好被动的回应着。

哎,白天妈还让自己多心疼他,让他晚上休息好,这样白天才有精力工作。

自己确实够心疼,最后把自己当成点心送给他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家的支持,小红包继续,笔芯么么哒~

第57章

“韵芝, 赶紧来看看。”

瞿长儒从外面回来,一进家门就满脸喜色的喊着妻子杜韵芝的名字。

“怎么了, 今天这么高兴?”

“瑾铖来信了!”

杜韵芝加快脚步走过去,“是嘛?看我得赶紧看一眼。”

本以为像平常一样, 只是单纯的来信, 她打开信封, 就看见几张照片在信封里, 她惊讶的看着丈夫, 瞿长儒正对着她笑呢。

杜韵芝赶紧把照片拿出来,一个戴着虎头帽的胖娃娃在照片里,圆溜溜的眼睛仿佛会说话一样。

“哎呀, 这是天天啊!”

杜韵芝目不转睛的看着照片,看着看着眼眶就有些发热, 盯了十多秒都不肯眨眼。

“下面还有两张呢。”

杜韵芝不舍的移开第一张,第二张是瑾铖一家三口的照片, 她已经好些年没见过瑾铖了,照片中的他穿着一身中山装,模样跟以前比没有太大的不同, 他身边坐着一位漂亮的姑娘,笑容亲切, 让人心生好感。

“这是湘湘?”

没想到第一次见到大儿媳竟然是在相片里。

“挺漂亮的,看上去就是个好姑娘。”

杜韵芝信佛,相信“相由心生”,有这样温婉长相的姑娘, 绝对是个善解人意的好妻子。

第三张是瑾铖夫妻两的合照,没有过多的修饰,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两人穿戴都很普通,但他们的脸上透着幸福的光芒,多少让杜韵芝感到安慰。

“两人真般配啊。”

今天是这两年来,她心里最高兴的一天。

“我得找个相框把这几张照片框起来。”

瞿长儒笑呵呵的看着妻子回房找相框去,最后拿了个一直在用的,把原本装着的照片拿出来,把这几张放了进去。

“现在放心了吧?”

杜韵芝点头,“放心,就是看了照片心里更想了,真不知道咱们一家什么时候才能团聚。”

瞿长儒拍着妻子的肩叹了口气,心心念念着落叶归根,不仅未能如愿,还跟长子天各一方,这种生离对渴望家庭的他而言,是一种内心的煎熬。

…………

褚卫东是天天满月后才得知自己当舅舅了,进部队一年时间,他成长了很多,褪去了稚气,有了男子汉的气概。

他身高已经超过了一米八,进部队前有些虚胖,经过一年的训练,线条均匀流畅,体脂含量降低,虽然体重没有减少,甚至增加了,但整个人感觉完全不同,不亚于减肥和整容。

在此之前,部队对这批入伍不久的新兵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封闭式训练,中间不得与外界联系,因此他一直不知道姐姐褚湘已经顺利产子的消息,还是打电话回家才从褚国成口中得知。

“我姐生了?我当舅舅了!”

电话里,褚卫东笑的露出了八颗牙,风吹日晒的训练,他的皮肤变成了古铜色,越发显得牙白。

褚卫东没有能够联系到姐姐姐夫的电话好吗,只好回宿舍写信。

“呦,卫东,今天太阳打西边出来了吧,还写上字了!”

“我写个字怎么就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又不是文盲。”

“你在写什么呢?‘亲爱的姐姐,见字如面,我今天才知道自己当舅的消息,内心十分高兴……’”

同宿舍的都是同一批入伍的战友,虽然年龄不同,褚卫东在里面是最小的一个,但大家处的挺好,也因为年龄最小的关系,大家总会多照顾他一分。

“你一边去,别人写信也看。”

“怪不得这么高兴呢,原来是当舅舅了。”

“那你这辈分挺大,既然当了长辈,压岁钱、见面礼什么的得准备起来。”

“我倒是想,可我送什么呢?”

他自己还是个大孩子,对这些一点概念都没有。

“我看我嫂子生孩子,最稀罕的就是吃的,你可以给你外甥买奶粉啊。”

“姜树说的对,送吃的肯定不会错。”

褚卫东觉得很有道理,“衣食住行”,吃饭排第二,由此可见吃的重要性,他接受了战友的建议,并且从此之后几十年如一日的认真落实,不管他在哪里,做什么工作,是什么职位,总是不厌其烦的给外甥捎吃的。

进了七月天气就已经很热了,西北干燥缺水,日子更加煎熬,陈瑛有些水土不服,毕竟年纪大了,她过来的几个月又一直没闲着,家里家外的忙活,中了暑气后没撑住就倒了。

“妈,这两天你好好休息,家里的活我来忙就行了。”

陈瑛头发晕的躺在床上,怪自己身体不争气,“你要带天天,还要照顾我,哪里忙的过来。”

“没事儿的,我年轻,吃点苦是应该的,你为了我类成这样我才内疚呢。”

“我就不爱听这些,只要有力气,我愿意帮着你忙,也就这几个月了,往后都要靠你自己了。等这些事情过去,你们还是回去的好。”

褚湘点头应了,但她心里知道,历史书上说的是十年**,这才过了一年呢。

陈瑛累趴下,瞿瑾铖也累的够呛,他胃不大好,这种热天更加没胃口,苦夏,没几天就比以前更瘦了。

这天褚湘为了让他多吃两口,特意做了他最爱吃的狮子头,还有菠菜凉面,浇头是她自己调的,鲜香爽口,瞿瑾铖果然多吃了一碗。

“家里这么多事你已经很累了,不用为了我特意做这些。”

他穿着圆领汗衫,坐在床上陪儿子天天玩拨浪鼓,褚湘刚洗了澡,流汗黏腻了一天,洗了澡才感觉利索了。

“我还好,趁天天睡觉的时候做的。”她侧着头擦头发,瞿瑾铖拉着她的手臂坐在床边,接过褚湘手里的毛巾给她擦头。

那边天天发现爸爸不陪自己玩了,自己用手拨着床上的拨浪鼓,想拿又抓不稳,急的往他们坐着的方向看,滴溜溜的大眼睛仿佛在说,“你们在干什么,怎么不陪我玩了?”

褚湘笑着对天天挥着手说,“天天,到妈妈这来,你现在得学着像小乌龟一样翻身了。”

褚湘以前没带过孩子,不知道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规律是什么,陈瑛跟她说了个顺口溜,是老一辈总结出来的,“一看二听三抬头,四撑五抓六翻身,七坐八爬九扶站,十学扶走捏小物,一岁说话会迈步”。

按说天天才两个多月,刚符合“一看二听三抬头”,但褚湘发现,天天一个多月时已经能稳稳的昂起头,两个多月就能抓东西,虽然抓的不严实,但他已经知道了“抓”的动作,为此陈瑛总夸天天聪明。

“他还小呢,知道什么,你别把他惹哭了。”

“你还别说,我还挺想看他哭的,但他从来不扯着嗓子大哭大叫,就是拿眼睛看着人,眼眶里蓄泪的那种,比我还会哭呢,以后可以送他去当电影明星。”

瞿瑾铖无奈的摇头,对妻子偶尔生出的奇思妙想已经见怪不怪。

自从天天出生后,褚湘发现瞿瑾铖是个标准的慈父,对孩子照顾的比她这个当妈的还要精心,她调侃说,是因为天天出生的时候他已经三十多了,勉强算是“老来得子”,以后肯定是个慈父,可教育孩子不能光靠“慈爱”啊,得大棒加胡萝卜一起教育,因此他们夫妻俩的分工是慈父严母。

说起儿子以后的发展,褚湘好奇地问瞿瑾铖,“如果天天以后真去当电影明星了你怎么看?你会不会希望他跟你一样搞科研?”

瞿瑾铖手里的动作没有停,依旧轻缓的给她擦着头发,一缕一缕非常仔细。

“他做什么都好,只要心地良善,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我不会有什么看法,一切尊重他的意见。”

毕竟日子是自己过的,每个人有权利选择自己要走的路。

就比如他,走上科研这条路从来没有后悔过,但路上有多艰辛他也非常清楚,除了天资外,还要心无旁骛,否则到达不了顶点,只能当个半吊子。

年轻时,父母希望他子承父业做生意,他对那些没兴趣转,父母也从来不曾强迫。

用父亲的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家的财富足够几代人丰衣足食的生活,他既然愿意去钻研,那就去钻研吧,但有一点,做什么事都不能半途而废,一旦选择就要坚持到底,做出成果来。

如今,他对天天的要求也是如此,不管他以后从事什么事业,都要坚持到底,做出成果,“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褚湘也赞同丈夫的想法,“其实我也是这个想法,只要做有意义的事,对这个社会有贡献,不要虚度光阴,他做什么我都支持。”

头发擦好了,褚湘伸手搂住他,在他唇上啄了一口,“谢谢亲爱的,你最好了。”

瞿瑾铖笑着加深了这个吻,一直不吵不闹的天天这个时候突然“啊啊”喊了两声,两人停下看过去,就见天天的大眼睛正看着他们呢。

“看什么呀,这叫亲嘴儿,等你长大了碰到自己喜欢的姑娘你也能跟她亲嘴儿了。”

瞿瑾铖忍不住扶额,总感觉妻子自从生了孩子儿子天天后,性格反倒越活越回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家的支持,小红包继续,爱你们,么么哒~

第58章

陈瑛的病断断续续一周才好利索, 刚好就要干活,褚湘拉都拉不住。

她见菜园子里的蔬菜长势好, 吃不了浪费,就把多的蔬菜摘回来做成蔬菜干。

先焯水, 后暴晒, 晒的全然脱水后就成了蔬菜干, 这样不仅方便存储, 冬季缺少蔬菜时, 取出一两把泡开,跟羊肉、猪肉一起烩还特别好吃。

“妈,你别弄了, 赶紧回来歇着吧,剩下的放着我弄就行了。”

褚湘将一个木制儿童摇椅放在屋檐下的阴凉处, 这摇椅是瞿瑾铖找木工做的,把天天放在摇椅上, 大人轻轻推着,摇椅就跟着左右晃动。

西北的热是干热,气温高, 太阳毫无遮掩的直射下来是挺让人受不住的,但习惯了这样的气候倒也没什么, 像这会,褚湘陪天天在屋檐下躲太阳,手里还拿着一个蒲扇,一晃一晃的扇着风, 看她妈在地里忙出一脑门子汗,褚湘真怕她累出个好歹来。

“没事,在床上躺了几天浑身不得劲,得干活出汗才舒服。”

她是个闲不下来的,手里不能空着,就得干点什么,可她这样让褚湘压力很大。

“那你累坏了怎么办,我这个做女儿的岂不是没脸。”

陈瑛闻言扬起草帽下的脸,笑道,“你就盼着你妈点好吧,这点活累不着我,想当年,顶着大日头走几十里地也脸不红气不喘。”

说完,她又对着外孙天天笑道,“是不,天天,外婆身体好着呢!”

褚湘无奈,怎么可能像她说的那样脸不红气不喘?人在回忆过去的时候总会把回忆进行美化。

天天对着地里的外婆,“呵呵呵”的张嘴笑了,手指挥啊挥,也不知道在指挥什么。

八月,陈瑛的假期到了,她必须要离开西北,回到首都。

“我要回去了,其实我是真不放心你,你学校有课,还要带孩子,肯定会很辛苦。”

“没事的,等天天会走路就轻松了,我已经想好了,等开学了就带着天天一块去学校。”

天天性子好,也不常哭闹,就是带着一块去上课也不影响课堂纪律。

好的事这份工作有周末,有寒暑假,上课时间也很固定。

陈瑛握着女儿的手,心里很不是滋味,如果不是后来的这些事,女儿女婿都能留在首都,她离得近,帮衬起来也方便,如今这样,不知道何时是个头,而且她知道,两地相隔这么远,一年到头不见得能见一次,她不光舍不得女儿女婿,更加舍不得从出生就开始照顾的小外孙。

“上次拍的相片也给我洗几张,带回去给你爸看。”

“嗯,你什么时候走,我让瑾铖给你买票。”

“就后天吧,纪律也得遵守不是,说请多长时间就是多长时间。”

她在机关单位工作,还有两年也到退休年龄了,但只要她一天还在工作单位,就得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更不能因为老革命的身份“倚老卖老”。

“嗯,我知道,这几个月,多亏你来照顾我,我跟瑾铖心里都特别感激,等天天长大了也会感激你的。”

陈瑛看着正在午睡的小外孙笑了,“用不着哦,只要他快快乐乐健健康康长大,外婆心里就高兴了。”

父母为子女付出是不求回报的,她愿意这么老远的过来,初衷自然是照顾女儿湘湘,如今呢,因为传统的隔代亲,对外孙是发自内心的喜爱,这种喜爱之情完全无法解释,就像人生下来就懂得吃喝一样自然。

陈瑛回程那天,天天好似有什么心灵感应一样,哭的特别伤心,两手抓着陈瑛的脖子,眼泪直淌,滴在了陈瑛脖子上。

从他出生就没见他哭成这样过,陈瑛的心跟着揪起来,抱着天天也是眼泪直抹。

褚湘又是难受又是好笑,眼看着时间紧张,只好用力把天天从陈瑛怀里抱出来,瞿瑾铖默默的把陈瑛的行李放进后备箱,由他开车送陈瑛去车站。

原本褚湘也想带着天天一起去送的,被陈瑛劝阻了,外面太热,别把孩子晒坏了。

“等以后情况好些了,一定要回来。”

褚湘含着泪点头,抱着天天把她送到车上。

“瑾铖,如果火车晚点你陪妈在车站等着,水壶里没水了记得给妈添水。”

瞿瑾铖应下,那边陈瑛挥手让她回屋,“别在外面站着了,瑾铖做事仔细,你就放心吧。”

车子缓缓发动,褚湘抱着天天站在门口,看着汽车越开越远,最后消失在漫漫黄沙中。

“婶子走了?”

秦兰珍手里提着两个甜瓜,本想塞给陈瑛路上吃的,从屋后摘回来人已经不在了。

“我还摘了两个瓜回来,那这两个瓜就给你,你用勺划出水来给天天吃。”

“不用了嫂子,我家也有呢,还是你带回去给小默他们吃吧。”

“我家屋后还长着呢,他们要吃用不着我说,自个就去摘了。”

秦兰珍非要塞给褚湘,褚湘推托不过,只好收了一个带回家。

到傍晚瞿瑾铖回来了,褚湘正带着天天在厨房煮饭。

妈在的时候不觉得,等妈一走,褚湘立刻赶到时间紧张,有种凑不够手的感觉。

“时间有点晚,火车晚点了?”

“嗯,晚了四十几分钟。”

他抱起摇椅上的天天,跟褚湘交代着岳母出发的事项。

“我把妈送上车,咱们这一站上车的不多,那那个车厢就她一个人,我跟列车长打了招呼,让他多看顾咱妈。”

“还是你想的周到,妈刚走我就开始想她了。”

“这几个月,妈确实帮了不少忙,往后只有咱们两带孩子,家里有什么事你别闷着,一定要跟我说,不管是什么问题,咱们一起商量着解决。”

“我知道,走一步算一步,边走边看,我们呢都是第一次做父母,不管做的好不好,尽力而为,不留遗憾就好。”

锅里水开了,褚湘要把面条放进去。

厨房温度比屋外还要热,她跟瞿瑾铖说,“你先带天天出去,给他洗个澡,天气太热他身上淌汗了难受。”

瞿瑾铖应下,抱着天天出了厨房。

…………

陈瑛是隔天晚上九点多到的家,褚国成跟司机一块去接的站。

“国成,老褚,这呢。”

陈瑛一手提行李,另一只手挥着,她身后是帮她提行李的列车员。

“哎呦,可回来了,让我看看这几个月过的怎么样。”

褚国成仔细看了看,人没瘦,虽然长时间坐车气色我不错,看来妻子去西北跟女儿女婿一起过的这段日子挺高兴。

“走,咱们回家吧。”

褚卫东接过陈瑛手中的行李,司机接过了列车员手中的行李,一起道谢后往车站外走去。

“我差点就不想回来了,你不知道你那个小外孙有多可人疼。”

陈瑛说的话前半句是半真半假,她回来的原因除了假期结束,也很担心丈夫一个人生活,大院里有食堂,还有警卫员照顾,肯定是不用她担心的,可老夫老妻,相互扶持走了这么长的人生,长时间分离她心中也有不舍。

他有老寒腿,胆囊也有小毛病,很多地方都是要注意的,没她在跟前,他恐怕不会好好顾惜自己的健康。

褚国成呵呵笑着,还是那熟悉的大嗓门。

“是嘛?我还没见过呢,每次跟你通电话心里都痒痒,想着我咋还没退休,等退休了我也去大西北,到那给他们基地义务站岗放哨。”

“哎呦,你还当自己年轻呢,老胳膊老腿的,你义务站岗别人还不一定愿意收。”

褚国成又是呵呵几声,不反驳,不回嘴,脸上的笑容表明他是很高兴妻子归来的。

上车后,陈瑛迫不及待从贴身的小包里拿出了手绢包着的几张照片,新的照片来不及洗出来,褚湘把家里的几张先让她带回家了。

“给你看看你小外孙。”

褚国成接过照片,年纪大了,有点老花眼,把照片放远了看,一个眼睛又大又有神的胖娃娃在照片里笑呢。

“呦,小家伙还挺胖乎。”

看着照片里的外孙,他嘴角情不自禁的带了笑,显然非常高兴。

“长得可好了,机灵的不得了,大脑门,长得像瑾铖,长大了肯定聪明。”

褚国成一张张的看着照片,女婿变化不大,女儿比当姑娘时圆润了些。

陈瑛本以为自己离开这几个月家里肯定乱的很,回家一看,还挺整洁,这有点出乎她的意料。

“家里这么干净呢?看来你一个人的日子过的也不错啊。”

褚国成把行李放在茶几上,知道媳妇话里的意思,配合着说道,“这是为了迎接你回来特意打扫的,平常没今天这么干净。”

陈瑛笑着睨了他一眼,有些受用。

“行吧,看你专门迎接我的份上,明天给你包饺子,你不是说想吃我包的饺子吗?”

褚国成点头,“还真是,别人包的饺子就是没你包的好吃。”

陈瑛在火车上吃的干粮,褚湘给她准备的茶叶蛋、葱油饼和牛肉干,没买火车上的饭吃,不是舍不得花钱,而是没什么胃口,一心盼着能早些到家。

“你饿不饿,我煮碗面吃,你要是饿我就多煮一碗?”

褚国成拍了拍肚皮,虽然没那么饿吧,好像还能再吃点儿。

“那跟我带一碗吧,我陪着你吃。”

陈瑛就着家里有的食材,煮了两碗鸡蛋面,用辣椒炸了浇头,简单但美味,有家的味道。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家的支持,小红包继续,么么哒~

这章晚上可能会修,忙了一天,写好了还没仔细看一遍呢。

第59章

九月开学, 褚湘带着天天去了学校,校长虽然不鼓励老师们带着孩子来学校上课, 但每个家庭有每个家庭的难处,特别是像褚湘这样, 小两口带孩子, 实在是没人帮衬, 既然客观问题确实存在, 他自然不会有什么意见。

开学第一天, 褚湘刚抱着天天进办公室,同事们全都好奇的围了过来。

“跟满月时候比长大了不少,更好看了。”

“这孩子太乖了。”

“是啊, 不哭不闹,谁抱都不怕, 真讨人喜欢。”

天天迅速成为了办公室的宠儿,老师们抢着带他, 偶尔褚湘也会带着天天去教室上课,同学们从一开始的好奇,到最后完全习以为常。

没有计划生育的年代, 学生们家里通常会有兄弟姐妹,他们这很年纪, 大部分都有带弟弟妹妹的经验,每次下次后,他们会抢着抱天天,还会专程从家里带吃的过来。

“老师, 天天能吃这个吗?”

“不可以哦,他还小呢,吃不了糖块。”

“老师,我带了饼干,弟弟能吃吗?”

“他还没长牙呢,你留着自己吃吧。”

四个月大的婴儿,除了奶粉,米糊外,能吃的食物太有限了,同学们一个个的问,褚湘一个个的拒绝,她能明显感受到同学们的失落。

她揉着一个小男孩的头说,“你们的心意老师已经感受到了,等天天再长大一些就能吃了,到时候大家一起吃好不好?”

同学们这才高兴起来,大声说好。

…………

几年后,天天成了基地有名的“小神童”,一岁会说话,两岁会数数,三岁就开始认字背诗,五岁已经跳级上一年级,一开始还怕他跟不上,结果不仅学的非常好,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第一名。

三月,刚过完正月,寒假结束,学校开始上课了。

小学放学时间比初中早四十分钟,天天要跟妈妈一起回家,放学后,他独自背着小书包往初中部走去。

学校里上到校长,下到看门的打扫卫生的都认识天天,可爱、聪明,嘴巴甜的孩子不管到哪里都受人喜爱。

这时候正是最后一节课的上课时间,褚湘不在办公室,天天到了后,跟其他叔叔阿姨问好后,迈着小短腿坐在了褚湘办公桌的椅子上。

“天天,你肚子饿不饿,阿姨这里有饼干。”

天天摇头,一脸认真的拒绝了。

“谢谢阿姨,我妈妈已经给我准备了吃的放在抽屉里。”

褚湘教育孩子非常严格,相对于学习,孩子的品格、修养她更加在意,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馈赠就是其中一点。

“如果你真的非常饿,或者咱们家一口吃的都没了,妈妈不介意你吃别人给的东西,但只要不满足于这些条件,你就不能别人给什么就要什么,养成这样的习惯非常不好。”

妈妈的话天天一直记着,他知道妈妈严格教育他都是为了他好。

“你小时候父母对你严格要求,当你养成习惯后,这些要求对于而言就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长大后你就会受益匪浅,少吃苦。”

妈妈总跟他说,让他以爸爸为目标,做一位有能力有才华的君子,天天还不懂什么叫“君子”,或者一个人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才能称为“君子”,但他看着无所不能的爸爸,觉得自己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

五点,上完最后一节课,褚湘带着教案、课本回到办公室,见儿子天天乖巧的坐着写作业,心里非常安慰。

她对天天的教育还是非常严格的,毕竟有这样的天分在,能学出成绩就不能浪费天赋和时间。

养孩子就像建房子一样,打好地基是基础,地基打不牢,建出来的房子也不会牢固,同理,只要地基牢固,盖多高的楼层都不用担心成为危房。

“褚湘,你儿子太听话了,你看,放学了乖乖坐着写作业,我们给他吃的他都不要,说你已经给他准备了,还非常认真的感谢我们。”

这些都是每天会发生的事,但大人们总是乐此不疲的“逗”天天,觉得他好玩儿。

放学了褚湘也没记着走,等天天写完作业再回家,刚好,她也能用这个时间来准备第二天的教案。

等天天做完作业,收拾好自己的书包后,褚湘合上课本跟教案,提上自己的包牵着天天的手去车棚骑自行车。

这辆女士自行车是天天一岁的时候瞿瑾铖给褚湘买的,最初在后座上绑了个小椅子,现在天天长大能自己坐,自然再用不上那个。

“我们回家喽。”

“好!妈妈,快往前冲啊!”

天天坐在后座,一手抓着妈妈的衣角,一手作出往前冲的手势,充满了五岁孩子的天真童趣。

到家后,褚湘把天天抱下车,天天小鼻子红红的,眼睛很亮,笑的特别高兴。

“妈妈,爸爸还没回来。”

“是啊,爸爸工作忙,他做的是有意义的工作,咱们两在家呢,要好好吃饭,好好学习,不让爸爸担心。”

“我知道的妈妈,爸爸是为国家造火箭造导弹的,主席爷爷说,落后就要挨打,咱们要用知识的力量武装起来,这样就不会再受别人欺负了。”

天天在父母的耳熏目染之下懂得不少道理,褚湘欣慰的笑着说,“你说的对,就是这个道理。”

她回屋放下背包后就开始准备晚饭,怕天天饿了,先给天天泡了半杯麦乳精,家里还有饼干、桃酥这些小食,可以就着麦乳精一起吃。

“妈妈,你跟我一起喝吧,你工作了一天肯定也饿了。”

褚湘拍了拍天天的小脑袋,心里甜甜的,“谢谢天天,天天对妈妈真好,不过呢妈妈现在还不饿,你自己先喝。”

“爸爸说过,妈妈特别辛苦,要工作,要照顾我,还要做很多家务,我是个男子汉,应该照顾妈妈,帮妈妈分担家务,长大了好好孝顺妈妈。”

“那妈妈就等着天天长大啦。”

现在一家人只有晚上能凑在一起吃顿饭,碰上瞿瑾铖工作忙的时候还不一定能凑上。

时间已经挺晚,褚湘做了简单的米粥,配鸡蛋烙饼,还有青椒土豆跟干锅白菜。

瞿瑾铖准时八点钟到家,一如既往的穿着中山装,提着公文包,挺拔如松。

他已经四十了,看上去依然年轻英俊,时光不曾在他脸上留下痕迹,相比年轻时,气质上更加沉稳内敛。

“爸爸!”

天天先看到爸爸进门,立刻跑了过去,抱住了爸爸的腰。

“天天,今天乖不乖,有没有听妈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