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及站起,易寒一剑凌空刺下,裴琰硬生生向旁横移,易寒长剑穿透他的甲胄,森冷的剑刃贴着他的肌肤,刺入泥土之中。

易寒这一剑入土极深,裴琰虽未被刺中,甲胄却被钉住,欲待提气而起,宇文景伦深厚刀气砍到,他反剑而挡,易寒长笑一声,右拳击出,“呯”的一声,击上裴琰背部。

裴琰纵是做好了准备,提气护于背心,仍被这一拳击得鲜血狂吐。宇文景伦再是一刀砍下,裴琰勉力提气,带出易寒长剑,在地上急速翻滚。易寒却已夺过身边士兵手中长剑,挺身飞来,刺入裴琰左肩。

裴琰中了一拳一剑,真气逐渐溃散,强自支撑,死死护住安澄尸身。

宇文景伦与易寒使了个眼色,“白鹿刀”横劈向裴琰,易寒则刺向裴琰必闪之处。眼见裴琰脚步踉跄,身子就要撞上易寒剑尖,白色身影凌空飞来,易寒大惊,急速回剑自救,方挡下卫昭这凌厉老辣的招数。

易寒不知来者是谁,剑术与功力竟与自己不相上下,顾不得多想,卫昭已攻了过来,脚踏奇步,所使皆是不要命的招数,逼得易寒步步后退。

卫昭朗笑道:“少君,没事吧?”

裴琰却似未听见一般,连着数剑逼退宇文景伦,俯身将安澄的尸身抱于怀中,浑身剧颤。

桓军两员大将见王爷势危,攻了过来,挡住裴琰信手挥出的剑势。

宇文景伦得以脱身,见易寒被卫昭逼得有些狼狈,“白鹿刀”由右向左,横砍向卫昭。

卫昭却不闪躲,仍旧攻向易寒。他剑势如虹,易寒连战数场,真气稍衰,剑势有些凝阻,卫昭发出一声震耳长喝,长剑划过易寒肋下。

易寒鲜血喷出,“蹬蹬”后退,坐于地上。卫昭却也被宇文景伦宝刀扫中右腿,踉跄数步,回剑一击,再与宇文景伦战在了一起。

号角声响起,长风骑听得结阵号角,凌乱的攻势渐缓,慢慢集结在一起。阵型也由散乱渐渐结成小阵,再由小阵慢慢扩展而成大阵,渐成两翼齐飞之势,如龙似凤,将人数倍于己方的桓军攻得有些凌乱。

宁剑瑜和陈安率着这两翼,逐渐向阵中的裴琰和卫昭靠拢。

滕瑞见势不妙,急速挥出旗令,桓军也集结成阵。宇文景伦知已取不了裴琰性命,扶起受伤的易寒,在将领们的簇拥下,掠回本军阵中。

两军号角齐吹,旗令挥舞,在河西渠北陷入对峙。

江慈紧随着崔亮,在上千长风骑的护拥下,驰至帅旗下。眼见裴琰双目血红,似是有些不太清醒,崔亮向宁剑瑜急道:“强拼无益,过河西渠!”

陈安吼道:“退什么退,和他们拼了!”

宁剑瑜眼光掠过紧紧抱着安澄尸身的裴琰,心中剧痛,却也保持着几分清醒,点头道:“听子明的,先撤过河西渠!子明,你带人护着侯爷先撤,我断后!”

崔亮断然道:“好!”手中旗令挥出,长风骑井然有序,按旗令行事,各营先后驰过镇波桥。

卫昭右腿流血不止,在裴琰耳边暴喝一声。裴琰震得悚然抬头,卫昭左手拎起安澄尸身,右手揪上裴琰胸前,忍住右腿剧痛,闪身掠过镇波桥。

宇文景伦见长风骑井然有序撤过镇波桥,知他们一旦与田策残部会合,力守河西渠,己方再想长驱南下,便有些困难。他极不甘心,面色阴沉,将手一挥,左右两军便攻了上去。

宁剑瑜身上白袍早被鲜血染红,他将陈安一推:“我断后,你快走!”

陈安还待再说,宁剑瑜“唰唰”数枪,陈安被迫后退,再见他面上严峻神色,只得带着数营将士撤过镇波桥。

宁剑瑜率后营三千名将士,守于镇波桥头,他横枪勒马,傲视逼将上来的桓军,一声暴喝:“宁剑瑜在此,不要命的,就上来送死吧!”

他这声暴喝,如晴天惊雷一般,震得桓军心胆俱裂,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杀机四伏的战场,也于这一刻有些凝固。

桓军箭矢已于先前射杀安澄等人时用尽,宇文景伦见宁剑瑜豪气勃发,英姿凛凛,灼得他双目生痛,不禁心中恼怒,抽出箭壶中最后数根长箭,吐气拉弓,白翎破风,连珠般射向宁剑瑜。

宁剑瑜朗声长笑,手中银枪团团而舞,箭尖击上银枪,火花四溅,却又一一跌于一旁。

宇文景伦瞅准宁剑瑜枪势,终瞠目吐气,射出最后三箭。

宁剑瑜将第一箭拨落,第二箭已至胸前,他急速后仰,闪目间见第三剑射向自己左肋,急中生智,左手将白袍急卷,束成长棍,将最后一箭击落于地。

河西渠两岸,镇波桥前,长风骑齐声欢呼,桓军士气不禁一挫。

滕瑞迅速在心中权衡,趋近宇文景伦身边:“王爷,看样子,今天没办法将他们尽歼。咱们的将士,也都乏了,苦攻下去,死伤太重。河西府还得回兵去镇着。”

宇文景伦压下心中不甘,怒哼一声,滕瑞打出旗令,桓军后军与右军迅速北撤向河西府,其余三军则依然列于河西渠北。

宁剑瑜大笑道:“宇文小子,咱们改日再战!”率着后营三千余人缓缓退过镇波桥。

炎炎夏日,雨势一停,便是丽阳当空。

宁剑瑜退过镇波桥,向崔亮大声道:“子明,你帮我看着!”急奔向帅旗所在。

帅旗下,卫昭手中运力,猛然撕开裴琰的甲胄。裴琰左肩血流如注,他却浑然不觉,只是面无表情,坐落于地,紧紧抱着安澄的尸身。

江慈见崔亮不在近前,凌军医等人也未赶到,强自镇定心神,迅速取出囊中药酒与伤药,向卫昭颤声道:“三爷,点他穴道止血!”

宁剑瑜赶到,抢步上前,扶住裴琰:“侯爷!”

卫昭强忍右腿刀伤剧痛,单膝跪于地上,挥手如风,点住裴琰肩头数处穴道。

江慈迅速将药酒涂上裴琰伤口,裴琰身躯一震,抬起头来。

江慈只当裴琰疼痛,忙道:“相爷,你忍着点,马上就好!”

裴琰目光徐徐扫过宁剑瑜与卫昭,又木然望向围拥在四周的长风骑将士,愣怔良久,终缓缓望向怀中被乱箭射成刺猬一般的安澄。

他双目血红,咬紧牙关,颤抖着伸出手去,一根,又一根,将安澄身上的箭矢用力拔出。

“噗”声连连,黑血流淌,安澄身上箭洞一个个呈现,他面上满带着愤怒和不甘,双目睁得滚圆,无言向天。长风骑将士俱是心头绞痛,不知是不忍看安澄惨状,还是不忍看侯爷木然的神情,都偏过头去。

裴琰一根根利箭拔着,眼中痛悔之意渐浓,宁剑瑜与卫昭默然立于一旁,俱各无语。

裴琰将安澄身上最后一根利箭拔出,再将正替他敷药的江慈一推,身形稍向前俯,将安澄紧紧抱于胸前。

江慈被他推得跌倒于地,抬起头,正见裴琰紧闭的双眸,颤抖的身躯,也清晰地看见,两行泪水,急速地,自他紧闭的眼角滑落。

那泪水,似都带上了几分血红。裴琰慢慢仰起头来,视线模糊中,头顶炎炎烈日,恍如安澄灿若阳光的笑容,他再也无法抑住心头一阵狂似一阵的巨浪,仰天长嘶一声:“安――澄!”

作者有话要说:此章中的长风歌,乃长风卫简队长所作。

九一、羁鸟投林

华朝承熹五年四月二十六日,桓军攻破青茅谷,华军阵亡万余人,退守河西。

四月二十六日夜,桓军攻破河西府,华军云骑营全军覆没,长风骑阵亡万余人,河西府青壮年男子,在巷战中与桓军血拼,十死七八,河西府郡守及高国舅殉国,高氏宗祠在大火中付之一炬。

四月二十七日,田策率残部四万人边战边退,其中万余人在河西渠以北与桓军主力血战,无一生还,长风卫统领安澄阵亡。

同日,裴琰率三万长风骑赶到河西渠,与桓军激战后力守镇波桥,回撤到河西渠以南,并与田策残部三万人会合。

四月二十七日至四月三十日,六万长风骑以河西渠为凭,沿这条宽两丈半、深约丈许的沟渠,东西绵延上百里,与桓军展开大大小小数十场战斗,终将桓军铁蹄暂阻于河西渠以北。

与此同时,桓军左军相继攻下河西府东面的寒州与晶州。

“河西之败”,是裴琰的长风骑自创建以来遭遇的首场大败,不但损兵折将,主帅裴琰也身负重伤。

月落日升。

黎明时分,崔亮松了一口气,自最高的哨斗下来,一脸疲惫,仍打起精神嘱咐了田策和许隽一番,才回转中军大帐。

河西渠是河西府百姓为灌溉万亩良田而开凿的一道人工沟渠,宽约丈半,水位不深。崔亮耗尽心智,哨斗、传信烟火、尖哨、水网、刀藜全部用上,还派人在渠边不断巡回警戒,方阻住桓军大大小小上百次沿河西渠发动的攻袭。

见他入帐,宁剑瑜迎了上来:“子明辛苦了,前面怎么样?”

崔亮苦笑一声:“昨晚又偷袭了数次,好在发现得及时,挡了回去,现在消停了。”

“我去桥头,侯爷正要找你,你进去吧。”宁剑瑜拍了拍崔亮的肩膀,出帐而去。

崔亮走入内帐,见裴琰正低咳着,将手中的密报收起,微笑道:“相爷今日可好些?”

“好多了。但内力还是只能提起三四分,易寒那一拳,真是要命。”裴琰抬头微笑:“这几日,真是有劳子明了。”

“相爷客气,这是崔亮应该的。”崔亮忙道,又犹豫了一阵,终将心头那事压了下去。

陈安在外大声求见,裴琰道:“进来吧。”

陈安似一阵风卷入帐中,单膝下跪:“禀侯爷,粮草到了,共一百五十车。”

裴琰与崔亮同时一喜,裴琰站了起来:“去看看。”

陈安忙道:“侯爷,您有伤―――”

“只是肩伤,又不是走不动。”裴琰往外走去,二人只能跟上。

陈安边行边道:“据押粮官说,这批粮草,是河西府失守前就从京城运出来的,战报送回京城后,董学士是否会紧急送批军粮过来,他也不知道。”

长风卫簇拥着三人,穿过军营。正逢一批将士自前面镇波桥头轮换回营,见他们个个面带倦色,其中数十人身负有伤,裴琰大步上前,右手抱起已伤重昏迷的一人,长风卫欲待接过,见裴琰面色,退了开去。

裴琰将伤兵送入医帐,凌军医忙接了过来,语带责备:“你自己的伤都没好,怎么这样不爱惜身体?!”

裴琰看了看满是伤兵的医帐,目光在某处停留了一瞬,神色黯然,走出帐外。他拍了拍一名伤兵的肩膀,在众人崇敬的目光中,依然带着崔亮等人,走向后营。

三人查看了一番粮草,回转大帐,裴琰心情略略好转:“这批粮草,解了燃眉之急,只要能守住这河西渠,总有反攻良机。”

“是,桓军士气也不可能持久,这几日熬过去了,他们攻击的力度也有所减弱,看样子,咱们要和桓军在这里耗上一段时间了。”

江慈左手拎着药罐,右手提着药箱进来,崔亮忙接过,裴琰一口将药饮尽。

江慈看了看崔亮,犹豫了一下,崔亮接过药箱:“我来吧。”

江慈走到裴琰身前,轻声道:“相爷,该换药了。”

裴琰看了看她,并不说话。江慈微垂着头,替他除去上衫。

崔亮托着草药过来,替裴琰换药。裴琰瞄了瞄站于一旁细看的江慈,道:“小慈不是早已学会敷药了吗?怎么还总是依赖子明?”

崔亮笑道:“这药一敷上,我就得替相爷针灸,所以还是我来比较好。”

江慈递上银针,崔亮边扎下银针,边和声道:“你记住我下针的穴位,在这几处施针一刻钟,可以减轻伤口处疼痛,促进真气流动,生脉调息。”

江慈用心记住,见崔亮在裴琰腋下扎了一针,一时没看清楚是何穴位,俯身细看,看罢,一抬眼,正对上裴琰清亮的眼神。

她一慌神,手中银针未拿稳,往下掉落。裴琰右手疾伸,接住银针,送至江慈面前,嘴角扯了一下:“怎么,没吃早饭?连根针都拿不稳?”

崔亮反手接过银针,在裴琰后颈处扎下,笑道:“她肯定没吃早饭,听凌军医说,伤兵过多,医帐人手不足,军医和药童们忙得一天只能睡个多时辰,有时饭都顾不上吃。”

裴琰细细看了看江慈的面色,未再说话。

崔亮转身向江慈柔声道:“昨晚是不是又没休息?”

江慈点了点头,犹豫片刻,道:“崔大哥,若是腿部负伤,要减轻疼痛,舒缓经脉,得扎哪几处穴位?”

“得扎环跳、风市、阳陵泉、阴陵泉―――”崔亮在裴琰右腿处一一指点,江慈用心记下,笑道:“我先出去了。”

“好。”

崔亮望着江慈纤细的身影消失在帐门处,语带怜惜:“真是难为小慈了,一个女子,在这军营,救死扶伤―――”

他回过头,见裴琰面色阴沉,忙唤道:“相爷。”

裴琰出了一口粗气,眼神掠过一边木柱上悬挂着的满是箭洞的血衣,又黯然神伤。

崔亮心中暗叹,道:“相爷,人死不能复生,您这样日日对着这血衣,徒然伤身,对伤势恢复不利啊。”

裴琰微微摇头,低声道:“子明,我得时时提醒自己,要替安澄、替长风骑死去的弟兄报这血海深仇。”

崔亮劝道:“仇得报,但还是让安澄早日入土为安吧,他的灵柩,也停了数日了。”

裴琰痛苦地闭上双眼,良久,轻声道:“是,得让他入土为安了。”

他唤了声,长风卫安潞进来。裴琰沉默许久,方才最后下定决心,平静道:“今日酉时,为安澄举行葬礼,让长风卫的弟兄们,都参加吧。”

江慈浑身酸痛,将药倒入药罐内,向凌军医道:“凌军医,我送药去了。”

凌军医并不抬头:“送完药,回去歇歇吧,瞧你那脸色,你若倒下,咱们人手更不足了。”

江慈走至卫昭帐前,光明司卫宗晟挑起帐帘。卫昭正坐于椅中,执笔写着密报,抬头看了看她,也不说话。

江慈待他写完,将药奉上,卫昭闻了闻,江慈忙道:“今天加了点别的药,没那么苦了。”

卫昭一口喝下,仍是眉头轻皱:“我看倒比昨日还苦些。”

江慈不服:“怎么会?我明明问过凌军医才加的。”忽看清卫昭唇角微挑,眼神有几分戏谑之意,她劈手夺过药罐,嗔道:“我看,是三爷舌头失灵了,分不出什么是苦,什么是甜!”

卫昭看着她唇边若隐若现的酒窝,有些失神,旋即急速低头,将密报慢慢折起,冷声道:“叫我卫大人。”

江慈笑道:“是,卫大人。”她打开药箱,道:“卫大人,得换药了。”

卫昭轻“嗯”一声,江慈在他身边蹲下,轻轻将他的素袍撩起,又轻柔地将内里白绸裤卷至大腿上方。

卫昭握着密报,坐于椅中,一动不动,任江慈敷药缠带,呼吸声也放得极低。

江慈将草药敷好,缠上纱带,觉有些手痒,终忍不住道:“卫大人,我想替您针灸,可能会好得快些。”

卫昭仍是轻“嗯”一声,江慈笑道:“您得躺下。”

卫昭还是轻“嗯”一声,在席上躺下,顺手拿起枕边的一本书。

江慈蹲下,在他大腿数个穴位处扎下银针。当她在“阳陵泉”扎下一针,她温热的鼻息扑至卫昭腿上,卫昭右腿微微一颤,江慈忙道:“疼吗?”

卫昭只是翻着书页,并不回答。江慈细心看了看,见穴位并未认错,放下心来,低着头,柔声道:“三爷,以后,对阵杀敌,您好歹先穿上甲胄。”

卫昭视线凝在书页上,却看不清那上面的字,腿部,麻麻痒痒的感觉传来,直传至心底深处。帐内,一片静默,只听见江慈细细的呼吸声。

过得一刻,江慈将银针一一取下,又替卫昭将裤子放下,白袍理好,站起身,拍了拍手,笑道:“好了,这可是我第一次给人针灸,多谢卫大人赏面。”微笑着出帐而去。

卫昭凝望着帐门,唇边渐露一抹笑意,良久,视线自帐门收回,扫过那份密报,笑容又慢慢消失。

他慢慢拿起密报,在手中顿了顿,唤道:“宗晟!”

夕阳残照,铺在河西渠上,反射着灼灼波光。

田野间的荒草,也被晚霞铺上了一层金色,暮风吹来,野草起伏,衣袂萧萧,平添几分苍凉。

长风卫们均着甲胄战袍,扶刀持剑,面容肃穆中皆透着沉痛与伤感。裴琰身形挺直,立于土坑前,面无表情,只是手中的血衣灼得他浑身发烫,痛悔难言。

宁剑瑜与陈安,一左一右,立于他身后,眼见黑色棺木抬来,齐齐上前扶住灵柩。

悲壮的铜号声响起,十六名长风卫将灵柩缓缓沉入土坑。灵柩入土,震动了一下,裴琰悚然一惊,大步向前,单膝跪落在黄土之中。

甲胄擦响,长风卫们齐齐跪落,低下头去。

远处,不知是谁,吹响了一曲竹笛,是南安府的民谣《游子吟》。长风卫们多为南安府人氏,听着这曲熟悉的民谣,想着曾朝夕相处的人不能再返故乡,埋骨战场,俱各悲痛难言,终有人轻声呜咽。

裴琰难抑心中痛楚,血气上涌,低咳数声,宁剑瑜过来将他扶住。裴琰微微摇了摇头,宁剑瑜默默退开数步。

裴琰缓慢撒手,血衣在空中卷舞了一下,落于棺木之上。他猛然闭上双眼,平静道:“合土吧。”

笛声顿了顿,再起时,黄土“唦唦”,落向棺木。

夕阳渐落,飞鸟在原野间掠过一道翼影,瞬间即逝。

江慈回帐睡了一会,待恢复了一点精神,便又到医帐忙碌开来。

田策带着退下来的三万人死伤惨重,若非安澄率那万人抵死挡住桓军,便要全军覆没。伤员挤满了各个医帐,江慈忙得团团转。

直至黄昏,江慈仍在给伤兵们换药,崔亮忽在医帐门口唤道:“江慈!”

江慈应了一声,手中仍在忙着。崔亮再唤声,凌军医抬头道:“你去吧,崔军师肯定有要紧事。”

江慈将手中纱布交给小天,钻出帐外:“崔大哥,什么事?”

崔亮微笑道:“相爷找你有事,你随我来。”

江慈一愣,崔亮已转身,她忙跟上。二人走入中军大帐,见帐内空无一人,江慈转头看着崔亮,崔亮却微微一笑,并不说话。过得一阵,一名约十六七岁的哨兵进来,行礼道:“军师!”

崔亮和声道:“有没有发现异常?”

“报告军师,暂时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