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清源刚才配合着步伐和身形,呼吸古怪,绝对是在进行吐纳之法,练气修行!

既然世上流传的五禽戏遗失了吐纳之法,那潘清源又是怎么会的呢?

“你看的仔细,不错,我确实有吐纳练气。”潘清源一笑,道:“那壳子是华佗的,芯却是我们潘家的!”

“啊?”我不明白潘清源是什么意思。

“我们潘家祖上就觉得这流世之法太过于简单,所以就进行了改良,加进去了吐纳练气的配合。”潘清源道:“这五禽戏在被我们先祖改良了之后,又重新传给子孙,因此,我刚才练的本事可是独家秘技,你在外面是学不到的!”

“是么?”我对潘清源刮目相看。

“那是当然。”潘清源得意的说道:“这里面是有很多我们潘家自创的诀窍和心法的,如果我不说给你听,你就算是看见我的动作了,你也一定学不会!你就算是学着做了,也一定会做错,甚至还可能岔了气,歪了经络,弄得自己走火入魔,半身不遂!”

“那可真是厉害!”我赞叹的说道。

“想学吗?”潘清源道:“来,来!我教你。你是有底子的人,必定学得很快,而且学了之后对你来说有大用!”

“啊?!”

听到潘清源居然要把家传的绝学教我,我先是一阵惊喜,觉得他真是拿我当朋友了。

但是,略一想,我还是摇了摇头,道:“多谢你的好意了,知道有这门本事就好了,学就不必了。”

术界江湖上的事情,很多都是门派、家族的禁忌,尤其是家学,更是不可外露、外传,这是基本的江湖规矩。

这些,老爹和二叔都多有交待,叫我在行走游历的时候,多加注意的。

“为什么?”潘清源却皱了皱眉头,道:“你瞧不上潘家的本事吗?”

“不是的,您们家的本事真的是很好很好,我从来都不说谎话。”我诚恳的说道。

“那你为什么不学?”

“我二叔说过,别人家的东西就算是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东西,你可以羡慕,可以赞赏,但就是不能去要。”

第60章 藏身尸穴(五)

“哈哈哈哈……”

潘清源先是一愣,继而大笑了起来,他指着我道:“你可真是个宅心仁厚的人!我为什么没有早一点遇到你呢?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这本事,我也必须传给你!不是你要的,而是我非要传给你的!”

潘清源这一番话,叫我听得怔住了,我心里头暗自想道:这潘清源也真是奇怪的人,世上哪里还有强迫别人学自己的本事的?

“这……”

“这什么啊这?!”潘清源不耐烦的说道:“算起来,我的年纪可是要比你大二十多岁,原本该是你的长辈,但咱们现在是平辈论交,是忘年之谊!而且你刚才也说了,咱们是好朋友,对?”

“是的。”我点点头。

“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潘清源一摊手,道:“你的爹爹和你的二叔教了你那么多道理,难道他们就没有教你,朋友送的,却之不恭吗?”

潘清源说的也有那么几分道理,我沉吟了片刻,终究还是摇了摇头,道:“可是,我还是不想学。”

“哎呀!”潘清源更加不耐烦了,道:“你这人也真奇怪,你既然说好,为什么又不想学?”

“我二叔经常说一句话,贪多嚼不烂。我老爹也说,一招鲜,吃遍天。他们传我的麻衣陈家的六相全功本事,我还没有修炼到最好的境界,所以我也不想学别的本事了。”

“你,你——”

潘清源瞪大了眼睛盯着我,“你”了半天,像是要发火儿,终究还是忍住了,他道:“你就那么听你长辈的话?不是你爹说的,就是你二叔说的!你自己就没有什么想法?!你知道一招鲜吃遍天,你就不晓得艺多不压身?!你就不晓得,好的本事是要多多益善的吗?!”

“听长辈的话有什么不好吗?我娘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我一直都觉得听长辈的话,没什么不好的。

毕竟很多事情都是他们经历过了,而我还没有接触,听他们的话,不会走上歪路。

最关键的是,他们永远都不会害我。

我自己当然也是有想法的,但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二叔和老爹教的更在理。

艺多不压身固然不错,但是这“艺”是说不同的“艺”,如“琴、棋、书、画”。

而我学的六相全功,还有潘清源非要教我的“五禽戏”,本源仍旧都是玄学,相脉和医脉两大分支而已,并不是两种“艺”。

我如果能把六脉相功学到极致,自然就是一流高手,又何必去贪图医脉的本事?

“你,你,我——”

潘清源已然是气急败坏,道:“你到底是傻啊,还是太老实啊?!我这本事,多少人羡慕,想学还学不来!我巴巴的求着教你,你反倒死活不学!还偏偏有那么多歪理!”

“他可不是傻,他是个好孩子啊。”潘时午的声音忽然在暗处响了起来,道:“阿源啊,咱们可都比不上这孩子。”

“他还不傻?”

“他当然不傻。他年纪轻轻,就懂得不贪,就知道精强于多的道理,比这世上九成的人都要难能可贵……”潘时午叹息一声,又说道:“确实啊,熟能生巧,把一样本事练熟了,练精了,就足够笑傲江湖了。何必要学野鸡,跑又跑不快,飞又飞不高,只能叫人宰了放在锅里炖汤喝。”

这是迄今为止,我听到的潘时午话最多的一次。

“谢谢前辈夸奖。”我说:“实在是晚辈太笨了,所以学不了太多,只能一样一样的学。”

“你这不是笨,你这是大智慧。”潘时午叹息道:“我们的聪明,看起来是聪明,其实都是小聪明。如果我年轻的时候跟你一样,精研家学,而不去贪多,学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怎么会有这种下场?”

“这……”我挠了挠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不过,孩子啊,你还是学了。”潘时午的声音带了些哀求的味道:“潘家的人,眼下差不多是死绝了,你如果不学,这本事可就全要失传了。”

我一呆,看看潘清源,潘清源道:“我可是见不得光,也不晓得哪天就死了,这本事要是绝在我们父子手里,我们父子真算是潘家的罪人了。”

潘时午也道:“孩子啊,就算是我求求你了……”

“折煞晚辈了!”潘时午说的我诚惶诚恐,连忙说道:“不敢当,不敢当!”

“你到底学不学?!”潘清源道:“说的我舌头都疼!”

潘时午都这么说了,我要是再不学,就显得太刻意了。

于是我说:“那就却之不恭,受之有愧了。”

“这不就结了!”潘清源道:“尽耽误时间!来,我先传你吐纳的口诀和配合身形、步伐的窍门,但凡有不懂的,随时打断我,问我!”

“是!”

我心中的滋味可真是五味杂陈!

这虽然说是莫大的机缘,可又是莫大的讽刺。

真正开创一门本事的家族,却不能把这本事给传承下去,而只能交给外人来使它不至于失传。

潘清源倒是教我教的仔细,步法、身法、心法、吐纳法,全都点到,无一不说的详细透彻。

令我惊诧的是,这练气吐纳的口诀中,竟然有许多是与六相全功第一境界——胎息境界的口诀是相近相似的!

譬如潘清源说道:

昼夜四时正,气归丹田宁。

坐南面向北,推掌朝天盘。

意随两手行,丹田一阳动。

左右收双穴,合什当胸迎。

快慢三十六,一气贯其中

……

而且其中的含义,也相差无几,所以潘清源解说起来,大多我都是明白的,他也就省了很多很多的功夫。

或者,就诚如潘清源所说的那样,我是有底子在身的人,根基在,学的也快,没过多久,就可以不用潘清源指点,进行自悟了。

在此先要说说六相全功,所谓的“六相”,乃是指耳、目、口、鼻、身、心之相。

而所谓的“全功”,乃是说“胎息、指玄、观空、心相、无极、还丹”之功。

简而言之——

六相是修炼之外,全功是修炼之内。

六相是体用之法,全功是元气之度。

就好比学习游泳,既要练习技巧,又要练习力量。

六相便是技巧,全功则是力量。

六相全功使用的精妙不精妙,要看对“耳、目、口、鼻、身、心”的运用;而六相全功使用的厉不厉害,则要看是达到了全功中“胎息、指玄、观空、心相、无极、还丹”六重境界中的哪一界。

这六种境界,也可以称之为修炼元气的程度。

譬如胎息境界,是全功的首要境界,麻衣陈家的任何人,不论天资聪慧,修炼六相全功,都要从胎息境界开始。

否则,练气便不算到家。

所谓的练气,不是说呼吸的气,而是练习人体内中元气。

那么元气到底又是什么呢?

听似神秘,又众说纷纭,流派很多,老爹却对我讲道,用现代的人言来说,元气其实就是隐匿于人体周身百骸之中,维系人体进行高级智慧活动的不明能量和磁场而已。

所有的人都有元气,普通人也有,只不过普通人的元气没有练气者多,没有练气者精,没有练气者纯,也不能像练气者那样,对元气进行熟练的运用,不能化气为功罢了。

所以,对于我们玄门中人来说,元气则是玄学的基础,元气修练不到一定的境界,本事无论如何都高不到哪里去!

故此,玄门中人,都以练元气为重中之重,外行的人也称之为修练气功。

在我十二岁之前,二叔父只是教我六相的招式,还没有具体给我讲解气功的修炼,直到年过一纪,我才开始从胎息境界入门。

所谓胎息相界,顾名思义,便是指练习吐纳睡眠之法!

胎息者,就是说修炼者要像胎儿在母亲腹中眠息那样,清静无为,与世无争,天然自然。

这一境界的修炼之法,其实是源自于陈抟老祖的睡功——陈抟老祖举世闻名的成就,除了先天图、易龙图之外,就是他的睡功了。

道教传言,陈抟老祖曾经长眠于华山石洞,一睡就是五百年!

这说法是有虚妄的成分的,毕竟陈抟老祖的寿命是两个甲子,并不足五百年,但是也足见道家对陈抟老祖睡功的推崇。

陈义山师承陈抟老祖,修炼了睡功之后,又将其总结归纳,更名为“胎息”境界,形成了一段晦涩难懂的口诀。

其总诀式曰:守中抱一,心息相依。

分诀有三,首诀为:“玄关一窍,神定虚空”!

次诀为:“心息相忘,神气合一”!

末诀为:“恍惚而寐,大定前奏”!

口诀下面还有一首心法之诗,道:

“常人无所重,惟睡乃为重。

举世皆为息,魂离神不动。

觉来无所知,贪求心愈浓。

堪笑尘中人,不知梦是梦。

至人本无梦,其梦本游仙。

真人本无睡,睡则浮云烟。

炉里近为药,壶中别有天。

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

这些个口诀和心法,我自己先是跟着二叔学会背诵,但是其本身晦涩难懂,即便是会背诵,也需要二叔详加指点。

第61章 藏身尸穴(六)

按照二叔的解释,人的呼吸虽然是在肺腑之间进行的,但是,就其本源,却实际上源起于周身百骸——在呼吸之间,人体周身百骸的元气随之对外开放!

这样说,常人往往很难理解,呼吸不就是鼻子的事情吗?跟周身百骸又有什么关联?

举一简单的例子作为阐述,就譬如问,人为什么会死亡呢?

即便是没有受伤,也没有患病,到了大限将至的时候,人仍旧要自然死亡,即便是再长寿,也逃不过寿终正寝的结局。

这寿命终结的原因也很简单——元气存则人生,元气竭则人亡。

所以说,在正常的情况下,人之所以会死亡,那是因为元气绝了、元气竭了。

那么,人为什么会元气竭或者元气绝呢?

因为人在一呼一吸之间,内心的元气就会随之外泄,等到有朝一日,元气泄尽,人便要身亡了。

也就是因为这样,所以有种说法是:人的一生中,呼吸次数差不多是固定的,呼吸的越急促短浅,元气泄的就越快,而且泄出去的元气也就越得不到补充,这样以来,死的也就越早!

相反,呼吸越是缓慢悠长,元气消耗的也就越慢,元气保养的也就越好,泄出去的元气也能得到相应很好的恢复,这样的人便能长寿。

回归到现实的世界,狗的寿命、人的寿命和龟的寿命是第次而长的,狗比人活的时间短,人比龟活的时间短。

而这三种生物的呼吸节奏,恰恰就是越来越慢的,心跳的节奏也是越来越慢的,元气消耗的速度自然也是越来越慢,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上述说法。

陈抟老祖和义山公都是练气的高手,寿命均在百岁之上,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张三丰学的便是陈抟老祖一路的气功心法,其寿命也在百岁之上。

言归正传,练气练气,其最终想要达到的境界便是气闭。

甚至有一句话说:“气绝曰死,气闭曰仙。”陈抟老祖的绰号便叫做“睡仙”!

由此可见气闭的重要性。

具体到胎息境界,胎儿在母亲腹中的状态很接近于气闭,而胎儿在母亲腹中的状态又类似于睡眠,因此人想要练气练到气闭的境界,便先要学会睡觉,学会呼吸,像胎儿那样眠息,这也是“胎息”名称的缘由。

或许有人会说,睡觉谁不会?呼吸谁不会?这还用教吗?

自然是需要教的。

因为,这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睡眠方法其实是不怎么正确的。

譬如,有人吃饱了就睡,有人困了才睡,有人日上三竿不起,有人梦中频频惊醒,有人深更半夜难眠,有人鼾声如雷,有人呓语连连……

试问,这世间真正能睡一个好觉的人又能有多少呢?

不单单是睡眠的法子,还有呼吸的法子——这世上大多数人的呼吸方法也是不对的,常人只知道用鼻子呼吸,用肺部呼吸,却很少有人知道还可以用腹部呼吸,更鲜有人知还可以用毛孔来采气!

而且现在人多仰仗工具,致使人身体的本能越来越退化,无论是跳跃、奔跑,还是攀爬、游水,无论是耐寒、抵热,还是忍痛、受苦,等等一切机能,都比先人差的远。

当今的世人潜水,能闭住呼吸五分钟便是罕见了,更何谈闭气呢?

六相全功,就是要将人退化的、隐藏的本能给彻底激发出来!并升华、超越,达到常人匪夷所思的地步!

正所谓呼多吸少,粗多细少,浅多深少,重多轻少,急多缓少,乱多匀少……常人的这些呼吸方法都是错误的,或者说对养生练气并不好,极易丧失元气!

我一向勤于练气,在最初开始学习修炼胎息境界的时候,就有既定的睡眠方法。

胎息境界又可细分,总共有九重进阶,其一曰“调气”,其二曰“长息”,其三曰“行气”,其四曰“收功”,其五曰“混气”,其六曰“龟息”,其七曰“断息”,其八曰“纳气”,最后一重乃是“闭气”。

等修炼至第九重的闭气阶段,胎息境界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这九重进阶修炼时,不但呼吸方法是有讲究的,就连睡觉的姿势也各有不同。

譬如,在“调气”阶段中,睡眠的时候,**上是不能放枕头的。

睡眠的姿势要头朝南,脚朝北,正身仰卧,全身放松,双臂伸直,置于体侧,距身五寸。

还要双目轻闭,舌抵上腭,两手握固,两腿伸开,脚分左右,相距也是五寸。

如此这般,在睡眠的姿势调整好以后,再摒除杂念,调匀呼吸。

呼吸之法为细匀绵长,声微音小,要达到两耳不闻的程度,一呼一吸为一息,如此练习三百六十五息,是为一个调气过程。

等修炼至毫无凝滞,并无不适,渐渐成为习惯后,才算是真正完成了调气的阶段,可以进入第二重“长息”阶段了。

而所谓“长息”,乃是说睡眠的时候,呼吸要用腹部,而不能用肺脏。

具体来说,是鼻子要缓缓的吸气,腹部要渐渐的隆起,以气充盈。

片刻之后,再将腹部之气从口中缓缓吐出,千万不可一蹴而就!

在这个过程中,仍旧是一吸一吐为一息,共行三百六十五息为一次完整的长息过程!

长息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呼吸声要细微,需要达到两耳不闻的程度。

长息和调气一样,也是要修炼到毫无凝滞、并无不适、习惯自然的时候,才算是正式完成,才可以进入下一重进阶。

至于“行气”、“收功”,则和“调气”、“长息”类似,过程十分繁琐麻烦,我在此便不必细说了。

特别需要谨记的是,练习此法的关键在于调和身心,顺其自然,困顿的时候便睡,精神抖擞时便醒,最忌讳急躁、刻意、执念,切不可有各种杂念、歪念,否则练就一身邪气可就不得了了。

总之,在二叔的指导下,这种修行的方式,我坚持到如今!

期间,我经历了从抗拒到慢慢适应,最后到习惯成自然。

但也不过是修行到了胎息境界的第四重——“收功”阶段。

勉强算是达到了口诀中的“玄关一窍,神定虚空”。

潘家改良的五禽戏中的吐纳之法,倒是有许许多多,都暗合胎息境界的修炼之法。

不但互不影响,互不耽误,反而相互成就,相互佐助!

就比如眼下,我修炼的明明是潘家改良过的,五禽戏中的呼吸吐纳之法——原是医脉中的本领,但是修炼着,修炼着,就和我本门相术的本领归于一途了!

这一发现,让我始料不及,更令我喜出望外。

可谓是天赐的机缘!

怪不得二叔常常对我说,这世上万法归一,大道一统,所有的道理,追其本源,其实都是一样的。

古来说五脉不分家,看来也是没有说错的。

我先修炼其中的一戏,在墓穴中找了一处略微低洼,又合乎阴阳之气的方位,依诀而坐,五心朝天,静心绝虑,意守丹田,引气而行……

慢慢的,又贯穿着身法、动作要旨,手脚并用,忍着伤处的痛楚,配合着吐纳之法,演练起来,渐渐的,也到了忘我之境。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功法修炼得道的好处开始凸显出来了。

原本,我修行的六相全功,就是意在耳、目、口、鼻、身、心的,而这五禽戏,又像是从另一面补充了六相全功的细微之处——最明显的体会就是鼻子!

就这一戏堪堪终结之时,我鼻子的嗅觉已经变得比之前敏锐了,肺脏也越发的清纯!

尤其是我练习吐纳的时候,墓穴中本来的沉闷气息几乎被摒除的干干净净,心胸自有一片异样的开阔爽朗!

就连墓穴之外的草木泥土气息,都被我捕捉到了!

惊喜不仅仅限于鼻子和嗅觉。

我的身子,由外而内,已经到了近乎完全自然的程度,我几乎能清楚地感受到周身百骸及六相的些许变化——

我的身体似乎轻便了一些,大脑似乎空虚了一些,心跳似乎重了一些,呼吸声如同完全消失,听觉则更加敏锐!

状若似睡非睡,恍恍惚,如同做梦,眼前隐隐约约仿佛有云气蒸腾,朦朦胧胧,雾起湮灭。

这虽然是幻觉,但是其真实程度,却比实况更胜。

尤其是我的体表,遍体湿润,四肢出汗,特别是那掌心,更是汗出如浆!

这五禽戏竟然和胎息境界的修炼方法相得益彰,结果事半而功倍!

如此好的效用,令我内心的欢喜难以言喻!

我自然是越练越觉得神清气爽,越练越觉得疲惫全无,简直抵得过几天几夜夜的熟睡。

这就是修行正道的妙处!

我想,等我修行结束的话,我全功中的胎息境界,必定能达到第五重“混气”的进阶!

咦?是什么味道?怎么这么冲?

正当我在欲罢不能的修行中欣喜沉醉时,一股腥臭的味道突然幽幽的传来,悄然的钻进了我的鼻子中。

我猛然警觉,一下子睁开了眼睛!

第62章 巨柏妖藤(一)

墓穴之中,昏黑一片。

不用想,现在的时间,应该是又到了夜晚了。

眼睛既然看的不仔细,就只能细细寻摸那突如其来的味道!

我仔细一味,便即知道,它绝不陌生!

但是猛然的想,还又想不起来是什么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