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若转头看着都是空荡荡的床板,忙叫过沈嬷嬷吩咐道:“嬷嬷赶紧去趟李府,让嫂子寻十几床被褥,赶紧的再带过来,这天太寒,若没有被褥,这一夜可扛不过去,还有大老爷那边,一并拿些来,记着,要半旧或是旧的棉花被褥,干净就行,千万不要好的,免得……招了眼,反惹了祸。”沈嬷嬷答应一声急忙奔了出去。

李丹若取了一碟点心和一碗热汤,端到程老夫人牢门前,隔着手臂粗的栏杆递进来,正要说话,后面传来苏二奶奶一声怒骂:“不要脸的东西,哥儿的酥酪你也抢!”李丹若忙转头看去,嘴里鼓的简直要裂开的姜艳纷正将酥酪碗从里面扔出来,苏二奶奶抬脚还要踹,程老夫人沉声道:“好了,她也是饿坏了,赶紧喂哥儿吧。”苏二奶奶抱着才哥儿坐回去,过去骂道:“不要脸的东西!”姜艳纷垂着眼帘,接过碗热汤,又抓了两块点心,只管低头吃喝。

程老夫人似有似无的叹了口气,端起热汤勉强喝着,李丹若盯着姜艳纷看了片刻,才转头看着程老夫人低声道:“太婆且放宽心,这一场有惊无险,必是能熬得过去的。”

“我也是这么想。”程老夫人拍了拍李丹若的手:“你和五哥儿先护住自己,旁的再说,能有什么大事?”

“嗯,”李丹若不敢多说别的,只和程老夫人说着些宽心的闲话,等着沈嬷嬷取被褥过来。

夕阳尚余一线,沈嬷嬷赶的一头一脸的汗到了,一床床抱了被褥进来,李丹若不敢再多耽误,将被褥塞进各间牢房,就急带着沈嬷嬷、姚黄出去了,看牢的婆子已经阴着脸催过好几遍了。

第六十六章 疲惫

李丹若疲惫的坐在车上,姚黄看着李丹若,正要开口劝她,李丹若微微摇手止住她,头靠着车厢板,心头乱纷纷只想静一静。

转进热闹的街巷,车子慢下来,车帘处突然闪开条缝,一只馒头重重砸在李丹若身上,李丹若惊吓之下,急掀帘看出去,外面华灯初上,人来人往,已经看不出一丝异样,李丹若忙放下帘子,姚黄已经拣起馒头递过来:“奶奶您看,馒头掰开过。”李丹若忙接过馒头,照旧痕掰开,里面是一粒小小的纸团,李丹若急忙取出纸团,展开来,一张小纸条极小,上面写着‘安心待时’四个字,笔画清晰,字写的极好,李丹若紧攥着纸条,又掀帘子往后看了看,慢慢放下车帘,又看了一遍纸条,想了想,将纸条放下嘴里,慢慢嚼烂咽了。

姚黄看着李丹若低低问道:“出什么事了?”

“没事,”李丹若低着头,转来转去看着手里的馒头,这馒头的主人,和散那过继流言的,必是一个人,这是谁呢?

李丹若心乱如麻,刚在二门里下了车,杨氏已经从里面急冲出来,李丹若急忙迎上去,杨氏一把将李丹若搂在怀里,只叫了声:“我的惹儿……”就哭的说不出话来。李丹若忙和韩三奶奶将杨氏扶进去,院子里、屋里已经收拾的温暖可人,李丹若伸手摸了摸已经烧的温热的炕,扶着杨氏坐到炕上,接过朱衣递过的茶,托给杨氏喝了两口,伸手拍着母亲的后背低声安慰道:“母亲别急,我这不是好好儿的?没事了。”

“姜家……满门……母亲对不起你,千挑万选,竟选了这么家……”杨氏又哽咽的说不下去了,李丹若踢了鞋坐到炕上,伸手搂着母亲温声安慰开解着她:“母亲怎么能这么说呢,哪家没有落难的时候?很快就过去了,再说,女儿不是好好的么?五郎也好好的,母亲别哭,别担心,没事,不管姜家怎么样,女儿有母亲,有哥哥、嫂子,再难也有过去的时候,母亲且安心,女儿没事。”

“四妹妹说的对,再怎么着,四妹妹有五郎,有咱们呢,母亲得保重自己,母亲若是哭病了,四妹妹岂不是更难过。”韩三奶奶也忙上前柔声劝道,杨氏连连点着头,拉着李丹若的手道:“若儿,你跟我回去,咱们回去。”

“母亲!”李丹若疲倦而无奈的低声道:“嫂子说的对,母亲保重自己,别担心女儿,女儿是姜家妇,这会儿置姜家于不顾……于心何忍?只要母亲好好儿的,女儿这后顾就无忧,天也晚了,母亲赶紧跟嫂子回去吧,过几天我再过去看母亲,这几天,母亲不要过来了,不管有事没事,我每天都打发人过去跟母亲说一声。”

“若姐儿,母亲不放心。”杨氏拉着李丹若的手舍不得松开,李丹若搂了搂母亲,看着母亲笑道:“母亲且放宽心,没事儿的,过几天就过去了,您留在这里,反倒给女儿添乱,再说,您若是忧心过度病倒了,要把女儿累死么?母亲保重好自己,这就要紧。”韩三奶奶跟着劝道:“四妹妹说得对,您好好儿的,四妹妹才能安心,我侍候您回去吧,四妹妹劳累了一整天,只怕连口热汤也没喝上,让她好好歇一歇。”

杨氏伤心的叹气答应了,李丹若接过斗篷给母亲穿上,将她送上了车,杨氏掀着车帘,又忙招手叫过李丹若道:“你还有银子没有?若用银子,母亲那儿还有。”

“我还有,若要用,自然和母亲去讨。”李丹若笑道,杨氏答应一声,依依不舍的回去了。

李丹若长长松了口气,转身吩咐朱衣道:“有多少人回来了?厨房人手够不够?魏紫呢?赶紧让人备晚饭,吃了饭还有事。”朱衣上前扶了李丹若回道:“姚黄姐姐她们,我和湖月她们,奶奶陪嫁的七房家人,俞家和刘家两家回来了,别的许还没听到信儿,厨房人手不怎么够,不过咱们现在也没几个人……”

两人一路说着话刚进到屋里,姜彦明也一身疲倦的赶了回来,李丹若接进屋忙问道:“见到大老爷他们没有?有什么信儿?”

“没见到,说事关谋逆大案,不敢私纵外人相见,也没打听到什么信儿,说是敬亲王趁皇上从上清宫返回之际,路架攻城弩,想要行刺皇上。”姜彦明一口气喝了茶才答道,李丹若呆了片刻,惊恐的看着姜彦明低低道:“攻城弩!”

姜彦明瞬间明白过来,手里的杯子‘咣’的一声落到了地上,半晌,才看着李丹若,喉咙干涩的说道:“是三伯父……调的弩?”

“三伯父领着兵部器械库主事,京城出了攻城弩,自然要疑他,也许……”李丹若脸色渐渐发白:“五郎,三伯父绝不会帮敬亲王调弩,大哥从皇上即上位,就称病不肯去敬王府应差,三伯父年里年外也正四处活动着想搭上镇宁公府的门路,怎么会突然帮敬亲王调这攻城弩?再说,就是敬亲王谋逆这事……”

“我也觉得蹊跷,”姜彦明低低道:“也许三伯父他们真是有惊无险,许是皇上见现了攻城弩,就先把所涉人等拘起审问,这调弩必有别人,一审也就水落石出了。”李丹若低着头,想着那纸条上的‘安心待时’四个字,心乱如麻,若真如五郎所说,那之前的流言,就说不过去,李丹若抬头看着姜彦明苦笑道:“说你过继的流言,你说是巧了,还是有人故意为之?”

姜彦明紧拧着眉头,抬手揉着眉间,半晌才苦笑道:“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这事,我也想不明白,说不通,象你说的,就是敬亲王谋逆这事,若再想到这流言,也说不通,你的意思?”

“只怕一切早有定论,咱们……你也别太着急。”李丹若低声劝道,姜彦明直怔怔的出了半天神,突然捂着脸痛哭失声,李丹若挪了挪,将帕子往他手里塞了塞,张了张嘴想劝,到嘴的话化作一声长叹,姜彦明连帕子带李丹若的手握住捂在脸上,哭了好一会儿,才渐渐止了悲声,抬头看着李丹若低声道:“多亏有你,要不然……”

李丹若沉默片刻,才柔声道:“我让人端水,你净净面,晚饭好了,先吃点东西垫垫,太婆她们那边,孩子小,我得多过去几趟,你明天也别再四处走动了,咱们这会儿,也怪不得人家,谁家不怕惹了祸事?也别再上门让人家为难了,明儿一早,我让沈嬷嬷去趟魏家,看看能不能托卢四奶奶回去打听打听,她父亲是刑部郎中,正该管着这样的案子,若能打听到这案子到底如何了,心里也好有个数。”

姜彦明忙点头答应,李丹若叫了朱衣等人进来,姜彦明净了面,两人吃了饭,李丹若叫过回来的诸人,一一分派差使,姜彦明端着杯茶半歪在炕上,看着李丹若有条不紊的安排诸事,见李丹若打发走了众人,迟疑了下低声问道:“翠羽她们……”

李丹若转头看着他答道:“和脂红、朱衣她们一起遣散的,她两人身契不在我这里,一人给了一百两银子,让她们两个去寻大太太讨身契去了,刚在狱里,也没顾上问这个,明天我再问问吧,看两人身契拿到没有,你若担心,明儿去两人家里看看就是,要不,你今晚上就赶过去看看?”

姜彦明忙尴尬的摇头道:“不是,不用问,必是拿了身契回去了,刑部那边没有姜府下人收案,我是说……也不知道……不知道明儿能不能找到……这里不好找……”

“你若担心她们找不到这里,就寻个妥当人,今晚上,或是明天都行,过去翠羽和红翎家里说一声就是,我去洗漱了,明儿一早还要去刑部大牢。”李丹若下了炕,径直往后面净房洗漱去了,姜彦明也忙起身下了炕,跟在李丹若后面洗漱换了衣服,陪笑解释道:“我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毕竟侍候了我这些年,就是问一句,知道平安就是了,如今这会儿……还想别的,我哪是那样的人?”

“你到外间炕上歇着吧,我想一个人静一静。”李丹若没接他的话,指了指外间,满身疲倦的说道,姜彦明怔了怔笑道:“我不说话就是,也不会扰了你。”李丹若目光沉寂的看了他半晌,突然笑道:“我嫁了你,原本想着你我客客气气搭伴做完这一辈子,如今生了这样的大变,事易时移,我也不必再守那些……从前那些想法,太婆、大伯娘她们待我极厚,我断不会弃她们不顾,独善其身,可我身心俱疲,累极了,实在不想再应付你,往后,你我出了这门还是夫妻,可进了门,你是你,我是我,我不愿替你打点你的红颜知已,看着你们卿卿我我,爱意浓浓还要端茶送水,无微不至,今晚来不及收拾外院了,你先在外间炕上过一夜,明天收拾了外院,你就歇在外院去吧。”

“丹若!”姜彦明愕然而不敢置信,李丹若转过身,看着他笑道:“等姜家过了这道坎,等你重又得意发达了,你若嫌这样不好,咱们和离便是,如今,你我只好同舟同济,先过了这道难关再说,我累了,你出去吧。”

第六十七章 难中

姜彦明呆若木鸡,脂红等人从他身边来来往往,忙着取了被褥,往来查看了门户、茶水,一处处熄了灯,不大会儿,屋里黑静下来,明亮清冷的月光被窗上糊的棉纸晕成一个个光团,姜彦明动了动,往后退了半步,又退了半步,步履艰难的挪到炕前,颓然坐下,垂着头,呆坐了好大一会儿,才往后倒在炕上。

第二天天还没亮,李丹若和姜彦明已经起来洗漱,朱衣和羽妆收拾好外间的炕,摆上早饭,姜彦明喝了碗粥就推开,看着李丹若,一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李丹若安静的吃好早饭,屏退众人,取了个匣子放到几上,看着姜彦明平和的低声道:“这里头有两万三千两银票子,抄检那天晚上,太婆让我把这些银票子缝在衣服带出来的,这银子是姜家的救命银子,要动用得太婆点了头才行。”

姜彦明脸上闪过丝羞恼,看着李丹若道:“我哪是那等不顾大体的人?”李丹若垂着眼帘,顾自接着说道:“你今天有什么打算没有?”

“嗯,昨晚上我想了一夜,你说的极是,若那流言是有意为之……这案子,从敬亲王谋逆起,就透着诡异,只怕局中有局,若是这样,咱们如今一无所知,又不知道谁是真正有用之人,到处乱走只会有害无益,倒不如先静观其变,我想还去刑部牢外守一天,看能不能想法子见到大伯父他们,若能见到他们,倒比什么都有用。”

“嗯,我也是这么想,那就这样吧。”李丹若说着,叫进豆绿收了匣子,吩咐准备启程去刑部大牢。姜彦明跟着站起来,迟疑了下,往前挪了半步靠近李丹若低声道:“丹若,昨天……是我不是,你若生气,就发作出来,别伤了身子。”

李丹若转头看着姜彦明,轻轻笑了下:“我没生气,就是厌烦了,累了,再说,我不是说了么,事易时移,今日不同往昔。”姜彦明怔忡而茫然的看着李丹若,李丹若想了想,叹了口气,转身面对姜彦明,耐心的温声解释道:“你没有不是,也别多想,我这性子,看着温婉,其实内里最执拗不过,我父亲对我母亲极好,从不肯伤母亲一丝一分,就是母亲怀我的时候,他也没沾过别的女人,他说要真心对我母亲好,就不能在她心上捅刀子,我的性子随父亲居多,也是个不容人捅刀子的,可象我父亲那样的人,这世间哪有几个?我又是个女子,也只能如此,不管嫁谁,不过求个两相平安,尽人妻之责罢了,如今家里这样的情形,我已是身心俱疲,再让我替你打点那些红颜知已,我也累了,实在顾不上。”

“不过两个丫寰……世情……”姜彦明吃力的辩解道,李丹若眯着眼睛瞄着他笑道:“自然是世情如此,我也没说你有不是,可,虽说你生而为玉我为瓦,这人心都是一样的,若是世情倒过来,我招无数才子美男时时相伴,你这为夫的,能不能心怀欢喜,替我打点一众才子美男?看着我与他们同床欢好,只要我高兴了,你便喜悦无限?”

姜彦明脸上紫涨一片:“这是什么话?岂有此理?”

“我不过说一说,你就岂有此理了,前朝女皇当政的时候,不就是如此?那个时候,不就是这样的世情?”李丹若嘲讽的看着姜彦明轻笑道:“你也别多想了,如今正是要同舟共济的时候,先过了这道难关再说别的事吧,时候也不早了,牢里有老人也有孩子,我得赶紧过去了。”李丹若说着,转身出去,穿了斗篷,带着吃食衣物往刑部大牢赶去。

女牢这边一如昨天,李丹若顺顺当当的进去,奶娘接过饿的大哭的敏哥儿喂上,姚黄、脂红等人忙着往牢里递着饭菜、衣服,李丹若提着小提盒,将饭菜递给程老夫人,眼角瞄着周围,靠近牢栏,程老夫人吃着饭,眼睛盯着牢门口,侧着耳朵凑过去,李丹若的声音几乎低不可闻,将昨晚馒头纸团的事几句说了。

程老夫人眼睛里闪过丝亮光,停了片刻,才重抿了口粥,低低的交待道:“这事再不可跟别人说起,跟五哥儿说过?”李丹若摇了下头,程老夫人‘嗯’了一声:“任谁也不要再提起,就烂在你心里,若姐儿,姜家若能逃出生天,必是托了你的福份。”

“太婆不能这么说,咱们家这都是飞来横祸。”李丹若低低的劝解道,程老夫人重重的叹了口气:“不说这个了,祸事来了,就来了吧,总得承受,也不怕,生死由命,富贵在天,没有过不去的难关。”

“太婆说的极是……”李丹若低声劝着些闲话,见姚黄等人收好了碗碟,这才离了女牢回去。

李丹若刚进院门,李雨菊脸色青灰,眼睛红肿,裹着件灰扑扑的麻布斗篷,从门房里直出来,扑过来抓着李丹若的手,嘴唇抖了半天才说出话来:“说你没事,不见着你,我……”话没说完,李雨菊哽咽的泪水涟涟,李丹若忙扶着她道:“怎么不进屋等我?这门房里又没升炭盆,咱们进去说话。”

“奶奶不肯进去,说坐在这里,您一回来就能看到。”春妍跟在后面解释了一句,李丹若心里酸涩难忍,又软的不能触碰,紧挽着李雨菊进了上房,魏紫忙亲自端了热水过来,侍候着李雨菊净了面,李雨菊长长的吸了口气,这才说出话来:“我昨晚上才听到的信儿,再赶进城也来不及了,一夜也没合上眼,就是害怕,一早上赶过来,先到的姜府,帖着封条,也没人,我吓坏了,后来让春妍打听了,说你和五爷归宗威远侯姚家,又赶到威远侯府,说你搬到了这里,到这儿,说你去了牢里,我不看到你,这心怎么能放得下?”

“二姐姐别哭,我没事,好好儿的。”李丹若温软的劝着李雨菊,李雨菊连连点着头道:“看到你就好了,姜家犯了什么事?怎么样了?往后,你?”

“只说是附逆敬亲王,可到现在也没个准信儿。”李丹若简单答道,李雨菊紧抓着李丹若的手低低道:“那是大罪!若姐儿,姐姐也帮不上你,你银子够不够?若要上下打点,我那儿还有些……”

“不用,银子我有,除了那些笨重家什,嫁妆都带出来了,没事,二姐姐别担心,别说你,我也帮不上忙……”

李丹若和李雨菊说了小半天的话,眼看着临近中午,李丹若要赶往牢里送饭,李雨菊告辞道:“我也不耽误你,隔一天两天的,我让春妍过来听个信儿,若要银子,你只管说,虽说不多,到底能撑些用处。”

“我知道,大伯父他们不在,二姐姐也要保重自己,等忙过这阵,我去城外看你。”李丹若起身往外送着李雨菊,转头看着春妍交待道:“多劝劝你们奶奶,身体最要紧。”

“是,五奶奶……”春妍答应一声,正要往下说,李雨菊打断道:“四妹妹正是焦心时候,咱们先回去。”春妍咽下到嘴的话,忙曲膝应了,扶李雨菊上了车,看李雨菊和李丹若挥手作了别,放下帘子,才低低的说道:“大爷要让咱们搬出那院子,这事……拖不得。”

“搬就搬吧,咱们先搬到婆台庵后院住着去,枯明师太是个好人,咱们这是小事,这会儿不能给四妹妹添心思,这事,别再提了。”李雨菊垂着眼帘,悠远而淡漠的吩咐道,春妍忙答应了,半晌,轻轻叹了口气。

傍晚,寒碧一身靛蓝粗布斗篷,沿着墙根闪到院门下,机警的左右看着,轻轻扣了扣门环,不大会儿,门从里面打开,寒碧将斗篷帽子往后掀了掀低声道:“是我。”开门的婆子惊讶的看着寒碧,忙让她进来,回身关了门,引着她往里进去。

李丹若和姜彦明惊讶的看着寒碧,寒碧曲膝见了礼,将怀里一个极小的包袱放到几上,看着李丹若勉强笑道:“我们奶奶原本想过来看看五奶奶,可实在走不开,就打发我过来一趟,逢上这样大事,正是要用银子的时候,这里头是奶奶的几件首饰,五奶奶就拿去换些银子用,也是我们奶奶一片心。”

李丹若拨开包袱,包袱里放着几件赤金簪子、披坠和一对赤金镯子,姜彦明怔了怔,伸手盖上包袱正要推辞,李丹若看着寒碧谢道:“回去替我给你家奶奶道声平安,姐妹之间,我也不说谢了,让她也保重自己,来日方长。”

寒碧松了口气,脸上绽放出笑容,曲了曲膝笑道:“那我回去了,五奶奶福大命大,大福都在后头呢。”李丹若笑谢了,看着姚黄送寒碧出去了,低头掂起赤金簪,举起看了看笑道:“这是出嫁前一年添的首饰,我们姐妹三个一人一枝,你看看,到底是一处长大的亲姐妹,平时虽有闹气的时候,直到有事了,断没有坐视不管的。”

姜彦明呆看着包袱里的首饰,半晌才苦笑道:“落难见人心。”

“嗯,”李丹若重新包好包袱,吩咐脂红收起,转头看着姜彦明道:“今天午后,姑姑打发人过来传了几句话,她昨天就去了礼部尚书孙大人府上,也面见了孙大人,孙大人的意思,这事没放到六部议处,听说是几位相爷亲自处置的,可孙大人的意思,这事只怕是官家圣心独裁,让咱们不要四处走动,多走有害无益,你也知道,姑父如今领着永州震武军节度使,姑姑说她就不过来看咱们了,有什么事,只悄悄打发妥当人传话就是。”

姜彦明凝神听着,李丹若接着道:“早上我让沈嬷嬷去寻卢四奶奶,卢四奶奶是个仗义的,当天就赶回去寻父亲问了,才刚打发沈嬷嬷回来,也是这样的说法,这事,刑部上下,统不知情,一应都是奉旨行事。”

“今天朱五寻我,他托人打听了,也是这样的话,六部竟统不知情这事,看来……这事只怕是出自宫里,只好安心等一等。”

“嗯,这案子象是早就定好了的,只怕也快了。”李丹若低低道,姜彦明打了个寒噤,张了张嘴,却没说出话来,姜家,只怕凶多吉少。

第六十八章 结案

敬亲王谋逆案结案之快,远超过李丹若和姜彦明的预期,不过四五天,没等两人寻到方向,早朝后就下旨结了案,敬亲王私调攻城弩欲谋不轨事已审明,敬亲王夫妇赐自尽,姜奉礼私调攻城弩,罪不容恕,姜奉礼夫妻赐白绫缢,大爷姜彦宏、四爷姜彦庆斩立决,姜彦英年幼未入仕,流配三千里,姜家其余成年男丁流配八百里,遇赦不赦,家产籍没,女眷及未成年男丁逐出京城。

姜彦明得了信,五内俱焚,一边急打发小厮将信儿递给李丹若,自己急寻到这两天刚混熟的一个牢头家里,塞了五百两银子,要见姜奉礼一面,牢头红眼珠子盯在白银子上,咬牙应了,寻了身狱服给姜彦明换上,带着他在阴沟一样的地方钻了一个多时辰,才到了关押姜奉礼的地牢。

隔着手臂粗细的生铁栏杆,姜彦明伸手拉着姜奉礼衣襟,泪如雨下,姜奉礼怔怔的看了半天,才认出姜彦明,急扑过来,死死抓着姜彦明的胳膊,嗓子哑的几乎说不出话来:“他们……她们……母亲她们……”

“她们都好,太婆没事,孩子也好,三伯父!”

“明哥儿,三伯父没调弩,没调攻城弩,那不是我写的,不是!我冤哪!不是我调的弩!”姜奉礼声音嘶哑急促,激愤中充满了绝望:“明哥儿,三伯父死不瞑目,不是我!”

“五爷,赶紧走!有人来了!”牢头警惕着四周,突然回头催促道,姜彦明不敢耽误,姜奉礼死死拉着姜彦明舍不得松手:“明哥儿,家里……你不能不管,三伯父冤……死不瞑目啊!”牢头不敢多说话,拉着姜彦明就往外走,姜彦明拧着头不停的点着,姜奉礼的脸从栏杆中拼命挤出来,两只手用尽全力往外伸抓着,嘶哑绝望的叫着:“我冤!冤哪!冤……”

姜彦明跟着牢头又从巨大的老鼠群中穿出来,钻出阴沟一样的地道,重又站在阳光下,只觉得头晕目眩,忙用手扶着墙,干呕了几声,看着牢头强笑道:“多谢大叔,您放心,往后,咱们见面亦不相识。”牢头轻轻舒了口气笑道:“五爷是明白人,那就好,五爷往前走,再往东拐,就到西后巷了,咱们这就别过。”牢头拱了拱手,警惕的四下看了看,几步就转进了旁边的巷子不见了。

李丹若得了信儿,急寻到女牢前,程老太太等人已经被驱赶着往城外出去,李丹若缀在后面,不敢上前,程老太太等人踉跄扑跌着被驱出陈州门,又往南驱赶了两三里,几个衙役才呵斥了几句,转身回去,李丹若看着衙役走远了,才带着人车赶过来。

程老太太面色青白,扶着李丹若的手硬撑起来,转头看着跌扑一地的诸人沉静的吩咐道:“上车吧,都过去了。”

梁氏腿脚哆嗦着勉强起来,弯腰要抱蕊姐儿,却一头扑倒压在蕊姐儿身上,压的蕊姐儿咧着嘴,想哭却不敢哭出来,只伸着污脏的手去拉梁氏:“太婆不痛~~”姚黄忙将枝姐儿放下,伸手扶起梁氏低声道:“大太太先上车,我来抱姐儿。”梁氏借力站起来,扶着车辕站住,示意姚黄去孩子。

姜艳夏帮姜艳莹扶着周氏往车上拖,苏氏紧紧搂着儿子才哥儿坐在地上,迟疑的看看车,又看看城门,姜艳纷早就上车寻个角落半坐半躺下了,姜艳丰坐在地上,手抱膝蜷成一团,傻怔怔的看着陈州门方向。

李丹若连看了几遍也没看到四奶奶唐氏,忙转头看着程老太太:“太婆,四奶奶?”程老太太头微微仰着,声音枯干的答道:“以死从夫了,一头碰死的。”李丹若机灵灵打了个寒噤,那么温温婉婉的唐四奶奶,李丹若转头看着头歪在姜艳秋腿上,已经累的睡着了的枝姐儿,忍不住悲从心来,留下这么小的女儿,她怎么狠得下心来?!

众人挤在车上,你靠着我,我靠着你,晕沉沉随车晃来晃去,直走了两三个时辰,傍晚才赶到离京城最近的小镇上,姚黄丈夫张旺包下镇上一家客栈,众人沐浴洗漱,总算吃顿热饭歇下了。

李丹若、大太太梁氏、二太太周氏、大/奶奶赵氏、二奶奶苏氏、三奶奶吴氏聚在程老太太屋里,程老太太端坐在床上,慢慢舒了口气,微微闭了闭眼睛开口道:“好了,都别难过了,总算没满门抄斩,这就是幸事,只要有命在,就都好……都好,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若姐儿,五郎那边……”

“就早上得了他的信儿,说是要一直守在刑部大牢,那边……也得守着。”李丹若低声道,梁氏哽咽一声哭出声来,程老夫人转头看着她劝解道:“别哭了,出仕为官,起起伏伏都是常事,不过流配八百里。”

赵大/奶奶闭了闭眼睛,眼泪一串串滚落,李丹若忙挪过来,伸手搂了搂她低声道:“大嫂一定要想开些,你有哥儿,还有叶姐儿和枝姐儿,都仰头看着你,你得保重自己。”

“你放心……放心。”赵大/奶奶用帕子往回按着眼泪,哑着声音答应道,程老太太咽下眼泪,转头看着神情怔怔的周氏,暗暗叹了口气,转头看着众人说道:“这会儿不是哭的时候,这祸事……秋天里若姐儿就提点过我,是我昏了头,如今正是姜家危难之时,里里外外要操心的事情极多,得有个主事的,我看,就让若姐儿当家作主吧。”

“就辛苦若姐儿了,母亲,我得陪着老爷他们,我不放心,老爷有心悸的毛病,这一路上……六哥儿自小娇养……这一路可怎么受?”梁氏泪如雨下,程老太太重重叹了口气,半晌才点头道:“你若打定了主意,我不拦你。”

“多谢母亲,媳妇不孝……”梁氏起身就要往下跪,程老太太忙拉住她,长叹了口气道:“你先回去歇下吧,往后还不知道怎么辛苦。”梁氏答应一声,伸手抚了抚李丹若的脸颊:“若姐儿,就辛苦你。”

“大伯娘放心。”李丹若起身曲膝郑重道,梁氏点了下头,低着头转身出了屋。

“你们也都先回去吧歇下吧。”程老太太瞄着神情各异的众人吩咐道,众人起身出去,程老太太看着李丹若掩了门,示意她坐到床沿上,拉着她低低问道:“若姐儿,这事你说说。”

“太婆,三伯父私调攻城弩这事必有隐情,太婆也知道,从年前官家即了位,大哥就不肯再到敬王府当值,年里年外更是到处托情想另寻差遣,大哥这样,三伯父怎么会私调攻城弩给敬亲王?还有元夕节前的流言,”李丹若顿了顿,程老太太微微眯了眯眼睛轻笑道:“散这流言之人,算的如此之准,难不成他知道敬亲王要谋反?不但知道敬亲王要谋反,他还知道敬亲王谋反不成,知道你三伯父有这调弩之罪!”

程老太太轻轻打了个寒噤,直直的看着李丹若,李丹若挪了挪,握了程老太太的手,正要说话,程老太太看着她问道:“他是为了救你,还是为了救五郎?不会是五郎,你可能想出来是谁?”

李丹若摇了摇头:“这事我翻来覆去不知道想过多少趟,这几天我和五郎四处想法打听,姑姑也帮着想方设法,可六部竟是全无一丝信儿,上上下下只知道一切皆自宫内旨意传出,太婆,这事……必是圣心独运,谁能知道?”

程老太太叹着气点了点头,李丹若接着说道:“太婆且放宽心,这趟……八郎说是未入仕,流配三千里,可见上头网开一面,并不是赶尽杀绝,咱们也只是逐出京城。”程老太太点头道:“我也是这么想,这已经不幸之中的大幸了。”

“嗯,刚才路上我也想了,大伯父他们流配八百里,差不多正好是永州一带,姑父正领着永州震武军,咱们先在这里耽搁几天,明天我回去一趟,看能不能托卢四奶奶寻寻她父亲,把大伯父他们流放到永州去,跟五郎交好的朱五爷,有个哥哥也在刑部做主事,也一并寻寻,若能流配到永州,也能让人放心些。”李丹若和程老太太细细说着,程老太太轻轻舒了口气点头道:“嗯,那两万银子,咱们留三千两就行,再辛苦也有限,余下的,都留着给他们爷们打点用,唉!”程老太太重重叹了口气:“先顾大头,英哥儿那头……”

“八郎那边,先看看流放到哪一处,我陪房里俞大早年四处做生意,极南极北都去过,为人灵活,身子也健壮,若是八郎那边定下来,就让他带上银子一路打点,太婆也别太担心。”李丹若低声说着自己的打算,程老太太连连点着头,伸手拉了李丹若,哽咽了下才说出话来:“你太婆……说的极是,你是姜家的福星,若姐儿,太婆对不住你。”

“太婆这么疼我,哪有什么对不住的?!”李丹若忙笑着岔开道:“太婆劝别人,也要劝自己,您老给我镇着,我才好当这个家呢!”

“好好,你放心,太婆一定好好儿的给你做这个镇山太岁!”程老太太收了泪强笑道。

第六十九章 人情

李丹若辞了程老太太出来,转楼梯下到大堂,站着想了想,三老爷他们……只怕姜彦明天就带着棺木过来了,大老爷和八爷要分两路启程,大太太也要跟着去,这一处又全是女眷……这些事得和姜彦明商量商量才行。

自己这一处,孝服等诸事得赶紧准备起来,二太太看着象是有些不对,得请个大夫过来看看,这一群妇孺,要去江宁还是坐船最便当,还得赶紧让人去寻大船,母亲那边还是过去一趟,当面跟她说一说的好,还有银子上的事……不能急着赶路,就在这里多盘恒几日,等一应事情料理清楚了再启程才好。

李丹若打定了主意,叫了姚黄等人进来,一一分派了差使,第二天天刚亮,诸人自去忙碌,李丹若遣了豆绿去程老太太身边侍候,绿萼随吴三奶奶照顾贤哥儿和蕊姐儿两个,湖月随赵大/奶奶照顾叶姐儿几个,李丹若辞了程老太太,带了脂红等人准备赶回京城。

转进客栈后院,苏二奶奶抱着才哥儿,紧跟着李丹若进了客栈后院,李丹若惊讶的看着她,苏二奶奶下意识的回头瞄了眼,努力想大大方方,却极不自然的说道:“你带我去京城,我想回娘家看看。”

李丹若明了的看着苏二奶奶,迟疑了下,低声劝道:“二嫂还是过一阵子再回去好,昨儿才刚出城,苏府只怕难为,再说……”

“有什么难为的?有什么难为的?”苏二奶奶紧抱着才哥儿,浑身紧张,竖着眼睛叫起来:“往年帮她们多少?整天求着我回去,我这才有点事,她能难为什么?她有什么好难为的?”李丹若被她叫的往后退了半步,暗暗叹了口气点头道:“那好,二嫂既打定了主意,咱们走吧。”

李丹若的干脆让苏二奶奶意外的怔了怔,忙扑过去将才哥儿放到车上,自己也忙爬上车,李丹若想了想,让人又寻了辆车,两辆车一前一后出了客栈,往京城赶回去。

进了内城门,李丹若看着苏二奶奶道:“这辆车就给二嫂用,我让刘庆家的送二嫂过去,等看着二嫂进了苏府再回来,二嫂若有什么事,就打发人到平顺街留话。”

“嗯,”苏二奶奶拧着头,似是而非的答应了一声,李丹若也不多理她,戴上帷帽跳下车,低低交待了刘庆家的几句,就上了后面一辆车。

李丹若下了车,苏二奶奶长长舒了口气,嘴角露出丝笑意,搂着才哥儿低声道:“咱们回去你外公家,外公外婆最喜欢咱们才哥儿了。”才哥儿余惊未褪的仰头看着母亲,苏二奶奶心疼的亲了亲儿子:“别怕,到你外公家就好了,等你父亲回来咱们再回去,等会儿让外婆给才哥儿做点酥螺儿吃好不好?”

苏二奶奶搂着儿子说着话,不大会儿,车子就到了苏府门前,苏二奶奶掀帘看着富丽的苏府大门,长长舒了口气,脸上露出笑容,车子又往前走了一射之地,正要转进二门,却被人拦下了,苏二奶奶忙掀起帘子笑道:“还不赶紧开门,是我!”

门口的管事婆子往后退了两三步,警惕的看着苏二奶奶叫道:“等着,我去回了我们太太。”边说边转身吩咐几个看门婆子道:“看好了,没太太吩咐,任谁也不能进来!”几个婆子忙重重答应,苏二奶奶怔怔的看着管事婆子,往日里她恨不能跪下给她当踏步儿,今儿这是撞了什么客了?

没等苏二奶奶怔过神来,管事婆子已经奔了出来,上前推了把车子呵斥道:“赶紧走赶紧走!”

“混帐东西!”苏二奶奶又气又急,放下才哥儿,掀帘子跳下车,扬手就要打在管事婆子脸上,管事婆子敏捷的往后闪过去,再退了两步,眯着眼睛看着苏二奶奶笑道:“我们太太说了,只听说我们姑奶奶满门被官家驱出京城,姑奶奶自然是守王法的,哪还敢再进城?若有人敢冒充,只管报官!”

“你!叫你们太太出来!我当面问她!”苏二奶奶脸白一丝血色也无,指着管事婆子尖叫道,管事婆子掸了掸衣服,看着苏二奶奶挑了几个眉梢笑道:“我们太太是你说叫就能叫的?去个人,到京府衙门说一声去,有人冒充钦犯呢!”旁边几个婆子干答应着,袖手看着热闹,苏二奶奶往后退了半步,靠着车子,抖的几乎站不住。

刘庆家的叹了口气,上前扶着苏二奶奶低声道:“二奶奶上车,咱们回去吧。”苏二奶奶用力甩开她:“不用你管!”刘庆家的轻轻一声‘嗤’笑,往后退了半步道:“我们奶奶吩咐过,若是二奶奶觉得我们多事,就让我别多事,赶紧回去,我们奶奶那边还有好多事呢,二奶奶,车上还有才哥儿呢,是您抱下来,还是我带回去交给老太太?”

苏二奶奶不敢置信的看着刘庆家的,刘庆家的却不理她,绕过她走到车前跳上去坐下,转头看着苏二奶奶道:“二奶奶抱不抱孩子?”苏二奶奶死死拉着车,眼泪滚瓜般落着,车子微微晃动了下,苏二奶奶急扑到车上,连滚带爬的上了车,一把搂住满脸惊恐的才哥儿,正要放声大哭,刘庆家的掀帘子说道:“这可是京城,二奶奶要是不想再进刑部大牢,还是省点事吧。”

苏二奶奶冲到喉咙口的哭声硬生生被吓了回去,紧紧搂着才哥儿,往车厢后退了退,又退了退……

李丹若回了趟李府,出来又转到魏家后角门,和卢杏林在车上低低说了一会儿话,这才转回平顺街,刚进院门,一个婆子从门房出来见礼道:“五奶奶,我是二姑奶奶身边侍候的,姓朱。”李丹若怔了下才反应过来,这是姜家二姑奶奶姜艳树身边侍候的婆子,忙客气让道:“是朱嬷嬷,请里面说话。”

“五奶奶客气,不知道老太太她们现在哪一处?”

“在城外,我一会儿就赶回去,你跟一块儿过去看看?还是你们……”

“我去我去,我跟五奶奶去。”朱婆子忙连声应道,李丹若点头应道:“那嬷嬷且坐着喝杯茶等一等,我还有几件事要忙,等忙完了,咱们一起过去。”

“五奶奶客气,多谢五奶奶。”朱婆子恭敬的谢了,李丹若点了下头,径直往里间进去。

不大会儿,姜彦明急急赶回来,李丹若忙迎出来,姜彦明一身棉布素服,面色青灰,两腮塌陷,眼睛里满是血丝,看着李丹若点了点头,两人进了屋,姜彦明连喝了三四杯茶,连吐出口长气,看着李丹若低声道:“都收殓好了,大哥、四哥身首异处,总不能就这样……寻了好些人都不肯,后来寻了府衙里的刽子手,总算……好了。”

“棺木,现在何处?”李丹若沉默半晌才低声问道,

“没敢留城里,现在北婆台寺寄着。”

“大伯父和八郎那边有信儿没有?”

“嗯,大伯父他们发配永州军中效力,八郎,去雄南。”姜彦明顿了顿:“大伯父的事,多亏卢郎中,真是不幸之中的大幸,大伯父他们,不过一路上辛苦些,到了永州就无碍了,就是八郎,刚才我去寻了趟安南侯家三公子,他家祖籍安南,和雄南都是一处,如今在安南也还有几房家人,生意往来更多,三公子是个仗义的,答应给我寻几个常走安南的稳妥家人,一路送八郎过去,只能先这样了。”

“这样已经是万幸了,太婆她们都好,就是大伯娘,说是要和大伯父他们一起去永州。”

“嗯,”姜彦明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道:“去也好,有大伯娘一路照应,六郎他们也能好些,大伯父他们明天一早启程,我今晚上就留城里打点,你明天让人送大伯娘到卫州门外等着。”

两人又细细商量了一阵子,将银票子等物备好,李丹若看着憔悴非常的姜彦明,迟疑了下,低声道:“你歇一个时辰再去吧,别累坏了。”

姜彦明呆了下,看了李丹若一眼,却又往下垂了垂视线,温和的低声道:“我没事,这一阵子,难为你了,你保重自己。”姜彦明沉默了片刻,抬头看着李丹若,想再说几句,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她还跟小时候一样,笑盈盈的趴在桌子上看他写字,说话却象个大人:“……歇一歇吧,看看,臂搁把胳膊都硌红啦,你姑母看到要心疼的……”

“有一回,你也让我歇一歇,说臂搁把胳膊都硌红了。”姜彦明低声道,李丹若茫然的看着他,姜彦明莫名其妙的脸上红了红解释道:“从前的事,刚回到京城那年,你母亲带着你到威远侯府……”

“噢,好多年前的事了,我不记的了。”李丹若想了想,带着丝歉意笑道,姜彦明忙解释道:“我也是刚想起来,从前的事了……你刚才说要走水路,那我这就去趟东水门,那儿船多,得找条稳妥的,你歇着,我去看看。”姜彦明说着,垂着头下了炕,也不等李丹若说话,抓起斗篷就出去了。

第七十章 途中

午后,李丹若带着朱婆子赶回城外客栈里,刚上了楼梯,俞嬷嬷从程老太太屋里迎出来笑道:“五奶奶回来了。”李丹若惊喜的看着俞嬷嬷道:“嬷嬷好,怎么找过来的?这儿可不好找。”

“我一直让儿子打听着,昨天他跟着老太太她们后头出的城,看到五奶奶接了人安置在这客栈,我就赶过来了。”俞嬷嬷忙解释道,李丹若又和俞嬷嬷说了两句话,就引着朱嬷嬷进了屋。

朱婆子忙上前磕了头,程老太太让着在小凳子上坐了,朱嬷嬷眼泪在眼眶里转着,低声禀报道:“出事那天一早,奶奶就得了信儿,就打点着要过去探望您和大太太她们,可爷……爷死拦着不让奶奶出门,说姜家犯了大罪,奶奶要是敢出了家门半步,就算是弃家而归,他就休了奶奶,奶奶丢不下两个孩子,差点哭死过去。”

程老太太又惊又怒又痛的看着朱嬷嬷,李丹若叹了口气劝道:“嬷嬷回去劝劝二姑奶奶,也是……世之常情,且保重自己,还有孩子呢。”

“若姐儿说的是,回去劝劝二妮儿,太婆和她母亲,都不怪她,让她先护好自己,往后日子长着呢。”程老太太也跟着劝了一句,朱婆子抹着眼泪,连连点头道:“我回去劝劝奶奶,劝劝奶奶,奶奶被爷看在屋里,拘着奶奶的陪嫁丫寰媳妇不准出院门,……奶奶急的满嘴泡,爷昨儿喝酒没回来,我才得空出来,老太太平安,太太平安,总算平安。”

“既是这样,这会儿也不早了,你赶紧回去吧,免得你们爷发觉,又生事,回去好好劝劝二姑奶奶,保重好自己就是孝敬。”程老太太叹了口气吩咐道,朱婆子不敢耽误,站起来又磕了个头,赶紧寻了辆车赶回京城了。

程老太太长长叹了口气,转头看着李丹若低声问道:“见着五哥儿了?”

“嗯,都收殓好了,现在北婆台寺寄放着,大哥和四哥也……全到了一处。”李丹若艰难的说道:“太婆节哀,我和五郎商量了,咱们这一群人,老的老,小的小,又都是女眷,走陆路不顺当,不如寻只大船顺河回江宁,那棺木就先寄在北婆台寺。”

程老太太强忍着眼泪,连连点着头,李丹若接着道:“大伯父他们流配到永州军中效力,五郎说,多亏了卢郎中从中周旋,八郎流放到雄南,五郎和安南侯家三公子交好,太婆也知道,安南侯家祖籍安南,和雄南都是一处,五郎说三公子是个仗义的,已经答应寻几个常走安南的稳妥家人,一路护送八郎过去,这也是不幸之中的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