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若眼睛亮了亮道:“若能这样自然最好不过,你有法子了?”

“嗯,大主意有了,我明天去一趟刑部卢尚书府上,先探探他的意思,若他肯援手,这事就有一半的把握了。”姜彦明眼珠微动,飞快的思量道,李丹若轻轻舒了口气笑道:“若是能替三伯父他们翻了这冤案,三伯父就是泉下有知,也能瞑目了。”

第二天吃了早饭,李丹若和姜彦明先后出了门,姜彦明去礼部衙门,李丹若带着默哥儿上了辆蓝绸围子大车,往禁中一处侧门过去。

默哥儿安份的坐了没半盅茶功夫,就站起来,从背后搂着李丹若,头从李丹若肩膀上伸过去问道:“阿娘,阿娘,你心痛了没有?”李丹若伸手拉过默哥儿,按着他坐到自己旁边笑道:“阿娘为什么要心痛啊?”

“我刚才咬了自己的手指头,阿娘你心里肯定痛得很!”默哥儿将食指举到李丹若面前,给她看自己小手指上那两个红红的牙齿印儿,李丹若捏着默哥儿的手指又气又笑道:“你要是再咬重些,咬出了血,阿娘看到血肯定要真心痛了。”

“阿娘,你刚才心痛没有?痛的厉害不厉害?”默哥儿脸上带着丝严肃追问道,李丹若奇怪的看着他问道:“你咬手指头,阿娘又没看见,怎么会心痛呢?”

“嬷嬷说了,母子连心,母亲要是有病痛,儿子就会心痛,要是儿子生了病,母亲也要心痛,嬷嬷说,我和大哥儿要是咬痛了自己的手指头,您和娘娘都要心痛的。”默哥儿认真的解释道,李丹若心里闪过丝异样,轻轻揉着默哥儿的手指笑问道:“你咬手指头,是要看看嬷嬷说的对不对么?”

“不是我先咬的,是大哥儿先咬的,就是前儿我跟大哥儿给娘娘背书的时候,大哥儿偷偷咬的,咬的可重了,可娘娘跟阿娘一样,一点也没心痛,我和大哥儿回来和嬷嬷说,娘娘一点也没心痛,嬷嬷说,只要是亲生母子,肯定痛的,阿娘你刚才真没心痛吗?”默哥儿话说的清晰非常,李丹若心头猛跳了几下,暗暗叹了口气,伸手抱过墨哥儿笑道:“这是嬷嬷没跟你们两个说清楚,这里头啊,有个故事,是个比喻的话儿,阿娘现在不给你讲,等会儿见了大哥儿,阿娘一起讲给你们两个听,好不好?”

墨哥儿连连点头笑应了。

午后,看着大哥儿和墨哥儿歇了午觉,李丹若打发个小内侍请见刘皇后,没多大会儿,一个小黄门就过来引着李丹若往刘皇后日常起居的栖云阁过去。

李丹若见了礼,看着刘皇后眼珠瞬了下,刘皇后立时会意,打发众女使,李丹若放下杯子,看着刘皇后直言道:“该给大哥儿换个管事嬷嬷了。”

刘皇后上身一下子挺得笔直,眉眼间的怒气时隐时现:“又有妖蛾子了?真是不想活了!”

“您看看您,这脾气怎么这么大?没出什么事,不过是未雨绸缪,大哥儿已经五岁了,他又聪明,大人说的话,他都听的懂,就是那些话外之音,有时候他都能听的明明白白,大哥儿的聪明懂事,常常吓我一跳,都不敢相信只是个五岁的孩子。”李丹若声气平和,刘皇后呼了口气,上身松缓下来靠到靠枕上,凝神听李丹若说话。

“姚嬷嬷是知情人,又上了年纪,我是怕她万一哪儿露了破绽,让大哥儿生了疑惑,虽说也不怕什么,可也犯不着不是,再说,用人没有用到老、用到死的,劳苦功高后送出去荣养不是更好。”李丹若也不多说,只点到为止。

李丹若话未落音,刘皇后已经明白过来,干脆的点头道:“是我疏忽了,亏你想到提醒我,晚一会儿我就让郭树打听打听,看看她家里还有什么人,不过多赏点银子,打发她回去好好养老去。”

刘皇后的话里透着丝凉意,李丹若那口气没等松下来又被她这话里的凉意吊了上去,低头抿了口茶,急转着心思笑道:“姐姐性子宽厚,这姚嬷嬷哪有什么家人亲戚?她是自小卖身的,后来做了奶娘,自己的孩子也没保住,要我看,姐姐不如把她打发到李贵人身边侍候着好。”

刘皇后瞄着李丹若,停了有一会儿才笑道:“好!就依你,我就勉强宽厚一回,你也别乱捧我,我这性子一点也不宽不厚,要宽厚你去宽厚就行了。”

李丹若听刘皇后应了,这才暗暗松了口气,刚才若是一句没应好,只怕姚嬷嬷这条命就悄无声息的没了,她这么谨慎的人,若肯放这么一个知情又不是自己的人到手心之外的地方去,那这个地方,就只能是活人去不得的地方--阴间地府。

可姚嬷嬷得好好的活着,还有李贵人,她们两个都得好好儿的活着,不管是谁,若是不明不白的死了,这个死,早晚得沉淀成刘皇后和大哥儿母子之间的裂痕和心结,往后,一后一帝,谁知道这样的裂痕和心结会生出什么样的祸事来,她托付给她,她就得尽力不负所托。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第一二一章 风起萍末

初夏的京城,傍晚,一条狭小破旧的巷子里,一树浓绿的凌霄攀上巷子一边长满青苔的屋顶,又从屋顶倒垂下来,一直垂落到巷子半人高处。

卖酸文儿为生的吴秀才喝得半醉,拖着脚步一路趔趄进巷子,歪歪扭扭一头顶在凌霄上,茂盛的绿叶扑了他满脸,吴秀才双手一起抬起扑开凌霄叶,往后退了半步,就靠到了巷子对面。

吴秀才背靠着巷子另一面,仰起脖子看着那一树生机勃勃的凌霄,这凌霄什么时候长这么好了?这凌霄跟那些世家子们一样,爬的真快!

呃!哈哈!吴秀才打了个酒呃,干巴巴的笑起来,他也走了运了!吴秀才抬手摸进怀里,摸到那个硬硬的绸布包,停了停,两根手指慢慢的温柔的一点点捏上去,从下到上捏了一遍,长长的吐了口气,手仿佛突然失去了生命,从怀里颓然垂下来,直直的落下去,打到巷子墙上,又被反弹回来,仿佛一只铅垂般来回晃着。

走了运了……

吴秀才后背一点点往下滑,一屁股坐到地上,仰起的脖子无力的垂下去,一直垂到下巴抵住胸口,胸口的绸包抵在皮肉上,硬生生硌的痛进心里,刺进心里,吴秀才抬手沾满尘土的手,隔着衣服,温柔的抚着绸包,仿佛抚着一个幼弱的婴孩般。

夜幕渐渐垂落,巷子里一点点晕暗,吴秀才一只手撑着地,一只手扶着墙,拖着自己站起来,甩着袖子胡乱拍打了几下身上一片片尘土和青苔,几步冲过一个拐角,冲到一扇极小的角门前,双手一起用力拍着角门,直拍的响满巷子内外。

“谁?”院子里传出一声惊恐至极的询问,

“是我,别怕,青娘,是我!”吴秀才被那一声惊恐的声音问的心被摘掉般痛,急忙高声应道,门几乎立即从里面打开了,一个二十七八岁,面容平常白净,神情柔顺,挺着肚子,看样子已经有八九个月身孕的女子看到吴秀才,下意识的抬手按上胸口,没等按实,又反应过来,忙闪到门后,让进吴秀才,也不敢探头往外看,只侧耳凝听,见四下并无动静,急忙关了门,回过身,见吴秀才正呆呆的看着她。

“今儿怎么回来的这么晚?你喝酒了?我去给你熬碗醒酒汤。”青娘伸手掸了掸吴秀才衣服上的尘灰,看着衣服下摆处那一片青苔印,眼里闪过丝痛惜,这青苔印洗不掉,除了这件,吴秀才几乎没有出门能穿的衣服了……米缸又空了……

“你还没吃饭?不用熬,我没醉,来,咱们进屋说话。”吴秀才温柔的揽着青娘,两三步就进了屋,这个院子小的简直不能算是院子,一明一暗两间厢房,门前三面墙围了两三步一个院子,往巷子处开了个角门,就这样的院子,也是接出青娘后才不得不赁的。

“青娘,你看。”吴秀才按着青娘坐到一把旧椅子上,从怀里摸出绸包,推开青娘面前的碗筷放下,又向着青娘推了推,示意她打开。

“这是什么?”青娘解开绸布包,包里是一叠折的整整齐齐的契纸,青娘的心一下子提起来,屏着气,手指却止不住抖个不停,吴秀才脸上闪着光彩,看着青娘抖着手指翻开最上面那张契书,哑着嗓子道:“这都是你的,报了病亡,你看看,一色都是全的,往后再不用害怕了。”

“你怎么……怎么……我是乐伎,几代在籍的乐户……你怎么……”青娘又惊又喜又疑又怕,语无伦次。吴秀才拖过张凳子,紧挨着青娘坐下,伸手揽住她,一只手轻轻抚着她鼓起的肚子,轻声解释道:“别怕,咱们遇到贵人了,你看看下面,下面还有。”

吴秀才圈着青娘,拿开那张消籍单子,又翻开下面一张笑道:“青娘你看,这是你的新户籍单子,就落在双溪镇,就是有白云书院的那个双溪镇,我给你选的地方,还有这个,你看,这是一处小庄子,足有五十多顷地,一多半是上好的水田,这儿还有,这是两千两银子,见见票即兑的银庄票……”

青娘越听越惊恐,盯着吴秀才说不出话来,吴秀才下巴抵在她肩颈处,双手按在她鼓起的腹部安慰道:“别怕,都是正经门路得来的,咱们明儿就走,明儿一早就走,去庄子,我要看着你安顿好,看着你生了孩子,我得把你安顿好……”

他活了四十年,浑浑噩噩了四十年,为一口饭一碗酒挣扎了这些年,遇到她那天,象是突然活回了十几年少年时,天蓝云白,花是香的,草是绿的……

她是在籍的乐伎,她为了他什么都肯,她偷偷出来见他,跟他缠绵,这是他这辈子最幸福的时光……直到她怀了身子,乐伎不能与人私通,她们再怎么说也是在籍的官伎,是供奉皇家和朝廷的艺人,她和他,都是被人踩在脚底的人,让人知道了,她死,他削了功名流放……

他带着她隐匿在这里,提心吊胆的隐匿在这里,直到今天早上,有人找到了他……

吴秀才躺在床上,轻轻搂着紧靠着他的青娘,了无睡意,能换她和孩子一世平安无忧,怎么都值得……

一个月后,双溪镇不远一处绿水环绕的三进院落里,响起阵清亮的婴孩啼哭声,没多大会儿,稳婆满脸笑容的抱着裹在大红绸布包里的婴儿奔出来恭喜道:“恭喜老爷,母子平安!是个男孩!老爷看看,又白又胖,多壮实的男娃儿!”

吴秀才抖着手想接孩子,手碰到孩子柔软的身子,吓的一下子缩回来,稳婆哈哈笑着,示意吴秀才坐下,将孩子放到他怀里,吴秀才悲喜交加,低头看着怀里的儿子,柔亮的绸布包里,儿子一张脸皱巴巴的通红,嘴扁着打了个呵欠,吴秀才长长舒了口气,他有儿子了,吴家有后了……

吴秀才低下头,小心翼翼的亲了下儿子的额头,将儿子交给稳婆,站起来抖了抖长衫,径直出了院门,院门不远处,一辆极其普通的马车已经在等着他了,吴秀才上了车,车夫抖动鞭子,车子猛的往前一冲,往京城方向疾驰而去。

京城狄府外,一个刀削脸,吊眉梢,眼睛稍稍有点三角,虽一身锦衣,行动举止却透着浓浓的猥琐的中年男人几步上了台阶,门房看来对他很熟,说笑了几句,就转身进去替他传话去了。

不大会儿,一个小厮过来领了猥琐男进了外书房,狄推官正站在书房外廊下,左手托着只已经把玩的包了浆的紫砂壶,撮着嘴逗廊下的画眉儿,猥琐男在离狄推官两三处止住步子,塌腰低眉敛气,不敢上前打扰。

狄推官逗够了画眉儿,慢慢啜了口茶,这才转头看着猥琐男道:“怎么找到家里来了?”

“回爷的话,”猥琐男急忙上前先半蹲长揖见了礼,话顿了顿,三角眼飞快却极明显的左右扫了扫,狄推官‘嗯’了一声,略抬手屏退众小厮,猥琐男上前半步,声音压到极低道:“爷,今儿小的在韩三儿茶铺听到句要紧的话,西城豆腐巷有个落魄不着调秀才,姓吴,卖酸文儿的穷酸,酒喝多了,也不知跟谁置了闲气,在茶铺里嚷嚷,说当年敬亲王求过他,还说什么他也厉害过的,提提笔就灭了姜家满门,小的一听姜家,就留了心,过去攀了话想打听打听,谁知道这吴秀才再不肯提半句,再问竟仓惶就走,小的一琢磨,只怕这事有蹊跷,得跟爷说一声。”

“提提笔灭了姜家?”狄推官有些茫然,猥琐男忙跟了一句:“爷,这姓吴的除了卖酸文,还一样长处,最擅仿人写字,仿谁象谁,小的见过他仿的一张爷的字,简直一模一样。”狄推官呆了片刻,左手的紫砂壶猛的抖了下,茶水淋了一手,狄推官将紫砂壶随手放到窗台上,怔了片刻,喉结突然上下动了几下,眼睛眯着放出光来,真是天助我狄某!

“姓吴的秀才着人看着没有?”狄推官兴奋的咬着牙问道,猥琐男知道自己这回摸到大鱼了,急忙点头道:“让人看紧了,爷放心!走不了他!”

“好!好!”狄推官抬手重重拍了拍猥琐男的肩膀:“这事……”狄推官话说到一半嘎然而止,这事他若是先出头……不妥当,姚彦明虽说这会儿姓姚,可还是姜家人,他和姜家也是拐个弯连着亲的,若是自己出面发首这事,难免招人疑心,这事要做,就得做它个滴水不漏,嗯,有了!

“你立即去寻伍知府,就说事情紧急,四下里没寻着我,不敢耽误,只好禀报给他,跟他说,那姓吴的秀才妖言惑众,说当年姜家的案子是个葫芦提的冤枉案,请他示下,该怎么办。”猥琐男眼珠和心思转的一样快,忙奉承道:“爷英明!爷放心,小的这就去,小的办事,爷您只管放心。”

狄推官‘嗯’了一声,抬了抬手指,猥琐男逼着手退了几步,转身奔了出去,狄推官看着他出了院门,急急的来回踱了几步,扬声叫过小厮,正要吩咐,话到嘴边,却又吩咐道:“备车,去礼部衙门。”

第一二二章 翻案

吴秀才的出现让当年敬亲王谋逆案中的姜家现出清白迹象,夜半审结得了口供,第二天一早,刚下朝的孙相公就得了信儿。

打发下去报信的小厮,孙相公眼睛下意识的眯起,透过宽大车窗上的绡纱,看着外面刚刚苏醒的街市。

好一个姚彦明,这一招亏他想得出,敬亲王门下宾客如云,要伪个文书,还用的着到外头寻吴秀才这等落魄无能之辈?可敬亲王府早就烟消云散,他寻了这么个人来脱罪,要证伪倒还真不容易……难道当年姜奉礼调攻城弩之事真是被人诬陷?

孙相公困惑的捏了捏眉间,当年他不过是刑部郎中,这件泼天大案轮不到他手上,这案子是官家亲自审理定的案,案子发生的快,结的更快,他当年还腹诽过,案中诸多疑点未明,怎么就匆匆结了案,唉,这谋逆不过是骨肉相残……又想远了,不对,这调弩手书,必要见过卷宗里的那份才能仿,若不是姜奉礼所写,那姚彦明怎么知道所书何字?

这案件的卷宗!孙相公一下子直起了身子:“来人!”孙相公厉声道,小厮上前应了,孙相公掀帘吩咐道:“去问,当年敬亲王谋逆案的卷宗藏在哪一处,快去!”小厮答应一声,急上马奔出,孙相公缓缓靠到靠枕上,卷宗当在刑部,姚彦明敢出此招,当年的调弩手书必能仿得一丝不差,若要仿的一丝不差,他必得从卷宗中抽出这张手书,要从这样的卷宗里抽手书……卢万庆!没有卢万庆相助,他断抽不出手书来,卢万庆竟肯助他至此,他和卢万庆还有这份交情,他竟没觉察到。

孙相公后背闪过丝凉意,小黄门的话一下子浮上心头:“……大哥儿亲敬李夫人如母……”孙相公脸色微微发白,这姚彦明夫妻二人好深的心机,看样子姚彦明这一任侍郎做满,就要入中书门下了,他若入了中书门下,自己……孙相公下意识的握紧双手,他姚彦明一甲出身,世家子弟,交好皇后和大皇子,心机又如此深沉,自己却是个同进士的底子……他若进了中书门下,哪还有自己的前程?这相公,这百官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力,握住了怎么舍得再松开?不行,姜家冤枉也好,不枉也罢,这事,他姚彦明想翻案可没那么容易……

“来人,”孙相公扬声呼唤,听到小厮应声,接着吩咐道:“去请礼部姚侍郎过府,就说我得了包上好的夏茶,请他过来品一品。”小厮答应一声,上马传话去了。

孙相公回到府里一盅茶的功夫,姜彦明就跟着小厮进了孙府大门。

相府内书房,孙相公一身本白夏布长衫,也不束腰带,一只手背在身后,握着素白纸扇慢慢摇着,正站在窗前闲闲的欣赏着窗外的繁花,听到门口小厮的禀报声,收了折扇转回身,眼睛微眯,看着姜彦明微微低头进了屋。

“五郎好快的手脚,坐,老夫昨儿得了一罐绝好的夏茶,要不是晚了,昨儿就请你过来一起品鉴了,快坐。”孙相公笑容轻松的让着姜彦明,姜彦明执晚辈礼笑让孙相公先落了座,小厮奉了茶上来,两人慢慢品了一杯,姜彦明放下杯子,细细品了品笑道:“真是绝品好茶,托相公的福了。”

孙相公哈哈笑了几声,姜彦明敛了笑容,看着孙相公道:“今天相公若不召,我也要过来寻相公。”

“噢?”孙相公放下杯子,胸有成竹里又带着点儿讥讽般看着姜彦明,姜彦明拱了拱道:“我是今天一早得的信儿,昨儿京府衙门捉了个姓吴的秀才,三木之下竟审出大事,这吴秀才供说,敬亲王案中姜奉礼调城弩的手书,竟是他仿写。”姜彦明仿佛激动哽咽的说不下去了,停了停,才接着道:“相公知道,姜家因为这一纸手书,家破人亡,我早上听了这个信儿,只是五内俱焚!”

姜彦明抬手按着双眼,半晌才接着道:“所谓天网恢恢,老天有眼,让这恶人落网,我虽过继姚家,可这血脉割不断,如今真相已明,我必要还了姜家这份清白!”姜彦明忍着眼泪咬牙道。

孙相公目光阴翳的看着姜彦明,伸手拿过折扇,慢慢抖开干笑道:“敬亲王果然是谨慎之人,府里养了那么多清客相公,这般要紧的事却从外面寻一个穷秀才写,果然是匪夷所思,心思不同一般。”

姜彦明一言不发的看着孙相公,孙相公笑容里透着阴冷接着道:“贤侄这事做的不大妥当,一来,你该先寻我说此事,二来,此计拙劣,有些过了,可如今事已至此,我想替你弥补都来不及了。”

“多谢相公,”姜彦明沉默片刻,突然转了话题:“还一件事,昨天孙大人吩咐我寻一寻皇子读书的仪礼规矩,大皇子明年就六岁了,也到了进学读书的年纪,前一阵子听内人说相公几个孙子都是极聪明懂事的,若选了陪大皇子读书,倒是份大福缘。”孙相公怔了下,看住姜彦明,两人沉默了半晌,孙相公淡然笑道:“皇子伴读,自然是从世宦读书之家挑选。”

姜彦明淡淡笑着没说话,孙相公阴阴的看着他,屋子里一时静寂一片,姜彦明倒了杯茶,垂着眼皮抿了,抬头看着孙相公道:“好茶出江南,当年我和内子奉姜家祖母到江南小住,至今怀念,这一任满了,若能求一任江南地方官,这样的好茶许就能常常喝到了。”

孙相公眼眶微缩,看着姜彦明哈哈笑道:“五郎果然是个雅人儿,好好!来人,把这茶给五郎包好带上,五郎说的极是,天网恢恢,姜家的冤如今能明,这是姜氏一族的福气,于这天下也有好处,那戾气总是越少越好,这天下没了这等冤气戾气,才是清明之世么?”

孙相公将姜彦明送到书房门口,看着他出了院门,转过身,一个微胖的中年幕僚从暗门中闪身出来,看着孙相公道:“相公准备抬手放过姜家的案子了?”

“嗯,卜先生坐。”孙相公示意道,卜先生和孙相公一起落了座,看着孙相公道:“大公子若能做了大皇子伴读,和大皇子一处长大,这个情份确是难得,可姚五郎这一任要五年,一来四年后他肯不肯外任尚不可知,二来,就算他肯,也要四年后,相公怎么就答应了他?”

“唉!”孙相公叹了口气:“我纵不答应,也不一定拦得住,他这局虽做得拙劣,可要证伪却极难,刑部卢尚书既给了他卷宗,帮他做了这局,必是肯全力助他,有刑部全力以助,头一个经手的京府推官又是他联姻之亲,这一条路他上下已经打点通了,至于禁中,他夫人既能照顾大皇子,必是极得皇后娘娘信赖,也许禁中他也打点好了,门下中书,我不赞成的事,魏老儿必定拍手称好。”

孙相公咬了咬牙,恨恨道:“这朝廷没收拢干净前,怎么拦?若我和他翻了脸,魏老儿立时就能联他攻我,这姜家的案子他既志在必得,这顺水人情也只能做了。”

“唉!相公骤起六部,毕竟为政日短,确需缓缓图之,这样也好,姚五郎过于年青,入仕为官不过几年,若要入中书门下,尚需历练,魏相公年寿已高,还能支撑几年?相公只需耐着心,再用心经营个三五年,这朝廷也就稳稳的握在相公手心里了。”卜先生顺着孙相公的意思道,孙相公点了点头,重重吐了口浊气,端起杯子,一口喝干了里面的凉茶。

姜家之冤案情明白,真如春初之雪,不过几个太阳,就消融去,七月初就审定了案子,朝廷照抄家册子发还了一直封着的宅院和田产等,虽说除了那个已经杂草丛生宅院和田产还算完整,别的家产所剩无几,可姜家上下却如拨开云雾见了日头。

姜府,李丹若和赵氏侍候程老夫人歇下出来,转出程老夫人所居的院子,李丹若转头看着不过稍稍收拾出来几条主路的院子感慨道:“真跟重历了一世般。”

赵氏远望着从前三房的院落方向,半晌才‘嗯’了一声,强忍着眼泪道:“物是人非……”李丹若轻轻搂了搂赵氏,没有说话,两人沉默着站了半晌,赵氏用帕子按了按眼角,转头看着李丹若强笑道:“你看看我,如今都是喜事儿……”赵氏喉咙又要哽住,忙用力咳了一声,清了清喉咙笑道:“对了,还有件,算是喜事儿吧,你接到六姑奶奶的信儿没有?说是十一月里就能到京城了。”

“接到了,”李丹若有些感慨的应道,赵氏也感慨的叹了口气:“她也算……也算命好,刚到何家就生了儿子,去年正室没了,又扶了正,也算熬出来了,听说何家姑爷也比从前懂事些了。”

“可不是,这都是她的福气。”李丹若笑接道,赵氏心不在焉的说了几句,停住步子,转头看着李丹若低声道:“五妹妹,吴氏还在娘家呢,你说,咱们要不要打发人去接?”

李丹若看着赵氏,沉默了片刻道:“这事,还是等太婆的吩咐吧,”顿了顿,李丹若接着道:“姜家的事,三奶奶也该听说了,她若一定要等着人去接才回来……一来有太婆在呢,二来长房老爷、三爷也快回来了。”李丹若话说的虽含糊,赵氏却听的明明白白,缓缓叹了口气道:“三妹妹这会儿就是回来,也难避开不能共患难这等闲话,可若这会儿再不回来……”赵氏又叹了口气,没再往下说。

第一二三章 娘家与婆家

吴氏娘家离京城毕竟隔着一个来月的路呢,这信儿得的晚,可三奶奶苏氏娘家就在京城,这信儿得的不比姜家晚多少,苏氏继母邵太太在屋里转了几万个圈子,思来想去想的头如斗大,只悔得肠子青,当初要是眼光放长远点……唉,谁有前后眼来!当初那可是谋逆的大罪,谁知道这几年功夫竟脱了罪,竟是误伤!等姜家爷们回来,那还不得官复原职!只怕还得高些呢,她家四房,眨眼功夫都做到三品侍郎了……

不行,一定得去一趟,这张老脸就豁出去了,这门亲不能断了,邵太太拿定了主意,出门寻了吴氏父亲,关了门,嘀嘀咕咕商量了大半天,出来叫了管事和管事婆子,一切准备停当,隔天一早打点好了,坐了车往姜府过来。

赵氏得了禀报,想了想吩咐道:“去跟三奶奶说吧,听她的意思。”婆子答应了,转身去寻了苏氏说了,苏氏没等婆子说完就竖眉大骂:“忘恩负义不要脸的腌臜货,她还有脸上门!她怎么有脸上门?!给我打出去!一顿棍子打出去!”

如今姜府的丫头婆子多是新来的,从前那些陈年旧事并不知晓,被苏氏吓了一跳,连往后退了几步,连连答应着往后退个不停,没等婆子退出屋门,吴氏缓过口气,突然又叫住婆子道:“慢!”婆子吓的赶紧停住,苏氏两根手指飞快的点着榻几,这么打出去太便宜那个老虔婆了,她即上门找骂,不叫进来恶骂一顿,再打几下如何能消这心头之恨?

“去,叫她进来!”苏氏厉声吩咐道,婆子也顾不得头晕,急忙答应一声退了出去。

不大会儿,婆子引着邵太太到了院门口,离院门还有十几步,邵太太放慢步子,不动声色的塞了个沉甸甸的荷包到婆子手里笑道:“多谢嬷嬷通传。”婆子捏了捏荷包,瞄了邵太太一眼低低道:“三奶奶这会儿声气不大好,太太且劝劝。”邵太太自然明白苏氏这声气为什么不好,笑谢了婆子,暗暗调了调气息,这是一场硬仗。

苏氏端直的坐在榻,眯着眼睛看着自己掀帘进来的邵太太,邵太太春风满面,顶着苏氏那如刀般恨不能把她穿的遍身血洞的目光,离榻四五步,倒先冲苏氏福了福道:“我来看姑奶奶了,姑奶奶大喜,往后必是大福大贵!”

“你怎么有脸进来?”苏氏咬牙切齿道,邵太太又曲了曲膝陪笑道:“姑奶奶总是苏家姑奶奶,从前都是我眼皮子浅没见识,那么大的事,我这见识,吓坏了,委屈了姑奶奶,为了这个,老爷天天骂我,都是我活该,姑奶奶是有大福的,大人大量,这福都是姑奶奶大人大量修来的,姑奶奶别跟我这样的一般见识。”

“你还知道!”苏氏被她这话倒勾起满心怒火来,顺手拿起榻几上的杯子,用力砸了出去,邵太太竟不躲闪,硬生生受了苏氏这一茶杯,茶叶沾了满身也不拭,只陪笑道:“若能让姑奶奶出了这口气,再怎么着都是该的。”

“滚!我没你们这样黑心烂肺的娘家!从那天起,咱们就断了这门亲,滚!给我滚!”苏氏声音带着哭腔痛骂道,邵太太咽了口口水,举了手里提着的极小的包袱陪笑道:“从前都是我的错,我也不敢辩,也不敢求姑奶奶饶过,这个,这里头是老爷和我给姑奶奶又备的一份嫁妆。”

苏氏火气上冲,正左右寻着东西要再砸过去,听了邵太太的话,如同被施了定身法般定在了那里,邵太太紧盯着苏氏,见她呆住了,心里暗暗松了半口气,忙接着道:“姑奶奶的嫁妆遭了劫,这女人没有嫁妆傍身怎么行?你父亲和我就替你又备了这份嫁妆,姑奶奶看看,家里这几年生意上不顺,若是象前几年银子充裕,还能给姑奶奶多备点,如今姑奶奶先拿着,等年底各处进项来了,我再给姑奶奶补些合用的进来。”

苏氏目光复杂的看着邵太太,沉默不语,邵太太小心谨慎的瞄着苏氏,往前走了几步,将包袱递到苏氏手里,声音温和小意的笑道:“姑奶奶看看,虽说不如姑奶奶出嫁的排场,也差得不多,你父亲哪舍得委屈你?这娘家就是替姑奶奶撑腰拿银子的,要是没了娘家,那女人还不得任人欺负?”苏氏想把包袱摔到邵太太脸上,再甩她几个大巴掌,可那包袱仿佛有千斤重,压的两只胳膊无论如何抬不起来。

“姑奶奶刚回来,各处都要收拾,我就不多耽误姑奶奶了,姑奶奶这一处若少什么,只管打发人家里拿去,姑奶奶是有娘家的人,咱们断不能让人家轻看了,姑奶奶忙,我先回去了,过两天再来看望姑奶奶。”邵太太是个精明人,见好就收,柔声细语的告了辞。

苏氏看着邵太太出了门,低头盯着手里的包袱看了半晌,慢慢打开,包袱里的册子整齐厚重,苏氏翻开刚看了一页多,她这一处的管事婆子莫名其妙的进来禀报道:“三奶奶,苏家管事抬了好多箱子过来,说是姑奶奶的东西……”

“我知道,”没等她说完,苏氏就打断了她的话:“拿了这册子,一件件仔细对好收起来吧,嗯,先去跟大/奶奶说一声,这是我娘家补的嫁妆。”管事婆子惊讶而羡慕的看着苏氏,急忙接过册子答应了,转身出去了,苏氏轻轻吁了口气,只觉得窝在心口的那口恶气散的无影无踪。

和邵太太前后脚到姜府的,是姜艳树夫家嫂子袁大太太,赵氏客气的迎到二门里,袁大太太正一脸疼爱的从后面一辆车上接了两个孩子下来,大的男孩子十四五岁,小姑娘十岁左右,赵氏一眼认出这是二姑奶奶姜艳树的一双儿女,忙上前见礼道:“好久没见大太太了,一向可好?这是珏哥儿和琳姐儿吧?好些年没见了,我有点不敢认。”

袁大太太脸上闪过丝尴尬和不自在,忙笑道:“可不是,孩子就是长的快,几个月半年不见,就不敢认了呢,珏儿、琳儿,快去给大舅母见礼。”

珏哥儿拉着琳姐儿上前见了礼,中规中矩的叫了声‘大舅母’,显得很是生份,赵氏忙伸手拉起来,没想到袁大太太会带两个孩子来,见面礼也没备下,她穿戴又简素,身上一件值钱拿得出手的东西也无,只好先不得见面礼的事,只拉着两人的手笑道:“咱们进去见太婆婆去。”

姜艳树得了信儿,急奔到程老太太处,连和袁大太太见礼都顾不得,一把搂住两个孩子泣不成声。

程老太太和袁大太太说了一会儿话,送走了袁大太太,却将珏哥儿和琳姐儿留下了,袁大太太仿佛已料到一般,一句多话没有,只笑着说回去打发人送日常用的东西过来,就告辞回去了。

胡府正院,胡老太爷半闭着眼睛靠在扶手椅上,胡大爷和四爷胡昆垂手站在椅子侧前,胡老太爷听了胡大爷关于袁大太太这一趟拜访的禀报,咳了几声叹气道:“这姜家真让人想不到,不过几年功夫,这身翻的利落,告诉你媳妇,把黄氏打发了,打发的越远越好。”

“爹!”胡昆急叫道,胡老太爷猛睁眼瞪着他道:“你想落个宠妾灭妻的罪?我看你是不想活了!姜家翻身了,你眼瞎啦?”

“四郎!”胡大爷也皱着眉头责备了一声,胡昆缩了下脖子,一声嘀咕也压在喉咙里不敢发出,胡老太爷气恼的深吸了几口气,往后靠到椅背,闭着眼睛想了想道:“你明儿去趟姜府,接你媳妇回来。”

胡昆喉结动了动,看着胡老太爷低声道:“那是一门泼妇……”

“要是再打,你就受着。”胡老太爷眼皮也不睁的截断了胡昆的话,胡大爷扫了脸上透着不服和气恼的胡昆一眼,看着胡老太爷低声道:“爹,那珏哥儿和琳姐儿怎么办?就让他们留在姜家了?琳姐儿也就算了,珏哥儿可是男丁,也放在姜家?”

“放在姜家怎么啦?你还能吃了亏?我看这一回姜家不但翻身,还能翻得比从前高,珏哥儿再怎么着也姓胡,他也大了,跟姜家多亲近亲近,有什么坏处?你们兄弟也没一个有出息的,我就指着孙子了,珏哥儿聪明,往后若是姜家肯帮衬,说不定胡家就指他了,告诉你媳妇,隔三岔五的去看看两个孩子,月钱银子都别省,幸亏还有这俩孩子,你,”胡老太爷手指指向胡昆:“从明儿起,隔天去趟姜府接你媳妇回来,要骂你就听着,要打你就受着,听到没有?”

“爹!”胡昆哀求的看着父亲,见胡老太爷面色阴冷,没有半分商量的余地,只好又看向胡大爷,胡大爷更是看也不看他一眼,胡昆呆了片刻,只好一脸哭丧的答应了一声。

第一二四章 两个媳妇

第二天,胡昆不骑马也不要车,带着两个小厮,一步挪不了三指的往姜府挪过去,挪到姜府巷子口,胡昆停下步子,用折扇烦躁无比的拍着头,当初要不是父亲说姜家算是彻底败了,大哥又让他拘着姜氏不许回去探望,他又怎么会那么待姜氏?说起来,成亲这么些年,他对姜氏没什么不满,姜氏性子柔顺,他讨妾收通房都没二话,也从不掂酸吃醋,还生了嫡子嫡女,再说嫁妆也丰厚,平时他没少从姜氏手里打秋风……

唉,姜家翻了身,这错竟都是自己的了!若没有那个泼妇,胡昆轻轻打了个寒噤,姜大娘真是个泼妇!要是自己,非休了她不可!要是没有那个泼妇,接姜氏打发个婆子就成,唉,要不是那个泼妇闹事,姜氏也不会回娘家。

胡昆避在巷子口的角落里,正烦躁的胡思乱想,不远处一阵清脆的鸾铃声传来,一辆围着明蓝绸围子的明亮大车奔姜府巷子转进去,胡昆眼尖,一眼就看到车子一边挂着的孙府牌识,只吓得将身子紧往角落里贴进去,车里肯定是那个泼妇!算了,今天流日不利,还是回去吧,胡昆说什么也不敢凑着姜艳湖回娘家的时候去姜家,从巷子口的角落里小心的往后退了几步,带着两个小厮,径直寻个离姜府远远的酒店寻欢作乐去了。

姜家洗冤脱罪的信儿没几天也传到了吴家,吴氏母亲袁老夫人欢喜的连声念佛,吴氏却听的有些神情恍惚,姜家这一翻竟翻得如此彻底干净……

“你赶紧回去吧,”袁老夫人转头看了眼苏氏长嫂--大太太陈氏吩咐道:“你去给亲家收拾些贺礼带上。”陈大太太柔顺的起身应了,看着她了门,袁老夫人招手示意苏氏坐过去,陈大太太下了台阶,低低的吩咐随身侍候的陪嫁婆子道:“好好听着。”婆子会意,寻了个由头,径直往后面茶水间过去。

苏氏坐到袁老夫人身边,袁老夫人拉着她的手道:“唉,你当初……算了,不说这个,你回去后得陪一阵子小心,你婆婆的孝没守完,这是大过错,你大嫂子当家就让她当去,先别争这个,她孤儿寡妇的,再当家又能怎么样?好好侍候老夫人,把三郎伏侍好,旁的先别管,听到没有?”苏氏心思重重的点了点头。

袁老夫人接着道:“我还有点压箱底的东西,你都拿去,虽说跟你当年的嫁妆不能比,唉,这抄家返还,可窑里哪还倒得出柴来?你得有点银钱傍身。”

“娘!我不要,那是您傍身养老的银子,我哪能……”苏氏眼泪一下子涌出来,袁老夫人拍着她的手笑道:“憨妮子,娘百年后的东西一色都是齐备的,还要那些死东西做什么用?我就是一分银子没有,你哥哥嫂子还能对我不孝顺了?可你不一样,你还年青着呢,再说还有哥儿和姐儿呢,我只盼着你过得好。”

苏氏连连点头,袁老夫人舒心的吁了口气道:“等会儿我让你嫂子先打发个婆子过去道个贺,说一声,你收拾收拾就动身吧。”

“嗯,娘,”苏氏犹豫了下道:“倒不急这一时半会了,三郎他们从永州回来还得好些日子,蕊姐儿正病着,等她好些再走也不晚,我还想多陪您几天。”苏氏伤心不舍的看着已经病的几乎不能下床的袁老夫人,她这一走,也许就再也见不到母亲了。

袁老夫人抬手抚了抚女儿的面颊,到底没忍心再催,点了点头道:“好,这一路到京城也就一个来月,那就等蕊姐儿好了再启程,赶着三郎他们到家前回去就成。”

院外议事厅,陈大太太听了陪嫁婆子的禀报,只气的脸色发青,半晌才冷笑道:“听这话,若不知道的,还以为就咱们家姑奶奶是老太太亲生的,当初姑奶奶出嫁,已经抬了老太太一多半的嫁妆去,但凡好一点能看得上眼的,她都挑进自己嫁妆了,如今婆家抄了家、抄了嫁妆,老太太竟连压箱底的银子也拿出来了,合着老太太的嫁妆都是她一个人的了!”

婆子瞄了陈大太太一眼,叹了口气道:“太太消消气,要不,跟老爷说一说?”

“跟他说有什么用?”陈大太太正要再发作,外面小丫寰传话道:“老太太请太太过去。”

陈大太太忍着气站起来,到袁老夫人院子听了吩咐出来,心里这口气窝得更浓,阴着脸在议事厅坐了半晌,才转头看着陪嫁婆子阴沉沉吩咐道:“去,照老太太的话,挑个‘会说话’的去,姑奶奶在家住着这几年,一个哥儿一个姐儿,又是请先生又是请大夫,如今姐儿还病着呢,人参玉桂不知道吃了多少,连老太太都让着她呢,我们苏家替他们姜家养孙子孙女养的可不容易!”

陪嫁婆子心领神会,忙点头道:“太太放心,太太的意思必定一丝不差、稳稳妥妥的传到他们姜家去。”

京城,刚出了夏天,姜彦明从衙门回来,天还明亮得很,姜彦明脸上透着喜色,脚步轻快的进了二门,顺口问守门的婆子道:“夫人回来没有?”

“刚进去半刻钟。”婆子忙曲膝答道,姜彦明听说李丹若已经回来了,加快步子,三步并作两步往正院回去。

李丹若刚换了衣服,还没净好手脸,姜彦明进来,趁着水净了手,又接过帕子擦了脸笑道:“今天官家突然召见我,你猜猜是什么事儿。”

“什么事儿?看你这脸色,肯定是好事儿。”李丹若看着姜彦明笑道,姜彦明踢了鞋坐到榻上大笑道:“知我者,夫人也!”

“什么知你也,你看看你,脸上喜色跟外面的太阳一样明晃晃的,任谁都能看出来。”李丹若忍不住嗔怪道,姜彦明伸手拉过李丹若的手道:“我说的实心话,能知我的只有你。”李丹若脸上莫名有些发热,姜彦明却没有松手的意思,看着她接着笑道:“官家特特召见我,竟专为了咱们归宗的事,官家说,姜家因为这一场无妄之灾人丁凋零,让咱们归宗以壮宗族,你说,是不是求之不得?我早就想这事了,就是没想好合适的由头,没想到官家发了话。”

“嗯,官家生性宽厚,连这样的小事都替姜家想到了。”李丹若叹了口气低声道,姜家这一场血淋淋的灾难也是禁中所出,这样的年代,那是皇帝,所谓雷霆雨露皆恩泽,杀头要谢恩,回头说杀错了,还是要谢恩。

姜彦明的归宗让程老太太痛哭失声,一场凄惨的巨变,姜彦明如今已经是姜家唯一的撑家之人,姜彦明的归宗,让这份支撑总算名正而言顺了,姜家,会因为这样一个撑家人的归来,很快恢复元气,再次挤身于京城的名门大家之列。

好事坏事也爱扎堆,也就是姜彦明归宗隔天,二太太周氏族嫂乔四太太风尘仆仆赶到了姜府,赵氏急带着众人接进去,乔太太给程老太太见了礼,见周二太太那样糊糊涂涂的样子狠哭了一阵后,净面喝了杯茶,看着程老太太道:“这趟来,除了看望您和姑奶奶,还有件事,就是我那三妮子和七郎的亲事。”

程老太太端着茶的手一时僵住了,看着乔太太,声音干涩的问道:“睛姐儿……还没嫁?”

“唉!”乔太太重重拍了下手道:“也不敢瞒老太太,当初姜家呼哧啪啦出了那事,谁不害怕?我也是怕的不行,这沾的可是谋逆的大罪,谁敢往现在想?我想着这门亲事也就只好算了,得赶紧给三姐儿另外寻婆家,老太太别怪我,这是我这当娘的私心,只盼着自己的孩子好。”

“我不怪你,不能怪你,这哪能怪你?哪个当娘不是这样?换了我也要这样。”程老太太忙感慨道,乔太太叹了口气接着道:“谁知道三姐儿哭死都不肯,说只要七郎在……唉,就是七郎不在了,她也要守着,你听听,三姐儿自小就是个烈性子,我哪敢逼她?只好先放一放,原想着过一阵子她想开了就好了,谁知道,她没想开,我倒想开了,这事三姐儿做的对,我和她父亲倒不如她,原本想着等她父亲这一任满回来,我就过来寻您,干脆挑个日子把她送到永州成亲去,没想到,没等她父亲任满,七郎这就要回来了。”

“这是睛姐儿有情有义,亲家太太宽宏。”程老太太忙谢道:“能娶睛姐儿这样的,是七郎的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