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凤仪是个实心肠的人,他虽然做官的时间短,却是有颗忧国忧民的心哪。说忧国忧民也过了些,秦凤仪主要是为皇帝陛下担心,因为与皇帝陛下关系好,秦凤仪出身商贾,算术一向不错,秦凤仪道,“再这么着,我看,陛下要给他们吃穷了。”

“谁说不是。”程尚书道,“宗室负担过重之事,即便你不说,我折子已是写好了的。你今日既说了,明日我就将折子递上去。”

秦凤仪原就要应一声好的,只是,如今他得他媳妇开导,很知道这些宗室是难得罪的。秦凤仪道,“反正眼下这雷我已是蹚了的,今天在御前,我与顺王爷还打了一架,宗室已是把我恨上了。我既已顶了雷,程叔叔,你看时机再跟进。我拿着这个,还得去礼部跑一趟,我与卢尚书以往虽有争执,那不过是为了差使上的事,我们彼此并无私怨,如今宗室改制的大事,礼部就是管着规矩礼数的,这事绕不开礼部,我得去问一问卢尚书的意思。”

程尚书一听就明白,秦凤仪这是要联合清流与宗室抗衡了。

程尚书政治素养亦是一流,程尚书看秦凤仪也不是个糊涂的,心下微微放心,与秦凤仪道,“你过去一趟也好,卢尚书是个清明人,只是性子执拗了些,实际上也是对事不对人。你去礼部后,不要忘了去兵部郑相那里说一说,内阁里,我必会为你说话。这不是你一个人能抗下来的事。”

秦凤仪点头,拿了程尚书给他的数据资料便去了礼部。

卢尚书听说秦凤仪过来,根本没打算见他。

秦凤仪心说,个老卢头儿,还摆起谱来。要搁往日,你不见我,我还不见你呢!不过,秦凤仪知道这会儿不是耍性子的时候,既然老卢头儿不好见,他就先去见了栾侍郎。栾侍郎一看他也没好脸,秦凤仪虽是来求人,也没就低三下四,秦凤仪将手里的东西一递,道,“你先瞧瞧这个!”

栾侍郎虽然没啥好声气,还是接了。这一看,栾侍郎大是皱眉,问秦凤仪,“你怎么从户部得的这个?”这话说的,还以为秦凤仪是做了回贼,从户部偷的呢。

“当然是程尚书给我的了。”

栾侍郎其实也偶有听过宗室开支过大之事,但他没想到宗室每月开支就到如此地步,更不必提一年的开销的。栾侍郎心下惊骇,面儿上却不动声色,一目十行的看过后,还默记了两遍,把数据记在心里,方淡淡的将这账目推还给秦凤仪道,“这是户部之事,与秦翰林你无关吧?”

秦凤仪却是不管栾侍郎如何想,他一脸正气凛然道,“今天在御前,有愉亲王、闽王、寿王、蜀王、顺王、康王各路藩王,三位皇子,还有八位宗室国公,我说了宗室开销过大之事,建议陛下革除普通宗室子弟二十岁以上粮米开销!”

便是栾侍郎多年为官的定力,也悚然而惊,栾侍郎惊问,“当真?”

秦凤仪板正着脸,“我能拿这事说笑?”

栾侍郎倒吸一口凉气,将秦凤仪自头看到脚,再自脚看到头,脱口道,“你可不像这么以国事为重的人哪,你不是跟宗室好的穿一条裤子吗?”

“我是陛下的臣子,跟谁好跟谁不好,该说的我都会说,该做的我也都会做。我今日过来,就是想与卢尚书说一声,这雷我蹚了,这天我捅了。我之后果,实难预料,我与礼部,先时虽有摩擦,可说到底,咱们都是为了当差。礼部,管的就是仪司礼制。我之后,莫使正义蒙羞!这话,劳栾侍郎代我转与卢尚书吧!”秦凤仪并不如何慷慨陈词,但他的话,栾侍郎听的出,并不是虚言。秦凤仪说完就要起身告辞。

栾侍郎连忙拦了秦凤仪,“你等等。”拉秦凤仪坐下,栾侍郎一幅仙风道骨的好相貌,此时却是露出几丝烟火气的愁绪来,栾侍郎又打量了秦凤仪一回,叹口气,“叫人怎么说你好呢?一时好一时歹的,觉着你混账的时候,你又突然做了件人事。”

秦凤仪听这话直翻白眼,道,“我什么时候不做人事了?”

“行了,不与你吵这个,我比你爹年纪不小。”栾侍郎道,“好生等着,我去尚书大人那里替你通禀一声。”

秦凤仪应了。

栾侍郎直接把秦凤仪带来的户部资料带了过去,卢尚书看过后,亦不免震惊,却是较栾侍郎要镇定许多。卢尚书叹道,“民脂民膏,都养了这群蛀虫。”

“大人,这虽是在礼部,咱们还是要慎重些。”哪里好说宗室是蛀虫呢。虽然这就是事实!栾侍郎道,“真没想到,秦探花竟是在御前就把宗室开销过大的事说了。”

“他怎么突然就与宗室翻脸了?”

栾侍郎低声道,“大人,您说,是不是陛下的意思——”说着,栾侍郎示意的看了一眼这些户部数据。

卢尚书道,“宗室人口滋生过快,开销过多,陛下自然也是忧心的。何况,这些年,宗室也没什么出息子弟。瞧瞧宗室大比考得,文不成武不就,丢人现眼。再这么下去,也不是个法子。”

看卢尚书带着一丝蔑视点评了回宗室,栾侍郎道,“大人,依下官说,秦探花那里,还是见他一见吧。他这人,虽则年轻,胆量还是有的。此举,不是正中朝廷心意吗?”

想到秦凤仪,卢尚书喘了口气,道,“倘不是因着裁撤宗室开销的大事,我断不会见他!”卢尚书对秦凤仪的印象简直是坏到家了。

如此,栾侍郎便请了秦凤仪进去。

秦凤仪并不是请礼部如何助拳的,秦凤仪道,“这得罪人的事,我做已做了,尚书大人就莫再来招宗室恨了。我是想着,我一人之智到底不足。宗室弊端,大人这样的朝中老臣,见识深远,定比我知道的清楚。宗室这里,总要改一改的,再不改,以后朝廷的银子就都供应宗室怕还不够。这如何改,还得内阁与诸位大人快些拿出个方案来以定人心,也好堵宗室的嘴。”

卢尚书道,“我以为你多高明哪,就想出这主意来?”

“要是尚书大人有更高明的主意,倒是与我说一说,我也好学一学。”两人总之不对脾气,说着说着便又有些不对盘。

卢尚书闲闲道,“我干嘛要教你,就凭你先时总拆我台,不分好赖,不识好歹?”可是逮着机会,把秦凤仪一通的冷嘲热讽。

秦凤仪翻个白眼,“说吧说吧,反正我也快完了,趁我还活着,你赶紧多说几句,万一哪天我一闭眼,你就是说,我也听不着了,还不得憋坏了啊。”

卢尚书“呸呸呸”三声,深觉秦凤仪这话晦气,这是清流与宗室之争,关这姓秦的什么事啊!这姓秦的无非就是把事说出来了。当然,秦凤仪的确是把最招宗室恨的事儿给干了,但也说不到死上啊。卢尚书再不喜秦凤仪,他的身份他的品行,讽刺秦凤仪几句便已是出了口恶气,还没到诅咒秦凤仪短命的地步,这就太失身份了。卢尚书并不是这样的人,卢尚书道,“你比我和栾侍郎都年轻,你且活着呢,放心吧。”

卢尚书想了想,召秦凤仪近前,与他道,“就事论事,要不是这事关乎朝廷基业,我再不理会你这等糊涂东西的。就当我日行一善,指点你一二吧。”

卢尚书有卢尚书的胸怀,卢尚书与秦凤仪道,“宗室之弊,已非一日。你以为陛下不想改哪,可先时,天下不稳,陕甘之地在北蛮人之手,满朝想的都是夺回祖宗基业,雪先帝殒身北地当年之耻,宗室的事,只得暂压了下去。如今倒是个机会,你自己个儿嘴快,把事说破了。既已说破,说破便说破,只是,事不言不明,你今天写个折子,明儿正好是大朝会,你把折子递上去。之后的事,你就别管了。”

“就没我事儿了?”

“你一七品小官儿,有你什么事啊?普通宗室的禄米要如何裁撤,你晓得吗?”卢尚书反问,看秦凤仪老老实实闭嘴不说话了,终于看他顺眼些,便多指点他一句,“你去御史台走一走,凭宗室如何叫嚣,他们还能骂得过御史台。”

秦凤仪原也打算去御史台的,不过,他因道卢尚书与耿御史交好,故而,秦凤仪一脸为难的说了句,“我跟御史台不对付。”

“说得好像你跟老夫对付一般。反正你这人除了脸皮厚,也没什么可取之处了。”卢尚书瞥秦凤仪一眼,打发苍蝇一般,将手一挥,“去吧。”这不过是让秦凤仪过去露个脸,御史台那里,自然有卢尚书过去亲自商量。

卢尚书与御史台可是老交情了。

第220章 拉入伙

秦凤仪原以为卢老头儿的风度已是一般, 如今方知道, 那是因为他没见到耿御史呢。这家伙真不愧与卢老头儿一唱一和的家伙,风度与卢老头儿不相上下,甚至,秦凤仪认为, 就耿御史这风度, 还不如卢老头儿哪,起码卢老头没翻旧账啊。

像他去御史台,倒不是没见到耿御史,耿御史也没有不见他, 只是, 见他后先问,“秦翰林这是来我这里自辩啦?”

秦凤仪有些懵,问了句,“自辩啥?”

自辩啥?

耿御史一听这仨字, 脸就彻底黑了。不为别个,全朝上下没有秦凤仪这等不懂规矩的人了。御史参他, 他就跟个死人一样, 从不上折自辩,就上折自辩了一回, 还写了诅咒…唉呀, 这什么人哪?陛下竟还点他做了探花。要耿御史说, 这姓秦的哪里有半点天朝探花的风度, 倒似不知是哪个犄角旮旯里跑出来的二傻子。耿御史摆摆手, “你不自辩,那就出去吧。”不自辩,过来做啥?咱御史台可跟你没交情。

秦凤仪是有事要说的,连忙道,“自辩,我自辩还不成?”

耿御史便又让侍卫出去了,然后,听秦凤仪自辩,秦凤仪道,“今儿头晌,陛下召在京的藩王们、还有八位宗室国公、连带三位殿下旁听,说宗室子弟不成器的事儿。下官因近来在宗人府帮忙,也有幸旁听。这话赶话儿的,因为下官性情耿直,不小心与顺王爷打了一架。”

耿御史咦了一声,“你跟宗室狗腿子一般,如何翻脸啦?”

秦凤仪翻白眼,谁说他是宗室的狗腿子啊,他就是做狗腿子,也是陛下的狗腿子。见耿御史上钩,秦凤仪还是先为自己人品辩白了一番,“我吃的是陛下的银米,出身是正经三鼎甲,堂堂正正庶吉士出身的清流,什么狗腿子啊?大人您还是官场前辈哪,您对我这误解可真是太深了啊。”

深不深的。

俩人说了几句,耿御史才晓得秦凤仪是为啥到御史台来了,这小子算是把宗室得罪的死死的了。而且,不只是得罪了在京的宗室大佬,简直是十万宗室都给他得罪完了!

怪道呢,这是找清流说和来了啊。

也是,就凭秦凤仪这清流厌恶,宗室痛恨的地步,他要不找清流求和,估计小命难保!

不过,这小子怎么突然办了这么件大快人心的事啊!

就宗室花销的事,耿御史也早就想说一说了,无非是以前说都被陛下压下去了。本来就是嘛,宗室做什么呀,什么都不做,就因有个好祖宗,成天的高爵厚禄,无爵无官的,一月还要有六石米供应!就秦凤仪这七品官儿的月俸,算下来,一月也没六石米这么多啊!这是什么!这就是一帮子的蛀虫!

耿御史知道原委不置可否的将秦凤仪打发走了,待晚上老友卢尚书过去说话,耿御史道,“真是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姓秦的这是怎么突然良心发现,竟把这天给捅了。”

卢尚书道,“他那人,一怪脑子跟正常人不一样的。说不得是陛下的意思。”

耿御史道,“先时他那样与咱们清流不对付,做了那么些不知所谓的事,他这一来,咱们就偏着他,这也忒便宜了些吧。”

“那要不,先拖两天?咱们只要不发声,宗室就先得搞死他。”卢尚书道。

“不成不成。”耿御史摇头,“若是宗室把那小子干掉,朝里再想找这么位浑不吝的可就难了。何况,倘开始就叫宗室得手,宗室气焰一起,这宗室改制的事就更难了。”

“是啊,宗室改制,关乎国策。”卢尚书道,“为着大事,只得先保一保那小子了。我看他如今也知道宗室是什么样儿的了,先时还与我礼部顶牛,有事还不是得与咱们清流商量。”

“没见过这样儿的,正经一甲进士,堂堂探花出身,先时竟与宗室沆瀣一气,岂不令人恼!”眼下虽是要保秦凤仪,但耿御史对秦凤仪的观感依旧很差。

卢尚书不愧是耿御史的知交,卢尚书点头,“可不是吗?简直就是糊涂透顶!咱们先齐心协力的把这件大事做了,之后如何,随他自己好了。”

想一想秦凤仪以后的政治生涯,耿御史也觉着没必要再与秦凤仪较劲了。秦凤仪要是命大,他对宗室做了这事,也是宗室的万世仇人,秦凤仪除了回归清流,已是无路可走。要是秦凤仪有个好歹,那也只怨他命短啦。

于是,二位朝中大员摒弃秦凤仪这粒清流眼中的小沙砾,一心一意的商量起宗室改制的大事来!

秦凤仪再往骆掌院那里,也很顺利,骆掌院是他半师,虽则一向有些铁面无情,眼下秦凤仪把天捅个大窟窿,何况,骆掌院认为,秦凤仪这事虽有些冲动,但正是清流应做之事。骆掌院大赞秦凤仪,还不小心把心里话给说出来了,骆掌院道,“从你小时候,我就想啊,不要说你以后有什么出息了,不走邪道就是好的。后来你中了探花,入朝为官,瞧着也不像什么正路人。不想,小事糊涂,大事却这样明白。好好,不愧我骆臻的弟子啊!”

骆掌院大号骆臻,字,至美。要知道,秦凤仪惯会个攀关系的,自从认出骆掌院是他蒙师来,他就私下常以骆掌院半个弟子自称,可人家骆掌院是从来没有承认过的。如今,骆掌院终于承认了,而且,不是半个弟子,就让秦凤仪做他弟子!骆掌院大赞了秦凤仪一回,根本不必秦凤仪说请骆掌院帮忙的话,骆掌院都承认秦凤仪是他弟子了,哪里会袖手旁观。

骆掌院与程尚书一样,让秦凤仪去郑老尚书那儿走一趟。

只是,眼下就到了落衙的时辰,骆掌院道,“你去郑家等着吧,与老相爷好生说一说。”郑老尚书还是内阁首辅。

秦凤仪到郑家时,郑老尚书还没回来。

郑老尚书身为内阁首辅,虽然没封宰相,但就是宰相的交差。郑府,亦如相府一般无二。人都说,宰相门前七品官。

秦凤仪如今就是七品,就他这官身,搁寻常人,相府大门都进不去,门房都不让你坐。好在,秦凤仪这脸有知名度,而且,秦凤仪在城中亦有知名度,前番他在衘上与倭人决斗之事,郑家消息畅通,这些坊间逸事,下人们知道的最快,事情尚未过去多久。今见着勇气过人的秦探花至访,何况,秦探花本就是京城小名人,门房还过来给他打了个千儿,请他进去说话。知道他是来找自家老爷的,门房道,“秦大人您先坐着吃茶,小的这就进去给您通报一声。”

秦凤仪坐下,立刻有门房小子端了凉热适宜的茶来。秦凤仪接了茶,茶盏是一套清秀雅致的梅子青的茶盏,入手细腻润泽,妥妥的官窑瓷,再呷一品茶,别说,这郑家门房吃的茶,也不比他家里人吃的茶差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郑家下人吃茶就用这茶盏了,果然,那小子笑道,“这是给各位大人们用的盏用的茶,小的又细细的烫洗了一回,大人只管用就是了。”

秦凤仪笑道,“你费心了。”

“大人勇斗倭人之事,小人也听说了。能服侍大人一回,也是小人的荣幸!”

于郑家下人而言,秦凤仪不过在京城略有名气罢了。但于郑家主子们而言,秦凤仪在御前得宠,早非一日。故而,秦凤仪品阶虽低,却是不能将他做等闲在京有些名声的低品官员看待。郑家管事的太太听说秦凤仪到访,立刻就让管事迎他到了爷们儿待客的花厅,又让在家念书的郑老尚书的五孙子过去陪着说话,郑老尚书回来的倒也不晚,听说秦凤仪到了,郑老尚书还与老妻说呢,“这事稀奇,他什么事要来咱家?”

郑老夫人道,“等了这一会儿了呢。老爷换了衣裳就叫秦探花过来问问吧,这会子过来,必是有事。”

郑老尚书由丫环们服侍着换了常服,这才命人请了秦凤仪到书房。

郑老尚书倒不是卢尚书那般嫉恶如仇的性子,好吧,秦凤仪为人,也说不到一个“恶”字上,但是,不得清流喜欢也是真真的。郑老尚书倒是挺喜欢秦凤仪,并未为难他什么,让他有事只管说。其实,在郑老尚书心里,秦凤仪不见得有什么大事,毕竟,秦凤仪岳家景川侯府,师承方阁老,一脚在豪门,一脚在清流,他有事,这两者都能借上力,不会过来寻他这位内阁首辅。毕竟,他与秦凤仪多是些面子上的交情。

秦凤仪想,郑老尚书真不愧首辅风度,便把自己的事说了。

郑老尚书先是脸色凝重,良久方缓了些神色,笑道,“怪道,原来是这等大事。如何,以后就留在清流了吧?”

秦凤仪是个实在人,他道,“以前没想过这些,现在,我是把宗室得罪完了。不过,清流也有清流的缺点,我要是见着不好的,也是要说的。”

郑老尚书笑道,“谁不让你说了?你以为,朝中都是些小肚鸡肠不成?清流有清流的不足,你见着不好的要说,难不成,我见着不好的就胳膊折在袖子里了?我一样会说。你本就是正经一甲出身,现在身上带的仍是翰林院的差使,让你去宗人府,不过是陛下借调。宗室如何,你也瞧见了,一言不合就要翻脸的。你呀,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在清流吧,老老实实的做些实事的好。”宗室改制的事,虽则事情是秦凤仪捅开的,但,内阁决不会袖手,甚至,在这场改制大事中,内阁才是主力,而不是孤孤单单的一个秦凤仪。

但,郑老尚书的政治敏锐度,让他必要趁此良机将秦凤仪拉到清流中来的!这不只是郑老尚书对秦凤仪的欣赏,还有他对秦凤仪未来官场之路的期待,对秦凤仪品性的认可!眼下秦凤仪虽是芝麻小官,但这小子御前得宠,何况,秦凤仪虽有诸多叫人哭笑不得之事,但同时,郑老尚书也清楚的看到秦凤仪是个做实事的人,是个能明辩是非的人,是个不惜身的人。当然,不惜身这一点,郑老尚书有些误会。因为,秦凤仪放炮之前,他真的没有多想。

总之,哪怕是个误会,这也是个美丽的误会。

就是一句话,郑老尚书十分看好秦凤仪,不但是应承要拉他一把,还要直接拉他入伙!

第221章 细作传说

秦凤仪是自郑家出来, 方去的他师父方阁老那里。

因秦凤仪今天突然放的雷, 连郑老尚书都没闻着信儿,方阁老更不知道,关键,这个小弟子先前也没跟他说过啊。秦凤仪这会儿过来, 方家正用晚饭, 方阁老都没多想,还问他有没有吃晚饭,没吃,正好一道吃。秦凤仪不是外人, 添幅碗筷就好, 方阁老再命厨下加两道小弟子爱吃的菜。

秦凤仪跑了一下午,还真是饿了,端着碗就是一通吃。上了年纪的老人,就喜欢这吃饭香的晚辈, 方阁老笑,“怎么饿成这样了?”

秦凤仪道, “从吃过午饭, 一下午跑了四个衙门,刚从郑老尚书家出来, 大半天就吃了一盏茶, 快饿死我了。”

方悦给他盛碗汤, 笑道, “你这又得了什么新差使, 这么忙?”方悦是中规中矩的清流晋升途径,现在翰林院修书。

秦凤仪道,“哪里有新差使,我今儿跟顺王爷打了一架,险些被揍。”

方悦都觉着稀奇,“你不是跟宗室挺好的,这是怎么了?”

“先时好,那不过是宗室大比的事情,他们得用我跟礼部相争。那会儿我也觉着礼部有些事做得不太地道,我做事都是凭良心。”秦凤仪喝两口汤,道,“现在不成了,头晌我们在御前打了起来,我算是把宗室得罪完了。”

此时,方家人还以为秦凤仪是与顺王爷打架的事,过来方家想请师父家里人帮他在朝中说话呢。因为,顺王毕竟是藩王之身,秦凤仪七品小官儿,而且,瞧秦凤仪这模样,打架可不是像吃了亏的。既然秦凤仪没吃亏,吃亏的必然是顺王了。本来,秦凤仪与顺王动手就有不敬之嫌,这顺王还吃了亏,自然要找回场子的。

方家以为是这事,方四老爷还说呢,“师弟你莫担心,这一时冲动,也不算什么大事。”方家是清流中的清贵之家,方阁老首辅位上退下来的,方家与藩王一向没什么交情。而且,依方家的传家思想来说,他们是清流,原也不必与藩王多做来往的。

故而,即便是秦凤仪与藩王动手打了一架,可藩王的地盘儿在藩地,京城是咱们清流的地盘儿,在咱自家地盘儿,能叫小师弟吃着亏么。

秦凤仪见四师兄安慰他,秦凤仪点头,“嗯。”又夹块炖的牛肉吃了,方悦问,“你跟顺王为什么打起来啊?”

秦凤仪道,“这不是宗室大比,宗室考得十分丢脸么。不是我吹牛,就宗室大比,文试第一名,还不如我秀才试时做的文章呢。比起阿锐你当年案首的文章,更是差的远。”

“你少拿我打趣。”方悦笑,“不会是你这坏嘴,说这等兴灾乐祸的话叫顺王打了吧。”

“不是,这本来就是事实,他们考得不好,还不叫人说啦。”秦凤仪道,“我是说,宗室子弟没出息,皆是因朝廷待宗室过厚,且不说这些藩王国公之爵,就是无爵宗室,一月都可领六石米。这还有天理不?我七品,每月不过七石半的禄米,勉强比寻常宗室强些罢了。不过,这也没法,谁叫人家是太祖爷的后人呢。可这般荣养,养得子弟出众,也算没白糟蹋朝廷给的粮米。可瞅瞅这一伙子人,今次考试的还都宗室里有头有脸的哪。有头有脸的都这般,普通宗室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可想而知。”

方大老爷道,“宗室之弊病,已非一日。”

“是啊,师父、师兄、阿悦,你们是知道我的,我一向有什么说什么的。我当时就说了,宗室子弟考得这么烂,这么不成器,全都是荣养太过之故。我说了,成年宗室,有爵的先不说,普通宗室银米该悉数革除,让他们自食其力去。先时那些宗室不能做工,宗室不能经商的条例,只要是无爵的普通宗室,依例皆如平民,只要不入下九流就好。然后,顺王就急眼了,我们俩就打了一架。”秦凤仪一面说着,侍女端来秦凤仪最爱的焦炸小丸子,秦凤仪先夹了一个孝敬他师父,然后自己夹一个香喷喷的吃了,还说呢,“师父你也尝尝,小丸子刚炸出来最好吃。”

还焦炸小丸子呢。

方阁老啥都吃不下了,非但方阁老,连两位方师兄、方师侄们,当然,一些还未入仕的师侄们还不大明白秦师叔捅了多么大的个篓子,但方阁老、方大老爷、方四老爷、方悦是知道的啊,四人都停了筷子,齐刷刷的看着秦凤仪香喷喷的吃饭。秦凤仪下午是体力脑力没少用,的确是饿了,方悦给他小师叔布菜,道,“多吃点儿。”细看小师叔这相貌,天庭饱满,龙眼狮鼻,一等一的好相貌,嗯,起码不像个短命的。

大家都没吃饭的心了,因为秦凤仪来的时候,方家已经在吃饭了,秦凤仪就以为大家都吃好了,他也快些把饭吃好,家里做官的男人们就去了书房,连带着秦凤仪一道,商量秦凤仪做下的这要命的事。

秦凤仪完全没有师兄师侄这般担心,方阁老一辈子见过的大风大浪多了,神色倒好,只是难免责备秦凤仪一句,“这样的大事,如何不事先与我商量后再做。”

秦凤仪道,“我没想说,以前在陛下那里,偶尔听见过说宗室开销过大的事,我当时就随便说了两句。后来我媳妇说,不叫我管这事,得罪人。我就没打算说了,今儿个这是话赶话,师父您不知道,唉哟喂,宗室那些个王爷、国公,说起大仁大义、大智大勇,仿佛他们是人间的活圣人一般,一 说到正事上,就个顶个的都是自己的小算盘了,一点儿不为朝廷考虑。先前说的是允宗室自由婚配之事,您不知道那些个人,平日里哪个不是财大气粗的,可就是允宗室自由婚嫁之事,他们每年往上递婚嫁单子,朝廷总要赏些个婚嫁之资的,就这么点儿钱,都舍不得,说有些个无爵宗室生活困苦,就指着朝廷赏赐的这几个成亲哪。我一听就火了,这是人说的话吗?啊,没别人施舍你的这三瓜俩枣,还不活啦!都是朝廷惯出来的!我当时就说了,不要说婚嫁之资,那些寻常宗室,无官无爵,身体强壮,就不该再吃朝廷的粮米,都撵出去自己寻生计去!寻不着只管饿死算了!我就都说了!”

方阁老静静的听了,方四老爷年轻些,道,“小师弟虽有些莽撞,可这话,也在理。”

“想说就说,倒是畅快。只是,先时不做好准备,如今可是慌手慌脚了吧?”方阁老心里明镜似的,问小弟子,“今儿下午都去了哪几家衙门?”

秦凤仪都说了,方阁老微微颌首,“还算有些脑子。”

方大老爷还安慰小师弟,道,“师弟你放心吧,咱们清流都知你是一片公心。”

方阁老道,“你这难处,不在明日,而在后日啊。”

秦凤仪不在乎道,“先说眼前吧,以后谁晓得如何啊。”

方阁老道,“你这就把明天要上的奏本写出来。”他得给小弟子把把关了。

屋里没有半个外人,院门口都是方阁老使了一辈子的心腹管事守着。方悦给秦凤仪找出奏章,又给他研墨。秦凤仪论文采是不如方悦的,但他逻辑很好,一篇奏章不必打草稿,一挥而就。方阁老接过看后,心下比较满意,想着小弟子心里还是盘算过此事的,虽则说的时机没多想就说了,但宗室弊病,小弟子说的也都是实情,尤其有户部数据为佐证,再不加以裁撤些个,以后朝廷什么都不必干,光养宗室就行了!

但也有不周到的地方,秦凤仪这用词就太实了些,批评宗室的话也有些重。而且,方阁老说了,“你说宗室二十岁前依旧由朝廷供给粮米,这就有一件事,若有宗室瞧着成年后没了银子,孩子则是有银米,我与你说,若是遇着无耻的,这啥也不必干了,一辈子就生孩子就成了,反正生一个一月就是六石米。”

秦凤仪目瞪口呆,一时方道,“师父,这也得看生不生得出来吧。”

“这倒是,这些年,宗室也没少生。”方阁老想到宗室这十万人口,也是摇头,道,“这样,男孩子这里再加一条,到年七岁,入当地官学念书者,方有粮米可领。倘是不念书的,则无粮米可领。”

“他们是该多读一读书了,一个个跟文盲似的。”秦凤仪加了一条。

方阁老道,“再者,寻常宗室中,正妻所出嫡子嫡女,粮米数目自然不变,侧室所出庶子庶女,粮米减半,侍婢所出,粮米再减半,私生宗室子女,再减半。若有以庶充嫡者,革一家粮米。”

还有就是年六十以上者,粮米供给如故。但有子女夭折、长者病辈都不上报吃粮米者,所多领粮米一律追回,革一家粮米。

总之是,对于寻常宗室各种限制,自此粮米供应,只限未成年宗室子女,或六十岁以上老者。

方阁老亲自出手指点,秦凤仪这份奏章称得上内容详实,有理有据。就是第二天,秦凤仪该奏章一上,几位心里对此已有准备的大员都不禁暗想,这小子昨儿把天捅破,这一晚上咋捣鼓出这么份有深度的奏章来啊!秦凤仪可不像有这样本事的人,倒不是说秦凤仪没本事,只是,能写出这样周详的奏章,定是熟知宗室弊端之人。这做事,大方向上不能错,但,细节上东西也十分要紧,秦凤仪是首倡宗室改制之人,大方向上自然不会错。不过,细到如斯地步,就不似他的手笔了。大家略一想也就明白了,唉呀,这小子还有个好老师,定是受了阁老大人的指点哪!

经方阁老指点过的奏章,不要朝中大员,昨夜秦凤仪拿去给他岳父看,景川侯细看了三遍,都觉着这奏章详尽至极,无可再添减之处。景川侯就是提醒了女婿一声,“以后你寻死先知会我们一声,也好给你备口棺材。”

听听,这叫什么话!秦凤仪当时就说了,“岳父就放心吧,我这眼瞅就做爹了,且死不了哪。”知道岳父这是担心他,只是他岳父一向面冷心热,秦凤仪也习惯了。

景川侯一听这话,顾不上再就训这好不好就给长辈放大招出难题的欠揍女婿,景川侯忙问,“阿镜有了?”

秦凤仪急急的一捂嘴,摇头否认,“没有没有。”

李钊看他那忽闪忽闪的大桃花眼,好笑道,“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这是大喜事,怎么还保密来着。”

秦凤仪道,“我娘说不到三个月,不能往外说,不然,对我儿子不好。”

李钊笑道,“咱家又不是外处。”问秦凤仪,“得两个多月了吧?”

秦凤仪笑,“嗯,前儿表大夫来确诊过,的确是有了。刚不到俩月,得下月才到三个月呢。”

景川侯道,“你这也是快做父亲的人了,以后行事必要深思熟虑方好,切不可再冲动行事。”

“岳父你放心吧,我什么时候冲动啦。”

好吧,冲动的人从来不觉着冲动,或者在秦凤仪心里,他自己个儿兴许说不得还是个稳重人哩。景川侯对这个问题女婿已是死心,景川侯的心都在外孙身上了,特意道,“待外孙大些,把他送到咱家族学来,我亲自瞅着,再不能叫你带歪。”

秦凤仪喜道,“送给岳父都行,我又不喜欢带孩子,我陪孩子玩儿就成,功课武功我就都托给岳父啦。”

李钊笑,“你倒是会省事。”

秦凤仪笑嘻嘻,“能者多劳嘛,我现在就盼着岳父和大舅兄长命百岁,您二位结实了,以后还能帮我教管孙子哩。”

景川侯&李钊:…怪道秦家做生意能发财哩,这也忒会算计啦~

总之,秦凤仪昨夜忙了大半宿,把清流大员知会了一半。当然,宗室也不是无所准备。只是,就是方家心中所想,宗室的地盘儿是在各自藩地上,在朝中,光是御史台的嘴炮他们就有些支撑不住。更不必提秦凤仪如此周祥的奏章一出,以至于宗室皆心下暗想:这姓秦的果真不是冲动行事,他是有备而来啊!

而且,非但姓秦的一夜就拿出这么份计划周实的奏章,便是清流们,也一个个的准备充分。还有些个缺德御史,拿着先前宗室联名夸赞秦凤仪的折子说事儿,说宗室大王们这变得也忒快,半月前,秦探花主持宗室大比时还是个好人呢,如今这不过半月,宗室大比的事儿一结束,用不着秦探花了,秦探花儿便就成了你们嘴里无礼无法的谄媚小人了,你们这变得也忒快了吧!

此时此刻,宗室们算是明白了,先时宗室大比这姓秦的一幅与礼部翻脸也要为咱们效力的模样,原来,根本故意骗取咱们的感情,欺骗咱们的真心!这家伙分明就是清流派来打入咱们宗室的细作啊!

可是被这姓秦的坑惨了啊!

第222章 大笑

宗室可算是明白了, 他们这是叫姓秦的骗子给骗了啊!瞧瞧这秦骗子上的章程详实的奏章, 瞧瞧这清流进退有据的攻击,瞧瞧,连户部近十年来宗室开销的数据都有,这要不是提前就有所准备, 宗室都不能信!

行!

真行!

他们也算老江湖, 却是着了这小骗子的道!

不怪小骗子骗术高明,是小骗子身后的老狐狸道行非凡!

朝上自然是唇枪舌战一通辩,宗室就死咬住宗族礼法,这是太祖爷定的规矩, 谁要是改, 就是对太祖爷的大不敬,立刻就该叫金甲卫上殿,拖出去砍头。朝臣们更不是好缠的,太祖爷定的规矩不能改?怎么不问问太祖爷, 若知如今宗室子弟文不成武不就,就不知太祖爷做何感想了!倘太祖爷泉下有知, 估计都能手持青龙宝剑直接砍死这一群不肖子孙!

反正, 清流们话虽没直接这样说,却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清流们还说了, 宗室只嫌没有实缺, 只有虚衔, 就看你们宗室大比的成绩, 敢给你们什么实缺啊!国家大事, 敢交给你们吗?

朝上一通吵,待下得朝去,更是各看各的不顺眼!

秦凤仪基本上原都是与方悦一道下朝的,这一回,卢尚书把秦凤仪叫住了,让秦凤仪近前说话。秦凤仪快走两步过去,神色颇是敬重的问,“尚书大人可是有事?”不得不说,清流还是很够意思的。就是老卢头,也很够意思。

很够意思的卢尚书说话很不客气,道,“你是不是傻啊,没见宗室是啥眼光看你,小心出去被揍。跟我们一道,他们总不敢当我们的面儿动手。”大景朝的文官,其实也不甚斯文。

秦凤仪看几位宗室一眼,果然有几人冷冷的瞧着他,神色很是不善。秦凤仪并不怕事,还道,“我练过武功。”

程尚书道,“你那几招花拳秀腿,就别拿出来显摆了。”问秦凤仪出门可有带侍卫。

秦凤仪道,“带了,昨儿我岳父又给了我俩侍卫,我都带身边了。”

耿御史其实心里有些幸灾乐祸,道,“俩如何够使?”

秦凤仪道,“是我岳父昨儿新给了俩,还有先时陛下赏我的侍卫,愉老亲王给我的侍卫,还有我家里招揽的侍卫,有三十好几个呢,我今天出门时,我媳妇都叫我带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