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屠杀?”沈绍隽还有些不可置信。

“倭国屠杀我们国家的平民。”乔霏平板地答道,分拣挑选着最令人震撼的照片。

“为什么?”沈绍隽的眼睛红了。

乔霏看了他一眼,没有回答,屠杀需要理由吗?如果需要的话,那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战败了!

“我要回战场上去!”沈绍隽一把扯掉在打吊针的管线,颤着身子就要下床,身为一个军人,他无法忍受自己国家的平民被人任意屠戮,而他还躺在病床上安逸地享受着。

“你发什么疯?事情都到了这个时候了,你还不能冷静吗?”乔霏站了起来,将手中的照片一摔,朝他怒吼道。

这是一向轻声细语的她第一次在他面前发这么大的火,沈绍隽被她吼得愣住了,呆呆地看着她。

“你现在回去有什么用?你自己都还半死不活的,怎么带兵打仗,怎么把倭人赶出去?这一场战是靠你一个人就能赢的吗?我们不是和那几十万倭寇在打战,我们是和整个倭国,和一个领先我们科技、经济几十年的国家打仗,是两个国家在拼,靠的是脑子,而不是匹夫之勇!你身为一个将领,难道连脑子都不会动了吗?”乔霏吼完之后,情绪还未平复,摁了摁额角,忽然觉得头疼得厉害,尽管她还能保持镇定,但是这些照片的冲击力太大了。

“是我冲动了。”被她这么一吼,沈绍隽也冷静下来,乔霏说得对,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越需要冷静地面对。

他自己走到门外叫来护士把被他扯掉的吊瓶接好,又一脸惭意地道歉,见乔霏的脸色微微有些缓和了,才开口问道,“你怎么弄到这些照片的。”

“我有几个洋人朋友,撤退之前我让他们帮忙留意江南一带的情况,若是有倭军屠杀平民的情况就通知我一声。”她轻描淡写地解释。

而实际上她早就预见了这场屠杀,而那些洋人都是左派人士,对倭国的行径本就抱持着强烈的厌憎之心,她赠给了这些人最新款的相机和摄影机,让他们将自己所见到的暴行拍下来,甚至指点他们到那些史料曾有记载的屠杀场所偷偷拍照,再通过秘密渠道将这些胶片运出来。

在沦陷区只有洋人稍微有些自由,但是偷偷拍照这样的行为无疑也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这样的事只有这些保持着人道主义理想的左派人士才有可能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去为她做这些事。

“你打算怎么做?”他看着趴在病床上“刷刷刷”书写着的她问道。

“自然是要向全世界揭露他们的恶行!”她顿了顿,“我可能这几日会出国一趟…”

沈绍隽点点头,“若是能引起国联对倭国的制裁就好了。”

乔霏摇摇头,“那不可能,国联现在就是个绥靖组织,制裁我是不敢想了,我只想引发世界人民对倭国的厌憎和恐惧,让他们看看倭国是一个多么卑劣的国家,在人类普遍进入文明时代的今天,他们还在屠杀虐待强暴无辜的平民,我要让全世界都知道这个国家所犯下的罪行,通过国际舆论的施压来控制这场屠杀的时间。”

“控制屠杀的时间?”沈绍隽有些不明所以。

她依旧奋笔疾书,“这场屠杀不会这么快结束,甚至这场屠杀并不是倭国国内政客授意的,倭国国内政局还在博弈,他们犹豫是否要全面入侵华夏,在上海已经浪费了三个月,如果要继续侵略,他们的国力未必负担得起,他们并没有让倭军继续进攻,只是倭军在我们的国土上杀红了眼,国内继续进攻的决定迟迟未下,后勤粮草跟不上,侵华的指挥官就下达了就地征粮的命令,倭军征粮自然就是烧杀抢掠,在中下层兵士中将征粮当成了屠杀游戏。”

“你的意思是这场屠杀只是失控?”

第二百二十五章对策

“不是失控,是放纵。”乔霏揉了揉眉心,“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倭军高层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是装作不知,反正于他们也没有损失,还能鼓舞士气,何乐不为,所以只有从舆论上给他们施压,才会让他们有所收敛,无论沦陷与否,只要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秩序,少死一些华夏平民都是我们目前所能做出的弥补了。”

国力孱弱、军队无能,才给这些平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能够从沦陷区撤离的都只是金字塔尖的那一小部分显贵,那些老弱病残百姓和因为保卫国土而被抛弃了的兵士们却是苦难的承受者。

她咬着牙,这些情绪早就存在胸臆之中,因此根本没用多少时间一篇洋洋洒洒锦绣文章就作成了。

“我先去一趟总统府。”她收拾好东西,神色凝重,“我和护士说一声,让她进来帮你。”

“不用了,”沈绍隽皱眉,“我还能自理,医院人手紧张,还有那么多伤兵需要照顾,何必麻烦她们。”

乔霏正想说些什么,突然想到那些年轻小护士们娇羞爱慕的眼神,顿时也打消了这个念头,不得不说,沈绍隽这张脸实在太招女孩子们了,哪怕他总是一脸冷肃的难以靠近,可还是有女孩子对他暗送秋波,平日里有她这个正牌夫人坐镇,那些女孩子还能收敛一些,她一走恐怕…

她嗔怪地瞥了他一眼,正在读报纸的沈绍隽却一脸莫名其妙,不知道她在恼怒些什么。

戴国瑛在总统府事务繁杂,不是乔霏想见就能见到了,可是眼前这桩事实在等不起,她便先去见了乔星诃。

因为抗倭战争,和妹妹一家关系一向不融洽的乔月诃渐渐和乔星诃恢复了邦交。两人都将精力投入了抗倭战争中去,谋划着要为国家做些实实在在的事。

乔星诃如今的机要秘书是乔梅和银月,都是由乔霏一手推荐的,两人都出自乔家,在忠诚方面无疑是令乔星诃满意的,又在女权会历练过,处事干练,自然不是那些闺阁千金所能媲美的,两人共事多年,早有一份默契在。分工协作,因此很快就上手了,除了洋文水平逊于乔霏之外。配合默契的两人基本可以十分顺利地完成乔星诃交代的各项工作。

而对于乔霏来说,这两人是自己的心腹又是至交,受自己影响很深,正可以在平日潜移默化影响乔星诃,也方便她掌控总统府里的动态。

乔霏进入乔星诃办公室的时候。乔星诃和乔月诃正在讨论着些什么,见乔霏进来,两人都是面上一喜,放下了手头的事招呼她过去。

“还以为你天天守在你夫君身边做小媳妇儿呢,听说你现在连班都不去上,请了假在医院天天守着。”乔星诃忍不住揶揄道。

乔月诃却是稳重地笑了笑。“绍隽的伤好些了么?”

“应该是没什么大碍了,他成日吵着要回到战场上去。”

乔月诃点点头,“他是个爱国的好孩子。只是你得好好看着他,千万别让他逞强,还是要等伤好之后再回去,这倭寇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杀得干净的。”

虽然起初对乔霏选择了沈绍隽这个军人还有些不满,但是这段时间他在前线拼死杀敌的事迹感动得不止是全国百姓。还有她,若是华夏军人都能似他这般不计个人得失。奋勇杀敌,也许这场战争还是会有胜利的希望。

“贝贝,你今天来找我们肯定不是专程来和我们说绍隽的伤势吧?”乔星诃直截了当地问道。

乔霏也不多说,直接将手中的牛皮纸袋打开,拿出里面的一幅幅照片。

两姐妹的注意力立刻被照片吸引住了。

“这是我在南京的外国朋友拍的照片,一路辗转偷运出来,今天刚刚送到我的手上。”乔霏解释道。

乔月诃和乔星诃都震惊了,虽然知道倭人残暴,绝不会善待江南一带百姓,但是亲眼所见的冲击力极大。

照片上的华人被捆绑在书上用刀猛刺,而倭军在一旁哈哈大笑;无数的百姓横死暴尸街头;还有倭军当众强暴华人女子;甚至将幼儿挑在刺刀上…

“恶——”乔星诃受不住这强烈的刺激竟然当场就呕吐了起来。

乔月诃显然也是受到了惊吓,脸色发白,胸脯不住地起伏着。

“禽兽!真是禽兽!”乔月诃泪流满面,一向受西式人道主义文明教育的她,简直不能想象有这样的暴行发生。

而乔霏小时候曾经也被这些照片吓得睡不着觉,若不是早有这一层心理准备,她恐怕也会和两个姑姑一样惊慌失措。

“不仅是南京,整个江南一带都陷入了混乱,屠杀虐待强暴每一秒钟都在发生,而这一切恐怕连倭国高层都不清楚,或许他们会秉持放纵态度,但是他们绝不可能下令倭军烧杀抢掠,毕竟他们的策略是不是来华夏抢劫一把就跑,而是抱着长期经营的思想准备,所以必须让全世界看到倭军的恶行,看到华夏土地上正在发生的惨烈。”乔霏冷静地说。

“不错,这样的行为是文明的倒退,有必要让国联看一看倭国卑劣的行径!”乔星诃赞同道,但还是一脸惊魂未定。

“这些照片还只是一部分,我还有一些洋人朋友他们陆续从沦陷区出来都会带着这些照片或是胶片资料,同时他们附有书信记录,相信这些来自非战国的国民会是最好的证人。”

“这些照片我们需不需要在国内的报刊上公开发表?”乔月诃的问题,难住了两人。

三人都踌躇不定,在国内公开发表了可以鼓舞民众对倭国的仇恨情绪,破釜沉舟地投入抗倭大业,可是这些照片太过震撼,一旦发表极有可能引发民众的恐惧和仇恨,而仇恨被引爆到极致所发生的事可能就不可控制了。

“照片在国内不能发表,但是可以出新闻谴责倭军的屠杀。”乔星诃最终拍板决定。

乔月诃和乔霏沉吟再三,也不得不承认这是最好的办法了,照片可以日后再行披露,眼下不得不考虑到民众的情绪。

“这件事要让国际社会知晓,首先就要派人去几个国联的几个常任理事国揭露真相…”

“几个常任理事国形同虚设,国联实际上只是由英法两国把持而已,其他的国家去了也没有意义,美国没有加入国联,所以我们要去的国家就只有英法美倭四国。”乔霏在路上早已将思路梳理清楚。

“倭国?”乔月诃和乔星诃都十分疑惑,暴行就是倭国所犯下的,派人到倭国去宣扬有任何效果吗?

“倭国内部政治势力的较量相当厉害,那些右翼虽然占了上风,但是国内还是有不少反战分子和开明士绅的存在,他们对华夏态度温和,并不希望双方开战,而且长期战争于倭国国力也有损,倭军会这样大肆屠杀,也是因为缺少后方支持,倭国内部根本没有下达占领南京的命令,是侵华倭军自作主张,所以我们也要对倭国国内寄予一些微薄的希望。就算不成功,但我们至少做到了,否则日后反复无常的倭国会想尽一切办法否认这场屠杀的存在。”

“我明白了,”乔星诃点点头,“先把马非凡找过来,你们需要立刻着手制作到国外宣传所需的宣传品,务必要夺人眼球,我会让外交部配合你们的,我现在就去找国瑛商量这件事,还有赴国外宣传的人员要尽快定下来,这件事很敏感,最好让外国人去,你心里最好先有个数。”

“好。”乔霏点头应下,她不仅是政治宣传部的副部长,还身兼其下的国际宣传处处长,“但是美国我还是想要亲自去一趟。”

虽然也有合适的美国人人选,但是毕竟都比不上她在美国经营了五年的人脉来得广,有些事情不光是要看出身看国籍的,更需要看的是人脉,也许她这一趟没有办法见到总统罗素,但是找到罗素夫人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有了左派人士罗素夫人的支持,宣传会更加顺利一点。

“事不宜迟,多耽误一天就会有更多的华人受害。”乔月诃催促道,她们都明白现在的江南每一秒钟都有华人死去,那里是她们的故乡,死去的人中也许就有她们的故友远亲,或许是路上擦肩而过同胞,一想到这一点那种痛苦便如剜心一般。

乔星诃拥有随时进入戴国瑛办公室的权力,但是一向识大体的她很少会贸然闯入,他也明白若没有要紧事是不可能轻易打断他和幕僚谈话的,便挥手让幕僚下去了。

当他接过乔星诃递上的照片时,他并没有太过于惊讶,倭军在江南大肆屠杀的事情陆行严早已经禀报给他了,是以并没有太过意外,而且他征战多年,那些军阀部队的恶行他也是司空见惯了的,虽然行径没有倭军如此恶劣,所造成的伤害也没有这么大,但也相去无几。

第二百二十六章去美

第二日华夏各地的报馆都刊发了倭军大肆屠戮虐杀华夏平民的消息,同时刊登了联合政府的严正谴责,虽然没有图片报道,但是新闻所述栩栩如生,仿佛亲眼所见,乔霏起草的谴责更是字字痛心泣血,阅者无不激愤落泪。

大屠杀的消息震惊了华夏,虽然倭国单方面予以否认,但是大批在华的外国记者递交了采访申请,要求进入江南一带的沦陷区采访,而倭军态度强硬,一概拒绝了这些采访申请,更加坐实了外界的猜测,也引起了记者们的强烈抗议。

此时的倭军颇有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气概,一改过去还会掩饰太平的手段,直接强硬地面对华夏。

每拖一日,华夏死去的人便会成倍增加,虽然着急,但是对外宣传品的事还不能急于一时,她相信随着外国人逐渐的撤离,那些朋友们手中的照片和电影胶片是最有利的证据,在焦急等待的同时,她发电联络上各国有交情的朋友,敲定了四支小组赴国外宣传的行程。

除了往美国的四人小组是由她带着其他三名美国人之外,其他各国的宣传小组均是由各国自己的国民组成的,就连倭国都有相当一批左派人士同情华夏,憎恨右翼势力,这些人同样痛恨在华夏发生的这些暴行,心甘情愿地去往倭国宣扬军方的恶行。

这一行尤其是去往倭国需要冒着很大的风险,因此所有的宣传行动都只能是秘密进行。

随着外国友人陆续地从沦陷区出来,他们收到的照片愈发的触目惊心,尤其是那几盘电影胶片记录得十分明晰详实。

“贝贝,现在的形势我们也知道,其实不可能对这次行动寄予太大的希望,但是姑姑还是希望你能一切顺利。把好消息带给我们。”乔星诃亲自将乔霏送上飞机。

“我尽力。”乔霏咬牙道,她和众人一样,心里都很没有底,可是无论如何这次一定要搏上一把,为那些无辜惨死的人搏一线生机。

美国这几年在罗素的新政领导下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的阴影,四处又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世界各地蠢蠢欲动的战争又给了美国一个大发战争财的机会。

来接乔霏的是洪美堂和司徒平,一下飞机,两人就紧紧握住乔霏的手,“乔五小姐。国内的事儿我们都知道了,如今国难当头,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吩咐。”

乔霏点点头。“你们也许都从报纸上看到了,但是事实远比报纸披露的还要残酷,我们先找个地方详细说说。”

回到安平堂,乔霏给他们看了带来的宣传图片,两个半百大汉看着一幅幅惨况都痛哭出声。

“干他娘的倭国鬼子!我要回国和他们拼了!”洪美堂满眼猩红。冲动地拿出一把枪,恨不得要回去杀倭寇才解恨。

“大哥,你先别冲动,听听乔五小姐怎么说。”司徒平虽然气愤,但理智犹存,凭着他们单枪匹马的力量怎么可能对抗一个国家?

“我这次是来向美国宣扬倭国恶行的。我要让世界看看倭国在我们华夏所犯下不可宽恕的罪行,现在屠戮还在继续中,我希望能够通过舆论的压力。早日使这场灾难结束,我们和倭国的战争虽然不会轻易结束,但是平民是无辜的,他们有生存下来的权力,只要沦陷区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我来这一趟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那我们能帮上什么忙吗?”洪美堂冷静下来,又有些赧然。他们都是粗人,舆论声势什么的并不太懂。

“你们可以组织旅美华人对倭国发表声明谴责,并且尽量让身边更多人知道倭国的恶行。”

“我们还可以组织华人进行捐款,国内在打战,一定很缺乏资金,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至少也尽了自己的一片心意。”司徒平补充道,他这几日一直在筹谋着抗倭捐款的事,也许是杯水车薪,可是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

“司徒先生说的不错,”乔霏点点头,“全世界的华人都应该联合起来,只要同心协力一定能把倭人赶出我们的领土。”

乔霏此行的重点并不在于动员安平堂的人,但是在美国有了安平堂从中安排,许多事都会顺利很多,除了向政界要人宣传之外,她主要的两个目标就是新闻界和学界。

许多美国记者都申请了去沦陷区采访,可都被倭国拒绝了,这些记者们本就心有怨言,记者很多时候都愿意追求事实和真相,而忽略自己的人身安全,所以这样的一批人是最好动员的。

而乔霏本就是哈佛的风云人物,身为优秀毕业生的她在美国学界和不少知名学者都有着交情,她攻读的又是国际法的博士,而倭国在华夏犯下的罪行是1920年在“对土耳其和约”里就已经被明确提出的反人类罪,虽然之后一直没有被应用,但是她相信这一次的法律适用不会有问题,学界的人往往都极具正义感,尤其是国际法的几位专家更是人道主义者,绝不会坐视这样的惨剧继续发生的。

除了面向新闻界和学界的两场演讲之外,在会见罗素夫人之前,她还必须抽空去和格雷吃个饭,还有她手下几家军火公司和医药公司的情况她都必须亲去了解,必要时可以做一些策略调整,这几日的行程表被她排得满满的。

而她自然无暇顾及也不知道那本该躺在病床上养伤的沈绍隽,没有了乔霏在一边日夜盯着他再也按捺不住,臂伤还未痊愈,就急着赶回部队报到。

乔霏在忙碌的那几日,沈绍隽一个人躺在病床上,一合上眼睛,脑中就浮现那些被屠杀民众的影像,耳边就环绕着伤员百姓痛心的哭诉,战局演变至今,实在是军人之耻,唯有与敌再决生死,才有脸告慰家乡父老。

而在这闻不到硝烟战火的大后方,很难感受到大战的气息,每日都有小护士们笑语嫣然,探病者一通通慰问和溢美之词,这一切都让他的心头别有一番滋味,日夜魂不守舍,一刻都不愿意在医院呆下去,乔霏后脚刚登机离开,他前脚就离开了医院。

此时正是抗战军兴之时,为报纸上那些倭军恶行所激,民众抗倭御侮热情高涨,虽然在大战中兵丁损失惨重,但是从其他来源补充了不少新兵,这些新兵并非是强制征兵的壮丁,为数不少的是主动投军杀敌报国的热血青年,尤其是有思想有文化的爱国学生,这些十六七岁的年轻学生怀抱着满腔热情踊跃报名参军,经过集训后被分往各个部队。

新鲜的血液输送到战后严重失血的一线部队,繁重的新兵训练工作就成了当务之急,所以沈绍隽归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练兵。

第一军经过上海、南京两次恶战,啃的又是最难的骨头,自然损失惨重,老兵所剩无几,要在短时间内将补充的新兵训练成上场就能应付恶战的劲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但是作为革命军中排名第一的王牌将领,最受戴国瑛器重的天子门生,沈绍隽自有一套他的带兵手段,他一向以练兵从严著称,原先的那些老兵油子在领教了他魔鬼式的严厉,试过偷懒懈怠的,尝过他的军棍后,都心有余悸,不敢再犯。

新增补的这一批新兵无疑给了沈绍隽很大的惊喜,第一军原来的两个师都是杂牌军,士兵们身上难免有些老兵油子的恶习,所以在大战中谈不上训练有素,平日不流汗,打战就要流血,损伤自然也比第一师要严重,因此新兵的增补主要都是在这两个师中。

而这些新兵完全没有恶习,身上还充满了朝气和爱国的热情,因为大部分受过教育,领悟力也比那些老兵强,和初初从军时的沈绍隽有些相似,让他不由得对自己的这支部队更加充满了信心,对这些新兵们的操练便更加用心了。

他练兵不搞花架子,重点在单兵野战技术、小班战斗及小班防御的演练,各连队相互观摩考评,在频繁的模拟演练中,让新兵感受战场的逼真环境。

而对于手下除了凶神恶煞般的严厉,也还有对他们耳提面命的耐心,沈绍隽本来就年轻,不到三十岁就坐上了军长的位子,手下的师团长不少都比他的年纪还大,加上又长了一张俊俏的脸庞,就算在军队里磨砺后变得冷硬慑人,可和同僚那些粗豪的大汉一比,多少还得算个俊俏后生,又因为和乔霏这一段英雄美人的故事,让他褪去了几分大将的冷酷,多了几分浪漫旖旎的色彩,官兵们成日面对这么一个如偶像明星一般的军长,若没有这一套胡萝卜加大棒恩威并施的法子,恐怕也难以服众。

但正是凭着恩威并施和以身作则,他在部下的心目中确实树立起了相当高的个人威望,获得了官兵们的拥戴。

第二百二十七章铀计划

休整只是短暂的,很快这支部队就要开往战场,沈绍隽下营视察的频率越频繁,就说明离上战场的时间越近。

“这是一五零八营的营长乔振园。”

“长官好!”英姿飒爽的军人利落地行了个军礼。

沈绍隽缓缓地回礼,总觉得这个名字有些耳熟,这张脸更像是在哪里见过,可又一时想不起来。

大概察觉到沈绍隽若有所思的眼神,一边的团长察言观色地解释道,“乔营长是军座夫人的堂兄。”

话虽如此,乔振园来从军可也并未受到什么优待,他本就是为了报国从军,若是为了享清福大可以继续在家做他的大少爷,所以他虽然从军不久,但这营长是他真刀真枪拼出来的,他左肩的伤还没好全,便毅然归队坚持训练,这一份志气让之前对他还有怀疑的同僚们都赞赏有加。

沈绍隽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在婚礼上见过一面,记得过去乔霏曾经提过在涵碧山庄有两位堂兄和她要好,都是爱国的热血青年,后来一个做了老师一个做了报社编辑,哪里想到竟然来投了军,此时的乔振园明显比当初黑了不少,原来还有些书生气的脸变得棱角分明。

“振甫兄可好?”

乔振园眼中划过一丝喜悦,没想到沈绍隽还真记得自己俩兄弟,“北平沦陷后振甫就从报馆辞了职,本想着和我一块儿来投军,结果他的眼睛不好,体检没过。”

“你们俩本是一介文人书生,怎么会想着来投军?”沈绍隽笑了笑,来投军的文人书生是不少,可大部分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像他这样三十了才从军的还真是凤毛麟角。

“中学毕业后我们本就想加入革命军。奈何家中不允,如今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当效仿军座当年投笔从戎,保家卫国。”乔振园凛然道。

“国难当头,还谈什么个人理想抱负,我恨不能和振园一起征战沙场,屠尽倭寇。”大洋彼岸的乔振甫戴着眼镜,一脸愤懑。

“小宽,你觉得呢?”乔霏笑着转头问身边那个清瘦挺拔的少年。

“我觉得不是只有征战沙场才能显出男儿本色的。我们现在做的事同样为国为民,虽然声名不显,但我相信不逊于在阵前杀敌。”少年有些腼腆。但十分坚定。

乔霏欣慰地点点头,“大丈夫当如是!你母亲在天之灵听到你今日这番话定会十分欣慰。”

“小宽说的不错,倒是我着相了。”乔振甫惭愧道。

“你们才是真正的无名英雄,不仅要一辈子默默无闻,还要忍受不亚于战场上的危险。甚至是人们的猜疑和误解,所以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乔霏姐姐,你放心吧,小宽不会辜负你的期望的。”少年沉稳地说。

乔霏知道这个孩子虽然沉默寡言,但却心性坚忍,只要他认定了的事。就无论如何都会设法达成。

“如今美国和我们虽然是盟友,但这份同情和友情只不过建立在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上,今后定会有翻脸的一天。而今天我来找你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你关注。你知道‘铀计划’吗?”乔霏严肃地问道。

苏宽皱起眉仔细思索着,可还是一脸茫然,也不怪他孤陋寡闻,在这个年代德国的这个计划还是一项绝密计划,哪里有可能人尽皆知。

“德国正在准备制造一种大型杀伤性武器。这个武器的威力大到你们无法想象,可以瞬间摧毁一座城市。并对这座城市的所有幸存生物都产生永久巨大的伤害…”

苏宽眼中充满了震惊,如今最厉害的武器莫过于飞机大炮,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造成这样大的伤害,如果有了这种武器,又何必需要军队,只要一投放这种武器就能毁去一个城市,那征服一个国家岂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光是想象便觉得无比恐怖。

“你知道波尔和海瑟吗?”

“你是说那两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苏宽是美国最优秀的物理学家的入室弟子,对这些物理学的前辈们自然十分了解。

“不错,海瑟已经开始为德国研制这项武器了。”这个最高机密连美国总统罗素目前都不知道,乔霏所知的也只是凭着前世的印象,“不过德国的元首并不知道这种武器会有多大的杀伤力,所以他们并没有投入太大的精力,而且他们现在实行疯狂的种族迫害,会有大批的科学家离开德国,缺少这批科学力量,最终他们不会研制成功这项武器。”

“乔霏姐姐的意思是?”苏宽若有所思。

“如果这种武器最终会得以研制成功,最有可能的国家就是美国了,你想想看,美国孤悬海外,欧洲亚洲远隔重洋,一旦开战并不会危及到它,又一向民主自由,无疑是大部分科学家逃往海外的首选之地,美国的经济在复兴之中,科学技术研究氛围宽松,还有不少财团投入资金,所以科技大爆炸必定会发生在这里。”

乔振甫和苏宽都点点头,难怪她对美国这个国家尤其重视,大部分产业投资都集中在这里。

“我要你留意这份名单上的所有人。”乔霏递给他一份名单,这是她脑中仅有的一些参与曼哈顿计划的著名科学家的名单,这项工程集中了西方国家最优秀的科学家,科学家人数之多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顶峰时期甚至启用了五十几万人,而她所能记得的也只是几个做出巨大贡献的带头人。

“奥本老师?”苏宽吓了一跳,名单上的第一个名字让他大吃一惊,这位便是他的导师著名物理学家奥本。

乔霏点点头,当初苏宽因为对物理产生了兴趣而处在想要换专业的纠结犹豫中时,她私心作祟,怂恿他转学物理并加入奥本的实验室,并且一直资助着他们一家三口,对于这件事他一直对她心怀感激,而她的初衷却不见得有多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