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得兴从背后上来,说让他在头里砍掉杂木理出一条路来。瞎子心想,既然前面路都没有,也就说明没人来过,不会有什么埋伏。于是把领头的位置让给了哈得兴。

哈得兴抡开手中的斧子,轻松地就将杂木砍开。一个是他力大,再则他手中的斧子也真是太好了。

铁匠的眉头紧皱着,他好像对自己指出的这条道很是怀疑。如果不是鲁一弃也断定是这个方向,他都有些要放弃这样走下去。但是鲁一弃又是如何知道这个方向的呢?铁匠回头看了一眼,看到紧跟着鲁一弃的若大娘,他的嘴角稍稍牵动了一下,心说,肯定是这娘们儿当大家的面假说不知道准点,背后却偷偷告诉给那个年轻的门长。

砍开的小道走了足有一里多,穿过林子后他们的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宽大的斜坡显现在他们面前,斜坡两边延伸开的全是一人多高的密密杂木,那杂木林密得可能连个兔子都钻不进来。反倒是在斜坡上零星长了几棵大杉树,这几棵树却又是异常的高大,树龄总要在几百年以上。

打这儿往远处看,可以看到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有几座山特别引人注目,因为这几座山不像其他的山岭那样长满树木,而是光溜溜的,只有皑皑积雪,打眼看,那几座山真像个裸体女人的身体屈膝躺在那里。

“就是那里,真他妈的像!”柴头有些激动地喊了一句,却不知道他到底是因为找到宝地激动还是因为山形的确像个裸体女人而激动。

鲁一弃也很激动,这种激动只有他才体会得到。在那几座山之间,他感觉到了萦绕的气息,那层层叠叠旋绕不断的气息中还漫溢着各色金芒,有乌金色、白金色、黄金色、红金色……,就如同翻涌出的喷泉一般。在这气息和金芒中,鲁一弃还感觉到有似曾相识的东西在那里等待着他。

斜坡很宽很长,而且是坡连着坡,但最终是直往双膝山中间而去的,他们只要顺着走就能到达目的地。

不知道是什么刺激了柴头,这会儿他的话特别多:“我们就这样沿坡往前走,你们瞧准了嘿,这是要往女人的眼儿里去耶!呵呵!”说着话他还歪着脸淫笑着往若大娘那里瞄。

“你是要往屁眼儿里去吧,要去就先把你那屁眼似的嘴巴给闭上!”柴头的话让铁匠有些不耐烦,瞪眼睛骂了一句。

柴头被骂得有些挂不住,也狠狠地反骂过去:“我不去行了吧,那里是你的家,那里有你的食,你也不用护着,这里也就你爱钻那眼儿嘬着嘴儿嚼。”

铁匠没再理会柴头,他知道自己斗嘴是斗不过柴头的,这林子里就数这些吆喝买卖木头的最会骂,他们接触过来自各地的木材商人,哪里的骂人话都会几句。

柴头回骂了一句后,也没有继续,不是因为铁匠没接茬理他,此时就是铁匠接茬和他对骂他也不会继续,因为铁匠的奇怪动作勾起了他的好奇心,此时的铁匠正往身后的林子里仔细地查看着什么,一会儿蹲下,一会站起,还用手指在比划。

“看到什么了,有危险吗?”柴头凑到铁匠的身边小声地问道。铁匠回头看了他一眼,鼻子“哼!”了一声,便不再理他,直往鲁一弃这里走来。

鲁一弃有些发楞,因为他也看到铁匠在那里查看,铁匠的动作姿势好像是“般门”六合之力中定基一工的技法。

“已经有人抢在我们之前到这儿了。”铁匠的话让鲁一弃从发楞中省悟过来。“他们和我们走的路径不同,方法也不同,但是他们的确先到了。”

“你老又不是神仙,比划几下就知道过去发生的事?”哈得兴当然不会相信,他觉得除了像自己这样砍开杂木外,没有其他法子进到这里面来。

“你懂个啥!你看红杉树下杂木却少有红杉,这肯定是人故意种下的。但这只是障碍,而不是坎面。因为种的人知道,这障碍只要一破,以后恐怕就再也用不着了。”

铁匠的话让大家频频点头,的确,不管是自己这些人进来了,还是对家什么人进来了,不拿到宝是不会罢休的,以后这些杂木倒是真用不着了。

“但是红杉之间种杂木只能挡住一般的山客、马帮,却拦不住高人。也就是说挡得住下面的路,却挡不住上面的路。你们看,这树顶上的小枝断挂着两根,旁边的树干中段树皮掉一块,说明有人从这里进来过。”

“又是悬索凌空。”瞎子在旁边肯定地为铁匠做了下佐证。

“还有,你们从下面看那些杂木的根部排列,标准的‘斜插竹篱格’,虽说能挡住人,却挡不住小兽子。所以不排除小兽子和像小兽子一样瘦小的人钻进来。”

铁匠说完后没人做声,大家都只是在看、在想。

这是个极为奇怪的现象。鲁一弃立刻意识到这个现象有问题,当然意识到有问题的不止他一个,还有其他人也注意到这个现象,比如说铁匠。

铁匠在讲自己的发现时,故意用了一个极为专业的词——“斜插竹篱格”,这是鲁家建院子围墙的一种有关间距排列的概念,是一种打眼看严密无隙或者间隙极小,而实际在排列上错开前后左右的关系,预留了统一的间距,可以让相对大小的东西通过。

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对这样一个概念提出疑问,而是都下意识地去看那些杂木的根部,也就是说在场这些人都懂这个概念的意思。懂这样意思的人只能有两种,“般门”弟子,还有就是为了战胜制服“般门”而不断研究“般门”技艺的朱家门人。

鲁一弃脑子中的乱麻此刻在迅速理清,他觉得自己差不多已经看清了乱麻中包裹着的是什么了。于是,他转脸看向铁匠,却发现铁匠也正看向他,于是两人相对一笑。

路得继续往前走,可是刚走下斜坡才几步,若大娘突然脸色大变,带些惊恐地叫了一声:“停住!这斜坡有坎儿!”

几个人一下子都定在了那里,一动都不敢动。

独眼慢慢蹲下来,拔出背后的铲子,很薄的一层一层将身前的积雪铲掉。没有看到什么,积雪下还是积雪,一直铲到草皮石头为止,都没发现什么异常。

“没什么呀,你是不是被兽夹子给咬住了?”独眼回头朝女人问道,但话刚出口他就已经自己否定了自己,如果是让兽夹子咬住,这女人还不得疼昏了,可女人的表情只是惊惧,没有疼痛啊。

女人也蹲下,伸手往自己脚边探下去。她一边在脚边的积雪下摸索,一边回答着独眼的问题:“不是东西,你再细瞧瞧,这积雪是不是下面的小一半特别硬实。”

独眼再次查看起来,鲁一弃和其他的人也都蹲下来细细查看。果然,积雪靠下的很硬实,而且不是融雪后的水分被再次冻结的冰层,倒像是松散的积雪被用什么拍硬拍实的一般。

“这是……”鲁一弃离着若大娘很近,他慢悠悠地说出这两个字是要女人自己接着把发现说出来。

“依形而置!”女人还没说话,背后的柴头冒出来这样一句。

“对,斜坡无阶,一步磕,二步扭,三步滑,四步滚,滚冲之力让你在斜坡上再站立起来,继续下一轮的磕、扭、滑、滚,这样就会越摔越快,越摔越重,一路翻着下到坡底,让你到死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女人还是没来得及说话,这趟是铁匠在侃侃而谈,说话中,鲁一弃从他眼里看到兴奋的光芒在闪烁着。

“颠扑道!?”“颠扑道?!”瞎子和独眼几乎异口同声地脱口而出。

第三卷 断凌碎雾 第二十一章 奔洪道

雾起境乍暖,雪实奔洪无功。

疾步轻迈近宝构,高低忽错,又是千古坎。

盲眼人语惊众醒,机巧坎理析。

斧图暗伏玄妙机,才得山顶风水评。

——青门引

“不是,没有‘颠扑道’那样精妙,这叫‘奔洪道’,‘颠扑道’什么地方都能摆,这‘奔洪道’却必须依靠斜坡地势才能起作用。但这里设的坎面不止依形,而且还依物,他们利用拍实的积雪做四步扣,又利用浮雪掩盖四步扣的存在,就算是坎子家都不能一眼看出。”女人终于说到话了,现在大家对女人能辨出这样的坎面没一点奇怪,女人这几天流露出的见识让这些人已经把她和坎子家们归了堆儿了。

“啊!‘燕归廊’也是这个理儿!”瞎子像是幡然醒悟了大声说道。“这‘奔洪道’肯定是对家刚摆的,不是宝构的护坎。”不用瞎子说,大家都知道这坎面不是鲁家祖先为保护藏宝暗构设的坎,因为这坎面是用雪做扣,只能是在今年下雪以后才能做出。

“你是用靴底硬点探到的。”鲁一弃这话的语气很奇怪,听不出是在提问还是在判断。

女人一愣,表情瞬间从刚才的惊惧变成了惊讶,双颊稍稍泛红地低声说道:“啊,你早知道了!”

“不,我不知道,不知道你到底是哪路的神仙。”鲁一弃这句平静的话语让女人的脸更红了,红得她都忘记了往下接话茬子。

说完这句话后,鲁一弃也觉察着是不是太刻薄了些。但女人对他来说的确是个迷,女人对坎面布置的熟悉,还有女人屁股那里给自己触摸出路径的皮子,女人靴子中暗藏硬点到底派什么用场?虽然刚才他从铁匠的问话中差不多已经找到一个答案了,但是那与这女人无关,谁又能够肯定伏在这行人中的暗点子就只一个?女人是在不断地给予自己帮助,好比那让自己触摸的皮子,可对家没皮子不也早就进到这里了吗?她是不是用一些已经没啥用的信息来获取自己的信任?

“这坎好解,把雪融了,或者索性把上层浮雪也给拍实了。”女人没接鲁一弃话茬子,却自顾自侃侃道出这坎面的解法。

要把这满坡的雪融了不大可能,但要把浮雪拍实却不是什么难事,再说他们中还有个移山断岭的高手。独眼走在最前面,他用梨形铲将前面浮雪拍实一片,走上去再将前面的拍实。看他一把铲子左右翻飞,速度倒也不慢。

往下走了不远,已经靠近光滑坡道上那几棵突兀长着的巨大树木中的第一棵。突然,瞎子一把按住独眼的肩膀,让他停下手来。瞎子提鼻子闻了闻,沉着声说道:“有血腥气!”

是有血腥气,随后独眼、铁匠他们都闻到了,等他们小心翼翼地走到第一棵大树那里,一幅血腥震撼的情景展现在大伙眼前中,除了瞎子。

一个人被钉在大树上,一个高手被钉在大树上,他的脚离地有两尺多高,脚下是一串鲜血凝结成的冰凌。死后的高手眼睛睁得很大,那是不明白不瞑目的表情。这高手鲁一弃认识,他看到自己在高手身上留下的枪伤。钉死高手的武器鲁一弃也认识,他曾和使用这种武器的高人交过手,“寒霜侵鬓矛”!

一个使用大弩的高手,竟然没有一点抗拒的迹象就被一支飞射而来的长矛高高地钉死在棵巨树上,杀死他的人是何等能耐可想而知。

为什么要杀了这使弩的高手?只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高手做错了事,犯了个极其严重的错误。于是,他便被当成了一件用来震慑鲁一弃这些人的心理武器。

再往前,就会跟着高手一样,死!鲁一弃这些人都读懂了这死尸的含义。对家就连自己的忠心手下都不会在乎他死活,更何况其他那些与他们有利益相争的对手。

杀死大弩高手的飞矛几乎穿透了大树,这强劲的力道让鲁一弃的脑筋再次活跃起来,他这一路走来疏忽的东西太多,被假象迷惑了的东西也太多。就说这“寒霜侵鬓矛”,从现在这力道看,从金家寨射穿几道木墙,再从射穿活盾女人的头颅来看,这力道不是独眼的“雨金刚”可以挡住的,更何况那次射向自己的飞矛还有养鬼婢出手加了把力。

不知道为什么,那次见养鬼婢与射飞矛的白老头联手对付自己,自己的心中仿佛失落了些什么,破灭了些什么。

“如果养鬼婢不出手,如果养鬼婢不出手?如果养鬼婢不出手?!”鲁一弃心中在反复着。猛地念头一闪,如果没有养鬼婢出手,是不是自己和独眼也会像当作活盾的女人和这大弩高手一样?养鬼婢那次是在帮自己,她当时不是还喊了声“走!”吗,那是让自己得快逃走。自己错怪了养鬼婢。

思考的结果让鲁一弃莫名地有些兴奋。面对面前长长的坡道,他眯着眼用鼻劲深深吸了一口气,这口气憋得很久很久。然后果断地说道:“继续走,眼下还没危险!”

他能这样脱口说出话来,说明他憋住的那口气已经吐掉了,只是吐的过程是极缓极平的,别人看不出来。这种吐纳法是道教中的“龟散息”。

没有人会怀疑鲁一弃的判断,所以他们继续走了下去。没等走到第二棵大树就已经不用拍着雪走了,因为前面的积雪渐渐变得浅了,已经不可能在下面拍实雪面设坎面了。

走到了坡底时大家都感觉到脚步有些沉,再往前走就是个连绵的上坡道。积雪更薄了,大家的行动变得轻松快捷起来。而且离着那双膝山的山峡口子已经不远了,大家的心情多少都显现出些兴奋出来。

“前面好像挺暖和,这雪积不怎么起来。”柴头就算不说大家也都能感觉出,特别是远远看着那山峡口子,竟然好像有些轻缈的烟雾在萦绕着。刚开始鲁一弃以为那只是自己感觉中的现象,可是后来发现不对,那里的确有些雾气。在这冬日的极北老林中,出现雾气并且始终袅袅,只能说明那里真的是一处温度较高的奇怪地界。

没等他们到达双膝山的峡口,就已经看到了许多的奇怪情形。首先发现的是两边密密的杂木林有各种宽窄深浅不同的缺口,有的缺口还往杂木林中深入了很远距离,有的还拐了弯,也不知道是不是已经能通到杂木林外面去。看得出,这样的缺口有的是被砍出来的,有的是被什么东西拱出来的,还有些是被烧出来的,那些缺口应该是不久以前出现的,要不然,凭着杂木的生长速度,应该很快就会重新长满。

接着他们在杂木林边上和坡道上看到些尸骨,有人的,也有动物的,这些尸骨应该时间比较久远了,这从尸骨的颜色就可以看出来,奇怪的是那些尸骨竟然没有一点衣物的碎屑残留,难不成这些人都是裸体死在这里?

再往前去,他们看到了几个简陋的坟茔,也在杂木林里,大概是先将杂木砍掉或烧掉,再挖开埋入尸体,所以那坟茔已经被重新生长而出的杂木层层包裹,不仔细看都看不出是个坟茔,还以为是个长满杂木的土包。

在仔细察看那些坟茔的同时,他们还发现了杂木林中的尸骨,那些尸骨也同样被杂木包裹着,应该是死在试图穿越杂木林的过程中,这些尸体和前面的有些不同,有的是没穿衣服,有的是穿着衣服。

这些都是些什么人?大家心里都有这样一个疑问。

“这些大概就是那些寻宝未能生还的山客吧。”若大娘轻声说了一句,不知道是不是揣摩到大家的心思,适时的做了个解答。大家都听见了,没有一个人作声,因为目前为止这应该是个最好的解释。

“这里有尸骨,怎么我们进来的林子那边没有?”哈得兴突然问了一句。

“如果是你,你情愿砍红杉林逃生,还是愿意砍杂木林逃生?再说,又有谁能证明红杉林那边没有尸骨,刚才道边的那些尸骨你瞧了没有,好像被人堆整过,对家要在那里布‘奔洪道’的坎面,肯定将那里的尸骨都处理掉了。”柴头说这话的时候,那对大小眼中闪烁的是睿智的光芒。“而且我估摸着,死在这里的这些人恐怕连逃到红杉林那里的力气都没有了,只远远看到茂密的红杉林子,便觉得过不去,还不如就近伐开杂木林逃生。可他们又怎么能想到,在坎局中,无路便是死路。”

鲁一弃又斜眼看了看那杂木林,的确,现在这季节就如此匝密,这要是在春夏,新枝绿叶再一长,那还不跟堵墙一般,而且是堵不知道到底有多厚的墙。

“这两边的杂木大都是蕴纹木和条隙木,特别能积储水分,材质又极具韧性。所以砍伐特别费力,又很难燃烧,就算引燃了也烧不开。这些杂木林虽然没有排列成‘斜插竹篱格’,但肯定也是特意种植的,要不然品种不会这样单一。”柴头对林木的了解真的是非同寻常。

这段上坡路不是太陡,一行人走得很轻松,他们边走边说,脚下也越走越快,眼见着离前面的那个坡顶不远了,过了这个坡顶就可以看见双膝山的峡口了。

鲁一弃脑子中灵光闪过,他突然意识到什么,脱口说道:“坎局中无路就是死路,柴头你刚才说那些尸骨是走了死路,可这里没有坎局啊!还是我们身在坎中却不知道?”

这句话让大家猛出一身冷汗,走在最前面的独眼不由脚下一个趔趄差点摔倒,幸亏是用手中的梨形铲撑住身体。

独眼还是摔倒了,不止是他,若大娘付立开也都摔倒了。因为这两人在他背后,他步法突然一变,那两人一时收不住,压在他身上,跌下来。

再后面是瞎子,他一步站住,他后面三个人也是不由自主地往前一撞,被他的细胳膊一横,都给拦住了。

“怎么吓成这样了?大少和你们几个在这儿都没瞧出坎面来,那就不会有什么坎儿。”瞎子的话明显有嗔怪的意思。

鲁一弃听了这话脸不由地一红,的确,自己怀里揣着《机巧集》呢,那其中可是包罗万象,只是自己领会到的太少了。

“还是小心些好,大家再仔细瞄瞄,别漏掉什么。”铁匠这话不知道是在为自己遮掩,还是为鲁一弃遮掩。

几个人都往四周仔细看去,鲁一弃也用手势点量比划了一番,独眼还用铲子在薄薄的积雪下查探敲击了一会儿,还是没瞧出什么来。

“没什么呀,还是继续往前走吧。”原本对点暗构启奇宝最没兴趣的柴头,此刻却显得异常兴奋和急切,大概是那裸女模样的山形吸引了他。

“不,等等。”鲁一弃说完这话后就将一双眼睛看在铁匠的脸上。刚才从红杉古道一直到坡路的入口,这铁匠一直领着路,很明显,他知道这路径,那么现在他是否能告诉自己一些有用的信息呢?

铁匠明白鲁一弃的意思,他苦笑着摇了一下头,转身继续查看地形地势。鲁一弃不喜欢发问,他也知道江湖中许多事情也不便问,所以对铁匠前后表现的迥然他觉得自有他的道理,在可以知道的时候自然会知道。

若大娘悄悄地走到鲁一弃的身边,悄悄地握住鲁一弃的手。鲁一弃虽然知道,女人这样做是想让他再次感觉一下那块皮子,看能不能找出些线索。但女人温软的手指紧缠住自己手掌时,自己的心中还是不由地一荡。

女人侧着脸在看他,他羞涩地笑着摇了下头。那皮子他一触之下就已经完全拢入心中,皮子上的路径也就到这坡道的入口,再往前就没有了,更没有记录什么坎面布置。

“要不我们索性歇会儿,反正离着不远了,过了坡顶就能看见峡口。”哈得兴看起来愣头青,关键时候倒是挺理智的。

没有人答话,只有鲁一弃意味深长地微笑着,只是他把笑脸从女人的眼前移向了哈得兴,再从哈得兴那里移回女人那里。

“还是走吧,对家明显已经走在我们前面了,我们要不撵上去,人家就要得手了。”柴头的话倒也很是在理。

但柴头的话音还没落,瞎子突然一个闪身,鬼魅般的闪到了哈得兴的身边,伸手往哈得兴手臂上抓去,哈得兴一个侧跨,竟然让开了瞎子这如同鬼魅的一抓。但瞎子的手随即像条黑色闪电一样顺着哈得兴身体往前探,往上伸。哈得兴已经侧跨开一步,没办法继续往侧向跨了,而且瞎子的手是往前往上的,他也没法子双腿齐纵跳开,于是瞎子的手按住了哈得兴的肩膀。

“你!你要干什么!?”哈得兴的语气有些颤抖,他很是害怕。

“你刚才说什么过了坡顶,是什么意思?”瞎子的语气阴恻恻的。

“啊!什么什么意思?!”哈得兴当然不明白,不止是他不明白,其他的人也都没明白。

“你是说我们在往坡顶走吗?”瞎子这话大家都听懂了。

哈得兴舒了口气:“这意思呀,是呀,是往坡顶,这还用得着一问。”

“啊!不对!不对呀!”瞎子的语气很着急也很惶恐。“我的步点怎么觉着是在下坡?!”

大家都愣住了。

最先反应过来的是柴头,他从褡裢中摸出一个木球,脚下前后扫踏了几下,平出了一块坡地。他把木球放在了坡地的中间。

“循坡球!原来不是灌水银的瓷球吗?”铁匠一眼看出那球的来历用处。

“瓷球易碎,我师傅教我用木球,球中球,这是空心的,其中还有个实心的小球,作用一样。”

柴头的话是嘎然而止的,而且这一刻间大家都屏住了呼吸,所有眼睛都盯住那只木球。那木球晃悠悠地转了个小圈,然后极慢极慢地往坡顶滚去。

大家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圆球竟然是往上方坡顶滚动的。独眼看那球已经快滚到积雪处了,他迅速地用梨形铲将坡道上的积雪铲掉。的确,一条坡道上,短距离的地面倾斜并不能说明整个坡道的倾斜方向,所以独眼要将“循坡球”的滚动路径延长。

“怎么样?”瞎子不是要问结果,他能听出木球的滚动方向,他是要问这里到底是个怎样的坎面。

没有人回答,大家都清楚自己已经身在坎中,却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是什么坎。风水学中点穴辨形,鲁家工法中的“定形就吉位”,若大娘常说到的依形而建、依形而置,这些理论都和这坎面迥然而异。这坎面中已经无法用正常的视觉来辨别地形的高低真伪了,它在不知不觉中就颠倒了人的感官能力。而且,还不是普通的障眼法,这里是个自然环境,没有光线和假景假像可以利用。

鲁一弃的脑子在一瞬间有些混乱,他都怀疑自己这帮人走的是一条魔鬼之路。但混乱只是一闪而过,思维的范围迅速就收缩到了《机巧集》上了。

独眼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刚才为什么会摔倒,看来不是精神不集中,更不是受了惊吓,而是坎面起了作用。可这坎面的作用也太小了吧,这样巧妙绝伦布局巨大的坎面如果只是用来让人摔一跤,也真是太浪费了。

和独眼一样想法的不止他一个,大家都觉得这坎面布得奇妙,用得也蹊跷。

没有结果,鲁一弃没有搜寻到有用的资料,他清楚,自己的道行太浅了,《机巧集》中大多的理论自己都弄不懂,也许这坎面的道理就在自己看不懂的那些内容中。

“还是到坡顶看看再说。”柴头给出的建议很实际,好多弄不懂的东西,说不定答案就在前面,多走几步什么都明白了。

“好,你们别动,我看看。”独眼的言语始终是简单的,除非是到了危急的时刻。

“还是我去吧,三爷,你最好能给我弄个回头绳。”柴头说。

独眼没坚持,他心里也不想离开鲁一弃太远,于是从腰间解下一把细细的掺筋棉麻绳。这是独眼从天龙涧分水梁逃出后购置的,他和鲁一弃利用“天湖鲛链”荡到山坡上,那“天湖鲛链”虽然结实,但是太细,勒伤了手掌,所以觉得还是带根结实的绳索比较方便。

绳子系在梨形铲上,任火旺打制的梨形铲果然非同寻常,几下就深深地插入到山坡的土石地中。绳子的另一头系在柴头的左手腕上,这种系法是标准的急退招式,遇危险可以右手臂翻上用力,快速将自己拉回。

他们立脚点离坡顶没几步,这坡顶也不陡,柴头很快就到了坡顶,可是他才刚到坡顶,身形一闪就不见了。

独眼一把抓住梨形铲的铲把,脚掌侧面踩住梨形铲铲头插入的地面,身体往后稍微倾斜。

独眼的反应是快速的,也是正确的,就在他刚好摆成用力的状态,那回头绳就一下子绷紧了。绳子发出一声清亮的绷弹声,尾音“嗡嗡”不绝。从声音上可以知道,绳子的拉力很大,从独眼前倾的身形也可以知道,柴头好像是直接掉下什么地方了。

铁匠一把抱住独眼的肩膀,稳住他前倾的身形。瞎子一甩手,推了哈得兴一把:“快去帮忙!”

绷紧的绳子开始一抖一抖的,拉力变作了一下一下的冲力,幸亏哈得兴正好抓住了绳子,他过人的臂力起了很大的作用,绳子在三个人合力下定得死死的,那冲力没能将定点的铲子拉动分毫。

一抖一抖的冲力是柴头在用劲,他双手交叉上拉,将自己硬生生重新拉上了坡顶。

上来了的柴头摸了一把额头的冷汗,扭曲着那张不自然的脸叫道:“别过来!都别过来!坎面的扣子在这儿!”

想上去拉他一把的鲁一弃前冲了一下停住脚步,他只好站在那里看着柴头慢慢地往自己这边爬过来,心中不住地惊异:是什么吓得这柴头连站起来走路都不敢了?

柴头一直爬到鲁一弃的脚边,这才在鲁一弃的搀扶下站了起来,用稍带颤抖的声音说道:“死人!都是死人!”

“什么死人?你倒是把话说清楚,没头没尾的,难道是死人把你拉过去了?”若大娘不是要加重紧张气氛,因为这柴头的表现已经让她没办法不紧张。

鲁一弃也轻拍了一下柴头的肩膀:“慢慢说,说清楚。”

柴头又猛喘了几口气,这才平静下来说道:“这坎面到那坡顶过去,就是一个直落的陡坡,而且坡上无积雪,只有光滑的冰面。坡下都是死人,都是跌死的人啊!”

“看来这前面的坡形颠倒坎面只是要踩坎的人在不知觉中积聚冲跌的力量,然后在到达坡顶时一下就摔下那面的陡坡。”女人听了柴头的话,马上果断说道。

“对了对了,我刚才就觉得这坎面不是什么障眼法,而是‘依形缓变,蓄势于无形’以前我师傅把这理儿在我耳边刮过,我没太在意听。”柴头在女人的提示下,也像是恍然大悟。

其实真正大悟的人不是他,而是鲁一弃,女人与柴头的一来一去的对话中,他听得最清楚的是一个“变”字。《机巧集》中的一段段文字映入他的脑海……

“形非所视,形非所感,视与感均从心,心善变,变则形之非形……”

“非形亦无形,不知力往何去,势从何来……”

“变规矩,变起伏、变远近,巧用一木、一石,山貌、林色,错眼见,颠感知……”

第三卷 断凌碎雾 第二十二章 高低错

《机巧集》中的些道理在逐一与眼前的情形对应起来。

突然间,鲁一弃眼神一展,像从梦中醒来一般,然后用平静的口吻说道:“这趟真的是到正地儿了,这坎面是老祖们留下的护宝坎面。”

“这坎面也忒大了吧,这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铁匠远近看看,不由地发出这样一声感慨。

“‘依形缓变,蓄势于无形。’柴头的师傅不是说过这样的道道吗。这坎面是利用原有地形,加以遮掩的土石树木,让人从视觉和感知上都产生错觉。柴头,你将你师傅留给你的弄斧图再给我看看,说不定他老人家在那里边真给你留下了些什么。”鲁一弃想起了柴头那张描绘方法比较奇特的弄斧图。

柴头想都没想就掏出了那图递给鲁一弃,这趟鲁一弃将那图用五指指尖从下面轻托着,然后上下左右又仔细查看一遍,仍旧未发现任何线索。

“看不出什么吗?”女人在一直在旁边不错眼地盯着鲁一弃,见他失望的神情,忍不住问了一句。

女人的问话提醒了鲁一弃,他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那块皮子,女人屁股那里的那块皮子。

他用手背在弄斧图上轻轻摩擦了一下,手臂敏感的触觉告诉他,那图案的描绘不是平整的。于是他转身面对太阳,依旧五指托图,将眼睛与图放在一个平面上,然后不断变化瞄看的方法,查看图中是否另有玄机。

当鲁一弃的一双眼睛变化成一大一小,也就是一只半开着,一只眯成线时,他停止了瞄看方法的变化,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状态。保持这样的状态让他的脸形很不自然,显得稍有些扭曲。其他的人都有些奇怪,因为这样子真和那柴头有八分相像。而那柴头自己却已经惊异得合不上嘴,让他的脸形变得更为扭曲。

是的,鲁一弃看到了,看到了别有一番洞天的情形。这图中有山、有林、有水,还有色彩丰富的文字。这是元代“宫绘彩”才能勾勒出的效果,水晶油脂融合的宫绘彩是浓厚胶粘的,上色中过程中可以堆垒出一定厚度,利用这油彩的厚度,暗藏一副立体的地图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这样的图只有利用斜向的光线和合适的瞄视方法才可以看出。

鲁一弃不但看到这样的一副地图,还在其中看到了一条指引的红线,这条红线所贯穿的途径正是红杉古道口到双膝山的峡口这一段。所不同的是,这立体的图上,从红杉林到那峡口前不是起伏的山坡,而是三跌层的落坡,而且一层的坡度比一层大。

是的,这图可以告诉你这里有个大坎,几道坡连接而成,周围山岭树林配合作用的巨大坎面。但这信息鲁一弃他们已经知道了,也就是说这图发现得晚了些,已经失去了意义。

没有失去意义的是图上的那些彩色文字。这些文字可能都是些大伯死时未来得及告诉鲁一弃的,也可能是连大伯都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