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鲁一弃获知,两千多年前,鲁家子弟为寻凶穴、点吉地、建暗构、藏鲁家所负五宝,可以说是人力财力尽散。其实建暗构藏了前三宝就已经让鲁家丧了元气,所以这最后两宝已经是在勉力而行。东方“地”宝,鲁家倾所有家藏好料,建了一艘不大的牢靠海船,当时鲁家子弟鲁子郎携宝带一子一孙一侄,从扬子江下水,顺流入海,从此不知所踪。最后一宝就是东北方位的“金”宝,鲁家将其最后作为,就是因为东北方多出木料,可以就地取材,完成大业。鲁家余下全部的青壮年弟子九人,携“金”宝奔东北,也从此未归。直到千年以后,鲁家重旺,般门中人才在东北方寻到藏宝护宝的后人,但这些后人已经自成一派,而且人数寥寥,也不愿重回中原,依旧代代相传护宝至今。

大家都盯视着鲁一弃,没有人发出一点声音,生怕惊搅了他。

终于,鲁一弃从查看状态恢复过来,眼神从图上一收,就又马上停留在柴头的脸上:“这图上内容是你派秘密,也是般门秘密。”

柴头将半张的嘴巴合上,砸吧了两下嘴:“你说说。”

“暗图一幅,可至宝处;护宝代代传,不愿回中原。”鲁一弃的话说得很隐晦,但柴头听懂了。他眼中闪烁着狡慧的精光,不自然的脸上跳耀着激动和兴奋。他仔细聆听着鲁一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终于,眼中的锋芒黯淡了下来,梗硬的脖子也稍稍低垂下来。

“你很对!你确实是我要等的人。其实我一开始就没有说假话,我真不知道我是不是般门弟子,我师傅从没告诉我是哪派的传人,只交待我在这里等待带有弄斧信物的人,并且要确定来人不是冒充,而确定的方法就是能看出弄斧图中的奥妙,或者说出我祖师爷的典故。而你开始没看出图中奥妙,也没提过我家祖师是怎么回事,所以我对你一直是怀疑的。但我看出你的能力,就想着搭你们的伙,寻着宝构凶穴,把那宝贝动了,圆了祖上的愿望。”

“所以开始你总是在装傻充愣,到我们改变路线重新往红杉古道上走时,你觉着有戏了,这才开始出力。”铁匠说的话和他打的铁一样,锤锤都在点上。

柴头扭曲的脸抽搐了一下,不知是想表示歉意还是羞愧,然后不再理铁匠的茬儿继续说道:“这地界我也确实从没来过,坎面就更不清楚,不过师傅曾经多次带我走过红杉古道,所以到这地界锥尖口(进入口)的途径我还是熟悉的。还有我听师傅说,老祖们当年造这块儿暗构时,没想到东北方的恶寒之地可用之材也不甚多,于是只能顺应自然地貌地势加以改造,这就需要很长时间,所以前后花费了几代人的精力。并且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植物生长,还要不断地修整维护。但是我师傅回天气(去世)时说我不需要做这些事情,他估摸着没几年启宝的人就要到了。”

柴头不用再继续用呆憨来掩饰自己,所以说话间也无所顾及,不断有闯林子人常说的暗语黑话带出。

“怎么着,般门在这地界护宝的,就只留下你这根单脉?”瞎子有些奇怪。

柴头苦笑了一下:“这里人烟稀少,造屋建物也很不讲究,不需要多巧的手艺,所以在这里吃不到手艺饭,像我不就改行卖木材了吗?收弟子就更难了,而且从我师傅往上那些老祖们,还要不断维护坎面,做这些出力无利的活计,除非是像我这样受过师傅吊魂(救命)恩惠的,其他不可能有人愿意做。”

“你这弄斧图,虽然用的彩料是老料,但纸张却是不足百年的,也就是说绘制的时间还不长,是你师傅绘制了留下的吗?”鲁一弃对手中的这张图很有兴趣。

“是的,我师傅说,原先我们护宝的也没留什么图,但是随着钻林子的人日渐增多,这地界的宝构已经被人撞到多次,幸亏是祖师们留下的坎面神奇,这才没有让人撞破暗构。但也有两个高人曾摸到暗构之中,最后还是老祖们出了手拼了命,才把那俩高人灭了口。谁都不能保证哪天再来个什么能人,就把那宝贝现了光。于是百年前,几位师爷、曾师爷索性在这里的通道口种下‘斜插竹篱格’的杂木,封死了通道口,并且将坎面的坎沿也都种上密密的杂木林,变坎沿为坎墙,这首先是防居心叵测的人反复撞坎,同时也可以拦住那些无辜山客,不要在这里枉自丢了性命。等杂木成林后,他们绘了这样一幅图,必须用般门中独有的‘逆光寻刺’,才看得出其中端倪,找到已然封住的坎面。但流传的神奇传说还是让好多人不断冒死寻来,今天从这里的情形来看,有好些人已经寻到这里,不知道那宝贝还在不在了?”

“那么说你早就知道途中路线,这一路是看我们耍子?”女人的语气中有些愤懑。

“不是不是!我知道这图的看法,但我这道行也看不出来,你瞧瞧嗬,我为练这‘逆光寻刺’脸都练歪了。”

听了柴头这话,再看看他那张脸,女人终于扑哧一声笑出来了。

“说半天了,这到底是个什么坎儿?”哈得兴在一旁听得有些不耐烦了。

沉默,持续了好一会儿,最终还是鲁一弃开了口:“这坎面不曾有一部典籍提到过,所以不知道应该叫做什么名儿。它是利用自然的地势地貌再稍加修饰而成的,你们看这坡道上的几棵大树,发现出什么异常了吗,它们就是掩饰物之一,也是你视觉感官发生错误的引子。”

“没什么呀。”哈得兴不知道是眼睛不行还是脑子不行,他没看出异常来。

“仔细看,那些数的树冠和树干比例是不是稍有差别,你不要比较邻近的两棵树,那差别太小,你将第一棵和最尾的一棵比较,他们的差别是依次逐渐过度的,很难发现。这树虽然高大,年代却不是很长,应该是后来人为移植的。”其实要不是鲁一弃这样提醒一下,看不出来差别的不止哈得兴一个。

“这是可以看出来的,还有看不出来的,比如从这里可以看到的那些山峦,因为层层叠叠,起伏连绵的林海遮掩,看不到山体的山脚处的态势,如果没有那些林海的遮掩,相信那些山体有同样的风化侵蚀方向,统一向着某个方向变形。这些现象集中到一起,就会让人的视觉造成错位,把下坡当成上坡,等到了以为的坡顶,其实是一个急落的坡度转折。而一路无意识中下坡当上坡,脚步的力量已经积聚了一个暗藏的巨大冲劲,而坡度转折处步法的改变,与实际地势并不相符的,这就让坎面中的人如同失足落空,强行地将自己摔出急落的陡峭山坡。”

鲁一弃扫视了一下大家很专注的脸继续说道:“其实鲁家技艺中也有如此相近的技巧,比如‘铺石’一技中,地砖一边窄二分,铺设时每砖平移半指,这样铺出的地面在光线的折射下或者眼神移动着看,就成了一堵立着的砖墙。这是平面与立体的错觉。还有‘固梁’一技中,横梁依次左三分,右三分地斜开,椽木每档上下端依次交错斜开一分,这样的屋面铺上瓦面后,就会给人波动起伏的感觉,这是动与静的错觉。这趟幸亏夏叔,他是靠脚步感觉分出上下坡的不同,要不然我们都要栽在这自家护宝的坎面上了。其实我们的脚步上也多少感觉出不对,只是太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都是行家,再听鲁一弃这样细致地讲解了一番,心中便如同明镜一样,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于是,几种安全过坎的方法都在他们的心中酝酿而成。

(这样由于自然环境而造成人们往上往下颠倒错觉的地势现在依然还有存在,沈阳附近的郊区,就有这样一座“怪坡”,引来好多人前去观光旅游。)

他们采用的下坡办法不大一样,独眼是想先自己攀绳下去,挖出脚窝在让大家下去。铁匠说,还是直接用绳子滑下去。倒是女人说了一个正宗过坎的办法,踩坎沿。

坎沿已经变成了坎墙,密密杂木长成的墙。但是在哈得兴和独眼的连砍带铲下,杂木林的边沿出现了一条一尺宽的窄道。他们就这样边砍铲杂木,边翻过那坡顶,下到坡下。

坡下果然像柴头叫喊的那样,有许多死人。大家刚才都觉得,就一些陈年尸骨,还值得柴头那样大呼小叫的,这柴头有些故弄玄虚,制造紧张气氛。但是下到坡下他们发现不是那么回事,眼前的情形甚至让女人回过头去干呕了好一阵。

坡是覆盖着冰面的冰坡,坡底是整块的冰层,坡底前的岩壁上是层叠的冰挂。下面是有好多尸骨,那些尸骨大都被封在冰面下面,只有少数几根支棱在冰面上,像是怪物的手指直指着灰蓝的天空。但让人不舒服的不是这些干枯的骨头,而是另外些新鲜的尸体。

那整块的冰层表面已经冻结成一片暗红色,那是由人血冻结而成。人血当然是那些新鲜尸体留下的,这些人死得不久,又有冰层和他们身体中的冰凌冷冻着,尸身的确很新鲜。是的,这些人尸体中有冰凌。虽然不知道这些人从坡顶摔到冰面时还有没有死,但让这些冰凌刺穿身体或者砸烂身体,是绝无丝毫生机的。

这里才是三道坡坎面的最后死扣,从坡顶摔出滑下,坡上的冰面让这滑下无绊无挡,只会越滑越快,直到最后撞在岩壁的冰挂上。大力的撞击会让冰挂上的巨大冰凌纷纷落下,尖锐的冰凌能刺穿人体,也能砸烂人体。

可以看出,这地方天暖时应该是个瀑布,下面是个深潭,由于现在天气寒冷都冻结成冰面和冰凌。这样即使是夏天来踏坎面,就算不会摔死在冰面上,要想绕过前面的石壁就必须游过瀑布下的深潭,要承受住瀑布的冲击和深潭的漩涡过到那边,也非一般高手能做到的。

新鲜的尸体鲁一弃他们见过,有“明子尖刀会”的那些黑衣杀手,也有“攻袭围”坎面的那些人扣。但这都只能从衣着和武器上辨认出,而他们的面貌形体已经破烂得无法辨别了。

都说练功的人难死,看得出,这些新鲜死尸也有几个没有一下死去,从他们临死时挣扎状态就可以知道他们死时的痛苦,手指处的冰面都被抓挠出深深的沟槽,而手指的指尖也露出了白森森的骨头。

惨象让大家都不忍多看,惨象也告诉大家不能再多看了,对家的人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于是大家小心地踩着厚厚的冰面转过山壁,如此小心不是害怕冰面破裂,而是害怕冰面下设置有坎面。

鲁家的先辈们看来都还是些忠厚之人,从过了冰面一直到双膝山的峡口,鲁一弃他们再没遇到坎面,也没发现曾经布置过坎面的迹象。其实,“依形而置、依形而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但艰苦复杂、局面庞大,而且还要受原有地势地貌等诸多原因的限制。要说那些老祖们不想在这道上设坎?也不一定,而是没有像前段那样可利用的地形了,而做其他一些死坎固扣,时间一长还是得废,起不了作用。

峡口从远处看,有烟雾缥缈,仙境一般。等到了近处一瞧,才知道那里面是雾气蒸腾,几步外就看不清人样,犹如一个妖魔的洞府。扑面而来的还有强劲的暖意,仿佛这雾气是吊锅子烧出的热蒸气一般。

几个人都呆了,谁都不能断言这里是个怎样的地界。刚才过三道坡时,他们就觉察出积雪在变薄,温度在升高。可是等过了最后那坡顶,他们发现不是这么回事,那坡上虽然没有积雪,但是却有冰面,而且连那瀑布深潭都冻结得如此结实,说明温度极低。不,其实也不应该这样说,坡上积雪很快就溶化了,说明温度较高,雪水很快冻结成冰面,又说明温度很低,那里应该是个温度交叉变化的地界。

而眼下单从雾气来看,可以判定峡口处的温度不会低,至于峡沟里面是怎么回事,又无从可知。奇怪,真的好奇怪,难道大家真的进入了一个冰火交织的魔域。

已是傍晚时分,夕烟的余辉落在山顶上,给几座山头都镀上层金色。半山腰往下显得深暗了许多,特别是背对阳光的一面,更是阴沉沉的,就像是天地的末日来临,给人一种压抑得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刚进到峡口里,道儿就很难辨清,一个是雾气越发浓了,看不到太远的距离,就算独眼的夜眼,在雾气中也一样起不到作用。还有是进来时虽然是个不宽的峡口,可是等到了里面,却有好几条路径摆在面前,不知道哪一条才是正路。

鲁一弃的感觉在这里也开始混乱起来,一般在那迷雾之中,气息的散发是会受阻的,可是这里的迷雾没能阻挡前方那层层腾跃而出的气息,只是这气息包含的东西太多,有吉瑞的、凶险的、明洁的、血腥的……,这许多种的混杂让鲁一弃的心里翻腾不息,愤懑烦躁得难以抑止。他清楚,这是到了一个瑞祥之极与凶煞之极的交汇处,自己要是想继续往前完成大事,必须先将自己的心境平复下来。

“先找地方休息一下吧,走了一天,大家都水米未进呢。”鲁一弃说完这话自己也感觉奇怪,一整天了,大家怎么都不觉得疲劳和饥饿,看来至宝的吸引力让人的欲望超出了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了。

要是鲁一弃肯定会就地休息,他对江湖上的一套防备路数真的不懂。但是他们中有瞎子,瞎子这样的老贼王是不会让鲁一弃犯这样的错误的。

“这是进出峡口的通道,前面又是迷雾遮眼,在这里歇脚,对家偷偷接近,再突然杀出,我们来不及应付。就算对家没准备偷袭,他的人马退出或者增援,这里是必经的道儿,碰上了也难免一番博命。再说了,两面都是陡峭山壁的峡口,怎么说都是个危险的忌讳地界。”瞎子的话很有道理,而且他最后说的那理儿还不只是走江湖的技术,也是行军打战必须具备的常识。

独眼选了一条路,让大家继续往前走。当然,独眼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正路,但是从路面全是前脚掌重的踩踏痕迹来看,从路径两边的草木碎石的倾向来看,他知道这是一条往上走的路,往上走,脱开迷雾的层面,危险就小多了,而且与对家遭遇的机会也小多了。

一行人一直走到重新见到夕烟的高度才停下来,这双膝山不高,走到这里,那些雾气才都被踩在脚下。

他们将最后的一点干粮都分着吃掉了,因为再往前,谁都不知道还能不能有命吃东西了。

但是几个老江湖将所有带水的容器都注满了雪水,他们都清楚,没食照样能撑好多天,没水却不行。而且,前方地界对家已经先到了,就算有水源,难保他们不会在水里下毒扣和迷扣。

趁着天还没有完全暗下来,鲁一弃他们几个从高处仔细查看了一下峡谷里的地形。

峡谷中的地势还算平坦,范围形状也方正狭长,只是在中间一块比周围稍有凸起。峡谷中也没什么树木,只有覆盖着厚厚的枯草,奇怪的是竟然只有很少的积雪。

“咦!这里好像是‘神鳌负鼎’的态势嘛!”铁匠对自己的判断不是十分肯定。

“不是,应该是‘龙盘鳌鼎’,任老大概只看到下方峡谷中,地势平整,中凸外落,形如‘甲背’;四面坡壁,四角山岭,整个成鳌鼎格。其实你们再注意下峡谷周围上方的山势,起伏连绵,高低错致,从这峡口起,又回到峡口处,犹如一条巨龙盘卧在此,明显是个盘龙格,这两个放在一块应该是‘龙盘鳌鼎’的局相。”柴头指点风水,口沫喷飞,一副意气风发的模样。

“‘神鳌负鼎’是个相候级的风水宝地,能寻到这样的宝地,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如果将祖坟设在龟头下方,可以世代位高权重。而这‘龙盘鳌鼎’就更不得了了,那是个可以得天下的局相,也不知道哪家子孙有这样的福分。”瞎子在听了铁匠和柴头的对话后,不由自语地感慨起来。

“听说这附近有满人祖先的聚居地,那么他们的祖祭之地应该离聚居地不远,也在这附近。满人当年孤儿寡妇入关得天下,说不定就是受此处风水所萌。”鲁一弃早就有种预感,忽必烈凭土宝得天下,朱元璋凭火宝得天下,满人得天下说不定也和这东北方位的金宝有关。

第三卷 断凌碎雾 第二十三章 瓦如龟

冰面如镜气成冰,雾起雾去如游云;瓦作龟背木是瓦,水中无月月自沉。

“我原先要带你们去的地儿就是古时用来祭祀的。”哈得兴突然来了劲头,“我家先辈人告诉我们说,那里遍地参娃、灵芝、虫草、榛蘑,是个宝地儿。”

“那说不定就是满人的祖祭之地,也是这风水宝局的另一道口子。”鲁一弃说这话是带点安慰的意思。

“也是噢!我们这么走一圈,其实路线上是绕了个弧线,这峡谷的另一端离我们没改线儿时踏的木巷(林中小道的意思)其实奔不出多远。”柴头好像突然省悟了什么似的,一副后悔惋惜的模样。但是谁都知道,老林子中,做柴头这个行当的人,说话最不靠谱。所以没人搭理柴头,让他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去。

天色暗了下来,鲁一弃的心绪也终于平静了下来。不知道为什么,当他知道自己所在的局相是个“龙盘鳌鼎”的绝好局相后,他烦乱的心境一下子就收敛平复了。

峡口里的路还是迷雾缥缈,而且因为天色的昏暗,这里的能见度变得更低。可是不管前面的道路多艰险,他们都必须果断地走进去。对家进到这山谷里已经很长时间了,不能在这里傻呆呆地等着对家启宝,要抓紧时间赶上去,设法抢到对家头里(前面)。

面前的路有六条,除了他们刚才登上山的那条外,还剩五条。这五条路不可能一条条走过来,这样的话,等找到正地儿连黄花菜都凉了。

他们不好和对家比,对家的人手多,可以每条道都派上十几个高手,找到正地后再发信号。他们只能分做两路,铁匠、柴头、哈得兴一路,鲁一弃、瞎子、独眼一路,人数不能再少了,要不然被对家攻袭时,要想互相照应一下都不可能。至于女人,大家都随她的意,愿意跟哪路就跟哪路,要都不愿意跟着,也可以先自个在山上猫着,等他们回来。

女人吃定了鲁一弃,她的决定让柴头有些急。倒不是女人不愿意跟着他让他急,只是他觉得鲁一弃他们四个人中,一个瞎子,一个女人,这样鲁一弃和独眼的负担会很重。他心中很自然地认为,鲁一弃这个年轻门长铁定是个真正的高手,根本没想到鲁一弃才走入江湖几天,而且还根本不是个会家子。真不知道他如果晓得这些后,会急成什么样呢。

鲁一弃对自己这四个人倒没多少担心,他担心的是那三个人,他将那三人和自己分开也是别有用意的。“不要相信任何人,除非那人已经为你死了。”这是大伯临死时交待他的,鲁一弃时刻都记在心上。那三个人都是从小镇开始跟上自己的,除了哈得兴,另两个人的表现都很是矛盾复杂,难以捉摸。虽然他们多少都有些纸片片、行话儿来证实自己,特别是柴头在三道坡那里的一番说辞,怎么看都不应该是对家插进来的钉,但是这世界什么样的局都可能存在,还是把他们规整到一起比较好。若大娘虽然也可疑,但是她毕竟是个女人,而瞎子和独眼,都是绝对可信的,所以他没必要担心。

临分手时,鲁一弃觉得需要有个暗号,那样如果在迷雾中相遇,可以避免发生误会。此时憨楞的哈得兴倒是出了一个很好的主意:“别什么暗号了,看到人就叫自己的名字。”

大家都没曾想,这样一个愣头青竟然想了这样一个绝妙的办法,暗号只要被别人知道了就不起作用了,而报自己的名字,一个是对家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而且这几天来,大家的口音、语调都相互熟悉了,对家就算知道了谁的名字,要将所报的名字和报名字的口音语调两个方面都对上号,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几个人分作两路扑进了浓浓迷雾之中,分手时,鲁一弃眯缝着眼睛,眼光迷离地看了那三个人一眼。不知道那三人从这目光中都领悟到什么不同的感受,他们没让鲁一弃的目光在自己脸上停留太久,都义无返顾地扭头钻进了浓雾中。

鲁一弃他们四个走得没那三个人急,他们安排好前后顺序才往其中一条道儿走下去。瞎子在最前面,既然独眼的夜眼在这里已经不起作用了,那么瞎子灵敏的听觉就是最好的搜索和预警工具。

鲁一弃和女人依次跟在瞎子背后,鲁一弃平端着毛瑟步枪,子弹已经推上了膛。右手握住枪机,枪身却搁在左小臂上。因为他的左手没法腾出来握住枪身,那手掌中正紧握住一枚鸭蛋型的手雷,手雷保险扣已经拉掉,中指套在拉环之中。女人靠鲁一弃很近,自从鲁一弃被她拉着手触摸了裤子上的那块皮子后,女人就一直和鲁一弃保持着很近的距离。现在的女人不但靠得近,一只手还很自然地牵住鲁一弃的后面衣襟。

独眼在最后,不知道为什么,这地方让独眼体味到一种久违的恐惧,这种混沌的感觉是他还没练成夜眼时,被封闭在古老阴森的墓室里出现过的。

其实最恐惧的不是独眼,而是鲁一弃。独眼的恐惧只是看不见,而鲁一弃却能感觉到,他感觉到有些怪异的眼睛在盯视着自己,眼光是呆滞的,就像是死人的眼睛,眼光又是恶毒的,就像是魔兽的眼睛。这种感觉让他慌乱、惊惧,就仿佛行走在地狱的轮回道上。

两个人的恐惧只持续了一小会儿,因为他们很快就穿越了那混沌的世界,也就在迷雾消失后,那些怪异的眼睛也从鲁一弃的感觉中消失了。他们选择的小道虽然七扭八拐,却真的不太长,也就三四百步就走到了头了。再往就已经到了山谷中那狭长的开阔地。

走到了这里,鲁一弃混乱的感觉好多了,心中也没有那么翻腾烦躁了。这种现象出现,应该是距离那暗藏的宝贝近了,吉瑞之气压盖过了邪毒之相。

“担心,有沟!”这是独眼告诉大家的,地界一开阔,雾气就不容易聚集起来,所以黑夜的山谷中虽然伸手不见五指,却还阻不了独眼的夜眼。瞎子的盲杖也探出了沟壑的存在。于是停住了脚步没再往前。

鲁一弃在沟边蹲下,放下长枪和手雷,从袋中掏出荧光石,一手拿住,一手半掩,这样的话他可以将自己面前照亮,又不会让远处的人轻易发现。

没等独眼用简单明了的言语加以说明,鲁一弃也一眼就看出面前是道什么沟。

这是一条不宽的冰沟,也就是大家在山顶看到“甲背”四周边缘的下落凹陷处。这冰沟与其他地方又有不同,一般的冰沟是沟中水冻结成,是个平面,这里却不然,冰面是贴着沟底的一个弧面。靠近鲁一弃这一边很薄,越往沟的那边越厚,在那“甲背”的边沿上更是冻结成奇形怪状的冰挂和冰凌。

“这样的冰面不是积水冻成,倒好像是水气喷出,慢慢凝气化水冻结成冰的。”鲁一弃在洋学堂里了解过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

“水气成冰,从冰厚看,气从边下出。”独眼的话简短,但是有的时候让人不容易听懂。

独眼似乎也觉出大家一时没听懂自己话的真实意思,于是也不多话,一个健步跃过冰沟,站立在那“甲背”的边沿。然后抽出梨形铲,砍砸那些冰挂和冰凌。

砍砸声在山谷中回荡,与回声混杂重叠在一起,一波接着一波。

鲁一弃心中猛然一颤,不是让独眼弄出的声音吓的,而是他感觉出这山谷中有好几处地方有异常的气相突然间喷腾而起。有的气相鲁一弃认识,那是杀气、鬼气,有的鲁一弃看不懂,但其气势的震撼力和压迫力更胜过那些杀气、鬼气。

“倪三,你歇住,不要跟那些冰块较劲,探探你脚底。”瞎子终于开口了,他其实在独眼跃过冰沟的时候就已经从他脚步落下的声响中听出了异常,早就可以说这话了。可是他想先让这倪家小子练会儿,找不着位儿,这才显出自己的能耐。

独眼也是个老江湖,连自己落脚的异常都没听出来,更没感觉出来,应该很有些难为情。但是他没感觉不好意思,因为他的确没能察觉出什么异常,那与平常脚步极小的差异也只有瞎子这样的听力才能逮到。何况落脚点还有一层厚厚的枯草,软厚的枯草缓冲了下落的力道,也减轻了下落的声响。

独眼开始往脚下挖,他手中的梨形铲不太好使,这要是把洛阳铲的话,独眼两三下就能探到下面的土石。也幸亏是铁匠打造的梨形铲坚固锋利,独眼先将上层厚厚的枯草铲掉,露出了一片山土,然后在山土上挖出一个海碗口大小的圆形,然后从这圆形一直往下,只往深里去,范围却不再扩大。

独眼每挖出一铲土,都要把那山泥土捏在手里细看一下,并且闻闻味道。有时候还要用舌头尝一下,这是盗墓家族的土办法,古墓一般覆盖的泥土夯层比其他土质要硬实,不容易吸收水分和盐分。可以通过挖出泥土的土层颜色、硬实度和盐分含量对墓地作出初步判断。

鲁一弃没在注意独眼的动作,他微眯着眼睛,仔细感觉着周围突显的几处气息,那些气息没有往这里靠近,但是可以清楚地感觉出,随着独眼往下一点一点的挖掘,那气息也一点一点地旺盛起来。

独眼挖下去没两尺深就住手了,他爬下来将手探入了那坑里。

“咦!木头?好硬的木头。”

独眼的话让鲁一弃从迷离的感觉中省悟过来,站起身一个纵步也越过那条冰沟。

荧光石探到那坑里,鲁一弃也看到木头,这山土下竟然有木质结构。

“不对,三哥,你弄块木头下来。”鲁一弃从抚摸那木头的手感上觉出这不是一般的木头。

幸亏是铁匠打制的铲子坚固,在独眼一阵大力的敲击下,那木头迸溅了几个火星后,掉了一块下来。

一小块木头放在鲁一弃的手中,鲁一弃一眼就看出这木头其实是木石(木化石),他曾经在洋学堂的自然课上见到过这样的木石标本。

“三哥,能挖开些吗?”不爱提问的鲁一弃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其实是客气,而对独眼来说,其实是命令。

挖开泥土其实比探挖泥层要容易得多,独眼甩开膀子,也就一袋烟工夫,挖出了桌面大小一块木石面。

下面不是整块的木石面,而是由尺五见方的六角木石块拼搭而成。虽然周围的山泥土没有继续挖开,但是单从这木石块的拼搭规律来看,这样的木石搭接面是往整个“甲背”延伸过去的。

“龟背?”这是鲁一弃的第一反应,这六角的形状和鳌鼎局相很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联想。

“瓦面!”独眼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就否定了鲁一弃的判断。虽然木石的六角形状有些奇怪,但是木石的铺设规律独眼知道,他学的是鲁家“铺石”一工的技法,所以瓦面的铺设方式他几乎没有不懂的,更何况这六角木石的铺设又是很正宗的鲁家技法。

“瓦面?!”女人听到了独眼的话,她有些激动也有些怀疑地重复了一下独眼的话。

“是的,六角形木化石拼接的瓦面,你……”鲁一弃从女人的语气中听出了苗头,女人似乎知道些什么,所以鲁一弃的语气是带着期待的。

“瓦面都是在屋顶上面的,这里的瓦面却在地下,莫非是个古墓?”瞎子插了句话。

独眼很坚决地说了声“不是!”这方面他是专家。

“应该是屋顶。”女人说话的声音有些飘飘的,就像进入了另一个状态。

“你们瞧这里的地形,如果要在峡谷中建房,就必须顺应地形,特别是要建范围面积极大的建筑,更是无法拓展,只能顺应两边山势。但是为了防止山上滚石落木,应该在屋子周围挖一条沟,这样既可以保护房屋,也可以利于排水。”

“你是说,这‘甲背’是屋顶?”独眼终于按奈不住好奇问了一句。

女人没理会独眼,继续说道:“依形而建又限制了峡谷中的房屋能大不能高,因为峡口就是风口,再加上口子里狭窄石壁小道的分割加速,稍微高点的建筑都可以被吹毁。要么为什么这峡谷中没一棵高大的点的树木。”

“所以这屋子要么极矮,要么有一部分本来就建在地下。”鲁一弃接了一句话。

女人声音还是飘飘的,但从语气中可以听出些欣悦:“你真聪明,但是这和时间还有关系,也许刚建这屋子还不算矮,由于时间久远,两边山上不断有泥土滑下,渐渐将这屋子掩埋起来。”

“天长日久,掩埋的泥土分布基本是均衡的,所以,那保护房子的深沟虽然也不断有泥土填入,但最终还是和周围的地形有区别,留下了一圈不深的凹沟。”鲁一弃又接了一句。

“当年的峡谷应该比现在深多了,那时这里虽然是‘盘龙格’却是个凌渊之龙。更不是‘鳌鼎格’,最多只是‘流槽格’,之所以现在成了‘龙盘鳌鼎’的局相,就是因为这里人为构筑将其改变了。当然,这人为的构筑中还必须有非同一般的奇宝、至宝镇住,局相才能够改成。”女人这次没对鲁一弃的话表示什么,只管自己往下说。

“风水学从唐宋往后,在北方独成一派,与当时最富盛名的江西杨公(杨筠松)‘峦头派’见解大相径庭,‘峦头派’是以‘形势理论’为依凭,而此派却是以‘形势可依亦可变’为依凭。据说这一派的见解是受一些高超匠人的技艺所启发,所以取名叫‘工势派’。”鲁一弃也不理会女人的说道,自顾自地讲着。

“我知道你是什么意思,可我也不知道我是什么人的传人,是那些看风水的,还是那些高超的匠人。我只是一个命苦的女人,在一个不该我呆的地方,遇到一个算到我后半辈子宿命的老人,跟他学了些东西,没太大心境儿,就是想为自己的后半辈子做些事情。”女人说这话时,语气不再飘忽,而是镇定中稍带些傲气。

鲁一弃知道,现在不是问女人来历的好时候,应该将前面的话头继续下去,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所知和女人的所知结合起来,更多地对藏宝的暗构进行分析。

“如果这下面真的是藏至宝的暗构,为防风动宝气散,那么它的入口路径应该是回旋曲折的,这样才可以蕴风藏气,屋门入口也应该是闭合掩盖的,防止过堂风穿行,造成风流气走。”鲁一弃说到这里时,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突然有一点莫名的慌乱,右眼皮也轻跳了几下。

“如果真是藏宝暗构,这土下的屋子在建造时还要迎合日起月落,承接到日月精华。所以屋子是竖建的,门口朝南偏东,对着峡口。日月初升可以照到西半谷偏中多一点;暮落时可以照到东半谷;中天时可以照到大半个峡谷,只有靠近峡口这边有些被遮掩。从这始终有日月光华照耀的范围来看,暗构所藏至宝应该在东北一块的范围里。”女人说完这话,顺便瞄了一眼冰沟中冰面反射出的淡淡弯月牙。

“就好比金家寨,日出就能光照各屋,日行随山形,直到日落不见,各屋才没有光照。然后屋角对墙,锐角对面,相邻房屋隔音极好,无法探听说话。面对锐角,却不知道是什么效果。”女人的分析让鲁一弃想到了金家寨的木屋构造。不知道为什么,此刻他心中越发慌乱了,眼皮连着太阳穴一起突突地跳起来。于是他便说话边聚气凝神,往周围的黑暗中细细感觉。感觉告诉他,似乎有什么在往这里靠近,而自己却感觉不出那东西的方向和形状,就如同透明的空气一样。

“咯咯!”女人轻笑了两声接上了话茬,“你也有不知道的啊,那些房屋不是相互隔音,而是‘一屋闭,一屋清’,你住的那屋是隔音,而锐角一面却可以清晰地探听到你屋中的声响。你以为我在金家寨卖的那些消息都是用食物和女人身体换来的?那些山客子奸着呢,有好些都是偷听来的。不过你好像多少还是觉出些什么了,不然你怎么会假装睡觉,却用棉被铺底,突然冲出屋子。”女人说得有些得意,也稍有些惋惜。

对话就像是二人转,你来一段,我再来几句,鲁一弃和女人的对话倒也错落有致、高低相谐。

瞎子和独眼却一直都默不作声,鲁一弃和女人的对话让他们两个觉得就像是在上一堂课。

啊!进了金家寨,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眼里,一声一息都在别人耳里。这让鲁一弃突然想到了什么,那样明媚的白日里,自己都始终被别人握着把儿,那么眼下如此黑暗的山脚,如此荒芜静谧的峡谷,不是更有可能被什么人给握着把儿吗。于是他心中的慌乱变成了心脏剧烈的跳动,而眼皮和太阳穴的跳动一下子凝固了一样,脑袋上所有的肌肉都绷得紧紧的,就好像一块石头一样,有异物靠近的感觉瞬间变得十分的真实、清晰。

“啊!那是什么?!”女人突然发出这样一声恐惧的叫声。

听到这声音,独眼单手持铲横在身前,同时一把按住鲁一弃的肩膀,把鲁一弃按得蹲下。

瞎子看不见,但是除了女人的叫声,他好像还听到了其他什么声音,于是盲杖一抖,往脚下的冰沟中斜刺下去。

女人看到的还是冰面上反射的那弯月牙,只是弯月牙动了,扑闪了,就像是个笑成弯月形的眼睛。女人惊恐是因为她突然意识到,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进峡口没多远,按照自己刚刚分析的天行日月的轨迹,这里是看不到月亮的。

鲁一弃被独眼突然大力一按,不由地将手中的荧光石掉落下来,滚到了冰沟的边缘。

这下女人看得更清楚了,那月牙般的眼睛藏在一团绿幽幽的棉状物中,棉状物就像漂浮在水中的草絮,也像轻纱、像烟雾,轻轻柔柔,飘飘摇摇。但这肯定不是水中的草絮,冰沟中没有水,不可能有水草,就算有水草也不可能是如此轻柔飘摇的。

瞎子的盲杖准确地刺入了那团柔絮,没有发出一点声息。那团柔絮在原处没移动丝毫,依旧那样轻柔柔地飘摇着。瞎子一招刺中,随即马上回抽盲杖。但盲杖也和那柔絮一样未动丝毫。瞎子根本没想到会突然出现这样的状况,一个没防备,紧握盲杖的手掌竟然在盲杖上滑脱了两个把位。

当瞎子再次运力抽回盲杖的时候,吃住盲杖的力道突然消失了,几乎用尽全身力道的瞎子直往后跌出,也幸亏老贼王有很好的轻身功夫,就在上半身要跌在地面的瞬间,他的双脚尽量回收,身体像折成两折一般。于是上半身压在了双腿上,而双腿一个用力,让身体直直地挺立在那里。但后跌的力道没有全消,他双脚在地面上又平平滑出三四步,这才稳住身形。

鲁一弃站在了冰沟的旁边,他从那里捡回了荧光石。人一般可以蹲着往前挪步,却很难蹲着往后挪步,更何况鲁一弃根本不是个会家子。所以他很自然地在冰沟旁边站了起来,所以他也很自然地看到沟子的那团飘絮,看到了飘絮里那只扑闪的月牙。

独眼动作虽快,却没敢再拖压鲁一弃,因为在冰沟边上,一不小心就可能将鲁一弃推入沟中。

月牙应该也看到了鲁一弃,因为就在这一瞬间,吃住瞎子盲杖的力道松了。随即,那团絮状物渐渐飘摇而起,渐渐舒展开来,舒展成一个人形模样。

第三卷 断凌碎雾 第二十四章 人亦鬼

絮状物不是水草,也不是烟雾,却真的是轻纱,那人形的轻纱中伸出了一只轻柔的手,撩开了曼曼轻纱,也撩开了轻纱一样的头发。

于是鲁一弃看到了两个月牙,于是鲁一弃感觉到冰寒刺骨的气息,于是鲁一弃从这气息中觉察到隐晦霉涩的味道。

这是鬼气,比养鬼婢要浓重好多倍的鬼气。

鲁一弃没有注视那对月牙,而是盯住了那依旧飘扬的轻纱。鲁一弃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异样感觉,却找不到那逐渐接近的异物。这是因为鬼气是从冰沟中偷偷接近过来的,也是因为有这轻纱包裹了浓重的鬼气。轻纱墨绿,隐隐有冰雪的晶莹光泽闪烁。这是用“圣山雪玉蚕”吐的丝织成的“包魂巾”。

《异开物》有云:圣山雪玉蚕丝,如滕六之雪,断邪掩晦,以此织成包魂巾,可收魂、揽魄,掩盖鬼味晦气。

瞧清楚了轻纱,鲁一弃的目光这才漫不经心地移到月牙那里。两个月牙儿,弯弯的,明亮的,美丽的,但如果这样一对亮得发白的美丽月牙,是一张青白色脸庞上镶嵌的一对眼睛,那就只有用恐怖这样一个词来形容了。

青白的脸庞是漂亮的,脸庞上还带着微微的笑意。可是不管漂亮还是笑意,都让人觉得呆滞,就像是幅新画成的遗像。散发的气息是黑绿的,就像那轻纱的色彩一样沉黯,沉黯得让人一下就想到阴毒和鬼魅。

“养鬼婢。”鲁一弃这话就像是脱口而出,可语气却很是平静。

“养鬼娘。”那轻飘飘的人形发出的声音就像坟地里的夜枭突然发出的叫声一样悚然,让人背脊处嗖嗖地往上冒寒气。

没人能动一动,独眼虽然很想和以往那样挡在鲁一弃前面,可不知道为什么,他怎么都挪不开步子。

瞎子根本就没想到动,虽然在刚才的出手中没摔倒,站住了,但是他已经从这次交手中体会到力量的悬殊。在这样的对手面前,他知道自己有站立在这里的机会已经很不错了。

女人想动是下意识的。一个比鬼还要像鬼的人形飘在那里,平常的女人最正常的反应除了尖叫就是举枪。可这女人不是普通的女人,她不会尖叫,那鬼魅般的人形背对着她,尖叫只会引起人形的注意。所以她举枪。

枪没举起来,女人的手臂抬高了才两寸,一股大力重重地拍在枪身上。女人的手臂很自然地顺势抬高到四寸,这时候她便自己主动停住了。手里的驳壳枪已经不见了,那枪静静地躺在她脚边上。

“你们没找到。”鲁一弃说这话时身体虽然没动,脑子里已经飞快的转了好多圈。这养鬼娘如果想要自己这几个人的命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之所以偷偷地接近这里,就是要偷听到些信息。之所以要偷听信息,就说明对家目前为止还没找到正点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