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常挂在嘴边一句话: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这话苏画也认同。

七点多都快八点了,农家人晚饭大多都吃的早,只有苏珍因为等姑娘回家还没吃晚饭。在苏画洗漱的工夫,苏珍走路脚底生风地摆上圆桌,碗筷摆好,端上一汤盆的小鸡炖蘑菇、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一盘葱爆肉片,一碟子自家腌的咸菜丝,再把坐在大锅里的米饭盆往桌上一放,齐活儿。

苏画洗漱好了,赶紧从充当洗漱间的隔间出来,坐到桌边,“真香。”

“香就多吃点。”苏珍说着话的工夫,小碗里盛好帽尖的大米饭放到姑娘跟前,“快吃,大锅里煮出来的,又上锅焖的,比电饭锅焖的好吃。”

在自己家,苏画也不客气,拿上筷子端上饭碗,开吃。

苏珍满脸笑地给自己盛上饭,拿了筷子也开始吃。平常自己一个人在家,吃饭都觉得没滋味儿。这会儿看姑娘吃的香,她跟着多吃了半碗饭。

姑娘是自小养成的大胃王,姑姑是干农活儿的农妇饭量也不小,两个人胃口全开的情况下,桌上的菜吃的七七八八没剩多少。

收了桌,鸡骨头和菜盘底子划拉到一处,再加上点剩饭,苏珍拿出去倒进狗盆里。半大黄狗闻味儿钻出狗窝,美美地吃了一顿。

锅里有热水,苏画把碗筷洗了,再找来洗脚用的木桶,装上热水,左右手各提一个,拎进西屋,摆到炕沿下。

苏珍锁好了院里大门进屋,正在锁外屋门。

“大姑,快进屋泡脚,水都准备好了。”苏画说完,又回过身去找擦脚布。

苏珍答应一声,没急着进西屋,先是到灶间往土暖炉子里压了一锉子碎煤,这才脱了干活穿的厚大衣挂到靠墙摆的衣架上,推门进西屋。

两个人泡了一会儿脚,木桶挪到旁边,直接上炕钻被窝。苏画自来话少,苏珍也不在意。姑娘有一句没一句地答应着,姑姑唠唠叨叨地说了许多家常。

冬天睡土炕最舒服,苏画不多时就迷糊过去了。

好一会儿姑娘都没动静,苏珍凑过去看了一眼,这才发现姑娘睡着了。她笑笑,给姑娘掖了掖被角,伸手按了灯,不一会儿也打起了小呼噜。

苏画早起习惯了,苏珍起来时,她也跟着醒了。

“再躺会儿,姑这就把暖气炉子生起来,一会儿热乎了再起。”已经穿戴整齐的苏珍交待完这一句,拎上昨晚泡脚的两个木桶出去倒水,之后立刻掏炉灰、生炉子。

土炕还有点温乎气儿,而且睡了一晚的被窝里很热乎。苏画舍不得起,于是赖了会儿炕,眼看时间就要七点了,这才恋恋不舍地爬出被窝穿戴起来。刚把两人的被褥叠好放起来,外屋就传来了张正的声音。

“二婶儿,我姐呢?不会还在睡懒觉吧?”

“嘘,小点儿声,小画坐车累,让她多睡会儿。”苏珍立刻维护自家姑娘。

张正立刻开口抱怨,“我咋没这好命?别说懒觉了,就起床动作慢点儿,我爸妈都要把门拍的啪啪响地骂我是懒驴。”

苏画听的真真的,于是笑着开西屋门出来,“三叔三婶真骂你是懒驴?”

“那可不。”张正一脸忿忿,“姐,咱俩换呗,我当二婶的儿子,你当我爸妈的闺女。”

没等苏画开口,苏珍先一步出声,“不换。”接着又说道,“早晨在二婶儿这吃,二婶给你烙饼。”

“二婶儿你真好!”张正眉开眼笑地说完,跑出去找来大扫把,刷刷地开始扫院子。

“看把他高兴的!”苏画说着过去往灶膛里填秸秆儿。

“你三婶儿不会做烙饼,他还最喜欢吃烙饼。我说做给他吃,他能不高兴?”苏珍说着,迅速把刚扒好的大葱丢进盆里,倒了温水进去洗干净,放旁边控水。她擦了手,拿着盆儿,舀了帽尖儿的两碗白面出来,加水和面。

大锅里的水一开,苏珍就把苏画撵去洗漱了。她拎来大铁桶,铁桶里装着半桶的黄绿相间的饲料。其中黄的是粉碎的玉米,绿的是粉碎是青饲料。揭开锅盖,她拿水舀子舀锅里开水,往桶里倒,还用桶里的木勺子搅拌。饲料烫上,就拎到一旁放着了。之后,锅里加上晾水,这边灶里就不加火了。

旁边还有个小灶,是连着东屋的炕,用来热东屋炕的。这边锅灶平时用来炒菜或烙饼,否则基本不生火。

热屋子,做饭、吃饭,喂猪、喂鸡鸭、喂狗,打扫屋子。忙碌的早上结束。

早晨张正在苏画家吃了五张烙饼,喝了两碗鸡蛋汤,美的他一上午嘚瑟的不行。二叔二婶帮着搬年货和苏画的大皮箱过来时,笑骂他只管填饱自己肚子都不管家里饿肚子的爹妈。

这边,张正和苏珍按购物清单对捎回来的年货,三叔和三婶在旁边一边唠嗑一边给打下手。

另一边,苏画翻腾自己的大皮箱。她把元市买的特色小吃全部划拉出来,很快分成三份儿。一份儿是给大姑尝鲜的,她放了起来。一份儿要给张正家,于是摆到桌子上,“三婶儿,这是元市的特色小吃,等下带回去尝尝。”

以两家互相照应的关系,也不需要推让,三婶乐呵呵地应了。

苏画把最后一份儿装袋子里摆到另一边,“姑,这份儿你放起来,年初一拜年时给村长叔拿上。”大姑是寡居的妇人,有些时候遇到难题就得需要村长给点照应。他们村的村长脾气不好但人很好,这些年确实帮她们家解决了些问题。

苏珍心疼姑娘乱花钱,但也清楚姑娘做的很好。以前她送几瓶当地的酒或是抱只大公鸡过去,意思到了,但没她姑娘做的好看。

不多时,年货单子和年货对好了,钱数也对好了,张正数了四百七十三块钱出来退给苏珍。

这时候三叔说话了,“二嫂,我家等下打玉米饲料,你家要不要打?”

苏珍归拢着东西说道,“打,就剩半袋子了,家里又是猪又是鸡鸭的,顶不了几天。”

三叔点头,“成,一会儿让阿正过来搬玉米。要我说,今天多打几袋子,省得大过年的还张罗打料的事儿。”

苏珍同意,“对的,我打六袋子玉米、六捆干草干菜。”干草干菜都是泛青时收割晾晒好的青饲料,加工粉碎拌着玉米料或麦麸米糠喂猪喂鸡鸭最合适。听人说买饲料喂牲畜长肉快但味道不好,她养这些是为了自家人吃肉吃蛋,所以从不买饲料。就是每年比较辛苦,要割青草青菜晾晒储存起来。

不多时,张正回家,开了自家的手扶四轮过来,进苏珍家仓房扛出六袋子玉米、六捆干草干菜,往四轮车斗里一放,拉到自家院子。他拆拆卸卸的,很快弄好打料机。

柴油机突突响起来,张正父子俩开始打料。有点风,打料时产生的粉尘在两家院子里到处飞。

苏画本来站在院子里看他们打料的。大姑说脏的很,没什么好看的,就把她撵回屋了。

☆、第48章买菜

三叔家每次帮忙打料都不收钱。

苏珍每次也不提给钱,不过会张罗几样菜两家人一起吃。

东院儿柴油机突突突地工作着,苏珍随手掏出一把零钱塞姑娘手里,“孙二叔家今年盖了大棚种菜,你去他家买两斤豆角、一把蒜苗、两把芹菜,中午咱们吃猪肉芹菜馅儿的饺子。”

苏画答应一声,钱装进羽绒服的口袋里就往外走。

“回来,拿上菜篮子。”

不经常买菜购物的人都不会想到拿篮子或袋子,苏画就是。她不好意思地走回来,拿上大姑递过来的柳条编的菜篮子,“豆角蒜苗和芹菜,不买别的了吧?”

苏珍拍了下额头,“这记性,你不提我都忘了。孙二叔家大鹏里有草莓,张正前天看见他家摘了卖。你不是爱吃嘛!多买几斤。”说话间,又翻衣兜往外掏钱。

“给了七八十块呢,够了够了,快别掏了。”苏画说完,赶紧走了。

孙二叔家的房子在村子最北的一趟房中,而且是西侧把边的四间房。苏画不紧不慢地走过去,路上遇到同村的几个老人。

不等她打招呼,老人们问了一句“你是不是苏珍家的姑娘?”苏画说是。老人们打量她几眼,有说她越长越漂亮的,有问她相人家没有的,还有邀请去家玩儿的。她含糊地应了两句,赶紧走开了。

到了孙家附近她才注意到,孙家把自家院子拆了一半,西侧空地连着原来的菜园子和房后的一大片地给建成了大棚。

大概是为了方便卖大棚菜,大棚门口立了个木板,上边用粉笔标着菜价。

苏画没往人家里走,而是直接走到大棚门口,问了一句,“有人在吗?买点菜。”

“在呢,进来吧!”孙婶儿说话的同时,很快从里边推开木门。

苏画刚迈进门,孙婶儿赶紧把门关上,之后回过身去掀第二道门上的草帘子,草帘子里又挂着厚厚的棉被帘子。过了这道帘子,才算进入大棚内。一进去就看到地上摆着两个装半满青菜的方竹框。里面的菜明显是新摘的,卖相好又新鲜。

孙婶儿瞅着苏画眼生,但也没问是谁家的,“买什么菜?拿摘好的还是想自己进去摘?说好了,摘好的和自己摘两个价,自己摘要贵五毛钱。”

苏画没兴趣进去踩人家的菜地,“两斤豆角、一把蒜苗、两把芹菜,摘好的就行。草莓拿几颗让我看看。”

孙婶儿也不说话,利索地从竹框中称出两斤豆角来,倒进苏画手里的菜篮子里。一把蒜苗、两把芹菜也称好,给装进菜篮后回头冲里边喊,“爸,摘一把草莓。”

不多时,身材中等的老头儿端着个小盆过来了。老头儿就是苏珍口里的孙二叔。

苏画一瞅,盆里躺着五六颗草莓,个头不大,样子却很喜人。

孙婶儿明显有经验,接过盆往里倒进清水,晃了晃盆,往苏画面前一递,“先尝后买。”

大棚里又潮又焖热,苏画不想多呆。她摘下手套,手伸进盆里取了一颗草莓尝了尝,眼睛一亮,感觉比大城市卖的老贵的还好吃,“买五斤。”

在村里一下就买五斤草莓的算是大客户,大婶儿立刻笑了,回头往里喊,“小敏,赶紧摘草莓,可着五斤摘。”听到紧里边传来年轻姑娘的应答声,她转过脸冲着苏画笑,“西红柿要不要?我们家的西红柿种的好,镇上超市都从我家进货。”说着她扒拉开竹框上层的豆角,从底下挖出两个拳头大的红了八分的西红柿出来,“看看,长的多喜灵。”

苏画见了点头,“给我称六个。”

孙家的东西卖的很便宜,草莓十块一斤,蒜苗三块五,豆角三块,芹菜一块,西红柿三块。最后算钱,孙婶儿给抹了零头,苏画一共才花了72块,其中还是草莓占了大头。

孙敏,孙婶儿的女儿,比苏画还要小一岁。认真说起来,她跟苏画半生不熟的,有些话不应该讲。但大棚菜生意不太好,她一边小心装草莓,一边跟苏画诉苦。

“村里人很少花钱买青菜,买也是今天一小把,大后天一小把的……你算是我们这儿的大客户了……没什么门路,又送礼又请客的,镇上的三喜超市才肯从我家进货。往县城送吧,人家大超市大饭店说我家大棚规模太小,菜的种类少,供菜肯定连不上趟,不肯要。”

苏画听的茫然,“……”她们又不熟,干嘛要跟她说这些。

孙婶儿没了笑模样,“行了,别说了,自己烦不够,还让人烦。”兴冲冲地张罗起来的大棚,都说能挣大钱,可他家辛苦一冬天,连本儿都捞不回来。

孙敏不出声了,从旁拽过来一件军大衣,把苏画的草莓往里一裹,“冻坏了不好吃,走吧,我送你,反正也没什么事儿。”

她都这样说了,苏画也不好拒绝,于是一起出了孙家大棚往家走。

苏画家到了。眼看苏画要迈进大门了,孙敏心里那个急。她也顾不上里子面子的了,停了下来。

苏画不解地跟着站住,“怎么了?我家狗栓着,没事。”

孙敏摇头,咬了咬嘴唇说道,“听,听说你在首都上大学。”

“嗯。”

“他们说你很厉害,认识很多人。”

苏画眨了眨眼,“啊?”

“要……要是你有朋友需要青菜,量大,买十斤我送一斤……”她又表情肉痛地跺了跺脚,“卖出一万块钱,你家一冬的青菜我包了。”说完,裹在军大衣里的草莓拿出来,往苏画怀里一塞,转身跑了。

苏画:“……”说好的送到家呢?不带这样反悔的。她愣了愣,低头看怀里的草莓,脑子里闪过“完了,要冻坏”,推开大门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进了家。

苏珍正站在外屋案板上跺猪肉馅儿,被突然冲进来的苏画吓到,菜刀一丢,一脸紧张地迎上来,“怎么了?怎么了?出什么事了?”

苏画扬起笑脸,举了举透明的塑料盒子里装的草莓,“怕冻坏就跑进来了。”

苏珍乐了,“你呀!我还以为出事儿了呢!赶紧的,拿进屋去,这东西娇气。”

安置好草莓,苏画帮大姑打下手,摘菜、洗菜,还参与了包饺子。

张正开着手扶送回打好的饲料时,饺子包出三个盖帘儿了。他进屋瞅了一眼,高兴地回去通知父母了。

不一会儿,三婶儿过来了,二话不说洗了手就上手包饺子。

肉片炒豆角,肉丝炒蒜苗,西红柿炒鸡蛋,酸辣土豆丝,大骨头炖酸菜粉,再加上芹菜猪肉馅儿的饺子,午饭两家人吃的热热闹闹的。

苏珍还从采购的年货堆里取了青县老白干出来,和张正的爸妈喝了几盅。

苏画吃饱了,刚放下筷子,手机就响了。

☆、第49章秦穆

电话一通,秦穆就耍贫嘴,“苏大夫苏神医,放假没有啊?什么时候回老家?我接站。”

苏画愣了一下,马上没好气地回道,“能不能好好说话?不会说就挂了。”

秦穆赶紧正经起来,“别,别,别挂。夸你医术好,你居然还不乐意!好吧,不贫了,咱们说正事。”

苏画找了把凳子坐,“说吧,我听着呢!”

“8月末去你家,我可是看到你家猪圈里养着白白胖胖的两头大肥猪,还有三头小的。”

苏画都快服死他了,“你可真行,就在我家吃了一顿饭,你都能把我家猪圈情况摸清楚,你不干情报真屈才!”

“那是,哈哈……”他笑了一会儿,话题马上又转回惦记的事情上了,“你家鸡鸭也养了不少。那天吃的鸡肉、鸡蛋的味道,别提了,想想就要流口水了。”

这时候再听不出来点什么,那就是傻子。她笑了笑,“有事说事,绕什么弯子!”

等的就是这句。他心里偷乐,立刻切入正题,“你家什么时候杀猪啊?”

苏画:“……”

他自顾自地说,“两头猪,那么多肉,你家肯定吃不完。请我吃杀猪菜呗,吃完我再买个一扇半扇的猪肉,省得你出去吆喝着卖猪肉。看看我多为你着想!你家要是有多出来的鸡蛋、多出来的公鸡,我也能帮忙消耗一点。你说,我够朋友不?”

苏画:“……”

“怎么不说话?不会是被我感动哭了吧?赶紧的,你到底什么时候回家?我接站。什么时候杀猪吃肉?提前通知一声。”

苏画觉得,为了口吃的,他也是蛮拼的。以司琴她们的习惯用语来说,他就是个典型的吃货。“我已经放假了,昨天就回来了。”

秦穆立刻有意见了,“你这不对啊!回家都不通知一声,都不给我接站表现的机会,小心我伤心过头跟你绝交。”

她忍着笑立马说道,“请你吃杀猪菜。”

“算你识相,不跟你绝交了。”

这什么人呐!苏画被他弄得哭笑不得,“等一下,我问问哪天杀猪。”她把手机放下,凑到饭桌前,“姑,咱家哪天杀猪?”

假装认真吃饭,心思却放在姑娘电话上的苏珍立刻拍板儿,“后天,后天就杀猪。”说完她反应过来了,立刻看向张正的父亲张青林,“三弟,定在后天行不?”

张青林琢磨了一下,“这都腊月十七了,离过年也没多少日子了。成,就定在后天。”

日子定下来了,苏画又追问一句,“姑,咱家猪肉没定买家吧?我朋友想买咱家的猪肉。”

苏珍觉得意外,“城里人?”

“嗯,他叫秦穆,就是上次在榕城接你,开车送你回来的那个人。”

一提是秦穆,苏珍立刻眉开眼笑地答应,“让他来,让他来。杀两头猪呢!肉先可着他选,咱家自己留一头猪的肉,剩下的村里再卖点儿。”在她想来,秦穆也就能买个十斤八斤的肉。

苏画这个长年不在家的也没多想,立刻回去拿起手机,“还在不在?”

秦穆立刻出声,“在,能不在吗?还等着吃肉呢!”

“日子定好了,是后天。你掐着当天的午饭时间过来,或者第二天过来也成。”

“我当天过去,我要吃当天的杀猪菜。”自从见了苏画家的大肥猪,杀猪菜他都惦记小半年了。

苏画有些想不明白,“你家在榕城,离的挺远,你真要从我家这边买肉?”

“不远,不远,我自己开车过去,可比你们倒车方便多了。”关键是,他看见苏画大姑用粮食喂猪了,然后随便聊了几句,又知道她家猪从不喂饲料,他这才动了心思。同样农村养的猪,有些村民喂粮食的同时还会喂点饲料,量多量少不等。像苏画家这样一点不喂饲料的,不好碰。他可是地道的吃货,碰上这好事,自己有车,又不差钱,当然要抓住机会买回去冻冰箱里慢慢吃。

事情定下来了,两个人闲聊几句就结束了通话。

秦穆嘚瑟开了,立刻发微博。

秦少V:朋友请我吃正宗的农家杀猪菜,我欣然接受邀请。

发完他觉得写的太少,于是修改重发。

秦少V:朋友请我吃正宗的农家杀猪菜,我欣然接受邀请,并决定,吃完杀猪菜再拉二分之一头猪肉回来好好过年。红烧肉,红烧排骨,炖大骨头,猪肉丸子,扣肉、做馅儿,各种炒……还有什么吃法,都给点意见。

编辑好,发送。不大一会儿,他的微博下就热闹开了。

华树V:是不是真的啊?

宋承泽V:掉价儿了啊!堂堂秦少自己跑去买猪肉,笑死我了……

秦小小V:三哥,带上妹妹呗!妹妹可乖了,看,【喵】

贺鸣V:想像一下秦少扛着猪肉的熊样,够我笑三个月了,谢谢啊【鄙视】

下边有追问什么情况的,有笑话鄙视他的,还有说他土老帽杀猪菜有什么好吃的……林林总总的,回复不少。

他哪条都没回,琢磨着去的时候带点什么礼物过去合适的问题。这时候,他手机响了,是他家母亲大人的。

秦母开口就是,“臭小子,又折腾什么呢?快过年了,老实在家呆着,哪里也不许去。”

秦穆抚额,“妈,我折腾什么了我?”

“那你网上发的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