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儆听完,笑道:“江南那个地方是极好的,若我得闲,也要跟着你们一块儿去才好。”说到这儿便站起身,走到三人身旁,先是抱了抱明德,叹道:“越来越沉了,不出几年,就能长成大人了。”

把明德放下,又对明澈道:“明澈也要去江南吗?”

明澈点头:“是呀,皇帝哥哥也跟我们一块儿去吧。”

朱儆扬首长笑,才又说道:“皇帝哥哥终究是去不成的,不如……明澈留下来在宫里陪哥哥吧?”

明澈张口才要回答,突然又停下来,她想了想,摇头说:“不啦,宫里有秀女陪着皇帝哥哥。”

朱儆一怔,对琉璃说道:“她还想着上次的事呢。”又对明澈道:“如果明澈在宫里,不必非得当秀女,那你可愿意不愿意啊?”

明澈十分机灵:“不当秀女,那当什么?”

“那……”朱儆哑然笑道:“就当个威风凛凛的……女官、管着他们所有人好不好?”

明澈听见“威风凛凛”四字,忍不住拍手笑道:“好呀好呀!这个可真是极好的。”又忙问琉璃:“母亲您说呢?”

琉璃见朱儆故意逗弄明澈,便也笑着点头。

事情既已经定下来,温姨妈自又去了那府里同冯夫人知会过了。冯夫人虽跟姊妹有些生疏,可听她要回乡探亲,一时半会又见不着人了,不免感伤。

启程的时候,正是盛夏炎炎。明澈虽一心向往到外头见识见识,可因要跟范垣离别,心中极为不舍,出发前夜,特跟明德一块儿过来,跟琉璃范垣一块儿,一家子挤着一张床睡了。

次日早上范垣送别的时候,两个小娃都泪眼汪汪,惹得琉璃又生出不舍之意,几乎要改变主意留下来。

还是范垣把两个孩子亲自抱上了马车,又同琉璃说了好些话,无非是叫她处处留心,最要紧是照顾好自己跟两个孩子,凡事要听养谦的等等,又耳鬓厮磨的,在她脸颊边吻了无数次,引得府里府外的人皆都侧目,两人情深如许,却也顾不得了。

这一行人晓行夜宿,又因为带着老幼妇孺,所以也走的很不快,一直将入了冬,才摸到了江浙地界。

因为人多,尤其是明澈,沛儒,明德都能跑能说了,有孩子在的地方,自然不乏声响,就算平淡里也能闹腾出来,何况这一路上有无限的新奇景致,也有无限的好玩之物,所以更加热闹了。

只是在这不尽的欢喜之中,琉璃却时不时地想起在京师的范垣,所见景致里因为少了一人,总像是少了最好的那部分,心中无限遗憾。

只能暗暗打定主意,以后一定要拖着范垣再走一次江南道。

然而就在众人抵达了姑苏,安顿妥当之时,琉璃无意中听说了一个消息。

坊间盛传,南安王在辖地举兵谋反,为免大肆的刀兵之灾连累百姓,朝廷已经派了特使前去和谈,希望将这场兵祸消弭于无形。

这特使并非别人,竟正是范垣。

第115章 回京

且说琉璃听了这种话,起初只以为是谣传,就想先问一问养谦。

只是因为才回了本地方,昔日那些跟温养谦相交的知己好友,以及那些闻讯慕名而来的才子以及乡绅们络绎不绝,且还要张罗祭祖的种种,跟温家的人接洽,所以养谦这数日来忙的脚不沾地。

温姨妈也被许多老妯娌围住,说长道短,只有宣仪公主跟琉璃因为身份特殊,大家不敢来罗唣。

这日,琉璃来至宣仪公主下榻卧房。

公主正逗弄沛道,见琉璃来了,便款款站起身来,笑着招呼道:“妹妹来了。”

两人看了会儿沛道,宣仪问道:“明澈跟明德也跟着老夫人出门了?”

今日温姨妈去了她的本族冯氏一族那边做客,便带了明澈明德以及沛儒三个一块儿过去凑趣喜乐。

琉璃道:“沛道要再大一岁,只怕也就抱着去了。”因又问道:“哥哥还没回来?”

宣仪道:“可不是?昨儿晚上好不容易回来,却喝的烂醉,今日本来说身子不适,可还是架不住那许多盛情邀请,不好不去。”

琉璃便问:“何至于就忙的这样,终不能为了应酬坏了身体。”

宣仪点头:“我也这样劝说过,可毕竟是外头的正经事,到底不好插嘴。”

琉璃见屋内并无别人,忖度片刻,才开口道:“公主虽是皇族之尊,但对我而言毕竟不是外人,有些话我就直说了。”

宣仪道:“妹妹请说无妨。”

琉璃问道:“先前坊间传的,朝廷派了特使去南边的事,公主可知道吗?”

宣仪垂了眼皮:“实不相瞒,我也只知道些皮毛罢了。”

“真的是派了四爷去?那……可有凶险?”

过了片刻,宣仪才回答道:“若说此行没有凶险,那是骗人的话。”

琉璃的心本就绷紧,此刻心弦越发紧了几分。

宣仪握住她的手:“但正因为如此凶险,大概才得范大人亲自出马。朝廷当然不怕打仗,只是一旦动刀兵,便要耗费人力财力,且又涂炭生灵,如果范大人这一去能够成功劝降南安王,便等同救了万千百姓的性命,自然善莫大焉。”

琉璃原本还有些慌张,此时反静了下来:“公主觉着,这一去的胜算多少?”

宣仪的唇动了动:“胜算……极低。”

南安王蓄谋多年,一朝而动,怎会因为听了三言两语而改变主意。这简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琉璃又问:“那为什么皇上要派四爷去?”

宣仪深深看她一眼:“你可知道,南安王图谋不轨之心其实数年前就昭然若揭,且那一次皇上在街头遇刺,传说也是南安王的手笔,为什么朝廷却并没有下令重罚,满朝文武也言辞含糊,只是暧昧不清地弹压着?”

琉璃摇头。宣仪叹道:“归根到底,不过是因为皇家血脉单薄罢了。当时皇上年幼,行事又常常出乎所料,因此满朝文武里竟有一半儿是不大肯信皇上的,若是皇上有个什么‘差错’……国不可一日无君,这天下总得有个皇族之人来主持大局,不然将天下大乱,所以这是一条无可选择的后路。”

琉璃微睁双眼,心怦怦乱跳。

宣仪道:“现在皇上终于长大了,而且行事初见明君之象,且已经开始选拔秀女,将来子嗣之事,应该不成问题。偏这时候南安王也按捺不住,毕竟先前南安王也是在盼着皇上有个什么差错,他可以顺顺利利无波无澜的取而代之,谁知道这许多年来皇上竟成长的这样快,这样好呢?南安王知道皇上选秀,明白已经等不到他需要的机会了,也许他已经丧失了再等下去的耐心,所以……他一定得起兵。”

琉璃心乱。

她一向疏于政事,听宣仪说了这许多,只觉得太阳穴嗵嗵乱撞。

在她想着朱儆告别出京那次,朱儆的神情又浮现眼前,琉璃忙摇头挥去:“那,那剿灭南安王就是了,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的和谈?”

宣仪道:“和谈是为了天下百姓着想,但凡百姓闻听皇上如此仁政,自然感恩戴德莫不雀跃的,虽然明知道和谈没有结果,但和谈此举,已经得了民心。”

“可是那和谈的特使要如何?这样去跟南安王接洽,岂不是自投罗网?”

宣仪不答。眼中藏着一个不能说的残忍推想。

特使自然是不受南安王待见的,如果惹怒了这反叛之人,一气之下也许反而会杀特使明志,但一旦特使身死,满朝文武自然不会再为南安王出头说话,只会同仇敌忾,如此一来,既得了民心,又得了战力。

至于还有没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秘密原因,那就更加不能说了。

半晌,琉璃屏住呼吸:“皇上、这是皇上的意思?”

宣仪摇头道:“我不知是不是皇上的意思,只是听人这样说的。当时南安王那边的风声还没有这样紧呢。”

“听谁说的?”

“这人你也认识,正是严太妃。”

接下来又问了宣仪些什么,琉璃几乎都记不得了。

听见严雪的名字后,她的耳畔又响起那天在黛烟宫,严雪似笑非笑说:可千万别把皇上还当作以前的小孩子呀。

琉璃记得自己起身走了出来,身后沛道咿咿呀呀地叫她,她却再听不见其他的声响。

宣仪公主见她失魂落魄的,便赶过来拉住,轻声劝道:“其实,以四爷的为人,早就知道自己将被派去跟南安王接洽,但他之所以不跟你说,自是为了你着想。”

琉璃不由自主揉了揉太阳穴上,喃喃道:“是呀,正是为了我们着想,所以才叫我们跟着哥哥来到南边,想必是为了避祸。”

宣仪忙道:“怕也没有这样严重,只是事情赶巧在一起了而已。”

琉璃勉强向她一笑:“等哥哥回来,且告诉他叫他不要避着我了,这几天哥哥一直避而不见,我就知道这其中必定有事。想必是四爷事先跟哥哥交过什么底儿,对不对?”

宣仪公主紧闭双唇。

其实琉璃震惊的,一则是范垣对自己的隐瞒,第二,却是朱儆的意图。

若说范垣是怕自己知道了担心,故意调虎离山,倒也是有的。但如果派范垣去做这种必死的差事,这旨意出自朱儆,那朱儆的心意如何,却叫人心惊胆战。再加上严雪的警言在前……

***

温家上上下下,在姑苏一直住了近两个月。

期间陆陆续续传来朝廷对南安王的种种消息,比如南安王囚禁了前去和谈的使者,并杀了几人的头挂在城墙上上示威。

又有的说,南安王只是把那几人招降了,为首的范垣更是投奔了南安王麾下,所以原先住在京内的范府女眷以及子女,也都早早地离开……也许早到了南安王那边了。

琉璃听了前一个传言,惊得昏厥在地。等不多久又听说后面一个的,心才稍安。

战事也有进展,起初是南安王的随属占据上风,但朝廷派出了兵部谢岩将军,这却是个功勋卓著经验丰富的可靠干将,当初平土司之乱,还是范垣亲自举荐的。果然谢岩不同凡响,率兵直迎上南安王属部,两军激战三昼夜,谢将军初战告捷。

因听了太多扑朔迷离不真的话,琉璃也习以为常了。

不能淡定的,反而是小的们,比如明澈跟沛儒,两个人在外头玩耍的时候因为听见有人非议范垣,便一唱一和地把那人给作弄了。

明澈虽报了仇,意却难平,她因从没听过那些话,便跑回来询问琉璃自个儿的父亲如何了。

琉璃望着女孩子晶莹的双眼,只得强颜欢笑说范垣无事,说他目下正在京师,若得闲就会追过来跟他们一起。

这话哄哄年纪还小的明德自然无妨,然而明澈天生敏锐,早发现琉璃眼神闪烁眼圈微红,何况沛儒又是个心细的,因此两人竟不能信。

明澈是个最大胆的,沛儒又唯她马首是瞻,明澈因为惦记范垣心切,竟想出一个荒唐至极的法子,那就是他们再行南下,自己去探看究竟。

幸而养谦发现的快,不然的话两个小孩只怕要跑出了苏扬地界。

范垣的消息并没等到真切,京内却传来了意料之外的圣旨。

圣旨上命温家一行人迅速回京,却并没有详说为什么。

琉璃在得知范垣隐瞒自己之后,本立刻想返回京城,但她记得范垣临别的话,因相信他,便不肯怀疑。

加上温养谦在旁劝慰,才好歹在姑苏熬了这一个多月。

出门的时候,兴高采烈,欢天喜地,如今返回,众人却一概鸦雀无声,连最聒噪的明澈都一反常态地沉默。

这日在车内,明澈突然问琉璃:“母亲,父亲会死吗?”

琉璃忙喝道:“那里听来的胡说的话!”

明澈说道:“我怎么听说,皇帝哥哥不待见父亲,所以特叫他去送死的呢。”

琉璃呼吸都停了,本能地驳斥道:“别跟着信口瞎说,没有的事!”

明澈也不哭不吵,只是默默地看着琉璃。

琉璃给这小小的女孩子看的心里发毛,只得哄道:“好孩子,别去胡思乱想。你父亲绝不会有事。”

明澈道:“但是他们都在说父亲给那蛮王杀死了。”语气微冷,却不自禁竟带了些许哭腔。

琉璃忙把明澈抱入怀中,百般安抚,只是她虽然相信范垣,但这段日子也没得他的只言片语,一丝一毫确凿信息都没有,由不得心里发虚。

明德本在旁边睡着了,听到姐姐的声音异常便醒了过来,他也悄悄爬过来靠在琉璃的怀中:“母亲。”

琉璃正有些凄惶,以为明德也害怕,才要安慰,却听明德道:“姐姐别怕,母亲也别怕,还有明德呢。”

听了这句,琉璃先前的隐忍瞬间便像是给泪水冲垮的大堤一样,只不肯让小孩子看见自己落泪,免得母子母女们抱头痛哭的,更不成样子,于是转开头去,假作不经意地擦泪。

只听明澈咬牙说道:“我不怕,母亲也不必怕,若有人有份加害父亲,我一定会给父亲报仇!”

这一路没有原先的悠闲自在,虽然不至于餐风露宿,却也是急行忙赶,不敢怠慢。

回到京城的时候,正是入秋,秋雨淅淅沥沥,湿冷入骨。

如今京内最轰动的消息,却并不是南安王如何,毕竟谢将军大捷,南安王战死,此事早就成了昨日黄花,不足为奇。

当下传的最盛的消息,却是宫里有位新封的苏美人,竟怀了身孕。

对满朝文武跟黎民百姓而言,这自然是个再好不过的消息了,一时竟没有人过分关心在剿灭南安王一战中行迹成谜的范大人。

第116章 决裂

回到京师,府里才刚安顿,琉璃顾不得休息,更换了品服便要入宫去。

明澈拉着她的衣袖,求着要一同进宫。

琉璃百般安抚,只说:“娘是有一件正经事,改天再带你去。你乖乖地在家里陪着弟弟,别叫他哭,也别叫他饿着。好不好?”

明澈听了这个,勉强答应,不再苦求。

且说琉璃进了宫,是陈冲亲自来接的,这一年多不见,陈公公的鬓发越发白了,腰身也见了伛偻。

往内而行之时,琉璃突然问道:“公公,那位苏美人,是不是就是先前的那个小宫女,叫做什么苏……”

“是,叫做苏叶的。”陈冲点头,望她身边走近了一步。

琉璃低声道:“她真的怀了身孕吗?”

陈冲笑道:“是呢,已经快到月份啦。”

“真快,”琉璃的眼神恍惚了一下,忽地又问道:“这位苏美人,是公公的人?”

陈冲闻言回头,眼中惊讶之色一闪而过,取而代之的是三分笑意:“老奴何德何能,只不过……兴许、也可以这么说。”

上次苏夜给郑佳颖找茬,偏给明澈打断,陈冲特跟琉璃说过一番话。

此后琉璃回想,心中已有所悟。

陈冲虽是首领太监,但向来跟郑氏并不对付,而在郑氏一族的人眼里,陈冲自然是皇太后陈琉璃的人,也跟范垣“沆瀣一气”。

先前郑家姊妹频频入宫,以陈冲的心性,如何会不了解郑氏的用意,只是先前郑氏夫人还在,辖制着陈冲,他无法轻举妄动。

及至皇上选妃,郑家姊妹是其中佼佼者,迟早晚会脱颖而出,所以在这时候,安排一个、或几个自己人在后宫里,就成为当务之急。

苏叶身份卑微,虽不是个最佳人选,但胜在能比寻常秀女更方便地接近朱儆。

可如今听陈冲的口吻,虽然承认了苏叶的安排跟他脱不了干系,但似乎……底下还有一层。

忽然间琉璃想到了一个人。

她心头震动,情不自禁地就想问,但话到嘴边,却又忍住,这里毕竟不是说话的地方。

陈冲嘉许地看她一眼,又问说道:“听说范大人失了踪,生死不明,您可听说什么消息了没有?”

琉璃道:“仍是一点消息也没有,公公呢?”

陈冲苦笑:“我整天在宫里坐井观天罢了。不过我想,吉人自有天相,范大人又是那样无所不能似的人物,必然会逢凶化吉,所以夫人暂且宽心。”

陈冲引着琉璃进了景泰殿,便退了出来,其他的太监宫女也尾随鱼贯而出。

殿内只剩下了琉璃跟朱儆。

原本琉璃见了朱儆都从没有主动行礼的,可是此刻望着桌子后那容貌俊美气质凌人的少年,眼前依稀竟似出现先帝青年时候的样貌。

几乎就忍不住屈膝行礼下去。

正有些恍惚,小皇帝已经搁笔,从桌后转了出来

他抬手扶住琉璃的手臂,和颜悦色:“脸色不大好,是因为一路劳累?朕听说你们今儿才回京,还以为你会在家里多歇息两日再来,怎么这样着急就进宫了?”

以前那个靠在自己怀中撒娇的小奶娃,终于一去不回了。

琉璃定了定神:“我是为了什么进宫,皇上不知道?”

如此单刀直入,让朱儆慢慢地放了手:“你……是为了范垣吗?”

琉璃道:“正是。”

“范垣的事,朕也觉着遗憾的很,已经派了大批人马前去找寻他的下落,一旦有消息……”

“我不想听那些。”

朱儆眉头一蹙,回过头来。

琉璃道:“皇上为什么要叫范垣去跟南安王议和?我在南边听路人说起来,都说南安王已丧心病狂,议和只是空中楼阁,皇上这样睿智,自然早也明了,怎么会做这种无谓之举?”

“你在质问我呀,”朱儆笑了笑,道:“先前南安王起事,我本来是想即刻发兵的,是范垣说为了尽量减少战祸弥漫,生灵涂炭,要先派人议和,满朝文武里,他是第一个手眼通天的,朝臣们都保举,他自己也愿意为国效劳,朕心想着兴许他能成事,所以才许他去了,至于后来生出意外,却是谁也不想的,朕也料不到。”

琉璃道:“你真的没料到?还是早就因为料到了才叫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