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老爷在家中折腾,扒墙挪屋好不热闹。那边吴家送女出门。

三月末四月初,正是阳春好时节。这日艳阳高照,锣鼓喧天,吴家屯半个村都被送亲的队伍挤满了。嫁妆排着长龙,从村东头挤到村西头。新打的家具架在车上,占满了一整条街。时兴的样式让大姑娘小媳妇都看红了眼,只叹自己没托生在吴家。

屋子里吴大姐哭得两只眼睛核桃般大,脸上的粉扑上湿掉再扑再湿。

吴冯氏哭昏过去几回,仍是强撑着哆嗦着手给大女儿开脸盘头,又把吉祥的玉佩金锁往她身上挂,只觉得怎么都不够。

吴大姐脖子上挂了五六条项链,金的银的玉的,吴冯氏还在身上找,又叫丫头去开她的嫁妆箱子。抓着吴大姐的手不肯放,强忍着泪带着笑嘱咐她,一遍又一遍。

吴老爷在院外一边迎客拱手说着吉祥话,同喜同喜,有福有福。

吉时到,正堂屋里准备好,由两个喜婆扶着吴大姐穿戴齐整盖着红盖头慢腾腾的出来,吴老爷和吴冯氏端坐堂前。

“拜!”随着这一声,吴大姐跟旁边一个抱着公鸡的人一起拜下去,拜过天地父母后,喜婆扶着吴大姐,扶着她在堂上绕一圈后出门,喜婆背她上花轿。

吴冯氏强撑着脸上带笑,两只眼睛里泪花只打转笑得比哭更苦。

到聂家前,吴大姐的脚不能着地。到了聂家再拜一遍堂这才算真正礼成。

停在吴家院前的送嫁队伍慢腾腾动起来,唢呐响亮的吹起来。

茶姑是陪嫁的丫头,她怀里抱着一个木匣子从屋子里出来,花轿旁的婆子悄没声替她掀起帘子,她弓着腰钻进去,吴大姐正在擦泪,见她钻进来斥道:“胡闹!快出去!”

花轿极大,因路上要走两个月,又无法赶路,一路都要慢腾腾的过去。所以宽足够一人横躺下还有余,有一般轿子的两倍大。吴大姐坐着的地方夹板放平就是张床,铺上几层厚被子也不比炕差到哪里去。后面是个大箱子,里面放着被褥和替换的衣服,两侧的夹板拉起可以当小桌子用,吴大姐坐着的地方下面是个暗格,里面堆着小方桌,夜壶和铜盆。前面还给陪她闲话路上解闷的丫头婆子留了几个座,挤着来能坐下四个人,晚上也能留下个人陪她。

茶姑一进来连忙蹲在她跟前侍候,先从木匣子里拿出干净的湿手巾递给吴大姐说:“二姑娘让我来的,说等到花轿起来少说也要小半时辰,前面的嫁妆要出村还早呢。她让您先净净脸,要吃要喝都赶着弄,一会儿到路上只管闭上眼睛睡大觉,万事不要多想。”她连珠炮的说,手上不停,给吴大姐净过脸擦过手后又从匣子里拿出一个盖碗,打开一看是一碗用井水冰着的米酒甜汤。

吴大姐正被这身嫁衣凤冠压得满身汗,刚才又大哭了一场,头晕发虚,见了凉甜的米酒立刻端过来灌了半碗下去才顺过气来,头也舒服点了,胸口也不发闷了。这才反应过来茶姑传的吴二姐的话都是些什么,失笑道:“浑丫头!净胡说些什么啊!”

茶姑见吴大姐缓过劲来,脸色也好些了,松了口气又从匣子里拿出个纸包,打开放在吴大姐跟前的小桌子上说:“这是绿豆糕,姑娘垫点。”又说,“一会儿等开了席,二姑娘说再送碗面进来。”话音还没落,轿外又有人叫,茶姑赶紧过去,一会儿提回来三层大食匣。

吴大姐气得低声叫:“真是个胡闹的孩子!今天是什么日子也这样由着她?”

茶姑手快,不等吴大姐让把食匣再提出去就已经打开摆好,边劝道:“我倒觉得二姑娘这是心疼姑娘呢。一会儿上了路哪还有这么好的机会能吃一顿呢?姑娘快别说了,过来吃吧。一会儿轿子一起来就没法吃了。”

吴大姐一见摆出来的东西就觉得肚子里饥火烧得慌,她今天早上天还黑着就起来准备,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到现在都大中午头了,平常早吃过两餐饭了,她只喝了半碗米酒汤。

东西似乎是席上的,可能是吴二姐命人先从厨房端出来的,都是些不用吐骨头挑刺的方便吃食。吴大姐见还有一瓦罐的鸡汤面,黄澄澄的鸡油香气四溢,小葱花洒在上头看着格外诱人。

一碟凉调茄子,指长的细葱丝洒上香油和着厚厚一层蒜泥。一碟猪皮冻,淋上香醋酱油,颤巍巍凉滑滑。一碟皮蛋,切成桔瓣状,用香醋酱油香油蒜泥拌过,喷香扑鼻。

热菜是三碗肉一碗汤。一碗炸肉丸子,一碗白切鸡,骨头什么的都剔干净了,全是肥嫩的鸡腿肉,最后是一碗酸笋炒白肉。汤是黄瓜蛋花汤,加了黑木耳和黄花菜。

轿中八下里不透风正是闷热难当,看着面前酸香适口青凌凌的一顿饭,吴大姐顿时觉得口水四溢。

软烂的面就着几盘菜,吴大姐狠狠吃了个痛快,填饱了肚子好像这心中的难受劲也消下去了点。刚放下碗不到一刻就听到外面叫,茶姑正就着大姐吃剩下的填肚子,听见声音赶快过去,外面是来收盘子的,吴大姐看了眼,正是二姑娘身旁的米妹。

茶姑把盘子收进匣子递过去,米妹又送过来一个大篮子,茶姑接过来乍舌:“乖乖!真沉!是什么?”

米妹笑着说:“二姑娘怕大姑娘在路上吃不下饭,这都是用香油炒过煸过的小咸菜,又放了六罐酱干肉。”

茶姑一边笑着说:“这么多?”一边把篮子提到吴大姐面前掀开上面盖着的布让她看,大篮子里塞得整整齐齐满满当当十几个小瓦罐。

吴大姐一见泪意又让勾了上来,捂住嘴,把哭声咽回去,勉强说:“……告诉你家姑娘,说她费心了。”说罢摆摆手让米妹走。

茶姑见她这样,放下帘子把篮子提到轿子的角落里,挪过去递了条手帕给吴大姐说:“姑娘,大喜的日子,掉泪不吉利。”

大姐点点头,仰起头喃喃道:“我不掉泪。我有个好妹妹,她一定能替我在爹娘跟前尽孝的。”强撑着露出个笑来。

又过了一刻,只听轿外突然热闹起来,一人高声唱诺道:“起——轿——!!”

随着这一声,轿子晃晃悠悠被抬了起来。真正要出门了!吴大姐的心一下子掉进了无底洞!说一千道一万,她从这一刻起再不是爹娘怀里千般宠万般爱的姑娘,而是别人家的媳妇了,从此后提心吊胆侍奉公婆侍候丈夫教养子女,再也没有轻松日子过了。

吴大姐猛得捂住嘴,把一腔痛哭都咽回去,整个人像要散了架似的剧烈颤抖。茶姑见大姐全身抱成团,紧紧缩成了个球,上前紧紧抱住姑娘,眼中含泪,口中却说着吉祥话。

“……天赐良缘喜洋洋,白首偕老岁寿长,拜别列祖与列宗,百年富贵荣华享。”

外面有人高声喊:“起——轿——喽——!!”

小孩子们在轿外欢笑吵嚷,围着花轿奔跑,趴在轿帘上往里偷瞧。

“花轿起来了!花轿起来了!”

轿子慢腾腾晃悠悠动起来,一步一挪的向村外去。周围是连天的吉祥话,一派欢声笑语,村人都笑着跟着花轿走,一直送出了村。

吴老爷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满院子里有头脸的客人都敬过一轮后,听外面人报花轿可以走了,前面的嫁妆已经出了村,路已经空了。他立刻叫来敬泰,要他领着敬齐替他陪客人吃酒,又交待敬齐,说他年纪大就要照看着敬泰,别让人狠灌他吃酒。

交待完后看着儿子们能撑得住场子才自己回房换了衣服,准备再去看一眼吴冯氏就送嫁去。

要是以前,吴老爷可能只是指派几个家中的老仆,了不起再叫个族中的闲人去替他送亲,可现在风水转了,大女儿出嫁,吴冯氏哭得像去了半条命,他无论如何放心不下,决定自己辛苦一趟,亲自送大女儿到聂家去。

吴冯氏在屋子里自从听见唢呐响就趴在被子里哭,大喜的日子不能让人听见,可她此时真觉得是自己心里的一块肉让人剜了去,痛得连气都喘不上来了。

吴老爷悄悄进来见她趴在被子中间哭得两肩一耸一耸的,上前轻轻拍拍她,又抱住她的肩膀轻声劝了阵,时辰不等人,他宽慰道:“别怕,我亲自去送。一定平平安安的把咱姑娘送过去,瞧着她过得好了我再回来。”

吴冯氏一听吴老爷要亲自去,忙支起身擦泪哽咽道:“你去……成吗?要不,要不让敬泰跑一趟?”这送嫁不比别的,一路上没有三个月怕是回不来,家里这么长时间没男主人可不成。要是往常吴冯氏大约也能撑得住,可大女儿这一出嫁倒把她的胆子掏空了,正觉得心里没底时吴老爷要是也不在家,她可真觉得撑不住。

吴老爷见她哭得整个人都瘦得没了形似的,心疼得不得了,把吴冯氏拽进怀里,几天功夫她瘦就成了一把骨头,又是心疼又是气,气她不爱惜自己,也气自己没本事。

吴老爷这会儿可真想喊一句干脆咱就不嫁了!我这个当爹的养她们一辈子!

这话说出来就成了笑话了,哪有女儿大了不嫁人的?

他心里知道,嘴上却哄吴冯氏说:“咱不嫁了!女儿我养着!”

吴冯氏明白他的心,带着泪笑道:“胡说呢!”也不拦他了,问东西都收拾好没有,这一去好几个月,家里谁管着。

吴老爷说早安排好了,外头有敬泰,里头有吴二姐,两姐弟有商有量的这个家没事。让吴冯氏好好养养神。

说着托着她的脸看,吴老爷皱着眉说:“别把自己熬坏了!咱俩可是要过一辈子呢!儿子刚长大,享福的日子在后头!你还要看着儿子娶媳妇生孙子呢!咱要活到一百岁!当老寿星!”

第 37 章

吴冯氏让他哄得露出了点笑模样。吴老爷心放了一半,见时辰确实不早了,又嘱咐她一回,匆匆走了。

出了屋门见外头守着的冯妈,交待她道:“去把二姐叫来,让她看着她娘。”

冯妈妈连忙答应着,一溜烟跑去了,绝口不提这未嫁的姑娘在这会是不能出屋子的,谁肯在此时顶这个风头多嘴呢?

吴二姐在屋子里守着敬贤,今天大姐出嫁,她一个没出门的姑娘不能到外头去,来的客人也多,要是有个不懂规矩的冲撞了她,这丑就丢大了,所以她的屋子今天守得铁桶般严。

吴冯氏正忙着,敬泰也被叫出去陪客,敬贤就送到她这里来了,连着跟着他的奶娘婆子丫头也挤进她的屋子里来。

吴二姐不耐烦这么多人,将她们都赶到下面的屋子里去,只留了个奶娘跟她一起守着敬贤。

这群平常在吴家除了吴冯氏不看别人脸色的大牌丫头婆子在吴二姐面前倒是没有一点脾气,往常因着侍候贤二爷,个个鼻孔朝天走,现在二姐一句话让她们都到小屋里去挤着,竟一句话也没有,蹑手蹑脚溜了个干净。

冯妈妈进来一说,吴二姐擦干净脸上的泪抱起敬贤就往吴冯氏屋里去。张妈妈一路跟上,连声吩咐小丫头先到前边院子门前守着,不能让外人此时撞进来看到吴二姐。

二姐进了吴冯氏的屋子,就见吴冯氏呆呆怔怔的望着窗外,她略一思量,把小敬贤往地上一放,指着吴冯氏说:“去,喊娘。”

小敬贤摇摇摆摆的往吴冯氏那里去,扑到她脚边抱着腿奶声奶气的喊:“娘~!”

吴冯氏让他喊得回了神,见小儿子可怜巴巴的抱着她的腿,要哭不敢哭,要笑不敢笑的模样立刻心疼了,抱起他问:“不是在姐姐那里吗?怎么过来了?中午吃了什么?”这才抬头,看见吴二姐站在那里,奇问:“怎么过来了?”

吴二姐走过来说:“可能是外面的热闹惊着了敬贤,闹着不肯睡,还哭了一场。”

吴冯氏眼泪掉下来了,哄着小敬贤说:“大姐离了家,你也知道啊。”抱着敬贤靠在他的小脑袋上慢慢晃悠。

吴二姐见吴冯氏这个样,知道这伤心伤得过了会伤身,凑近坐着扒开小敬贤的衣领子说:“我也不懂事,只是见他身上起了这么些红点子,他又抠又挠的,不知道是怎么了。”

吴冯氏低头一瞧,把敬贤往炕上一放解开衣服一看,可能最近天气闷热,她又忙着大姐的婚事,敬贤的事已经有段日子不曾亲自过问了,结果小敬贤从后背到前胸,特别是屁股和大腿根夹着肉的地方起了一层细密的痱子,有些已经让挠破了,红肿一片。

当娘的一瞧就心疼了,皱眉起来,恶声问:“谁看着的?怎么这么不用心?”

跟着小敬贤的奶娘刚才没进屋来,在外间听见里面吴冯氏发怒的声音就有些不安,想探头朝里屋瞧,却被冯妈妈扯着到了外头,冯妈妈虽然不知道里面是怎么回事,可反正不关她的事,任谁挨骂都行。可要是让这奶娘撞进去招了吴冯氏不痛快,她怎么着也要跟着吃刮落。

将奶娘扯到院中,冯妈妈小声教训她:“怎么这么不懂事?屋子里太太和二姑娘都在呢!你就敢这么往里伸头?想吃板子不是?”

奶娘心里发虚,这几日天气闷热,小少爷夜里睡觉又不爱翻身,她不过几夜睡得沉了没注意,敬贤身上就起了一层痱子,幸好吴冯氏这几天没功夫管,痱子又没起在显眼的地方,她这几天正用土方的药汤给他擦,可一时半刻也下不去,今天小敬贤被托给了二姑娘她就在心中打鼓,又想着姑娘还没出门,管弟弟也只是走个过场,可谁知又被叫到了吴冯氏这里,所以听见里屋的声音她就不安起来,总觉得是要出事。

吴冯氏在屋子里气得肝疼,她不过一眼没瞧着,放在心眼里疼的小儿子就能起一身痱子,她摸着问小儿子难受不难受?小敬贤正想撒娇,这几日娘不管他,他也难受。闻言立刻眼眶泛红:“痒!痒得夜里睡不着!还不让挠!”

吴冯氏气得两眼冒血光,浑身哆嗦!大姐刚出门,她又悲又恼又憋着气,二姐的婆家背地里玩小把戏,她不能给二姐说还要小心帮段家瞒着,姑娘家的名声要紧,她正觉得心里闷着一股阴火,这小儿子又出了事!虽然只是起了身痱子,可听小儿子说痒得夜里都睡不着当娘的就跟自己身上的肉掉了似的心疼!他这么个小小人,正是觉多的时候,夜里睡不好那该多难受?

吴冯氏呼得站起来狠道:“一屋子七八个人竟看不好一个小孩子?都是吃干饭的!!索性都卖了大家干净!”她心疼孩子,从大姐到小儿子,每个人身旁都有好几个丫头婆子跟着,她还是嫌人不够多,怕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二姐坐在炕头哄敬贤,见吴冯氏发火倒松了口气,这会有个事能引开她的注意就好,卖人也不是个事,反劝道:“大姐刚出门,只当是给她积福,丫头婆子不好了就教,娘别跟这群人置气。”

吴冯氏这会儿是看谁都不顺眼,听了二姐的话立刻顶了回去:“你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没见你弟弟都痒得晚上睡不好了吗?让你看着他,你是怎么看的?”

吴二姐只管点头称是,也不提这敬贤是今天才送到她屋里去的,起痱子怎么着也有个三五天了。

吴冯氏又扯天扯地的埋怨了通,连吴二姐针线拿不出手的事也说了遍:“你姐姐九岁时就会做衣裳?你到现在连件单衣都缝不好!我日后想穿你做的衣裳只怕是要托了天大的福气呢!”

吴二姐仍是只点头,慢递茶,哄着吴冯氏发火。

冯妈妈跟奶娘站在屋外头,听见里屋吴冯氏吵骂吴二姐,听得她们心惊肉跳,吴二姐哪里是个好相与的?让人听见她的短处,日后还不找回来?两个干脆躲到院外去,满院子小丫头溜了个干净。

吴冯氏发作了小半个时辰,坐在炕上直喘气,吴二姐捧了杯茶过去,她一挥手给挡开,气哼哼的。吴二姐也不急也不恼,慢悠悠摇着扇子给她扇凉,一边逗着躺在炕上的小敬贤发笑。

吴冯氏散了邪火回了神,见吴二姐一脸温吞的笑模样,想起她刚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明明是个满院子人都知道的炮杖脾气,什么时候见过她陪小心低头?一时感动起来,觉得大姐走了不假,家里还有个二姐在,日后嫁得也近,她也不算没个依靠。

都说儿子顶用,可儿子娶了媳妇还有几个顶用的?吴冯氏心中自然是清楚。

还是女儿好啊。

吴冯氏不恼了,抱起小敬贤逗了阵,又仔细看了他身上的痱子,见疹疱已经有些瘪了,颜色也发暗,知道是用过药的,又问了敬贤,知道奶娘这几日正在给他擦药汤,当下冷笑道:“她倒机灵,知道用药!”平常小敬贤哪一顿吃多了,或者咳嗽个一声这群人都恨不能嚷到天上去,如今起了一身痱子却瞒着不肯报,必定是心虚!

吴二姐见炮口对准了别人,仍是摇着扇子万事不开口,只端着一脸笑。

吴冯氏正在暗恨,这群下流东西真是一刻都不能放松!大姐的事,二姐的事,儿子们的事,这吴家大事小情哪一样她都不能松劲!不然不知何时就会让人欺到头上去!

她按下满肚子的火,一脸宽笑的抱起敬贤:“娘的乖乖儿!娘的好宝宝!娘一定不会让你受委屈的!”又看向坐在一旁从刚才起就一句话不说只给她打扇子的孝顺的二姐,这都是她的孩子!是从她身上掉下来的肉!

她绝不会让人欺负她的孩子!

吴冯氏咬着后槽牙发着恶咒。二姐不知她心中所想,见她不恼了就以为这事完了,哪知过几天就听说敬贤屋里的奶娘并几个婆子丫头通通被打了一顿,说是吴冯氏去看敬贤,发现他尿湿了被褥奶娘丫头却没给他换,就让他那么湿着睡了大半天。吴冯氏大怒,打了人又卖了几个出去,家里好几天都没人敢高声说一句话。

吴大姐嫁了,吴老爷去送了,家里只有吴冯氏当家,她要发脾气,如今可没一个人拦得住。各屋各院一时都老实了不少,一些心大的心野的也都暂时收敛了些。

二姐看着觉得挺有意思,跟敬泰说着玩,他却说:“二姐,你别觉得这些人这会儿规矩了日后就一直都是规矩的,要是咱们当主子的软上一分,他们绝对都会蹬鼻子上脸欺负上来的!就说敬贤这回的事,那个奶娘不就是仗着奶过敬贤吗?敬贤年纪又小,听她吓唬一两句也不敢跟咱们说,要不是娘发现了打发了她出去,谁又知道日后她能瞒着咱们做出些什么事来?”

二姐没想到一句闲话能扯出他这么一大段来,讪讪的笑了笑不敢吭了。她心里想,敬贤是小才会被下人欺负,日后她才不会有这样的事呢!敬泰说的也太严重了。

吴老爷亲自把大姐送到西镇聂家,声势浩大,他本来生意做的就大,提起吴家屯的吴大地主知道的人也都多,一进西镇这朋友世兄啊就都冒出来了。

聂家也是没想到,就是嫡亲的女儿也少有当老子的亲自送嫁的,多是族中或亲近亲戚的兄弟之类的代个劳,甚至有那不当回事的,指个家中的管家老仆一类的也就行了。这下聂家必要大操大办才行。

吴老爷也是想给大姐争个脸面,一来就大手笔的找朋友托熟人买下一座三进的院子暂时住下,并没有住到聂家去,也没有随便找间客栈停下。

路上花了两个半月,大姐在路上时已经听吴老爷说了段家出的事,知道二姐的婚事是一定要赶紧办的,她害怕段家真敢在那个妾的孩子落地前把亲退掉,这种临到迎亲才换新娘的事不是没有,吴家屯原来听说就有那么一家,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就说新娘子不贤惠还是怎么样,竟就在婚礼前抬了别人家的姑娘进门,原来的新娘当天夜里就上吊死了。

这种事到头来是没地方说理的,就是吴家能争回这个脸,二姐的名声也臭了。唾沫星子淹死人,大姐害怕了,竟赶着往聂家去,硬生生把该走二个月的路缩成了一个半月,赶得她一进西镇就病倒了,路上艰难,又热又不方便,要不是二姐给她带的腌的醋姜片酸黄瓜小咸菜还能就着下点饭,只怕会更糟。但这也闷出病来,上吐下泄的。

第 38 章

她又急又难受,病中心情也不好,一时以为自己要死了,一时又推着吴老爷要他赶紧回去,免得误了二姐的事,一时又扯着吴老爷哭着说要是她病死了,别告诉吴冯氏和二姐。

“先瞒个几年,等娘和妹妹日子过得好了再说,不让她们伤心。”

吴老爷见大姐病得颜色苍白满脸是泪还说这种话,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抱着她宽她的心说:“满嘴胡沁!你也是你娘教的,你娘什么时候教出你这么个笨的来?就是你妹妹也不会说出这种话来!你自己不争气,旁的人就是鼓足了劲也帮不上你的忙!”

大姐长这么大头一回被吴老爷抱在怀里哄,她见过吴老爷抱敬泰,抱敬贤,也常常见他抱着二姐哄,可就是她却从来没得过吴老爷一个笑。

吴老爷夸她好,夸她是个好大姐,她就越要把大姐作好。

她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下面都是弟弟妹妹,吴冯氏也很看重她,可是她却常觉得自己对不起吴冯氏。吴冯氏艰难的时候,她已经记事,小时常在夜里抱着枕头哭,自己怎么就不是儿子?她要是个儿子,她们这一房的日子就不会这么难过,吴老爷也不会这样不喜她们娘俩。

等到二姐出生,又是个姑娘,二姐一岁时,她依稀听到吴老爷跟吴冯氏吵架,亲眼看到吴老爷从吴冯氏屋子里怒冲冲的离开,悄悄躲在门后瞧,吴冯氏抱着当时只有一岁的二姐哭得没有一点声音。

她这才知道,吴老爷不给二姐上宗谱。

大姐躲回屋子把自己闷被子里哭得天昏地暗,在那时她曾经好几次想过,自己去死,再投个男胎回来托生到吴冯氏的肚子里,好帮帮娘和妹妹,到时她就蹲在阎王面前磕头求他,一定要再托生成个儿子回到吴家帮吴冯氏争宠。

这个想法一直纠缠着她,直到敬泰出生前,她都在清清楚楚的盘算要怎么死的让吴冯氏不会伤心,有二姐在,少一个女儿娘应该不会太伤心。又想见了阎王要怎么说怎么求,怎么回来。又听说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就盘算着带着自己的小金锁小银镯过去好买通小鬼过路。

后来敬泰出生了,她生生硬顶着吃了一年的长斋感谢老天爷!吴冯氏求她喝口鸡汤她都能当面喝下去回头再吐出来,瘦得整个人都小了一圈,要不是吴冯氏哭着要她吃肉,她原本是打算吃三年斋的。

她顺着吴冯氏的意吃下一口肉粥没吐出来时,吴冯氏又哭又笑又恼,抱着她狠狠捶她的背。

“你就是生来克我的天魔星!”然后抱着她大哭一场,她也哭,可哭完就又觉得被吴冯氏抱在怀里暖到了心眼里。

她是个好大姐好女儿,可她有时也偷偷想过吴老爷能喜欢她。虽然她不是个儿子,让吴老爷失望,可既然吴老爷能喜欢二姐了,说不定也能喜欢她呢?

吴老爷抱着大姐哄了阵,他哄过吴冯氏哄过二姐,轻车熟路,一时说爹的小心肝爹来送你就是为了让他们家不敢欺负你,你安心就是,又说要是不喜欢这一家,爹立刻就带你回去。一时又说爹就在这里守着你,就是真有那黑白无常前来索命勾魂,爹在他们也不敢拿你怎么样。一时丫头端着苦药进来,吴老爷接过来又哄孩子样的哄她乖乖宝贝喝药啊,苦啊,爹给你吹吹,一闭眼一仰脖子就喝了,来,爹喂你吃块糖,还想吃啥?

大姐像走在美梦里,都不愿意醒过来了。

大姐让吴老爷哄得从来没这么好过,几天身子就缓过来了。聂家五少这几日一天来好几趟,明着是来拜望吴老爷,可带的礼却都是给大姐的。虽然两人不能见面,有那聂家管事把东西流水样往小院子里抬,又听说大姐是水土不服,怕她吃不惯东西,竟把家里准备好的厨子送过来,厨子一来,手艺一显,竟然是家乡口味。吴老爷奇怪,以为是吴冯氏提前预备的,叫来厨子一问,原来是聂五少早两年就挑好的人才,就放在他们日后的新房的小厨房里,就是给大姐预备的人。

吴老爷放下一半的心。这边聂五少的爹也出场了,虽然五少是小儿子,虽然亲娘已经不在了,虽然家中小娇妻已经又生了个儿子,可聂老爷不是傻子,早早的下贴子请吴老爷吃饭,又体贴的送东西给大姐,又借着请客的时候让吴老爷看了给新人准备的院子,最后连自己的继妻都叫出来让吴老爷见见。

吴老爷最担心的就是聂老爷的继妻,谁知道女人枕边风一吹,会不会给大姐不痛快?见了上下一打量,吴老爷松了口气,瞧着不像大门户里出来的,年纪可能跟大姐差不多,又想大姐是吴冯氏养出来的,估计应该没事,再一想了不起回头让大姐领着聂五回家来,他就当多出一碗饭。

打定主意,聂五送他出门,他就慢悠悠的说:“我这大姐自小就懂事听话,受了委屈也是从来不说的。”

聂五连忙说日后定不让大姐吃一点苦头!受一点气!

吴老爷见他这样,又说:“我新买的那个院子就给大姐留下了,日后要是家里过得不痛快只管搬过去住。家那边也有几间铺子想找人帮着看,你要是在这里闲了就带着大姐过去。”

聂五的眼圈顿时就红了,家乡的产业几位兄长都霸着,眼瞧着他是一点都捞不着了,而哥哥们又都觉得几年来只有他跟着爹娘在外头,腰包里指不定有多鼓呢!他是一肚子苦水没处倒!

本来以为家乡的田产铺子他不必想了,好歹这西镇上还有点东西能留给他,可继母去年刚生下个小弟弟,爹本来还带着他看铺子,最近也开始查账了,话里话外透出那么股子认为他不老实偷藏私房的意思。

聂五几乎没给气得要犯上!好好一个正经的五少爷,出去也是人人见了都要拱个手招呼一声的,可谁知道他在家里过得这样憋屈呢?

幸好早年亲娘去世时把她的嫁妆托给了吴冯氏,没让聂老爷攥在手心里一把手都交给了新太太。而虽然早有言明这日后都是吴家大姐的,可吴冯氏从来不贪他这点东西,每一季的收益都让人拿来给他,一半留他自用,一半让他存起来,铺子里看铺子的也是他亲娘留下的老人,一个吴家人都没往里塞。

如今大姐嫁过来,吴老爷亲自来送不说,嫁妆也是一点都没占聂家便宜的意思,聂五见那长龙般的嫁妆队伍,又见亲爹这几天对他也开始和颜悦色起来,继母也开始躲在屋子里不出来了,就连那小弟弟最近也少见。

聂五一口浊气长长吐出来,越来越觉得这世上还是亲娘疼他,这亲事结的是真好。吴大姐那就是救他命的仙女!虽然说他日后并不打算仰岳家鼻息而过,但有了吴老爷这番话,好歹他是知道了吴家不会不管他们,有了后路可退,这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

聂五长揖到地,道:“小婿给岳父磕头!”当下撩袍子跪在大街上,重重磕了三个响头,个个真心实意。

吴老爷容他磕完头,受了他的礼才扶他起来,见他眼眶泛红,拍着他的肩温言道:“你既娶了我家大姐,我就拿你当个儿子看,这几天我留下来也带你见见人,日后你出门办事也好有个照应的。别的不敢说,我吴大山的名字喊出来还是有点用的!”

聂五胸膛里沸水般翻腾起来!兴奋的两只眼睛都向外冒光彩!

亲自将吴老爷送回小院子,又留下喝了杯茶才回聂家,一进屋就听丫头说继母使人给他送了汤来,要他注意身子别累着了,又问吴家那边可有话说什么的,聂五冷笑着打发了人走,躺床上一觉到天亮。

开始办喜事,吴老爷打发人把嫁妆往聂家送,新房的家具也要换上,聂五守在屋子里,亲自领着吴家的下人把新家具换上,又把好了前院后门。

吴老爷跟聂老爷在前堂喝茶聊天,新聂太太在后院着急,按说她应该去看着新妇进门的事,可聂五当着吴老爷的面说他亲自去,吴老爷竟也不拦着,笑着点点头就让他去了。

婆子回来传话,新聂太太暗地里骂,一个大男人家倒去操心这等小事!难道让她一个当家主母当摆设不成?可是让婆子到前堂转了好几圈了,聂老爷跟吴老爷说得热闹,愣没机会让婆子上前说句话,新聂太太又不好就这样跑到继子屋子里去,好歹也是个大小伙子,要是正好撞见传出个风言风语来也没她的好日子过。可半天也不见聂五出来,她又暗恨,难道这小子真要守在那里看着婆子们收拾家具东西?这是个男人干的事吗?

她骂她的,聂五干聂五的。事情都办完了,他领着吴家的下人去回话,聂老爷见事情办完了就说要请吴老爷去吃席。

聂五站在一旁想趁机提一提他屋子里的多余的下人的事,旁边的吴家下人却早就跟留在聂五房里的原来的吴家人通过气,张嘴就说院子小了些,东西放不下,怕是人也住不下。

吴老爷就转头看聂老爷,一副等他解释的样子。从来没有听说过新嫁媳妇的东西婆家搁不下的,这可不吉利。

聂老爷也傻了眼,转眼看聂五,他可记得那院子是当时聂太太的院子跟聂五原本的院子合一块了,要说住不下可是有些笑话了。

聂五早存了看笑话的心思,当下也不给聂老爷留面子,干脆的说继母给他派了几个婆子丫头也搬了些东西过去:“娘说我那院子大,也住不了,先搁着再说。”

聂老爷的脸青了。聂五喊那女人娘不假,可两人岁数可差不了几年。这事要是之前聂五跟他提,他会骂儿子,会觉得是儿子在跟继母不对付,可是当着外人的面这感觉就全反过来了,这话一听就觉得是当继母的在给继子难堪,甚至还有点别的意思在里头,还让亲家给瞧着正着!

聂老爷恶声恶气的叫来管事:“统统给我撵出去!”

聂五高兴的两眼放光!险些露出笑来,吴老爷悄悄瞟了他一眼,他就立刻沉着下来,跟着管事回院子痛痛快快的把继母送来的那群人都赶出去,东西都搬出去。

聂家管事也不想得罪新聂太太,不肯顶这个缸,见七八个仆人苦着脸站在那里,就问聂五:“五爷,下面要怎么处置这些人?”

刚才明明聂老爷说要赶出去,管事还这样问,就是为了让聂五亲口说出来,这样日后新聂太太要拿人问罪也问不到这个管事的头上。

聂五自然清楚管事心中的意思,一时也有些迟疑。

吴家来送嫁的仆人可不管这一套,这些人明摆着就是新聂太太送来日后拿捏吴大姐的,哪里肯吃亏?立刻笑眯了眼说:“怎么聂老爷刚才不是说要撵了出去吗?这位爷可是听岔了?”

管事当然也不肯得罪吴家大姐,日后的新奶奶呢!见有人顶这个雷,乐得一推六二五,横竖日后是新奶奶跟新太太打对头,与他个下人没相干。马上笑道:“正是呢!我可不就是忘了?这臭记性!立刻就去叫人牙子来!”

新聂太太得到信时,人牙子早就把那七八个她塞进聂五院子里的婆子下人都带走了,聂老爷也领着聂五请吴老爷去吃酒了,气得她一佛升天二佛出世,半天没缓过气来。

过不几日就举行了仪式,聂家这亲事办得极盛大,也是托了吴老爷亲来的福,客人竟比预想的多了三成,还尽是些有头脸的人物。

聂老爷喜得脸上放光,倒想起以前聂太太的好来,这一比之下,继妻虽然年轻,可家世门第见识样样比不上嫡妻,就是风情似乎也差着那么点。想起早逝的聂太太,聂老爷难得掉了两滴泪,叹了几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