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边那边的小儿子还不到五岁,等他能出来管铺子做生意赚钱还早得很。再说他那个娘也上不了台面,怎么着都比不上明媒正娶的大太太,当然更比不了入过祖谱的段浩守。段老太爷虽然从来不管他这上面的荒唐事,可是小儿子的名字他都不愿意取,摆明了不肯认。

就是为了保住他的最后一点根苗,大太太都不能有事!

大老爷想了一会儿,把大太太扯进里屋说:“你就装病吧!”

大太太满脸是泪不解的看着他,大老爷一时也跟她说不清楚,不耐烦道:“换了衣裳躺炕上去!不管什么人来都不要管!”

大太太让他逼得换了衣裳大白天的就躺到炕上去,闭上眼睛装睡觉。大老爷又到外面,见段浩守一脸呆像着急慌忙的站在外面,看他出来就迎过来急问道:“爹!娘怎么样了?”

第 116 章

大老爷一脸伤痛欲绝的模样,踉跄道:“你娘她……昏过去了……”

段浩守脸都吓白了!顾不上大老爷就往屋子里扑,进去看见大太太躺在炕上人事不知的模样就上去摇晃道:“娘!娘你怎么样了?娘你不要吓我啊!”

大老爷跟着进来,见段浩守跪在炕前抓着大太太死命摇晃,一边觉得这儿子纯善,一边害怕大太太不舍得骗儿子再起来露了馅,连忙上去拉他劝道:“好儿子,你可不能再出事了,你娘已经这样了,你可千万不能丢下这么一大家子再出点什么事啊!”

段浩守之前在大太太推了老太太一把时就已经蒙了,后来还是段浩方说要出去请大夫他才跟了出来,想着要是能请来好大夫救了老太太才能替大太太求情,这才想方设法请来那个听说极有名的好大夫。结果如今老太太醒了,大太太又病了,段浩守这下才叫天塌了。见大老爷拉着他哭道让他不能再出事,也哭道:“爹啊!这都是怎么回事啊!”说罢跪地抱着大老爷的腿就痛哭开。

大老爷让他这么一哭更伤心了,当年就是因为这一家子的烂事让他宁愿跑到南方去都不肯回来。可人老了想着还是应该回家,还是想家,结果刚回来又是一场风波。

两父子相互搀扶着起来走到外屋坐下后,大老爷叹道:“儿子,这人啊在世上就是这么回事。”他扯着段浩守说,“这事你不找人,自然有人来找你。拿这次的事来说,要是你二叔和二婶不事事想着要压咱们家一头,也就不会有这次的祸事了。”

段浩守不吭声了,他是个闷瓜性子。对于长辈的是非从来不去多想多看,二叔二婶跟他们这一房是有些不对付,可是因为是长辈他也没什么怨恨。

长辈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太太不许他出门,他就不出门。家里的铺子什么的交给二叔打理,那就让二叔打理。二叔偷偷捞钱,大太太生气的时候还会骂两句,他倒去劝上一劝。

家和万事兴。都是一家人,何必计较那么多?段浩守总觉得,这人都是有良心的。你多让让他,他自然就知道分寸了。何必非要扯破脸呢?倒让外人看笑话。

以前他还小的时候会觉得大老爷偏心,丢下他们母子不管不说,对几个堂兄弟比对他还好。像这次去南方的事,之前段浩方去还好说,可段浩平凭什么去呢?要是他能去,为什么不是他段浩守去?

大太太有时也抱怨大老爷丢下他们母子,不知道在南边过得多快活呢。他有时听了也不好说,做儿子的不好说当爹的不是,何况又是那种事。什么小老婆狐狸精之类的,他听了都臊脸。

后来他也想明白了,这人的福气什么的都是注定的。能享多少福,有多少财都是老天爷给的。自己争是争不过来的,倒不如安安心心的过自己的日子。有了,是白捡的,没了,也不可惜。

大老爷这样说,他不好反驳,也不好把自己想的告诉大老爷。他也知道自己这种念头往轻了说叫没骨气,往重了说叫没出息。男儿当世哪有不想闯出一番事业的?像他这样事事得过且过又像什么话?

大老爷看他的神色想岔了,以为他是怨恨自己带三房的儿子去南方不带他,就握着他的手说:“我自然想带着咱们一家过去,只是老太太那边不好交待。”这也是大老爷的私心,怎么说也是老家好。他在南方就是过得再好,仍是想着有一天风风光光的回到老家来。所以他并不希望将段浩守带到南方去,怕南方的风光迷住了他,让他不愿意留在老家。

他也想着日后等他在南方赚够了钱,就回到老家来过舒服日子,到那时段浩守也成才了,家里的生意什么的也都能交给他了。他就只需要在家享儿孙福就行了,天天下个棋赏个花什么的,什么都不用操心了。

他拉着段浩守的手说:“浩守啊,爹挣下的这些东西都是要留给你的。你可千万不能忘了啊。”

段浩守点头道:“我知道的,爹。”长辈们怎么闹他都管不着,反正他也没什么本事,能养活得了妻儿,能孝顺爹娘到老就行了。

两父子说了会儿话,外面段老爷叫人过来找他,说老太太醒了找他没找着,不肯吃药了。

大老爷连忙过去,一见二老爷和二太太都守在老太太跟前。

老太太醒来睁了眼后看不见大老爷就砸了药碗骂道看不见儿子就不吃药了!丫头婆子多数跟二老爷和二太太亲近,立刻就去叫他们过来。段老爷和段章氏轮番上去劝哄都没用,老太太就是不吃药。等二老爷和二太太急匆匆赶过来,老太太还是不肯吃药。

段老爷赶紧让人去叫大老爷,二老爷却给二太太眼色,二太太就过去又提起了大太太的事,抹泪道:“娘啊!大嫂推您的时候我的心都揪紧了!我可真怕娘出什么事啊!”一边哭一边跪下趴到老太太被子上甩头捶胸口,二老爷也在一旁抬袖子擦泪,道:“大哥只顾着护那个女人,一点都没想到娘!”

大老爷过来正好撞上这一幕,瞪眼道:“老二!你是不是不拿我当大哥了?你大嫂也是你能说的?”二老爷也不理他,只是看着老太太说:“娘,你看大哥到现在还护着那个女人!”

老太太见大老爷过来,立刻伸手道:“老大过来!你到哪里去了?我怎么醒来就没看见你啊!”

大老爷立刻坐到老太太旁边,端药碗亲手喂她吃药,等药吃完了漱了口才低头擦泪道:“本来一直守在娘这边的,后来浩守过来说凤娇她……昏过去了……!”大老爷话音未落就低头呜呜哭起来了。

二老爷和二太太一时都怔住了,看着大老爷不知道他说的是真是假。

段章氏一听就急了,想过去问昏了?严重吗?请大夫了吗?还没走过去就听见后面段老爷咳了两声,她赶快又站回段老爷身旁扶着他急问:“老爷可是不舒服?要不就先回去歇着?”

段老爷紧紧握住她的手,低头似乎又咳又喘全身无力,摇头沙哑道:“……没事。”

段章氏让他这一打岔也明白过来了,低头只顾着照顾段老爷,对那边的事也不插嘴了。

大老爷呜呜的哭,二老爷和二太太一脸狐疑,老太太倒像是闭着眼睛睡着了。

过了会儿大老爷扶着老太太躺下,双眼不知是哭的还是揉的又红又肿,他领着一家人出去,吩咐丫头婆子照顾好老太太。

几人来到外屋,大老爷叹道:“今天多亏了大家,老三啊,你还病着就先回去歇着吧。有丫头婆子在,娘也喝了药见好了,等明天再请大夫来一趟看看。”

段老爷答应了声,领着一家子走了。

大老爷转头对二老爷说:“老二啊,你也回去吧。”说完就不理他了,转身要回老太太那个屋去。

二老爷叫住他说:“大哥,既然大嫂病了,请大夫了吗?”

大老爷停下叹道:“还给她请什么大夫?等娘处置了她再说!”

二老爷这下是彻底不信大太太病的事了,可又不能指着大老爷鼻子说他骗人,说大太太装病。这病不病的可是两可的事,就连大夫也不敢说这人到底是真病还是假病啊。见今天讨不了便宜,他只好拉着仍不甘心的二太太回去了。

老太太一连病了半个多月,精神看着是渐渐好了,只是不肯松口让大老爷回去,大老爷一说走就不肯吃药。

二老爷倒是想再提大太太的事,可是他一说老太太就是一副睡着的模样,几次以后他也明白了,老太太就是为了大老爷也不会发作大太太,再说还有段浩守这个长孙在那里站着。老太太怎么着都不会动长子这一家的。

二老爷死心了,二太太就是再想出什么招来也都没用了。

大太太也一直病着,天天不起来,饭什么的都是董芳云送到屋子里去。二太太倒是带着东西想去看她,却在屋外就被拦下了,董芳云挡着门蹲了个福道大夫吩咐说病人不能见风,又说怕二太太进去过了病气就不好了。

二太太有心刺她一句,说你天天进去侍候怎么不见你怕过了病气?

董芳云却是个软棉花的性子,闻言只笑笑道我们作人儿媳妇的自然只知道怎么侍候婆婆,哪里能只顾着自己呢?

她说这话只是本心,二太太听着却怎么听怎么别扭,扔下礼物转身走了。

又过了一个月,眼看雪都化完了,柳条也抽芽了,老太太松口了。却仍是坚持要段浩方跟着过去,段浩平也想去?那不可能!老太太当着他的面就把这话撂下来了。

“你先跟着你二伯父学一学再说吧!”老太太话完这句话就把段浩平赶回去了。

段浩平气冲冲的回了院子在屋子里一顿狠砸,他这些日子越来越容易生气,过了年身上不但没长肉,反倒越来越显瘦,脸色苍白泛青,看着风吹就倒。段老爷见了说过他一两次,因为知道他日日跟着那妾在屋中荒唐,就教训他道男人不能这样离不开女人。

“那精气神都是有数的!能容你这么胡来吗?”

可是段老爷说不动他,他也不肯听,甩手又回妾的屋子里去了。如今只有那个妾让他喜欢,妾会说他喜欢听的话,跟妾在一起他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再说现在床上他也离不开那妾了,妾总跟他说这采阴补阳的房中术对男人有好处,他也觉得自己在床上时间越来越久,有时竟能坚持两刻不泄!

段老爷自己的病还没好,日日没精神,老太太那边的事也还没完,二老爷还是天天找事。段老爷见段浩平乖乖留在屋子里不像以前那样出去找他那些酒肉朋友,也不怎么拘着他,只是让段章氏多给他炖些补身的药膳吃。

第 117 章

四月末,大老爷带着段浩方起程回南方了。送走了两人老宅里倒是消停了好长一段时间,老太太自那此病了以后倒是不那么爱发脾气了,还特地把段老爷叫过来问他们什么时候走。

老太太说:“再过一个月天就热了,你那边不是还有几个铺子吗?怎么着也不能离了人,你看看你什么时候合适就回去吧。”

段老爷经过了段浩平的事和老太太生病的事后,一方面是觉得是自己不孝顺才报应得子孙不成才,一方面又觉得老太太这一病,说不定什么时候人就不在了,他这个作儿子的能多陪老娘一天就少一天。

有心想留在老宅,可那边铺子的事也的确需要回去再打理一下,就是要搬回来房子下人什么的也要处理。就跟老太太说这几日就动身。

段老爷临走前又过去跟老太太磕头,两眼含泪道:“娘,儿子走了。”

老太太侧过脸,摆了摆手,没吭声。

段老爷自从说了要回那边去,段浩平就躲在屋子里不出来了。这回到底没去成南方,他就觉得都是段老爷和段章氏偏心的缘故,不然为什么段浩方能去,他就不能去?要说老太太不放人,只要段老爷去求,两个都是亲生儿子,去哪个不一样?要说老太太不肯放长孙出门,段浩守在那边站着何时又有他的事了?

归根结底还是段老爷和段章氏不肯放他。口口声声说他是长子,日后两个老的都要靠他养老,赚的东西都是给他留的。段浩平骂了,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跟老太太似的不想放长子出去?把事都推到老太太身上,根本就是你们两个不想让我去南方!

段老爷见不着他,自从病了那一场身上还虚,也没精力再跟他纠缠。就跟段章氏说这回也不必非要带他走了。

段章氏听着又掉泪,自从上回段浩平跟段老爷吵了一架后她才知道儿子心里恨他们呢。有心想把这个结解开,可她去找段浩平吧,他就躲在屋子里让妾出来应付她。段章氏低下头跟那个妾说好话想见段浩平,又塞钱给她让她多劝着点,回来气得直掉泪,那么一个东西倒要她去低头求她?这是什么事啊!

可段浩平还是不见她,也不去见段老爷。一家人住在一个院子里倒是根本见不着面。段老爷面上不显,没人时就长吁短叹。段章氏怕他刚见好的身子再愁坏了,轻易不在他身旁提段浩平的事,连眼泪都不敢掉。回了房就自己偷偷哭。

如今听段老爷说起一时忍不住,连忙低头擦泪。

段老爷见老妻这副样子,心里也难受。他不好说段浩平的不是,再不好也是自己的儿子,又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可又怕段章氏这样下去又生病,半天才找出一句话劝道:“……好歹,你还有个浩方啊。”

段章氏怔怔的点头,强笑道:“……老爷说的是,咱们还有浩方。”

段老爷见她明白,立刻松了一大口气,拉着她的手又柔声劝道:“浩方家的那个还小,就是为了浩方你也要再多撑几年啊。”段章氏答应着点头。

收拾好东西准备走,魏玉贞过来说想跟着过去侍候。

段章氏想了想说:“这回你就不用跟着回去了,浩平这里也离不了人。”段浩平如今这个样子,段章氏无论如何放心不下。有魏玉贞这个主母在这里镇着好歹那个妾还不至于太过分,段浩平如今就天天在屋子里不出来了,要是这院子里没了人管那还不翻了天?魏玉贞不吭声了,这院子里如今乌烟瘴气的她倒想避开。

段章氏见她这样转身去拿了两贯钱留给她,说:“你在这边也少人侍候,明天我给你买两个人回来。”

魏玉贞的人都留在那边了,段章氏想了想,又留下了自己的一个婆子帮着她。又说:“天热了你也可以带着孩子先到这间屋子里来住,免得太挤了住不下倒委屈了孩子。”

小孙子已经渐渐长大,段浩平领着妾在小屋中荒唐的事怕带坏了孩子。段章氏倒是想把小孙子带走,可又怕魏玉贞不愿意,干脆让他们先住到这边来,也好避一避那些污糟事。

魏玉贞听出段章氏的意思,有心想让儿子跟着回去,可又实在舍不得,再说有了儿子撑腰段浩平怎么着也要顾忌一二,她身旁没了儿子只怕反而更糟。

选了一个大晴天,段老爷带着一家子回那边去了。路上也顺利,四天后就到了。进了门一院子的人迎出来,段老爷长长的舒了口气道:“还是自己家舒服啊。”

各自回院不必再提。

二姐领着红花回了院子,张妈妈得了信早早的迎了过来,一见就掉泪道:“姑娘可算是回来了!再不回来我可没法对老爷太太交待了。”

过年时张妈妈带着二姐给吴老爷和吴冯氏的礼回了吴家屯,还没过十五呢就回来了。想着早几天回来收拾好院子等二姐,结果一等就是快两个月。

吴家那边想着等二姐从老宅回来就过来接她回去好团圆,结果等啊等啊不见人。吴冯氏急了,先是让冯妈过来找张妈妈,问这是怎么回事啊?怎么还不回来?

张妈妈急得直转圈,恨不得去撞墙!扯着冯妈的手哭道:“早知道我就跟着过去了!怎么能让姑娘一个人走呢!红花还是个小丫头不懂事,也靠不住啊!”

三月下旬时,吴冯氏生了,又是一个六斤多的胖小子。吴老爷高兴啊,在家里开了十天的流水席,又被吴冯氏催着跑到段家这边来亲自来接二姐。张妈妈见吴老爷亲来,吓得迎出大门外跪地痛哭。

吴老爷见人还没回来,也有点不大痛快。让张妈妈回去后又去找了王大贵,王大贵也早就急得火上房。二姑娘要是出点什么事吴老爷能剥了他全家的皮!见吴老爷亲自跑来了,连忙说他就准备这几天找到老宅去!非要看看二姑娘到底怎么样!

吴老爷倒是另有盘算。这边让他再等几天,那边托人去段家老宅那边打听。这年都过完了怎么不见人回来?

这一打听就打听出来原来是段家大老爷回来了。

吴老爷回去把这事给吴冯氏一说,劝道:“恐怕是段浩方他大伯回来,老太太这才留他们多住几天的。”

吴冯氏头扎红布披着棉袍抱着孩子正喂奶,听了一脸不高兴。

吴老爷陪笑陪小心陪了一下午才算把她哄回来了,最后更是赌咒发誓说只要这边二姐回来了,他立刻就亲自去把她接回来!

张妈妈见这边二姐进门,一点不敢耽误的叫人立刻去告诉王大贵,王大贵接了信连夜回了吴家屯。

这边段老爷跟段章氏说今天回来都累了,明天也不必让二姐过来侍候。

经过这次的事段章氏也累了,也没心情再调|教儿媳妇,就点头答应下来,又让婆子过去告诉二姐。

这回魏玉贞没跟着回来,院子里又是一阵折腾。下人们都说看来大爷那一家子还是不肯回来住啊,那个就说这个家日后当家的看来还是二爷。

王大贵回吴家屯见了吴老爷说二姐回来了,吴冯氏就催着赶紧过来接。吴老爷说再等几天,那边刚回来他就去接也不合适。反正人都回来了,也不差这几天。吴冯氏急得直掉泪,哭道:“我想我的丫头!见不着她我放不下心!”说着大哭起来。

吴老爷拿吴冯氏没办法,第二天一大早就带着王大贵跑段家去接二姐了。

段老爷听说吴老爷来了,连忙迎出去,又听说是想接二姐回家聚一聚,连声答应着:“好!好!多住几天!多住几天!”一边赶紧让人套车拿东西送二姐回去。

二姐听说吴老爷来了,吓了一大跳!又听说要接她回去,连忙收拾东西。又去见段章氏,说要回娘家住几天,很快回来。

段章氏倒温和笑道:“你娘想你了,这次回去也不必急。浩方不在家里也没什么事,你尽管多住几天。”

她这样一说二姐不由得多看了她两眼,见段章氏穿一件洗得发白的旧衣裳坐在廊下晒太阳,看着倒像是还没从段浩平的事里缓过来似的,病病蔫蔫的。

想着可能是因为这个才这么好说话?二姐弓弓身答应着去了。

二姐带着丫头婆子坐着吴老爷的车回吴家屯后,段老爷晚上就跟段章氏说了要搬回老宅的事。

他叹气道:“……咱们搬出来也有十几年了,娘年纪也大了,浩平又是那个样子。我想着还是搬回去吧,怎么着那边也是家啊,老在外边住着也不合适。”

段章氏不吭声,想起十几年前她是多么想搬出来。好像不搬出来在那边是一天也住不下去了,为了搬出来她受了老太太十几年的冷眼,丢了自己的大儿子。这十几年就像做了场梦,如今梦做够了,还是要搬回去住的。就像段老爷说的,那边才是家。

段老爷见她不说话,扯着她的手说:“……我知道你在那边住着委屈,就是不看娘,也要看浩平的面子。那孩子跟咱们的心结深了,咱们搬回去住好歹还有解开的一天,要是就这么搁着不管,日后可怎么办啊?这个儿子不是就废了吗?”

段章氏淡淡笑道:“老爷,我知道你的心。咱们回去吧。”

段老爷拉着她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眼眶渐渐湿了,低头哽咽道:“……嗯。”手越握越紧,这是他的老婆,是跟他过了一辈子的女人。没享过一天福,到老了又要受儿女的气。

段老爷喃喃道:“……我对不起你啊。”

段章氏笑中带泪:“老爷说的哪里话?我跟着老爷是我的福气!这辈子最大的福气!”

送吴二姐回娘家的事也是段老爷早就打算好的,就是吴老爷不来接他也会提让二姐先回娘家。这边家里好准备搬回去的事,一些铺子是卖掉还是怎么样,家里的下人也要该卖的都卖掉。

段章氏找了人牙子要卖人,搬回老宅后那边院子小,一下子要卖的人就多了。就是日后段浩方和二姐都住在桃花园这房子还是不够住的,两个儿子都大了又都娶老婆了,不可能还跟以前似的两兄弟挤一个屋睡。想到浩平浩方两兄弟小时候挤一个炕,你踢我我踢你的那会儿段章氏就想掉泪。那时候他们多好啊,长大了就都变了。

下人还好说,只是搬出来后段老爷也有了几个通房和妾都住在后面的屋子里,虽说没有生下一儿半女的,但这些人要卖段章氏就不敢自己做主了。等段老爷回来特地问他:“虽说地方小,也不是挤不下。你留两个喜欢的吧。”

段老爷见段章氏这般小心在意反而觉得心疼她,挥手道:“带着她们干什么?地方小又住不下,都卖了吧。”

段章氏倒劝道:“老爷身旁也不能没有人,那样也不好看。”

段老爷拉着她的手说:“咱们俩才是两口子,都到这把年纪了咱们做个伴过完这辈子就行了,那些闲人就算了吧。”

段章氏听了欢喜的两眼放光,望着段老爷又想笑又想哭。最后仍是留下了一个最漂亮最年轻的,其他的都卖了。

下人好处置,只是这铺子卖掉段老爷多少有些舍不得,跟段章氏商量要不要偷偷给浩方算了,也不用卖了。

“好歹是个能生钱的东西,留着要是日后有点什么事几个小的也不至于一时就饿肚子了。”段老爷还是怕搬回老宅后几个儿子吃亏,他这辈子算是什么也不求了,只是却放不下孩子们。段浩平眼看着就是个没本事的,现在他还能偶尔接济他一下,要是这铺子卖了把钱分给他,只怕转眼就能让他给花干净了。

段章氏倒想两个儿子平分,就说:“都给浩方不合适吧?怎么着也要给浩平一间。”

段老爷叹气:“你当我不想给他?可他那个样子也不是个做生意的料子!我是怕给了他反倒让他把铺子给败了就可惜了。”

到底是他一辈子的心血,就这么糟蹋了也可惜。

段老爷叹道:“我看浩方是个心里有数的孝顺孩子。这铺子给他是给他,但日后他要管他大哥。”

段章氏皱眉发愁,她也明白段浩平不成才。段老爷的办法就是两兄弟调了个个,让弟弟照顾哥哥。

她不安道:“……这样……能行吗?”

段老爷心里也没数,只能说:“……只能这样了。”

第 118 章

吴冯氏自从吴老爷出门去接吴二姐就一直等着,从一大早等到天擦黑,冯妈劝道:“太太也要顾惜身体,不如先歇着,等姑娘进了门我立刻来叫太太?”

吴冯氏摆手道:“我睡不踏实,还不如等着呢。”又叫冯妈妈把刚出生的小儿子抱过来看,望着他的小模样笑道:“瞧他这样,张着眼睛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冯妈凑过去看了眼,奉承道:“自然是在看他娘了!”吴冯氏轻轻握住小儿子的小手哄道:“你在看什么啊?小家伙?”

两人正说着话,就听见外面有丫头一路喊一路跑进来,掀了帘子扑进来喜道:“太太!二姑娘回来了!”吴冯氏高兴的就要下炕,把小儿子给冯妈妈说:“回来了?快去接!”一边说一边掀被子下来要穿鞋。

冯妈抱着小少爷也不敢动,一边扭头叫外面的丫头进来侍候,一边劝吴冯氏:“太太别急,二姑娘这都到门前了一会儿也就过来了!”

吴冯氏又对着镜子抿了抿头发,在屋子里转了圈又觉得身上的衣裳不好,要丫头开箱子拿好看的过来给她换上。冯妈妈抱着孩子在一旁笑道:“太太好长时间没这么高兴了!”

吴冯氏笑道:“我的姑娘回来了,我能不高兴?”话音未落就听见从院子里那起就一连串的请安问好。

“姑娘回来了!”

“姑娘快进去!太太都等急了!”

吴冯氏连忙迎出去,正走到门前帘子掀起来,二姐一身红衣的低头进来,抬头一望,刚露出个笑来就哭了,喊着娘扑到吴冯氏怀里哇哇大哭,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二姐这一哭,吴冯氏也哭了,抱着二姐连捶带打:“你个倒霉孩子!出去了就不知道回来啊!过年也不回来!你……你是早忘了你还有个娘家吧!!”

两人正抱着哭,吴老爷跟在后头进来了,一见就笑叹道:“怎么在这里就哭上了?进里屋去!”一边说一边扯开两人,一手推一个给推到里屋去,又把一旁瞧热闹的丫头婆子都赶开,让冯妈把孩子抱下去睡觉,又让人把饭端过来。

吴冯氏扯着二姐回里屋换下衣裳,又细细打量她,见虽然看着精神不怎么好,但好歹没瘦多少,想着应该过得还不错。

吴老爷说:“今天晚上你们娘俩睡吧,我到外屋去凑合一晚。一会儿饭端来好歹吃一点再睡,别熬太晚,既然回来了就多住几天,有的是时候说话。”

二姐答应着,一会热汤面端上来吸吸溜溜的吃了大半碗,洗漱过后娘俩个并排躺到炕上,吴冯氏拉着她的手叹道:“你这一嫁可算是离了家了,都不知道带个信回来。”

二姐低头轻轻笑了下,让她跟吴家父母述苦,她还真张不开这个嘴。以前住在一起时倒是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做,离开了好像就疏远了似的,她几次提笔想写上两句给吴家送回来,又觉得没什么可写的,最后都作罢了。

吴冯氏拧着她的脸蛋说:“瞧瞧,连笑模样都不一样了。”说罢叹气道,“到底是嫁了人的了。”

二姐装小孩撒娇道:“在娘这边我还是娘的女儿啊。”

吴冯氏搂着她眼圈红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这女儿一嫁了人就离得远了,她就够不着了。就是知道她受了委屈也只能装不知道,她也护不住了。

二姐伏在吴冯氏怀里,知道她哭了却不敢劝,怕说得两人一起哭起来,只好装不知道。

吴冯氏压下心头的难过,说起了过年时的事。聂家的那个小五过年后领着吴大姐回来了,听说是跟聂老爷说吴大姐新嫁娘第一次过年,不回来也说不过去,所以在聂家吃了年夜饭就往这边赶了。聂老爷倒是不想让儿子走,可憋不住那个新太太正想赶聂五跟吴大姐离开好在家里威风着过年,新太太吹了几天的耳边风后,聂老爷就点头了。聂五就大张旗鼓的准备给岳家的礼物,把那继母气个半死,说他这是要把聂家搬空!吴大姐听了这话就跑到新太太的院子前跪着哭着求娘原谅,又跑到聂五亲娘的牌位前跪着磕头,说都是自己不贤惠才招惹出这些祸事来,又说一家吃喝都是爹娘给的,爹娘给粥就喝稀的,给面就吃稠的,哪有孩子挑吃食的道理?哭得新太太连门都不敢出,最后连街上的人都说这新太太心黑着呢,欺负人家没娘的孩子和远嫁的儿媳妇,还不是看着人家娘家不在跟前才这样?没听说谁家过年还不许回趟娘家的。

新太太就跑去找聂老爷哭,聂老爷让她哭得心烦,说之前也是你说让他们回去过年的,谁家过年去了不带礼物的?你又嫌小五带的多了,能有多少?要是小五带得少了,知道的说都是一家亲戚不计较,不知道还以为咱们聂家没钱攀人家的高枝呢!

新太太让聂老爷骂了一通不敢说话了,背地里骂老东西就爱打肿脸充胖子!都带走我的儿子吃什么!

聂五就这么着带着几十辆车领着吴大姐回来了,吴老爷瞧着那车上的东西笑道:“我也不占你们小辈的便宜,你送过来多少,等你们走了我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