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孩子再跟他缠,段浩方今天中午特地躲了出去。昌伟和昌福在他们两个中间更怕二姐,因为她并不一味的宠着他们,段浩方常被他们缠得没办法,稀里糊涂就答应了许多事,可到她这里,这些撒娇耍赖的办法统统都没用。

昌伟和昌福听她这么说,虽然有些失望难过,可也不敢说个不字。两个小的低着头闷不吭声的吃了饭就回屋了,二姐看着心疼,想着下午等他们睡起来了拿点心哄哄,再让段浩方带他们上街走走,散散心去。

孩子出去后,张妈妈过来收拾盘子碗,说:“万师傅的儿媳妇想进来跟奶奶说说话。”

二姐听了就让张妈妈把她叫进来,万师傅对她确实用心,菜做得好不说,她看着菜品搭配,觉得这里头还有点替她调养的意思,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万师傅是个有本事的。

万师傅的儿媳妇娘家姓张,跟张妈妈五百年前是一家。人看着也干净老实,嘴甜又会说话,逢人便带三分笑。她嫁进万家后知道万师傅的一身厨艺好,不但劝着自己男人跟他爹多学学,她也跟着偷了几手师。

万师傅擅长素斋,更用心的却是药膳和养身。他是学徒出身,家里卖了他给饭馆做个小工学门手艺好养家活口。他为人机灵又勤奋好学,学了饭馆里大师的手艺还不算,又自己掏钱跟着医馆的大夫学了一身的本领。他本来是打算靠这一身本事扬名出头的,可无奈怀才不遇。他跟人说吃他煮的饭就能治病,不用吃药就能长寿,还说吃药不好,补药更不好,倒不如吃他做的饭,他做的饭菜比补药好,这就像个笑话一样,结果哪间酒楼都不要他,最后才跑去做素斋的。

万师傅辛苦一辈子,临到老了开始发愁了。他老了,手艺不行了,一辈子给人干活,他不想到死都是个给人干活的。他老家不在这里,虽说出去人都叫他一声万师傅,可他在别人眼中还是一个做菜的,一个侍候人的。

万师傅不想等埋到土里还享不到一天福,就想买上几十亩地,盖上几间房子,享几年儿孙福,等他死了,地和房子都留给儿子,可不比只留点死钱更好?这样他也能安心闭眼。

可他是个外地人,虽说菜做的好,可却跟那些贵人攀不上关系,平常的有钱人家谁愿意跟个厨子结交?他当厨子虽然攒下一些钱,可也不是金山银山。

他去打听,买地要给官衙里的人塞钱,要找人作保,而且这样要掏得比当地人多才能买到好地。

万师傅唉声叹气,恰在这时段家请他去给怀着孩子害喜的二姐做饭。他觉得无所谓,去段家活干得比在拢月斋里干得要少得多,他也可以少花些力气便去了。

就是在段家让他知道了这个段家的三奶奶是吴大地主家的姑娘!而听说吴大地主还挺疼爱他这个出了门的女儿的,这不二姐刚怀了孩子,吴地主就亲自过来看了?

真是正磕睡送来个枕头!

万师傅高兴啊!想跟二姐面前讨个好,想借机认识吴老爷,他一边费心做好饭菜,一边想见见段浩方或吴老爷。

可吴老爷跟段家人都应酬不完,哪里有空去跟他一个厨子套近乎?他倒是巴结过来了,吴老爷也不过多赏了他些钱罢了,人却是没空见的。

万师傅急得没办法,这种机会哪是天天能遇上的?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可是不等他想出办法来,吴老爷回去了,段家就把两个厨子给辞了。

等他回了家险些大病一场,天天就坐在那里叹气,家里人都怕他再愁出什么病来。

过了一阵子,万师傅自己缓过来了,觉得这都是命,自己就是给人干一辈子活的命,没福享的命。

谁知快到过年了,拢月斋放人回家过大年,段家又来人请,说是家里的女眷吃着万师傅做的菜合胃口,想再请他去,若是吃着好了,倒是愿意跟万师傅签个长契,每月过来做几天菜就行。

于是万家这年也不过了,万师傅想着上回,知道是自己用错了办法找错了路,这回就带着会说话的儿媳妇一起来了,他在灶下做饭做菜,让儿媳妇去巴结二姐,使尽浑身解数,非要把吴家这条路走通不可。

张氏偷学了公公的几手本事,她自己又有些天分,倒是无师自通了,见着二姐后,观其面色行止,又在跟张妈妈几个丫头闲聊时问出了她平时的吃食偏好,连大夫给二姐开的药方子都让她给借来看了看,理由是怕跟食材有什么冲撞的地方反倒不美。

她回来跟万师傅一说,万师傅才知道这儿媳妇本事不小,他拿出看家本领来下死了劲给二姐调养,两个多月吃下来,二姐的身体渐好。

过了十五,万师傅怕段家又会冷不丁的就让他回去,所以今天便让张氏跟二姐说了。

买地是件小事,二姐自己手里便有上百亩良田,均出几亩给万师傅一家也没什么关系。可她却看重了他的手艺,药补不如食补,万师傅是个人才,他这门手艺不能浪费了。

二姐先说这买地的事好说,再来就问张氏万师傅这身本事家里几个儿子谁学到了?

张氏听二姐这个意思,倒是相中了万师傅做菜的手艺,她有心把自己男人给推出去,却听二姐说:“平常做菜没有什么难的,我倒觉得万师傅这个什么平常吃饭吃菜时就能养好身体,这倒是……”

闻弦知音,张氏立刻说起了这个,直把万师傅这一手给夸到天上去,照她这么说,吃万师傅做的饭菜连大夫都不用看了。

二姐自然是不信的,有病还是要找大夫。但吴老爷和吴冯氏年纪都大了,要是能帮他们调养一下身体倒是好的。

二姐开出条件来,能够帮买地,甚至房子也可以帮他们盖好,但是万家要有人签给她,还必须是有万师傅那门手艺的人。

张氏听了她的话就僵了,这个她可做不了主,她也没想到段二姐会提出这个条件来。这话里的意思几乎就是在说若是没这个人,万家就不必想在这附近买地了。

张氏回去跟万师傅说了二姐的话,发愁道:“爹,这三奶奶是吴家的姑娘,又嫁了段家那个三爷,她说的话……”

万师傅也蒙了,他心里一边是为二姐赏识他这门手艺而觉得高兴,他盼了一辈子都没人信他的话,没想到倒在段家内宅遇上了,不但相信他的手艺,甚至要用手段留下他。要是二十年前有人这么跟他说,他就真签了身契也愿意!可他现在有儿子有孙子,一大家子人,他的手艺也退步了,实在不敢接下三奶奶这个事啊。

过了十五没几天,段老太爷还是觉得专门请个大师傅在家里太浪费钱了,不如什么时候想吃他做的菜了再叫过来做一顿的好,

万师傅回了家后跟两个儿子商量,小儿子万勺跳出来说:“爹!我愿意!”

大儿媳妇张氏听了有些后悔没先开这个口,她本来一直在犹豫的。签下身契就意味着从此当了人家的奴才,可这也是能巴结上吴家和段家的好机会啊!过年时她在段家见过这个家里的各位太太和各房奶奶,三房的三奶奶吴二姐怕是段家这一辈中最风光的人了,她娘家就是大地主吴家,她又嫁了段浩方,这个段家最有本事的孙子,她自己不但生了三个儿子,听说三爷房里连一个别的女人都没有呢。

靠着这棵大树,不愁家里没个好前程。不然就靠这一家三个男人给酒楼做菜赚钱又能赚多少?做到死也不及人家手指缝里漏出来的!

她本来想要是万师傅不答应,她倒愿意先签个短契去二姐那里当婆子侍候,反正她的手艺也不差,调养二姐的身体她是绝对有把握的。

可听着万师傅的意思,他其实也不是不愿意,只是不想让儿子去签这个契,老爷子倒是想自己去签,一是他年纪大了没多少年了,签了契还能给儿子挣下一份家产。二,就是他觉得儿子都没学到他全部的手艺,他想展示给这么多年唯一的看中他这份手艺的二姐他全部的本事。

小儿子跳出来说愿意去签,万师傅皱眉道:“你的手艺还不行!毛毛燥燥的!这个事你们都不用说了,明天我去段家见三奶奶!”

张氏听了赶紧说:“爹一个人去怎么行?我陪爹去。三奶奶身旁的婆子我都熟,一准能见着三奶奶!”

第二天张氏陪着万师傅又来了段家,天虎听这婆子说要找张妈妈,又听说她姓张,以为是张妈妈的亲戚就让小五去叫了。张妈妈一来,张氏就把她拉到一旁悄悄说了这个事,还塞了几个钱给她道:“烦请妈妈多替我爹在奶奶面前说几句好话,老爷子觉得为着三奶奶能看中他这门手艺,在家里准备了好多天才过来呢,不是有意耽误三奶奶的事。”

张妈妈是知道二姐想把万师傅送回吴家给吴老爷和吴冯氏的,只是看万师傅头发花白年纪又大,就有些犹豫。她这边上下打量,万师傅看出来了她不信他的本事,也不好过去跟个妇人说话,就把张氏叫过来说愿意先让二姐试试他的手艺,他现做几道菜端去给二姐品尝。

第 216 章

二姐让人去跟董芳云说,她又把万师傅给请回来了,说是昌伟和昌福这些天有点不舒服,请他回来做两天菜,等孩子好了就走。

人自然还是在大灶安置,钱由她出。

董芳云听说人已经请到大灶去了,这就要开火做饭,她不好自己做主,便去跟大太太提了句。

大太太听了眉头一皱道:“这浩方家的是怎么了?什么都没说就把人又给请回来了?怎么这一病倒好似变了个人似的?”大太太是不相信什么昌伟和昌福不舒服的话,怕是她自己嘴馋了吧?

董芳云倒是不像以前那样顺着她的话说,只是低着头面无表情,心里倒是一阵痛快。大太太再怎么不甘又怎么样?二姐已经把人给请回来了,难道还能再给赶回去?料她也不会这样跟二姐对着干。

她想的不错,大太太也就是口头上抱怨了两句,仍是让人赶紧去准备给万师傅休息的屋子,一切都照过年时那样。只是她心里还是埋怨二姐连声招呼都不打就把人给请来了,还说什么钱她自己出,不是她出难道还想让家里给她出?显摆她有钱是怎么着!

大太太到老太太那边报晚饭的菜单时不轻不重的提了句,说完了一脸担心的道:“也不知道昌伟和昌福那两个孩子是哪里不舒服,该不会是过年吃多了吧。”

老太太听了倒不像大太太以为的那样生二姐的气,等大太太走了,老太太就想这浩方家的莫不是为了孝顺她才特意把万师傅又请回来的?老太爷让厨子走的时候老太太十分舍不得,却不敢说,见人回来了挺高兴的,暗暗期待着晚上的饭,想着二姐说不定会送菜过来,到了吃晚上饭的时候,老太太看见桌上的两道没一点油星的菜就没胃口,这时外头的婆子进来说:“老太太,三奶奶亲手制了两样小菜,人现在就在外头呢。”

老太太喜得几乎要跳起来,嘴里说:“啊呀她身上不舒服就别乱跑了!还想着我这个老婆子呢!快!快!快!叫她进来!”

来的人是张妈妈,这婆子一听就知道自己说岔了,也不敢解释,侧开身让张妈妈领着人把菜端上来。哪知老太太看见菜来根本没顾得上看到底是谁送过来了,叫了声好好的送出去就算了。

张妈妈本来还想再替二姐说两句表表这个功,那婆子生怕说漏了赶紧拉着她走,出了屋才道:“辛苦张妈你跑这一趟!你放心!我回头一定把三奶奶的孝心在老太太跟前好好的说一说!”

如今张妈妈在老太太这边也是记上号的人,婆子丫头见了她都使劲巴结。

张妈妈也不怕她卖什么坏,凑过来小声说:“我给你在大灶那边留了盘菜,你一会儿去端回屋吃。”

反正是顺水人情,不给白不给。那婆子听了更加高兴,老太太有,她也有,三奶奶这是想着她呢!

今天晚上段家几乎都得了二姐的好处了。老太太、大太太、二太太还有董芳云,二姐都给她们送了菜,不多,除老太太是两盘外,其他一人一盘而已,花不了多少钱却出尽了风头。

二姐面前摆着的却是她让万师傅做的,四盘菜一碗汤。她跟张氏说:“大约是年近半百的老人。一位是早年做过体力活,平日爱喝酒吃肉,身形略胖些,平常很少生病。脸红,腰腹较大。”这说的是吴老爷。

“另一位平日较少活动,多是坐在屋里。不忌口,生过五个孩子,最近可能睡不好觉,体乏易怒。”这是吴冯氏。

二姐虽然已经多年未曾见过吴冯氏了,可掐着时间算觉得她应该差不多已经该到更年期了。她尽力形容自已想像中可能的症状,然后希望万师傅能对症做出合适的饭菜来。

张氏听了后去大灶说给万师傅听,红花送她过去,回来后把张氏怎么跟万师傅说的学给二姐听。张氏说的自然加了自己的理解。

二姐道:“看来这个张氏倒是也有点本事。”转头问张妈妈,“你说她想签给我?”

虽然张氏过年时天天奉承张妈妈,做出一副孝顺女儿的样子来,张妈妈没有孩子,两人又是一个姓,对她的印象也挺不错的,可是跟二姐比就不行了。所以张妈妈也没替张氏说好话,道:“奶奶,这个媳妇我不喜欢!她眼皮子太活了!这样的人容易招祸!”

对,所以二姐并不想签下张氏进来侍候,虽说她做的饭比刘妈妈好吃,可这人她不信,看着就像个钻钱眼里的。

张妈妈没给张氏说好话,二姐暗暗松了口气。上回米妹来要身契后,二姐的心多少还是有些难受的,也怕屋里的人也有想走的跟她不一心的。像张妈妈、红花这样的,那都是她心里数得着的人。

万师傅做了菜送来,张氏就站在一旁细细的解释。二姐指着一盘烧豆腐说:“这个是……”

张氏道:“这个适合女眷吃。”说着拿了小勺舀了一块放在二姐面前的小碗里。

二姐尝了尝,豆腐很软,入口即化,味道却都进去了。她点点头,又看着一道红烧肉,这个菜出现在这里她其实不怎么高兴,吴老爷和吴冯氏年纪都大了,吃五花肉这么油的东西可不好。

那红烧肉汪着一层酱色,香气扑鼻。

张氏看出二姐面色不喜,赶紧解释说:“奶奶别看这是肉,其实它一点都不油。不信您试试?”不等二姐说话就又给她盛到小碗里了。

这个张氏的确是个‘能干’的。

二姐从善如流的拿筷子挟,挟起一块不等起来上面的肥肉就像化了般掉回碗里了。

炖烂了吧。二姐想着就要拿勺子,这时张氏才开口道:“奶奶,这个肉要用勺子,筷子挟不起来的。”

她是故意卖这个关子的。

红花这回不让张氏动手了,她给二姐另取了个勺子,拦在张氏递过来的那个之前,然后狠狠的瞪她。

张氏僵了僵,干笑道:“不脏,没人用。”这勺子刚才也就是给三奶奶盛豆腐那个,她又没用,这规矩也太大了吧?

二姐由着红花替她出气,她却像是没感觉一样继续试菜,张氏见二姐没恼,便想都是这下人拿着鸡毛当令箭,赶紧挤过来接着跟二姐说:“三奶奶可是不知道!这老人家偶尔吃点肥肉也是好的,特别是我家做的这道,您可别以为这就是普通的红烧肉,这做法可是一点都不一样的!”

二姐由着她说,吃到嘴里才知道这肉确实是炖烂了,可外形看着却还没散架,一进嘴却化了,而且确实是一点都不油,就连肥肉吃了也没有油腻感。

这是炖的时候长了?不对,万师傅到大灶也才一个时辰,算上处理食材的功夫也没这么长。

二姐想起来以前看过一个小故事,好像是个厨子为了将驴筋炖烂而加了尿,其实是因为尿里有碱的缘故。

想起这个来她就有些恶心。这个万师傅的秘方不会也是这一类的东西吧。

张氏不知道二姐为什么脸色不好了,东西也不吃了就让人送她出去。

等人走了,二姐对红花说:“我让你找人瞧着这个万师傅是怎么做菜的吧?问问看他有没有用什么古怪的东西。”

说起来这个万师傅到底有没有这样的本事也都是那个张氏说的,二姐会信就是因为张氏告诉她因为万师傅做的菜才让她产后的身体恢复的这么好这么快。

这个万师傅要是有真本事才好,要是靠点旁门左道的东西她可不能答应!

红花是让小五守在大灶下盯着万师傅做菜的,这小子机灵的很,就算万师傅不肯让人看他也能想办法看到。

小五说:“没什么怪东西,菜和肉都是现买的,油盐醋什么的都是灶上原来就有的。他倒是自己带了一个大肚子小铁罐,我看他就是用那个铁罐做的肉,还用泥给糊住了,糊成个泥疙瘩放在炉子里烧的。”说着他就咽了口口水,那泥疙瘩扒拉出来敲开后,那个香啊,都快把他馋死了!

二姐知道了他用铁罐做了红烧肉,又听说是用泥把罐子全给糊了起来就放了心,看来这万师傅确实用的是他自己的技术才把肉做成这样的。

二姐让天虎去找中人,跟万师傅签了一年的契,一年后万师傅必须再带个徒弟出来交给她才行,不然那地可就要收回来了。

签了契就让万师傅回家了,收拾准备一下就让人送他去吴家。

万师傅走的时候是带着小儿子走的,听说不是在段家侍候二姐一个人,而是要去吴家侍候吴老爷和吴冯氏,万师傅立刻决定带着小儿子一起去,他一定要把小儿子给教出来再签给吴家!这、这简直比他原来想的好太多了!要不是没人赏识他的这门手艺,他怎么会跑到酒楼饭馆这样的地方去给人做菜呢?

他一定不会让小儿子走自己的老路!他一定会给儿子一个好前程!

第 217 章

树枝抽了绿芽,天气转暖了,段浩方跟二姐说就是这几天送昌伟和昌福去吴家,他已经跟老太爷提过了。

“我回去替你看看爹娘,你有什么要带过去的话没?”晚上他跟二姐在床上时说。

二姐就猜是这几天,早就把两个孩子的衣裳给收好了,问他道:“你打算让孩子在那边住多久?”

段浩方皱眉道:“去一回不容易,入伏前把他们接回来就行了。”要是只去住个十天半月的,那他刚把人送去就要去接了,倒不如一口气让他们在那边住够。小孩子贪新鲜,一开始吵着要去,乡下地方能有什么好玩的?过不了几天怕就要吵着回来了。

二姐一听两个孩子要在那边住最少一个月的时间,这下好了!不愁他们不喜欢上吴家!就段家这等小院子,跑又跑不开,玩又玩不起来,天天就他们两个人,去了吴家那外边一眼看不到头的地方随他们去跑,村里的孩子玩的花样多又不认生,昌伟和昌福这样没见过世面的小家伙到了那边只怕眼睛都要不够用了。

她心里高兴,嘴上却道:“我给你拿上一百两的银子,你到那边让跟着孩子的青萝交给我娘,就说这是昌伟和昌福住在那边时的花用。虽说是我的娘家,可也有个亲的近的。我那个大弟弟已经娶了妻了,我可不愿意让人家说昌伟和昌福是去占便宜的!”

她知道自己这么说才算对了段浩方的胃口,这人在心里分得清楚着呢!她是‘他的’老婆,‘段家的’媳妇,昌伟和昌福是‘段家的’孩子,去吴家,那是走亲戚。

听她这么说,段浩方心里舒服了,拍着她劝道:“都是一家人,真给了钱你就不怕岳父、岳母不高兴,倒显得咱们客气了。”

二姐见说中了,更是要捧得他更加高兴,正色道:“不是这么说的,反正咱们先做出来了,便占了理字,爹娘真不跟咱们计较这是情份,到时要是娘实在不肯收,你也不用非要给。”

段浩方笑着说:“我知道,你不用嘱咐我,我就那么不会办事?”

见他乐了,她也乐了,不过是在心里。轻轻拍了他一下嗔道:“我是这么说的吗?你就这么冤枉我?”然后还是加了一句,“不过我觉得你还是把钱给了,这昌伟和昌福在那边住着我才放心。”

“好了,好了,不说了,咱们睡吧。”他拍拍她,两人睡下了。

几天后段浩方就带着昌伟和昌福去吴家了,二姐担心只把昌伟和昌福送去,要是吴冯氏没明白这个意思就不好了,就让张妈妈带着几箱东西跟着一起回去,私底下交待她道:“你跟我娘说,段浩方是昌伟和昌福的爹。”

第 218 章

吴家,吴冯氏的屋子里,她跟吴老爷正在商量段浩方带着昌伟和昌福来的事。

二姐让天虎送万师傅去吴家时已经说了最近段浩方会带两个孩子回去住,所以吴冯氏早早的就准备好了给两个孩子住的地方。家里的三个儿子中只有敬泰娶了老婆后不再住在她这边,敬贤和敬宗还跟着她一起住,她就想干脆四个孩子放在一个屋里也好看着好管些,说是舅舅和外甥,其实都是半大的男孩子。而敬贤和敬宗听见两个外甥要来都兴奋的大叫。

“昌伟和昌福来了就让他们跟敬贤和敬宗住一起吧,那个屋也够大,我再冯妈也住过去看着。”吴冯氏道。

吴老爷说:“这些事你安排吧。二姐让谁跟着回来的?张妈?”

“不是,是她的丫头青萝。”

吴老爷皱眉道:“怎么是这个人?”

见他不喜,吴冯氏赶紧笑道:“你就别操这个心了,她再胡来,上头还有一个你替她兜着,怕什么?”

吴老爷摇头叹笑,问她:“那我要兜不住呢?你说她哪来的这么大的胆子?不就是一个丫头吗?费这么些事,还想出那种馊主意来!”

吴冯氏不爱听了,斜了他一眼:“你年轻的时候荒唐事也不少做!她还不是像你?”

吴老爷见她发火马上换了个话头说:“得了,不说这个了。那个万师傅你用着好?我看他也没什么大本事,做的都是些家常菜,就这也值得二姐用二十亩地把人给换过来,还就一年!她也太……我不说,我不说你姑娘了行吧?”他陪着笑凑过去,被吴冯氏推开。

“那都是你姑娘的孝心,你不愿意要就给她把人退回去,再让人好好骂她!不许她这么瞎胡闹!行吗?”吴冯氏故意这么说。

二姐把万师傅送回来后,吴老爷听说二姐给了他地还替他盖了房子让他儿子老婆去住,又特地选了两块上好的坟地给万师傅,他要是不高兴,怎么肯这么做?

吴老爷知道这会儿自己是说什么错什么,干脆什么都不说了,靠在炕头,脸上带着笑。二姐想着他和吴冯氏,特地送了好厨子过来他当然高兴,女儿想着他们,他能不高兴?见二姐送了地和房子,他索性再加一笔,连坟地都送了,不愁这姓万的厨子不好好记着二姐的恩。至于吃他做的饭菜是不是能长寿,他可没当真。

唉,二姐这个小孩子,听人家说两句就信了,自掏腰包签了人送回来,真是他的傻姑娘。

吴冯氏见他坐在那里美着笑,就知道他心里快活的很,道:“你也不必老想着孩子们还小,二姐也不小了,孩子都生了三个了。再说我觉得我的姑娘也不笨,你说她这回特地让浩方把昌伟和昌福送过来是为什么?”

吴老爷道:“还能是为什么?不就是想让那个姓段的跟咱们家多亲近亲近吗?我跟你说,那小子是个喂不熟的,我也就是看着二姐嫁给他的份上,不然你看我……!”说着他就发起怒来。

吴冯氏轻轻拍了下他的腿,道:“我看那万师傅说的不错,你现在年纪越大越容易发火,可不就是火气太旺了?”

见吴老爷不说了,她又道:“再说,行不行现在还不好说。你就当信你姑娘一回?浩方要是能跟吴家更亲近些也是好事。”

吴老爷不想再说这个了,草草道:“昌伟和昌福来了你就好好对他们,我不为那个姓段的小子,我是为我的姑娘!”

这话说了不到两日,段浩方带着昌伟和昌福来了。

一下车,昌伟和昌福下了车就看傻眼了,天高云阔,一眼望不到头的。

吴老爷对身后的敬贤和敬宗说:“带昌伟和昌福去玩,别跑远了!”

四个孩子没大小,扯着手哇哇叫着跑了。

段浩方见孩子跟着人家走了,头一回觉得心里空空的没个着落。以前昌伟和昌福一直在家里,他回家就能看见,有二姐有一家人看着他们,他从来没离他们这么远过,何况又是在不是他家的地方。

吴敬泰拉着他进屋,坐下说话时他就一直心不在焉的,到了吃饭的时候他见孩子还没回来就问,就想站起来去找,敬泰拉他坐下笑道:“你别急,昌伟和昌福跟着敬贤他们去后院吃了,咱们这边喝酒什么的,他们来了也吃不好,就让他们在后面吃吧,我娘看着呢。”

听着是吴冯氏看着他就不好说什么了,可是这顿饭吃下来都心神不宁的。吴敬泰端着酒说孩子放在这里就让他放心吧:“一屋子人呢,保管少不了一根汗毛!”

他赶紧跟敬泰干了一杯,又站起来倒满一杯恭敬的敬给坐在上头的吴老爷,说道:“爹,大弟,昌伟和昌福在这里就劳你们多费心了!我以前有很多做得不到的地方,你们千万别跟我计较……!”

吴老爷听了一笑,吴敬泰赶紧把他拉坐下说:“说这个干什么?都是一家人!喝酒!喝酒!”

段浩方本来想把人送来后他在这里住上一天,第二天就走,可真要把孩子留下了他又舍不得,留了三四天才不得不走了。走前不停的问昌伟和昌福想不想娘?要不就跟爹回去吧,这里也没什么好玩的,多脏啊,回家爹带你们去逛街买小玩意啊。

昌伟和昌福却不愿意走,这里多好玩啊。敬宗带他们去看刚孵出来的小鸟,黄澄澄毛茸茸的,好几百只!一下子就把脚下的地给淹了,让他们下脚都生怕踩着一两只喽!

敬宗还带他们去看刚生出来的小狗,还要带他们去田里抓小鸟,能抓几十只呢!听说过几天这里还有集,集上还有耍猴戏的呢!不走!

旁边吴敬泰还在帮腔,放心吧,让孩子留下吧,没事的,下个月你再来接他们就行了。

段浩方回去的路上都在后悔,想回去把孩子再接回来,可刚把孩子放在那里就接也不像话,他就打定主意就让孩子在那边住半个月,他回家交待一下立刻就回去接!

可是他回了家二姐却用事绊住他了。

他走的这二十多天,二姐可没闲着。她先是把灶下的刘婆子和屋里的胡妈妈送到段家旧宅去了。一是婆子们年纪大了,活也干不动了,让她们在段家养老明显是不合适的,二姐就对她们说那边一个是轻闲,只要她们好好照顾着那个傻孩子就行。

“那孩子说到底也要喊我一声娘,你们去了不能像那个姓李的婆子似的不拿他当回事!给我好好的照顾他!人要给我养得白白胖胖的,不能打骂!不能想着人不养在我跟前就能欺负他!”

刘婆子和胡妈妈连连道是。

第二个就是那边离吴家屯近:“日后你们想回去看看也方便。”二姐说着擦了擦泪。

段浩方回来后二姐跟他说把婆子送回去照顾孩子了,他道:“……他又不是什么要紧人,你不用这么费心。”

不过看他的样子倒是对她这么安排挺满意的,这说明二姐不念旧恶,心里仍记着那是他的骨血。

他到现在都不敢把对杨明月的怀疑跟她提,罢了,就咽到肚子里吧。说出来丢人不说,现在再说这个也没什么用了,杨明月也送回老家了,这孩子又是个傻的,这辈子能不能认清谁是他爹都不知道。

二姐将婆子送回去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那旧宅的房契还在段老爷手里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