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所有得罪人的差事都得她来扛?

从今天开始,这些人不入局也得闭着眼睛往下跳,等他们真的和世家对上,就没有后退的余地,必须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把所有人赶上一条船,看他们还敢不敢躲在背后等着渔翁得利。

几天后,端午佳节,宫中大宴。

从紫禁城到城中富户,俱都在门两旁安菖蒲、艾盆,墙上挂天师执剑降读画,妇人们换上绣有五毒纹的衣料,戴五毒发簪,佩五毒首饰。

一大早,内官将朱和昶的赏赐送到傅家,除了端午的应节吃食鲥鱼、莲藕、枇杷、荔枝、青梅以外,另有雄黄酒、绢罗符篆、朱砂符袋、彩织五毒艾叶、各色宫扇、折扇、夏服衣袍,还有钱钞银两。

朱和昶很慷慨,不像其他皇帝那样赐贬值的宝钞,而是给真金白银。

傅云英让人把御赐之物收起来,款待内官,进屋换上官服,和傅云章一起进宫赴宴。

傅云章肩膀上的伤口已经结痂了,和她并辔而行,问起那天遇险的事。

她手摇一把洒金川扇,小声道:“现在查出来长乐侯府上少了几千两银子,据说是长乐侯赌钱赌输了,证据都指向长乐侯。”

傅云章沉吟了一会儿,“这事要告诉皇上吗?”

傅云英摇摇头,“现在不用,不知幕后之人还有什么招数,我不急,先等等看。”

他点点头。

进宫后,宫人领他们去阁子里。

宫宴摆在正殿,里面坐着的是皇亲国戚和朝廷大员。

他们年轻,官职不高,席位在外面广场上,地上一列长长的条桌,就是他们吃饭的地方。

大理寺的人看到傅云英,过来拉她。

她和傅云章分别,坐到齐仁身边。

齐仁刚来不久,和她抱怨说刚才作诗输给刑部了,让她去把风头抢回来。

每回宫宴大臣都要当场献诗,庆祝佳节。

傅云英赶紧摇头,“大人,下官不擅长作诗。”

齐仁拍了拍大腿,叹口气,道:“可惜赵弼不在。”

他虽然和赵弼不和,但佩服对方的才学。

傅云英一笑,“等赵大人回来,下官必要转告他,齐少卿想他想得紧。”

齐仁气结,转头和旁边的人说话。

席上的菜看着精致,其实味道一般,傅云英挑了个粽子慢慢剥,几名内官找过来,道:“傅大人,万岁爷召您过去说话。”

她抬起头,看向大殿的方向。

吉祥身着贴里,站在廊柱边朝她招手。

第156章 (七)

傅云英进了主殿。

主殿内花团锦簇,香气浓郁,鎏金青铜瓶里遍插蜀葵、艾花、菖蒲、榴花、栀子花,环绕整座殿阁。宴桌旁悬挂张天师画像、艾虎、五色染菖蒲,取驱毒之意。

席上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文武大臣们身着鲜艳的红绿华服,置身丛花之间,宴席上张黄色大缎,猪鹅羊牛肉,干鲜果品,琳琅满目,当中有数座半人高的食盘,铺五色蒲丝,以五毒装饰,蔚为壮观。

君臣共饮,气氛很欢快。

看傅云英走进来,朱和昶示意她走到自己跟前,环顾一圈,朗声笑道:“卿人品风流,可愿代朕为各位老先生簪花?”

席上众位大臣对望一眼,都笑了。

傅云英嘴角抽了抽。

江南士子们时兴簪花,男人也爱俏,一年四季,春簪春花,夏簪夏花,秋簪秋花,冬天没有时令鲜花,也得在纱帽旁簪几朵绸绢花。

过节要簪花,还有会试得中必要簪花,过生日要簪花,娶媳妇要簪花,将士出征归来要簪花

历来南方、尤其是苏州府一带流行什么,其他地方的人都会争相效仿,朝中大臣闲居时,大多是要簪花的。

今天是端午,妇人戴钗头、簪鲜花,皇帝也会在宫宴上赐予文武群臣簪花。

阁老们的簪花是金玉制成的,其他六部大臣的为绸绢花,再往下的官员分到的是绒花。

吉祥捧着大红鎏金漆盒走到傅云英身边。

她朝朱和昶拱手,拈起一朵金玉簪花,走到王阁老面前。

王阁老忙要站起来。

朱和昶含笑道:“老先生是长辈,不必起。”

傅云英代表的是皇上,王阁老哪敢听从,还是坚持站了起来。

同席的范维屏也忙站起身。

傅云英将簪花别到王阁老官帽上,王阁老朝她微笑拱手。

接着是姚文达、范维屏、汪玫。

最后是崔南轩。

傅云英走到他身旁,眼眸微垂,纤长手指拈起花枝。

崔南轩放下酒杯,起身,目光落在她侧脸上。

她面无表情,为他簪上花枝,动作利落。

给其他官员簪花的是身披绶带的内官们,她代表朱和昶,只需要给几位阁老簪花就行。

眼见几位阁老都装扮上了,众人起哄,拍手齐声叫好。

范维屏笑着说:“现在我们也都是老风流了。”

众人大笑,也纷纷将分到自己的绢花戴上。

傅云英后退几步,回到御桌前。

吉祥捧来一朵金花枝,给她簪在官帽上。

朱和昶手指轻抚杯沿,笑看傅云英一眼,看她戴花还挺好看的,忍不住偷笑,朝众人道:“今天宴上簪花之事传出去,必是一桩美谈。朕心甚愉悦,众卿可饮一杯。”

说完,他举起酒杯。

内殿里一片歌功颂德之声,大臣们一起举杯,饮下杯中美酒。

接着,今年的新晋状元、榜眼、探花郎也被叫进内殿。

三人都很年轻,年纪最大的状元也才三十多岁,一个比一个人品出众。

老翰林考校三人学问,三人对答如流,当场赋诗一首。

念完诗,满堂喝彩。

朱和昶大喜,命他们三人为几位阁老斟酒。

满殿皆是朝廷大员和皇亲国戚,几百道视线一下子全落到自己身上,重如千钧,三人头一次参加这种宫宴,有些拘谨。

状元郎给王阁老斟酒的时候,手在打颤。

榜眼更紧张,差点打翻汪玫的酒杯。

唯有探花郎苏承裕最为大方,大概因为他长得最好看,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关注的焦点,已经习惯各种注目了。不过毕竟还年轻,姚文达和他说话的时候,他脸色僵硬,好半天才反应过来。

朱和昶小声对傅云英说:“他们太拘束了,还是你胆子大一点。”

傅云英心想,这毕竟不是殿试之后的闻喜宴,状元他们紧张也情有可原。朱和昶第一次上朝的时候,表现和苏承裕差不多,只不过因为他地位尊贵,他不开口,没人敢先出声,所以他才能唬住人。

朱和昶望着眼前一片欢声笑语的大殿,唇边含笑。

群贤毕至,济济一堂,国朝最优秀、最拔尖的人才,此刻都簇拥在他身旁,俯首称臣。

王阁老和姚阁老为首的大臣慢慢老去,汪玫、范维屏这一代的中年大臣将会接替他们的位子,范维屏是老爹留给他的人,经过汪家可能涉嫌通倭的事,汪玫也会逐渐投向他们,他已经上疏弹劾包庇浙江世家的当地官员,算是明确表态了,年轻大大臣中,傅云章,苏桐,工部和礼部的几位主事表现优异,都属后起之秀。

今年的一甲三人不仅饱读诗书,确有真才实学,而且真正关心民生经济,对策答得很好,不是只知诵读的迂腐之人。

他几乎可以预见到即将到来的政治清明景象,虽然他向来对自己要求宽松,没有太高的追求,也不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开创一个新的盛世于他来说太遥远了,他不想好高骛远,能做到太平安稳,让黎民百姓安安生生过日子,他便心安了。

朱和昶感慨良多,失神了片刻,举起酒杯,看向傅云英,轻声道:“云哥。”

外殿有教坊司歌舞助兴,乐声轻快,内殿人声笑语不绝,他的这一声呼唤混在嘈杂细碎的声响中,模糊不清。

但傅云英还是听到了。

她抬起头。

朱和昶朝她举杯。

吉祥机灵,立刻拿起执壶筛了杯酒递给傅云英。

她一笑,接过酒杯。

隔着御桌,君臣二人互敬。

温酒入喉,酣畅淋漓。

丹陛下不远处,崔南轩手指握紧酒杯,垂下眼帘。

脑海中还反反复复一遍遍重现傅云刚才给他簪花的情景。

像极了她还在世时,每天送他出门,踮起脚帮他正一正官帽,笑盈盈问他今天夜里几时回来,可要给他留饭。

他常常晚归,她即使睡下了,也会给他留一盏灯。

宴席上的酒是御酒,难得一寻的珍酿。

他喝下肚的,却寡淡无味。

外边君臣欢饮,后宫孔皇后也设宴和命妇们同乐。

孔皇后有孕在身,因是头胎,格外重视,宴席的事都是女官代为料理的。

交泰殿内满室珠光宝气,粉光脂艳,一眼望去,命妇们头上的珠翠金玉折射出一道道耀眼光芒,闪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孔皇后和几位阁老夫人闲谈了几句,回内殿休息,天气热,她坐着没动,也出了身汗,摘下沉重的头面首饰,半靠在罗汉床上小憩。

一个梳单髻的彩衣宫女走进来,跪在脚踏上帮她捶腿。

“娘娘,万岁爷让傅大人代他给各位阁老簪花,大家都说傅大人肯定又要升官了!”

孔皇后眉峰微蹙,闭着眼睛嗯一声,问:“皇上还做什么了?”

宫女笑着说:“万岁爷和大臣们猜谜,说了几十种谜格,奴婢听都听不懂,大臣答不上来。万岁爷让人拿了本册子出来,说是傅大人给他编写的,大臣们都夸傅大人情趣高雅。”

她话音未落,孔皇后霍然睁开眼睛。

那本册子!

她知道皇上忙完政事以后喜欢看小说当消遣,太监们常常搜罗民间的话本故事给他看。她孕中烦闷,曾找皇上借书看,皇上怜她辛苦,让人把书匣子送到坤宁宫,随便她挑喜欢的。

可那本册子却一直放在乾清宫。

原来那本皇上珍而重之的手抄册子是傅云亲手抄的!

孔皇后坐了起来,脸色阴沉。

女官捧了一碗甜羹从外边走进来,看到孔皇后的表情,眼睛四下里一扫。

宫女们忙垂下头,退到槅扇外。

“谁惹娘娘不高兴了?”

女官放下汤碗,笑着问。

孔皇后双手轻抚微微隆起的肚子,没说话。

女官早已猜出几分,走近几步,“娘娘,刚才皇上让傅大人代他为阁老们簪花,您猜是为什么?”

孔皇后一哂,道:“因为他面皮生得俊?”

女官摇摇头,“娘娘,阁老们是朝中大臣,皇上此举,一来是为了显示他对阁老们的尊重,二来,也是告诉大臣们,傅大人在他眼里,就是阁老们的继任者。”

孔皇后瞪大眼睛,一脸不可置信。

那个傅云,以后也会成为内阁大臣?!

甚至还可能当上首辅?

非翰林不入内阁,傅云不是翰林院出身呐!

她咬咬牙,“这不可能!没有这样的规矩!”

哥哥醉酒冲入大理寺,打骂朝廷官员,名声尽毁。

傅云却因为敢于得罪孔家而名声大噪,隐隐成为年轻官员的领袖。

他若真的身居高位了,孔家怎么办?

女官慢慢道:“娘娘,皇上虽然性情柔和,面团似的,对谁都好,可您仔细想想皇上登基以来做过的事,皇上是哪种墨守成规的人吗?依奴婢看来,正好相反!皇上的温和并不是出于软弱老实,而是看清世情之后的放达宽和,皇上不在乎繁文缛节,敢于打破规矩,这样的天子,怎么会被规矩束缚住?”

她长叹一口气。

“娘娘,皇上是天子,而且是已经坐稳皇位的天子,天子说什么是规矩,什么就是规矩。”

孔皇后咬了咬唇。

她想起朱和昶之前任命傅云和另外几名年轻官员监考会试,朝中大臣反对,说没有这个先例。

朱和昶那时淡淡说了一句:“没有先例,那就从朕开始,由朕开这个先例,如何?”

朝中大臣当时让了一步。

此后,他再提出什么新政,就更顺理成章了。

大臣们没法直接反对,只能暗地里使绊子,皇上虽然偶尔会妥协,但绝不会放弃自己的主张。

只要皇上想,他可能真的提拔傅云入阁!

据说早在傅云和翰林院一起编纂典籍、修补前朝史书时,身上就挂了个翰林院的虚职,如今又拿到进士及第

原来从一开始,皇上就打算好了。

孔皇后脸色变了又变。

女官继续道:“娘娘,宴席上皇上和大臣们猜谜,有位郡公爷凑趣,开玩笑说若他赢了,也想劳傅大人为他簪花,好沾沾喜气,皇上想也不想就拒绝了。”

孔皇后不明白女官为什么忽然说起这个,皱着眉头看她。

女官解释道:“娘娘,皇上让傅大人在宫宴上为阁老们簪花,以为风雅事,朝臣们也这么看,但皇上绝不会让傅大人给其他皇亲国戚簪花,哪怕郡公爷明明是为了巴结傅大人”她顿了顿,“因为傅大人是朝臣,阁老们也是朝臣,皇上重用他们,倚仗他们,尊重他们。皇亲国戚不一样,皇上厚待他们,纵容他们,却不会忘记两者的差别,他觉得当众让傅大人给皇亲国戚簪花是折辱忠臣。”

“还有之前,先太后的母家曾找皇上求情,皇上是怎么做的,娘娘还记得吗?”

孔皇后手指发凉。

朱和昶生母早逝,他登基后,追封生母为太后,太后母家也各有封赏。

后来,太后母家为争买田地的事找朱和昶哭诉,抱怨说当地官员判罚时欺负他们家族式微,求朱和昶替他们主持公道。

得罪了皇上的外家,当地官员吓得魂飞魄散,当夜将家人送走,准备好棺材,预备自尽谢罪。

谁知朱和昶并未降旨怪罪地方官,反而直接升了他的官,赏赐金银,予以重用。然后自己开私库,给外家另买了几块田地。

外家羞愧,不敢要,自此安分守己,再不会和当地官员起冲突。

朝野齐赞圣上英明。

甜羹已经冷了,女官推开汤碗,斟了杯温茶奉给皇后,“娘娘,皇上仁厚,并不表示皇上会一味偏袒亲戚。”

女官言尽于此。

傅大人是朝臣,皇后是后宫之主,何必非要为难傅大人?

她应该好好养胎,若生下的是太子,一心一意抚育太子长大,将来待太子长成,皇后贵为储君之母,地位稳固到了那一天,才算高枕无忧。

孔皇后明白女官的劝告,可是她终究不甘心。

身为堂堂皇后,孔氏认为自己有职责赶走皇上身边的魑魅魍魉。

她低头轻抚小腹,槅扇外,命妇头顶的金顶簪闪闪发光。

自从内庖独立出来后,宫中的伙食明显比以前好了一点。

不过那仅限于开小灶,像端午宫宴,还是由光禄寺负责供应菜肴,所以席上的菜可以看一看,但吃的话,真的没什么味道。

宴散,朱和昶命内官取出赏赐。

百官谢赏,目送圣驾离开。

傅云英退出内殿,转过长廊,斜刺里突然钻出一个男人,拦住她,笑眯眯道:“傅大人请留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