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时眉眼微弯,笑了一下。

英姐从小就懂事,没有人教过她规矩。

赵师爷哼哼了几声,“没有英姐听话就算了,也没有英姐孝顺。”

傅云章听他抱怨个没完,挑挑眉,“您不喜欢这里?我这就去告诉云英”

“欸!等等!”

赵师爷拉住他。

傅云章嘴角轻翘。

意识到被他骗了,赵师爷气得跺脚,白他一眼,道:“朝闻道,夕死可矣。我还以为这辈子都只能被人当成疯子傻子,在湖广受挫,去南方也被人追着骂。现在一把年纪了,终于等来机会,不管成还是不成,起码能试一试,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不喜欢这里?你别诬赖我啊!我高兴着呢!”

傅云章不语,坐回棋桌旁,手中棋子落在棋盘上,一声轻响。

赵师爷也坐下,撩起眼皮看他一眼。

“你呢?你高兴吗?”

傅云章唇角扬起,点点头。

“我很高兴。”

没什么忧虑的,黄州县的事情不需要他去背负,他虽身在朝堂,心却如闲云野鹤。

当然,他没有玩忽职守,和其他人一样忙,不过忙而不乱。

以前张道长总说他适合修道,他一笑置之。

现在想来,也许张道长说的话不错,放下肩上的压力,他淡泊潇洒,随时可以投入忙碌之中,也可以随时抽身离去。

赵师爷心有不甘地狠狠瞪傅云章一眼。

“你这臭小子,拗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就想通了?我那帮老友,活了几十年,都没有你这个悟性”

出世而又入世,既能尽己所能利国利民,又不会被庸俗世事所扰,随时能急流勇退这样洒脱豪迈的心态,是多少士子梦寐以求的理想!

傅云章以前总是差了一层,要么不染世俗像是和世事隔了一层,要么心思太重无法解脱。

现在可好,人家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悄悄超脱了!

赵师爷嫉妒得眼睛发红。

他也想当个“死便埋我”的潇洒之士,可是心眼太实在了,总会被一些辱骂他的人气得火冒三丈,影响心境,根本做不到洒脱啊!

在他咬牙切齿的时候,傅云章含笑落下一子。

“老师,承让。”

赵师爷回过神,看一眼棋局。

果然输了。

他咳嗽两声,袖子扫过棋盘,哗啦啦几声,棋子落了一地。

“哎呀!”赵师爷故作懊恼地拍拍自己的手,嘿嘿笑,“还没看清楚呢!来来来,再来一局。”

傅云章端起茶杯喝茶,黑白分明的双眸扫他一眼,笑而不语。

在帮英姐的过程中,其实他也是在帮自己。

他看着她一步一步往前走,自己也不知不觉爬上山峰,甩掉盘踞在心头的负累,拨开云雾,眼前一片豁朗。

众人齐心协力,各司其职,经略襄城的事慢慢步入正轨。

天气也慢慢转凉了,田间稻谷金黄,菊黄蟹肥。山中桂花盛开,叶片碧绿,花朵并不显眼,但十里飘香,不论走到哪儿都能闻到那股馥郁的香味。

傅云英接到京中朱和昶的信,问她年底的时候能不能回京。

范维屏和汪玫一明一暗互相配合,首辅王阁老是个不爱生是非的人,京中一切如常,朝堂安稳。

中秋的时候百官作诗吃月饼,朱和昶特意叫吉祥留下一块送到荆襄给傅云英。

宫中月饼的饼皮掺了猪油,久放不坏,能一直放到年底,到过年的时候还可以拿出来吃,取团圆之意。

傅云英拿到月饼后,没有吃,让下人收好。

半个月后,随从按她的吩咐,将一个人带到她面前。

看到那人,她把月饼拿出来,往他手心里一塞。

“您儿子给您的月饼,从京城送来的。”

老楚王一脸惊喜,接过月饼咬一口,饼渣掉了一地。

盘腿坐在交椅上,慢条斯理吃完月饼,拍拍掉在衣襟上的饼渣,凤眼微眯,开始控诉她:“你把我抓过来做什么?我在贵州玩得好好的!”

傅云英看他一眼,微微一笑。

老楚王瞪大眼睛,惊喜变成惊恐,心里顿时有了一个不好的预感。

傅云英接下来的话证实了他的预感不错:

“您曾经答应我一件事,现在是兑现诺言的时候了。”

老楚王毛骨悚然,下意识想跑。

“我不管,我还没玩够”

傅云英微笑,朝老楚王拱手,“您言而无信?”

老楚王张口结舌,支支吾吾半天,恨恨地一摆手。

“好吧,你说,你到底想做什么?”

傅云英抬起眼帘。

“回京以后,我会如实告诉皇上我的真实身份。”

咯噔一下,老楚王忍不住打了个激灵,汗毛直竖。

完了!

宝儿会恨死他的!

第162章 结局(上)

快入冬时,经朝中九卿推举,推举傅云英为副都御使,负责巡抚荆襄,抚治流民,清理赋役。

傅云英经略荆襄、安抚流民的成就有目共睹,朱和昶提出要设立巡抚时,六部尚书、都御史、通政司和大理寺基本都推选傅云英。

本来巡抚就有从大理寺卿、少卿、丞中推升的旧例,她奉命南下荆襄时,大臣们就猜到会有这一天。

等民乱平息,不等朱和昶暗示,九卿就主动建议由治理地方有功的傅云英镇守襄城。

襄城和宣府、大同那样的边境重镇不一样,宣府、大同的巡抚和地方总兵、中官互为牵制,像襄城这样处于几省交界的山区,只会在民乱时临时选派巡抚督查,文武兼管,掌地方军政大权,地位很高。

不过等荆襄稳定下来,就用不着总揽大权的巡抚了。

同时,朱和昶还力排众议,要傅云英遥领吕宋总督一职。

吕宋远在海外,吕宋总督只是个虚职,但总督比巡抚高一级,所以朝中还是有人提出反对。

这时候,白长乐那帮外国人因为屡次献计有功,加上帮助工部锻造新式武器,已经获封官职,听说朝廷要重新设立吕宋总督,强烈支持。

若吕宋港总督是傅大人,对他们这些已经和傅大人建立起亲密友谊的传教士来说,是好事啊!

以前的吕宋总督由吕宋港当地的华人担任,名义上是朝廷任命的,但只有一个名号。

简单来说,就是船队抵达吕宋港,答应当地华人的请求,任命他为吕宋总督,然后就撒手不管了。

现在海禁解除,朝廷试图控制西洋和东西方的几条航线,不会再和以前一样对吕宋当地华人不闻不问,自然要重设总督,管理港口贸易。

朱和昶暗示百官,谁反对傅云英当吕宋总督,必须推荐出一个更合适的人选,然后派其出海到吕宋港就任。

朕选傅云,你们说不行,那你们挑个人出来,不然就闭嘴!

百官大惊失色。

在他们看来,吕宋远在海外,是蛮荒之地,哪里比得上中原富饶繁荣?谁想去那些荒岛当一个连知县都不如的总督?

而且出海一去就是几年,能不能回来都不知道,回来了也已经物是人非,还怎么升官加爵?

他们不当这个总督!

不仅他们不当,还不能让别人推荐自己,不然可能真的被皇上送去吕宋啊!

一时之间,百官人人自危。

这不是推荐,分明是把别人往火坑里推啊!

于是,谁听到有人推荐自己,立刻哆嗦两下,站出来大声反对,表示自己对吕宋一无所知,也不熟悉海上贸易,这差事,还是让傅大人干吧!

平时有仇的趁机卖力推荐对方的亲朋好友,还美名其曰自己大度,唯才是举。

被推荐的人嘴巴都气歪了,还得堆起一脸笑表示自己才能不够,担不起这个重任。

傅云英不在,刑部和都察院的官员彻底没了顾忌,慷慨激昂,唾沫横飞,把傅云英这几年来的功劳一件件、一桩桩翻来覆去地大夸特夸,夸得天上有地上无,夸到激动处,甚至潸然泪下。

“皇上,傅云乃能臣啊!臣不及他多矣!”

“傅云刚直不阿,屡建功勋,宽柔并济,既能安抚流民,平息暴乱,又能惠及后世,总督人选,非他莫属!”

“臣附议!”

“臣也附议!”

殿前黑压压一片脑袋,大部分人都愿意推举傅云英。

朱和昶环视一圈,目光最后落在王阁老和范维屏几位阁老身上,“众卿以为如何?”

王阁老自然不会反对。

吕宋总督?哈哈,以前的吕宋总督就是个华商,这就是个虚名,给傅云吧!

朱和昶将众人松了口气的神色尽收眼底,不动声色,退朝后,命内阁拟旨。

这个吕宋总督的职位对别人来说完全无用,但是对云哥来说,却大有作用。

月底的时候,圣旨送抵荆襄。

因各地巡抚每年要回京议事,傅云英刚接到圣旨,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准备动身回京城。

傅云章和苏桐抚民有功,随她一起回京。

张嘉贞选择留下。

老楚王拖拖拉拉不肯走,闹着要留在荆襄做好事。

“我逍遥了这么多年,还没做过几件好事,让我留下来吧!我可以出钱帮流民修房子!”

傅云英当然不会给他逃避的机会,让乔嘉看着他,拽也要把他拽回京城去。

当初两人约定好,她需要老楚王出面的时候,老楚王不管在做什么都必须赶过来帮她,现在休想抵赖。

她一直记得这个承诺,能够让朱和昶心软的人,应该只有老楚王。

老楚王被强行送上马车,悔不当初,哼哼唧唧,欲哭无泪。

霍明锦领兵在外,去深山剿灭剩下几支起义军,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傅云英等了好几天,留了封信给他,收拾行装出发。

老楚王一路上絮絮叨叨吵她。

苗八斤将养了几个月,随同他们一起进京,由朱和昶授予官职,然后南下去广东。

傅云英让他和老楚王待在一起,他高大威猛,受伤了也能徒手劈碎小茶桌,吃核桃的时候不用钳子夹碎,手指那么一搓,壳就裂开了。

老楚王很识时务,见识了他的本事以后,知道他有几分匪性,对傅云英言听计从,不能拿金银财宝收买,立马老实了。

一行人走了几天,相安无事。

到了山西地界,气氛忽然变得凝重起来。

往来商旅的人数明显比以前少。

这天他们在驿站休息,苗八斤一瘸一拐走到傅云英面前,拱手道:“我瞧着不对劲,大人还是先派人去前面探探路。”

她也觉得奇怪,派几个随从骑驿站最快的马先回京。

他们继续前行。

天气晴朗,早晚越来越冷,白天还算舒适,正是适合赶路的时节。

傅云英和傅云章身披氅衣,并辔而行,小声谈笑。

忽然听到马蹄踏响。

两人同时回头,看到身后南方官道上烟尘滚滚,几骑快马飞驰而来,马蹄声如奔雷,穿云裂石。

几匹快马风驰电掣,奔到他们跟前,马还没停稳,骑手从马背上滚下地,跪在地上抱拳道:“大人,督师命我等前来保护您。”

是霍明锦身边的亲兵,在荆襄的时候常跟在他身边。

傅云英蹙眉,“出了什么事?”

亲兵站起身,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托举着送到她手边。

她打开信细看,双手发抖。

这是一封战报。

辽东卫奴绕过大军驻守、坚不可摧的宁锦防线,从蒙古绕道,卫奴首领以蒙古骑兵为先导,带领十几万大军,杀进长城了!

短短数日内,他们兵分三路,一路入龙井关,一路克大安口,首领率领主力攻打大安口。

他们来势汹汹,逢城就攻,攻则必胜。

守军兵败如山倒,根本无力阻挡卫奴的攻势。

霍明锦接到战报的时候,卫奴的两支大军已经攻破关口,至遵化城合军!

遵化在京师东北方向,距离京师仅仅只有三百里。

如果遵化失陷,接下来通州也失守的话,卫奴骑兵就能长、驱直、入,随时可以兵临北京城下!

自从十多年前辽东的几次大败,朝廷已经无法抑制卫奴的崛起和壮大,只能不断往辽东输送兵力物资,将其阻挡在宁锦防线以外,不让他们南下。

这些年来,朝廷赋税收入一大半都用于辽东军饷,所有精锐,全都送往辽东,连护卫京师的卫所兵士都是些挑剩下的歪瓜裂枣,那些精、壮,都送往辽东了。

所以荆襄发生发生民乱,朱和昶根本抽不出其他兵力去镇压,明知曹总督的做法不对,还是得重用他。

因为所有重心都放在防守辽东上。

宁锦防线成功将卫奴的铁蹄挡在关外,没想到卫奴首领久攻不下后,竟然生出这样的胆魄,竟然绕道蒙古,和蒙古诸部合作,从后方打过来!

各地军备废弛,即使是京师防卫,也不是卫奴主力的对手。

朝中官员提起骁勇善战的卫奴,无不谈虎色变,如今人家打到门口来了,朝中大臣肯定早就吓得手足无措了。

傅云英出了一身冷汗,把信递给傅云章看。

傅云章看完信,脸色大变,看她一眼,“回襄城,还是继续北上去京师?”

现在北上太危险了,不如退回襄城,等北京城的危机过去再说。

要是运气不好,在路上碰到卫奴往西进的队伍,就是霍明锦也来不及救他们。

傅云英摇摇头,“皇上登基时日尚浅,逢此巨变,必定慌乱,身边的人未必能劝住他,我得回去。”

朱和昶虽然当上皇帝了,终究只是个凡人,也会怕的。他没打过仗,忽然听说十几万卫奴挥兵朝京城杀过来,难免会害怕惊慌,这时候如果那些怕死的官员怂恿误导他,他很可能犯错。

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

她得在卫奴打进北京城前赶回京师,正好带上老楚王,给朱和昶壮胆。

这是她的职责。

傅云章眉头轻皱,“不告诉霍督师一声?”

傅云英笑了笑,回望襄城的方向,说:“二哥,不用担心明锦哥那边,他派人来保护我,就是知道我一定会赶回去。”

霍明锦了解她,知道她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如果霍明锦想留下她,可以隐瞒战报,用其他法子把她骗回襄城去。

他没有,说明他默许她回北京。

傅云章沉默了一瞬,看着那十几个风尘仆仆的亲兵,唇角轻翘,“那就回去吧。”

霍明锦当真是懂她的,而且会在尊重她的选择的同时,尽量护她周全。

这样的毫无保留,感情单纯炽烈,一如少年,又有成熟男人的宽广和包容。

难怪英姐会喜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