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之所以是孩子,那是因为在他们的眼里,故事不是凭空的,而是真实的,她们更容易感受到故事里的人那些喜怒哀乐,为他们哭,为他们笑,为他们不平,为他们愤怒。这样鲜活的样子,让原本只是因为书里的形象而对林黛玉喜欢的张中行对着她更多了几分发自内心的欢喜,这样活生生的黛玉,张中行觉得他无法拒绝这个小女孩任何的要求。所以看到林黛玉这样着急,都扯上以上了,张中行自然不好拒绝。

讲故事的人即使在想讲的公正,那也是不可能的,总是会带上一些自己的情绪,张中行就是这样,他不喜欢唐僧,说起故事,即使是说到了西游的部分,也一样多了几分别样的意味,听得林黛玉频频皱眉。

“先生,这个唐僧真的很差呢,只会喊佛号,什么都不会,还喜欢教训人,他那三个弟子,那都什么弟子嘛,其实是保护他的好不,没有这三个,他怎么可能走这么多路,居然还愿望人,太过分了,这样的人要是高僧,我以后都不去庙里了,太讨厌了。”

“就是,就是,唐僧不好。”

这里林黛玉刚说了几句,后面就突然冒出一个稚嫩的声音来,把沉浸在故事里的林黛玉吓了一大跳,忍不住往后一看,床上的帐子已经掀开了一个口子,从里头探出一个小脑袋来,古灵精怪的摇头晃脑,看到林黛玉看向他,居然还伸出手,对着她招了招,然后又对着张中行说道:

“先生,你就喜欢姐姐,不喜欢我了,都没有对着我讲。”

张中行早就知道这小子醒了,只是他躲在帐子里听故事,他也就没有揭穿他,如今看到他攻击到了自己身上,立马就走过去,把这小子一把从床上拽起来,在他的小屁股上拍了一下,笑骂道:

“你这个没良心的,今儿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吐成那样,我都没有嫌弃你,又是喂药,又是一路抱过来,你都忘了?这会儿还说我不喜欢你,不喜欢你我抱着你做什么?坏小子。”

林家两个儿子,因为林如海生怕他们长不大,对着这两个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那是怎么小心都不为过,因为怕早取了名字,让阎王爷惦记上,所以至今只是大爷,二爷的让人喊着,不给正紧的名字,所以张中行也只能是大小子,二小子的喊。

这大小子生来就比他姐姐活泼,最是机灵不过,也调皮的很,人也聪慧,不到一岁,口齿就很是伶俐,到了如今三岁,那简直就是个混世魔王一样的存在,偏偏嘴甜的不行,谁都喜欢他,张中行也喜欢的很,常和他一起玩在一起,故而这会儿才能这样的亲昵。

这小子搂着张中行的脖子,嫩嫩的脸蛋往张中行的脸上一阵的蹭,一阵的腻歪,身子也和扭糖一样,嘴上撒着娇:

“先生,这故事我都没听过,你先讲给姐姐听了,肯定是更喜欢姐姐了,怎么办!我都想拜你为师的,你这样伤我的心了。”

这样一个小人,嘴角还留着口水,脸上还带着笑,居然说什么伤心?听着就让人发笑。就是林黛玉这会儿也让这个活宝弟弟弄得笑的不行了。屋子里几个下人更是揉着肚子。正在满屋子笑成一片的时候,张中行听到了走廊里的脚步声,神识往外一放,是林如海夫妻过来了。心下一顿,这就处理好了?真够快的,不过这不关他的事儿,倒是这孩子既然起来了,那后面的药也该吃了,于是也不说别的了,伸手抱着孩子往床上一坐,然后对着小人说道:

“看你这样,这是好了?没事儿了?正好,你姐姐让人给你熬了粥,正好吃一些,你早上吃的估计都吐了干净了,一会儿吃完了粥,先生再给你一颗药,明儿你就又能折腾院子里那些花草了,可好?你说先生疼不疼你?为了你,先生家里的药材都没收拾呢!”

一听吃药,这孩子脸立马又皱起来了,整个变成了一团皱包子:

“又是吃药啊!药丸子有什么好?还没有弹珠有趣呢!”

听到这小子把自己那些人家千金难求的药丸子和弹珠比作一起,还不如,张中行哭笑不得。可对着这孩子,他最终也只能笑骂一句:

“臭小子。”

第55章

林如海夫妻进屋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自家的宝贝儿子在张中行的怀里坐着,喝着粥的样子,那眉眼已经透着欢喜的神色,脸色也不再是早上那样的苍白,看着就很是精神,这让他们狠狠地松了口气。儿子没事儿,还是好好的,和以前一样健康,这让他们对于张中行那是充满了感激,再看看边上的闺女,规规矩矩的,嘴角带着笑,和那调皮的小子斗嘴,这样温馨的场面贾敏看的眼睛都有些泛酸了,好在他们早上反应快,一觉得不对,就让人去请了张中行来,不然家里哪里能这么快就排除了危机。

林如海一进来,张中行就抬头笑着和他点了点头,然后放下手里的小碗,站了起来,走了几步,把怀里的孩子往林如海手上一递,然后笑着打趣道:

“让你爹爹伺候你这个坏小子吧,我好心喂你,还被你说喂得不好,没你爹爹好,这么嫌弃我,我都伤心了。”

他这话听到了林如海耳朵里,老脸忍不住就是一红,这年头,讲究的就是严父慈母,讲究的是抱孙不抱子,他这可样疼宠儿子,可真是坏了规矩了,可是谁让他四十来岁才刚有了这么几个宝贝呢,别说这个嫡子了,就是那几个庶出的孩子,他也一个个都疼的不行,时不时的忍不住抱上一抱,逗上一逗,原本这反正是在自己家里,也没人说出去,他也就自欺欺人,当别人不知道,这会儿让儿子出卖了,还被张中行拿来说嘴,可不就是害羞了嘛!

可这孩子都送到手边了,你让他不饱?那也不可能,毕竟张中行是个男人,总不能让自家媳妇靠过去接手吧,这可就有些男女大防上的问题了,在一个刚才听张中行说自家儿子说自己好,心里正甜着呢,也手痒痒的很,想想反正张中行都知道了,也就索性厚着脸皮把孩子接了过来,顺带还白了张中行一眼,扯着话题说道:

“你啊!当我不知道呢,我家几个孩子哪一个不是亲近你亲近的让人妒忌的,几日不来,他们都能吵吵的让我耳朵疼,生怕你不喜欢他们了,这会儿又来说我的不是了?我看你比我还宠孩子呢。”

若是说原来张中行和林如海还有些君子之交的意思,如今却已经成了知己好友了,说来也简单,张中行对于林如海来说,那真的是救了他们一家子不知道多少回,恩情这东西,欠得多了,说什么谢谢就假了,索性林如海也就不再说了,只当张中行是自己亲人一般的处着,也正是这样,张中行在林家才能这样的如入无人之境一般的自在,平日里,林家就是得了一些好吃的,好玩的,哪怕是不起眼的却有些新鲜的东西,也都会想着往张中行那里送上一份,看到他应该喜欢的也会帮着淘换一些送他,这样的交往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了。所以说话也松快的很,就是贾敏也常常和张中行见面,不像是寻常人家交往那样,内眷不见外男,当然这里头也有张中行是神医的因素,你总不能女人生病就不看男大夫吧!

看着林如海熟练的抱着孩子,张中行还是忍不住打趣说道: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还脸红了,你自己的孩子你不疼,难不成还指望别人疼?既然是疼他们,何必那么在意所谓的规矩,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还是这样好,活着也自在。为了规矩坏了自己的兴致,这样活着岂不无趣的很。”

这话在这个时代可谓是惊世骇俗一样了,这年头谁不是守着规矩过活的,不过这林如海本身就不是那种迂腐的人,虽然听着张中行的话有些骇然,可细细的一想,也觉得有理,只是这所谓的有理也只能是自己心里认同,可不敢灌输给孩子们,转头看向孩子,不说怀里的那个小人,就是林黛玉似乎望着他们的眼神里带着一丝迷茫,想想自己这样的慎重其事,可孩子们哪里懂这么多,倒是自己想多了,于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还是你洒脱,说的也在理,可惜我们不是你,不能像你一样自在,出家人自在些没什么说什么,可这些孩子以后总还是要和规矩过一辈子的,可不能因为疼他们,就让他们惊世骇俗,将来和别人格格不入岂不是苦了他们一辈子。不过说好了啊!你可不能用你这一套教坏了孩子,万一哄得他们都跟着你走了,我可怎么好!”

前头几句说的或许有些沉重,林如海自己也发现了,所以到了最后,忍不住用这玩笑话来解围,张中行听了不住的摇头,

“放心吧,哄不走啊!这几个一个比一个精明,哪里是哄的走的,他们哄我还差不多,这不是刚刚又让他们哄着说了一个故事,我啊,这都成了哄他们睡觉的奶嬷嬷了。”

这话一出口,一屋子人都笑了,就是贾敏也忍不住摸摸林黛玉的脑袋,说道:

“这是他们和你亲近,也是你的故事好听,我想说些故事给他们听,他们还嫌弃不够好呢。”

这倒是实话,像是贾敏这样的大家闺秀出身,能有什么故事好讲?什么话本之类的那是绝对不行的,按照原著里薛宝钗教育林黛玉的时候说的那样,那是容易移了性情的东西,在大家主母眼中那是绝对不能让自家孩子接触的,除了这些,这年头那真是没什么娱乐性强些的故事了,最多就是说说古罢了。自然没有张中行这样拆着西游就能说出三五十个故事来的本事。后世小说家的想象力也不是这年头的人能想得到的。

“做不过是些神仙鬼怪的事儿,我打小就是听着这些长大的,说起来自然多些,难不成你们夫妻还妒忌了?”

这话却是是真话,可不就是打小看着西游记长大的嘛,至今他都记得当年那什么猴哥,猴哥的歌曲呢!猪八戒背媳妇也曾经是他们小时候最喜欢折腾的游戏,有几个早熟的为了背一背邻居家的小美眉当媳妇都能打起来。

林黛玉在一边看着自家爹妈进来后就顾着和张中行说话,都没有顾得上理自己,感觉自己好像被忽视了,心下有些不快,扯了扯贾敏的衣裳,眨着大大的眼睛,细声细气的问道:

“妈,外头的事儿都好了嘛?谁这么不小心,给弟弟吃了那些东西?来的时候弟弟看着可可怜了!”

一听女儿问这个,好像是难得的对着这家里的事儿多了几分兴趣,贾敏立马像是打了鸡血一样,抓着林黛玉的手,就把她往桌子边引,一边走一边说道:

“可不就是你弟弟可怜嘛,那几个为了偷懒,真是什么招式都能想出来,差点就闯了大祸了,我和你说,这管家。。。。。。”

好容易逮着女儿愿意听的机会,贾敏扯着林黛玉就去进行再教育了,林如海看了一眼这母女二人,索性也不去打扰,抱着儿子,给张中行使了个眼色,二人直接往门外走去,一路引着往书房去了。一边走,一边说道:

“就在门口不远,听说原本也不是卖糕点的,怎么就这么巧,就这几日开始卖上了?别家买了去都没事儿,只有我家买的居然就出了这样的岔子?最要紧的是,那婆子说前几日还有人打听我家孩子的口味,你说说,我这都避到了杭州,怎么还有人盯着呢。这位置又不是扬州那样敏感的盐业上的事儿,真是奇了怪了。”

林如海当张中行是自己人,说话也不遮掩,直接就说了自己审问的结果,还说了自己的疑惑,若说这事儿,估计还真是只有张中行心中多少有点脉络了,想想那妙玉的结局,想想当初这妙玉爹的官职,就知道这杭州的风波只怕也不是小事儿。再想想这杭州各处能让人眼红的利益,还有什么分析不出来的。

“扬州是盐商的天下,可这杭州也有霸主,我这些日子走动也发现了,这杭州别的不说,茶商可真是不少,只怕也不必盐商规模小,只是他们更低调,隐晦些罢了,估计这里头有什么关联,你自己也小心些。”

一听茶商两个字,林如海脚步就是一顿,然后苦笑了起来,忍不住抱怨道:

“若是这么说,这天下还真是没有安生的做官的地方了,苏州的绸缎,松江的棉布,那个地方没有些这样那样的特产,有了当地出名的产物,自然就有大商户,做了大商户多置办些家业也不是什么违逆了天道的大事,怎么就不消停呢,莫不是这天下就不能做生意了不成?为了从这些人手里扣银子,那些人还真是肆无忌惮啊!”

林如海心里也清楚,如今皇帝年事已高,下头的皇子们一个个为了夺位开始下手拉拢朝臣,而这样的动作,最需要的就是银子,皇子们分府能有多少家底?为了银子,他们做出的最直接的选择就是往这些商户上想法子,不是折腾着让他们自己送上门,就是用官府的手段压着他们出银子,自己不过是周旋了一二,不想竟然遭了这样的惦记,真是只有不敢想,没有他们不敢做的。

这一刻的林如海真的对于这朝政有了一丝厌倦和排斥了,这样战战兢兢的,这样避之不及的走开,可是这远在京城的风云变换却依然在影响着他的生活,让他的家人也处于危险之中,这种感觉真的很不好。

可是他能怎么办呢,他还有家庭,有孩子,为了孩子的未来,他也不能弃之不顾,去官潇洒,只能周旋,再周旋,希望能顺利的度过这皇权交替的难关。

“也不知道这样的日子还有多久,真是难啊!”

张中行不是朝中的官员,更不是个喜欢攀附权贵,一心富贵的,林如海可以不用顾忌什么,也不用担心他是别的派系之类的,说话难得的吐露了几分心声,和他说起了这朝廷的局势。

“如今几个皇子一个比一个闹腾,江南的水越发的混了,前些日子我听说,那扬州巡盐御史,从马车上摔了下来,断了腿,当时就觉得不好,看着不像是意外,还暗自庆幸,自己走的快,不想立马这家里就出了这样的事儿,说起来这江南本就是财税重地,那些人只怕是一个个都想在这里得些好处,却不想想,都挤在了一起,能不显眼?只怕是野心全都暴露了出来,也未必能得了好去。”

走到书房,坐下之后的林如海看着没有外人,说话越发的不顾及了,直接把这皇家的事儿也开口说了出来,听得张中行只想摇头,好在他已经分神查探了一二,知道这附近没有什么人偷听,不然就冲着他这话,也能知道为什么后来会死在任上了,那真是什么人都得罪了,没有一个皇子能放过他。

“你何必想这么多,你这官做的真是累的很,要我说,你只要知道一点,谁做了皇帝,你就效忠谁,不就成了,其他一概不管,若是真的能让人看到你这样的态度,那些人下手也会有些分寸,就是皇帝也不能说你说的不对,毕竟他们只要有一天做上皇帝,也必然是想着有些作为,想着能多得些官员支持的,何必说这些得罪人的话,听着就让人记恨。”

张中行也难得就这些话题和林如海说几句,往常只要是事关朝廷,事关政务,林如海就是说的再多,张中行也绝对不会插嘴,也正是因为这样,林如海和他说话才这样不忌讳,就是因为知道他的态度,知道他不愿意和这些官府,朝廷牵扯上什么关系,可不想,今日倒是听到了这么有见地的话,林如海忍不住诧异了,盯着张中行看了好一会儿,这才松了口气说道:

“我倒是不知道,你看的这样的清楚分明,你有这样的本事,若是做官,只怕也绝对不会差了,只怕前途也是不可限量的。”

“什么不可限量,我不过是旁观者清,你们啊,读书的想着科考,考上的想着做官,做了官的呢,又想着升官,这样的日子要我看就是折腾,就是做了大官又如何?天地君亲师,最终还不是要拜倒在皇权之下?到了老了,一个致仕,在来一回什么人走茶凉,人生百态,简直就是自己折腾自己,自己给自己制造冷暖人情,纠葛太多,太过麻烦,还是我聪明,直接跳过一个,只认了天地,只有亲人,师尊,如此一来可不就是比你们清明些?也自在些?这天下最大的可不就是天地二字?”

张中行笑的有些嚣张,他不参合朝政,不和皇家接触,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不影响天下大势!如今能说上一句,给林如海提点一二,已经有些出格了,虽然是因为任务,他怎么也要保证以下林如海的安全问题,生怕他又一次遭遇原著中的早死的命运,可是真说了也不会说的太多,一个转眼,就又兜回到了道家无为的圈子里去了,好在林如海也知道他的性子,听他这么一说,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后来的话,再也没有牵扯到这些琐事上,和张中行说起了最新看到的一些道藏的感悟,只是那眉宇间比先前已经多了几分清朗,想来是这一句的点悟,也让他心里多了几分确定了。

张中行一心要改变这林家孩子和贾敏早死的命运,其实真要说起来,真正需要救的其实就一个,那就是林家这个儿子。因为贾敏的死,说起来那就是心病,对于一个四十出头的女人来说,本来好容易拼着伤了身子,生下了一个儿子,扬眉吐气的终于给夫家开枝散叶了,可是一个转眼,这一切就像是一场美梦一样,梦醒什么都没有了,这怎么能不大受打击?再说了,若是一开始就没有了希望那也就罢了,反正自我安慰也几十年了,也习惯了,也早就想过这样的结局,有过打算了,倒也过得去,委委屈屈也能过一辈子,可是给了希望又经历绝望,这简直就不是个凡人能承受的住的,再加上身体本就不好,可不就是一口气喘不上,想不通就活活憋气死了嘛。

如今呢,林家六个孩子,儿子就有两个,说白了,那就是即使一个没了,贾敏也不知绝望到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大不了病一场,然后把庶子抱过来养,记在自己名下也就是了。所以从一开始贾敏病死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很多。只是需要重点防护这个林家嫡子罢了,毕竟即使是记名到嫡母名下,庶子就是庶子,不是嫡子可以比拟的,亲生的也终究是不一样的,能让自己生的嫡长子好好的,这才最符合林如海和贾敏的心意。再说了,到了林如海他们夫妻这个年纪,让他们来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确实也太残忍了些,看看林如海,四十出头的人了,头发鬓角已经有了银丝,这样的时候突然承受丧子之痛,对于他们的身体状态可是沉重的打击。

张中行秉持着好事做到底的心态也不会让他们出现这样的状况,听着林如海活到六十的话好像信心十足的样子,可是这年头平均寿命其实低的很,四五十岁死那绝对属于正常,张中行也不希望自己这么折腾一回,走了一遭,这林家的孩子还是成为可怜的孤儿,需要严防死守,才能保住自家产业,不被人侵吞,这也太可怜了。

更不要说如今林家那是六个孩子了,不是一个,若是真的到了那样的时候,这些孩子能活下来几个都不好说,为了家业,有的是人用手段,让这些孩子早些消失什么的,你不能指望这贾家,林家就真的一个坏人都没有不是!这和天下无贼的天真有什么不一样?经历后事那些行行□□的事儿的张中行最知道的一点就是,永远不要寄希望于所谓的人品这东西。现实些,多做些准备,多些后路才是对自己负责。

如今他既然任务的对象是林家,那么他也需要对林家负责,不能指望那些林家的亲朋,要让这些孩子顺利长大,让这些孩子不受欺凌,最好的法子就是林如海和贾敏这对夫妻不出事儿,活的好好的。特别是林如海这个家主,最是重要。这也是张中行会不顾忌讳,出言提点的缘由。

张中行和林如海在书房说话没有多久,外头的小厮突然前来请示,甄士隐过来了,这时候林如海和张中行才发现,他们这一谈,居然就到了中午的时候了。甄士隐是林如海的书启师爷,也是林家孩子的先生,每日里早上去衙门,到了中午吃了午饭就过来,准备下午给孩子上课,既然甄士隐都来了,那就是说都已经过了吃饭的点了,这让林如海很是不好意思,

“尽然这么久了,快,还不快去备酒席,今儿就在这里和我一起随便吃些吧,也算是你忙乎了一早上的诊金了。”

虽然不好意思,不过这话说的却很是亲近,透着玩笑,这也是他和张中行随便惯了,这才能有这样厚脸皮的说法,果然张中行听了嘴角一撇,很是不客气的说道:

“那还不上些好菜好饭?若是不和我心意,这诊金可就要加倍了。”

你看看,遇上这么一个不客气的人,你还能客气的起来嘛。

甄士隐一来,林家立马就成了孩子扎堆的地方,因为来的不仅仅是甄士隐,还有他的一双儿女,如今已经九岁的甄巧沁和五岁的全哥儿。说起来这个全哥儿的名字那是真的费劲了甄士隐的脑子了,就因为他那时候听了张中行的话,什么五行,什么谐音,为了这个,名字是怎么想怎么难取,最终选了十七八个,都没有满意的情况下,直接点了一个全字,意思很明确,那就是全部都有,好在这甄全听起来谐音也可以,有点真齐全的意思,让甄费和甄封氏都觉得很满意,不然估计这孩子不说五岁了,就是十五岁都不能确定一个满意的大名。为了这个事儿,甄士隐让林如海笑话了很久,当然这没有多久这事儿就反过来了,因为林如海给自家儿子取名也遇上了这么个事儿,让甄士隐立马就报仇了。

男孩子和男孩子,那玩起来就是不一样,林家的小子,不说那个三岁的大小子,就是那个才两岁的庶子,看到全哥儿来了,也兴奋起来,硬是不让奶嬷嬷抱,要自己走,和自家大哥,全哥儿一起玩耍,三个男孩子,一个五岁,一个三岁,一个两岁,这凑一起,那简直就是灾难啊!就是张中行看见他们三个在一起都想逃,每天下午,这屋子就不能干净,全是东西,东丢一个木马,西摔一个木剑,折腾的天翻地覆的。

不过这样的热闹,林如海喝甄士隐看着却是怎么看这么喜欢,这孩子闹腾怕什么,这说明自家孩子结实,健康,长的大,立得住。淘小子出好,这样的话可不是后来才有的,这时候也是很有市场的。

林家孩子扎堆,张中行立马就告辞了,他还得回去收拾他的药材呢,给林家大小子喂了最后需要吃的一颗补身体的药丸子,他一刻不停,立马就走,他是真的怕了这几个孩子了,上回一个不注意,让这三个缠上了,这三个小子愣是要他展示一下他说的故事里的人物到底怎么打架的!

你说说,这怎么演?你不演吧,那刚才还眼巴巴的,满脸崇拜的看着你的孩子就能立马哭给你看,眼睛里那眼泪一闪一闪的,怎么看怎么可怜,就像是你怎么欺负了他一样,这一招出来,张中行那是大大的吃不消,只能投降。

看着林如海和甄士隐他们心甘情愿,好耐心的和这几个孩子折腾他真是满头的黑线啊!当然了,这也和他的年纪有关,即使是在这副本里他日子过的时间再长,真要说起来,就是再加一起,也不过是三十出头,和这四五十的老男人真不是一个档次,更不用说这还是两个盼儿子盼的就差没有魔怔的老男人了,那根本就不是一个心态等级。

看着张中行有点落荒而逃的架势,快步走了出去,林如海和甄士隐那是哈哈大笑啊!难得能这么痛快的看人笑话的时候,还是对着这么一个往常需要他们仰视,需要求救的对象,那是让他们心里平衡了很多,你再厉害,这时候就比不得我们了吧!看看,我儿子就能难为死你了。这是怎么样的一种为父的骄傲啊!

当然这从林家回家,张中行这一次是不用从人家屋顶上借道了,索性在街面上逛了起来,买了些看的上演的东西,或是想要吃的小吃什么的,走了三倍的时间这才回到家里,可一到家,他头又疼了,不为别的,就为了他的药材。

早上走的时候急匆匆的,就想着怎么救人了,把那些药材都没有收拾,就这么放在露天,这下可好,这会儿都是下午了,一个白天的功夫,原本只需要稍微晾晒的东西,这会儿都成了干了,全都不能用了。

看看这些东西,他忍不住想着,是不是自己应该在这里收个徒弟?收个正紧的徒弟,以后可以帮着收拾药材,可以帮着炼制一些简单的药物,丹丸!想到收徒弟,他又想到了在京城的贾敬。

这几年他和贾敬也没有断了联系,说起来,贾敬的情况如今真的是很不错,有了正紧的呼吸吐纳的功法,有了丹药,还有张中行教导给他的一些炼制丹药的丹方,如今也像模像样的能炼制一些治病救人的丹药了,听说在京城也挺受欢迎的。为了这个,贾家如今的名声也好了很多。

就是对于贾敬当年不当官,出家的事儿如今也有了别的版本,都说这贾敬当年那是不当名相当名医的志向,虽然中了进士,但是因为知道当宰相估计没戏,这才毅然转行,开始研究医术的,如今这不是就有了名医的样子了嘛。虽然这出家听着不好听,可是人家那是为了一心求医道,这才斩断尘缘的。

这些人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贾敬?还斩断尘缘?那惜春这闺女哪儿来的?没有尘缘,这能出来孩子?不过这名声好了总是好事儿,所以贾家人也没有多说什么。京城里的人,别的不会,八卦那是最多,还不都是这些人嘴里砸吧出来的,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吧,只要不是坏的,也就没有那么多人计较了。

贾敬更是不在意,他如今满脑子都是修炼,修炼,再修炼,能有这么大的决心,能这么努力,缘由也很是简单,那就是因为这家伙如今已经到了练气三层了,这可是历史性的记录,以前他可没有这样的档次的,更要紧的是,到了练气三层,他可就觉得自己能够到练气四层的边了,到了炼气四层,那可就是能增加寿命了,这大红萝卜在面前挂着,他能不努力才怪呢!

甚至因为生怕自己练功会出岔子,还特意专门请了人送了信给张中行,好生的请教了一回,还从张中行这里再一次抄写了几张丹方,就为了能更多的实践和修炼,当然顺带也是为了和张中行讨要一些炼骨丹的,他如今也知道自己修炼的时候年纪太大了,身体内杂质过多,这对于修炼是很不利的,为了能早些到达炼气四层,他是咬紧了牙关,一次次的服药,就为了能让自己修炼更容易些,那什么怕疼,那什么受罪,全放到了脑后了,炼骨丹每每吃一次,那就是刮骨抽髓一样的疼痛,可在他看来,那就是洗筋伐髓,是为了长生必要的磨练,生生的把张中行都只敢一周一次的炼骨,给用成了三天一次,这样的毅力,这样的刻苦,听到张中行都觉得疼了。可他居然就这么坚持了下来,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超出张中行的意料之外,在这个时候达到了练气三层,甚至开始往炼气四层进军。可以说,贾敬对于修行的坚定信念,那是比张中行都要执着啊!执着的张中行都有些佩服他了,怪不得是贾家这个富贵窝里唯一能考上进士的人呢,这毅力就不是寻常勋贵人家的人能有的。

想到了贾敬那自然就会想到京城的一切,想想如今的贾家,那真是和五年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说别的,就是贾珍如今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他或许读书不行,或许人也不怎么着调,可是老爹,老娘,媳妇,儿子样样俱全,事事顺利的情况下,他也不是个喜欢找骂的人。有了这些人的约束,如今倒也把这族长当的像模像样的,族学清明,去年已经有了族学中的学子考上童生了,这让他这个族长当的很有滋味,甚至在族人中也重新有了威信。而他媳妇在身体里的毒素解了之后,调养了一年,如今又给他生了一个闺女,他也算是儿女俱全了,有了闺女和没有闺女那就是不一样,他就是个天生疼女儿的,看着闺女可爱的笑脸,居然能忍痛,把后院的女人散了大半去,就因为他闺女又一次差点让后院的女人给欺负了。

贾蓉如今在家学读书也不错,没有老爹做榜样贪花好色,学里有了一起读书的伴,不用孟母三迁,就能有一个读书的好环境,这样的情况下这孩子还会学坏那才是怪事儿。再加上做了哥哥,让他很傲娇,就更是开始往着懂事的方向发展了。

贾赦日子也不错,贾琮出生之后,用了两年的时间,邢夫人也终于怀孕了,虽然最后只是生下了一个闺女,可是到底不再是别人口中不生蛋的母鸡,这让她也很满足。只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初一个冲动,以为自己生孩子太难了,希望不大,就把迎春放到了自己的名下,这下可好,这一等将军府嫡长女的位置就这么拱手给了一个庶女,自己的亲闺女倒是成了嫡次女,这让邢夫人很有些难过,甚至因为这个对着迎春也有些疏离了,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当初做出决定的是自己,这已经成为了事实,再把这养了这么些年的闺女变成庶女也不可能,用了一年的时间缓冲,这才让邢夫人渐渐又转过了弯来,只是迎春几经周折,几经被放弃,性子还是收到了影响,有些胆小,好在到底教养上邢夫人没有亏待了她,正经的教养嬷嬷配着。,大家风范还是有的,想来她未来的命运也不会是‘一载赴黄粱‘了。

第56章

说到了贾家,这张中行知道的消息绝对是相对比较全面的,没法子,谁让人家在原著中是主场呢,他一直担心着有一点这事儿还会往京城牵扯,那些什么书里不都说了嘛,这叫历史的惯性,他不得不小心着些,反正多知道些总不会有什么坏处。

自打这荣府没有了老太太,贾赦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不但是把自家收拾的妥妥的,还顺带的开始执行张中行的吩咐,做起了善事儿,贾琏因为自家老娘死的事儿,受到了打击,之后读书一直很不错,这会儿都已经是个秀才了,为了这个,贾赦在荣府门口直接摆了三天的流水席,一副土豪的做派,虽然让不少京城的人家看了笑话,就是皇帝也听了觉得他有些小题大做,可是不得不说,这么一宣扬,好歹让京城的人都知道了如今荣府的状态,这一家子是准备从文了,家里的孩子也算是有出息,虽然他们家隔壁有个中了进士都会出家的怪胎,可是不得不承认,人家老贾家,这荣宁二府真的是有点本事的,这两代里都出了读书人了,更不要说那个贾家家学这几年的名声了,整个贾家的形象也开始往书香人家开始转型了。

说起这个转型,那就是家学的功劳了,这几年连着出了好几个童生,秀才,可不就是让贾家整体面貌一新嘛!贾代儒走出去都觉得脸上有光,谁不知道这贾家的家学是他负责的,多少和贾家有点关系的人家想送孩子来上学啊!为了上学,往他那里送礼的更不在少数,就凭着这些,他的日子也煞是好过了。

说起贾代儒,那就要说到贾珠了,自打过继,这贾珠沉闷了不少,不过读书上却比原来轻松了好些,原本吧,贾政对他的读书上的事儿那是抓的很紧的,可是这抓的紧不代表抓的得法,贾政自己就是不是个读书的料子,自己本事就欠佳,不然也至于连个童生都没有了,可偏偏还要装读书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教育孩子能用什么法子?除了背书就是背书,就没有了第二招啊!

在这样的高压下,贾珠书是背了不少,可是不得其解,这样一来他读书的效率可想而知,就是事倍功半,费劲的很,如今呢,好歹这贾代儒是举人,家学里会教书的先生也有两个,这样的辅导下,他自然立马就像是被开了外挂一样了,学业上开始突飞猛进起来,加上贾代儒自己知道这科考的规矩,经历过科场的严酷,知道这身体的重要性,不像是贾政,什么都不懂,还不懂装懂的,什么都不知道,所以对于贾珠的身体状态也很是重视,更不要说这贾珠可是被张中行说过要抵命,活不过二十的人,自然人人都重视他身体的健康,一个个都眼巴巴的看着,希望能看到他在过继后能躲过一劫。毕竟贾珠是贾家人里头读书上也算是用心的,能看的到有出息前景的孩子,任何一个家族都不想随便放弃这样的子弟对吧!

几方努力下,在贾珠过继的第二年就帮着娶了一个媳妇,媳妇的人选很让人意外,那就是王熙凤,王家的闺女,倒不是为了别的,只能说是凑巧了,谁让这王家那边因为王氏的事儿,王家闺女说亲困难呢,谁让王熙凤自家老爹名声不好呢,这两下里一来,可把王熙凤给还苦了,一连两年,都到了及笄的年纪了,托了无数的媒婆都没能说上合意的,倒是反而招惹了不少的泼皮户上门打听,弄得王家一家子整年都没个好脸色,气的半死。

正好这里贾珠也是困难户,别看他已经过继了,可是谁让他有个活不过二十的命呢,虽然说,这过继之后,还是有一线生机的,可是谁家愿意把闺女嫁过来冒这个险?贾代儒是个举人不假,贾珠自己有产业也不假,可就凭着这一条,这说亲就立马没人应了。

最后还是王子腾出面,好歹这是自己外甥的事儿,凑合着就和自家侄女凑一对吧,反正年纪相差不大,若是贾珠真的躲不过,自家侄女只要能有个孩子,自家在帮衬些,日子也能过,若是能躲过去,就贾珠这读书的勤奋劲,以后必定能当个官,自家侄女好歹也算是能当个敕命了,比嫁不出去强吧!

就这么着,十五岁的王熙凤,嫁给了十七岁的贾珠,如今的王熙凤也不是原著中的王熙凤了,有了王氏这么一个大大的蜡烛,点燃了自己,照亮了别人,王熙凤哪里还不知道这什么放贷,什么包揽诉讼的危害,别说是做了,就是听一听,神经都能紧一紧,家里的姑姑可就是因为这个服毒自尽的,就是因为这个让自己连着两年无人说媒,坏了整个王家闺女的名声的。

王熙凤嫁到了贾家,老实说,对于贾珠,她心里多少有些不满意的,原因很简单,谁让她原本听说过,自己要和贾琏定亲的,那可是袭爵的爷们,这个呢?是出继的,这绝对是天差地别了,这等级落差太大,是个人都不一定能接受不是!不过在不甘心也没有用,她自己也知道这一切是因为什么,也知道这贾珠为什么会出继,如今唯一的指望就是贾珠能熬过二十岁这个大关,只要熬过去了,那么自己还有好日子,不然只怕是这一辈子她都别想出头了。

因为知道这一切,所以自打王熙凤嫁过来之后,对贾珠那是一万个体贴关心的,甚至还找了邢夫人,请邢夫人帮着请了太医要了几个调理身子的药膳方子,不辞辛苦的日日想着法子的调理贾珠身体。

贾珠也不是贾琏,没有那么多的花花心思,更别说他自己对于将来也有太多的不确定,有很大的压力,所以也存在什么找姨娘小妾的事儿,一时间这夫妻两个倒是难得的恩爱和睦起来。

一年后,王熙凤如愿的有了身子,这一下子,两口子那是全都松了口气,对于贾珠来说,那代表他身体不错,代表他将来若是不幸真的死了,也不至于没有个哭灵的孩子,不管怎么说,也不管这生出来是男是女,好歹他这一脉不至于血脉全无了,对于王熙凤那更是意义重大,只要有这个孩子,哪怕是守寡呢,她也算是不至于完全绝望不是。

到了今年,这是第五年了,也是贾珠二十岁最大的关口了,这一年,贾珠和贾琏一样,已经是个秀才了,只是他没有去参加什么乡试,也没有出门做什么诗会,什么学社,只是静静的在家,读读书,养养花,偶尔给妻子,孩子弹弹琴,他在默默的等待,五年的时间,他的身体一直很好,孩子已经两岁了,是个男孩子,取了名字叫贾兰。他觉得他能做的都做了,能积极面对的也都面对了,即使真的死了,好歹他的妻子是秀才的妻子,他的孩子也有一个能说的出口的父亲,这对于这母子二人也许是最好的保护了。

家里的产业经历了五年的时间也扩大了些,他特意好生的学了些管家理事的本事,把自己名下的田产增加到了一千亩,就凭着这些,想来就是没有了他,他的妻儿也能过上舒坦的日子,不至于没了进项。更不用说他们成亲的时候,自家亲大伯给的两处小宅子,那些租金,还有妻子的嫁妆,那都是他们将来的依仗。

如今他唯一想等待的,那就是命运的宣判,只要今年顺顺利利的过去了,那以后他再也不用担惊受怕的过日子了,想来他的家人也将迎来新生。也正是因为这一年是这样的关键,所以他能不出门就不出门,王熙凤都说了,乡试那可是要回金陵科考的,这一路过去,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好,可不能折损在路上,科场每年因为科考病死的,也不在少数,这也是要避忌的,还有出门做客,郊游,哪一年没有出意外的,为了他能顺利的躲过劫难,可以说他们一家子把所有有可能产生危险的一切事项都挺止了,有时候贾珠自己想想都觉得好笑,若不是人不吃饭喝水就活不了,自家媳妇估计连着这些都能避开,谁让这年头吃饭噎死也不是没有呢!

不过总的来说,贾珠对于王熙凤很满意,真的是很满意,这样在乎自己,想着自己,成亲三年多,举案齐眉的,虽然王熙凤识字不多,只能看看账本什么的,共同语言是少了些,可是这还是一个贤惠的妻子,能干的妻子,让他省了不少的事儿,有了这么一个能干的妻子,自打娶妻,他就从没有操心过家里的琐事儿,如今想想,有这样一个好妻子,真的是他的福气呢,还有儿子,记得听到儿子喊自己第一声爹的时候,自己激动的心情,那个时候是怎么想的来着?是了,那个时候自己想着,有这么一个儿子,有人喊自己一声爹,为了这一声,自己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也许是因为这一年终于来了,就像是那等待中的第二只鞋,终于落下了一样,贾珠的心态倒是越发的平和起来,往日还有些压抑,上火的心病也突然就这么没了,甚至连着写字,作画上也多了几分松快。每一天都能全身心的去过,去活,身子反而越发的好了起来。就是贾代儒看了也觉得很是欣慰。

“大爷,奶奶让奴婢来喊你,说是哥儿醒了,正找您呢。”

贾珠还在书房看书,一个婆子就走了过来,笑嘻嘻的说话,看着很没有规矩,不像是荣府的时候那样,更不是什么年轻美貌的丫头,可是贾珠听了却满脸都是笑意,自打他过继出来之后,他已经习惯了这寻常人家的日子,不是国公府的规矩,也不是群芳环绕的美景,只是寻常人家的热闹温馨。

“知道了,这就去,哥儿可用了东西?”

放下书本,站起身子,贾珠第一句问的就是儿子,他如今最上心的就是儿子,不知道是不是缘分,看着这个儿子,他总有一种感觉,好像上辈子这就是自己的儿子,只是自己好像欠了这个孩子很多很多,多的让他心疼一样,所以每一次看到儿子,他都要忍不住多抱抱,多亲亲,哪怕是多看一眼,都觉得满心的欢喜。看着这个孩子笑他心里就甜,看着这孩子哭,他心就像是刀割一样的疼。

好在这是个懂事,聪慧的孩子,若不是这样,就是贾珠自己都担心,自己这样的心态会把孩子养坏了。

“吃了,刚吃了一碗蛋羹,这会儿正学走路呢,小腿那个有力的,只怕在过不久,就能跑了。真是壮实的很呢!”

这婆子落后了半步,跟着贾珠往外走,再松快的规矩,也是规矩,下人和主子总是不一样的,这半步跟着,就已经是亲近的人才有的待遇了,贾家几代下来,就是在寻常的人家,规矩上比一般人家也重些。只是这说话很是讨喜,说的都是贾珠想听的。这婆子也知道这哥儿在这个家的重要性,好话自然是不会少的。

贾珠听了果然满脸的笑,壮实就好啊!他小时候三岁才不用人抱,这个孩子倒是不用操心养不大了,这样会走会跳的,让他也欢喜的紧,就是贾代儒,看着这重孙子也欢喜不尽,没日里都一定要贾珠这边把孩子抱过去一回,让老两口看看,摸摸,一天更是能问上三四回。

“奶奶家里的事儿问完了?”

“完了,庄头刚来过。听着像是今年挺不错的,还是大爷主意正,这卖菜果然挣银子,奶奶都说了,今年只怕咱们家又要多添些地了。”

说起这个,那个婆子也是欢喜无限,主家好,她们的日子也好,奶奶也不是那吝啬的人,到了年底只怕红包也能厚实些。

等着贾珠走进正屋,看到自家儿子在那大床塌上扶着边上的围栏,一步步走的稳当的很,咯咯的笑的欢实,他更满意了,也顾不得边上王熙凤正看过来,快上几步,走过去一把把儿子揽到了怀里,笑眯眯的说道:

“兰儿这是玩什么呢?和爹爹说说,爹爹也一起玩可好?”

他这里哄儿子,一边的王熙凤忍不住都要吃醋了,对着一边的陪嫁丫头平儿说道:

“瞧瞧,瞧瞧,这大爷眼里那是只有这个儿子,我这个生了他的黄脸婆子那是连个眼角都瞧不见了,全丢过墙去了。”

她如今生了儿子,那是底气十足,说话腰杆子硬实的很呢,连着没给贾珠配什么姨娘,也没人说嘴,日子过得实在是痛快,四个陪嫁丫头,一个个的都让她直接嫁了出去,就是最是心腹的平儿,这会儿也早就是个管事娘子了。

没有了利益纠葛,没有了争风吃醋的事儿,这几个陪嫁丫头对着她自然是越发的忠心,也越发的亲近,这平儿一听她这酸溜溜的话,立马接口说道:

“奶奶若是不甘心,那就赶紧的,在生一个姐儿,到时候你也只管顾着姐儿,不理他们父子就是,到时候只怕大爷反过来要吃你的醋了。贴心小棉袄让你给抢走了。”

这话一说,一屋子人都笑开了,就是贾珠听了也笑出了声儿,抱着贾兰,伸手把王熙凤拉了一下,扯到自己身边坐下,然后看着她说道:

“平儿这话说的倒是没错,若是明年我身子还妥当,咱们再生一个就是,到时候一人一个抱着,谁也别抢谁的。”

话说道这事儿上,王熙凤心里一酸,忍不住眼泪就想往下掉,她听得分明,这是自家男人的希望,他希望能躲过这一劫,到明年还能好好的和她们娘两过日子,是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是隐晦的再说,他若是如今不好好的疼这个孩子,万一真的躲不过去,那以后可就没有机会了,实在安抚她,这让她心里怎么会好过。和和□□的家,好好的日子,她怎么就愿意从此没了!

这个时候的王熙凤对着远在江南的张中行那真是有些咬牙切齿的,一方面是痛恨他给了自家男人这么一个断言,让他们一家子都不安生,另一方面又有些感激张中行,若是一切都是真的,那么好歹自家男人过继了出来,好歹有了一点生机,这是他们母子二人唯一的希望。这样复杂的情绪,到了王熙凤身上,那真是神色变幻不断,贾珠看了,心里也忍不住叹息了一声,伸手把王熙凤的手紧紧的抓着,久久不放。而那个笑嘻嘻的不知世事的贾兰,这会儿哪里顾得上他父母之间的事儿,正一个劲的开始研究自家爹爹身上那个玉佩上的中国结,折腾的正欢呢!不识愁滋味的也就是孩子了。

当然这时候张中行无数个喷嚏那是绝对的免不了了的。

若说王熙凤嫁给贾珠最大的戏剧性在那里,也许就是贾瑞这边了,如今的贾瑞不是原著中的贾瑞了,有了家学中得用的先生,有了时时可以请教,相互说话的哥哥,他的性子也清朗了好些,家风也正,整个贾家就没有那些个什么*不堪的事儿可以让他效仿的,自然满脑袋都是儒家规矩,很是正派。

再加上平日里和学里的同窗关系也不错,外头走动也不少,见识也广博了些,心胸自然不是那窝在一个家学只知道混些吃喝的混沌人可以比拟的。更别说如今已经十四岁,正好在他即将说亲的关口上,满心满眼都是祖母嘴里那个和不错的定亲对象,对着王熙凤最多不过是惊艳一下,在没有什么神魂颠倒的事儿,也没有心思去想这些。他如今最想的就是自己即将娶亲的妻子,也能和自己像是哥哥嫂子一样恩爱和睦,然后有个和侄儿一样可爱的孩子,哪里还会有什么龌龊的心思。

这边贾珠日子不错,静静的等着命运的到来,而另一边的贾政家里,那叫一个鸡飞狗跳,热闹的很啊!

贾政没了媳妇,就他这个年纪,那是一定会娶继室的,可问题是他名声太臭了,谁不知道京城的传闻啊!为了抢夺自家亲大哥的爵位家产,那是连着老娘,媳妇都能推出来的人,谁敢找他这么个女婿?所以他这娶继室的事儿,那真是没什么人又兴趣。最后还是王家,那简直就是个愁嫁女子集中营,愣是有个旁支被王氏牵连被退亲的十七岁的老姑娘嫁了过来,还是那种没有什么嫁妆的主。不过好歹也扯上了四大家族,对贾政来说这名头上也算是能得到一丝丝的安慰。谁让他自己如今也不是什么官,只是个寻常百姓了呢,真不能多求了。

而这嫁过来的王家的闺女,那就是典型的王家女子的性子,泼辣,妒忌,嘴皮子利索,那是全沾,别的不说,贾元春那就是倒了霉了,谁让她是王氏的亲生闺女呢,作为一个被王氏牵连,害的被退亲,没了名声,只能当这么一个继室的王家人来说,这简直就是个天然的报复人选啊!当然这贾宝玉也是之一,可是谁让那是男孩子呢,在过继了一个,自己有没有生一个的情况下,这可是唯一的嫡子,一时半会儿的还没法子动手,所以只能朝着贾元春下手了不是!

从荣府搬出来之后,这小日子的档次本来就下降了不少,可是这继室一来,立马又开始所见用度了,人家理由很正当,如今家里就这么写进项,若是不俭省些,好生筹谋,只怕将来后手不济。所以只能平日里多积攒些银子,好扩大自家的田产,将来也能多些进项。

这理由那是绝对的高大上的,贾政听了也只有点头的份,更不用说这说出来的是自己新娶的媳妇,正紧的管家太太,还是个花一样的年纪的太太,他心里正疼爱着紧,自是说什么是什么,别看贾政装的一本正紧的样子,可他骨子里和他大哥贾赦其实一个样,都是个好色的主,说起来这有名有姓的姨娘,他比他大哥还多呢。这会儿哪里还能想到闺女的事儿!

于是乎,贾元春身边的嬷嬷什么的,一下子就去了大半了,只留下一个奶嬷嬷还算是保留,原本的大丫头,也只剩下一个抱琴了,二等的也不过是一个,就是平日里要用到的针线什么的,也没有了什么针线上的人帮着做,要她们自己动手了,还时不时的要被分些活计,说什么帮着帮衬些家里,送节礼的时候能用上什么的,这样一来,贾元春哪里还有功夫去多想些什么事儿,哪里有功夫去继续磨练她的那些琴棋书画的本事,时间全用到了针线上了。一日日的让她感觉苦不堪言,还说不出不好来。

若是张中行知道了,只怕看到这里只会说一句,原来这贾元春是接替了史湘云的待遇啊!让贤德妃做这个活计,还真是说不上好还是不好了,想想这贾元春入宫十年,做女史什么的,若是真说起来,那也就是在宫里服侍人的活计,只怕做的事儿比这还苦些,勾心斗角,是非多多的,比这家里的小磋磨更让人难以承受,可是谁让后来这人成了皇妃呢,家里人看到的自然都是光鲜亮丽的一面了,哪里还会记得这之前女史的日子是怎么过的?也只有这省亲的时候那一句见不得人的去处可以解说一二了,可以从中看出她在宫里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辛苦。只是这个时候要是告诉她这些,只怕贾元春是不会这么想的,像是她这样的女人,能想到的只怕也就是那光鲜的地位,尊贵的身份,和往上爬的野心了。

在这样的磋磨中,贾元春有时候还会想到那所谓的偿命的说法,只是这个时候每一日她过得都有些辛苦,也就抽不出什么时间来谋算,怎么让别人替代什么的,唯一能想的大概也就是怎么能早日离开这个家,能躲开这些事儿罢了。甚至还会想着是不是出嫁了,就不是贾家人了,那样是不是就不用偿命什么的,至于其他?她真是有心无力了,就是想着是不是在贾宝玉身上想些法子也没有了她下手的余地,这小王氏为了展现自己的贤惠,和原先的王氏不是一个档次,在第一时间就把贾宝玉放到了自己的身边养着,不单是这一个,就是贾环也接受了这样的安排,理由也很正当,这是哥儿,哪家有姨娘养哥儿的道理,自然是嫡母的事儿。为了这个,贾政对着这个新娶的妻子,印象有好了几分。

等着贾元春要十五了,她还没有想到怎么安排自己的亲事,怎么给自己好好筹谋一门体面,妥当,又有利的人家,这继母二话不说,就给她定亲了,直接把她震住了,然后把王氏留下的嫁妆中的一些东西收拾了一下,加上原本一些王氏给贾元春准备的东西,分出三成来,松松垮垮的还不到二十抬,加上几抬的被褥,衣裳,就直接把她嫁了出去,你猜猜,把她嫁给了谁?说出来都能让人掉一地的眼镜,那就是王仁。

王家如今女子名声不好,可是男子还不至于娶不上媳妇,王仁说起来那也是长房嫡子,在金陵老家名声不好,可是在京城,说起来那也是有些身份地位的,这给继女说亲,说道这份上,京城一个个只能说一声好,说她这个继母做的妥当,有脸面,知道这闺女因为亲妈的事儿估计难嫁,就直接嫁到娘家,还是这样一个身份地位,比这贾政不知道高了多少,绝对是属于贾元春高攀的亲事。

可是只有自己人知道啊!这王仁是个什么货色,那就是个好色无度,无情无义的祸害,把贾元春嫁过去,一来能讨好了嫡支的人,二来能把这她讨厌的王氏的闺女害一辈子,最后还能让自己得了名声,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做的比王氏更狠,还是个一石三鸟的厉害人。

就是嫁妆上看着不怎么好看,人家也有话说,贾家那可是已经分家的,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呢,怎么也不可能给闺女一半的家产当嫁妆不是,若是那样,他们一家子还过不过了!再加上她也是个豁得出脸皮的,再贾元春出嫁前,去了荣府,宁府一趟,不说别的,就是那些亲戚的添妆,也足够体面了,光是这两家送来的东西,分分散了,也愣是让她整出十抬来,如此一来,再加上些好看却不怎么值钱的缎子,棉被什么的,足足让她忽悠出了四十抬,光是看着这数字,人家也只能说一句足够体面了。谁让他们已经不是官宦,而是寻常百姓家了呢,这样的台数可不就是上上等了嘛!至于贾元春哑巴吃黄连的苦,那就没人可说了,她就是再苦,只要说一句这继母的不是,只怕最后毁了的还是她自己的名声,人家不是你亲妈,把你养大,给你说亲,给你置办嫁妆,那绝对已经做得够好了,你怎么就能不知足了呢!

这样的消息传出来,别人或许不觉得什么,可是张中行听到了之后,那只有咋舌的份,心下暗暗地赞一句,王家的女人一个比一个厉害,都不是善茬啊!最要紧的是,听说这小王氏今年也有了身子了,这一下子,连着张中行都开始期待,要是她生了儿子,那贾宝玉会是个什么下场了,还有探春,贾环,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真是目不暇接了。

贾政从来不管家里后院的事儿,在他看来,只要不短了他的用度,那这家里就是绝对的好,没问题的,虽然自打分家之后,这清客什么的就没有了,虽然这搬出来之后,自己就不怎么出门了,可是吃穿上,他还是很体面,很顺心的,再加上如今家里的那些庄子什么的,因为贾赦清查了一回,很是干净,这小王氏也有足够的手段,如今虽然比不得在荣府时候的奢靡可是却很富足。真要说起来,张中行觉得,这比后来被抄家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好歹这要他们将来自己不折腾,只怕是也就这样了,不会再继续坏下去了从这个角度来说,贾政真的是个好命的人,也不知道他是哪辈子修来的福分了。

贾家的一切都往着好的方向发展,而另一边的王家,如今也终于喘过了气,从原本的被打击中开始转身了,虽然因为王氏,王子腾几次升迁都受到了打压,至今不过是四品,可是他自己知道,如今这四品在京城却是安全的紧了,因为皇子们的争锋,上头多少上司一日日的夜不成寐,他这在京城砖头砸下来能砸死一群的四品立马就隐藏在了水下,不怎么显眼,也不怎么让人注意了,这让他很是松了口气。

他看着京城如今的格局,想想当初自家那些龌蹉事儿,突然觉的,这妹妹惹事儿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就因为自家名声的问题,这皇子们对于拉拢自家,贾家,甚至是史家都有些忌讳,如此一来,这三家倒是成为了京城中难得清静的人家了,在一个因为妹妹的事儿,自己把王家不少的子弟送到了军营里,史家也做了差不多的事儿,因为这样,京城纨绔子弟中少了不少他们两家的人,闯祸的少了,他擦屁股的事儿自然也少了不少,偶尔看到其他同僚因为亲戚闯祸皱着眉头的样子,心里就觉得自己分外的英明。更不用说这些个小子们,如今一个个虽然受了苦却很是变了模样,很有些上进的样子了,真是祖宗保佑啊!让他重新看到了王家崛起的希望,若是这些人能真的进入仕途,做上个五六品的官职,那他以后可就能省不少的心了。

经过了五年,当年的事儿也有些淡了,虽然王家的闺女说亲依然有些困难,可是只要降低些标准,把自家闺女的规矩什么的教导的好些,读点书,会写字,带出去做几回客,还是能说道人家的,总算是过了这被退亲,被媒婆列为拒绝来往户的日子了,就是他亲闺女,也总算是说到了好人家,今年就要出嫁了。他也送算是放心了,最最重要的是,他媳妇,史氏,也总算是给他生了一个嫡子出来,虽然这孩子和贾珠那个外甥的儿子居然同岁,让他很有些没脸,不好意思,可是有了儿子那就是不一样的,王子腾觉得,他从此再也不用担心,自己一辈子辛苦创下的家业被别人的儿子抢走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喜事。

第5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