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的时候,南方政府的当权者就提过“一夫一妻”立法。

只是,国土分裂,各地军阀拥兵自重,法律形同虚设。

认真计较起来,还要打官司,经过法庭判决。

这些都是近几年时新的东西,老百姓又有几个愿意走这样的程序?还是默认了从前的老规矩。

当然,北平又不属于南方政府的管辖,根本就不存在法令制约。

前朝的法令,随着皇帝宣布退位就全部被推罚

而新的法令,至今因为国土没有统一而不足以成型。

二爷和姜锦华结婚,在北平而言,姜锦华就是二爷的正妻;可是在茂城,二爷又娶了二太太宋氏。他和二太太结婚的时候,还是前朝呢。

两边都是正妻,这该怎么办?

赵家从前也没有这样的先例。

大爷让大太太帮忙拿个主意,大太太懵了,道:“这…二弟妹能同意吗?要不要先问问她的意思?”

大爷恨铁不成钢,咬牙道:“糊涂!这事二弟妹能同意吗?她不闹翻天才怪。二弟这事办得的确不够光彩,可到底是我的兄弟。既然木已成舟,总得帮帮他。闹来闹去,外人看笑话!”

感情上还是偏袒二爷。

关键是,大爷知道外地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虽然生二爷的气,心底却不觉得二爷做了什么天理不容的事。

旁人可以娶好几个,二爷娶两个,哪里就犯了大事?

可是大爷也不想二太太闹。

他找大太太商议,就是想夫妻俩想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既能稳住二太太,又不至于让二爷那边难做。

可大太太一如既往不顶事,大爷对她的希望就幻灭了。

他觉得还是找三爷和阿蕙来商量商量,自己家的丑事,先遮住臭味要紧。

“这怎么帮?”大太太瞠目结舌,“你才是糊涂的,这种事你也帮他?他这是犯了大忌!谁家这样不把祖宗的规矩放在眼里?谁家能娶两个太太?”

大爷都懒得解释。

外头多得很呢。

见大爷不说话,大太太脑袋灵光一闪,只差要哭了:“你…你居然心里偏着二爷?你是不是也想娶两个太太?我可告诉你,你倘若敢娶两个太太,我就死在你面前。你莫要忘记了,你有儿子,有姨太太。我”

“胡说什么!”大爷脑袋顿时就大了。

早知道会这样,他一开始就不应该找妻子商议。听着妻子不着边际的话,大爷啼笑皆非。

“怎么我就想娶两个太太?”大爷声音严厉起来,“都是当家的人了,说话用用脑子!我赵嘉越可是那种人?”

如果不是那种人,家里那两个姨太太哪里来的?

大太太很想用这句话堵大爷。

可是大爷已经发火了,大太太就不敢揪着不放。大爷的确没那个意思,她要是再闹下去,反而激起了大爷心底的反感,真弄个女人回来做太太,那大太太怎么办?

倘若她丈夫娶两个,大太太只怕自尽的心都有了。

她可没本事像二太太那样,忍受这种屈辱。

她连忙转移话题:“你真的要把二房今年的例钱汇给二爷?”

大爷道:“汇给他,二弟妹和孩子们怎么过?赵家还没有落魄到用媳妇陪嫁的份上。我是想,既然已经结婚了,总得意思意思,我随些份子钱吧,你觉得呢?”

大太太不想花这个钱。

二爷这件事办的太恶心人,大太太根本就不想浪费钱在他身上。只是大爷顾着兄弟感情,大太太又不能明白着拒绝。

大太太想了想,才道:“你要是随了份子钱,将来二弟妹知道了,心里还不恨死你?她只猜疑你提前就知道了,联合着二爷欺负她和明尔?你忘了当年爸爸和二叔是怎么分家的?还不是二婶闹的?我的意思是,装作不知道好了,别随钱了。将来二弟妹听说了,咱们也摘得干净。”

这的确是个法子。

当年父亲和二叔分家,是二婶闹得不可开交。内宅的女人根本不讲理,胡搅蛮缠的,最不能得罪。

可大爷觉得自己是大哥,这样装作不知情,显得很没有当家者的威望。

“装作不知道,不好吧?”大爷犹豫道。

“没什么不好的!”大太太见大爷有些松动,忙道,“你去年给他发了那么多封电报,催他回来过年,他不是也当没收到?你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看挺好的!”

大爷对大太太的话,心底认同了五六分。

可纸包不住火,这件事迟早还是要暴露的,到时候怎么办?

二太太那边,赵家是得罪定了。

倘若她不通情理,非要记恨大爷,大爷也没有法子。

“…我听说北方快要打仗了。你用哪家银行汇钱,只怕都汇不过去。”大太太见大爷沉默,好似把她的话听了进去,补充道,“你汇钱也是浪费。以后和二弟妹和明尔还在一个院子里住,得罪她做什么?”

二太太自己不离婚的话,赵家是不可能赶她走的。

她又没做错什么。

她不走,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确实怪尴尬的!

而且得罪了二太太,她时不时闹一闹,家里还有安宁的时候?父亲临终前交待不准分家的遗言,只怕也要违背了!

“那就装作不知道吧!”大爷终于下了狠心。

为了防止自己生变,大爷用力把那封电报撕成粉末!

大爷和大太太在内室说话,并没有关门,也不防有人会偷听。结果大爷的两个孩子赵明益和赵明珊兄妹俩,把父母的话听得一清二楚。

两个孩子惊讶不已,听完了又怕被父母知道,蹑手蹑脚的从窗子底下溜走。刚刚溜出小院子门,就看到二太太和老太太携手而来。

“是二婶,是二婶!”赵明益放佛见了鬼似的,“快走,快走!”

推着赵明珊,兄妹俩沿着院墙根快步跑了。跑到了墙角,又觉得不甘心,两人偷偷张望。

二太太眼睛红肿,老太太也是哭过的模样,两个孩子彼此看了眼,觉得有故事。

等二太太和老太太进了大爷的院子,赵明益对三妹赵明珊说:“看到没有,二婶哭了,只怕是已经知道了,来找爸爸对峙的!我去听听二婶说什么。”

赵明珊胆子比赵明益小些,拉哥哥的胳膊:“咱还是走吧。要是爸妈知道咱们偷听他们说话,肯定饶不了咱们!咱们把二叔的事,说给二哥哥听去吧。”

赵明益则弹三妹赵明珊的脑门:“你傻啊!这是什么好事,你说过明尔听?”

赵明珊很委屈,低声道:“二叔再也不用回来了,他在北平结了婚。二哥哥不是最讨厌二叔在家吗?”

赵明益懒得理会妹妹,转身又猫着往院子里去偷听。

赵明珊也想知道二婶和老太太来干嘛,见哥哥已经快到院门口了,也猫着腰跟了过去。

两个孩子刚刚溜进院门,就听到二太太的哭声。

再摸到窗子底下,赵明益听到二太太哭着说:“…无论如何,我是不认二爷这桩婚事的!大哥可怜我和明尔,让我带着明尔离婚走人吧,陪嫁我也不要了。我宋家的女儿,还没有受到这等侮辱,我不能给宋家的祖宗抹黑。”

赵明益和赵明珊听得心里突然咯噔一下。

他们是舍不得明尔走的。

兄妹俩又偷偷猫着腰,从侧门溜进了屋内,躲在什锦槅子后面,把屋内的说话听得更加清楚。

今天有事,只有这一更了,我明天三更补上,O(∩_∩)O ̄感谢熱戀、ALLISON、chahong2006、sjchangchuan、反正不是妖、甜果妞妞、13587211515、13587211515、九州灬满月、袁绍313、熊仔姿梦 、袁绍313、袁绍313等亲们的打赏和粉红,么么大家 ̄ ̄ ̄ ̄

第八十四章电影大亨(粉红200+)

二太太的行踪,阿蕙也让佣人探听好,然后告诉她。

知道二太太去了老太太那里,阿蕙就去了三哥赵嘉林的院子,想找个机会先跟三哥透**情况。

幸好三哥在家。

他不知道从哪里弄了台照相机,正在摆弄。

看到阿蕙进来,对阿蕙说:“来,给你照个像!”

他屋子里服侍的女佣海棠正躲得远远的,不肯给赵嘉林照,估计是跟有些老人一样,怕照相机把魂摄进去。

阿蕙记得,早年照相机传到中国,有不少人是这种迷信思想。

“这屋子里光线不好,景致也不好,我穿的衣裳更加不好,照出来不成样子。”阿蕙对赵嘉林说。

赵嘉林瞪了她一眼,架好相机就要照。

阿蕙只得让他照了一张。

照好之后,赵嘉林对阿蕙说:“洗出照片,我送给你。”

阿蕙只得说道谢,然后又问他:“怎么突然摆弄起照片?”

“我在英国念书的校友,他去年年底才回国,在茂城开了家报社。他见我在家没事,问我要不要去帮他跑跑新闻。”赵嘉林一边摆弄着有些沉手的相机,一边跟阿蕙解释,“其实我没什么兴趣。可是我学的专业又找不到事做,总不能老是这样混日子,就答应考虑考虑。”

阿蕙点头。

后世比较出名的传媒公司,没一个出身茂城的,所以阿蕙对赵嘉林那个朋友没什么兴趣。

小打小闹,成不了气候的。

阿蕙说:“找点事做也不错。上次去宁叔叔家吃饭,你还记得吗?宁叔叔也劝你找点事做,别整日在家,人都荒废了。”

阿蕙提起宁家,赵嘉林心里就有些烦躁。

他不太喜欢宁雍总是督促他上进,好像对他寄予了很多希望。

赵嘉林最怕这样,他不想成为任何人的希望。

当年他父亲不也是寄予厚望?他也算努力,三年留学生涯,把船舶工程学得科科皆优,满怀信心回来帮助父亲的企业。结果,他毕业回国,父亲身体不行了,大哥接手了家族的公司。

父亲怕他们兄弟为了争夺公司的经营权,临终前规定了赵嘉林和二爷赵嘉俊不可以去公司上班。

茂城别的船舶公司、甚至东南其他的船舶公司,都不可能雇茂城船舶世家的三少爷去做事。

害得他不得不赋闲。

虽然他也很享受在家没有约束和压力的生活。

只是,好几次同学聚会,看着回国的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成就,听着他们吹嘘自己在各自的领域崭露头角,每到这个时候,赵嘉林心里也挺羡慕的,也挺难受的。

三年留学,他等于是白学了。

偶然反省的时候,他心里也难过。

经过这件事,赵嘉林是害怕了期望。谁也别对他有期望,免得他自己也跟着有了希望,然后又一瓢水,泼了他的希冀。

“我答应考虑考虑。他那家报社,是去年才成立的,没什么气候,靠他老子养着,我怕过不了几天关门歇业了。我弄了个失业,那才尴尬。”赵嘉林避开宁家不谈,只是说报社的事。

这个担心,倒也靠谱。

阿蕙就问他:“你哪个同学啊?”

赵嘉林笑了笑:“你不认识。他又不是茂城人。他是武|汉的,他老子现在在茂城海关衙门任总长。他回国后,他老子怕他回去惹是生非,就把他拘在自己身边,给他开了个报社。”

武汉人,开报社的。

阿蕙突然想起,到了三十年代,电影业新起,那个最出名的电影公司,就是从一开始的报社起家的。

戚氏电影公司,她印象最深刻。

她还和戚氏的老板娘欧阳氏颇有交情,那是个和宁嫣然性格很相似的女人,所以阿蕙觉得她很好,和她渐渐来往多。

后来阿蕙在美国。到了四八年的时候,戚氏的老板和老板娘也去了美国。他们找到了阿蕙,和阿蕙比邻而居,也算是几十年的交情。

因为这些人要到十年后才出现,阿蕙就没有想起来。

可当年戚氏电影公司的老板,并没有在茂城开过报社。

这样一想,阿蕙又觉得自己太敏感了,笑笑没有说话。

赵嘉林却继续道:“…他叫戚海久,在家排行第九呢。他爸爸五六个姨太太,他也是姨太太生的。”

阿蕙只觉得后背一惊:戚海久。

“戚海久,武汉的戚海久?”阿蕙声音一提,反问道。

她声音有些锐,把赵嘉林吓了一跳。

“是啊,武汉的戚海久”赵嘉林回答,“怎么,你认识他?”

一样的名字,一样的籍贯,一样的经历,只怕是后来那个电影大亨无疑了。

“没有。”阿蕙笑着回答,“不过,名字很特别,跟咱们家哥哥们的孩子一样,用排行来取名。”

在家排行第九,所以名字里有个“久”字,跟阿蕙那些侄儿侄女似的。

听到阿蕙的解释,赵嘉林不疑有他,哦了一声。

“你去试试吧。”阿蕙对赵嘉林说,“戚海久的爸爸在海关做事,认识不少人,他的报纸应该不愁出路。你不用担心随时倒闭。”

“倒闭是其次。”赵嘉林见阿蕙认真和他说起这件事,他也认真把自己的考虑说给阿蕙听,“我怕做不好。我和戚海久是朋友,倘若我做的不好,他又不会批评我,又对我不满,反而得罪人。”

既然考虑了这么多,说明赵嘉林是有心去报社上班的。

阿蕙就说:“你也婆妈。既然是朋友,自然会坦言相告。倘若这点坦诚都没有,你交他做朋友也没有意义。再说了,你和他在公司里是老板和员工,他若是这样公私不分,报社迟早也维持不下去。你且看看”

赵嘉林微微沉思。

他还是说:“你说的也对。我再考虑几天吧”

阿蕙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戚海久出现了,他的妻子欧阳幼睿,阿蕙什么时候能再遇到?

那可是个比宁嫣然还要大大咧咧的、泼辣勇敢的女人。阿蕙和她的友情,从中年一直持续到老年。

那些友情,是弥足珍贵的。

欧阳幼睿的三个孩子,叫阿蕙为干妈。每到周末,几个孩子都会去看阿蕙。

那是阿蕙生活里不可缺少的色彩。

最后阿蕙身子快不行的那半个月,是戚家的大女儿一直陪着阿蕙到最后,算是给阿蕙送终了。

养儿女,也不过如此吧?

“下次有空,让我见见戚海久吧。”阿蕙又对赵嘉林说。

赵嘉林则戒备道:“见他做什么?他可是有未婚妻的。”

阿蕙啼笑皆非。

两人说着话儿,赵嘉林的女佣海棠重新端了茶进来。

赵嘉林放了相机,正要端茶喝,大嫂屋子里的人跑了过来,对赵嘉林说:“三爷,大爷和大*奶让您过去说话。”转脸看到阿蕙也在,又道,“四小姐也在这里?大爷也请您过去”

是二嫂的事吧?

阿蕙好不容易平静下来的心,陡然一提。

大哥找她和三哥,肯定是商议二哥的事。

赵嘉林还在问那个女佣:“大哥大嫂找我做什么?”

阿蕙已经起身,道:“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说着,她自己已经走了出去。

赵嘉林忙跟着阿蕙,也走了出去,还顺手把自己摆弄了许久的相机拿上了。他笑嘻嘻对阿蕙说:“等会儿给大家照张合影,看看我相机水平如何。”

他只当是小事。

等会儿,只怕没人有心情照合影,包括赵嘉林。

阿蕙苦笑,没有说什么。

二月的茂城,嫩黄色迎春花悄然盛绽,露出新嫩的新装,点缀了林影的萧索。空气里有丝丝甜味,晕染了徐徐暖风,也晕染了大地春回。

午后的阳光多了几份明媚。

阿蕙走的很快,赵嘉林没感觉,毕竟他步子也大,却让女佣辛苦不已,一路上小跑才能跟上阿蕙和赵嘉林的脚步。

到了大嫂院子门口,只感觉静悄悄的,佣人们都敛声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