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不走出家门,她要钱做什么?去哪里花?

为了钱得罪孩子们,将来谁养她?老太太是老式的女人,她没有自立的观念。得罪了孩子,让她一个人去生活?

她会不知道如何是好的。

她需要的不是钱,而是一个家庭。虽然继子继女们不那么贴心,却也不会害她。是和她作伴的家人。

她和赵家孩子们没有血缘,现在的平静来源于老太太的无欲无求。而钱,会把这些感情破坏殆尽。

“您是老太太啊,这个家有您的一份。况且这些都是爸爸留下来的东西,又不是他们兄妹自己挣下的,您应该收下。”二嫂握住了老太太的手。很想让她接下这笔钱。

二嫂想的更加深远。

老太太还年轻啊,她的日子还长。整个社会都在翻天覆地的变化,谁知道明天会变成什么样子?

自己的亲儿子都靠不住,何况这些继子?

口袋里有钱,不管走到哪里都不至于让自己活得狼狈。

公公走的时候。没有给老太太留一分钱,只留了些字画古叮那些东西,值钱的都被阿蕙拿走了。

“这个家都是我的。我另外要钱做什么?我不要的!”老太太声音很坚定。

无论阿蕙兄妹怎么劝,老太太始终不肯答应。

大哥就说:“那还是分成五分。老太太那份,小四先替老太太拿着”

只是把钱存在阿蕙身上,照样算老太太一份。

阿蕙觉得大哥这件事办得很厚道。

老太太在赵家这些年了,什么都没有得到,换成其他心思狭隘的女人,早就闹翻了天。

老太太却从来没有出个幺蛾子,她安静高雅的生活在赵家。

给她一份红利。也等于给了她一份保障,阿蕙是挺赞同这点的。女人往往没有安全感,有点保障才会踏实。

二嫂和三哥也同意了大哥的决定。

第二天。阿蕙就喊了陆启平,让陆启平替她写了五份契约书,把父亲赌场红利分成了五份。分别给大哥、二嫂和三哥按了手印。

她和老太太两份,老太太怎么都不肯按手印,阿蕙就替她按了。

这件事除了赵家几个人,就知道陆启平知道。

陆启平保证不会说出去。

赌场和烟馆依旧照从前的样子,暂时给宁雍打理,分一半的盈利给宁雍,剩下的每半年结算一次,赵家众人平分。

就算是平分五份,每一份也是笔不菲的收入。

阿蕙出事、公司被封的阴霾,因为这笔意外“横财”从赵家散去了一大半。

大哥也不含糊,拿了地契给阿蕙,让阿蕙挑厂房。赵家在城里又不少房子,都是从前父亲盖的,后来没卖出去的。

阿蕙选了一家在公共租界的厂房,面积偏大,且地理位置比较,交通方便。

场址选定之后,阿蕙也需要几名员工。采办、财务、操作、工头,她都没法子自己兼顾。

宁雍身边的人,都是赌场或者烟馆或者码头帮派出身,没做过正经生意,这方面他帮不了阿蕙。

不过,去德国采购印刷机,宁雍倒是能帮得上忙。

阿蕙就托他,先帮阿蕙买四台新式的印刷机。

宁雍自然是乐意的,当即就让人出发去德国。

至于其他的,他就不管了。

而大哥公司里的老人,倒有几个不错。只是赵氏经过阿蕙“杀人案”的风波,走了不少人,留下来的都是忠心耿耿且中流砥柱的,给了阿蕙,船舶公司也周转不开。

大哥在乱世里作为生意人,少了点魄力,可经验还是有的。

他跟阿蕙说:“买办、账房,都得用自己人…买办暂时还帮不了你,账房上的老人,我这边可以支一个给你。”

阿蕙笑了笑:“船舶公司新开了码头,生意也还不错,只怕你那里也是手忙脚乱。我这小打小闹的,请公司的老人来帮忙就太大材小用了。买办我准备交给陆通;账房的话,我先顶些日子,等有了可靠的人再说。”

这话是安慰大哥,让大哥放心的。阿蕙的右手被割断了几根筋,写写算算的活儿她干不了,所以她不能顶财务的差事。

大哥却没有深想,笑着,没有再接话。

前些日子因为阿蕙的案子,公司和赵家都算经历了一次波折。船舶公司的确是人手不够。

赵嘉越是怕阿蕙觉得,家里对她的事不管不顾的,以后想起来心寒,所以才提议从账房上抽一个人给她。

其实公司的账房财务已经够忙的,根本调不出人手。

而阿蕙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又这样明理。知道赵嘉越作为公司东家的难处,赵嘉越蛮欣慰的。

他就不再坚持了。

次日,阿蕙就把自己的打算,和陆启平商量了一下。

听到阿蕙准备把买办交给陆通,陆启平连连摇头:“他年纪小不说。没有做过买办,只怕办事不妥!我替您寻个合适的,也就是这几日。您先别着急。”

“就陆通吧!”阿蕙坚持,“您替我爸爸做事的时候,才多大年纪啊?陆通虽然年纪小,却是勤勉果敢。不过是个小小印刷厂,磨练磨练他。等他再大些,您还要送他出去念书,早点有担事,没坏处。”

她字里行间透露出想励炼陆通一番。让他更加成熟,将来到了国外也不至于惹事。

可陆启平的意思,是怕陆通给阿蕙添麻烦。

阿蕙的印刷厂。不是陆通学习的地方。

陆启平想替阿蕙找个熟练能干的。

阿蕙却执意想交给陆通。

阿蕙的坚持,让陆启平只得同意。

他把陆通叫到身边,把阿蕙的意思告诉了他。

陆通有些懵。他倒是没想过阿蕙会交给他这样的差事。

他还以为要做几年保镖和司机呢。

“四小姐看重你,你小子敢惹事,老子打断你的腿。”陆启平教训儿子,然后把自己的买办经验,一一说给陆通听。

陆通这回没顶嘴,反而拿起笔,把陆启平说的注意事项一一记录下来。

他的态度认真端正。

陆启平老怀欣慰。

阿蕙这边的印刷厂如火如荼展开,赵嘉林却还在犹豫。

宁嫣然劝他辞职,自己找几个英文好的朋友,开家出版社,像阿蕙说的,翻译些英文教材,肯定有大赚头。

他倒也心动,只是不知道怎么跟戚海久开口。

当年若不是戚海久请他做编辑,也许今天他还在家里闲逛,做个逍遥纨绔少爷呢。

戚海久对他有恩情的。

看着阿蕙那边忙得有模有样,赵嘉林心里也痒痒的。

甚至上班的时候,他也没什么精神。

戚海久的未婚妻欧阳幼睿一直和赵嘉林是一间办公室,看到赵嘉林状态不对劲,就问他到底怎么了。

赵嘉林又是犹豫了,最终支支吾吾,含混把自己要开出版社的意思,告诉了欧阳幼睿。

欧阳幼睿当天吃午饭的时候就告诉了戚海久。

因为赵嘉林说的很隐晦,欧阳幼睿也不敢肯定他就是那个意思,让戚海久找赵嘉林谈谈。

晚上下班的时候,戚海久请赵嘉林吃晚饭,顺便问他,是不是有其他打算。

赵嘉林只得硬着头皮,把家里的意思说了一遍。

戚海久哈哈大笑,拍他的肩膀:“这是好事啊!这些年西洋的教科书真是热门,每个学校都会开几门西方学科,这是个好点子,你应该去做…”

他很大方,说的也很真诚。

赵嘉林就更加不好意思了。

“我这一走,报社这边…”赵嘉林轻咳。

“人往高处走嘛。”戚海久笑笑,“我把你当朋友,希望你前程似锦,你倘若有其他顾虑,就真的太见外了!”

第一更 ̄ ̄ ̄啦啦啦啦,求粉红票 ̄ ̄ ̄

第153章报应(粉红140+)

赵嘉林以为,戚海久肯定会不舒服。

不成想,戚海久表现得很大度,真诚祝福赵嘉林又更好的发展。

赵嘉林就舒了一口气。

他回家之后,跟阿蕙大赞戚海久,称赞他为人处事的成熟豁达。

在这个破碎融合的年代,豁达且目光长远的男人,将来定有一番作为,戚海久天性如此。

“出版社的事,你早做准备,需要什么就告诉我。”阿蕙笑着说。

赵嘉林连连点头。可回味过来,又觉得不太对劲,怎么阿蕙的话,像吩咐孩子似的?

不过,钱还在阿蕙手里,有什么需要还真的要告诉她。

赵嘉林又平衡了一些。

大哥的船舶公司,九月底又接了笔生意,去新加坡运橡胶的,运费不菲;还有其他几趟短途生意,一天天忙起来。

阿蕙的印刷厂已经筹备得差不多,只等机器回国,她倒是空闲,就和宁嫣然帮着赵嘉林出版社的事看公办室、添办公用具,比自己的事还要忙。

赵嘉林为了出版社的事,专门去了趟东沪,找两个从前在学校就是学报编辑的同学来帮忙。

家里人都在忙碌。

大哥却意外接到了一封二哥从北平发来的电报,让大哥给他寄钱。

他又没钱了。

从二月开始,他就不停发电报来说,他生活拮据,让大哥汇钱给他。大哥每次给他发电报,都是推诿。

上次阿蕙出事,大哥也给二哥发了封电报。

结果,接到的回复还是借钱。

大哥就把半年来收到的电报总汇一下,让大嫂拿给二嫂。

已经分家了,倘若二嫂愿意给二哥钱,要从二房的账头上出。

二嫂不同意,大哥是不会寄钱去北平的。

二嫂自然不会做主。

当初分家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家里还跟从前一样。一切都是大哥说了算,只是把财产的所有权给二嫂的儿子明尔。

至于财产的支配,仍是听大哥的。

烫手的山芋又被抛给了大哥。

大哥就把这些电报全部烧了。

至于二哥在北平过得如何,大哥也不想再管了。小四出事,大哥哮喘又犯了一回,发电报给二哥。想让二哥回来帮忙。

结果,二哥回复电报时只字不问胞妹的案情,只要钱,让大哥伤透了心。

大哥收到二哥电报的隔天,老太太也收到了一封从北平寄过来的长信。厚厚的写了整整十二页。

字迹娟秀,是她妹妹姜锦华寄过来的。

老太太接到信的时候,正好大太太和二太太在她院子里摸牌。

于是老太太就当着两位儿媳妇的面看信。

姜锦华字里行间挥洒着悲伤。

她和赵嘉俊结婚不过半年。她曾经离婚时带在身上的两千多大洋早已挥霍一空,五月份的时候就被房东赶了出去。

姜锦华卖了首饰,和赵嘉俊租赁破胡同的矮房,挨过了这些日子。

五月底的时候,姜锦华得知自己怀孕了,万念俱灰,只想一死。

他们已经穷困潦倒,连自己都养不活。哪里还养得了孩子?

而赵嘉俊居然和万花胡同里的妓|女搞在一起,日夜不归家,姜锦华怀着孩子。正是显怀的时候,人很难受,而丈夫时刻不在身边。

她连个服侍的人都没有。甚至后来都没米下锅。

七月中旬,赵嘉俊跟朋友去做生意,去了趟东北。

后来,他朋友回来了,赵嘉俊没有回来。听说他在东北又认识了一个女人。那个女人还是日本人的干女儿,有钱有势,看中赵嘉俊长得漂亮,自愿跟了他,供他吃住。

姜锦华没法子,只得用赵嘉俊的名义,给茂城发电报要钱。

而茂城赵家,一直没有给她答复。

她挺着肚子去东北找赵嘉俊,可赵嘉俊已经住进了有日本兵把守的官宅里。姜锦华在门口停留了一天一夜,远远看到了赵嘉俊的影子,而赵嘉俊对她视而不见,避之不及。

写到这里,她的信纸都有泪痕,字迹被泪水晕开了。

她在北平无依无靠的,实在没法子生活下去;而赵嘉俊又在沈阳,和日本军官的干女儿你侬我侬,不再要她。

她又一个人回到了北平。

她的孩子快生了,而她在北平无依无靠。哥哥死后,嫂子就不准姜锦华登门,她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她要来茂城!

她在信里说:她是赵嘉俊明媒正娶的妻子,怀着赵嘉俊的孩子,她总不能把孩子生在北平的破烂胡同里。她要来茂城赵家。

她是赵家的人了。

看到这里,老太太手一顿。

这封信的日期是八月二十日,而现在已经九月底了。

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

再过些日子,姜锦华就要到了。

她说,她是五月份知道自己怀了孩子的,那么她应该是四月份的身孕。而等她到茂城的时候,孩子可能都六个月了。

姜锦华顶着大肚子,要坐两个月多的火车到茂城来?这一路上的颠簸,她又是一个人,就不怕出事?

她既然要来,连电报也不发,只是写了封信,这分明就是先斩后奏。

老太太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要是知道了姜锦华怀孕,而赵嘉俊又抛弃了她,老太太给把自己的一些私房钱全部寄给她,托北平的娘家人照顾她一二的。

老太太恨姜锦华不争气,可到底是自己的亲妹妹。撇开赵家,姜锦华落魄了,老太太还是愿意帮助她的。

可是她不能给姜锦华在赵家立足而撑腰啊。

因为姜锦华嫁给赵嘉俊,原本就是不对的!

赵嘉俊根本没有离婚啊!

姜锦华这样来茂城,算什么?

赵家是不承认她的。

老太太只觉得眼前有些发黑,后面的信,她就是随意扫了几眼。姜锦华只是不停在信上哭诉她过得多么辛苦。

看完信,老太太半天没有说话。

大嫂和二嫂看老太太从拿到信之后,脸色就越来越不好。两人甚至诧异,又不好打扰老太太看信。

等老太太看完信,脸色已经有些发白。

大嫂和二嫂坐到她身边,左右拥着她,轻声问怎么了,是不是北平又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