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太太又怕佣人们传误了,误会了大爷,索性批了件鼠皮大氅,去了大爷的院子。

她要亲口问问。

大爷头都炸了,这边姨太太尚未安抚好,二太太又来了。

都是大太太,让她沉住气,明日再说,她非要连夜收拾!

现在又不能吼大太太。

对于二太太而言,的确是误会。

可对于两个姨太太,不算误会。乡下祖宅地方小,大太太、二太太、老太太、阿蕙和宁嫣然,五个女人,赵家六个孩子,廖家三个,满满当当十几人,还有已经在祖宅待产的姜锦华,肯定会拥挤,根本就安置不下。

大爷自己也留在城里,姨太太们怎么就不能留下?

大太太看两个姨太太哭得可怜,大爷很烦躁,似乎不知如何是好,却舍不得骂她们,心里就窝火。

大爷对自己的女人都不错。

可大太太看不惯姨太太们。大爷的好,落在姨太太身上,就让大太太心里不满。

她板起脸说:“谁说要打仗?我们不过是去祖宅散心。你们想去祖宅?那好,等我们回来,你们再去。以后也别回来了,安心住在乡下吧!”

她终于强硬了一回。

两个姨太太面面相觑,不由看向大爷。

大爷见有效,合声道:“既然想去,过了年你们再去。去了就别想再回来。”

大爷和大太太异口同声,让两个姨太太信以为真。

“回去吧!大爷也在城里,都去乡下了,谁照顾大爷?”大太太声音和软了几分。

终于戳中了两个姨太太的心。

大爷还留在城里呢…

可是,大太太都要走了,可见真的会打仗。大爷是家里的主心骨,他怎么会留下来?

二姨太太还想哭,她不太相信大太太说的。

大姨太太却喜滋滋的走了。

大太太不在家,大爷就会在她们房里。

大姨太太走了,二姨太太一个人掀不起浪,也跟着走了。她们其实心里都怕,要是死活不同意留下来,将来大太太真把她们留下乡下,那就得不偿失了。

二太太见没事。趁机也要走。

大爷见她都来了,就把下午和阿蕙的话,说给了二太太听:“…万一打仗,家里东西丢了就丢了。你们和孩子要紧。要是不打仗,就当去乡下玩玩,孩子们也没在乡下玩过。我本想明早通知你们,你大嫂就等不及了…”

大太太尴尬笑了笑。

她真的忽略了。

家里人都怕死。若是真的打仗。谁都想走。

她一紧张,就把大家都惊动了。

“你也回去歇息,明早再收拾,明天下午才走。”大爷对二太太说道。“一会儿三弟妹和老太太也惊动,就不太好。”

二太太道了谢,转身回了自己的院子。

二爷的两位姨太太就住在二太太院子的耳房里。平素跟二太太作伴。大爷那边闹腾。她们也知道。

此刻,两人正在堂厅等二太太回来,想知道何事。

二太太就照直说了一遍。

“乡下地方小,大家都去,你们可能走不了。”大太太对两位姨太太说,“大爷也不走。要是真有事,他会另外安排。”

夏姨太问:“那我先去帮五小姐收拾东西。免得明日来不及?”

“不忙,下午才走。”二太太制止了她,“老太太和三房那边还不知道,要是动静大,那边还以为咱们私下里走,不管他们。一家人,有这些误会不好。”

夏姨太点头。

程姨太太双手紧紧搅在一起,她很不安。要是打仗,赵家人都跑了,她们怎么办啊?

战乱一起,赵家能顾上太太和少爷小姐们,哪里顾得了这些姨娘?况且二爷还不在家,她们不如大爷的姨太太。

大爷走,他的姨太太可能会带走。可他怎么会管二房的姨太太?

二太太见程姨太局促,便知道她的心思。

她让两位姨太太都坐,然后进房,开了箱笼,拿出两个精致的荷包。

“这里面都是十块银元,倘若真的有事,大爷又不顾上你们的话,就自己跑。能回来自然最好,不能回来也要找个好地方安身。”二太太说道。

十块银元,够生活一个多月呢。

程姨太太眼眶就湿了。

她很是感动,二太太对她们很悲悯,比二爷对他们强多了。

夏姨太太则把银元推回来,道:“我会躲在地窖里,等太太和二少爷、五小姐回来。我不会离开赵家的!”

五小姐明芜是夏姨太太的亲生女儿,她对赵家的感情比程姨太太深。

她的女儿刚刚六岁,她死也要看着孩子长大。

程姨太太曾经滑胎,后来一直不育,二爷对她又不好,她对赵家没有牵挂,她可以走。

夏姨太太却不会。

二太太笑着把银元推给夏姨太:“地窖里哪里能藏人?听我的话!咱们也要往好处想,万一没事呢?现在都是猜测。”

夏姨太争不过二太太,只得把荷包收了。

赵家佣人多,大房晚上的动静,很快就传遍了。

阿蕙早起的时候听小桃说起,叹了口气。

这还没有动乱呢,家里就乱了套。

*************************************************

亲们还有保底粉红票吗?各种打滚求…

第171章叛变

不仅仅阿蕙听说了大房昨晚的动静,老太太和三哥那边也听说了。

老太太不准佣人胡说:“大爷不会丢下其他人不管,单单他们走的。以后不要乱嚼舌头!”

三哥则摇头说:“乱讲!我大哥我还不知道?自己跑不管我们?那不是我大哥干的事!”

宁嫣然却心不在焉。

城里进不去,她很担心父母。

她没有留学,从小就是爸妈掌心的宝贝。这还是她第一次离开父母这么久。不能相见让想念更加磨人。

虽然嫁给赵嘉林是她梦寐以求的,可这一刻,她想家了。

她心情比较低落,丫鬟海棠和赵嘉林八卦的时候,宁嫣然表情比较淡,放佛没听到。

赵嘉林留意到了,让海棠出去,问宁嫣然怎么了。

“没事啊。”宁嫣然回神,笑着说道。她不太好意思告诉赵嘉林她想家了。如今,这里才是她的家啊。

“撒谎。”赵嘉林道,“说啊,到底啥事?你不说,我肯定猜不出来…你知道我一向笨的。”

这话说到宁嫣然心坎里去了。

她乐了,笑道:“你的确一向笨!”然后顿了顿,才道,“城里进不去,不知道我爸妈怎样了,心里急得很。”

这个,赵嘉林也没法子。

城里他也进不去。

他轻轻搂了妻子的肩头,说道:“你爸多厉害啊,你见过你爸吃亏吗?当初小四犯事,你爸都能跟孟宇轩对着干。”

谈起这些,宁嫣然的确挺骄傲的。

在整个茂城,谁见了她父亲,不要恭恭敬敬喊一声“宁先生”?

可这样。并不能让她想家的心减少。

赵嘉林还在安慰她,说了很多宁雍的好话,反而让宁嫣然更加想父母了。最终,她声音带着哽咽说:“我想家了!”

赵嘉林的声音就戛然而止。

他不知该如何再说下去了。

赵公馆不是宁嫣然的家吗?

他不是宁嫣然的丈夫吗?

宁嫣然也察觉赵嘉林的情绪不对头。连忙敛了悲情,轻咳道:“回不去,我怕我妈担心…”

赵嘉林虽然心里不太高兴,却也能体谅。当初他去英国的时候。他很想家。并不是新地方不好,只是不太适应。

丈夫和婆家再好,也抵不过生养了宁嫣然十八年的宁公馆。

“等开了城门,我就陪你回去。别难过,咱们住的近着呢。”赵嘉林又柔声安慰着妻子。

见赵嘉林不生气,宁嫣然松了口气。

她心里仍是不太好受。失落得厉害。

吃早饭的时候。大哥就把去乡下祖宅住几日的消息,通知了大家。

老太太和三哥这才知道,昨夜的谣言是真的。大哥不仅仅让他们一房走,还让大家都去。

老太太想着住在乡下的姜锦华…

姜锦华错在先,老太太也只当她远嫁到了天津,从此不见她,心里才不会难受。自从姜锦华来茂城开始。老太太花了两个月的功夫,才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

她是不可能去乡下的。

她第一个否定了大爷的提议:“我没有去过祖宅,听说地方不大。我不去了,一把老骨头,折腾什么!再说了,又不是一定会打仗。”

三哥也不想去。他义愤填膺道:“有事,我应该和大哥一起,怎能躲了?”

大嫂和二嫂是准备走的,于是此刻她们就没有说话。

大哥严肃道:“都别废话了,又不是儿戏!枪炮无眼,要是真的打仗,你们女人孩子的,躲都来不及。”然后他转头对三哥说,“一群女人和孩子在乡下,我也不放心,乡下地痞无赖也不少。家里只有我们俩兄弟,我要看着宅子,你不去乡下谁去?”

三哥就哑口无言了。

老太太想说什么,大哥又道:“您也别多想。世道不太平,陈见先放一放,保命要紧!”

他知道老太太是因为姜锦华的事不想去乡下。

“我还是…”老太太执意不肯去。

“一旦有事,我总得想护着您,要不然怎么对得起爸爸?”大哥打断了老太太的话,“您这不是给我添乱吗?”

老太太心头一动。

一旦有事,就会先护着她,是把她当成了母亲的。不管真假,都令老太太动容。

她没有再坚持。

见大家没有异议,大哥就道:“都快回去收拾吧,十一就走,晚了也来不及。我要去吩咐佣人,先拉一车粮食蔬菜去乡下…”

然后,他就先走了。

阿蕙回屋之后,并没有收拾东西。

小桃问她:“四小姐,您不去吗?一会儿就要走了”

“我不去的。”阿蕙道。

小桃就急了。

大哥安排好了,佣人会送十五人份半个月的吃食去乡下。

家里的汽车全部送人。

等十点半的时候,门口已经聚满了人。

小禹和明芜一起,被佣人领到了门口。虽然最近小禹跟着老太太玩,依旧最黏阿蕙,只要看到阿蕙就不愿意跟着旁人。

所以,阿蕙一出现,小禹立马跑过来抱住了她。

阿蕙就笑盈盈摸了摸他的头,牵着他柔软小手。

看到阿蕙两手空空,大嫂就问:“小四,你的行李呢?”

“我不去。”阿蕙道,“乡下地方原本就不大,我和大哥在家吧。”

大家都微愣。

三哥就怒了:“你一个女孩子,逞什么能?快去收拾东西,这么多人等你吗?”

阿蕙却不为所动。

宁嫣然也劝她:“跟我们走吧,别叫大哥和我们担心。”

阿蕙把小禹交给老太太,让老太太多照顾小禹,道:“当初曲峰林要陷害我,我一个人从茂城跑到了杭州府…你们放心吧,我最会照顾自己。”

大家都默然。

那时候。赵家众人以为阿蕙死了。谁能想到,她一个女孩子,身无分文的时候能有本事跑到千里之外的杭州府?

大哥来的时候,阿蕙又把这话说了一遍。

“不去算了。”大哥也不再勉强了。“早点走吧,免得走夜路。到了那边,吃住不如家里,还没有几个佣人服侍。都要靠自己。”

他又把明益叫过来,交代他不准惹事,不能去玩水等等。

明益忙不迭点头,对大哥的叮嘱根本听不进去。

大哥这才挥手。让大家都上车。

阿蕙和大哥以及家里佣人站在门口,目送他们离开。

大哥心情挺复杂的。

这要是根本没事,回来大家肯定笑话他草木皆兵;可要是有事。茂城就要遭大难。大哥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盼有事还是没事。

最后想想。宁愿收点埋怨,宁愿白折腾,也不愿意打仗。

可到了下午的时候,在城门口打听消息的佣人突然跑回来,对大哥和阿蕙说:“城里在打枪…”

“城里在打枪?”大哥糊涂了。不应该是从城外攻进去吗?

城里怎么打枪?

“封城已经一天多,城里的人肯定慌了。”阿蕙对大哥说,“警备厅的人有枪。那些有钱有势的想硬闯出来,起了冲突不足为奇。”

大哥一听,这话再理,于是又多派了两个佣人去看情况。

下午四点多的时候,有个佣人回来说,东南的城门破了,是警备厅的人打了出去,茂城内讧。

果然如阿蕙所料。

大哥就庆幸阿蕙没走,她简直像个智囊团。

佣人刚刚进门不久,赵公馆门口就想起了汽笛声。

宁雍和宁太太来了。

阿蕙接到他们,心里大喜。

大哥忙请宁雍和宁太太坐。

宁太太惊魂未定:“…大家都往外冲,我们就跟在跑出来了!万一死在城里头,就太不值了!”

阿蕙亲手给宁太太倒了茶。

宁太太察觉到家里只有阿蕙和大爷,就问:“你们家人呢?嫣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