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中的男子是谁?会是前辈子夏云锦的丈夫吗?抑或只是和夏云锦有过情感纠葛的男子?

可惜刚才在梦境里,没能看清这个男子的脸。不然,至少能知道更多有关原主的事情。

夏云锦用力的揉了揉太阳穴,又重新睡下了。这一次。却是安然无恙的睡到了天亮。

刘德海办事效率极高,一大早便准备好了银子,准备登门去看望已经收到噩耗的两家人。刚一备好马车,夏云锦竟也来了。

“刘叔,我和你一起去。”夏云锦声音不高,神情却十分坚定,语气更是不容人拒绝。

刘德海先是一愣。旋即点点头应了。

这样的事情本不需夏云锦出面,有他这个大管事出面就已经足够了。可他却从夏云锦的举动中感受到了和往日不一样的决心。

或许,这对三娘子来说,也是件好事。养在闺阁的少女要承担起当家人的重任,总得经历一些磨难,才会真正的成长起来。只是,这样的成长经历对三娘子而言,实在有些沉重和残忍…

夏云锦的表现却比他想象中的要坚强许多。

在看到哭着跪倒在地的妇人和几个嚎啕大哭的孩童时,她没有慌乱,很得体的安慰了一番,再三保证不会放下他们不管,只要有夏家在的一天,就不会让他们冻着饿着。

在另一户人家,那个卧床不起的老妇人伤心不已的谩骂时,她没有发怒,没有退缩,只是低声又诚恳的反复道歉,并且郑重的承诺会替死去的人为老妇人养老送终。

那个老妇人哭的声嘶力竭,晕厥了过去。

夏云锦默默的红了眼圈,将老妇人重新扶回了床上,却没有哭。

 

第九十二章 蜕变(二)

从这户人家离开之后,夏云锦便一直神情木然。坐在马车上,动也不动。

刘德海看着这样的夏云锦,鼻子微微一酸:“三娘子,你若是心里不好受,就哭出来。这样憋着一定很难受。”

夏云锦默然片刻,却低低的应道:“刘叔,我不会哭了。遇到事情哭没有任何用处,我希望能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刘德海的眼眶有些湿润,可心里却涌起一股无以名状的激动和欢喜:“娘子,你真的长大了。”

是啊,她终于真正的懂得了当家人这三个字的份量,也终于知道了自己该努力的方向。希望这一天不算太迟!

夏云锦抬头看向刘德海,轻声问道:“刘叔,我以前是不是很差劲?担着当家人的名义,却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了你和方叔。你们为夏家殚精竭虑费心费力,我却什么忙也帮不上。只会吃喝玩乐出门做客…”

“娘子千万别这么说。”刘德海的眼睛微红:“你本来就该娇养在闺阁里,铺子和田庄里的事情哪里是姑娘家该管的。只是老爷和大郎去的太突然了,夫人又在养病,不得已才将这个重担压到了你身上。要你一个娘子承担起这些,我和方掌柜心里才真的不是滋味。好在娘子信得过我们两个,我们两个也心甘情愿的为夏家肝脑涂地。只恨我们没用,让娘子也跟着操心劳碌。”

夏云锦眼中泛起水光,却强忍着酸涩,将眼泪又咽了回去:“刘叔。你这么说才真的让我无地自容。今后我有什么不懂不会的,还请刘叔多教教我。”

刘德海郑重的点了点头。

过了两天,夏云锦召了所有的掌柜前来开会。

这样的会议,往日都是由方掌柜主持。她大多是在屏风后旁听。然后在关键时候露个面说几句场面话也就是了。掌柜们也习惯了这样的方式。没想到方掌柜不在京城,夏娘子却召了他们来说话,他们心里俱都讶然。

先到的几位掌柜凑在一起低声说起话来。

“夏娘子忽然召我们前来,不知道是为了什么事情。”

“是啊,方掌柜和方大郎都不在,夏娘子找我们会是为了何事?”

也有个别低声抱怨的:“王家周家整日卯足了劲找茬闹腾,我们几个光是应付生意上的事情都已经够忙碌够头痛了。夏娘子也不消停些......”

正小声议论着,一个容貌清秀的丫鬟笑盈盈的走了进来,冲着众掌柜福了一福:“见过诸位掌柜。娘子在正厅里候着,还请诸位掌柜随我来。”

众掌柜对这个丫鬟自然不陌生,当下便笑着应了。朱掌柜年龄大资格老,代表所有的掌柜们问道:“荷花姑娘,夏娘子今日特地召我们前来,不知是为了何事?”

荷花叹道:“娘子自从收到邳县那边送来的消息之后,这几日心情一直不太好。今日召集诸位掌柜前来说话,或许是为了商议接下来的对策。”

朱掌柜想到那两个无辜丧命的伙计,想到不知伤成什么样子的方二郎,再想到隐藏在暗中心狠手辣的对手。也不禁长叹口气。

这么棘手的困境,就算老爷在世,只怕也会觉得头痛。更不用说一个足不出户娇生惯养的娘子了。她一定是被吓的六神无主慌了手脚,所以才特地召了众人前来商议对策吧......

有这个想法的不止是朱掌柜,其他的掌柜们也或多或少的掠过了这个念头。他们倒也没什么可埋怨的。

夏娘子毕竟年轻,又是闺阁少女,遇到这么大的事情慌乱无章也是难免的。

......

夏云锦端端正正的坐在椅子上,听到门口的脚步声,便站起身来。浅笑着说道:“诸位掌柜们平日忙碌辛苦。今日特地把大家叫来,给掌柜们添麻烦了。”

众人连道不敢。心里却舒畅多了。再仔细打量夏云锦几眼,却见她神色镇定冷静,全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慌乱惧怕。心里不由得又安定了几分。

夏云锦似是猜到了众人心中所想,张口说道:“邳县那边发生的事情,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那两个不幸丧命的马队伙计已经下葬,我和刘管事也亲自去探望过这两家,给了双倍的安家费用。而且,日后照常让他们两家来领工钱,免得妇孺老小日子难熬。”

顿了顿又道:“这几日马队和铺子里的伙计大概也都在悄悄议论此事。为了防备有些小人趁机散播谣言,还请诸位掌柜回去之后就和他们说一声。只要尽心尽力为我们夏家做事的,我们夏家绝不会亏待了他们!”

掌柜们一听是这事,立刻都打起精神应了。心里不免暗暗惊叹,夏娘子果然考虑的周全仔细。这几天伙计们何止是悄悄议论此事,都在伸长了脖子看夏家如何安顿死去伙计的家眷。夏云锦行事如此宽厚,能最大程度的安抚浮动的人心。

朱掌柜见夏云锦还有话说,立刻上前一步问道:“虽说方掌柜不在京城,我们几个也都是在夏家待了多年的老人,维持生意正常运作不成问题。娘子若是还有什么事,尽管一并吩咐。我们一定不辞劳苦竭尽所能,绝不让娘子失望。”

这一番适时的慷慨激昂,立刻激起了诸位掌柜的连锁反应,一个个争抢着表态。

怪不得方掌柜如此器重这位朱掌柜。关键时候,有这么一个领头发话的,要比自己独自一个人煽情要管用的多了。

夏云锦飞快的感激的看了朱掌柜一眼,然后才正色说道:“不瞒大家说,我今天特地请大家前来,确实有重要的事情商议。方二郎受了重伤,得休养一阵子才回来。方掌柜也暂时脱不开身。王家和周家若是得了消息,只怕会趁机兴风作浪。所以,这些日子大家要格外谨慎仔细。如果发现王周两家有什么异动,立刻来禀报我一声。我自会想办法应对。”

掌柜们听了这样的叮嘱,都是一愣,不由得面面相觑。

虽说夏云锦是当家人,可平日里也就是装装样子,生意上的事情一直都是方掌柜拿主意。这一次,夏云锦却主动张口要管生意上的事,实在让人意外。

众人第一个反应绝不是欣慰欢喜,而是不太确定的担忧。夏娘子的心意倒是好的,可她毕竟没真正打理过生意上的事情。眼下王周两家又和夏家斗的厉害,各种阴损的招数数不胜数。夏娘子真的能应付得来吗?

......

朱掌柜虽然是夏云锦的鼎力支持者,听到这番话也有些不淡定了,很含蓄的说道:“三娘子,生意上的事情最是繁琐,只怕你整日听这些会吃不消。不如让人快马送信到邳县马场去,一来一回也就三天的时间......”

夏云锦接过话茬:“虽然我对生意上的事情不精通,可如果真的出了什么事情,被这三天一耽搁,做什么都来不及了。”

朱掌柜哑然。

是啊,商场如战场,瞬息万变。必须得有人当机立断的拿主意。若是真的出了什么事,哪里经得起这三天的延误。

夏云锦定定的看着朱掌柜,神色认真极了:“我年轻识浅,没经历过商场上的事情。朱掌柜和众位掌柜忧心也是难免的。不过,我总不能一直依赖方掌柜,总得学着打理这些事情。就算我有想的不周到的地方,也有诸位掌柜教我,不至于出什么大的差错。请大家相信我,我一定会尽力做好我该做的事情。”

从现在起,她要学着做一个合格的当家人,学着承担起自己应该承担的重任!

她的语气里满是真挚,朱掌柜也动容了:“既然三娘子有这份心意,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帮住娘子打理生意。”

“朱掌柜说的对,只要三娘子不嫌弃,小的也愿意肝脑涂地。”

“我也愿意!”

看着众人群情激昂的样子,夏云锦忽然觉得鼻子一酸。温热的液体在眼角蠢蠢欲动,却用力的咽了回去。她发过誓,再也不会轻易落泪。

夏云锦深呼吸口气,郑重其事的给众人行了一礼:“谢谢各位掌柜的信任和支持。”

掌柜们都受宠若惊了,连连说道:“三娘子万万不能如此,真是折煞我等了。”

夏云锦却不顾他们的阻拦,依然行完了礼,然后正色说道:“这几个月你们都辛苦了,受我这一礼理所当然。从今天起,我每天都会在凝翠园里。还请掌柜们每天都派人来和我说一说生意上的事情。没事自然很好,若是有什么事,我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知道。并且能尽快的拿出主意来。”

掌柜们一一应下了。

当天中午,夏云锦又特意留了众掌柜吃午饭。她不便作陪,特意吩咐刘德海陪着掌柜们好吃好喝了一顿。

午饭后,掌柜们俱都精神抖索的走了。朱掌柜却特意留了下来,显然是有重要的话私下叮嘱夏云锦。

夏云锦见状,立刻屏退了所有的丫鬟。

 

第九十三章 努力

朱掌柜一脸慎重的对夏云锦说道:“三娘子,这些日子得特别注意王家和周家。他们两家本就处心积虑的想对付我们,现在知道方二郎出了事方掌柜抽不开身,还不知道会想出什么阴损的法子。娘子可得千万要留心才是!”

夏云锦点点头,然后谦虚的请教:“朱掌柜,依你看,他们两家会怎么做?”

“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朱掌柜果然对马匹生意十分熟悉,几乎想也不想的就一一数来:“他们可以利用此事散播谣言,说我们夏家遇上了来寻仇的,所以才会杀了我们夏家的伙计。到时候不仅是马队里的人心浮动,其他店铺的伙计也会受影响。不过,好在三娘子此事处理的十分妥当。有那么丰厚的安家费用,又承诺会一直养着那两户人家。想来他们就算是散播些不尽不实的谣言,夏家的人也不会受影响。”

虽然是夸赞,可朱掌柜的神色却不见轻松。

夏云锦心里一动:“夏家的人不受影响,不过,若是那些客商们听到了这些流言蜚语,只怕就会心生浮动了。”

做生意的人是为了求财,能避免的麻烦当然要尽力避免。若是夏家沾惹上了大麻烦,只怕客商们都会怕受连累,谁还肯和夏家打交道做生意?

朱掌柜的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三娘子果然思虑周全,连这点也想到了。没错,这才是谣言最令人可惧的地方。万一他们真的这么做了,我们该怎么应付?”

这确实是个很棘手的问题。一个处理不好。就会流失大批的客商。而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王周两家,绝不会放过抢客商的大好机会…

夏云锦思忖片刻说道:“方二郎受伤是事实,那两个伙计死了也是事实。与其费尽心思遮掩,倒不如来个先下手为强。”

朱掌柜神色一动:“三娘子的意思是。我们应该主动将此事告知客商?”

“对,不仅要告诉,还不能有半点隐瞒。”夏云锦见朱掌柜没有出言反对,顿时生出了几分信心,将自己的想法全数说了出来:“生意来往是长期合作的关系,靠一时的蒙骗根本无法维持长久。待人以诚,总比让人家以为我们是故意隐瞒要强的多。就算还是会损失一小部分客商,可我相信,大部分客商会被我们的诚意打动。绝不会离夏家而去。”

朱掌柜没有说话,只是笑着叹了口气。

夏云锦一颗心提了起来,小心翼翼的问道:“是不是我的主意不好?”

“怎么会不好。在情势不利于我们的情况下,这么做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朱掌柜笑道:“我只是没想到,娘子竟也能想到这些。”

夏云锦的一颗心顿时落回了原处,露出了这几日来的第一个笑容:“好,既然你也赞成,我现在就让人备好礼物,一一去拜访客商。”

朱掌柜立刻说道:“这种跑腿的事情,就让我去好了。娘子还得在府中坐镇大局。”

夏云锦想了想。便点头应了。不说别的,万一哪个掌柜有急事禀报,她却不在府里就糟了。

朱掌柜在夏家待了这么多年,既忠心又老练,这样的事情交给他,最合适不过。

两人又商议了一些细节,等商议妥当了,朱掌柜便开始忙碌了起来。

夏家除了马匹生意之外,还经营着粮食和铁器等生意。和夏家有长期合作关系的客商自然不在少数。这些客商有外地的。也有长期住在京城的。外地的客商暂且不去管。在京城的客商总得先一一安抚。

夏云锦也很忙碌。

上午的时间用来学着处理府里的琐事,下午的时间被掌柜们派来禀报的人占的满满的。虽然暂时没发生什么大事。可零零总总的琐事和需要人拿主意的地方也着实不少。足以让人忙的焦头烂额。

一天下来,夏云锦累的全身酸软头昏脑胀。却半个字都没抱怨过,晚上还学着看起了账本。当然了。以她目前的水平,只能学着看看府里的账本。至于马队和店铺里的账本,都有专门的账房管着。暂时还不用她烦心。

负责教导她看账本的,正是刘德海的媳妇郑氏。

厚厚的账本上,记的密密麻麻的,让人望而生畏。夏云锦拿出当年高考失利参加复读班的苦学劲,仔仔细细的看了起来。

郑氏也算是看着夏云锦长大的,虽有主仆之别,可心里着实心疼这个尚未成年的少女,低声劝道:“娘子,这些账目由奴婢打理。铺子和马场里的账目也有账房们管着,你又何苦逼着自己看这些。还是早些歇了吧…”

夏云锦却笑道:“话是这么说,可我若是连账目也看不懂,岂不是让账房们笑话。也让掌柜们都小瞧了一眼。”不用太精通,可至少得能看懂吧!

郑氏还待再劝,夏云锦却又重新低下头,认真的翻起了账本。

郑氏无奈的住了嘴,只得在教导的时候更尽心尽力了:“娘子看的这一本账本,是年后这几个月库房里的进出账目。每一笔奴婢都记得很清楚。”

确实记得非常清楚。从时间到领走东西的人手再到用途等等都记得十分详细。也怪不得账目这么厚实了。

夏云锦习惯了看阿拉伯数字,看大写的“壹贰叁肆”异常吃力。而且,账目记得太过详细清楚,也使得流水账目特别的繁琐。这么一页一页的翻看下来,看的人头昏脑胀。

“除了这本详尽的账本,就没有简略一些的么?”夏云锦似自言自语。

郑氏歉然一笑:“这倒是没有。”

夏云锦灵光一闪,抬起头来说道:“以后就再重新做一个账本。不用列举的这么详细,每天只要记录总的支出收入就好。若是看了有什么疑问,再找来这本详细的账目检查也不迟。这么一来,就节省了看账本的时间。而且,账本做的简明扼要,看起来也会轻松许多。”

郑氏先是一愣,再细细一想,又觉得这个主意极好。立刻就应了:“娘子这个主意极好,奴婢明天就让人重新誊写一个简单明了的账本。”

夏云锦笑着嗯了一声:“不止是库房,还有府里的采买账本以及针线房各处的账本,都可以这么做。也免了查账本繁琐的功夫。”

“娘子说的有理。”郑氏也是赞不绝口:“奴婢明天就让她们几个也这么办。”

被人夸赞的感觉,果然比坐享其成要好多了。夏云锦笑了笑,又问道:“对了,店铺马场那边的账本,是不是和府里的账本差不多?”

郑氏应道:“这个奴婢就不知道了。府里的账本都是我们几个管事婆子在打理,都是按着以前的习惯记录。比不得那些正经的账房先生。依奴婢看,他们记的账本肯定和我们是不一样的。”

这倒也是。千万不能小觑了古人的智慧。若是以为多了后世的经验就能在这里无往不胜,那才是真的大错特错。这几天当家理事以来,夏云锦的感受着实深刻。

赵妈妈刘德海的能力就不用多说了。几个管事妈妈也都各有长处,就连掌柜们派来跑腿回禀事情的伙计也一个个伶牙俐齿十分机灵。这让一心要做好当家人的夏云锦压力山大。不管怎么样,也不能被手下的人都比下去吧!

这也成了她进步飞速的一大动力。

不知看了多久,荷花终于忍不住来催了:“已经快子时了,娘子真的该睡下了。明天还得早起呢!”

自从夏云锦正式接受家事和生意上的事情以来,每天都是早起晚睡。从早上到晚上都不消停,连平日睡惯的午觉都取消了。丫鬟们看在眼里,别提多心疼了。可几个人轮番劝说也不管用。

显然,夏云锦这次是下定了决心要做好当家人了。

对这一点,赵妈妈刘德海等人却是乐观其成的。夏家偌大的家业,不能总由着他们几个把持着。知情的人会赞夏云锦宽厚,不知情的,还不知道会在背地里怎么编排夏云锦呢!现在夏云锦终于肯努力当家理事了,自然是好事一桩。

只是,当赵妈妈看到夏云锦废寝忘食消瘦憔悴了一圈之后,也着实心疼了。当着夏云锦的面不说什么,背地里却在萧氏的面前念叨着:“…夫人,三娘子真的是长大了。现在天天都早早就开始打理府里的琐事,就连生意上的事情也一一过问。老爷和大郎在地下若有知,定然也会高兴…”

说着,却又觉得心酸不已。

女子打理内宅琐事不算稀奇,可还得兼顾着打理生意,却实在少见。夏云锦却一声不吭的撑了下来。还不到半个月,脸便瘦了一圈,只剩下巴掌大了…

萧氏整日浑浑噩噩的躺在床上,头脑并不清明。可她对夏云锦的映象却很深刻。听到这些竟也觉得闷闷的难受。

杜郎中在一旁听着没有吭声,只是默默的开了副养身的药方,让人送到了凝翠园。

第九十四章 过招

当腊梅小心翼翼的端着一碗黑乎乎的药汁来的时候,夏云锦不由得一怔:“我好好的又没生病,端药来给我做什么。”

腊梅一贯说话简洁:“杜郎中吩咐的。”

夏云锦又是一愣,待反应过来,心里不由得一暖。很显然,这是杜郎中特地为她开的补身体的药方。

这些日子确实操劳辛苦,她整个人都瘦了一圈。本就纤细的腰身,现在更是不盈一握。她没有做赵飞燕的打算,确实得好好注意身体才行。

夏云锦很乖的接过了药碗,将热腾腾又苦涩的药汁喝了下去。大概是心理作用,一碗药汁下了肚,忽然觉得全身都有了力气。

“娘子,朱掌柜来了!”小茉莉匆匆的跑来禀报。

夏云锦立刻应道:“快请朱掌柜进来。”

朱掌柜行色匆匆的走了进来,眉宇间隐有忧色。夏云锦见状,心里微微一沉:“朱掌柜,出什么事情了?”

朱掌柜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的说道:“三娘子,我这些日子挨个拜访客商,也费了不少的口舌解释过了。那些和我们夏家长期合作的,对我们夏家还算有信心,并没有解除合作的打算。不过,有一小部分客商却被王家和周家各自拉拢了过去......”

王升荣和周安果然没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先是大肆散播谣言,然后又趁机游说拉拢客商。这一招也确实见效,至少拉拢走了四分之一的客商。

夏云锦早有心理准备,听到此事并没有慌乱。而是仔细的询问朱掌柜那些被游说走的客商有哪些。朱掌柜一一说了之后,又颇为内疚自责的叹道:“都是我不中用。若是有方掌柜在,那些客商们也不至于这么轻易就被游说走了。”

“你已经做的很好了。”夏云锦笑着安慰道:“这都在我们意料之中,不必惊慌。几个重要的大客商都还在。被拉拢走的那一些都是小客商,走了也罢。我们夏家马匹优良价格又不高,做生意又素来讲诚信。那些客商们迟早还会再回来的。”

被夏云锦这么一安抚,朱掌柜低落的情绪总算消散了不少。打起精神说道:“娘子说的是,是我太过患得患失了。”

事实上,在这样的劣势下,能做到眼前这一步已经很好了。

夏云锦想了想说道:“不过,我们也不能这么被动下去。王家和周家不是故意在散播谣言吗?我们就来个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

朱掌柜一愣:“娘子的意思是......”

夏云锦狡黠一笑:“难道只有他们会造舆论声势,我们就不会吗?出些银子,雇一些无事的闲汉在大街小巷说闲话,就说王周两家合谋对付夏家不成,又杀人灭口。只可惜没抓到证据。不然夏家早告上公堂了。还有。再买通那些说书的。让他们编几个‘精彩’的段子,在茶楼饭庄里每天说个十遍八遍。务必要在两天之内,让全京城的人都知道王周两家的不仁不义心狠手辣。到时候他们自顾不暇。辟谣就够他们忙的了,看他们还有什么时间精力来抢我们的客商!”

朱掌柜眼睛一亮。连声道好:“好,娘子这个主意实在太妙了!我这就去办。”

夏云锦笑着点了点头,又特地叮嘱道:“别舍不得花钱。需要用银子的地方,只管去账房领。”

朱掌柜来的时候满脸愁容,走的时候却是腿脚生风一脸兴奋。

荷花好奇的问道:“娘子,你和朱掌柜说了什么,他怎么如此高兴?”

夏云锦笑眯眯的卖起了关子:“过两天你自然就知道了。”

......

朱掌柜办事效率极高,半天之内就将此事办妥了。接下来的两天,京城街头巷尾流传起了“王周两家行凶杀人”的流言。茶楼饭庄里吃饭的客人,也听到了不少“精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