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王心里笑的阴险又得意,面上却是半点都不露。

宁王从他的神色中看不出半点异样,心里却愈发肯定。萧晋一事,绝对和康王有关。不然,以康王的性子绝对不会表现的这么平静。少不得要冷嘲热讽几句。现在却是竭力装出平静的样子,不是欲盖弥彰还能是什么?

......

丽妃姐弟两人一来,皇上的心情愈发好了。

丽妃李清雅常年都是清冷淡然的样子,极少有笑容,就是在皇上面前也是如此。端正的行了礼,又貌似关切的询问了几句,便不再吭声。

饶是如此,皇上还是很愉快。因为自从丽妃入宫之后,几乎从不主动来探望自己。最近竟主动来了两三回,已经足以令皇上高兴了。

就算是铁石心肠,捂了十二年,也该捂热了吧!

皇上心情一好,对着李歆便格外的和颜悦色:“二郎,你今年也有二十了吧!”

李歆笑着应了声:“是,承蒙皇上关心,竟还记着这些小事。”

“是朕粗心,耽误了你的终身大事。”皇上竟难得的提起了李歆的亲事:“别人在这个年龄,早已娶妻生子了。你还是独身一人,朕这个姐夫,实在是不合格。”

说起这个话题,李清雅也难得的动容了,眼中闪出了希冀的光芒。李歆的亲事一直是她耿耿于怀的事。现在皇上终于肯松口了么?

李歆心里冷笑连连。他可以肯定,如果他今天回答的不妥,皇上立刻就会对他生出疑心来。这么粗浅明显的试探,也亏得皇上好意思张口。

第二百二十章出宫

成亲也就意味着李歆可以出宫开府另住。以皇上多疑的性子,怎么可能容得下他这么早就离开皇宫。

“皇上这么说,可真是让二郎羞愧了。”李歆的表情真挚又诚恳:“能住在宫里长大成人,还能和诸位皇子一起读书,这些都是皇上的恩赐。若是能一直这样陪伴着丽妃和皇上,已经足矣。至于成亲这种事,二郎暂时还没想过。”

皇上的目光定定的落在李歆的脸上,缓缓的又说道:“你真的不愿出宫开府另住吗?”

李歆回答的十分坚决:“请皇上恕罪,二郎不愿意。”

一旁的李清雅柳眉微蹙,正要张口说话,李歆迅速的看了她一眼。她只得将话又咽了回去。

皇上又和李歆说了许多,无非都是些漂亮好听的话。可姐弟两人都很清楚,皇上话说的再好听也改变不了要将李歆一直囚禁在宫里的事实。

从寝宫出来回了凌波殿之后,李清雅的心情很差。待所有的宫女太监都退下之后,苦笑着叹道:“二郎,都是我连累你了。”

皇上要将李歆留在宫中,目的显而易见。无非是为了牵制她而已。如果不是她,李歆也不会被囚禁在宫中这么多年。别人看着眼热的圣眷,于他们姐弟两个却是最大的羞辱。

李歆对她的心结再清楚不过,见她又要陷入自怨自艾中,立刻笑着说道:“大姐说这话我可不爱听。什么连累不连累的。我在宫里过的挺好的,能守着你和六皇子已经是最大的幸事了。”

“可是,你总不能一直这么孤身一人。”李清雅的眼中闪出了水光:“总得娶妻生子......”

娶妻生子?李歆扯了扯唇角,将心里那抹不该有的落寞和怅然都按捺下去。再将脑海中浮现的脸孔挥开,若无其事的笑道:“你不用心急,这一天不会太远的。”

等除了萧晋,再挑唆康王和宁王争斗,静待最佳时机将六皇子推上太子之位。这一天不会太远的!到了那个时候,再考虑终身大事也不迟。

李清雅明知道他是在安慰自己,心情也稍稍有了好转。随口问道:“你可曾中意过哪家的女子?”

李歆笑容一顿,旋即恢复如常,轻描淡写的应道:“没有。”

他的反应没什么异样,笑容也一如往常。可李清雅总觉得有哪儿不对劲。女人的直觉都是很敏锐的,哪怕就是一刹那的失神,也足以让李清雅察觉到了什么,试探着说道:“你若是有中意的女子,不妨告诉我。我豁出去向皇上恳求,他一定会答应的......”

李歆显然不想谈这个话题,淡淡的说道:“大姐,我若是有中意的女子,肯定会第一个告诉你。现在没有就是没有。”说着,便将话题扯了开去。

现在的他,根本就没资格儿女情长。

更何况,他唯一曾经动心过的那个少女,早已和他反目。等萧晋意外身亡的噩耗传来,她大概会恨他入骨吧!

......

丽妃的探望,使得皇上的心情陡然间好了不少。正准备起身,就见路公公躬身进来禀报:“启禀皇上,杜太医已经来了,正在殿外等候。”

皇上难得的笑着打趣了一句:“他不喜别人叫他太医,你还是叫他杜郎中的好。”

路公公见皇上心情不错,大着胆子笑道:“奴才现在叫他杜郎中,说不准过些日子还是得改口。”这一个多月来,皇上的病症已经被压制了下来。身体一日好过一日,精神也好多了。这些都是杜衡的功劳。以皇上的性子,赏赐是少不了的。

皇上哑然失笑:“行了,你也别贫嘴逗朕开心了。还不快些把杜衡叫进来。”

杜郎中进来之后,恭敬的给皇上行礼请安。皇上挥了挥手:“好了,你天天见朕,还这么多礼做什么。快来替朕诊脉,看看朕到底好了没有。”

没人喜欢天天被扎针天天喝药。皇上也不例外。整整喝了几个月的汤药,现在连寝宫里都飘着药味,闻着都觉得反胃。

杜郎中不善言辞,也说不出什么好听话来,诊脉过后直截了当的说道:“皇上的龙体已经恢复了八成。针灸可以停了,以后只要定时服用汤药,半年之内旧疾不会复发。”

半年?皇上皱了皱眉,旋即舒展眉头笑道:“好,杜郎中治好了朕的病,朕一定重重有赏。”

杜郎中没有太多反应,淡然应道:“皇上的旧疾并未根治,只是暂时得到了抑制。草民当不得皇上夸赞。”

这一个多月来,杜郎中已经不止一次的提起用自己研制的新药为皇上根治旧疾。因为众人的竭力反对,皇上并未应允。杜郎中没觉得恼怒,只有深深的遗憾和无奈。言语中很自然的就流露出了几分。

皇上在此事上难得的有几分愧疚之意,愈发想用厚赏弥补:“不管怎么说,你能让朕的病症缓和就是大功一件。你想要什么赏赐,只管张口说,朕一定满足你的要求。”

如果杜郎中想回太医院,只要此时张口,皇上肯定毫不犹豫的点头应下。至少也会赐他一个院判的职位。

杜郎中对这一点心知肚明,却只当做没听懂皇上的言外之意,跪下说道:“草民能再次入宫为皇上诊治,已经是天大的荣幸。草民什么赏赐也不要,只想重回夏家。还望皇上应允。”

皇上一愣,颇有几分不敢置信的问道:“你不想回太医院吗?”或者,这只是他的以退为进,想做太医院的最高官职?

杜郎中似是看穿了皇上心中的猜疑,稳稳的答道:“回禀皇上,草民生性孤僻固执不合群,根本不适合在太医院任职。草民离开太医院这几年,一直做走方郎中,为穷苦的病患看病。闲暇的时间就钻研医术研制药物。这样的生活才最适合草民,还望皇上成全。日后若有传召,草民一定会立刻进宫。”

说着,一跪到底。

皇上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杜郎中,默然许久才说道:“既然这是你的心愿,朕便成全你。你治好了朕的病,赏赐是不能少的。朕就赏你百金,再命人送你回夏家去。”

杜郎中精神一振,忙磕头谢恩。

......

杜郎中的归来,对夏家来说自然是件喜事。

不说别的,单是治好了皇上的病症,就足以让杜郎中扬名京城。如今又得皇上重赏,风风光光的回了夏家。连带着夏家也沾了光。

以萧氏为首,夏家上下所有人都出来相迎。夏云锦虽然心情阴郁,也只能打起精神挤出笑容来。

萧氏的目光和杜郎中微微一触,便迅速的各自移了开去。

送杜郎中回来的是路公公。路公公是宁王的人,对夏家的人自然多了几分客气,笑着拱手道:“咱家奉皇上之命送杜郎中回来,总算是不负使命。现在就得回宫复命,不能多停留。”

萧氏忙笑着应道:“不敢耽误路公公的差事,劳烦路公公这一趟,一点小小心意,路公公千万别嫌弃才好。”赵妈妈奉上早就准备的荷包。

荷包里不知放了什么,沉甸甸的,摸着很舒心。于是,路公公的笑容就更亲切温和了。客气了几句便离开了。

杜郎中被众人围着,颇有几分众星捧月的架势。

杜郎中从压抑的皇宫回到夏家,看到一张张熟悉的笑脸,只觉得全身轻松舒畅。这大概就是回到家的感觉吧!

“真没想到杜郎中竟然是太医,往日有失敬之处,杜郎中可别放在心上。”方全第一个笑道。

杜郎中难得的没有毒舌,笑着应道:“都是过去的事了,没什么可提的。”

刘德海忍不住问道:“你治好了皇上的病,为什么皇上没把你重新留在太医院,反而让你回来了?”

杜郎中神色淡然:“我这样的性子哪里适合留在太医院,我求了皇上,所以皇上就让我回来了。”

此话一出,顿时惹来一片赞扬声。就连一向对杜郎中没什么好感的周蓉,也忍不住叹道:“杜郎中竟连太医也不肯做,宁愿回夏家来,真是可敬可叹。”

杜郎中没有解释什么,只是淡淡的笑了笑。

萧氏含笑说道:“杜郎中此次治好了皇上的病症,又平安归来,实在是可喜可贺。今天晚上让厨房做些好菜,我们一起为杜郎中接风。”

这个提议得到了众人一致的赞成。杜郎中却之不恭,只得领受了这份好意。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夏云锦却一直都没说话。虽然脸上挂着笑容,可眼神却是心不在焉的。一看就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杜郎中从来不爱拐弯抹角,直截了当的问道:“娘子一直闷闷不乐,是不是府里出什么事了?”

这一问,却问中了夏云锦心里的痛处。她很勉强的挤出一个笑容:“府里什么事都没有。”

府里没事,也就是说是别的人出事了。

杜郎中想到宫中的传言,立刻就猜到了夏云锦心情不佳的原因:“是为了世子爷失踪的事情吗?”

第二百二十一章药堂

夏云锦全身一颤,再也笑不出来了,瞬间就有了流泪的冲动。

从昨天知道萧晋出事的那一刻开始,她就陷入了这种焦躁难安的情绪中。从安国侯府回来之后,这样的心情丝毫没有缓解。甚至随着时间的流逝越发难耐。

可是她什么也做不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这种等待,大概是世上最煎熬的事情了。

杜郎中见夏云锦这般反应,便知道自己说中了。难得的叹了口气:“我在宫里也听说了此事。娘子也不用太担心。英武郡王已经领兵前往山西去了。一定能很快把世子爷找回来。”

夏云锦又岂能听不出这份安慰里的言不由衷?可这么多人都在担忧的看着自己,她不能再放任自己流露出哀伤难过。只能强自挤出笑容来:“我也是这么想的。他一定能安然回来。”

晚上的接风宴很热闹。

夏家没有男丁,便由方全刘德海等人陪着杜郎中坐了一席。萧氏领着女儿儿媳坐了另一席。中间用一道山水屏风隔开,既避开了男女之嫌又能听到彼此的声音。

今天这样的气氛不喝酒显然不行。方全领着两个儿子轮番敬酒,刘德海也频频举杯。杜郎中很快就有了醉意。

方全笑着说道:“杜郎中,皇上赏赐了一百两金子给你。你后半辈子就算什么也不做也是衣食无忧了。”

杜郎中笑了笑,什么也没说。隔日却特地去找夏云锦,将自己心里的盘算说了出来:“皇上的赏赐,我想用来开一间药堂。我自己坐诊,所有的药材都是平价,不谋半分利。这么一来,那些家境贫寒的病患也就有了看病的地方。娘子觉得这个主意如何?”

这样的善事,夏云锦当然赞成,立刻说道:“这个主意很好。不过,皇上给你的赏赐就别动用了,你留着养老,或是备不时之需。开药堂的银子由我们夏家来出。”

杜郎中也不推辞,笑着说道:“好,那药堂就以夏氏命名。”

夏云锦一怔,连忙推辞:“这怎么能行。这药堂是你开的,怎么能归到夏家的名下…”

“我只会看病治病配药,药堂要长久的经营下去,还是得由夏家出人出力从中操持。当然得挂上夏家的招牌。”杜郎中不由分说的将此事推到了夏云锦的头上:“好了,就这么说定了。”

说着,便一副“我很忙谁都别来烦我”的样子转身走了。

夏云锦看着杜郎中的身影,心里浮上一阵感动。

开这样的药堂当然是赚不到银子的,可是一旦开起来,就能赚来大把的名声。杜郎中甘愿把名声都送到夏家的头上来。这份心意实在令人感动。

即是要开药堂,要做的事情当然绝不会少。夏云锦立刻喊了方全和刘德海来商议此事。

老于世故的方全和刘德海一听这个主意,顿时拍手道好。此时的商户最需要的是什么?不是金银,而是名声。有了好的名声,不仅会有客商挤着抢上门来,夏家的人走到哪儿腰杆子也会挺的直直的。开药堂能赚到的名声,丝毫不弱于造桥铺路。不用花太多银子,就能赚足好名声。这样的好事必须要点头啊!

方全略一思忖便说道:“既然是要开药堂,就要开一个规模大的,排不了京城第一,至少也得是前几。”

刘德海接过了话茬:“药堂的地点也得多考虑。既然是为了救济穷苦的病患,最好就是在那些平民居住的坊里。也免得病人为了治病还要跑远路。”

若是换在平日,夏云锦在点头之后,便会将这些琐事交给他们两个去处理。这一次却出乎意料的说道:“这个药堂就交给我筹办吧,我这些日子正好也没什么事。”

方全正要说什么,刘德海却迅速的冲他使了个眼色。方全几乎立刻就会意过来,也笑着点头。心里却暗暗叹口气。

夏云锦这两天的失魂落魄大家都看在眼底,可众人却连安慰的话也说不出口。现在有点事情忙碌也是好事,人一忙起来,胡思乱想的时间也就少了。

夏云锦开始积极的筹备起了药堂的事情。为了选一个合适的地点,坐着马车几乎将整个京城都绕了一圈,终于选定了永安坊。一来永安坊和夏家所在的永平坊离的近,方便杜郎中出诊。二来永安坊居住的以平民居多,附近的几个坊居住的也多是平民。将药堂开在这十分适合。

选定了地址之后,便要寻找合适的铺子。租铺子自然省钱,不过,要想长长久久的将药堂开下去,还是买下一处铺子更好些。思来想去,夏云锦还是买下了一处铺子。然后就是收拾休整,定做药柜,找药商购买药材,聘请掌柜伙计等等。

零零总总的琐事也着实够人忙碌的。在这样的忙碌中,夏云锦阴郁烦闷的心情总算稍有缓解。

一转眼,就是五六天过去了。

夏云锦认真的低头在纸上写着开设药堂所需的各种花费,然后将这些数字相加,得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

“原来开药堂是这么费银子的事情。”夏云锦忍不住咕哝了一句。

原本以为买铺子的花销是最大的,现在才知道真正花费大的绝不是这个,而是购买药材。尤其是那些稀罕珍贵的药材,价格之高令人咋舌。可偏偏又是不能少的。药堂里若是连药材都不齐全,还谈什么配药治病?

杜郎中正好走了进来,接过了话茬:“这是当然。我早就想开药堂了,就是因为花费太大所以一直都没达成心愿。没想到,这个心愿竟然真的有实现的一天。我这下半辈子也算有了着落,以后天天在药堂里坐诊。”顿了顿又问道:“不知这药堂什么时候能正式开业?”

夏云锦想了想说道:“铺子是现成的,药柜我也命人去定做了。至于药材,也谈的差不多了。等收拾妥当找个吉日就能正式开业,最多也就是半个月左右。”

杜郎中听了这些很是高兴,连声说道:“好好好,越快越好。”

看着杜郎中眼中闪出的光芒,夏云锦忽然觉得这些日子的辛苦很值得。她很少这样敬重佩服一个人,对杜郎中的敬意却是发自内心的。他不求名利,一心钻研医术。宁愿开药堂免费为贫穷的病患诊治,也不愿留在太医院里。这样的人真的值得任何人尊敬。

如果这样的人成为自己的继父,也是可以接受的事情…

夏云锦生出了试探的心思,故意笑道:“杜郎中,之前我和你提过的事情你考虑的怎么样了?我们夏家有这么多丫鬟,总有一个能入得了你的眼吧!”

这个话题几乎是杜郎中的罩门,每次只要一提,杜郎中就开始恼羞成怒。这次也不例外,没什么表情的脸浮上了一丝可疑的暗红,然后脸孔板的更紧了:“多谢娘子美意了。我已经一把年纪了,就不去祸害别人了。那些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做我闺女还差不多,我若是娶来做媳妇会遭报应的。”

夏云锦了然的点点头,然后接的分外顺口:“你这么说也有道理。那就索性找一个年龄和你差不多正在守寡的,最好是已经有了女儿。你娶媳妇的时候顺便连闺女都有了。”说着,俏皮的问道:“杜郎中,若是我做你的女儿,你觉得怎么样?”

杜郎中一个不提防,正要点头。然后瞬间会意过来,顿时涨红了脸,霍的站直了身体:“夏娘子,这种话你怎么可以乱说。要是被别人听见了,你母亲的声誉还要不要了?我又成什么人了?”

......反应还真不是一般的激烈!

以杜郎中的性子,如果从没想过此事,此时就该冷冷的斜睨她一眼,然后懒得理她才对。现在反应的这么激烈,恰恰说明了他的心虚和羞恼。

夏云锦挑了挑眉,只用一句话就把杜郎中堵了回去:“你想多了,我刚才的意思是,如果我认你做干爹你肯不肯,和我娘又有什么关系?”

杜郎中:“......”

原来一切都是他误会了,夏云锦根本就没有撮合他和萧氏的意思。这一刻,他心里涌上的竟然不是释然,而是失落。

这个念头刚从一从心底浮起,杜郎中就愈发觉得狼狈了,甚至没勇气直视夏云锦含笑的脸庞。

看着杜郎中精彩的脸色,夏云锦几乎快笑出声来了。强行忍住了笑意,一本正经的追问道:“杜郎中,你肯认我做干女儿吗?”

杜郎中略有些狼狈的应道:“我不过是个郎中,哪里配做你的干爹。”

夏云锦不以为然的说道:“这有什么配不配的,只看你愿不愿意罢了。若真说起来,你曾经是皇上的专属太医,医术高明举世无双,是我不配做你的干女儿才对。”顿了顿又道:“杜郎中,我说的都是认真的,你不妨好好考虑一番,若是愿意的话,我就改口叫你一声干爹了。”

第二百二十二章音讯

夏云锦的神色绝不像作伪,语气也异常的诚恳。

杜郎中终于相信她不是在说笑也不是在捉弄自己了,不由得迟疑起来。

这就像是天下忽然掉下来的好事。他无亲无故,平白的多了一个漂亮又贴心的女儿,说出去不知要羡煞多少人。他应该迫不及待的点头应下才对。可奇怪的是,他竟然在迟疑犹豫。

心里似乎有一个小小的声音。不能答应她!若是真的做了她的干爹,就和萧氏成了干亲。按着俗礼来说,他和萧氏再无半点可能.......

等等,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他怎么会真的有这样亵渎的想法。

杜郎中憋了半天,到底还是没能憋出一个是字,闷了半晌才应道:“我一个人无亲无故自由自在惯了,从没想过要认干女儿的事。娘子这么说太突然了,容我好好想一想。”

夏云锦深谙见好就收的道理,倒也没有穷追不舍,笑眯眯的应下了。

杜郎中暗暗松口气,立刻将话题又扯回了开药堂的事情上来:“药堂若是能赶着半个月之后开业最好。”

夏云锦笑着应道:“肯定能赶上。到时候还得弄点声势出来,让人尽快的知道我们夏家药堂。”

正商议着,桃花急急的进来禀报:“娘子,石侍卫来了。”

夏云锦的反应十分迅即,几乎立刻站起身来往外走。

这些天她故意让自己很忙碌,忙的让自己没时间去胡思乱想,逼着自己耐心等待。白天还好些,忙起来的时候确实无暇多想。可一到晚上,各种阴暗负面的情绪就侵袭而来,几乎让人崩溃。

没有人知道,她这些日子总是整夜整夜的睡不着。只要一闭上眼睛,萧晋的脸孔就会不停的在眼前晃动。好不容易睡着了,又会陷入各种噩梦里。可醒来之后,她就要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欢欢喜喜的继续忙碌。因为她不能让众人为自己担心。

一天一天的数着,已经过去八天了!她真不知道自己还能熬多久。

幸好,石侍卫来了。他肯定是带着萧晋的消息来了!

在见到石侍卫的一刹那,夏云锦激动喜悦的心情瞬间就沉了下来。因为石侍卫的面色沉凝,显然带来的不是什么好消息。

夏云锦忽然不敢张口问了。到底找到了萧晋没有?如果找到了,找到的是活生生的人还是…

石侍卫没让她有太多胡思乱想的机会,匆匆的上前行礼道:“夏娘子,小的特地奉夫人的命令前来给你送个口信。请娘子不用担心,世子爷已经找到了。”

找到了?!

夏云锦眼睛一亮,激动的追问:“真的吗?真的找到他了吗?他现在怎么样,受伤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