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下人道,“老爷已着人去帝都请大爷大奶奶回家了。”

何老娘心急,那女婿的官儿岂不是做不成了!好在,何老娘还是有常识的,知道父母过逝官员都要辞官守孝三年,看来,女婿这官儿的确是做不成了啊!何老娘哭的伤感,拍大腿泣道,“我苦命的亲家啊,你怎么就这么早去了啊——”您怎么就不能多等两年,等你儿子我女婿把官儿做实了再去啊!

哭一回,安排冯家下人下去歇着,何家得准备奔丧的事,何老娘上了年岁,沈氏得照看何冽,于是,就得何恭去冯家奔丧了。沈氏要给丈夫准备衣裳行头,何老娘看着何冽,有何子衿陪着。何老娘悄悄嘀咕,“这死的可真不是时候,你姑丈的官儿也没的做了。”

何子衿无语,道,“想来冯家太太也不乐意这会儿死的。”儿子刚出息,福还没享到,老太太归了天,这命真是…

何老娘叹口气,抱着何冽不知在想什么,忽然道,“是不是三丫头命硬啊,怎么她一来咱家,咱家就老出事儿。”

何子衿忍不住唇角抽了又抽,请教她祖母,“您老有啥仇人不?”

“干嘛?”

“要是有,你跟我说,我叫表姐去咒一咒他们,你不是说表姐命硬么。”要三姑娘真命硬到能克死冯太太,估计她肯定第一个把何老娘给克死!

遇到何老娘这种长辈,除了叹一声“唉…”,还有什么法子能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么?

第40章 石榴(一)

何恭去冯家十来日方回,一则道远;二则是亲家,多留几日也是应当;三则,何恭惦记姐姐,故此一直等到姐姐、姐夫自帝都归来,冯家发完丧,方告辞回家。

何老娘早盼着呢,见儿子风尘仆仆归来,自有一肚子的话想问儿子,却也按捺住焦切,先令儿子回房梳洗,歇一歇再过来说话。何子衿瞧见父亲回来,也颠颠儿的跟过去了,何恭净面,她便在一畔递帕巾,有眼力到不行。何恭换过衣裳,抱了闺女在怀里,笑,“这才几日不见,怎么觉着丫头像是瘦了。”知道他闺女爱吃醋,何恭向来都是先抱闺女的。

沈氏递了盏温茶给丈夫,笑,“换牙呢,牙不顶用,吃肉不方便,可不就瘦了。”

何子衿立刻呲下嘴,展示她漏风的门牙给她爹看,何恭瞧的一乐,笑,“那就吃点软和的,换牙千万不能舔,一舔换的牙就歪了。”

何子衿点头,道,“阿冽也开始出牙了。”

何恭又瞧儿子,何子衿掰开弟弟的嘴给她爹看,果然门牙冒出来了,小小的一点白。何冽以为他姐在逗他玩儿,一咧嘴就流了他爹一手口水,笑眯眯的模样极是讨喜。何恭喜欢的很,与沈氏道,“孩子真是一天一个样,瞧着阿冽似又长大许多。”

“孩子都是这样,那天拿出一月前穿的衣裳再穿就小了。”沈氏笑问,“相公一路可还顺遂?”

“都好。”何恭有些饿了,见边儿上碟子里有点心,就要吃一些。沈氏道,“相公少吃两块儿,厨下有汤面,立煮就能得的。”吩咐翠儿去令周婆子给丈夫下碗馄饨来。

何恭一听有馄饨,便将果子放下,随口问,“这不早不晚的,怎地有汤面?”

“我算着你也该回来了,前两天叫周婆子撵了些面条出来,挂在竿子上晾干,多放几日也不会坏。厨下炉火上温着大骨头汤,热热的下碗面来,吃在肚子里才实惠。”沈氏一面说,拿帕子给儿子擦了擦口水,问,“姐姐、姐夫可还好?”

“都好。”何恭问,“我走这些天,家里没事吧?”

沈氏笑,“没什么事,就是惦记你。”

夫妻两个说着话,周婆子把面端来了,骨头汤下的面,上面码了几片酱牛肉并几根碧绿的小青菜,怕何恭口重,周婆子还配了一小碟红油猪耳,一小碟酱青瓜。

见面来了,沈氏便不再与丈夫说话,一意服侍他用饭。这一碗面下肚,整个人都暖洋洋的,何恭笑着摸摸肚子,“总算稳住心了。”

“厨下还有,要是没饱,就再来一碗。”

“不吃了,过会儿就是晚饭的时辰了。”又喝了半盅茶,何恭起身道,“挺好,咱们去娘屋里说话吧,娘也惦记着呢。”

沈氏一笑,抱着儿子带着闺女,一家子去了何老娘屋里。

何恭先说冯家的丧事,道,“说来真是不巧,冯太太身子原极硬郎,今年石榴熟的好,这眼瞅着中秋,说是外头买了些好石榴来,冯太太吃石榴时,不小心石榴籽呛到嗓子眼儿,一口气没上来,就过去了。”

何老娘惊,“这么说,是叫石榴籽给呛死了!”

何恭点头,何老娘道,“这是八辈子没吃过石榴啊!”

何恭:…

“娘,你也别这么说,兴许是命数到了。”何恭对于冯太太的死法也很无语,但对她娘的评价更无语,不过是赶个巧罢了,谁还愿意这么死不成?

“我也就在自家说说。”何老娘早就抱怨冯太太死的不是时候,这会儿听着冯太太是被石榴子给呛死的,更觉着,她这亲家非但死的不是时候,死法更是窝囊,还连累了她女婿。何老娘问,“你姐姐、姐夫可好?”

“都好,翼哥儿长高许多,可不是以前见的童子模样了。”何恭笑,“姐姐又有了身子,一路回来怪累人的,好在叫大夫把了脉,开了安胎药,并无大碍。”

何老娘一惊一喜复一愁,最终道,“离得远了,处处不便,这样的大事我竟然不知道!”又道,“要是能给翼哥儿再添个弟弟就好了。”

何恭笑,“弟弟妹妹都好。娘别担心了,待过些时日,我再去瞧瞧姐姐。总归现在回了老家,来往肯定比在帝都时方便。”

“这也是。”虽然亲家死的不是时候,死法也丢脸,好在女婿起码是进士老爷了,而且闺女又有了身孕,这也是一喜。何老娘将冯太太窝囊的死法抛诸脑后,一意为闺女高兴,笑,“赶明儿咱们庙里烧香去。”

何子衿道,“保佑姑姑生个小表弟。”

何老娘听这话无比顺耳,喜笑颜开,“就是这样。”

何子衿鬼头鬼脑的一笑,“要是姑姑生个表妹,以后我就跟表妹说,你外祖母啊,可重男轻女不喜欢闺女啦~”

何老娘笑骂,“再胡说八道,看我不撕你的嘴。”

何子衿装模作样的同何老娘商量,“这就要吃晚饭了,等吃完再给祖母撕啊。”

何恭笑,“娘这里只要有子衿,保管每天热热闹闹的。”

何老娘眼皮一搭,“天天吵得我头疼,还是我家阿冽好,不言不语的,一看就乖巧。”

何子衿忍不住吐槽,“他倒想言语,他会说么。”

“别看阿冽不会说,心里明白。”何老娘要了孙子来抱,笑眯眯的与儿子道,“我每抱了阿冽出门,人见人夸,都赞阿冽生的俊俏。”

“这都是像我的缘故啊。”何子衿感叹。

“去去!哪儿都有你。”何老娘摸着孙子的小肉脸儿,“阿冽生得像你祖父。”

天地良心,何冽长的跟沈素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亏得何老娘能拗到早逝的丈夫身上。何子衿还凑趣,“唉哟,那我祖父肯定特俊俏了。”

何老娘立刻来了精神,“那还用说,当年三乡五里的,提起你祖父没有不赞扬的。”

“都夸我祖父啥?”

何老娘便滔滔不绝的说起来,无非是“仁义”“有能为”“会办事儿”等等,反正只要是优点,何老娘都不吝于放在丈夫身上的。

何恭心下直乐,何子衿还装模作样的同何老娘道,“要我说,以后阿冽能跟得上祖父一半,就是大出息了。”

何老娘笑,“我看,阿冽肯定比你祖父更有出息。”说到这个,何老娘与沈氏道,“该把阿冽抓周的东西备起来了。”

“明年才抓周呢,您老这也忒早了。”何子衿道,

“早点儿备怎么了,阿冽可是咱家的长孙。”何老娘笑呵呵的亲宝贝孙子两口,特别交待沈氏道,“书本多备两册。”沈玄抓周时抓了一支笔一本书,把个何老娘羡慕的要命,觉着人家沈玄以后定是念书的好苗子,就盼宝贝孙子也抓个一模一样的。

沈氏自然应了。

因冯太太这死法有些不雅,何老娘叮嘱家人不要出去乱说,虽然她在心里没少鄙视冯太太被石榴籽呛死比较丢脸,但,冯家毕竟是何家的亲家,亲爱的脸面,何家还是要维持的。

因冯太太之死,何老娘看屋里摆的石榴不顺眼,扭头对一畔的三姑娘道,“你拿去吃吧。”

何子衿真是服了何老娘,听了冯太太的事自己怕被石榴籽呛死,这是在转嫁风险么?

甭看三姑娘平日里话极少,她并不傻,心里门儿清,暗道:姑祖母这是想我被石榴籽呛死么?

第41章 石榴(二)

何老娘当然不是想三姑娘步冯太太的后尘,她就是觉着,冯太太被石榴籽呛死,瞧着这东西就有些个不吉利,看着碍眼,就给了三姑娘。

不过,何老娘这种反应也够奇葩就是。

沈氏直接无语,何恭觉着他娘有些过了,您老瞧石榴晦气,不吃就是,也不能给三姑娘啊。何恭刚要说话,何子衿已笑嬉嬉的同三姑娘说,“表姐,咱们去吃吧,今年收石榴,个儿又大又甜。祖母屋里的石榴都是我娘挑了最好的拿过来的,先前我想吃我娘都不让,这回便宜了咱们。”

三姑娘眸光微暖,想着姑祖母虽不大和气,好在其他人对她都很好。三姑娘点头,“嗯。”

何老娘觉着何子衿成天蹦蹦跳跳的不大稳当,这又是亲孙女,何老娘不似直接将石榴给三姑娘,而是叮嘱何子衿一句,“小心籽。”这傻丫头,怎么啥都要吃?没听说石榴籽把冯太太给呛死了么?

“祖母放心吧,过中秋,哪家不吃石榴呢,哪儿个个都似冯太太那般不小气呢。”何子衿道,“我们剥了石榴粒,挤出汁来喝,肯定好喝。”叫着三姑娘去厨下榨石榴汁去了。

何恭望着老娘直叹气,“哎…娘…娘你…哎…”

何老娘瞥儿子一眼,“男子汉大丈夫,有话就说,唉声叹气做什么?”

何恭郁闷,“没什么。”做儿子想跟娘讲理,哪里讲的清哟,何况他娘又是出名的不讲理。何恭识趣的闭嘴,想着私下叫妻子多照顾表侄女些。

其实古代也有榨汁机,何家就有一个,木头做的。表以为这东西很高端,想也知道,古人能从花生里榨油,黄豆里磨豆浆,弄点果汁也不算啥稀奇。

周婆子正忙着烧晚饭,因何恭回了家,要添两个好菜的。何子衿道,“嬷嬷只管烧饭,我跟表姐自己挤汁子就好。”

周嬷嬷把挤果汁的家什搬出来,叮嘱一句,道,“表姑娘瞧着大姑娘些,她还小。”就自去忙了。

三姑娘点头,两人先把这东西洗了一遍,又一道剥出许多石榴籽,待榨出汁来,何子衿先用木勺舀了两小碗,说,“表姐,咱们先尝尝。”

三姑娘犹豫道,“榨了这许多石榴汁,姑祖母或者不喜,咱们要不要先拿一些给表叔表婶喝?”有东西,总要长辈先吃才好。譬如何老娘给她的这石榴,就是表婶学氏挑了最好的放到何老娘屋里的。三姑娘先时的教育有些缺失,但,举一反三的本事是极厉害的。何况,何老娘觉着石榴晦气自己不吃才给她的,可瞧着表叔表婶并不如此,不然也不能允准表妹过来跟她榨石榴汁。

何子衿眨眨眼,“没事儿,厨下烧菜,也是厨子先尝一尝寡淡的啊。”她眼睛一瞟,正瞧见周婆子夹了块羊肉搁嘴里,周小子嘟囔一句,“有点儿淡。”招呼何子衿,“大姑娘也来尝尝。”

“嬷嬷尝就行了,不然等我尝上瘾来,把一锅肉都吃光可咋办?”

周婆子笑,“那就撑破姑娘的肚皮啦。”

三姑娘忍笑,何子衿分明是笑周婆子偷吃,偏生周婆子听不出来。何子衿道,“嬷嬷,这石榴汁也给你留一碗,你记得喝。余下的我倒这铜壶里,用开水烫了,到时吃饭时记得拿上去。”周婆子不仅碎嘴,也馋嘴,与其走后偷喝,还不如直接给周婆子留一份。

周婆子果然高兴,觉着大姑娘不愧是她的小知音,响亮的应了。

何子衿与三姑娘喝过石榴汁就去玩儿了。

待用晚饭时,何子衿还请父母一道品尝她与三姑娘榨出的石榴汁,何恭道,“这法子不错,天冷了,喝冷的果子汁对肠胃不好,温一温再喝,最好不过。”对沈氏道,“你也喝一点,无妨,是温过的。”

沈氏尝了尝,笑,“今年的石榴就是甜。”

何恭问老娘,“娘要不要喝一点,味儿还不赖。”

何老娘撇嘴,不屑,“这有什么喝头。”

何子衿偏生引逗何老娘,“当然有喝头了,好喝的了不得,甜的很。先看这颜色,我榨了汁出来后又用细纱过了两遍,里头没有半点籽渣的,颜色才能这样澄透,衬了咱家这白瓷碗,倒像一块儿黄色的琥珀。再闻这香味儿,石榴的香味儿跟别的不一样,格外浓郁。我觉着,喝一碗石榴汁,整个人都是香的了。”最后,何子衿咏叹调般的感叹一句,“实在太好喝了!”

这年头,物质太有限,何老娘并不是精于享用之人,说来,她石榴是经常吃的,西瓜汁也喝过,却是没喝过石榴汁。何老娘上了年岁,本就偏爱甜的东西。故此,听何子衿这般一说,何老娘喉间不由“咕咚”一下,咽了口口水。何子衿偷笑,何老娘又不傻,立刻明白这死丫头是故意拿石榴汁馋她老人家,何老娘在家里素来女大王一般,她巴唧下嘴,板了脸道,“这么好喝,给我来一碗。”

“咦,祖母你不是不要吃石榴么?”

何老娘瞪何子衿,深觉丫头片子讨嫌,话忒多!直接道,“我就要喝石榴汁,怎地?”

何子衿亲自倒了一碗端到何老娘跟前,笑,“不怎地,祖母要喝,我亲自给您倒。看我多孝顺吧,世上还有比我更孝顺的孙女吗?”

何老娘一摆手,“行啦,坐下好好吃饭,怎么话就没的完?”端起来喝一口,的确好喝。

何老娘喝着石榴汁,不忘感叹,“亲家太太也是,这把年纪,还吃什么石榴,想尝个味儿,榨了汁也一样的。”

何子衿:老太太这怨念,可不是一般的深重啊。

就听何老娘对沈氏道,“以后咱家石榴就榨了汁来吃吧。”

沈氏:幸而她闺女解决了石榴一事,不然凭何老娘的脾气,这果子八月十五都不好上了。

三姑娘:石榴汁这样好喝,恐怕以后姑祖母不会再把石榴白白的给自己了。

第42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湖啊

第四十二章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何恭既回了家,便继续各家送节礼。好在何家族人亲戚都住的近,就这样,也免不了几场酒。节下都忙,不止何恭一个,就是沈氏,除了预备节礼,还有李氏家闺女的抓周礼要去参加。

上次洗三礼,因沈氏不在家,何老娘是去了的。由于她老人家厌恶何忻一把年纪纳小的事,既然沈氏在家,她便不去了。何子衿道,“祖母,你就去呗,我听说中午酒席可丰盛了。”

“家里又不是没吃的,我才不去。”何老娘道,“你们去去就回,别在他家吃饭。”

“去了干嘛不吃饭,我好几天没见小康了,正好瞧瞧她。”李氏的闺女不大康健,取名叫何康,也是图个吉利的意思。

何子衿叫着三姑娘一道去,三姑娘瞧何老娘的意思,何老娘倒没拦着,道,“你表姐还不大熟,你多照顾她。”又对三姑娘道,“子衿年纪小,没个稳当,那家儿人多,你婶子要顾不过来,你看着子衿些。”

两人皆应了。

何老娘瞧着三姑娘一身何氏少时的大红裙衣,微黄的头发梳成双鬟,倒也还干净,只是太素,一件首饰皆无。这既出门,说起来就是她娘家人,这般素净,简直给她老人家丢脸。何老娘吩咐余嬷嬷,“阿敬小时候有两幅银镯子放哪儿了?”

余嬷嬷道,“太太床头的小柜子里锁着呢,大姑奶奶小时候的首饰都在里头。”

“去拿来。”

一时,余嬷嬷捧来首饰盒,何子衿跑过去瞧,红漆老榆木的匣子里,小镯子小簪子小银钗小银环俱全,都是孩子用的。

何老娘挑了一对素面韭叶镯递给三姑娘,“出门,戴这个。”

何子衿笑,“祖母,也给我一对呗。“

何老娘又挑了支微有褪色的浅粉绢花给三姑娘插,并对何子衿的贪财表示无情打击,“这世上就没你不想要的。”粉冷酷的将首饰匣子盖上又上了锁,交待余嬷嬷,“放柜子里锁好。”

何子衿嘟下嘴,“不给就不给呗,祖母,你不给,咱们交情还是在的,对不对?板啥脸啊。”

何老娘,“我跟你没交情。”

不再理吝啬鬼出身的何老娘,何子衿一拉三姑娘的手,对何老娘道,“我们去了啦。”她们是要跟着何恭沈氏一道去的。

何老娘在后头喊一句,“叫你娘把阿冽抱来。”那样人多的地方,她老人家不放心孙子去。

何子衿,“没听到!”不是跟她没交情么,哼!

何老娘气,“你聋了!”

“聋啦!”

何老娘:…

余嬷嬷笑的险摔了首饰匣子。

表姐妹两个去了沈氏屋里,沈氏何恭都在,沈氏见三姑娘头上多了绢花,腕上添了银镯,便自妆匣里取了一对细细的银耳环给三姑娘戴上了,对三姑娘道,“你是头一遭去忻族兄家,大都是咱家的族人,不用怕,到时候我会给你提醒的。这次认得了,以后见了也好打招呼。”

三姑娘摸摸耳朵,脸上微红,点头,“我记得了,谢谢婶子。”

何子衿道,“祖母说让娘你把阿冽抱过去,祖母看着他。”

沈氏与丈夫道,“也好,忻族兄认识的人多,上次洗三儿听说就热闹的了不得,这周岁宴肯定更热闹,还是别带阿冽了,让翠儿留家帮着母亲带阿冽。”

何恭自无意见。

一家人又去何老娘那里,何老娘瞪何子衿两眼,交待儿子,“少吃酒,这几日你总有应酬,吃多酒了对身子不好,没什么事早些回来。”

“娘放心,我们去去就回,不多吃酒。”何恭叮嘱母亲,“晌午娘一人在家,万不能将就,让厨下烧几个好菜,嬷嬷陪娘一道用饭。”后一句是跟余嬷嬷说的。

何老娘将嘴一撇,笑,“这絮叨,去吧去吧,还能饿着我不成?”

何恭一笑,携妻带女的去了。

何子衿是常跟母亲来何忻家的,对李氏这里更是熟的不能再熟,今日抓周,李氏的娘家人也来了,一脸巴结的样子频频对李氏说着奉承话,李氏的脸色倒是淡淡的。

何恭一家来的早,李氏先与沈氏打招呼,见了何子衿便笑,“你好几天不来,康姐儿想你的很,常拿着你给她的拨浪鼓玩儿。”

何子衿行一礼,问李氏好,道,“伯娘,我也想康妹妹了。我如今在同表姐一道跟祖母学做针线,这是我表姐。”跟李氏介绍三姑娘。

三姑娘学着何子衿的样子也对李氏行一礼,李氏拉住三姑娘的手,上下打量一番,笑道,“这丫头生得真俊,叫什么名字?”

三姑娘道,“我姓蒋,我娘叫我三妞。”

何子衿顿时给蒋三妞这名字雷了一下,李氏笑着点头,“是个好姑娘。第一次见,没什么好的,这对小银钗,你跟子衿一人一只,拿着玩儿吧。”命丫环拿了来。何家有钱,李氏与沈氏交好,常有来往是真的,不过李氏这般大手笔的给见面礼,还是吓了何子衿一跳:这,这也忒贵重了。

真的,乡下地方,哪怕是县城,也鲜有人家给首饰这种贵重的见面礼的。

三姑娘不知要不要收,去瞧沈氏,因有李氏娘家人在,不好回绝,沈氏笑,“你伯娘给,就拿着吧。”

三姑娘与何子衿都道了谢。李氏笑,“康姐儿在里头,跟康姐儿玩儿去吧。”

何子衿就带着三姑娘去里间找何康玩儿了,何康较同龄的孩子有些瘦小,精神却是不错。话也会说一些简单的,见了何子衿就摇摇摆摆的站起来奶声奶气的喊姐姐,伸手要她抱,显然是极熟的。

何子衿常自夸是万人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她在婴幼儿界有着极好的人缘儿。不知是怎么回事,何子衿自己也还是个团子样,孩子们却都乐得找她。何子衿伸手抱住何康,问她些幼稚话,什么“想姐姐没啊”“早上吃的什么啊?”“吃了多少啊”,又把三姑娘教给何康认识,让她叫姐姐。

一时,大约是来的人多了,李氏命丫环抱何康出去。何子衿与三姑娘便跟着一道出去了,何子衿带着三姑娘认识些相熟的族人,除了李氏给了颇为贵重的见面礼,这些族人多是面子上赞三姑娘一句,并无东西相赠,倒叫三姑娘格外心安。还有一些族中的女孩子,或有的穿戴好些,或有的穿戴不如,凑在一处说话,叽叽喳喳的格外热闹。

直到将将中午,碧水县的第一夫人,县太爷的老婆孙太太带着两个女儿来了,

孙太太极为与众不同,这不仅仅指她的身份,也不仅仅指她的穿衣打扮,更是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尤其孙太太坐在椅中里的那种微带着一点高傲一点疏离的姿势,都表明,她与这一屋子乡巴佬是不一样的。连带着孙太太家的两个姑娘,也与何子衿这一干小乡巴佬泾渭分明。

孙太太自有气质,更不缺身份,说话倒挺和气。李氏更是客气,对两位孙姑娘赞了又赞,着人给了丰厚的见面礼。

何子衿便明白李氏为什么给她们一对小银钗了,估计是因孙太太母女要来,李氏特意备了些给小孩子的东西,见着何子衿与三姑娘,就给了她们一人一支。她们这个,算是沾光。

孙太太到了,人也齐了,抓周礼便开始了。何康抓了一盒胭脂一只金钗,人都赞抓的好,将来毕竟是个漂亮姑娘。李氏也挺高兴,孙太太是个矜持人,待抓周礼结束,略坐一坐便客气告辞。

李氏苦留,孙太太笑,“我在这里,怕是大家不自在。待何时你得了空,我再过来。”劝李氏不要送,带闺女翩然离去。

碧水县第一夫人与两位碧水县第一闺秀轻轻的来了,然而,不消片刻,碧水县经一夫人与两位碧水县第一闺秀又轻轻的走了。

她们的来与走都这样的短暂,以至于碧水县的土鳖大军还没反应过来,人家已经不见了。

房间里有片刻的宁静,及至大家消化了这个消息,嗡的一声就开始了热闹非凡的讨论。乡间没啥规矩礼数的臭讲究,何家又不是什么大家大族,就是碧水县,也是个小县城。大家平日里都认得,说起话来也直接,有人道,“那就是县长太太啊,唉哟,我还是头一遭见。”

另一个说,“上次咱们康姐儿洗三儿时县长太太也来了,我瞧见了。这一回又见,竟不大敢认了。”

“是啊,瞧见没,县长太太头上那钗,可是金的!还镶了红色儿的石头!”

“肯定很贵重吧?”

“这还用说。”

以上遴选于各青中老年妇女的对话,因为都是成年人,哪怕不懂装懂,大家还是比较矜持的。孩子们就不一样了,何子衿在孩子圈儿里听一群小丫头叽叽喳喳。

主动要秀一下智商给大家做一下贵重首饰普及的是何恭舅家姑家表兄陈大郎家的闺女陈大妞。由于陈姑丈得了州府的盐引,一下子暴发的比何忻不在以下,陈家女眷头上也都换了金饰。连陈大妞不过十岁,头上戴的、脖上挂的,皆是金光闪闪,贵气逼人。家境的变迁,让陈大妞说话看人都习惯性的将下巴抬的高高的。

陈大妞这会儿就说话了,她道,“那种红颜色的石头可值钱了,叫鸽子血来着。”

接她话的丫头也姓陈,跟陈大妞是同族,叫陈二梅的。不过,虽是同族,陈二梅她爹是陈大郎手下的一个小管事,故此,陈二梅也就成了陈大妞的跟班儿,一般负责给陈大妞捧哏。此时,陈二梅就说了,“为啥叫鸽子血?难不成是鸽子的血染的?”

陈大妞瞥她一眼,将手一摆,腕上两三个金镯子叮当作响,“不是不是,是说那石头的颜色跟鸽子血一样红,所以才叫鸽子血。”

陈二梅懂不懂的,反正做出一幅似有所悟的样子,“哦”一声后,拍陈大妞马屁,“大妞姐,你懂的可真多。”

陈大妞将下巴抬的更高,正欲得意一番,就听有人问,“可是,世上的血都是红的,怎么单叫鸽子血,不叫鸭子血,鸡血哩?”

何子衿险叫糕点噎死,抱着肚子笑到肠子都要打结。

三姑娘拿水给何子衿喝,这群土鳖小妞儿们已大声讨论到,“非但鸭子血、鸡血是红的!猪血、牛血、羊血也是红的!”

还有人举手补充,“狗血也是红的!”

于是,大家一同看向陈大妞,“血都是红的,为啥偏叫鸽子血哩!”

陈大妞原是想秀一下智商,不料智商没秀成反被问的张口结舌,最后恼羞成怒,开始不秀智商秀霸气了,陈大妞霸气侧漏,“你们问我,我问谁去?”

不想,小伙伴们不买她霸气的账,纷纷表示对她智商的怀疑,“切~原来你也不知道啊~”

“就是就是,不懂还装懂哩。”

“还以为她真懂呢。”

“原来是假的。”

“险些被骗。”

陈大妞连羞带恼,脸颊通红。正当此时,终极大杀器终于露出其真面目。何汤的闺女何珍珍柔声细语道,“鸽子血其实还叫鸽血红,指的不是一般的红宝石,得是上上等的红宝石才能叫鸽子血。它会有这个名字,是因为这种宝石是极南边儿的地方产的,因为宝石颜色浓烈的像当地一种叫鸠的鸽子的血液,所以又被称叫‘鸽血红’。”

何珍珍此番话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甫一说完,陈大妞脸上红的更厉害,仿佛孙太太头上镶的鸽子血。她还是一个十岁的少女,心灵尚不够强悍,脸皮也不够厚,于是,在小伙伴儿们怀疑、冷落、嘲笑、不屑的目光中,陈大妞羞愤的扭开高贵的头颅,捂着脸就跑了出去,指缝间流下悲愤的泪水,伴随着陈大妞远去的还有嘤嘤的哭泣声…

这可怜的孩子,炫智未成反被打脸,世道实在太过残酷。何子衿默默的于心底深处同情了陈大妞一把。

至于何珍珍,这位后来居上的小姑娘,一巴掌抽走陈大妞后,成了新的小土鳖的中心,享受着一群小土鳖的马屁,什么“珍珍你懂的可真多”“珍珍,你不说我还不知道呢”“珍珍,你真了不起”…总而言之一句话,那叫一个马屁如潮。

何子衿感叹: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

你以为何珍珍是无意打陈大妞的脸么?

错!

太天真了!

因陈家得了盐引,何忻家碧水县首富的位子有些不稳,何陈两家面儿上和气,但私底下如何,从陈大妞与何珍珍之争就可以看出来啦!

何子衿再次感叹:果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