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就不是急的事,我也是白多一句嘴。凭忻族兄,也会给嫂子样样安排妥当的。”李氏年纪轻轻嫁给何忻做填房,继子明显与她关系一般,如今何忻年轻,慢慢替李氏安排着,以后何忻百年,李氏还过得日子。否则,李氏的艰难在后头呢。她与李氏交情不错,见李氏好,沈氏也替她高兴。

两人说了会儿话,节下事忙,一时翠儿来找沈氏,沈氏便告辞了。

沈氏回家,原来是陈姑妈过来说话。

陈姑妈不是一人来的,还带着陈大妞一道。

沈氏与陈姑妈见礼,陈姑妈笑,“我听说侄媳妇出门了,都是我这老弟妹,非要叫你回来。我说,她出去定是有事的。如何,事可办完了?”

“都说好了。不知道姑妈要来,不然我再不出去的。”沈氏笑着看陈大妞一眼,“大妞也来了。”

陈大妞同沈氏问好,沈氏亲切的想摸摸陈大妞的头,发现这闺女金银首饰插了一脑袋,实在无可落手之处。沈氏只得摸了摸陈大妞束在腰后的辫子,笑赞,“大妞长得越发俊了。”

沈氏又道,“前儿阿素带了些山上的野鸡野兔来,早上我就命周婆子收拾出来了,还有节下别人家送的果子酒,姑妈跟母亲正好喝几杯。”

不得不说,自从看沈氏顺眼后,何老娘觉着有沈氏这样活络的儿媳妇也是一件不算丢脸的事。何老娘笑,“那好,你去安排一下,烧几个你姑妈爱吃的菜。”

沈氏一笑下去了。

何子衿三姑娘都坐在何老娘屋里听老姑嫂说话,陈姑妈这会儿过来,是有欢喜事要同何老娘分享,陈姑妈笑,“我想着,大节下的,得备些东西去瞧瞧芳姐儿,就让大郎三郎陪我一并去了。侄媳妇给出的主意好,虽是个笨功夫,可我看芳姐儿比先时气色好多了。咱们给宁家送了节礼,宁家也回了礼,有些不错的东西,我挑了些给妹妹拿来,妹妹放着吃用。还有几块料子,是给侄媳妇的,几块活泼鲜亮的,给孩子们裁衣裳。”

何老娘笑,“阿芳好,我也放心了。姐姐别总给我那些挺贵的东西,我兴许不是富贵命,总觉着吃不惯。”

“那是吃的少,多吃些就惯了。”陈姑妈笑,“后年又是秋闱,明年恭儿必要用心功读的,你不吃给恭儿吃也好。”

事关儿子,何老娘便没再推辞。

小陈氏在宁家境况有所好转,陈姑妈何老娘都高兴,又是大节下的,说起话来笑声不断。这里陈大妞也在同何子衿三姑娘说话,陈大妞消息还很灵通,问,“子衿,那天我走了是不是何翠丹找你麻烦啦?”

甭看何陈两家是亲戚,何老娘陈姑妈现在关系也好,但因当初何恭死活要娶沈氏,两家也别扭过几年。所以,陈大妞与何子衿并不经常在一起玩儿。如今这是真正合好了,陈姑妈方带了陈大妞过来。

听陈大妞问,何子衿道,“没啊。”她根本不想掺和小屁孩儿这些事好不好。

“怎么没有?我都听说了,何翠丹笑话你吃饭吃的多来着。”陈大妞显然对那天丢脸的事记忆颇深,她伸出巴掌来在空中一比划,对何子衿道,“以后何翠丹再找你麻烦,你就一巴掌抽死她!”

何子衿:…大姐,这挑事儿挑的也太明显了吧,还有被人一巴掌抽掉脸面的人好像是陈大妞表姐你自己吧…

陈大妞见何子衿不说话,想着这个表妹可真够呆的,不知怎地,陈大妞自发开启了收小弟模式,她道,“以后你就跟着我,我会照看你,不让你被人欺负。但你也得听我的话,知道不?”

何子衿:…难道她长的很像炮灰小弟么。

很显然,陈大妞生长的环境让她还具备一些收小弟的技能,她从手上撸下两个金戒指,一个给何子衿,一个给三姑娘,粉儿土豪的说,“给你们拿去玩儿吧?”

何子衿这小没见过世面的险被吓尿,怎么感觉一夕之间这世道就变了呢?怎么碧水县这穷乡僻壤的小县城忽然土豪遍地了哩?

何子衿连忙摆手,不大敢收,她家里唯一的金器是何老娘耳朵上的一对金耳环,如她娘沈氏,只有银首饰,金的再没有的。哪里敢收陈大妞的金戒指呢?

陈大妞见她既呆且笨又胆小,觉着收这么个小弟也没啥面子,不过,东西她都摘下来了,凭她们陈家人的气派,是再不能收回去的。陈大妞直接往何子衿手里一塞,“给你你就收着吧!这个磨唧!”又塞给三姑娘一个。何子衿喊,“祖母!你看表姐,她非给我戒指!我不要,这个太贵了!”

陈大妞扬着下巴说,“给妹妹们玩儿的,我有好些个呢。舅祖母,叫妹妹们拿着吧!”

陈家如今是真土豪了,陈姑妈笑,“既然是你表姐给的,你们就拿着戴吧。”

何老娘忙拦了道,“这如何使得,这是金戒指!”说何子衿三姑娘两个,“还给你们表姐!”

陈姑妈拉住何老娘,直笑,“唉哟,我的妹妹,可别这样,叫孩子们收着吧。大妞多的是,今年她跟她娘在州府住了些日子,那边儿人规矩大,初次见面都要赠些东西的。给她打了一匣子这些小玩意儿,就是让她拿着使的。这丫头手松,心里没个计较,给那个八竿子搭不着的二梅不知多少好东西。子衿是她亲表妹,给子衿个戒指可怎么了。”对子衿与三姑娘道,“你表姐给你们,你们就拿着。没事的。”

两人见何老娘没再反对,便收了。

何老娘咂舌,与陈姑妈打听,“难不成州府上见面儿都要给金首饰的?”我的乖乖,以前她也去过州府,可没听说过有这规矩啊。当然,她去的州府也是几十年前的事了。

“也得看什么人家。”陈姑妈面儿上浮起几分自得,“要与那些有钱人家来往的话,人家出手不是金就是银,咱家要是没有,便要被人小瞧的。”

何老娘叹为观止,同陈姑妈道,“如今大郎既与这样的好人家交往,大妞过年就十一了,这会儿留神看着,过几年给孩子说个好人家。一辈子吃香喝辣,享不完的富贵。”这也是在碧水县这样的小地方,何家这样的小户,说话啥的也不避讳,直接当着孩子们的面儿就说起婚嫁之事来。

何子衿三姑娘倒没啥,这两人,一个嫩壳老心,一个自知艰难,唯陈大妞,如今陈家今非昔比,她也跟着母亲在州府很开了眼界,又到了稍稍懂事的年纪,听得何老娘这般说,脸儿上不禁有几分热热的。

陈姑妈笑,“这就看她爹娘了,我这把年纪,也管不到孙女的亲事上。”

何老娘笑,“一转眼孩子们都大了。大妞不必你操心,倒是五郎年纪可到了,怎么也不见姐姐操持着。”

“我去了州府好几趟,就是为五郎的事。”说到小儿子的亲事,陈姑妈忍不住翘起唇角,“州府有户姓方的人家,做丝绸生意的,家里的长女,我瞧着相貌性子都不错。”

何老娘道,“姐姐眼力不差,我单想着五郎是小儿子,平日里姐姐难免多疼他些,正该寻个稳重温柔的。一般长女都格外稳妥,也知道照顾人。”

“我也是这样想的。”姑嫂二人的脑回路十分相仿,这也是陈姑妈总愿意来找何老娘说话的原因,陈姑妈笑,“若是人家也愿意,年前先把亲事定下来,明年正好过门儿。”

老姑嫂两个越说越来劲,及至中午用饭,何恭陪着两人吃酒说话,陈姑妈尽兴而归。

待陈姑妈走后,何恭道,“母亲也略去歇一歇吧。”

何老娘确有些倦了,她揉着额角,由儿子媳妇扶着去里间儿休息,刚走两步,突然想到一事,扭头对三姑娘道,“你表姐给你的戒指,我替你收着。”

何恭&沈氏&何子衿:…

三姑娘连忙上交,何恭劝道,“娘,叫三丫头自己拿着吧。”

“不行,这样贵重的东西,怎么能叫丫头自己收着。”何老娘转眼去瞧何子衿,也想替何子衿收着来。何子衿抬头望天装傻,何老娘冷笑,“你就装傻吧。”

何子衿收回下巴,道,“就是不装傻,我也不给您,我反正自己拿着!”哼哼两声,她自己跑了。

何老娘埋怨儿子,“都是你惯的。”

何恭笑,“我惯的我惯的。”

何子衿把她得的小银钗小戒指都给她娘收着,她娘信誉比她祖母好多了。何子衿跟她娘说,“姑祖母家着实是发了大财,看大妞姐那一脑袋哟。”

沈氏笑,“世上的有钱人多了,你只是没见过而已。不过,就是再有钱,也不用插戴一脑袋,上次我去宁家,那样的大户人家,宁太太头上也就两三样精致首饰,并不让人觉着奢靡,反是恰到好处。可见真正的大户,不在满头金银上。”沈氏说的自己也笑了,主要是她也觉着陈大妞那一头金银格外可乐。替闺女把小银钗和戒子收好,沈氏道,“等你大些再戴。”

何子衿跟她娘提意见,“我能不能不梳羊角辫了,我现在头发多好多了。”以前小时候头发少,就是左右揪两揪扎朝天的羊角辫,也亏得是何子衿这样的颜值,才不显的太蠢。如今她渐渐长大,头发也多起来,何子衿就要求换发型了。

因为小孩子要养头发,是定时要剃一剃的,这样养出来头发好。所以何子衿这几年一直是羊角辫模样。如今大些了,今年就没剃,长长了许多。沈氏打量着闺女,给她解开辫子,从妆匣里拿了两根蓝色发带,几下子就绑了个包包头,让闺女自去照镜子,“以后就这样打扮吧。明儿我缝几根红发带,你小孩子用来扎头发好看。”

何子衿由于营养比较到位,小圆脸来着,这样左右两个包包,衬着她的小圆脸儿,讨喜的让沈氏都忍不住捏了一把。

当晚,何子衿向家里人展示了她的新发型,何老娘大约也瞧何子衿的新发型顺眼,破天荒的一脸自得的表示,“这丫头,生得像我。”

何子衿瞅一眼老太太的菊花脸,即使这脸还没菊花时,她们也没半点相像之处吧。何子衿不知道的是,何老娘会有如此感慨,不只是瞧何子衿长的顺眼,还有何老娘是真心觉着何子衿这种有钱攥自己手心儿的个性,跟她老人家的确是很相像啊。

何老娘瞧了何子衿顺眼,极大方的对沈氏道,“你姑妈给了我几块料子,给你一块裁衣裳。”注意:是一块哟!

沈氏忙道谢,“母亲总是这样疼我。”

何老娘笑,“家里可有谁,就你们几个,不疼你疼谁。”

何恭有意哄老娘开心,笑,“娘也疼一疼儿子呗。”

何老娘粉儿大方地表示,“有媳妇了,让你媳妇去疼你吧。”

何恭笑,“媳妇是媳妇,娘是娘,这哪儿能一样。”

何老娘大乐,还是无奈口气,“这个年纪了,倒吃起醋来。有你的,到时叫你媳妇给你做去。”

何恭一笑,何老娘道,“等过了中秋,就教三丫头裁衣裳。什么时候学会了,什么时候给你块料子,你自己做件新衣裳。学不会,就拾旧的穿吧。”后一句是对三姑娘说的。

三姑娘没说话,不过听到能有新衣裳,眼睛里也透出欢喜来。她自问不是笨人,定能学的会的。

何子衿问,“没我的?”

何老娘一撇嘴,“没谁的也不敢没你的吧,闹事包,一并给你娘就是。”

各人都得了各人的东西,一家子都没笨的,纷纷奉承起何老娘来。何老娘在儿孙的奉承声中颇是飘飘然,想着大姑子给她那些好东西,她略拿出几块来给孩子们,余下的先存着。等什么时候高兴了,谁讨她喜欢了,她就再给谁一块儿。这样有竞争,肯定争相来孝敬她老人家的。

何老娘自以为智慧超群,又有儿孙来拍马屁,心灵颇是满足。

何子衿瞧着何老娘欢喜的快咧到腮帮子的嘴巴,默默的表示:难不成何老娘以为她是聋的,她明明听到土豪陈姑妈点明了那料子里就有专门给她娘、她与三姑娘的,何老娘倒好,直接说陈姑妈带来的东西都是给她的,全都搬自己屋里存着了。这会儿拿出来分配,就是为了听人拍马屁。

沈氏表示:不过几块料子,老太太高兴就好。

三姑娘:姑祖母肯给她一块做衣裳,可见对她有些改观啦。

何恭:母亲今天这样欢喜,家庭实在太和睦了啊。

睡神何冽:兹兹兹,兹兹兹~

第47章 手拍肿

昨日分完衣裳料子,今日便迎来中秋。

中秋是最丰盛的节日,瓜果梨桃都熟了,哪怕是穷人家,也能整治出一桌像样的吃食来。如何家这等小康之家,就更不用说了。

一大早起来,何老娘就带着何子衿三姑娘把院里的两株枣树上的枣子打了下来。这两株枣树有些年头了,树干比何子衿的腰还粗,每年都长许多枣子,既脆且甜,出了名的好枣子。只是,何老娘有规矩,不到中秋不让动,何子衿想吃,都只能偷偷的做贼一般摘几个。按何老娘的规矩,必要中秋这一日,早上起来打了枣,细细的挑捡了,给相近的族人送一些,余下的何老娘晾成枣干,或是用来蒸枣馍馍,或是用来做枣糕,都很好。

何老娘亲自拿竹竿子敲了枣子下来,叫何子衿与三姑娘在地上捡,何子衿年纪小,蹲在地上捡一会儿就累了。老太太见她们速度变慢,趁两人在地上捡枣子时举着竹竿对着枣树枝子啪啪两下,然后,何子衿与三姑娘被掉下的枣子砸满头包。

何子衿揉着脑袋,气地,“你再这样,我可不捡啦!”

何老娘一手戳着竹竿,一手叉腰,训道,“略干一点活,就怨天怨地,天生的懒胚子!你倒是快些,磨蹭个甚!就一张嘴快,有什么用!”

何子衿脑袋被枣子砸了好几个,撅着个嘴,“以后我不跟你一起干活了,合不来!”

“快点捡,捡好了一会儿给你做个枣馍馍吃。”除了*,何老娘还会利诱。何子衿一面捡枣子一面嘟囔,“说的我八辈子没吃过枣馍馍似的,我累的腰都酸了。”

“小孩子家家,有个屁的腰,别刁钻了你。”何老娘盯着枝头累累红枣,赞叹,“整个碧水县也找不出咱家这样好的枣树了。”

待把枣子捡好,何老娘又带着两人分枣子,分好后打发她们跑腿给几家亲近的族人送去。陈家不同一般,让余嬷嬷亲自走了一趟。

跑腿也不是没有好处滴,这年头族人之间来往都很亲近,何子衿与三姑娘送枣子去,尽管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也得到了譬如一些点心啊水果啊月饼啊之类的回礼。

两人回来时,余嬷嬷已洗好了一碟枣子,笑,“大姑娘表姑娘都累了,来,歇一歇,吃些枣儿吧。”

何子衿敲敲自己的小胖腿,说,“腿险些跑断了。”

余嬷嬷听她小大人似的说话就想笑,给两人添了些白开水,就去做事了。中秋忙的很,连何子衿、三姑娘都要被派出去跑腿,何老娘打完枣子专职看何冽,余人皆在忙。

午饭随便用了一些,大头在晚上。

中秋节这一席,是可以跟过年时的年夜饭相媲美的。何家只是小康水准,但是,鸡鸭鱼肉也都有的,另外此时瓜果丰盈,故此,席上荤素得宜。何子衿跟沈氏习惯相似,晚上都吃的素,可中秋宴又不一样,何子衿吃了一条兔子腿来着,鱼汤也喝了两碗。

待得用过晚饭,一家人在院中赏月时,桌上就换成了葡萄、花生、苹果、桃、梨以及月饼之类。

何冽也穿得暖暖的,带着虎头帽被沈氏抱了出来。桌上有石榴汁,何子衿拿石榴汁喂何冽一些,何冽喝了好几勺,伸手要抓勺子,每到何冽手要抓到勺子的时候,何子衿立刻移开。何冽于是抓的更欢。

何老娘偏疼孙子,说何子衿,“就知道逗我们阿冽。”

何子衿就改逗何老娘了,她说,“祖母,月色这么好,光看月亮有什么意思。”其实看月亮也能把何子衿迷的够呛,前世的时候,月亮有时也是一种奢侈。如今的夜空,是一片深深的蓝,那样皎洁的月亮挂在上面,你才能明白什么叫“月色”。哪怕她都看了五年,也还没看够。

何老娘道,“怎么没意思,这月亮多好看哪。”虽然说不出怎么个好看法,也觉着好看。尤其节下,儿孙绕膝,何老娘心情大好。

“大节下的,光看月亮有点孤单了,总要玩儿点什么才好。”红楼梦里人家是击鼓传家,她家倒是有花,只是没鼓,何子衿提议,“要不咱们玩儿掷色子算点数,数到谁头上,谁就要干点儿啥?或是说个笑话,或是唱段戏词,或是吹个笛子,猜谜语,什么都行,怎么样?”

这年头,娱乐方式有限,何老娘倒也不反对,笑,“成!”

余嬷嬷为难,“家里倒是有幅牌,只是没色子。”何家没人玩儿这个。

何子衿自告奋勇,“我有!”

沈氏问,“你哪儿来的这个?”难不成闺女偷偷的学会玩儿色子了!

何子衿道,“涵哥哥给我的。”隔壁何涵是她的好朋友,教过她玩儿色子,其实这色子倒不是何涵送何子衿的。主要是何涵在家里因色子挨过好几回揍,何涵他妈是见一幅扔一幅,何涵算是寄存在何子衿这里。

沈氏原想训闺女几句,又想着大节下的,便道,“叫翠儿去拿吧。”

“翠姐姐不知道在哪儿。”何子衿自己去拿了。

沈氏瞧着与余嬷嬷、周婆子、小福子同坐的翠儿,暗暗叹口气,闺女早就自己住一屋了,沈氏不放心,让翠儿去跟闺女一道住,也是照看闺女的意思。闺女自己藏了一套色子,翠儿这傻丫头竟全然不知。

想到闺女这难缠,沈氏就头疼。

一时,何子衿把色子拿来,她毛遂自荐,“除了阿冽,我最小。我来摇吧,大家都要听我的。”

知道何子衿是个闹事包,何老娘道,“快摇吧,看第一个摇中谁。”

简直不用猜,何子衿一摇就摇中了何老娘,何老娘犯愁,“这可怎么着?”

何子衿道,“我早听姑祖母说过,祖母会唱戏来着。”这年头,听戏是时尚,会唱戏和戏子则是两码事。

听何子衿这样说,何老娘假假谦道,“哪儿啊,就会唱不多两句。”

何子衿身手灵活,立刻扑过去拉着何老娘的袖子左摇右摆的死要不脸的装嫩撒娇,“唱吧唱吧,我还没听祖母看过戏呢。”

何子衿这样期待,很是满足了何老娘的虚荣心,然后,何老娘摸着何子衿的包包头,再假假的抱怨一句,“真是拿这丫头片子没法子,那就唱一个吧。”

何老娘唱的戏,好不好听两说,大家是极捧场的,尤其何子衿,小手险拍的那叫一个清脆。何老娘唱的身心愉悦,呵呵笑着,对何子衿道,“再摇一个,看下个是谁?”

何子衿哗啦一摇,把她爹摇出来了。

她爹是不会唱戏的,于是,吹了段走音走调的笛子。何子衿搓搓耳朵,直道,“妈呀,我耳朵险叫爹你吹聋了。”

何老娘哈哈笑,“你爹在这上头不像我,那些调子,我听一遍就记得住,你爹记不住,笛子也吹不好。”

何恭好性子,笑着呷口茶,“凑合着听凑合着听吧。”

“你祖父当年笛子吹的才好呢。”何老娘笑问儿子,“恭儿,你还记得你爹吹笛子不?”

何恭笑,“吹笛子不记得了,记得爹他老人家会拉胡琴,娘你伴着胡琴唱戏来着。”

“都是以前的事了。”何老娘道,“以前我也不会唱,谁会唱这个来着,都是你爹教我的。唉,烦的要人命。他胡琴拉的好,还有州府的戏班子找他想他入行的,真是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怎能去干那个?你爹偏又喜欢这个,有时碍不过他们央求,就去给他们串个一二场。我都带着你跟你姐姐一道去,还有免费的戏听。”

何恭道,“这个我都不记得了,姐姐是知道的,她以前还跟我讲过。”

“你那会儿还小,不记事儿。”何老娘拿过儿子的笛子横在唇际吹了一段曲子,何子衿叫不出名字,不过只这一听也知道比何恭吹的高明多了。

何子衿连忙给何老娘鼓掌,大声道,“祖母,你吹的好听!”她本是想逗何老娘玩儿的,大家开心,可不是要何老娘思念亡夫伤心的。

人哪,都有短板,譬如何老娘,她就爱听个奉承话,听何子衿大声赞她,何老娘笑,“比你爹是吹的好。”

何子衿道,“祖母,你再唱段戏给我听吧?刚刚我没听够!”

何老娘搁现代也是一票友,十分有表现欲,咳了两声,装作勉强的样子,“好吧!”接着又唱了一段。

何子衿问,“祖母,这是唱的啥?我没听过哩。”

何老娘笑话,“你小小人儿,哪里听过戏。”接着又给何子衿解释了一遍她唱的什么戏里的哪一段戏词里说的是什么故事。然后,何子衿大力鼓掌再拍马屁,再要求何老娘唱一段。于是,何老娘又“勉强”的唱了一段…

于是,一大晚上成了何老娘的专场…

于是,第二日,何老娘嗓子哑了…

沈氏张罗着去厨下用饴糖炖梨给婆婆润嗓子,何恭去平安堂请张大夫来给她娘看嗓子,何老娘无非是用嗓过度,张大夫开了些清凉下火的药。及张大夫出门时,何子衿跟她爹说,“爹,你看我手心,有点儿肿来着,疼。”昨天鼓掌过度,想问张大夫要点药膏抹抹。

怎奈,她爹半点不同情他,道,“拍马屁把手拍肿了啊,该——”

第48章 找个好地方

何恭想到闺女就发愁,跟妻子道,“你说,这丫头像谁,不像你也不像我。要不是她一直叫她祖母唱戏,老太太也不能把嗓子唱哑了。”

沈氏忍笑,“你不觉着母亲跟子衿在一起时,精神格外好么。”

何恭想到这事也觉好笑,“娘也真是的——”以前也不知道老太太这样喜欢唱戏来着。

“老小孩儿老小孩儿的,这老人哪,就是能跟孩子说到成块儿。”沈氏笑,“由子衿陪着母亲吧。母亲这不又张罗着教子衿和三丫头吹笛子的么,比以前精神要好很多。”嗓子哑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两幅药下去就见好。

何恭笑,“也是。”

此时,何老娘正在给何子衿的小胖手敷药,嘴里还絮叨,“就是喜欢听我唱戏,也不至于把手拍肿了吧。唉,丫头片子没听过戏吧。”有人这般捧场,心里还是粉儿得意滴~

何子衿道,“以前县里唱戏,我娘都不带我去。祖母,你这么爱听戏,怎么也不去?”关键何子衿其实不大喜欢听戏的,所以,碧水县过年时唱大戏啥的,她很少去。再加上她年纪小,沈氏怕带她出去或是挤了碰了的,也担心,就不带她去。何老娘不同啊,何老娘一看就是戏迷。

何老娘道,“以前我一听戏就想到你那死鬼祖父。那死鬼命短,他死了,我也没听戏唱戏的心了。这么多年没唱,昨儿一唱,倒也不大想他了。等过年时我带你听两出好戏,那才过瘾。”

说到早死的祖父,何子衿还有些担心何老娘伤感啥的,不想何老娘绝对是伤感绝缘体,给何子衿上好药,何老娘就说,“你比你爹还是有点儿水平的,知道我唱戏好听,等我嗓子好了,教你两段。”专场过后,何老娘还起了收徒的心。

何子衿又不喜欢唱戏,她说,“我想学吹笛子。”

有徒弟学就成,何老娘也不挑,不过不忘打击何子衿一下,拉着何子衿的小胖手道,“你看你这手,一看就知道是只拙手,长的就笨,不知道能不能学会哦。”

她手只是肉一点而已好不好,何子衿没啥节操的表示,“祖母不是说我像你么,像祖母的话,怎么会学不会?”

何老娘受用,且对自家基因充满信心,点头,“倒也是。”

何老娘想起一事问何子衿,“你不是说要给我做袜子,这都好几个月了,袜子做好没?”

何子衿道,“哪儿那么快啊,我做的是棉袜子。祖母你等着就是,哪有收礼人这么急的啊。”

何老娘撇嘴,“我就怕等的脚生冻疮也穿不上你的袜子。”

“我尽量快点儿吧。”何子衿拿捏上臭架子啦~

“抓紧点。”何老娘无师自通的学会催货啦!

何子衿“哦”了一声,举手示意,“手肿了。”

何老娘想到袜子无期,说何子衿道,“丫头片子有什么用,拍个手都能拍肿,你也就吃饭在行。”

由于何子衿进度太慢,何老娘撇下她,单独教三姑娘裁衣裳了。这年头,乡下地方不甚讲究,何老娘针线是会的,但也不可能有啥太高深的裁剪技术,无非是量了尺寸剪几个衣片缝缝好罢了。何子衿就不大满意了,她对于何老娘的课程指指点点,发表评论,“腰这里起码要收一收,表姐腰细,收了腰穿起来好看。不然这样直筒子似的,腰这里淤好多,就是扎上腰带也显得腰粗了,难看!”

何子衿就是传说中的最招老师讨厌的那类学生啊!

何老娘一指她,“你袜子做好了?!自己屁个不会,还来瞎指点!起开起开!”

何子衿才不起开呢,她站的牢牢的,翘着嘴巴跟何老娘辩理,“祖母,亏你还说会过日子,这做衣裳要按你说的,不知道要浪费多少料子哩。腰这里一收,就得省下好些料子,哪怕是碎布头,打了浆子做鞋底也行啊!”这年头,人们对物资利用就是这样充分,哪怕是星点布头,也鲜少有弃之不用的。何老娘自问是过日子的高手,原本对何子衿的瞎指挥很不满,就是对那种掐腰露细腰的衫子,她老人家也素是很不屑滴。不过,听到能节约料子,何老娘转寰极为迅速,点头,“嗯,这也有些个道理。”

何子衿得意的扬起大头,学着何老娘以往那不实在的假假谦虚的模样道,“还好,还好啦。你们忙吧,我走啦。”她去瞧瞧厨下中午吃啥。

何老娘看何子衿背着两只小短手,昂着胸脯,挺着包包脑袋,神气十足的走出她的屋子,好半天才回过神来,问三姑娘,“那死丫头刚才是得瑟的吧?”

三姑娘忍不住,“扑哧”笑出来,道,“妹妹还小呢。”何子衿那模样,实在好笑。

何老娘自己惯常得瑟的人,偏生看不上别人得瑟,嘀咕骂道,“个死丫头片子,笨手笨脚的,一双袜子做好几个月,瞎得瑟个啥!瞎得瑟个啥!”

三姑娘弯着唇角,眸中满是笑意,何老娘摆摆手,“理她!”继续教三姑娘做衣裳。

何老娘倒不想理会何子衿,不想何子衿这没脸没皮的家伙,傍晚一家子在何老娘屋里说话,何恭问侯完老娘,问闺女做了点儿啥时,何子衿大言不惭,“我教祖母做衣裳啦。”

何老娘险被茶呛着,指着何子衿道,“唉哟,我今儿个才算长了见识,你教我做衣裳?你也不怕把牛吹天上去!”

何子衿道,“家里哪有牛啊,就阿冽是属牛的,要不明天我吹吹看。”

何老娘给何子衿闹的哭笑不得,说她,“你就贫吧。”

何子衿笑,“咱们这叫每日一乐。”每天不逗逗老太太,她简直就过不了。

何老娘笑,“懒得理你这贫嘴丫头,明儿个你姑祖母叫我过去说话儿,你跟三丫头同我一道去。”

能出门当然好,虽然不大喜欢陈家,何子衿也挺高兴的应了。三姑娘自然也高兴,就是何恭心里亦是开怀,想着母亲虽嘴上有些厉害,心底还是慈悲,对三丫头越发和善了。

因为要跟何老娘出门,沈氏还提前找了身干净衣裳给闺女换。何子衿明年就六岁了,因为营养到位,个子长得也快,比寻常六岁的孩子都要高些,不过,依旧是个娃娃样。换一身桃红襦衣配同色长裙,还给何子衿的包包头一边儿加了两个小银挂珠,垂在圆圆的脸颊旁,可爱的紧。

何子衿自己照镜子,她颜正是无需多言的,衣裳其实也漂亮,只是这年头衣裳颜色大牢靠,爹娘疼她,她一季能有一身新衣裳。这身衣裙也是今年新做的,洗过几水,颜色就不鲜艳了。不过,颜正就是本钱哪,何子衿抱着镜子对她娘说,“真是越看越好看。”

沈氏笑着白闺女一眼,叮嘱她,“在外头可不许这些疯疯颠颠的话,知道不?”

“知道知道,就是不能说实话呗。”何子衿正尔八经的跟她娘提意见,“娘,你总叫我撒谎,这可不好。”

沈氏气的拧她耳朵,“不知天高地厚的臭丫头,圆的跟个包子似的,你有个屁的美貌。”闺女没自信不好,可这自信过头的病也得治啊。

“唉哟唉哟~”何子衿没喊两声就把她爹喊来了,何恭忙救下闺女,轻轻的给闺女揉耳朵,问,“你又招你娘生气了?”

“爹,有件事我总是不明白。”何子衿道,“你说,我娘怎么只对你温柔,不对我温柔啊?”

沈氏伸胳膊挽袖子,就要对何子衿温柔一回,何子衿眼疾脚快的跑了。

沈氏直叹气,对丈夫道,“这还没六岁就这样,到七八岁时,不知怎么讨人嫌呢!”

何恭:呵呵呵,呵呵呵。

三姑娘也换了干净衣裳,说起来,三姑娘身上的衣裳虽是以前何氏少时穿的,论及料子,比何子衿身上的还好一些。无他,何祖父在时,何家家境比现在要好些,何氏少时总有一二不错的衣裳。因要去陈家,何老娘特意命余嬷嬷找了件好些的给三姑娘穿。连带那些收起来的首饰,也拿出来给三姑娘戴上了。

三姑娘年纪比何子衿大四岁,来何家这三四个月,胖没见胖,个头却蹿高了一截,这会儿梳个双鬟髻,簪一支绢花并一枝银钗,就很有些小小少女的意思了。

何子衿看那绢花有些褪色,自何老娘屋里的半开的菊花剪了一支给三姑娘别头上,余嬷嬷笑,“既好看,也对季节。”过了中秋便是重阳了。

三姑娘对镜子抿嘴一笑,跟何子衿道声谢,何老娘出来正瞧见,哼一声,“又糟蹋花呢。”

何子衿小肉手指戳戳三姑娘,笑嘻嘻地,“表姐,祖母这是等着你跟她道谢呢,剪的是祖母屋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