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奶奶忙道,“没,再没有的事。是有个不知好歹的人来问,我已经打了他出去。我亲亲的闺女,只怕她嫁的委屈,哪里能叫闺女做小涅。”

刘氏放下筷子,一叹,“这话对。好好儿的孩子,给多少钱也不能叫孩子去做小呢。不为别个,咱们族里不是那等族风。”其实何氏家族就是个小家族啦,族中女孩子是做妻还是做妾,以往族里也没管过,但现在不同啦,族长家何洛已是举人,后年就要去帝都春闱的,眼瞅着自家孙子要出息,刘氏也格外注重族中人行事,勿必得保证族内名声清白。这样,何氏家族虽是小家族,但家族也得是“族无犯法之男,家无再嫁之女”的清白人家才好。至于女孩子做妾的事,最好也是不要有才好。

想到三太太、五奶奶这一对婆媳的贪财品性,刘氏又道,“阿恭他娘说的对呢,阿沧是要求功名的人,可是得时时注意呢。”

三太太五奶奶原只为圆场,但听刘氏何老娘这样一说,事关何沧日后功名名声,婆媳二人连忙点头应下,并保证绝不会让家里女孩子做小云云。然后,三太太话头一转就又转到请何子衿帮着占卜的事儿,何老娘道,“是真的不再放号牌子了,不过,大嫂子在这儿,看着大嫂子的面子,我回去问问我们丫头,看能不能给你们安排了。我话说前头,银子钱可是一分都不能少的啊!”

三太太五奶奶只得不好讨价还价啦。想着,倘能算出阿沧的功名,咬咬牙花上十两银子也舍得啦!三太太还劝何老娘,“来,妹妹你吃这鱼。”劝得何老娘直翻白眼,心说,就知道拿着大嫂子家的好吃食做人情。

五奶奶也说,“婶子你吃酒,这酒甜滋滋滴。”又夸何老娘家儿孙有出息,“听说阿冽念书也是极出息的。”又道俊哥儿,“再没见过这般白净招人疼的孩子。”再赞何子衿,“子衿肯定是神仙托生的吧。”

然后,何老娘这不禁劝也不禁夸的,竟还喝多了。下晌扶着余嬷嬷回家时就乐呵乐呵的唱了一道,然后,回家吃了两碗醒酒汤后,她老人家又唱了半日,待第二日早上醒来,嗓子都半哑了。

孙御史瞅见何老娘就乐,还道,“大娘,你可是一把好嗓子哟。”

何老娘还隐隐约约记得自己昨儿唱戏的事儿,嘻嘻一笑,摆摆手谦虚着,“不行啦,老啦,我年轻时,那嗓子才叫好呢。有一回秋雨下个没完,一连下了二十几天,都说要有秋汛,我们丫头她祖父心宽哩,天塌下来也不会担心半点儿的脾气,雨下的愁人,他倒拉起胡琴,我就对着那雨天唱了半日,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孙御史忍笑问。

何老娘一脸认真,“我一开嗓儿,哗,那下了二十几天的雨就停啦。然后,我唱了半日,下晌就出太阳啦。”

孙御史笑到打跌。

何子衿打完健身拳,听到何老娘这话,跟着凑趣道,“要不说呢,有许多人问我为啥突然就会占卜了,我就说,兴许是传自祖母哩。”

何老娘仔细想想,大言不惭,“还真有可能。老何家往上数三代,也没一个有神通的人。你舅舅也只是念书有本事,你外公外婆更不懂占卜啊,我看,你这灵气儿还真是从我这儿传过去的。”

何老娘说着占卜的事儿,就想到三太太想请何子衿占卜的事儿啦,何子衿没想到三太太这么快,就听何老娘道,“她惯是个嘴巴坏的,我原不想应,可阿洛他祖母给我们说和,看老嫂子的面子,也不好不应。我说了,就是你挤出空闲来,也是十两银子,一分都不能少的。”

江仁早托过她,何子衿心中自是愿意,却仍是叹口气,露出一丝为难,道,“既然祖母都应承下了,您也知道我每月其实都是卜两卦空一卦的,算了,就让她们过来吧。”

何老娘欢喜地,“成!”

不过,何恭私下找老娘谈了回“一把年纪不要喝醉酒”的问题,何老娘还死不承认,“我哪里有醉啊?也没喝几碗。”

何恭道,“娘你以前就这样,醉了就喜欢唱曲儿,昨儿唱了半天半宿,劝都劝不住,还说没醉?”

“行啦行啦!不就是多喝几碗酒么。”何老娘觉着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嘀咕,“没觉着醉,不知怎地,就喝多啦,你说,怪不怪?”

何恭无力地…“怪,好怪哟。”

何老娘不理这些个,而是有正经事同儿子商量,“你不知道,阿洛他祖母,还有帖子涅~这次叫我过去,还给我下帖子涅,你看,人家多讲究。”何老娘觉着,下帖子这事儿,讲究又洋气。

何恭试探的问,“娘你的意思是,也给你做个帖子。”

何老娘笑,“弄这个做甚?没的浪费纸张涅。不用不用。哎,你要是非给我弄个帖子,也只得依你啦。”

何恭:…“我知道啦。”

作者有话要说:PS:午安~~~~~~~~~~~~

第242章 何小仙的卦~

何恭找纸给他娘做帖子,另一边儿她闺女也迎来了三太太五婶子婆媳,沈氏一向是个面子上过得去的性子,虽然两家好几年不说话了,不过这次是人家来找她闺女占卜的,生意上门儿,沈氏便也客气了三分,道,“三大娘五嫂子进来吃茶吧。”

何老娘却是将眼一翻,唱白脸,“亲兄弟明算账,吃什么茶呀,先付银子。”

三太太颇是肉疼的从怀里摸出个天蓝底子绣金元宝的半旧荷包,抠抠索索的自荷包里取出两个银锭子交给何老娘,还道,“足两的。”

何老娘早命余嬷嬷备下银秤了,秤了一秤方收了,让余嬷嬷上茶,三太太刚割肉似的付了十两银子,哪里还有心思吃茶,道,“子衿有空先给我们卜了吧。”

何子衿道,“今儿不成,您也知道,我向来是逢十才动卦的,不为别个,得到那天这卦的灵性才能养回来。昨儿祖母回来同我说了,我给您空了一天出来,就这月三十,您过来,我再给您占卜。”

三太太颇为失望,“今儿卜不了啊。”一瞅何老娘,那这老婆子收我啥银子啊。何老娘却是道,“你去打听打听,就是排号子领号牌的,一个号牌也要定金三两的,我叫丫头得罪人给你们插队,先收你十两多不多。”

三太太也不是好缠的啊,道,“原我也没想赖账,只是我今儿付了银子,可是把银子都付清了,待三十我再来,你可别找我收银子了。”

“当我跟你似的掉钱眼儿里了啊。”何老娘还有声明,道,“钱是交了,可先说好,三十占卜来一个就行,没有收一份儿钱给你们婆媳俩卜的理。”

把占卜的事儿捯饬清了,三太太也不走了,在何老娘屋里坐下吃茶,反正银子也付了,既然今日卜不了,不如白吃两盏茶回去,还招呼儿媳妇,“你也尝尝你婶子这儿的茶,他家都是好茶,我在族长大嫂子那儿吃过一回,还带着花儿香。”一尝,满嘴苦且涩,还不如自家吃的茶呢,三太太巴嗒着嘴,皱着眉头同何老娘道,“怎么跟我在族长大嫂子那儿吃的两样味儿啊,我说弟妹啊,你可不能这般厚此薄彼啊。我花大价钱来占卜,你就给我吃茶叶沫子,咱们还是同族老妯娌哩,你这也忒不地道了啊。”

何老娘一听就竖了眉毛,瞪眼道,“这是茶沫子?你可别不懂眼啦!你看看这茶色,闻闻这茶香,这可是上等好茶哩。族长大嫂子那个是我春天得的,就那么点儿,我自家都没留,想着大嫂子是个斯文人,就全给了她,你有福,你尝了一回。这个茶也不错啦,一两银子一斤哩,还是我们家小舅爷托人带回来的帝都皇帝老爷赏给他的上等好茶,还说不好?我问问,你吃过好茶么?知道好茶啥样么?”何老娘一编就是一套啊。

三太太便又细呷了一口,咂摸咂摸,道,“果然是好茶啊。”又说,“这帝都的东西就是不一样啊,皇帝老爷呆的地方,风水好,东西更好,连这茶与咱们平日吃的也不一样。”

“那是。”何老娘扬起头,得意非常。心下却是偷笑,这不懂眼的傻老婆子诶~

三太太吃了两盏茶,见何老娘没有上点心的意思,便带着媳妇告辞了。路上还同媳妇道,“个死老刁婆子,以为谁吃不出来呢,就是街上五个大钱一斤的烂茶叶沫子,还糊弄我说是帝都捎来的。帝都捎来的她还不得藏裤腰里,看她还舍不得拿出来吃呢。”

五奶奶道,“那娘你怎么还坐着不走涅?”倘不是为了儿子,她才不乐意看何老娘那嘴脸呢,还坐下吃啥茶,赶紧回家呗,自家也有茶吃。

三太太恶狠狠道,“去老刁婆子那儿一趟,就是五个大钱一斤的茶沫子,我也得吃两盏才算解气!”又道,“老天也没眼,怎么就叫他家丫头大仙儿附体了,咱家俩丫头呢,大仙儿一个也不来。”这大仙儿眼神不好啊,抱怨一道,婆媳俩回家去了。

三太太一走,何老娘晃晃茶盏,道,“这茶就是不一样啊,泡了两遍就不出色了,亏得那三婆子没继续再吃,她要再接着吃,还得浪费一壶茶水涅。”交待余嬷嬷,“不找这茶我还想不起来,让周婆子煮几个茶叶蛋,俊哥儿爱吃。”

余嬷嬷应一声,丸子跑腿去了。

待得十月三十那一日,何子衿早早起来沐浴焚香,穿戴打扮好就去了净室盘腿打坐,孙御史看她那庄严的样,悄悄同江仁道,“瞧着还真有些神道啊。”每次看何子衿这番打扮,孙御史就有一种术业有专攻的想法。

江仁道,“那是,只要见过子衿妹妹占卜的,都说她是神仙投的胎。”这县里比子衿妹妹还漂亮的姑娘真不多,要不也不能招惹到赵二那条野狗,想到赵二,江仁道,“好些日子没见这野狗了,都说他出门儿,也不知到哪儿去了。”

孙御史微微一笑。

江仁用过早饭就与阿冽冯家兄弟一道去书院上学的上学、打理生意的打理生意。三太太五奶奶婆媳俩也是大早上的就来了,何老娘有言在先,只能给一个卜,婆媳全明显商量好了,三太太去了净室,五奶奶在屋里跟何老娘沈氏婆媳说话,也无非是些家长里短的闲话。

不一时,陈姑丈给送了半头鹿来,五奶奶见了陈姑丈就有些不好意思,缩手缩脚的打了声招呼,陈姑丈也未料得何家还有女客,虽然五奶奶年岁不轻了,到底不好共坐一室,沈氏笑,“五嫂子来我屋里,咱们说些私房话。”又招呼陈姑丈,“姑丈你慢坐。”

陈姑丈笑应,看沈氏带着五奶奶走了,方坐下与何老娘道,“说来也巧,昨儿我坐车回来的时候,经过黑林坡时,这鹿撞了上来,被护卫一箭射死,正好带家来。大郎他娘说了,家里留一半,给妹妹一半。”实际上昨儿陈姑丈家来就听说何家来了孙御史,今儿他老人家借着这鹿立码亲自上门啦。带着何老娘去瞧那鹿。

何老娘瞧过半拉鹿,道,“这鹿可不小,半拉就有七八十斤了吧。”

陈姑丈笑,“是啊,平日里上山打猎也不一定能遇着,倒是路上平白得了,可见今年运道好。妹妹还记不记得,有一年大雪,我跟阿恭他爹出门,临年往回赶,也是经黑林坡的时候,那时候穷啊,凡事只靠两条腿走的,我们还说呢,运道不好,回家就遇着大雪。我们踩着雪,深一脚浅一脚的,也是从林子里跑出来的,那黄羊跑得急,把阿恭他爹撞个跟头,当时我还以为是狼呢,吓得我赶紧扶起他,才见黄羊也撞懵了,我们俩就把羊牵回来,咱们过个肥年。”

何老娘最爱说旧事了,笑道,“是啊,那时年下称二斤肉就了不得了,哪里敢想现在呢。”

陈姑丈笑,“一转眼,咱们也老了。”见俊哥儿忠哥儿一人一个竹蜻蜓的跑进来,陈姑丈抱起俊哥儿来亲香了一回,逗得俊哥儿咯咯直笑,陈姑丈赞道,“这孩子,生得越发好了。”又问,“子衿丫头呢,怎么没见?”

何老娘笑,“今儿是三十,族里有人过来占卜。”

“唉哟,看我这记性,成天瞎忙,日子也记不得了。”陈姑丈絮叨了些闲话,就说到有用的了,道,“我回来才知道赵家那起子混账的事!唉,真是老天没眼,叫这起子混账东西发达了!如今更是无法无天,听说赵家老二裹挟着玄水观的王神仙去帝都招摇撞骗了!”

说到赵家,何老娘就来火,道,“原来是去了帝都,还以为他把王神仙怎么着了呢!好事不瞒人,瞒人没好事!还不知去做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呢!”

陈姑丈道,“早晚要有报应的。”

何子衿在里间儿给三太太占卜,三太太在家已早想好算什么了,问何子衿,“我就想帮我们沧哥儿卜一卜前程。沧哥儿念书,夫子都赞的,只是不知为何,总是时运不好。”

何子衿问了何沧的生辰八字,掐指一算方道,“自生辰上看,倒是个少年得志、平步青云的命数,怎地现在还未有功名?”

这话真是入了三太太心坎,三太太直拍大腿,急道,“是啊,早在阿沧他娘生他时,我们就请的青城山的神仙看好文曲星的方位才生的,神仙说是大吉大利,日后必得功名的好方位哪。他平日里念书极好极用功,只是不知为何,考功名时总有不顺。”

一县一族的住着,这些事,三太太不说何子衿也都知道,何子衿闭眸沉思片刻,取了龟甲,双手高擎,唇间陡然发出一阵玄奥音符,直吓得三太太一哆嗦,接着就见龟甲中逸出一缕青烟白气,三太太大震,惊的只知张嘴却说不出话来。何子衿手腕一抖,自龟甲中闪出一道金光落在雪白羊绒毯上,五枚金钱一明一灭后归于沉寂,三太太双目圆睁,嗓中不由自主的发出“癔”的一声!

何子衿将眼一瞧这卦,皱眉道,“怪呀!白虎镇西,青龙东起,玄武在北,唯朱雀移位,为阴生阳沉之相。难怪难怪,阴长则阳衰,自卦相上看,必是有一阴人或是阴物克了府上文昌之气,以至文昌微弱,不能显身扬名啊。”

何子衿一面说,素白的指点儿在一枚金钱上悬空一指,接着她指尖便燃起一缕青色火焰,她曲指一弹,那一缕焰火正中三太太眉心,三太太给烫的唉哟一声,何子衿过去一指摁灭,三太太眉心烫出一水泡来,何子衿一脸莫测高深道,“阴人并非施主。”

何子衿这神神道道的一番折腾,三太太已是信的不能再信了,忙问,“那是哪个?”

何子衿道,“朱雀属南,原该在南方却位往东移,该是应在你们府里原住南边儿现住在东面儿的一位阴人。”

三太太一想,道,“琪姐儿以前住在南屋,后来搬到东厢与她妹妹一道住了。”

何子衿问,“近来府上可有什么不顺意之事?”

三太太是诚心为孙子前程而来,既说到何琪,她张嘴便道,“要说不顺意,就是琪姐儿的亲事了,这两年,给她说了二十户人家不止,她总不乐意,等闲就要生要死,真是愁死我了。”

何子衿又问了何琪的生辰八字,连声道,“此女生辰年月俱应阴年阴月,这等八字,原也是有些福分的,只是阴气太盛。我与府上公子早便相识,他年岁未长,阳气不足,故此受了克制。想破此法倒也简单。”正说到关键,何子衿偏又沉吟起来住了嘴,而是一双眼睛淡定无波的望向三太太,三太太忙问,“小仙儿你快说。不论什么法子,我都去办!”

何子衿道,“克阴必得金才成,打一十八两八钱八分八的赤金朱雀,拿到我这里来,我为朱雀开光,由此女佩于身上,府上情形当有好转。”

一听说要十八两八钱八分的赤金朱雀,三太太险没瘫在羊绒毯上,大冷天硬是急出一脑门子热汗来,急道,“这,家里哪有这些金子,我就是倾了家也凑不上啊!得去卖地了,可还有别的法子?”

“或是将此阴人移出府去,抑或为令公子另寻住处。”

三太太哪里舍得让宝贝孙子住到外去,直接道,“那,那将她嫁出去如何?”

何子衿将眼一阖,道,“此法虽大善,只是令女生辰不与寻常,怕一时间难找相配之人哪。”

三太太连忙道,“小仙儿且放心,我自有法子。”说完就顶着眉心一水泡起身告辞了。

见三太太走了,何子衿盘腿静坐,直待一时听到三太太婆媳告辞的声音响起,她仍在静坐,倒是三太太忽然想到还有件事没问,推门见何子衿仍是在打坐,不知要不要开口,想到十两银子的卦钱,三太太就硬着头皮问了,“小仙儿,那我沧哥儿什么时候能中功名啊?”

何子衿伸出一手做莲花状,莫测高深道,“一去二三年,归来汝且知,若问鸿鹄日,当是青云时。今日缘法已毕。你且去吧。”

三太太文化修养有限,没听大懂,还要再问,已给何老娘自净室门前揪走了,何老娘道,“哪儿有你这样的,我丫头为给你算耗了三年修为,你还没个完啦。”

三太太唉哟唉哟直叫唤,将脖领子自何老娘的手中抢出来,说何老娘,“小仙儿面前你尊重些成不成?小仙儿也就肉胎做了你家孙女,待日后成仙成道,还轮得到你来摆谱儿。”自己整整衣领子,理理衣裙,道,“你既做了小仙儿的祖母,不求你有啥造化,起码得有个模样才成啊。没的给小仙儿丢脸。”

何老娘摇摆下脑袋,抚一抚头上金灿灿的金簪,一脸得意,“我丢脸,也是我家才有这仙缘儿。不似某人,眼珠子都红了,你家也没这仙缘仙法儿!”

三太太不理何老娘,道,“我全看小仙儿的面子!”一扯媳妇,气咻咻的走了。

待路上五奶奶方问,“娘,你这眉心怎么有个包呢。”

三太太深吸一口气,道,“这就是小仙儿的灵通哩。以往别人都说她有神通,我只不信,唉哟,你是没亲见,你若亲见就知道她的本事啦。”便绘声绘色的说起何小仙占卜时的神通来。

另一头儿,陈姑丈白送半头鹿,只是没能顺利的见到孙御史,孙御史同胡文出门了,陈姑丈中午在何家用过午饭,便告辞离去,走时只叫何子衿送他,悄悄托何子衿替他跟孙御史牵线。

何子衿道,“孙叔叔不过是御史,从六品,官儿又不高,姑祖父这么上赶着想认识他做甚?”

陈姑丈道,“多个熟人多条路么,谁还嫌关系多,你小丫头不懂涅。”

“有啥不懂的,铁打营盘流水的官,孙叔叔就是个过路官儿,不过是他与我舅舅相熟,如此两家来往着。我可看不出,姑丈你能沾他什么光?要是正管的知州知府盐课老爷,您上赶着拉关系,他一个御史,实在跟你八杆子搭不着啊。”何子衿可不好糊弄。陈姑丈只得道,“你不知道,孙御史同蜀王府相熟,傻不傻,他虽是个流水过路官,蜀王府以后可是咱们这儿的地头龙。蜀王府的人,不知怎地,特难攀关系,就是个小属官,也冷淡的不成。你既然搭上孙御史这条线,给姑祖父引荐一回可怎么了?姑丈这次特意在州府打听了,赵二与李衙内带着王神仙去帝都,怕是巴结上大人物了,赵家如野狗一般,咱们在家里,虽有些小钱小势,只是到底没他家巴结的高远,没个硬靠山,遇着事干生气没法子。如今好容易有孙御史这关系,再怎么也不能闲置了啊,你想想,倘咱能得蜀王府青眼,以后你还有什么好愁的,怕是赵家也不敢动你。蜀王可是皇帝老爷的亲儿子涅。”

何子衿道,“那姑丈与我说,赵二去帝都巴结谁了,好叫我心里有个底。可别说你不知道!”

陈姑丈之所以想叫何子衿替他引荐孙御史,就是觉着何子衿是何家难得的精明人,看吧,这丫头忒不好糊弄。陈姑丈轻声道,“具体我真不知道,这原是机密事,我也只影影绰绰的知道总督大人与东宫相熟。能叫李衙内亲自去帝都的,岂是寻常人?这消息不好确定,我却觉着是有些影儿的。”

何子衿倒没啥反应,她上辈子在电视里见东宫见得多了,历史书上也有好些呢。何子衿如此淡定,让陈姑丈不由问,“你知道东宫是啥吧?”

何子衿白眼,“太子呗,这谁不知道。”

陈姑丈服她了,道,“丫头好定力。”又叮嘱何子衿,“待御史回来,别忘了跟御史提姑祖父一两句。”

“知道了。”何子衿送陈姑丈出门。

何子衿回屋时也顺道去厨下瞧了回鹿,何老娘正琢磨着怎么吃鹿肉呢,何老娘道,“中午炖一锅来吃。”

何子衿看着自己烫红的指尖儿,道,“这会儿炖中午也吃不上,周婆子正忙午饭呢,她也没工夫,还是下午再炖,也不用炖太多,有个两三斤就够了。我看这半拉鹿可不小,得七八十斤吧,咱们自家也吃不了这许多,且又是个稀罕物,我叫周婆子剁了十来斤给三姐姐家送去了,她家里人口多。再分一些给族长家、薛师傅,还有隔壁冯伯伯家,余下的连骨带肉还能有四五十斤,咱自家吃也吃不清,听祖母的炖一些,留下鹿腿和半拉后丘上的肉,不如晚上吃烤肉,再叫了三姐姐和阿文哥过来,一家子热闹热闹。”

何老娘瞠目结舌,道,“我还想着吃到过年呢,叫你这一分派,没啦。”

“再有剩下的或做薰肉或做酱肉,都好。现在又不没肉吃的年头儿,无非是鹿肉稀罕些,其实市面儿上偶尔也有卖的不是。”

何老娘抚着胸口直抽抽,“我看要搁你自家过日子,没几天就得要了饭!”这大撒手的脾气哟,真是心疼死个人喽。

作者有话要说:PS:刚刚放错地方了,不好意思。。。。千山暂时锁了,下午会置换新章~

第243章 成功了一半

要是别的时候,何子衿这般大撒手的打发东西,何老娘定是不允的,只是如今孙御史在家里住着,还帮了家里大忙,何老娘虽是没啥见识,也知这年头儿像孙御史这样的好官不多呢,何况又是家里小舅爷的好友至交。家里没什么好东西招待,这还真不是何老娘犯抠儿舍不得,主要是碧水县穷乡僻壤,全县就一家拿得出手的酒楼芙蓉楼还是跟何家有过节的赵家开的,何老娘是坚决不去芙蓉楼吃饭的或者从芙蓉楼叫席面儿来吃的,而其他的小馆子,烧的菜还不如她自家烧的呢,所以只是家常饭食招待孙御史,难得人家孙御史平易近人也不嫌弃,好容易家里有了半头鹿,的确该热闹一二的。

故此,哪怕何老娘有些心疼,也没反对,还打发余嬷嬷亲自去给胡家送鹿肉,主要是同胡老太太说一声,叫三姑娘晚上回来吃饭。

胡老太太待三姑娘素来不错,自从三姑娘生了儿子,在胡家就站住了脚,胡老太太收了鹿肉,笑与余嬷嬷道,“跟你家老太太说,多谢她想着,一会儿就叫文哥儿媳妇过去。”很爽快的放人,待余嬷嬷走了,胡老太太对三姑娘道,“家里正好有两笼子鹌鹑,亲家家里正有客的时候,咱们乡下地方,稀罕物儿没有,这个倒容易得,你带了去,给亲家太太添菜吧。”

三姑娘笑,“是。”

胡三太太笑,“亲家老太太真是时时惦记着侄媳妇,有什么好的都立码打发人给侄媳妇送来,连带我们也跟着沾光。”

三姑娘笑,“看婶子说的,这也是各有各的心了,我家里贫寒些,家里人只知念书,富贵东西没有,人却是心实。也就咱家的长辈,待媳妇如同闺女,倘要搁在那刁钻古怪的人家还得说呢,婆家这样的好日子,娘家还三天两头的打发人送吃的,倒似在婆家吃不上饭似的,实不知非得咱们亲近才会如此。不然,若真是疏远的,就是有这心,也不知该不该送,好不好送呢。”这里要说一句,自从嫁了胡家,三姑娘在家资上是胡家媳妇中最穷的一个,于是,她就常标榜自家是读书人家,有内涵。再加上娘家的确看顾她,三姑娘自己又有了儿子,与胡文夫妻情分亦佳,所以这小日子过得也是顺风顺水。

胡三太太笑,“也得是侄媳妇这样的明白人,才有这样的见识呢。”胡三太太是知道何家来了位御史的,虽不好声张,待三姑娘却是越发和气。三姑娘虽不姓何,何家实在待她不差,非但时有东西送,也常过来说话看孩子。正经亲家,也就是如此了。胡三太太琢磨着,胡文娶了三姑娘,说不得真就走了运道也不一定。

说了会儿话,三姑娘看着儿子睡了午觉,交待好婆子丫环好生看着儿子,她方回了娘家。

何老娘见着三姑娘也高兴,又见三姑娘带了鹌鹑回来,何老娘道,“正好叫周婆子晚上收拾起来,腌上,明儿个炸了吃。”人上了年岁,尤其口儿重,何老娘平日里就爱个焦炸丸子啥的。

三姑娘也说,“炸的时候在油里过二遍才焦香焦香的,配了粥饭都好。”

何老娘也是这样想,大家说一回鹌鹑,又说到阿念同子衿定亲的事,三姑娘笑,“我就说我嫁的够近了,子衿比我还近。这以后前后邻的住着才好呢,怪道阿念提早就置了宅子。”

何子衿笑嘻嘻地问,“三姐姐,宝宝又长大没?”

说到儿子,三姑娘话就多了,笑,“一天一个样,就是爱睡觉,尤其白天总睡,晚上闹腾。”

何老娘笑,“这是长个子呢。”

三姑娘道,“睡觉时还会做梦,有时哭有时笑的。”

在养孩子上,何老娘简直无所不知,道,“这是梦娘娘在教他本事呢。”

三姑娘问,“梦里能学什么本事啊?”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梦里学的本事大着呢。”至于是啥大本事,何老娘也没具体说,但何老娘给了个具体的判断方式,问三姑娘,“重阳是哭的时候多,还是笑的时候多。”

三姑娘道,“我看是笑的时候多,哭就是有时候哭一两声就睡实了。”

何老娘将手一拍,“看吧,这就是聪明的孩子。梦娘娘在梦里传授孩子本事,要是学得好,梦娘娘就会赞他,孩子就会笑。要是那笨的,总是学不会,梦娘娘就会骂他,孩子就会哭。所以说,孩子是聪明是笨,打小就能看出来啦。”

说起孩子,大家都格外欢乐,待傍晚胡文孙御史一行回来,连带着阿冽江仁也从书院回家,见家里预备的烧烤,阿冽欢喜的了不得,问,“爹,我能叫阿炎他们过来一道吃么?阿炎也喜欢吃烤肉。”

何老娘听她孙子这般实在,强忍着没翻了白眼,心说,谁不爱吃烤肉啊!傻子都爱!她这傻孙子哟!何老娘刚要拦一拦,就听她这傻儿子已嘴快道,“去吧。把你冯大伯,冯大娘一并请来,咱们一道热闹热闹。”远亲不如近临,冯家也是亲戚,两家素来情分极好,何况孙御史也见过冯家人的,并不算陌生。

阿冽欢喜的去请人了,何子衿三姑娘张罗着在东厢安置杯盘果碟,桌椅器具,阿念江仁也跟着忙活,江仁悄悄问阿念,“今日卜的如何?”

阿念瞧着江仁这迫不及待的劲儿,想着江仁娶个媳妇也怪不容易的,也就没卖关子,痛快道,“就安心吧。”

江仁情不自禁的露出欢喜模样,一面心里寻思,想着自己也该准备提亲的事了。

何家的烤肉party非常不错,东厢原是以前何子衿养花儿的地方,如今何子衿不养绿菊了,却也仍然热爱园艺,养花弄草啥的,何子衿是一把好手,家里一年四季盆景不缺,进了十月,菊花渐次凋零,养在花缸里的茶花开始结出花苞。何老娘往烤肉架前一坐的时候就发现了,咦,虽然咱家是送出去了不少东西,可人家都是有回礼的呀。

胡家给了两笼子鹌鹑,这个何老娘是预备明天早上吃的。薛师傅与李大娘收了鹿肉,也给了两匣子州府的好点心,族长家何洛带了半拉野猪来,何洛当然也就不走啦。冯家带来了美酒与水果,这么一摆,再加上腌好的肉片,还有自家丫头种的大叶子的青菜,已是将桌子摆满了。

何老娘心下一盘算,嗯,没吃亏,就开心的坐下吃烤肉了。

因为人多,便是分桌而坐,每桌各设烤架,男人们一起,孩子们一起,女人们一起,外间儿是丫环煮茶烫酒,冯太太也带了家里的几个丫环过来帮忙。

男人们主要就是吃肉,女人则多是荤素搭配着吃,譬如沈氏就喜欢烤好的肉用白菜叶或者青菜叶卷来吃,冯太太则偏爱将烙好的薄饼在烤架上略烤,然后配上烤肉、青菜、甜酱、葱丝,这两种吃法,都与何子衿前世的吃法相似了。何老娘喝口米酒,还劝冯太太,“他大娘,多吃啊。”

冯太太笑,“要说吃食上头,也就是婶子家了。我在家也是一天三顿有鱼有肉的给他们哥儿几个做菜烧饭的伺候他们,阿炎那小子还总是说我做的饭菜不如婶子家的香。”

何老娘听了高兴,笑道,“我也不会弄吃食,都是这丫头,天生嘴刁,就爱捣鼓这个。”

“祖母不是说我像祖父么。”何子衿在肉排上刷上一层薄薄的梅子酱,一股梅子的酸甜香气夹着肉香飘逸开来,手下俐落的将肉排切了四块,一块给冯太太,“大娘你尝尝这个。”又给何老娘盘里放了一块,另一块再切小块,给俊哥儿吃,何子衿自己细细吃着,边听何老娘第N次说起她早死的美食家祖父来。何老娘眉开眼笑,道,“可不是这个话么,要是丫头她祖父活着,俩人可就有事儿干啦,得天天商量着捣鼓吃的。”接着又说自己老头了活着时如何多才多艺如何心地美好,何老娘一向是百说不厌的。

三姑娘一面含笑听着,一面去瞧男人桌上,见胡文没有多吃酒,自己才放心吃起来。

胡文虽多经酒场,不过,这样家常吃饭,跟酒场自然是不一样的。胡文在给孙御史介绍何家的N种烤肉酱,胡家早先就有举县闻名的高档饭庄碧水楼,虽说现在碧水楼已经关门了,但胡文对于美食还是颇有心得的。再加上这些天他做孙御史的向导,孙御史不是爱摆架子的,俩人也已经熟了,一面烤肉,胡文就各样酱汁介绍了一回,这种是放蜜汁的,这种是调了葡萄酒的,这种有辣椒油蒜末,这种是五味酱,还有最金贵的是一种加了胡椒粉的酱。胡椒是金贵物,难得不说,价钱也高。

孙御史与何恭道,“何兄,你家在饮食上也是一等一的讲究人家了。”

何恭笑,“阿文知道的比我还清楚。”问胡文,“你婶子那酱铺里有这许多酱啊?”

胡文道,“酱铺子主要是卖甜酱,面酱,芝麻酱,花生酱,豆酱一类的酱,现在咱们吃的烤肉酱是用这几种酱配上秋油、酸梅、甜酒、葱姜椒盐等调料调出来的。”

何洛也说,“子衿妹妹打小就爱厨艺,小时候家里有啥好吃的都会叫我们过来一道吃,现在厨艺更好了,阿念你眼光好运道也好。”

阿念给老丈人斟酒,闻言只笑,“阿洛哥你年纪也不小啦,是不是有点儿急啊。”

何洛笑,“你还打趣我了。”

胡文笑,“不是打趣,光棍的日子不好过哟,阿念是关心你。”

何洛瞥孙御史,孙御史笑骂,“干嘛干嘛,有个媳妇就了不起啊!我们这属于眼光太高才一直打光棍呢!”

胡文失言,自罚一杯。

大家继续说话,冯灿跟何洛打听青城山求学的事,何洛道,“别人觉着山上苦,我倒觉着是念书的好地方,山上清静,心里也就安静。薛先生性子极佳,很乐意指点咱们这些后生晚辈,只是有一样,他从来不肯收徒,可说句老实话,比起正经磕头拜师的先生来也不差什么。只要去,能教的先生都会教。”

阿念问,“阿灿哥,明年你准备下场考秀才了?”

冯灿道,“嗯,想试一试。”

“你就是今年下场,问题也不大。”

冯灿笑,“秀才试我倒是不急,就是想着,考一回,还是要准备充裕些,案首不敢想,总要有个廩生,听起来也体面。”

孙御史道,“这倒是。秀才举人还好,等你们春闱时就知道了,都是进士,一榜自不必说,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万众瞩目。二榜也还好,像我这样的,考进翰林做庶吉士,散馆后或是继续留在翰林,或是六部派官,多是留在帝都了,要是做官做的顺当的,熬个三四十年,起码也能熬到个三四品。便是外放,差使也不会太差。可同进士就不一样了,三榜同进士,入翰林是没门儿了,只要是进了三榜,就安生的去户部打点弄个外放差使吧。运道好的,家里有门路的,能挨个好地方。不然,穷山恶水,倘是有两把刷子的自是不怕,要真是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简直不是去当官,送命的都有。”抿口酒水,孙御史道,“这其实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让人不明白的就是一榜二榜对三榜的鄙夷了,说句心里话,三年一届春闱,好几千人的考试,里头只选三百人,按理同进士也是其中佼佼了。偏生就把同进士闹得跟低人一等似的,要我说,委实不大公道。”

胡文亦道,“是啊,像我这样的,连秀才都考不中,那还不要活了?”夹一块烤肉吃了,胡文问,“孙叔叔,就没例外的么?”

孙御史笑,“例外的当然有。有人贡士榜单出来,一看排名太低,干脆不参加殿士,这叫主动弃榜,待三年之后重新来过。也有人根本不参加春闱,直接举人就去谋实缺,而且,不谋好缺,专找穷山恶水的缺。”

“还有这种人?”

“那是自然,所谓艺高人胆大,就是如此了。”孙御史道,“像前头苏相,他家儿子都是进士出身,而且都入了翰林,但苏相做内阁首辅时,他家公子散馆之后,苏相给两个儿子安排的地方都是贫瘠困苦之地,如今两子皆为干才,虽不比苏相当年,在朝中也有令名。”

苏相啥的,前内阁首辅啥的,诸人听起来就像天书了,哪怕身负举人功名的何洛阿念也一样,这俩人觉着,内阁首辅简直就是此时夜空的月亮一样遥远啊。不过,说到苏相,江仁却是知道的,江仁道,“苏相家的公子,唉哟喂,我知道,苏才子,特会写话本子,写得忒好,苏才子的话本子最好卖。”他是书商,对会写话本子的苏才子的话本子特熟,于是,也就知道苏才子有个做过首辅的爹啦。江仁说到苏才子的话本子,还不禁拊掌称赞起来。

孙御史笑,“看来,苏不语的话本子是真有名气,待阿仁你成亲时,我送你一幅苏不语的手书做贺礼如何?”

江仁激动的顿时话都说不俐落了,刚张嘴要说话,却是咕咚一声咽了口口水,把大家逗得哄堂大笑。江仁顾不得别人笑他,大声道,“成!孙叔叔,这可说定了啊!”

“说定了!”

江仁给孙御史斟满酒,自己举杯,“我先敬孙叔叔你一杯,孙叔叔,你可真是我的知己啊。孙叔叔,我干了啊,你随意。”

大家又是一阵乐。

吃饭就是这样,吃好吃坏的总要吃得欢乐方好,这顿烧烤吃到天黑,大家尽兴方散。孙御史晚上回去继续听江仁同阿念商量着江仁提亲的事儿,孙御史这老光棍儿凑在一畔出主意。

孙御史这才知道江仁为了娶媳妇还发动了何子衿这个小神棍帮忙,孙御史道,“我看这家人肯定得着紧把闺女嫁出去,你可得动作快些。再有,先去跟你家里说一声,婚姻大事,没有不知会爹娘的。你自作主张,将来吃苦的是你媳妇。”这就是年纪大的好处了,孙御史人情通达,自远非江仁阿念能比。

江仁应了,忽又起了个主意,道,“孙叔叔,你能给我写幅字不?”

孙御史笑,“唉呀,来跟我求字啊。”

“写一幅吧。”江仁央求,“您不知道,我认识的那姑娘是极好的,就是她家里人,只拿儿子当人,不拿闺女当人,还势利眼的不行。孙叔叔你就给我写一幅‘碧水英才’,我拿去吹吹牛唬唬人,这亲事也就成了。”

江仁是说尽好话,把孙御史当菩萨似的双手拜了好几拜,直把孙御史寒的不行,尤其是碧水英才四字,孙御史第一次见这么会自吹自擂的。

鉴于江仁也算是光棍同盟中的一员,孙御史就给他写了份手书。

江仁第二天就拿去装裱了,然后又跟何老娘与沈氏说起何琪,“这么冷的天,还去山上捡山栗子呢。哎,真叫人心疼。”

何老娘不傻啊,而且,在某些方面,何老娘简直机敏的要命。何老娘立刻警醒了,问,“阿仁,你不会是看上琪丫头了吧?”

江仁厚着脸皮,还以退为进,“我看上也没用,我一个乡下小子,哪里配得上人家呢。”

何老娘不爱听这话,她老人家一向护短儿,张嘴便道,“你怎么啦!我看你们同个年纪的,比你有出息的没几个!小小年纪就知道做生意赚钱置房舍置田地!谁要嫁给你,是她的福气哩。”何老娘道,“你成天在铺子里不知道啦,阿琪那丫头是个好的,小时候就做针线补贴家用,哎,她家里不成啊!一窝子重男轻女偏心眼儿!不说理!死抠儿!势利眼!跟这样一家子做亲家,以后有的烦喽。”重男轻女偏心眼儿这句形容词,还是跟她家丫头学来的。何老娘决定,以后丫头片子再抱怨她偏心,就拿出三太太来对比,丫头片子就知道她有多慈善了。

江仁道,“三太太那一家子,阖县都有名的,我也听说过一些。我也不为她家,就为她这个人,就图她这个人好。”

何老娘颇有想像力,给江仁这话惊的不轻,压低了声音,神秘兮兮的问,“你们都好上啦?”

沈氏也吓一跳,这,这可不成啊!江仁早早的来县里给她闺女打理铺子,两家又是亲戚,江仁平日里就住她家,要是闹出不好的事,如何跟江家交待呢。沈氏盯着江仁问,“真好上了?”

江仁连连摆手,脸红成一片,道,“没,没,没有。是我自己单相思。就想问问祖母跟姑姑,你们看这事儿成不成?”他,他,他还是童男子哩。

沈氏把心重揣回肚子里,端起茶呷一口,道,“要说阿琪这孩子是没的说,你要实在愿意她,去帮你说说看也无妨,只是你得先跟你家里商量好,你家就你这一根独苗,家里长辈对你这亲事操了多少心,你也知道的。你祖母说的对,阿琪虽好,她这娘家难缠,你可得有心理准备。”

江仁忙点头道,“只是得请姑姑和祖母待我爹娘来时替我美言几句呢。”

“这个美言有什么用,以后天长地久的过日子,谁还不知道谁?就是我们说的天好,你爹娘难道不会看人?再者,这是你的终身大事,只有实话实说,没有花言巧语的。你回家也好生跟你爹娘商量,他们一向疼你,你实话说了,能成就能成,倘你弄些不实的话去糊弄他们,以后叫阿琪如何跟你过日子,那孩子也够命苦的了。”沈氏说了江仁一通,主要是觉着江仁太不成熟,弄出这种事情来。还说什么没私情,沈氏会信才有鬼呢。

江仁就仗着脸皮子八丈厚,任你怎么说,他都赔笑脸听着,磨得人也没了脾气。

沈氏却不是好糊弄的,私下叫了闺女到屋里问原由,何子衿好实说了,沈氏气个仰倒,她说怎么好端端的三太太这么低声下气的过来占卜呢,原来是几个小东西捣鬼。沈氏沉了脸,责怪道,“你怎么不先跟我说?”

何子衿一幅没心思的模样,“我琢磨着,这事儿能成再跟娘你说啊,万一成不了,跟你说不是白叫你担心么。”

沈氏气地,“我得多谢你啊,还知道我会担心。”

何子衿搂着她娘的肩晃啊晃,笑,“这是怎么说的,阿琪姐不也挺好么,我看阿仁哥真是一颗红心就瞅准她了。”

沈氏拍开闺女的手,道,“阿琪是好,可三太太那一家人太讨厌。阿仁他家虽说不是县里人,阿仁自己多么能干,我看他打理生意很有一手,以后咱帮帮他,他自己也能支起一摊子事业来。凭阿仁的人品才干,说个讲理人家的闺女也说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