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大家很是满意沈采薇这决定,柳眉轻轻一扬,也不去管还在生闷气的李大家,抿唇一笑,和声道:“好了,你先回去吧,迟些拜师礼的事我会叫人安排的。”

因为后面还有课,沈采薇应了一声便也不再多说,安静有礼的退了出去。

等关上了门,沈采薇才小小的松了口气,至于门里面那暴风雨前一般的平静,那就是目前的她管不了的了。

她快步往教室走去,忽然脚步一顿,想起件重要的事。

啊,那琴谱的事情还没解决呢,明天得抽空把那琴谱找出来,顺便去寻先生认错才好。

沈采薇懒洋洋的抬起手遮了遮有些刺眼的阳光,在心里慢吞吞的想着事。

40

裴越从天一楼下来,便径直回去了,只是心里存着事,刻意缓了脚步,倒是晚了些时候。结果回去推开门一看,果然不出意料的见到了裴赫那张拉长了的脸,活像是有人欠了他千八百两似的。

裴越压下心头复杂心绪,一张脸冷得看不出神情,规规矩矩的上前见礼。

裴赫却十分不耐烦这些俗礼,扶了他一把,顺势把手上的信递给他:“你娘给你的信,你先瞧一瞧。”

裴越心知,裴赫此时提到的“你娘”大约就是汝阳王妃。也只有汝阳王妃会爱梅成痴,连信纸都熏了梅花香,脉脉余香,清寒入骨。

他的心被这信纸上的香气勾的轻轻一动,旧日那些事仿佛影子一般的掠过心上,不由的耐下心来徐徐展开信纸去看。果然看见开头那一行用秀丽的簪花小楷写着几个字:阿远吾儿。

是的,他名远,前头冠了个大越最尊贵的姓,萧远。早前汝阳王还想着他是官家长子,拟了个名叫元,后来听说皇后诞下太子,便又加了几笔改成了远。

萧远很早之前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

他的生母在生他的时候就过世了,至于是意外还是人为,便是萧远本人直到现在也都不知道。汝阳王本就是官家器重的胞弟,又无甚野心,看着被兄长塞来的孩子便如看着块烫手山芋似的,生怕招了宫中圣人的眼,把自己的手烫伤了,什么也不敢多说、不敢叫他进宫,只是把人丢到王妃那里,好好教养。

最初的时候,萧远也以为自己是汝阳王妃的孩子,他如同普通的孩子一样,又娇气又淘气。只是下人们不知究底,私下里常有咬舌根的,一个说“还是王妃贤惠,连个庶子也养得这样小心精细”,一个说“哥儿可要好好听话讨王妃喜欢,你可不比世子,日后前程还需王妃和世子照顾呢”。萧远年纪还小,只觉得气不过便去寻汝阳王妃说话。结果,那些下人全叫发落了,汝阳王和汝阳王妃也趁着这个机会把他的身世说了。萧远知道,他们这样做既是断了他那胡思乱想的念头,又是将那“君君父父子子”的话刻到他的骨子里,叫他不要生那些不该生的念头。

有句话说的好“有秘密的孩童是没有童年的”,自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萧远仿佛一夜之间便长大了。那种感觉,便如同骨子里头有刀在往外戳,叫他时时不能安眠,恨不得一下子就长大。只是,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能如旧日一般开怀,不知不觉间也跟着胆战心惊、自厌自弃......

太子萧天佑的身子本就不好,初时宫里养得精细,虽然偶尔病一病,但圣人看得严倒也没有传出消息到外边。后来太子一朝病重,消息再也瞒不住了,汝阳王和王妃却是又惊又怕——就怕他这根刺戳到圣人的眼睛,叫圣人忍不住动手,他们夹在中间却也不知如何是好。所以,他们早早就打点着要把他送出京,还特意借了裴九郎的名头。

这样一来,知道内中之事的,如圣人或是官家,自然明白萧远并无野心,也能知道汝阳王府的忠心。不知道内情的人,便也可以借着这么个幌子瞒了过去。

只是,那样出京的他便如可怜巴巴的丧家之犬。哪怕圣人始终高高在上、一声不出,但无形之中仿佛也有一根鞭子抽在他本就薄弱的自尊心上。离京而去的那一刻,他望着那渐渐缩小不见的皇城,第一次深刻而自厌的感觉到自己的多余,恨不得自己从未出生。

可是,等他好不容易在松江熬了过来,不愿再理京中诸事,这时候京里却先是送了郑午娘后是写了信来,示意他做好回京的准备。

裴赫见他看完了信,脸色微微有些沉,但还是耐下心来说道:“等太子亲事订下之后,你兄长的亲事也可以着手准备了,你正好能借着这机会回去。”他心里其实也不太高兴自己妹妹这样“呼之则来,招之则去”的待人,只是这却也是没办法的事。

萧远垂首沉默片刻,抓着信纸的手指绷得紧紧的,指尖泛白。他犹豫片刻,低声答道:“我不太想要回去。”

裴赫侧头深深的看了他一样,眼眸深沉如同暗夜里的暗星,语声却是不急不缓的:“这不是你想或是不想的问题。你看了这么久的书,可知道什么事‘天地君亲师’?君父君父,自来都是先君后父。你难不成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萧远全身都有些僵硬,好一会儿才应声道:“那,至少等年底吧,也好叫我念完今年的课。”

裴赫叹了口气,挥挥手:“那就再等等吧,若是不急,那就年底再回去好了。”他看着萧远那微微有些倔强的眉目和瘦削的肩头,心中一软又叹了口气,伸手将人揽到怀中抚了抚头,轻轻道,“京里传来的消息,太子的病已是好不了了,现在不过是拖时间罢了。你要做好心里准备。”

感觉到萧远几乎立刻僵住的身体,裴赫的声音越发的轻了,他仿佛耳语一般的和萧远说话:“阿远,你听我说......”自来松江,他第一次这样称呼萧远,游离的声线仿佛被阳光照得没了起伏,平静之中自有一分峥嵘,“你若是真的厌恶活在刀尖之下,那就去试着握住那把刀。还记得孟子里那句话吗?”

萧远默然点了点头却没应声。

还是裴赫把那话接了下去:“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他眼瞳在背光的地方看上去仿佛是深黑的,语气近乎冷漠,意味深长的道,“你要把目光放得远一些。”

就像是有什么东西重重的压下来,萧远的肩头僵了一僵,好一会儿才缓缓的松了下去。他被裴赫揽到怀中,身形清瘦,分明就是一个还未长成的男孩。

花开二朵,各表一枝。此时天边的炽日才稍稍滑下了一点,天边的白云被照得红艳艳的,再过不久就是用午膳了。而京中的东宫人声寂寂,太医进进出出,宫人满面肃然,正准备给刚刚醒来的太子送药。

圣人坐在床头,看着太子那消瘦的面庞,来回细细的看着。看着看着,她眼眶微微红了红,声音也情不自禁的低了下去:“我儿今日可是好些了?”

官家也在一边,才下朝不久,连朝服都还未换下,现下亦是满面关切看着萧天佑:“昨夜睡得可好。”

萧天佑肌肤苍白如纸,光线下面几乎可以看见下面青色的血管。可是即使如此,现在的他整个人也依旧如同一副泼墨绘出的江山图,有一种秀美壮丽。看着他,便仿佛是看着那世间至美之物一点一点的消散开来,乃是不能言语的痛苦。

“劳爹爹和娘挂心了,”他低头咳嗽了一下,面色泛起潮红,好一会儿才缓了声气,语声轻的仿佛每一个声节都是在呼吸,“比昨日是好多了......”

当下便有宫人上来替萧天佑喂茶润喉。

圣人瞧着心酸,拿着帕子替他擦了擦面上的冷汗,又伸手替他捏了捏被子,看着儿子边上那瘦的几可见骨的手臂,忍不住垂下泪来:“你自来只说好话安慰人,却不知道你爹你娘看着多难受......”她性子强硬,只是对着儿子却少有硬起来的时候,好不容易止住泣声,柔声和他道,“赐婚的旨意已经下了,也好叫你和宝仪安心。”

萧天佑再早熟也不过才十二,本不该怎么早论亲。只是这事一是郑宝仪已经及笄又已是下了决心,二也是圣人和官家实在病急乱投医,想着冲一冲喜气。

萧天佑垂了头,细长的睫毛幽幽的垂下来,一根一根的,那样的黑更加衬出了面色的苍白。他沉默了许久才低低道:“这事再等一等吧,宝仪年纪还小,日后若是后悔了,那便是我害了她......”

这话便如同一根针扎在人心上,只把圣人一颗心戳到鲜血淋漓。圣人又苦又痛,抬眼看着他,硬着声音道:“你既然不放心她,那就好好把病养好。为了宝仪,也为了你爹你娘。哪里能说这些丧气话?!”

官家听着话音不对,连忙上前拉了拉圣人,将她拉到自己怀里,抚了抚脊背:“好啦,好好说话!你自己心里难受,怎么拿二郎撒气。这又不是二郎自己要生病的。”

正好外头送了药来,官家便让宫人上前喂药,自己拉着圣人去偏殿安慰。

萧天佑接过药碗却不喝药,只是垂眼端详着褐色药水上自己的投影。

他这一生,出身尊贵,父慈母爱,天资出众,周岁便封太子。仿佛再没有不如意的。只是,上天给他的时间太短了。

既不能报父母生养之恩,亦不能护着喜爱之人长大,更不能亲眼去看那大越壮丽山河。

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留给那个远在松江的兄长了......

41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沈采薇深谙此理,所以一大早就坐了家里的马车来天一楼找琴谱了。

“十九八七六......”沈采薇认真数了一下书架的顺序,然后才从记忆里的地方把琴谱给挑了出来。

她本是担心自己随手藏下的琴谱提前被人发现,惹出事来。此时粗粗一看,果然还在那个书架上,不由悄悄松了口气。只是不知为什么,和记忆里面的比起来,这琴谱的位置仿佛也有些变动?

这么一点儿的疑惑就像是滑落叶尖的露水,在沈采薇的心头一掠而过,转瞬即逝。她侧头左右瞧了瞧,悄悄的伸手摊开那本琴谱,打算重新看看自己当初的“事故遗留杰作”。

只是,书页一翻开开,里头那裁的小小的书签就顺势掉了出来。

沈采薇就像是活见鬼了似的瞪着那忽然冒出来的书签,险些呆住了——这是哪里来的?难不成有人已经发现了这琴谱?那为什么琴谱还是放在这里?

她感觉到自己砰砰乱跳的心脏,有一种做坏事被人当场抓住的感觉,差点懵了。好在,她自来心志坚定,很快就回过神来——这琴谱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她本也是打算要去认错赔书的,只要自己心正倒也不怕他人如何作怪。

沈采薇这样一想,果然心定下来,镇静的俯身从地上捡起那书签,从容冷静的低头去瞧那上面的字迹。没想到的却是,上面写的是她写了一小段的曲子和那无名之人的建议。

她这些日子一直烦着曲子的事,几乎快要走火入魔了。此时见到这书签上被改了一点的曲子,微微一怔,有一种说不出的惊讶。这种感觉,就仿佛有什么芦苇尖端在心尖上轻轻擦过,细碎的穗子叫整颗心都痒了起来,偏偏还正是戳了了痒处。沈采薇都不由见猎心喜,迫不及待的拿着书签和琴谱走到边上的红木书案前,慢慢的看了起来,不知不觉,她一时间竟是看得入神了。

沈采薇认真看过书签上的提点和建议,心里那原先还模糊的曲子仿佛一下子活了过来,轮廓清晰,几乎立刻就要跃然纸上。

她看到上面那句“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忽有小感——她本想写夏风,此时想来或许夏夜更适合入她之曲。

沈采薇并不急着下笔,反而阖上眼认真心里想着夏夜和曲子,心静如水,静静的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之中。

寂静深夜,骤雨初停。夏风拂过那匆匆古木,树梢上残留的雨水顺着树枝和树叶滑落,滴答滴答的,湿了棕色的土壤,边上的溪流仿佛被染成了银色,从树林边上悄然流过。银色月光就像是溪流一样,静静的流淌在空气里,把暗夜照得温柔起来,有一种纤毫毕现的美态。当月光照在刚刚下过小雨的丛林上,仿佛有一颗一颗的珍珠在草丛里滚动,幽微中闪着光。这样的时候,本来夏夜应有的烦闷、燥热,仿佛都被那一点清凉的风给吹走了。

美景如画,皆如情语,皆可入曲。

沈采薇不自觉的抽出一根毛笔,忍住咬笔杆的冲动,为难的咬了咬唇——这是前世带了的破习惯了。记得前世沈采薇的经纪人就曾经因为她的学渣属性骂她是“小时候铅笔咬多了,脑子坏了”,结果到了这里,一紧张还是想要咬笔杆,为了形象却只能咬嘴唇了。

她心里估摸有了个影子,便不再犹豫,把自己想好的曲子流利的写了下来。比起初时那因为一点灵感而随手写下的一小段曲子,这一回的曲子显然更像是一整首曲子,从头到尾,轮廓完整清晰,脉络分明。只要事后稍作修改,想来便无大碍了。

等收了笔,墨迹还未干,沈采薇已然轻轻扬唇,认真的端详了一下自己新作成的曲子。微风从纱窗外面吹了过来,暖融融的,投下一点儿绿色的影子,依稀带了点草木清新的香气。沈采薇的心中油然而起一种欣喜和自豪。

这是她的曲子,她写的曲子。

她十分有耐心的等着墨迹被吹干了,小心的把这写着曲子的纸张收了起来。然后稍稍犹豫了片刻,还是把边上给自己带来了灵感和建议的书签收到了自己荷包里——那写建议的人好歹也算是个良师益友,这样的缘分,权当留个纪念便是了。

做完这些,沈采薇心满意足的叹了口气,然后拿起琴谱认命的去寻书楼值班的先生认错赔书。

因为沈采薇是初犯又认错态度又十分认真,书楼值班的先生倒也只是口头责备了几句,让她交了罚金,很快就放了人。

只是,即使如此,沈采薇在天一楼耽搁的时间到底还是长了些。偏偏今日第一节上的还是选修的岐黄课。

因为这是第一次上选修课,沈采薇也不想迟到,所以出了天一楼后就开始加快脚步。山路曲曲,昨夜又下过小雨,有些泥泞。沈采薇尽量放快脚步,就差提着裙角去跑了,可还是不如往日好走。

她被编到发上的玉片随着运动发出轻微的碰撞声,清脆而悦耳,犹如山间那一掠而过的风声。

果然,还没等进教室门,上课的钟声就响了。“铛铛”两下的钟声不紧不慢,敲得人头晕晕。沈采薇深呼吸了一下,提了口气,一鼓作气的快步走到了教室门口,颇有些尴尬的站在门口处敲了敲门。

授课的贺先生已经站在台上了。她是个皮肤黝黑的妇人,不施粉黛,头上简单的梳了个圆髻,只插了一支玉兰花头的玉簪子,穿了一身素色的袍子,看上去眉目平常,端方凛然。

她听到沈采薇的敲门声,也没多说,只是蹙了蹙眉看了看,随意的摆了摆手就让沈采薇进去了。她一对浓眉就像是两条笔直的线,眼睛生狭长,冷着脸看人的时候会叫人心上一跳。

沈采薇到底不是沈采蘅那样没心眼的家伙,悄悄一抬眼就能瞧出贺先生眼底那一丝不喜。她心知自己这第一节课就迟到,必然是让贺先生不高兴了。自来,这第一形象是最难改变的。这样一想,即便是沈采薇也不由暗暗叫苦起来。

只是,这种时候她也不好多说,只想着安静的进去找个位置先坐下——迟了就是迟了,这时候急着找借口反而是要叫贺先生更添怒火。

只是,大约是沈采薇前段时间太过走运,这会儿便是连低调寻个位置都难起来——教室的位置不多,沈采薇本就来晚了,剩下多是窗边靠里的。外边坐着的女学生都不认识沈采薇,眼下自然也不会无事找事的起身给人让座,又或者是自我牺牲去坐那晒太阳的位置。

所以,沈采薇左右瞧瞧竟是一时找不到可以立刻落座的位置,颇有些尴尬的立在中间。

就在这时,偏偏坐在后面的柳于蓝伸手招了一招,柔声招呼道:“采薇,这里坐。”她态度和煦,全然一副照顾后进同辈的模样。

沈采薇一眼看去:柳于蓝正好和郑午娘、方盈音坐在一起。简直是三个哥斯拉在聚会,这种破坏力*3的位置,她一个普通人类凑过去真的好吗?

沈采薇一时间只觉得头皮发麻,可她头上又顶着上面贺先生以及部分同窗灼灼的目光,只能硬着头皮往柳于蓝的位置走了过去。

柳于蓝这时候既然出了声,郑午娘她们便也作出十分热心的模样抱着书册往里坐了一下,好空出外边的位置叫沈采薇坐。

“多谢。”沈采薇坐下后,抿了抿唇,还是垂下眼,低声道了谢。

柳于蓝眼中有冷淡的神色一掠而过,转瞬间却微微笑了起来。她伸手握住沈采薇的手,亲切又自然的徐徐而道:“同窗一场,何必这样客气?采薇可是和我见外了?”她前不久病过一场,气血还未恢复,不仅面色白皙如纸,便是皮肤都是冰一样的冷,指尖有些湿汗,滑腻腻的。

沈采薇的手被她握住便仿佛是被毒蛇的蛇信子舔过,有一种冰冷的感觉不自觉的蔓延开来,叫人毛骨悚然,冷到了骨头里。她心中警惕,面上却没显出半分,只是静静的点了点头,对着柳于蓝礼貌一笑,并不作答。

柳于蓝稍觉不悦,正要说些什么,边上的郑午娘却忽然开口了。

郑午娘适才一直没有出声,此时却轻轻一笑,如同花瓣似的唇仿佛都因为这一笑而显出一丝娇柔的嫣色来。她压低声音道:“你来迟了,贺先生适才在说《本草》呢。”

沈采薇自然不是郑午娘说什么就信什么的人,默不作声的侧头一看,果然边上的人桌上都摊开了一本《本草》。这才放心的从学校发的几本选修课书本里面拣出一本《本草》来。也不再说话,正襟危坐的听着台上的贺先生说客。

郑午娘也不在意她的防范,只是抿了抿唇,纤长的眼睫缓缓垂了下来,就像是蝴蝶收了翅膀站在花蕊处一样。她不易察觉的朝着柳于蓝使了个眼色——她和柳于蓝相交虽然不深,但一直以来都颇有默契,两人一对上立刻就明白了对方的意思。

柳于蓝默不作声的点了点头,唇角动了动,隐约含了一丝冷淡的笑意。

42

因为台上的贺先生已经开讲,沈采薇只得收了旁的心思,安安静静的坐在那里听课。

说起来,贺先生果然是此中大家,那些精深的学问经过她深入浅出的讲解都变得简单易懂了。沈采薇听着听着,不由得入了神,认认真真的做起笔记来。

等下课钟声响了,沈采薇还颇有些意犹未尽。一边的柳于蓝亲热的凑上来,伸手拉着她的手臂说道:“采薇,先生之前已经说了,这次的位置都已经定下了,下回还这样坐呢。”

呵呵,她现在换课可以吗?沈采薇跟着扯出一个笑容,手脚利落的收拾好东西,起身道:“我还有事,要先走了啊,下回再见。”这倒是实话,因为今日剩下的课都排在午后,她已经准备好先去周大家那边请教一下自己新曲子的事情。

郑午娘闻言微微一笑,也不拦人,十分大方的摆手道:“没事的,你去忙吧。咱们下次见就好了。”

沈采薇快步走了出去,因为脚步匆匆,一会儿就不见了人影。

方盈音此时正好整理好书册,走上前开口问郑午娘:“贺先生说除了《本草纲目》外还要令买一本《本草品汇精要》,下节课就要用到。午娘,咱们迟些是不是要去书局瞧一瞧?”

郑午娘闻言笑容稍敛起,纤手掩住唇,仿若无意的道:“哎呀,刚才课上我只顾着提醒采薇先生在讲什么,倒是是忘记和她说这事了......”

“也是她走得快,要不然倒是可以和她说一句。”柳于蓝垂下眼遮住各种神色,十分自然的接口说道,“想来也不是大事,下次遇上再说便好了。”

方盈音最不在状态,听了这些话也只是怔怔的点了点头,毫不在意的“哦”了一声。

沈采薇自然是不知道这些的,她正赶着拿着那新作的曲子去寻周大家指点。

周大家倒是对沈采薇的到来不太惊讶——她提出那要求已有几日,早就有了沈采薇会来请教的准备。她看上去还和之前一样,大大方方的坐在琴案前受了沈采薇的礼,然后才接过那刚写好不久的琴曲。

周大家先是随意看了几眼,不自觉的一笑:“倒是不错......”等认真看下去了,她那双波光潋滟的丹凤眼才微微显出几分讶异的神色来,不由提了口气,静心往下看,许久才吁了口气,“这曲子颇得夏夜之意蕴,细处再加改正,便是一首能传与他人的好曲了。”

她语声未尽,抬起头,目光和煦的看着沈采薇,带着几分赞赏和欣慰,轻声感慨道,“你有天赋也愿意用功,这再好不过。想来,他日成就必能在我之上。”

得了先生这样高的评价,沈采薇不由红了红脸,俯首道:“先生过奖了,学生万万不敢当。”

周大家这才收了笑容,对着曲子认真看了几遍,缓声说道:“你这夏夜确有几分意蕴,只是虽有美景如诗醉人,但还是太静了......反倒不能显出特别来。琴之一道,要雅俗共赏,你先把这曲子拿回去,再斟酌一二吧......”

沈采薇心中咀嚼着周大家的话语,若有所得,面上还是恭敬的礼了礼:“多谢先生提点。”

周大家只是微笑不语,点了点头。

因为周大家的话,沈采薇一下午的空闲时间都在琢磨着如何去改那曲子,等到了晚间回去,还有些怔怔然的。

沈采蘅不由得有些好奇,拉了拉沈采薇的袖子问道:“二姐姐你在想什么啊,今日怎么总是在出神?”

沈采薇回过神来,老实的回答道:“没有,我就是在想我那曲子改怎么改呢......”

沈采蘅闻言认真打量了她,颊边露出小酒窝,抚掌笑道:“怪不得瞧你呆呆的......还是我娘说得对,做学问的人要是想起事来,都有些痴,呆呆的......”

沈采薇又是好气又是好笑,捏了捏她的面颊:“你这话,可是把一群人都编排进去了啊。”

沈采蘅呵呵一笑,也不辩解,歪着头靠在软枕上懒懒道:“所以,我才比不上你和大姐姐啊。到底是你们用的心多......”

沈采薇难得听到这样的话,稍稍提起精神,也笑着和沈采蘅一起靠在软枕上,轻声问道,“三娘,说到夏夜,你会想到什么啊?”

沈采蘅眨眨眼,想了想:“呃,游湖、摘荷花、莲子羹......?”

沈采薇被她逗得一笑,揉了揉她的头,弄得发间的钗环颤动,金玉相碰:“你怕是想到了赏荷宴了吧?”裴氏素喜风雅,早就想办个赏荷宴,近来方才定好日子和请客的名单,食单都还未完全定下呢。

沈采蘅一贯是个歪话题的小能手,亲亲密密的拉着沈采薇的手臂小声道:“我烹饪课也学到了不少呢。都说‘鲥鱼配牡丹,荔枝配荷花,蟹配菊花,蛎配梅花’,我觉得荔枝荷花炖鸭倒是不错,可以让我娘加到花宴上的食单上呢。”

沈采薇点了点头——这道菜倒是应景,而且鸭子本就多是水中活动,性偏凉,十分适合夏季清补。她被沈采蘅这么一带,也想跟着想了一会儿赏荷宴的食单:“嗯,我记得库里倒是有套小莲蓬、小荷花样子的模具,做份莲叶汤或是莲子羹倒是不错。”

记得《红楼梦》里头贾家就有这么一套模具,沈采薇初读颇是新奇。结果到了沈家,她才知道这般的世家里头对着吃穿住行上头有多仔细、讲究,正应了那句“三代看吃、四代看穿、五代看文章”,难怪高鹗续写的文章及不上世家出身曹雪芹来的讲究雅气。

沈采蘅和沈采薇一齐靠在枕头上,随着马车的晃动畅想了一下赏荷宴上的食单和游湖活动。等到了家里,下了马车,这两人都不禁有些意犹未尽。

沈采蘅拉了拉沈采薇的手道:“等会儿可别忘了到我那里吃荔枝。”沈采蘅十分喜欢吃荔枝,裴氏便特意多给了她一些,不过她倒不是藏私的人,常常邀了沈采薇来一起吃。

沈采薇笑着应了。她们一起牵着手往院子走去,小道上绿荫铺撒,偶有凉风过,倒是清爽。走到一半,忽而听到那琴瑟之音,此时夏日余晖未散,地上虽然洒了水但还有些热气儿,但这乐声便如习习凉风一般的清爽舒适,飘荡着入了耳中,便叫人觉得心上欢快。

沈采薇不由得去问边上的丫头:“今日可是请了客人来?三叔倒是难得的好兴致呢,竟是亲自弹琴了。”那声音似乎不远处的竹林那里传来的,正所谓“暑宜长林,寒宜密室,春秋之际,花月为佳”,沈三爷偶尔邀友便会去竹林里,烹茶饮酒,倒是可以坐而论道。想来今日的客人怕是有些来头,要不然沈三爷也不会亲自下场弹琴。

应声的是绿焦,她穿着一身碧色的纱裙,就像是绿波一样温柔。她掩唇一笑,柔声接口道:“姑娘这回儿可猜错了,今日弹琴的可不是三爷,鼓瑟的才是三爷呢。”

沈采薇和沈采蘅都怔了一下,不由道:“快说说,今日请的是谁?”

红芍最快,连忙道:“姑娘一定猜不到。今日三爷请的是陇南李家的李七爷呢。”她说话的时候红了红脸,显然是想起了对方那叫人一眼难忘的风姿,她虽生不起什么。

陇南李家最出名的就是李七爷李从渊。沈采薇不由亮了亮眼睛——这可是踩了渣爹一脚,拿了状元的传奇人物啊......

沈采蘅倒是有些吃惊:“哎呀,爹爹怎么认得李七爷的?”她就没听过沈三爷有这么一个朋友。

“这个奴婢们就不知道了。”红芍摇摇头,有些惋惜的道。

几人说话间,很快就到了院子,便见着裴氏忙里忙外的筹备晚膳——因为今日晚膳沈三爷是要和李从渊另外开席吃的,所以裴氏不免要费心些。她抬头见了沈采薇和沈采蘅就开口交代道:“你爹(叔叔)邀了李七爷在家小住。你们若是遇上人,可别失礼了。”

沈采蘅不由讶异道:“爹爹倒是难得邀人来呢!”

裴氏抬手扶了扶自己的髻角,耳边就像是水滴一样的碧玉坠子轻轻晃了晃,衬得她容色娇妍。她睨了沈采蘅一眼,轻声道:“李七爷前些日子在江南各地游历,这会儿也是刚从宁洲过来。听说哪里刚刚打退了倭寇,你爹爹一向对这个感兴趣,便寻人多问了几句,没想到越说越投契,便特意设了宴请人来吃。然后他又听说李家府中久未住人,还未收拾好,就拉了人在这里小住。”

沈采薇暗暗道:这李七爷倒是很有人格魅力嘛,沈三爷虽然一贯看不惯渣爹,但到底还是兄弟。结果瞧着这会儿高山流水、琴瑟相合的劲头,怕是早叫人家给折服了。

所以,虽然还没见面,沈采薇对于李从渊的好奇倒是大大的。

43

李从渊的到来对于目前的沈采薇以及沈采蘅来说并不是特别的大事。她们两个吃完晚膳之后就跑去沈采蘅的西暖阁里吃荔枝。

果蔬易坏,夏日多是镇在冰中,叫人拿了一些盛在剔透的琉璃盏里,红白果肉,极是诱人,吃在嘴里也是冰凉凉、甜丝丝的。

沈采蘅吃了一点儿,叫丫头给她净了手,然后便从边上拿起自己做的一个香袋给沈采薇瞧:“这是送大姐姐的,你看怎么样?”因为沈采蘩喜欢素净的颜色,沈采蘅做香袋的时候也不选那些大红大紫的,只捡了鹅黄色的来做荷包,用银色的线串上白色的珠子在上面绣了几朵兰花,边上也只用葱绿色线绣些花纹,素雅中透着清贵。

沈采薇看了眼,忍不住道:“你倒是费了不少心思......”她认真瞧了几眼,笑嘻嘻的看着沈采蘅,“看得我眼馋,可有我的?”

沈采蘅扬起精致白皙的下巴,小小声的哼了一下,故作正经的说道:“二姐姐也太看得起我了,做这一个就够费时间的了,哪有空闲再给你做啊?”

沈采薇闻言一笑,凑过去和她说话:“我才不信呢,三娘你哪回儿忘了我的?”她说着说着便眨了眨眼睛,伸手要去探沈采蘅的胳肢要去挠痒痒,“快说,快说,把我的荷包藏哪儿了?再不说,我就大刑伺候了......”

自入学来,她们两个倒是难得凑在一起乐呵。沈采蘅吃不住,“哈哈”的笑做一团,只得抱住沈采薇投降道:“好啦,你的香袋还没做好呢,我给你瞧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