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采蘅和杜若惜这才松了手,两人十分默契的替对方整了整衣饰。

沈采薇拉了她们两个到角落里去喝茶:“今日的茶可都是我里的茶园出来的新茶,且尝一尝,味道是不是还好?”她亲自倒了茶,递了茶盏上去。

杜若惜笑嘻嘻的接了茶盏:“还是二娘体贴......”她掀了盖子小小的喝了一口,稍稍品了品,说道,“这味道确是不错。”

沈采薇接口道:“那就多喝些。”她随手捏起一块精致的凤梨酥,熟练的塞到了沈采蘅的嘴里。

杜若惜小口的喝茶,随口道:“我爹常说‘惜福养身’,这茶尝个味道就好,太多了也是不好。”

沈采薇点了点头,正要说话,一边的沈采蘅好不容易咽下凤梨酥,兴冲冲的说起话来:“我娘备了小舟,等会儿咱们一起去摘莲花吧?”

52 赏荷宴(下)

杜若惜闻言一笑,学着沈采薇的模样也塞了一块荷花酥到沈采蘅的嘴里。

沈采蘅一贯是秉持着“不浪费一点事物”的原则,这会儿只好鼓着双颊继续吃东西,就像是一只可爱的小松鼠似的,瞪了边上两人一眼。

她们三个凑在一起说了一会儿话,那边的郑午娘刚刚画完一朵荷花,慢悠悠的收了笔。前面那些姑娘闲极无聊,便喊人道:“二娘、三娘,你们怎么都躲到角落里了?我们正玩藏钩呢,你们也来玩吧。”

藏钩这游戏倒是前朝时候流传下来的,据说前朝武帝的钩弋夫人生来便双手成拳不能展开,直到进宫,武帝打开她的手却见其内握有一个玉钩,不由大是惊奇。这故事从宫中到了民间,久而久之便有了藏钩这个游戏。

几个姑娘分作上下二曹,轮流着藏钩猜钩。沈采薇和沈采蘅到底是东道主,听得客人这样招呼自然是不好扫兴,只好拉了杜若惜一起过去。加上她们三人,两边人数正好相等。

沈采薇和沈采蘅分到了上曹,杜若惜和郑午娘等人则在下曹。

郑午娘人前一贯是平易近人的好脾气,不知从哪里取了一块玉扳指,小巧玲珑的恰好可以一掌握住。她微微一笑,递过来给众人看看道:“用这个好了。”

沈采薇接了那扳指,想了想又道:“总是要有个彩头才好玩,这样吧,猜错的人要罚酒三杯。”

“好主意。”郑午娘抬眼瞧了瞧沈采薇,抿了抿唇,一口就应下了。

因是上曹先藏钩,沈采薇等人便不接了那玉扳指,等下曹的人都转过身了,这才凑在一起悄声商量着要如何藏钩。沈采薇既是东道主又是年纪较长者,便被推做是主事拿主意的。

等她们商量好了,沈采薇便轻轻咳嗽了一下,笑道:“藏好了,你们转过来吧。”

下曹的几个姑娘笑嘻嘻的转过头来,如杜若惜这样直接点的就立刻毫不掩饰的拿眼去看几个姑娘的手。

沈采薇这些人适才早就商量好了,这会儿都把手缩在袖中,一点也没露出来。

沈采薇轻轻一笑,沉静出声道:“说好了,只有一刻钟的时间,快猜。”

下曹的姑娘也聚在一起商量了一会儿,郑午娘打头开口道:“我猜是林......”她忽然顿住话声,抬眼扫了一下对面几个姑娘的面色,来回打量,然后便转口道,“我猜是采薇。”

沈采薇稍稍蹙了蹙眉,松开手掌,里头果然是郑午娘的玉扳指。

郑午娘用扇子掩住唇边矜持的笑意,眼中有得意神色一闪而过,轻声道:“这回是我们赢了一筹,倒是没想到采薇你是第一个喝酒的,我来给你倒酒吧。”她说着便亲自起身倒了一杯荷花露递上来给沈采薇。

正所谓“玉碗盛来琥珀光”,这会儿她们用的乃是玉杯子。因为都是姑娘家,也都是小小的。沈采薇一口就能喝完,酒味清甜,颇有些余韵。

郑午娘也不给她缓气的机会,立刻又抬手倒了一杯递上去。

沈采薇只得接连喝了三杯,一时酒气上来,双颊醉的晕红,一双乌黑的眼眸仿佛盛着水光,波光粼粼。

接下来便轮到下曹的人藏钩了,沈采薇递了玉扳指出去,不由回头去瞪沈采蘅。

沈采蘅眨眨眼,很是无辜的模样:“二姐姐,你瞪我做什么?”

沈采薇简直恨铁不成钢:“刚才郑午娘盯着看的就是你!要不是你一惊一乍的,她怎么猜的出来?”按理说,因为是沈采薇主事开头,一般都不会猜到是她,结果郑午娘善察眼色,故意拿了林慧兰做幌子来试探众人的反应。沈采蘅这丫头还自以为得意的和沈采薇使眼色,简直是在作死。

沈采蘅闻言不禁有点小心虚,小小声的道:“那下次我低头就是了啦。”

又过了一会儿,郑午娘那一边就藏好东西叫她们转身了。沈采薇打量了一下对面几人的神色,一时倒是拿不定主意。

因为和杜若惜最熟,沈采薇先看的是杜若惜,只见对方低着头不作声,一时间倒是看不清神情。不用说,郑午娘她们肯定是吸取教训,不让一些容易露出端倪的人抬头了。

郑午娘倒是抬着头,笑盈盈的看着她们几人。

几个人一起商量了一下,有人猜是杜若惜,有人猜是郑午娘,一时间倒是下不了决定。眼看着一刻钟马上就要到了,沈采薇想了想便毫无姐妹情谊的把沈采蘅推了出去:“这算是你将功赎罪的好机会了,你去猜吧......”

众人闻言笑成一团,立刻就达成一致,毫无同情心的把沈采蘅推了出去。

沈采蘅最不擅长看人脸色,犹犹豫豫的琢磨了一会儿才迟疑的开口道:“我猜是杜若惜?”

杜若惜悄悄松了口气,抬起头伸手展开道:“猜错啦。”她吐吐舌头,眼珠子滴溜溜的转了一下,露出一个轻松的笑容。

郑午娘这时候才松了手,那玉扳指正是藏在她的手掌里。

沈采蘅苦着脸喝了三杯酒,立定主意下回一定低下头不说话了。

这样来回了几次,众人大多都被罚了酒。有些姑娘喝得多了,微微晕醉的伏在别人身上,大家说说笑笑,气氛渐渐热了起来。恰好这时候裴氏身边的丫头来报说是小舟备好了,几个姑娘一齐亲亲热热的手挽着手去乘舟采莲。

酒劲上来,姑娘们大多都不似过去那般矜持,一时玩心上来全都兴致勃勃的样子,还有姑娘轻轻的哼起了采莲曲。郑午娘算是喝得最少的几人,面颊依旧如玉一般的白,眼神清明——她仿佛忽然想开了,反倒不似最初那样撑不住气,面上还带了矜持的微笑,十分和气的跟着众人身后一起上了舟。

沈采蘅喝得比较多,有些晕醉偏偏最是兴奋不过了,虽然半个身子都伏在沈采薇身上却还不停的叫着小舟往荷花丛里去。

此时天边有游云遮了烈日,云边日光微微淡去,她们乘舟于水上,时有微风拂面,面上一凉,心情和神志都轻松了许多。加上清风之中隐隐带了些荷香,吹散了酒气,颇得几分闲情。

沈采蘅醒了些神,笑着拉着杜若惜一起去采莲子。

郑午娘这时候正好慢悠悠的坐到了沈采薇的身边,轻轻一笑:“说起来,采薇你长到现在都没离开过松江,一定还没见过你京城里的妹妹吧?”清风拂过她的发梢,乌发宛若鸦羽,她那沉静非常的面容显得更加秀美出众。

沈采薇沉默了片刻,然后才缓缓应声道:“是啊。”

不得不说,郑午娘的自我调节能力的确非常出众。她过去在沈采薇这里碰了壁,今日又吃了闷亏,这时候反倒更加沉得住气了,也知道“打蛇打七寸”的道理了。

郑午娘看着沈采薇的眼神这一刻都带了点居高临下的怜悯,她语声低低的,仿佛很是怜惜一样:“我以前在京里的诗会见过她几次呢。她和采薇你生的倒是不太像,不过才气倒也颇高,听说沈侍郎甚是疼爱,亲自教她读书习字呢。”

沈采薇不易察觉的咬了咬唇——她前世就是孤儿,有记忆起就是在孤儿院里,所以最是渴望父母之爱。等到了这一世,生母早逝,生父又是个货真价实的渣爹,她只好压下所谓的孺慕之情,把感情寄托在沈三爷和裴氏身上。

只是,到底是不一样的。哪怕是裴氏那样的傻白甜,对着亲生女儿和侄女也是不一样的。裴氏会对着沈采蘅使性子,会教训她会骂她,可是对着沈采薇却只会疼爱。

沈采薇自觉自己已经算是成年人,不在意这些,心里直接用渣爹这个称呼指代沈承宇,但是真论起来,若是没有期待何来的讨厌?

郑午娘欣赏了一下沈采薇复杂的神情,心中十分满意,于是便起身去和其他人说话了:“有没有鱼食,我要喂一喂鱼。”她纤细白皙的手指捏起一点鱼食洒了下去,悠然自得的模样。

沈采薇独自静坐了一会儿,好一会儿才缓过来,只是原先的好心情彻底没了。

等到宴散了,送了客,她才稍稍露出一点笑容,扶着醉晕晕的沈采蘅往院子里走。

沈采蘅玩了一整日,又笑又闹的,早就累了,偏偏却还要闹着要送些莲子给沈老夫人。沈采薇怕她一个人去路上会出事,便特意陪着她。

她们两人都有些累,所以走的是小路,正好绕过园子,遇上了沈怀德和一个青衣公子。那两人站在一起,都是长身玉立、如松如玉的翩翩公子的模样。

沈怀德见她们两人都双颊晕红,便特意上前关切的问了几句。

沈采薇暗暗叫苦,又不好在自己哥哥面前说谎,只得低着头,老老实实的说了赏荷宴上的一些事。

沈怀德拿眼看了看她,从以后不能多喝酒到要注意身体,简直念叨得没完。

沈采薇连连应下,丧权辱国的签了不少合约,好不容易才拉着沈采蘅告辞。

沈采蘅双颊红的好似牡丹花,一双眼睛含着朦胧的水汽,就像是笼着轻云的月色,有一种轻盈的光亮。她恍若无意的望了眼那个青衣公子,随即低头一笑,默不作声的与沈采薇一起往沈老夫人的院子去了。

53 前尘

沈采薇和沈采薇手挽着手在小道上走着。

沈采蘅想起适才见到的那个青衣公子,忍不住抿了抿唇,忽然把手放到身后,整个人小小的转了个圈,回头看着沈采薇笑。

她双眼明亮的仿佛有层层叠叠的花在眼底舒展,好似可以从里面看到心花怒放,声音听上去亦是软软的:“二姐姐,我今天真高兴。”

沈采薇被她的笑容一带,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她像个大姐姐一般的摸摸沈采蘅的头,温声道:“你高兴就好。”

沈采蘅连蹦带跳的往前跑了几步,就像是一只小鸟似的,欢快的笑出声来。

沈采薇拿她没法子,只得快步上前把她拉住,点了点她光洁圆满的额头:“你醉晕啦,走错路了。”

沈采蘅傻傻的笑了笑,双眼弯得就像是一对月牙儿。

沈采薇只好任职任责的拉着人往边上走,过了假山和小桥,果然到了沈老夫人的院子。

沈采薇令人把莲子交给雁回,客气的道:“本该要和祖母请个安的,只是三娘酒喝得有些多了,我得先把她送回去。这些莲子也算是我和三娘的一点心意,正好给祖母做莲子羹或是莲子粥,还望雁回你替我们说几句,希望祖母不要嫌弃才好。”

雁回恭恭敬敬的礼了礼,含笑应下,轻轻说道:“二姑娘客气了,两位姑娘一片孝心,老夫人要是知道了高兴还来不及哪里会嫌弃。”她心知沈采薇是给自己卖个好方才会这样说的。别的不说,她等会儿把莲子送上去,沈老夫人一高兴,她的一封厚赏是免不了的。她也算是间接的沾了这两位姑娘的光,再说对方的话又说得这样客气得体,雁回自然在心里记下了这个人情。

沈采薇又向雁回问了一些沈老夫人的事情。沈采蘅大约是酒劲渐渐上来了,渐渐的有些晕了。沈采薇只得不再闲话,小心的扶着沈采蘅回去。

裴氏不放心沈采薇和沈采蘅,早就等在院子里了,见了醉的双颊晕晕的女儿,不免蹙了蹙眉:“厨下做了醒酒汤呢,快拿一些来给三娘灌一点。”她伸手扶了一把,把沈采蘅拉到自己怀里,“下回别听她胡闹,她都醉的要走不动了,哪里来得那么多事。”

沈采薇被裴氏这话逗得一笑,双颊露出两个小小的梨涡,乌黑的眼睛也亮了许多。

裴氏听到她的笑声,面色也缓和了许多,低头看看女儿却又忍不住埋怨道,“这么大了还不懂事。姑娘家的怎么好喝得这样醉?好险是在自己家里,要是在外面,其实叫人看了笑话?”

沈采薇只好替沈采蘅安慰裴氏:“就是在自己家里,三娘才会放心喝的。在外边,我和三娘都不怎么喝酒的,婶婶放心好了。”

裴氏手上拧了拧帕子,眉头依旧还没有松开,只是叹了口气叫人打水给沈采蘅擦脸。沈采蘅整个人都伏在裴氏怀里,脸蛋红的好似染了一层霞光,只是吃吃笑道:“娘,你身上好香啊,抹了什么香粉吗?”

裴氏接过丫头递来的湿帕子,用力擦了擦她的脸,冷道:“哪里及得上你这一身酒气?一点姑娘样都没有......”她初时下手重了些,只是倒底是自己女儿,擦着擦着就放轻了动作。

沈采薇瞧着现下也没自己的事了便开口道:“若是无事,我就先回去了——今日的字还没练呢。”

裴氏点点头:“你也累了一天,练完字记得早点休息。”她想了想,又道,“对了,你的拜师宴是不是要办了?若有什么为难的,也别自己肚子里憋着,尽管来找我。”

沈采薇点点头,扬起笑容,脆生生的应道:“嗯,我知道的。”

裴氏抬头目送着沈采薇离开了,然后才低头去看怀里的女儿,一时间只觉得自己愁肠百结,头疼的很——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别人家的女儿总是比自家的好。

沈采蘅这时候就像是一只刚刚断奶的小猫咪,乖乖的窝在裴氏怀里,可怜又可爱的。因为裴氏怀里温暖舒适,酒劲和困意上来,她的眼睛渐渐的合了起来,只是一个人小小声的嘀嘀咕咕说着话。

裴氏侧耳去听却也只能听到她模模糊糊的笑声。

她看上去是这样的快乐,心情轻快的仿佛都要飞上了天。那高远的天边,余晖是浓浓的红色。朝霞如火一般的灼热光亮,暖洋洋的从窗口照进来,使沈采蘅的脸庞红彤彤的,美得仿佛滴露玫瑰。然而,在遥远的京城,朝霞那艳红的颜色却像血一样刺眼,带着令人绝望的色彩。

太子东宫。

郑宝仪看着昏过去的萧天佑以及他忽然吐出来的血,那种几乎和前世重叠在一起的场景就如同冰冷的藤蔓一样绕在心上,冰凉刺骨,令她恐惧得浑身战栗。

这世间,唯有死亡不可战胜。王侯将相,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傲慢得不可一世,却也依旧要在死亡面前低头。那是黑色的恐怖,真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王者。

她深深的吸了口气,口齿干涩,只觉得殿中混杂着药味和血腥味的香气几欲令人作呕。可是等她低了头却也没吐出什么来,只是额上有冷汗细细密密的冒出来,一时头疼欲裂,眼前一黑就昏了过去。

一时间,宫人焦虑的脚步声和匆忙的呼叫声都远去了,鲜血和苦涩药香带来的那种衰败而腐朽的气息环绕着她。那种熟悉的场景令郑宝仪的意识渐渐迷糊起来,有这么这一刻,她仿佛回到了前世自己临去的那时候。

那个时候,她本就因为萧天佑的死而郁郁寡欢,病体沉重,忽然从宫人口中听到郑家之事,一时急怒攻心便彻底病倒了。她病得太重又无生意,不仅宫中的太医来来往往,便是沈采薇都被请来了。

当然,沈采薇会来,大约也有萧齐光的私心吧。多么可笑啊,那位大越最尊贵的天子,从宫道上走过都无人敢抬头仰望的存在,此时此刻却也只能小心翼翼的借着这样的借口去见自己的心上人。

那一日,大约是回光返照,郑宝仪的神志忽然清醒起来,床帐上的精致的刺绣在她眼前清晰的连每一片花瓣都能勾勒出轮廓。她甚至还隐隐约约的就听见了那两人在门外的争执声。

“你明知道她病得这样重,怎么可以在这时候处置郑家?”

“你是在为郑家道不平?”萧齐光的声音忽而冷了下去,就像是冰块雕成的刀刃,森冷的寒气将刃尖的血滴凝成猩红的宝石,一字一句的接着道,“郑氏意图弑君,郑家私通外敌,若不是看着元敬皇后和温孝太子的份上,我必诛其全族。”

自从打退了戎族,萧齐光积威日重,也只有在对着沈采薇时才会自然而然的自称为“我”。

沈采薇仿佛也为他的话语之中的含义而沉默了一会儿,许久才轻声道:“郑氏是你的发妻,你却迟迟拖着不愿立她为后。她自然会有不平。”

“呵......”萧齐光短促的笑了一声,犹如冰川下的汹涌暗流,带着莫测的意味。

他的笑声让郑宝仪想起被关到铁笼中的猛虎——心里愤怒已极却偏偏还要维持着面上那一点可怜的冷静,那是作为王者最后仅余的尊严以及不可言语的绝望。他大约是恨着郑家每一个人的,咬牙切齿,日夜不忘。他与沈采薇自幼相识,在书院里也曾笔墨传信,琴瑟相合,后来的松江守城之战里更是有了英雄救美的逸事,他们之间曾经只差一纸婚书......

松江守城之战!

郑宝仪本来被烧得滚烫的脑子忽然清醒过来,就像是一块冰掉到火炉里,虽然一下子就化成了水却也还是发出了“兹兹”的声音。她用力的抓着盖在自己身上的锦被,温暖柔滑的触感几乎令人恍在梦里,十个骨节握得发青,竭力想要让自己醒来,沙哑的喃喃道:“松江......”

话未说完,她已经彻底的晕了过去,再次被拖入沉闷的黑暗里。

候在她身侧宫人被她那一声沙哑的“松江”惊了一下,左思右想还是叫了人代自己留下,前去禀报圣人。

圣人此时正守在太子身边。

太子这一回病势沉重,已经昏睡了整整两日,圣人亦是在边上坐了差不多两日,便是官家来了都劝不了她。她那本就白皙的面庞更加看不出一丝血色,眼底青黛之色隐隐约约,只有眼眸深沉如同暗夜。只是,即使如此,她坐在那里,脊背也依旧是笔直的如同一柄宁折不弯的利剑,含着引而不发的威仪。

她听了宫人的禀报,漫不经心的把“松江”两个字在嘴里念了一遍,然后才长长的叹出一口气:“也是可怜,这孩子小小年纪的,心思反倒越发重了。她身子也弱,哪里禁得住......”她合了合眼,遮住眼中复杂的神情,低声道,“派个人去松江,把裴赫叫回来吧。”

圣人吩咐了这么一句,便不再说话,只是垂了眼去看太子那瘦削而苍白的面容。

宫人低低的应了一声是,恭敬的退了出去。她那素色的裙裾缓缓展开,便如一朵暗色的花徐徐落在水面上,一晃而过,不曾在这沉默的大殿里惊起一点波澜。

54 离别

沈采薇的日子仿佛永远都是兵荒马乱,不能有半点停歇的。一闭眼,一睁开,便又是新的一天。

七月里刚刚办过赏荷宴会,八月她的拜师宴就要开了。虽然两位先生都不太喜欢铺张但因为她是要同拜二师,许多礼仪都要重新斟酌一遍,万万不能出错。

请人观礼的帖子也都需要沈采薇自己写的,名单也由她定——既不能太多也不能太随意。

天地君亲师,这拜师礼先拜天地君,再拜亲和师。人之至亲为父母,沈采薇父母皆不在眼前,沈老夫人年事已高也不宜太过劳累,所以便打算请裴氏和沈三爷代为受礼。只是宋氏到底是沈家长媳、宗妇,虽然因为沈采薇乃是长于裴氏膝下而没有请她受礼但也是必要请来观礼的人。她生母林氏虽然早逝,但外祖舅家也不能太过疏远,大舅母和表姐林慧兰都是要请的。家中姐妹沈采蘩和沈采蘅乃是手足至亲,自然不能不请。

沈采薇咬咬唇,拿着毛笔沾了墨水缓缓落笔写下:裴氏、沈三爷、宋氏、林夫人、林慧兰、沈采蘩、沈采蘅的名字。她犹豫了一下,又添了个杜若惜——既然是在女学拜师,总也要请个同窗好友。

九为数之极,这名单加加减减想来也勉强可以了。

沈采薇踌躇着搁下笔,拿了细沙慢慢吸墨,自个儿出了一会儿神才拿起墨迹已经干了的素笺递给绿衣吩咐道:“你替我拿去给婶婶看看。我年纪轻,第一次办这样的事,还需她多多提点呢。”沈采薇抿唇一笑,颊边酒窝浅浅的仿佛甜蜜的花朵儿,接着道,“这事本该我亲自去的,只是四郎午间遣了人来寻我,想来是有事的,我先去瞧瞧。你就和婶婶说,晚膳等我回来陪她吃。”

绿衣蹲身接了素笺,点头道:“姑娘放心好了,奴婢一定把纸和话带到。”

沈采薇这才起了身,换了件月白色镶银红边的外衣,带着绿焦往沈怀景的院子去。

沈怀景是男孩儿,很早就搬到前院一个人住着了。沈采薇本也不急,慢悠悠的踱着步子,一边赏景一边走着,难得偷了片刻悠闲,懒懒的。

只是刚刚进了院门,她便见到了裴越。

裴越穿着湖蓝色云纹团花直裰一个人站在那里,晚风吹过他的衣角,衣阙翩飞,他整个人瘦削的犹如一场仓促的梦,风大一点就能吹散了。

他似乎也听到脚步声和丫头的行礼声,回了头,那沉沉的目光正好落在沈采薇身上。

沈采薇看了看他,面上不动声色上前见过,心里却暗暗吃惊:裴越是真的瘦了许多,他五官棱角渐显,长眉如剑,双眸漆黑,有一种庄肃而冰凉的意味。凉风吹起他的衣角,几乎能感觉到他那掩在长袍里那咯人的骨头。

宝剑锋从磨砺出,他整个人便如同风霜中磨出的利剑,未见铁血便已经带着一种凌然的锋芒。

沈采薇怔了怔,不过只是几月功夫,对着他,竟然有了一种再别经年的感觉。

裴越见是沈采薇,不由微微一笑。他清俊的五官的轮廓因为这一笑而柔软下来,声音亦是轻轻的:“我正等你,陪我走一走吧?”

“好。”沈采薇稍稍有些犹豫,但她到底还是察觉到裴越不同以外的态度和神情还是点了点头,跟着他一起往边上的园子里去。

身后跟着的几个丫头都是知道分寸,会意的低着头的落后几步——这个距离既能让他们两人说些话,出了事也能快步上前帮上手。

裴越的脚步不停的走过了栽在院子里的几棵槐花树。树下的落叶和落花被下人扫了一次,白色的花瓣碾碎了,花汁染在石砌的道路上就像是露水留下的痕迹,整整齐齐的石板缝隙里还留了一些细碎的花叶,从上面踩过隐约有一种温柔的感觉。

他们一起从树下过,槐花淡淡的香气仿佛染在修了莲花暗纹的衣袖上,衣带生香,如同人的情意一样若有若无。

裴越默不作声走了一段路,似乎也在犹豫着要如何开口,过了一会儿,忽然在不远处的假山前顿住脚,将目光投向那因为暑气将消而显得清凉明澈的池水,轻轻道:“我过些日子就要回京了,想着相识一场,还是要和你道个别。”

沈采薇低着头看着自己脚上绣鞋上面钉着的珠子,不做声——她其实隐约明白裴越待自己总是有些特殊的,那种态度哪怕是沈采蘅这样名正言顺的表妹都比不上。只是,事出必有因。

裴越看着沉静的水面,低低的说道:“其实,我第一会见到你就觉得喜欢,你那时候长得不好看,可是又娇气又可爱。就像是雪团似的,让我忍不住想要逗一逗。”

沈采薇听他说起自己的黑历史,懊恼的咬了咬牙,看在对方马上就要走了的份上没出声。

裴越仿佛也听到了她的咬牙声,笑了笑,然后才接着道:“后来再见你,我就知道了,你和我是一样的,我们都有一对无缘无份的父母,什么都需靠自己,见到你就好像见到了过去的我一样......”他忽而顿住口,咽下那些未出口的话,稍稍静了一会儿后才转身认真的看着沈采薇,喟然叹气道,“二娘,采薇......我常常想,我要是有一个和你一样的妹妹该多好?”

那样的话,那些辗转在心底、无人能说的心事还能有一个可以倾述的对象。

沈采薇被他那含义深远的目光看得心中一跳,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就像是青色的梅子含在嘴里,又酸又甜的。许久,她才小小声的道:“做我的哥哥其实也挺麻烦的,三哥他整日里为我操心,头都要大了。”

裴越闻言眼底隐隐的掠过一丝轻软的笑意,本来凝重的气氛仿佛也被这话打破了。裴越的目光温和,静静的看着沈采薇,语气就如同煮的软软的莲子粥,清甜中有一点微微的苦,咽下去的时候胃里暖融融的:“你这样很好,不要在意那些人的冷落和轻视。人生于世,顶天立地,本就不是单单为了父母或是旁人而活。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总有一日,他们会为自己的轻视而后悔。”

他忽然抬步向沈采薇靠近几步,唇角微弯,伸手拍了拍她的头:“我会和你一起努力的,采薇。”

他的手就那样在她头顶掠过,当那纤长而有力的手指在发间摩擦着拂过的时候,沈采薇只觉得自己的头皮紧绷了一下——仿佛是洗头的时候热水淋下来,那种温暖而舒服的感觉包裹着人。

沈采薇心里忽而生出几丝不舍之情来,她咬住唇竭力忍下几乎要盈眶的泪水,抬头去看裴越,略带着点鼻腔的应道:“嗯。”她用力的点了点头,下颚圆润的弧线因为咬唇而紧绷着,随即又轻轻道,“我也祝裴大哥你这次回京能够心想事成,事事顺利。”

裴越低下头,扬了扬眉,这个时候才有了几分少年人的神采:“只要采薇你不要忘记我这个哥哥就好。”

沈采薇扬起唇,露出一个笑容:“我还等着以后去京城找裴大哥你做靠山呢,怎么会忘?”

裴越逗她:“不是说不去京城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