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荼蘼的话在舌尖上转了转,改道为,“年前,我无意中在集市上看到一块织着这种花纹的挂毯,觉得形状奇特,与八卦图接近,却又不是,好奇之下就记住了。”

“这是突厥王族的徽印,也是他们的图腾。”白金刚道,“就是三十多年前,占据我汉人河山的突厥王族。据说,只有血统最纯真的王族中人,才敢用这个。”

春荼蘼心头一凛,面儿上却只露出惊叹的样子来,“多谢先生了,不然我还以为是什么文字,原来只是突厥王族的标志!”说到这儿,突然灵机一动,拿笔在纸上写下两个字,问,“先生,这个也是徽印吗?”

“不,这个是字。突厥古字。”白金刚辩认了一下说,“意思为:夜叉。”

第五十七章 此女,大不同啊

夜叉……

春荼蘼心里喃喃地念着。

她刚写的那两个字,是绿眼男留给她的信封上的。那么,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杀手组织的名称?特殊的代号?随便写写?还是……他的名字?为什么要告诉她名字?她记得在一部电影中看过,说如果不想有关系,就千万不要知道对方的名字,不然,就会记住,随后会生出感情。比如朋友,比如宠物,比如恋人。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如果连符号也没有,就是虚无的存在,早晚会淡化。有了名字,就不容易了。

安夫人背上的符号她记不清,可那信封背面的两个字她每天晚上拿出来端详,想猜测出那是什么意思,所以才能提笔就写,不错分毫。

从白金刚家出来,她满心纠结的就是这两件事:突厥古文字夜叉和突厥王朝的徽印。不过到踏入家门时,她就把文字的事扔到脖子后头,关注起那标志。英、潘两家的争产案迫在眉睫了,其他事都很靠边站。这一案,她要一举数得,不然不但不能为父亲报仇,还得把自己陷于其中,以后的麻烦可就大了。甚至,连洛阳都无安身之所。

“大萌,我要你去查潘十老爷的外室安夫人。”她静坐不动的想了一个时辰后,到外书房来召集人手开会,“不用靠近,就调查外围的情况。比如里仁坊的那处院子是什么时候置办下来的,三十年来有没有人口流动,就是换没换过主人。如果换过。都是谁?安夫人是何时入住的,平时的日常起居,与邻居有无来往,有什么兴趣爱好。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亲戚来往。”

“是。”

“一刀,你去潘府走动走动。怎么做,我不管。但你要套出潘府重要下仆的话,看他们知不知道安夫人的存在,族中重要的族老是个什么态度。还有,潘十老爷对安夫人如何,是不是真的如表面上看到的那般宠爱?”

“查这些和案子有关吗?”一刀虽然点头,但仍然忍不住问。

春荼蘼点点头,却没有解释。因为她没办法说明白。有些明面儿上用不了的手段,在官司上却是很有用的。她可不是才从法学院毕业,满心正义的菜鸟,为了惩恶扬善,卑鄙无耻的黑暗手段。她运用起来也很自如,并且没有心理压力。

若以江湖的语言论起来,她算是亦正亦邪的人吧?

“小姐,我做什么?”小凤问。

她是个闲不住的,前些日子把那些开荒的农民纪录做表,她就做得很仔细认真,现在更是兴致勃勃的要再立新功。

春荼蘼却微笑道,“和英家约定的十日之期就要到了,明天你跟我去衙门投状纸。据我猜测。英老爷肯定在那边打好招呼了,也就是施过压了。咱们的状子一递上,窦县令八成会立即受理。这样的话,通知潘家应诉,让双方做准备,再开衙放告。需要三四天时间。因为算是正式进入了诉讼程序,我们便可到衙门的书档房去查阅相关资料,到时候也是你陪我。”

小凤哦了一声,但样子不太热衷。一边的过儿怕点到她名,赶紧也往回缩,减少自身的存在感。这两个都是爱动不爱静的,所以案头工作对于她们来说特别困难。

“不能小看咱们的任务哦,看起来没有一刀和大萌的威风、刺激,可往往是起最关键的作用的。律法,本来就是很枯燥。可是一旦找到窍门,就是特别有意思的,像解谜一样。”春荼蘼循循善诱,“想想,在大海里捞到针,成功了是多大的成就。”

“对啊。”小凤想到自己做的是那么重要的事,立即就高兴起来。

“小姐,我也要去?”过儿不比小凤单纯,没有被忽悠住,低声问。

“我人手够了,你就在家侍候我爹和爷爷,如果他们问起我的事……你知道怎么编出瞎话来,让他们即知道我的去处,也不必太过担心。”

“掩护!是掩护好不好!什么编瞎话!”过儿抗议。惹得一刀张口挖苦,于是又是一顿没头没脑的乱战。

春荼蘼也不理他们吵成一团,自行回屋休息。脑子天天这么飞速的转,也很累的。躺在床上时,她忍不住又拿出压下枕头下的信封看。那个绿眼男叫夜叉吗?哪有人会给自己的孩子起这样的名字,是代号或者化名的可能性比较大吧?她突然很好奇,但理智告诉她,绝不能调查现下有名的杀手组织,若被有心人看到,她不是被灭口,就是会引来关注。罗大都督想解决她的事还不曾彻底消除,她不能再惹麻烦了。

想起才从白府出来时的情形,她不禁暗笑。问了白金刚那么多有关突厥的事后,她故意透露了一点自己想做生意的想法。所以,她才关心印有突厥王族徽章的东西,因为那样的东西收入或者转卖,获利是最大的。

事关王族的物件,自然精美华贵,再加上有一种战利品的特殊感觉,价钱是很高的,一转手就能赚大钱。毕竟,以韩姓为首的大唐人,到底夺回了汉土的大片江山,把凶残的突厥人赶到了阿尔泰山脉那边。即使韩家本就有胡人血统, 但终究是汉人嘛。

看出她的商人嘴脸,白金刚立即失了好脸色。这也是春荼蘼的目的,白金刚鄙视她,就不会怀疑她的目的。他不怀疑,就不会多嘴去问,省得节外生枝。将来在公堂上的事传来,以白家之清高,必然更不屑她这样的女状师,连她拜访过白府的事都成了污点。为了保护自家的清正名声,他们自然上下一心,绝口不提。

这,就是春荼蘼的目的。不过好巧,自家亲娘也姓白呢。

第二天一早,她穿了男装,打扮得清爽利索,到衙门递了状纸 。果不其然,当天下午她就收到了衙门的告票,通知她三日后开审。仍然是三堂制,若掰扯不清,只好重要起告,再用同样的程序走一次。

春荼蘼是很理解的,在现代也是这样,程序错了,结果就会被推翻,所以程序很重要。

她上午回家后就没有换衣服,为的就是得到消息后到英府走一趟。虽然英大管家代表了英家,但她于情于理,也得见英离一面。

英家比白家又大得多了,在寸土寸金之地,英府却像个园林,四处透着富贵,但毫无暴发户的感觉,而是充满着士家大族的气派。

春荼蘼照例当做是逛公园了,拒绝乘坐软轿,就让英大管家亲自带着,沿着宽阔的风雨长廊步行,最终也被请进了外书房。她这种待遇在女性中是很少见的,毕竟很少有女客直接拜访男主人,何况她这还是工作约会,更为正式,也显出她的与众不同来。

“今天来,就是请问英老爷一件事。”见到英老爷后,她依然执晚辈礼,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完全没有受雇佣于人者的那种低人一等感。到底,人人平等的观念,是深植于她骨子里的,做起来完全没有矫揉造作,自然而然,倒令英离眯起虽然老、却绝不昏花的眼来。

此女,大不同啊。

怪道康正源那种眼高于顶的天潢贵胄也放在心里,只可惜,到底是个女的。

“什么事,但说无防。”英离客气地说,但长辈的架子,士族的骄傲还是摆个十足。

面对这位英俊老年,春荼蘼在暗赞一声后,直率地说,“我想请问英老爷,对于这个争地案,什么样的结局不可接受?”

“输。”英离干脆利落。

借不上山川风水之力没关系,他英家底蕴浓厚,原也不是非得不可。但惟有一宗,绝不能让潘家成事,因为英家绝不能让潘家踩在脚下。

只一个字,他说得清楚,春荼蘼听得明白。

太浅显了,就是我得不到,你也不能得到,大家一拍两散。拼家世,拼根底?哼,一朝君子一朝臣,如今四海升平,突厥虽然贼心不死,终究难成气候,所以潘家军功有耗尽之时,英家的人才却是源源不断,慢慢就稳占上风了。

“做得到吗?”英离微微闭目,眼皮下的余光扫向春荼蘼。

春荼蘼笑笑,纯真无害的模样,完全是豆蔻年华的美丽少女,可她说出的话,却自信又嚣张,满是强硬的骄傲,“英老爷,您既然找到我,就相信我能做到不是吗?英氏一族,屹立不倒数百年,在您的领导下又有腾飞之势,您的眼光,会差吗?”

英离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此女,大不同啊。

他又感叹了一句,那种骄傲毫不夸张,反而让人信服。那种嚣张,让人不讨厌,反而认为为是应当的。他不明白,那就是所谓自信,职场的自信。在大唐,就算公主也不会有的气质。

离了集贤坊的英府,特意请英大管家送他们到衙门。她不想耽误一丝一毫的时间,直接进入放文书的记事房去,查阅她需要的契约资料。由英大管家相送,就是让衙门的人看到,她身后站着英家,免得她受刁难。

狐假虎威是贬意词,但用好了,实在挺方便的。

第五十八章 金屋藏娇

“小姐,您去挖山了?弄得一头一脸的土。”过儿一边给春荼蘼洗头发,一边抱怨。

春荼蘼倚在浴桶里,纵然平时不习惯洗澡有人侍候,今天也顾不得了。

太累了,跟做苦力似的。要知道文书类的东西是很沉重的,从下午到晚上,她和小凤整整搬动和翻阅了两个多时辰,那工作量……

她现在跟瘫了差不多。但好在,还是有一点点收获的。至少,她要的东西找到了。

洛阳县的前任县令姓月,因为贪赃枉法而被处以斩刑,现任的窦县令接任不过五年。在长安,是权贵满地走,京官不如狗。在洛阳,一县之父母官也是很难做的。所以五年来他小心翼翼,不过他能力实在不怎么强,顶多算是不出岔子,建树是没有的。上面得过且过,下面就当了天和尚撞一天钟,谁也不找事,也就是谁也不做事。

就拿存放各类卷宗和文书、档案的记事房来说,卷宗堆满了各个书架和箱柜,却并没有分门别类的放好,而是全部混在一起。春荼蘼去查资料时都没地方下脚,文书小吏还告诉她,这是治罪前任月县令时,查案的官员给翻乱了,之后就没有好好整理,更是没人进来过。

春荼蘼深身的灰尘就是从沉封的档案而来,她的两条胳膊要断掉般的痛,也是因为要从一片书海之中找出自己所要查的东西。之前英潘两家打官司时,潘家手中握有那片地的地契,但英家前面请的状师。居然没有从官府的造册中核实,也没查验过相关的鱼鳞图。

其实,律师这个行业是和会计也差不多,要求极为严谨。不仅是上堂的侃侃而谈,意气风发,还需要大量案头上的细致工作。当然。古代人律法意识薄弱,倾向于道德教化,对潘家这样的亲贵豪门,他们说出的话,所有人都会相信。

但春荼蘼是从现代来的,那是个没有诚信的默法时期,所以她生性多疑。任何事都要看到证据才能够确信。为此,她和小凤努力了很久,才把月县令执政时,相关的地产契约文书录册和相对应的鱼鳞图找了出来,单独放置在了一处。

古代没有复印机。那些属于官府文书的册子又不允许带回家,所以明天,她还得去衙门报到,在那里细致翻阅。今天她只是寻找这本录册就耽误了很长时间,根本没来得及看一眼。

魔鬼定律说得好:你要找的东西,永远在最后才找到的地方。

可对于衙门的小吏来说,那就是两个字:高兴。本以为会麻烦自己,看在英家的面子上又不敢拒绝。但实际上,相当于请了两个免费女工。为了找她们所要的东西,两个姑娘几乎把衙门积存堆放多年的档案和文书都整理了一遍。下回再有官员来查,露脸的是他们,多好。

为了这个,第二天春荼蘼带着小凤一早赶到的时候,衙门小吏的态度特别好。还提供了免费茶水。春荼蘼不是没眼色的人,中午就定了长青楼的饭菜,算是答谢。小凤忙前忙后的跟着打下手,她就一直坐在书吏单独辟给她的房间里,仔细的、反复的、查阅潘家地契的资料。

结果,还真让她找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她先用纸笔把可疑之处誊录了一份,揣在袖里,然后在那一页夹了个自制书签,最后又到县衙主薄那里,申请封存相关文书证据,准备上堂的时候再用。若是普通人,做此类申请会遭遇很多麻烦刁难,但春荼蘼的背后是英家,又有大把银子打赏,办理得就特别快。

当然,所有为办案所掏出腰包的银子,包括请客吃饭,上下打点,她都会算在委托费用中。

和县衙内当职超过五年的各类人等挨个散小财、最重要的是充分聊天之后,当天晚上,她又是筋疲力尽的回家,但因为发现了蛛丝马迹。心情特别高兴。吃了过儿精心烹饪的营养晚餐后,她穿着宽松舒适、半新不旧的家居服,到外书房去开会。

大萌告诉她,“潘十老爷的外室安夫人从洛阳城破后就一直住在那里了。”所谓的洛阳城破是指韩姓皇族赶走突厥人,建立大唐的时候。

“里仁坊本就是潘家一个突厥贵族的产业,我大唐初立时,潘十老爷就拿下那处宅子,安置了人。据住在那里超过五十年的老住户讲,那宅子就没倒过手,但修缮过几次。那位安夫人为人安静,几乎不怎么出门,就算出门,也是脸戴重纱,更加不与人交往,在里仁坊住了三十多年,居然很少人见过安夫人的面。”

“真是金屋藏娇啊。”春荼蘼感叹。但一个女人能这般耐得住寂寞,被困在方寸之地,要么是极爱这个男人的,要么就是要躲避什么,不能公开露面。

“那边全是深宅大院,若不特意登门拜访,邻里间绝少遇到,所以并无人知道安夫人的兴趣爱好,倒是隔壁时常听到有胡人歌舞声,想是安夫人思乡。”大萌继续说,“倒是几家下仆之间的有些交往,因安夫人神秘,平时多有议论。”

“说不定就是主人好奇,借着仆人的嘴打听打听罢了。”过儿哼了一声,“这就是小姐教的四个字的说法:道貌岸然。”

“小丫头挺有学问。”大萌呵呵笑道,“无论如何,附近人家都知道,安夫人三十年来没有会过外客,别说亲戚了,只怕朋友也没有半个。”

这也宅得太厉害了。春荼蘼暗想,看了看一刀。

一刀连忙清了清嗓子道,“我在集贤坊的潘家主院也套了交情,请吃了好几顿酒,倒也套出了一些情况。所谓纸包不住火,何况还是个大活人?所以。主宅的人私下都知道潘十老爷有个外室。当然也有人好奇,可只要敢去那边打探的,三十年来不知打死了多少。有传,潘十老爷的正妻就是因此而没的。不过没有证据。后来,渐渐的就没人敢触那边的霉头了,包括族中比较有权利的族老们。”

咦。看来这位潘十老爷态度很强硬,手段很霸道啊。从这点上看,安夫人必定是不能摆在明面儿上的人,连族老都装作不知的……难道安夫人的事情暴露,会影响全族。

可既然如何,潘十老爷为什么不摆脱掉?想来想去,不是在安夫人身上有重大利益。就是真心爱着这个西域胡人女子吧?

“潘家不用盯了。”她挥手,做了一个斩断的动作,“你们所打听到的事是谁说的、怎么说的,你们待会儿跟小凤报一下,尽量还原。为此请客吃饭的花费。也弄个明细出来。然后,明天还有一个任务,比较困难些。”

“什么事,小姐就说吧。”一刀很积极。在他看来,和以前当影子般的暗卫不同,跟春荼蘼破案、打官司可好玩多了。

春荼蘼从袖中拿出一张纸,“这是我今天整个下午的劳动成果,上面纪录了前任月县令在某段时间所做的事情。”

“因贪污被砍头的那个?”大萌问。

春荼蘼点点头,“你们一一核实。特别是在他被查办前的一个月,想办法找出证人,证明当时他确实是在某地做什么。时间有点紧,后天就开第一堂了,不过我可以拖到第二堂再用这个证据。你们谁去办?最好今晚就开始。”

“分头去。”大萌看了看单子,“一刀的轻功不如小凤。却比我好些,而且他骑术又好,外差由他出。至于洛阳城内的事,我来负责。”

一刀也说,“春家有一匹马,上回找英家借了两匹还没还,我一并带着,换马不换人,中间不用休息,假如那边顺利,两天内也能回来了。”

“好。”春荼蘼拍板。

她已经,胸有成竹。

第一堂开审时,她没叫祖父去。春大山的伤势虽然迅速好转,她却也没让跟着。一刀没回来不要紧,她还有小凤和大萌,外加一个能跑腿的过儿,人员很整齐,不需要家人助威。

为了今后上公堂方便,她最近做了好几身男装,今天穿的是鸭蛋青的圆领澜衫,月白色的裤子,轻松透风的**平底鞋,头戴浅灰色幞头。淡雅的色调,衬得她明眸皓齿,分外精神。

可惜,大唐还没有折扇,不然她也可以摆出文采风流的范儿来。

而这个公堂,和她以前上过的都不一样。因为除了县官、负责纪录的主薄,三班衙役和双方的状师,原被告都亲自到了。鉴于这二位的身份,在下首还设了座。

说到底,只有苦逼的双方状师站着,倒像是两个犯人。

这是春荼蘼第一次见到潘十老爷,确切的说是正式场合的第一次。毕竟下回在里仁坊,是偷看过的。而潘十老爷确确实实是第一次见到她,满眼只见一个唇红齿白,面家清秀娇柔的小姑娘,顶多十五、六岁,不禁心中又恼又笑。

恼的是,英离老匹夫用这样的状师是轻贱他。笑的是,英家是疯了吧?所以演这出闹剧!

其实,春荼蘼在洛阳城恶名远扬,全靠春家大房和二房的好心传播。英老爷有意,自然听得到谣言。而作为潘家的最大BOSS,这市井之语,却根本没人跟潘十老爷提起过。

所以,他才那样轻视、鄙视和蔑视。而不久后,他开始刮目相看、愤怒、恐惧、佩服。

第五十九章 发誓

英离老爷和潘十老爷相对而座。

不愧都是大家出身,尽管心里都想把对方掐死,然后脱光了鞭尸,但面上却半点不露,不说像好朋友般谈笑自若,却也保持着基本的礼貌,甚至,还互相点头致意。

潘家的状师姓冯,四十来岁,相貌普通,但一双眼睛冒着精光,是尖刻不饶人之相。冯状师身有功名,又是上次官司的潘家代理人。结果到头来,跪下行礼的只有春荼蘼一人。

虽然马上就站起了,却还是感觉……憋屈死了。

前面的程序和一般案子差不多,询问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的姓名,宣读状纸,阐述双方的基本诉求和所争之标的,摆出证据证明自己是有道理的。因为之前为此打过官司,堂上堂下并无异议,直接就进入了对推,也就是法庭辩论阶段。

在冯状师发言时,春荼蘼百忙之中往堂下瞄了几眼。发现看审之人寥寥,就几个来凑热闹的闲汉,可见普通百姓对大户争产毫无兴趣。但是那些开荒的贫苦农民,倒派了个半大孩子来听结果,畏畏缩缩的躲在一边,面色紧张、惶恐。到底,只有他们的命运是系在这桩案子之上。

还有,就是春家大房的春大娘,春家二房的江明。他们来看春荼蘼是输是赢,之后好把英家付的委托银子分帐。所以,倒是真心希望春荼蘼获得胜利的。

也好,就怕他们不来,有的戏唱起来费力呢。春荼蘼暗想。她这一趟。要达到好几个目的才行,包括彻底摆脱那两房人。

心中想着,待回神时,正好听到冯状师慷慨陈词、口沫横飞的说了半天后的最后一句。“常言说得好,空口无凭,立字为证。英家虽然世居洛阳。但对那边山地,却没有契约在手。而潘十老爷,却恰巧握着一张由官府备录,造册在案的地契。”

春荼蘼之所以走神,是知道就算冯状师说得口吐莲花,所依据的也不过如此。幸好,古代不管民事、还是刑事诉讼程序。都没有向对方提供证据,以供对方验证、并做出反驳准备的这一条规定,倒是更考验临场的发挥和辩论。

于是,她拍了两下手掌,赞道。“冯状师说得好!”巧妙的把话题接了过来,把注意力也吸引到自己的身上。

“既然是好,英家为什么不就此承认,那片地该归属于潘家呢?”冯状师打蛇随棍上。

两位老爷身后,各站着自家的管家。英大管家听这话,脸色就有点不好看。倒是英老爷还稳坐钓鱼台,神情平静,定力十足,看不出半点心思。

他到底是是一家之主。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哪能连面子上的宠辱不惊也做不到?况且他相信春荼蘼绝不是只有这么点本事。不然,康正源何必专门推荐?

果然,春荼蘼的脸上浮现出人畜无害的笑容,认真地道,“凡事。应当讲求证据。白纸黑字,自然是证据中最大。可是,证据也容易被人动手脚呀。”

“你什么意思?”冯状师逮到理就不让人,大声道,“你居然敢说,潘十老爷弄假骗人吗?”

“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有这么个道理。”春荼蘼摊开手,一脸无辜,“我不敢说潘十老爷就如何如何,毕竟这是在公堂之上,身为状师,要为自己说的每一个字负责。但,冯先生,你敢说这世上的所有证据,都没有被做假或者篡改过吗?”

一句话,冯状师就被噎住了。

春荼蘼暗笑。拍马屁没关系,拍在马脚上会挨踢的。她和冯状师最大的不同是,她没有长出“司法脸孔”来。所谓司法脸孔,就是肉纹都是横向涨的,看着就厉害不好惹,让人敬而远之,自然也不会令人有好感,或者亲近感。

她上辈子长得清秀,有点冷冷的,一脸正气。这辈子就更好了,天生甜美讨喜相,特别容易让人不防备。所以,她咄咄逼人时,别人以为她有理。她若采取后发制人的态度,别人会认为她被欺侮。

可惜,今天看审的人少。但下一堂,当洛阳人知道女状师出马,必定会有大量围观者,那样对她更有利。要知道群众的情绪,多少会影响到判官。上堂如打仗,能利用的资源,都要利用起来。

“我可以当堂发誓。”冯状师伸指向天,“此地契并无……”

“停停!这是公堂之上,不要做出市井之行可好?一切,以大唐律为准。”春荼蘼连忙拦住,仍然一脸认真,“冯先生,你接触刑律之事颇多,堂上窦大人也是经历广博之人,该知道但凡罪犯,没有不喊冤枉的。一个个上了堂,板子还没上身,就大喊大叫冤枉,赌咒发誓者更是多不胜数。为了能赢,把祖宗卖了也没关系。纵然,其中也确实有被人陷害的倒霉蛋,但大多最后却被定罪。可见,被冤枉者是极少数。若都像冯先生这样,发个誓就能无罪释放,不乱套了吗?”她说得诙谐,有个衙役忍不住,乐了出来。

就连英老爷,也不禁莞尔。

冯状师被气得一窒,反应也快,当下板着脸,带着教训的口吻道,“你说的是普通人,能代表潘十老爷吗?潘家世代忠良,那是什么品格,哪里是普通人可以仰望的?我如今是潘家的状师,说的话就是潘家的话,你也敢质疑?好大胆子!小小年纪,却如此不知天高地厚。我看你还是回家吧,别学人家上公堂,等板子打在身上,你可就知道什么叫疼了。”打板子,可要脱掉衣服打的。大庭广众之下,就连娼妓也不愿意丢这个脸。一个小姑娘?哼!

春荼蘼眼神一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辩护风格,冯状师显然是属于那种咬到屎撅子,给根油条也不撒嘴的类型。他仗着背后是强横的潘家。所以处处以势压人,笃定春荼蘼不敢得罪人。可春荼蘼,偏偏不怕这套。她就是要压潘家的势,然后等他们反弹起来才有的玩呢。

所以。当下傲然道,“为什么不敢质疑?皇上之语,圣人之言还有说错的时候。更有英明之帝下罪己诏的情况,难道潘十老爷能越过圣人和皇上去?敢保证自己绝无错处?”

“我所说并非此意!”冯状师没料到春荼蘼居然就这么敢顶上来,有点生气。刚才第一次看到此女,他还很是轻视来着。没成想,她胆子倒大。可也就是胆子大吧?不知死活!

春荼蘼却不理他,而是面向窦县令。之前因为前房主的事,跟这位县令打过交道。知道他是不爱在对推过程中插口的,喜欢一听到底,除非主动转向他。

“大人。”她略施一礼,“民女见识浅薄,却也认为。世上万事万物,脱不开‘理法’与‘情理’这两个词。何为理法?乃是非得失之标准。何又为法?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于法而言,其理之道在礼。而理字通礼,也就是说,律法的道理要先合乎情理。那什么是情理?说白了,就是人情与道理。从律法的角度来说,应表达案情和事理。古人有云。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这就是说,凡事先适用情理,若不能,才涉及律法。理与法要有前有后,自然分出轻重。礼者情者为重。法者为轻。当今圣上也有言:德主,刑辅。”

“你到底是要说什么?”冯状师让春荼蘼一套古人云给绕晕了。

春荼蘼略略侧过头道,“我在向大人陈情,认为凡事以应以情理为先。不合乎情理的,就算有白纸黑字,也不顺应天地律法、人情事故,也是站不住脚的。”

说着,走到英老爷身边,大声道,“英家世居洛阳,至今已经有几百年了。不管在哪朝哪代,哪怕遭到前朝突厥人的迫害,英家人都不离故土,始终有人坚守。这件事,全洛阳的百姓都可以做证。所以,英家占住了情理二字。而潘家,虽然于国有功,是大大的忠臣良将,却是在本朝初立后才迁居而来,就算手握一纸地契,却只占了理法二字。论及先后和轻重,终究落了下风。”她又走回到堂正中,站在冯状师旁边道,“冯先生,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既然双方都有证据,就要看哪个证据更重要喽。再者,情理之证据,是无法做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