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此事的确有些为难。”皇上叹道,他是认可杨晨的,愿意为杨晨破一次例,但难免会被大臣说成独断专行。这些年,这些言官被他宠坏了,牛脾气上来,连他这个皇帝都敢顶,真让人头疼。

“臣妾倒是有一法子,能解皇上的困扰。”姚皇后微然道。

皇上眼睛一亮:“皇后有何两全之策?”

姚皇后道:“此事简单,眼看就要春闱了,不如,皇上让杨晨参加春闱,到时候杨晨若能拔得头筹,那些大臣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皇上细细一想,摇头道:“不妥不妥,春闱报名已经过了,且杨晨尚未毕业,也未曾参加乡试府试,朕若是破例让他参加春闱,言官们又有话说。”

姚皇后笑道:“皇上,也不是真的让杨晨参加春闱,只是让杨晨陪考,到时候将他的卷子混入所有考卷中,看考官们能不能取中他的卷子,若是取中了,就说明杨晨是有真本事的,也能堵了悠悠众口,反正杨晨不占进士榜名额,只是作为对他的考核,言官们又能说什么呢?”

皇上背着手在殿中踱了一个来回,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

在秦王府做客的朱媛媛还不知自己又被人阴了一把,正与秦王相谈甚欢。

不得不说,秦王待人宽厚又热忱,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若是换做旁人,有这么个赏识自己的皇子,还不得感激五内,愿意为之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但朱媛媛是李澈的人,哪怕秦王果真是剖心以待,她也不可能上秦王的船。只能是虚与委蛇,敷衍而已。

等离开秦王府时,天色已经暗了,秦王命人驾车送朱媛媛回去。

朱媛媛回到家,李澈已经在等她了。

李澈笑着埋怨道:“你跟我二哥有这么多话聊吗?足足聊了半天。”

朱媛媛郁闷道:“哪是我有话聊,是你二哥太能聊,还有一帮幕僚,一个个的把你二哥夸成了一朵花,简直就是王再世。”

李澈微哂:“我二哥收买人心的确有一套。”

“那你呢?你身边有多少死忠粉?”朱媛媛问道。

李澈愣了一下,死忠粉?旋即会过意来,苦笑道:“我不过是闲王一个,谁来效忠?”

朱媛媛抿嘴一笑:“有啊,怎么没有?”

“你是说顾恒?呵呵,他不一样,他是我兄弟。”李澈道,身边人才不够,的确是他的短板,但他不能像二哥那样公然招揽人才,把自己放在明处,一切只能暗中行事,徐徐图之。

朱媛媛莞尔道:“我不是说顾恒,我说的那个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第183章 树欲静而风不止

李澈望着她那双宛若秋水的大眼睛,清清湛湛,微微带笑,却是透着一股子坚定,不觉动容,长臂一勾,揽她入怀,柔声道:“你是我的贤内助,一百个幕僚也及不上你一个。”

“就算最终不能成事,有你,也就足够了。”

朱媛媛柔顺的依偎在他怀里,听着他的感慨,心中暖暖的,亦有苦涩,低低地问:“如果魏王登基,他容得下你么?”

李澈沉默良久:“若我什么都不争,不显山不露水,那么二哥登基的话,我或许还能捞个藩王当当,到那穷山恶水之地,但不管我争还是不争,只要是三哥上位,都没有我的容身之地。”

这一点,李澈十分清楚明白,三哥从小就跟他不对付,而且三哥心眼小,睚眦必报,退一万步来说,就算三哥放过他,姚皇后也不会放过他,因为姚皇后心虚,这么多年,他从没有跟任何提过,母后的真正死因,姚皇后不置他于死地,是不会安心的。

朱媛媛点点头,她也看出来了,魏王跟姚家的人一个德性。

“所以啊,你不能不争,不管怎样,我都会站在你身边。”朱媛媛坚定道。

如果,这是唯一的路,那么她会陪他一直走下去。谁让她喜欢上他了呢?

李澈紧紧地拥住她,心绪激荡,就算为了她,他也要全力去争。

第二天,朝廷官员的假期结束,大家早早的去上朝,却在一众朝廷命官中见到了宋子楚的身影。

有些消息灵通的,早就知道宋子楚要出仕了,只是不知皇上会封宋子楚什么官。

不管是心知肚明的还是惊讶莫名的,都对宋子楚表示了极大的热情。毕竟宋子楚天下第一才子之名早已是如雷贯耳,他可是历朝历代以来,唯一一个连中六元,金榜题名的宋六元,就在大家都以为他会入主凤台阁之际,他却是辞官而去,跑去书院教书育人,著书立作,成为天下士之首。

然而,一道圣旨还是把已经有心理准备的大臣们给震撼了。

皇上不仅任命宋子楚为新一任的国子监祭酒,而且还入主凤台阁大学士。

凤台阁里共有五位大学士,成为大学士是入阁的基本条件,历代以来,所有的六部之首,阁老都是大学士出身。

人家说连升三级已是难如登天,而宋子楚这是连升了多少级?用一步登天来形容也不为过了。

然而,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或是质疑,大家都争先恐后的恭贺皇上,恭贺宋子楚。

可见宋子楚大儒的地位无人可以出其左右。

一团和气中,皇上又提出了让杨晨入凤台阁,这下气氛就完全不同了。

一个接一个的跳出来反对,拿出规矩,祖制来说是。

皇上头疼扶额,他本想,如果今日提议能通过就免了后面的麻烦,看来还是不行啊!

然后有人提出来,杨晨要想进凤台阁也可以,那就参加春闱考试,若能进入前三甲,大家就不反对。

前三甲中,也不是都有资格进凤台阁的,唯有一甲三名有资格,他们觉得,把条件放宽到前十,已经是很大的宽容了。

皇上一看此人,正是礼部侍郎吴大人,不由的想,此法与皇后所言倒是不谋而合。

“宋爱卿,你以为如何?”皇上不得不问问宋子楚的意思,因为自己之前已经答应了宋子楚。

宋子楚略一沉吟:“真金不怕火炼,臣同意吴大人所言。”

尽管他很希望培养杨晨,但是大家若都反对,强行成事,对杨晨以后的发展终究不利的,所以,只能答应。

然而,他心中并没有底,杨晨的学问没问题,但科考是有讲究,有套路的,杨晨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是不利的因素,离春闱考试不到一个月时间,也不知临时抱佛脚来不来得及。

朝议的结果很快传到了李澈那里,其实李澈更早得知姚皇后在父皇面前献了同样的建议。吴大人分明是听姚尚书的命令行事。

李澈很愤怒,姚家已经答应不在媛媛入凤台阁一事上为难,却是说一套做一套,出尔反尔。

朱媛媛得到消息后,马上就打退堂鼓了:“我是女的怎么参加科考?不是要搜身吗?”

李澈郁卒道:“父皇的意思是你不肯其他考生一共参加贡院的考试,而是在宫里应考,考完后,你的卷子混入所有考生的试卷中一起评定。”

“可是,宋先生说,科考答题是有讲究的,书院二期才会教大家如何应对科考,我都没学过,能行么?”朱媛媛不免露怯,没有把握的事情,她当然会心虚。

李澈道:“可现在不答应也得答应了,因为宋先生已经替你答应了。”

这可真是赶鸭子上架,朱媛媛觉得头都大了。

李澈见她愁苦,安慰道:“宋先生既然替你答应了,就不会不管,你放心,离开考还有二十几天,宋先生是科考连中六元的大才子,这些年又一直在书院教书育人,他应该有速成之法。”

朱媛媛郁郁点头,继而又斗争昂扬:“后退无路,只能硬着头皮上了,那些人等着看我的好戏,我就让他们好好看一出戏。”

她从来不是怯弱的人,当眼前只剩一条路的时候,她会义无反顾。

果然,当天宋子楚就派人来叫她过去,给她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应考学习计划,让她这几天就住在宋家,以便随时辅导。

朱媛媛自然不会推辞,回家收拾一番,就搬到宋家去了。

麻蛋,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这些家伙整这么一出,把她的假期计划全盘打乱,赵海生和屠季他们来京都,都没办法跟他们一道出去玩了。

方大同知道后也是骂娘,谁特马的稀罕进什么破凤台阁,却被老爹一顿臭骂,杨晨这次若是能进凤台阁,必定是前途无量,让方大同这阵子不许去打扰他,好让他安心备考。

方大同尽管心里懊恼,却不敢真坏了杨晨的大事,只能老老实实被老爹拘在家中了。

☆、第184章 开考

转眼到了上元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龙灯,闹台阁,好不热闹。

屠季和赵海生特意提早一日出发,来京都看灯会。却得知杨晨闭关备考去了。

“杨晨牛啊,咱们书院还从没出过入学不到一年就有资格进凤台阁的人呢!”屠季对杨晨的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是羡慕又是佩服。

方大同悻悻道:“可惜有人从中作梗,不然,杨晨不用考也能进。”

“那是,杨晨现在也算是名气响当当的人物了,我这次回家,连我们县学里的学生都跑来向我打听杨晨的事。”屠季道。

“我爹本来不让我出门,可我说我和杨晨约好了,在京都会面,我爹立马就答应了。”

方大同深有同感:“我爹还不是一样,他现在对杨晨比对我这个亲生儿子还要关心。”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赵海生却是沉默不语。

“喂,赵海生,才几天不见,就开始装深沉了?”方大同咋咋呼呼道。

赵海生回过神来,哂然道:“你们两难得说了这么多没吵起来。”

方大同夸张道:“什么话,我和土J一向友好,从不吵架。”

屠季翻了个白眼:“你再叫我土J,我掐死你。”

方大同一撸衣袖:“呦呵,过年吃熊胆了?脾气见长啊,来啊来啊,我一只手就能捏断你的J脖子。”

“死胖子,看谁捏死谁。”两人摩拳擦掌,小眼瞪小眼,光打雷不下雨。

赵海生唯有苦笑,这两个家伙没救了。

由着他们吵去,赵海生走到窗边,望着窗外街道上往来的人群,心绪有些烦乱。

傅春安的事,该不该跟杨晨提个醒呢?杨晨若是考中,进了凤台阁,以后他和傅春安就是同僚了。杨晨拿傅春安当兄弟,不设防,万一傅春安又背后搞鬼…

还是算了,也许傅春安只是一时鬼迷心窍,说不定事后已经后悔了,还是不要多事吧!

方大同实践诺言,接下来的几天,带赵海生和土J游遍京都,玩了个痛快,只可惜等不到春闱开考,书院就要开学了,三人一同给杨晨写了封信,让他好好考试,大不了回书院,大家又能在一起,若是考中了,他们三人到时候请个假,回来替他庆祝云云。

朱媛媛收到信的时候,他们三个已经离开京都回书院去了。

这些天,朱媛媛是废寝忘食,一头扎进策论中,恨不得一天掰成两天用,让她有种回到中考冲刺阶段的感觉。

宋子楚给她找来一大堆邸报,让她熟悉时政,以及历代状元的文章,教她该如何写策与论。

首先立意要堂堂正正,阐述要外圆内方,圆乃灵活中庸,方乃原则根本,一味求圆,会让人觉得你为人圆滑,不务实,一味求方,又会让人觉得你刻板不知变通,所以,这圆与方的分寸要捏拿的恰到好处,切忌空D空泛,言之不实。

道理人人会说,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关键还要靠自己去悟,去体会。

另外宋子楚还告诉她一些科考中的禁忌,哪些事是可以拿出来举例说明,哪些事是提不都不能提的,哪些字眼需要避讳,甚至还有今科主考副主考喜欢的文体,字体等等。总之这里头学问大了去了。

好在朱媛媛是在现代教育体制中长大的,什么题海战术,填鸭式灌输早就习惯,所以,这样的学习强度,还是能承受。

开考前一天,顾恒来了,顾恒是受某人的委托前来稍句话。让朱媛媛放松心情去考,考中考不中都不要紧,

朱媛媛住在宋家,李澈不方便过来,所以,这阵子,两人都没见过面。

朱媛媛知道李澈是关心她,怕她压力太大,反而影响发挥。

她才没那么脆弱,考前心理调整什么的,她有经验,总之就是认真对待,放松应考。

三年一度的大考在一场绵绵春雨中拉开了序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足足有八百多人,经过一道道严格的检查手续,剔除了一些夹带的,替考的,其余的全进了贡院,贡院大门落锁后,任何人不得进出,要等三天后,考试结束才会开门。

听说古代的考试条件极差,这三天里,对每一位的考生的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但朱媛媛不用这么倒霉,她不用经受搜身什么的,因为她不是正式的考生,而且贡院专门给她辟了一个单间,甚至还有五个人个人专门伺候她一个,其中一人还是宫里派来的。

当然,这个伺候等同于监视,也就是说,她答题的时候,会有五双眼睛盯着她,作弊什么的想都不要想。

考题一发下来,朱媛媛先看策论题目,《王者不治夷狄》,乃是出自《春秋公羊传》。

朱媛媛大喜,简直就是天助我也,因为她曾阅读过大文豪苏轼写的这篇策论,王者不治夷狄,后一句乃是无为而无不为。

麻蛋,这可不能说姐作弊啊,题目是你们自己出的。

朱媛媛提笔在草稿上开始答题,刷刷刷,洋洋洒洒上千字的策论一挥而就,看的监考官傻眼。

这家伙想都不用想的吗?别的考生拿到考题哪一个不是斟酌再斟酌,慎之又慎,这般随意就答题,真不知他会写些什么东西。

朱媛媛打好草稿,才开始做诗与赋。

才过大半天,朱媛媛已经把要答的题目全部答完,认认真真的开始誊抄到正式的答卷上。

现在考试讲究卷面整洁,有书写分,在古代,这方面更为讲究,若是有涂改,自己不够工整,不是扣分的问题,而是直接就给刷掉,哪怕你的文章做的再惊艳不俗,考官也不会多看一眼,要求可谓是达到了变态的程度。

今科的主考官是凤台阁的大学士姓梅,上次楚秀书院来万松书院交流比试,梅大学士就作为副使去过万松书院。

本来这次轮不到他当主考官,皇上是意属江大学士来着,但江大学士的公子江辛参加今科考试,按照惯例,有亲属应考,必须回避,所以,这主考官的头衔就落在了梅大学士头上。

☆、第185章 提早交卷

当考官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朝廷抡才大典,万众瞩目,多少双眼睛盯着你,若是有一点疏忽,出一点小差错,也会被放大无数倍,免不了一个渎职之罪,所以,三位主副考官都是严正以待,坐镇中堂。

今天是第一天,还有三天,三天后还要阅卷,工作量非常大。

突见一辅考官捧了一份卷子过来。

“大人,那杨晨已经完成了答卷。”

三位主副考官一脸惊诧,这才一天,而且天都没黑,杨晨就答完了?

副考官礼部吴大人忙道:“拿来本官瞧瞧。”

梅大学士阻拦道:“吴大人莫忘了规矩。”

按理,考生的答卷在没有封卷誊抄之前,谁也不能看的。

吴大人讪讪道:“我朝创立科考以来,还从未有人一天之内答完所有考题的,况且这杨晨是皇上要重点考核之人…”

梅大学士道:“大人无需多言,规矩就是规矩,且皇上吩咐过,杨晨的答卷与众考生的答卷一起评定,没有先行审阅的道理。”

吴大人暗暗咬牙,梅大学士拿出规矩制度来压他,他还怎么作弊?之前,姚尚书可是再三叮嘱,一定要想办法把杨晨刷下去。他要是没看过杨晨的卷子,不知道杨晨答的是什么,等卷子封了名号,誊抄后,谁还看得出来是谁写的?

这一犹豫,那边梅大学士已经命人把杨晨的卷子拿去封存了。

吴大人只得悻悻作罢。

朱媛媛已经完成了答卷,宫里的人也要回去交差,于是这两人提前被放出贡院。

反正贡院是只出不进的。

朱媛媛出了贡院,先去了宋子楚那。

宋子楚见她突然回来,还以为考试发生了意外,谁知朱媛媛说她已经考完了,把宋子楚惊讶的半响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这个杨晨是怪胎!一天答完所有问题,闻所未闻啊!

“杨晨,你太草率了。”宋子楚责备道,一味求快,第一个交卷,而且这么早交卷固然能让人刮目相看,但最终是要看章的质量,状元从来不是靠快取胜的。

朱媛媛莫名道:“可是学生已经答完了,难道要躺在贡院睡大觉?贡院里只有一张硬床板,吃喝拉撒什么的都有人盯着,太不自由了。”

宋子楚无语,难道他就是为了这个才提早交卷的?

这当然是原因之一,朱媛媛考试期间想上厕所,可是考官紧跟着,害她只得憋着,憋一天还行,要是让她憋上三天,膀胱都要炸掉了。

另一个原因是,考试实在太顺利了,她把苏大才子的章加上自己的观点,重新整合了一遍,毫不费力,都完成了,也就没必要在里头耗着。

至于第三个原因,就是宋子楚猜测的那样,她不仅要赢,而且还要赢的漂亮,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宋子楚不放心道:“你把你答的题目默一遍给为师。”

朱媛媛心说,我晚饭都还没吃呢!肚子都饿的咕咕叫了,还要默章。

没办法,先生有命,只好遵命。

朱媛媛把答题重新写了一遍交给宋子楚,宋子楚细细看过后,欣慰道:“你可以回去睡个好觉了。”

“学生都快饿扁了,老师家还有吃的吗?”朱媛媛苦着脸摸肚子。

宋子楚无语,叫来阿树,让阿树带他去吃饭。

朱媛媛一走,宋子楚再也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把那章读了一遍又一遍,拍案叫绝。

这个杨晨,真乃不出世之奇才也,这篇章写的立意深远、气势磅礴,有理有据,必定会轰动朝廷,若不能取为首名,就是考官们都瞎了眼了。

宋子楚第一次产生了学问不如人感觉。虽然他也是年少成名,弱冠之年连中六元,名动天下,如今已是而立之年,方成大儒,而杨晨还那么年轻,假以时日,谁敢说杨晨不会超过宋子楚?

朱媛媛吃过晚饭,方才告辞回家,洗了个澡蒙头睡大觉。

这二十几天来,她就没有好好睡过一觉,如今尘埃落定,中与不中都不管了,睡饱了再说。

皇宫里,皇上听太监回禀,说杨晨已经交卷了,也是错愕不已。

到底杨晨是才学过人,视前十为探囊取物,还是说他只是随便考考,敷衍了事?

结果只能等考官们评卷后方能得知了。

当晚,李澈来到小院,杨朵朵说公子已经睡下了。

李澈推了推门,门是上闩的,里面静悄悄,李澈想着媛媛这些天辛苦了,不忍打扰她,吩咐下人们好生伺候,便离开了。

两天后,考试结束,考生们一个个顶着一双熊猫眼,青着脸,脚步虚浮的离开贡院,如同牢里放出去的囚犯,狼狈不堪。

而考官们繁重的阅卷工作才刚刚开始。

初考官先把那些卷面不整洁,诗赋粗制滥造,策论不通的卷子全剔除掉,然后交给三位主考再从中筛选优胜者。

贡院里灯火通明,大家都是通宵达旦的阅卷,最后取出认为可以列为一等的十份卷子,二等的二十份卷子,三等的一百六十份卷子。

三等的不用上呈皇帝过目,一等的二等的全部要交由皇上审核,再参加殿试,由皇上钦定一二三甲。

礼部侍郎吴大人已经把前三十的卷子看了一遍又一遍,试图从中找出杨晨的卷子。

由于梅大学士的阻拦,他没见过杨晨的卷子,不知道其内容,但是他有研究过杨晨的笔迹和风,这两点是很难改变的。

然而,吴大人找来找去都没能找到一份笔迹相似,风类似的卷子倒是有好几份,不由的暗暗着急。

若是杨晨的卷子不在此列那还好说,若是在这三十分卷子里头,就不好办了,姚尚书那边怎么交差?

这也多亏了宋子楚防范在先,让朱媛媛不得用常用的字体,风上也要注意。

梅大学士与宋子楚颇有交情,之前,宋子楚有拜托过他,不是让他特别关照杨晨,而是不要让人从中使坏便可。

吴大人这几日的异常举动,梅大学士早就心知肚明,暗暗冷笑,让人把卷子收起来,准备送入皇宫,免得再生波折。

☆、第186章 放榜

今天是阅卷结束的日子,李澈早早就入宫给太后请安,实则在打听结果。

金銮殿里,三位主考,三位辅相,六位六部首脑,以及凤台阁的大学士全部到场,这其中也包括宋子楚。

宋子楚今天来已经做好了据理力争的准备,他怀里就揣着杨晨默写的章,如果这三十名里头没有杨晨,他就要提出质疑。

护短又怎样?他护的理直气壮。

三十份卷子,大家互相传阅,讨论的结果与三位主考甄选的结果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