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不久,蓝香儿又来报:“王爷被姨娘们请去花厅了。”

朱媛媛瞪了她一眼:“没看我正忙着吗?这些事儿,不用来告诉我。”

蓝香儿瘪了瘪嘴,姨娘们肯定是要在王爷面前说侧妃的坏话,虽说王爷对侧妃是宠爱有加,可是坏话听多了也会当真的。

李澈有些疲累,喝了两口茶,总算是舒服了些,可是听着姚静宜和几位姨娘你一言我一语的,心头直冒火。

“王爷,现在府里人心惶惶,大家都很不安,侧妃要做善事,目的是好的,可也要量力而行不是?”

“嘭”的一声,李澈重重的把茶盏搁下。大半茶水都溅了出去,茶盖更是滚到了地上,摔成了几瓣。

众人心头一凛,都住了嘴。

李澈恼火道:“亏得你们还有脸说出这样的话,那些流民难道就不是人生父母养的吗?看着亲人一个个在自己眼前倒下,是什么心情?看着儿女饿的哇哇大哭,最后连哭的力气都没有,是什么心情?他们难道天生就是贱民贱命吗?别忘了,他们也跟你们一样,原本都有一个温暖的家,可是天降灾难,使得他们流离失所,你们不知道同情,不能出一分力去帮帮他们,反倒在这里说风凉话,你们的心呢?你们的心都被狗吃了吗?”

“什么王府上下人心惶惶,我看,人心惶惶的是你们,就怕自己吃不饱了,穿不暖了,没有锦衣玉食的日子过了,好啊,若是这样,我给你们每人一笔钱,都给我滚,你们这种人,只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留你们何用。”

李澈越说越生气,不过是施舍些钱粮,她们就这般嘴脸,好像挖她们的心肝似得,媛媛一门心思想着为流民做些什么,可她们呢?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再也不愿意多看她们一眼,拂袖而去。

五位姨娘被李澈的话震的惊恐万分。王爷刚才说什么?让她们滚?

柳筝干咳了两声道:“就知道是这样,行了,以后这话再也不要提了,除非想离开这个王府。”

柳筝起身率先离去,红裳连忙跟上。

苏蓉看了看脸色苍白的姚姨娘,道:“咱们已经尽力了,王爷不听是他的事儿,算了,就随侧妃怎么折腾!”

李澈一肚子的忧心变成了一肚子的火气,一路来到远香阁,在门外深深呼吸了几口寒冷的空气,让心头的火压下来,这才进门。

阿德上前来服侍。

李澈问道:“侧妃在做什么?”

阿德道:“在算粮食够不够。”

“那够么?”李澈也关心这个问题。

阿德苦着脸说:“看侧妃脸色不太好,估计是不够。”

李澈沉默半响:“我去瞧瞧。”

朱媛媛听见脚步声,就知道是李澈回来了。

笑问道:“听说你被人给堵住了?”

李澈苦笑:“你知道啦?”

朱媛媛一抬下巴:“府里有我不知道的事儿吗?我这个当家的可不是瞎子聋子。”

李澈坐下来,拿过她面前的账本来瞧:“就这么点粮食啊!不能再多了吗?”

朱媛媛道:“眼下只能凑到这么多了。不过,我会想办法的,明天让荣夫人出面,请几位官家夫人来,商议一下,看能不能说动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李澈摇头叹息:“媛媛,要是人人都像你一样就好了,这世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糟心事儿。”

朱媛媛起身,接过蓝香儿上的茶,亲手端到李澈手上。

“主要是大家都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儿,没有去帮助人的意识。”

李澈冷笑,讥讽道:“要说行善积德,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京都的富贵人家,要积德只知道给哪家寺庙去捐香油钱,求神佛保佑。更多的人,一遇到事儿,就先想着,会不会殃及自己,不说别人如何,就咱们府里,这种人也不少。”

朱媛媛笑了笑,知道李澈是在说那几位姨娘。就知道李澈是不会听她们的。

“我只能说,某些人没什么见识,你就不用跟她们计较了,做好自己的事才是要紧。”

李澈点点头:“明天我也想办法去凑粮,现在各处路口都已经被官兵把守,流民是不会再增加了,但是城外聚集了少说也有一两千人,这些人,总得想办法让他们活下去,撑过这个冬。”

☆、第331章 冷血冷肠

翌日,瑞福记门口贴了一张告示,告示上写着,收购旧衣裳…

收购来的衣裳皆送往城外给流民御寒。

既能做善事又能变废为钱,不出半日,倒是收集几箩筐的旧衣。

与此同时,朱媛媛在靖南侯府与荣夫人一道做动员工作。

“佟夫人,听说你老家就在山东聊城,不知,那边情况如何?你家中的亲友可还平安?”荣夫人问道。

那佟夫人叹息道:“上个月收到老家那边来信,说是灾情挺严重的,官府又不肯开仓放粮,百姓们都闹起来了,好些乡绅家中都被砸抢,杀人放火,什么事儿都有,我也是担心不已,让他们来京都躲避一阵,可到现在也不见人来。”

大家听了都是心有戚戚,想想都觉得可怕。

顾夫人道:“人被逼到那个份上,是什么事儿都做得出来。”

“想那徽州和山东一带也算富庶,怎奈天灾无情,原本安居乐业的百姓,如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咱们将心比心,以己度人,倘若是咱们这边造了灾,也希望有人帮衬一把。”荣夫人叹道。

朱媛媛唏嘘着说:“现在的状况非常糟糕,听说昨晚上冻死了十几个人,有位母亲,今早被发现的时候,身体都已经僵了,可她还紧紧的抱着怀里的孩子…”

在座的都是为人母,听到这样的惨剧,无不动容。

荣夫人道:“佛家有云,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大家都是一心向善之人,听到这样的惨剧,看到这样的惨状,能不心痛么?”

“现在,我与齐王侧妃在场外搭了个粥棚,每日薄粥一口,齐王侧妃还拿出自己的嫁妆来收购旧衣,咱们许是帮不上什么大忙,但总要自己一分心力,行善积德,不说求福报,但求一分心安希望能帮这些灾民度过这个寒冬。”

朱媛媛道:“只是,单我与义母的力量还是单薄了些,所以,希望在做的各位也能施以援手,那些灾民能有一口吃的,能活下去,就不会乱,否则逼急了,他们好几千人闹起来,倒不是怕他们进城,可咱们的田庄都在城外,弄不好被洗劫了损失就惨重了。”

顾夫人是顾恒的母亲,昨晚就听顾恒说了,又与相爷商量过,便道:“那就算上我一份。”

佟夫人因为亲人造灾,她的感触自是比别人要深,也道:“也算我一份。”

有人带了头,不管愿不愿意,就算为了面子,大家也都的表态了,谁让自己平日里总把行善积德挂在嘴边呢?这时候若是不表态,可不就被人说是伪善了吗?

动员工作进行的很顺利,李歆瑶拿了纸笔,把各家出的钱粮都记录下来,大家你出几百斤,她出几百斤的,居然筹集了五千多斤。

朱媛媛心中大定,有这五千斤米粮,加上已经凑齐的四千斤,可以顶上一阵子了。

赵王府门口。

李洛下了马,快步进入府中,边道:“把管家给我叫过来。”

李洛进屋,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匣子,取出几张银票,正好管家到了。

“你来正好,马上拿了这些银票去粮铺购买些米粮,送到城外齐王府和靖南侯府设的粥棚去。”

李洛今儿个跟随三哥出城巡查,见到那些惨状,实在没法淡定,他想不通,三哥为什么还能那么冷血的筹划怎么把这些流民赶走,难道三哥不知道,这些流民若是没有人救助的话,会死的吗?

国家有难,并非只是外敌入侵才叫有难,天灾**皆是难,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可是,如今朝廷袖手不管,三哥还欲雪上加霜,倒是朱媛媛和荣夫人这些女人站出来施粥施衣,真是让他们这些男人汗颜。

所以,不管怎样,他也要出一份力。

管家拿了银票,看了看数目,足足有一千多两,便问道:“都买成粮食吗?”

李洛道:“都买了,全买掉。”

反正他现在不缺钱,玉液酒坊那边,开张还不到半年,今年的分红就回本了,明年起码要翻一番!不在乎这点钱。

“不许去。”一道清冷的声音响起。

只见康妍儿带着丫鬟红蕊踏进门来。

李洛不悦的皱起眉头:“你来做什么?本王的事还用不着你管。”

康妍儿从管家手里抽走银票,冷声道:“你先下去。”

管家拱手作揖,躬身退下。

康妍儿这才缓和神色道:“王爷,您这么做,可不是在跟魏王唱反调吗?”

李洛闷闷地哼了一声,他就是不认同三哥的做法。太没人性了。父皇或许是因为国库紧张,有心无力,既然朝廷没办法解决这件事,还不许民间自发自愿的出来救助灾民?

康妍儿和声劝道:“魏王的建议是得了父皇的首肯的,也就是说,父皇赞同魏王的做法,马上就要过年了,这些灾民围聚在城外,总是个不安定的因素,若是这会儿有人施粥救济,这些灾民越发不肯离去,你这等于是在扯魏王的后腿,不管你心里怎么想的,你与魏王是亲兄弟,你不帮忙就算了,但不能跟他对着干呀?若是魏王办事不利,皇上怪罪下来,母后心里又不好受,如今,父皇对母后多有冷落,你又不是不知道。”

李洛斜着眼瞧她,眸中尽是鄙夷之色。

好一个顾全大局,为他人着想的赵王妃,真是冷血冷肠,跟朱媛媛比起来,康妍儿连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李洛冷着脸,一把抽走她手里的银票,说道:“孰亲孰疏,孰轻孰重,本王醒的,不用你来说教,还有,最后一次警告你,本王的事,你少管,好好当你的赵王妃,否则,本王不介意把这个名位给别人。”

康妍儿为之气结:“我是为你好。”

李洛冷笑道:“是为你自己好!不用在我面前扮什么贤良淑德。”

李洛一拂袖,大步出了房间,大声喊道:“管家,管家…”

☆、第332章 恶人告状

李洛一离开,康妍儿就叫人备了马车去魏王府上。

“也不知是谁在怂恿他,一千两银票,说拿出去就拿出去了,我怎么劝,他都不听,还把我一顿臭骂。”康妍儿诉苦道。

魏王妃安慰道:“赵王年轻气盛,行事冲动些也是有的,依我看,他定是受了齐王的蛊惑,你不知道,现在就数齐王上蹿下跳的欢,他就是想跟魏王对着干,表现给父皇看。”

康妍儿郁闷道:“明明他和魏王才是亲兄弟,可他老跟在齐王后面转,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

魏王妃道:“赵王这是受人蒙蔽罢了,放心,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回头,我让母后跟他说说,让他少参和。”

“齐王现在是纳了个会赚钱的侧妃,财大气粗了,加上有靖南侯府相帮,胆子也大了。又是施粥施馒头,又是送旧衣的,他这是想乘机捞名声,完全不顾朝廷的难处。”魏王妃道。

“可不能由着他这样做,到时候,魏王的计划还怎么实施?哦,他去做好事,收买人心,回头,魏王去驱赶,那魏王在百姓眼中,岂不成了恶人?心思可真够歹毒的。”康妍儿义愤填膺地说。

“是啊,魏王已经进宫去了,若是父皇仍由齐王这样搞下去,那就让齐王去处理好了,他以为就安抚好这两千多债灾民就万事大吉了?要不是魏王派兵在各处路口拦着,这会儿,几千几万人涌来,我看他怎么收拾。”魏王妃愤愤不平道。

正说着,一个丫鬟进来,在魏王妃耳边低语几句。魏王妃脸色一变。

康妍儿关切地问:“怎么了?”

魏王妃面若覆霜,沉声道:“靖南侯夫人和齐王侧妃,召集了京都不少贵妇在靖南侯府上议事,听说已经筹集了不少钱粮和衣物。”

康妍儿愤懑道:“我就知道又是这个朱媛媛搞的鬼,她和她那个该死的哥哥杨晨一样好管闲事,喜欢出风头,真是哪哪都有她。”

“看来,必须尽快让陆雨嘉进齐王府了,不能再由着朱媛媛这个贱人为所欲为,有她在背后怂恿着,齐王越发的无畏无惧了。”魏王妃沉沉说道。

李澈正跟顾恒忙着在城外设药摊。又组织人手,在灾民中挑了几个还算年轻力壮的,把昨晚死去的灾民抬去埋了,又在灾民聚集的地方撒了石灰进行消毒,防止瘟疫发生。

海公公老远的颠颠跑来:“王爷王爷,皇上让您即刻进宫。”

顾恒担心的看了眼李澈:“果然被我说中了!肯定是魏王去告状了。”

先前魏王就来阻止过他们做这些事,李澈没听,也没跟他吵,自顾自做事,魏王气呼呼的走了。顾恒当时就说,魏王肯定要去告状的。

李澈拍拍他的肩膀:“你继续,我进宫去一趟。”

“你小心点啊!”顾恒道。

李澈头也不回地摆摆手,他没什么好担心的,昨晚媛媛给出了个主意,就说施粥是太后的意思,太后信佛,应该很乐于做这种善事。

李澈边走边问海公公:“太后那边说了吗?”

海公公道:“奴才先找了孙嬷嬷,有孙嬷嬷一边帮腔,太后已经点头了。”

李澈大定,有太后撑腰就是好啊!

李澈进宫直奔御书房。

秦王李灏和魏王李深都在,皇上一脸阴郁地盯着李澈看了片刻,说:“澈儿,你的想法是好的,爱民如子,有仁孝之心,可你也该看看情况,要顾全大局。”

“父皇,这差事,儿臣是办不下去了,五弟一味做好人,儿臣去当恶人,这还怎么做?”李深委屈道。

李澈道:“父皇,这些灾民已经无路可走,他们来京都,是希望父皇能给他们一条生路,若是驱赶他们,他们不是冻死就是饿死,足足好几千人呐,儿臣实在不忍心。”

“妇人之仁。”李深冷哼道。

“回父皇,儿臣这几日做过调查,聚集在城外的流民有两千多,就目前凑集到的粮食,足够让他们撑过这个寒冬,只要有一口粥喝,他们是不会闹事不会乱的,等来年春暖,这些人可以留下来当佃农,或是回乡,到时候再施以仁政,助他们重建家园,方显父皇爱民如子,一国仁君风范,百姓们定会感恩戴德,感激父皇。”李澈道。

“你能保证不会出乱子?你敢保证?”李深将道。

李澈定定地说:“会不会乱,我不保证,但是,如果按你的法子去做,必定会乱,他们连命都保不住了,都快活不下去了,还有什么事情不敢做的?”

“一处乱起来,处处乱,到时候,这个后果你承担的起吗?不要跟我说有军队在,可以镇压,如果朝廷不实施救助,逼得百姓造反,即便镇压了,也会惹的天怒人怨,你这是陷父皇于不义,父皇登基几十年,勤政爱民,有口皆碑,你要父皇的失信于天下吗?连自己的子民都保护不了,别忘了,还有北赵和南楚在虎视眈眈,你保证他们不会以此为章?”李澈咄咄逼人道。

李深气急败坏,从不知道这个五弟嘴皮子这么厉害,大帽子一顶一顶的往他头上扣,都到陷父皇于不义的地步了。

“李澈,你不要危言耸听,一旦留下这两千灾民,各地灾民闻风而来,你挡得住?到时候,你又能筹集到多少粮食?”李深怒道。

“这个无需担心,只要朝廷下一道旨意,妥善安置灾民,江南乃是富庶之地,给这些流民一碗米饭或许困难,但一口薄粥总还是舍得起的,如果京都都驱赶灾民,其他各地自然纷纷效仿,到那时,可真就要乱了。”李澈沉声道。

皇上有些动容,其实昨天下那样的决定,他自己心里也不安,可姚尚书一味哭穷,搞得他很没信心,自他登基以来,天下承平,也从不曾发生过这么重大的灾难,故而,他心里很没底。

“澈儿,你说的这些,有几分把握?”皇上问道。

☆、第333章 好消息

李澈一听父皇的口气,心中暗喜,父皇似乎有改变主意的可能。

“回父皇,儿臣的侧妃与靖南侯夫人,今天已经凑集到将近一万斤米粮,就目前而言,安抚这两千多灾民已经足够,父皇可以下令,从其他地方调拨一些粮草准备着,就算灾民人数再增加一两千,应该也能挨过这个冬了。”

“再则,钦天监都说了,明年怕是个多雨的年成,工部也上了折子,请求修缮加固河道吗?避免重蹈徽州的悲剧,朝廷可以让这些灾民去修河堤,不用给什么工钱,只管温饱,相信,大家都很乐意,而且不用再向当地百姓征徭役,百姓们也高兴,这不是皆大欢喜么?”

秦王忙出列,上前一步道:“父皇,儿臣以为五弟所言可行,儿臣之前也在考虑修河道的事儿,每到征徭役的时节,百姓们都是满肚子怨言,五弟此举,可谓一举两得,儿臣附议。”

工部是李灏的阵营,每年工部能孝敬他许多银子,现在朝廷准备大肆修缮加固河堤,这是一项大工程,又有不少好处可捞,但是就靠征徭役,人手还是不够,还得出工钱请人手,五弟这个法子,等于免费提供大批的劳力,岂不是能剩下好多银子?他自然是要赞同的。

关键是,能让魏王吃瘪,这才是他最愿意看到的。就先让魏王和五弟去斗,他坐山观虎斗,左手渔翁之利,有何不可?

“父皇,可不能因为一时妇人之仁,导致大乱,情况根本不是五弟说的那般乐观。”魏王急声劝阻。

“我看三弟才是危言耸听!有道是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父皇乃是一代仁君,百姓们知道父皇为他们的生计担忧,戴爱都来不及,即便做的不尽如人意,也是形势所迫,百姓们又怎会抱怨?”李灏不疾不徐道。

“二哥所言极是,不瞒父皇,施粥也是太后的意思,太后信佛,最是慈悲,知道百姓们造了难,太后寝食难安。”李澈道。

皇上的面色又有所松动,沉默良久,道:“朝廷的确是有难处,只能先靠民间的力量了,澈儿,这次你做的对,安抚灾民的事儿,就交给你和灏儿去办,但是,朕有言在先,若是办事不利,导致情况不可收拾,朕是要追究你们两的责任。”

李灏和李澈赶紧跪下接旨。

李深傻在了一边,怎么会这样?昨天他费了多少力气,才说动父皇,本以为是个表现的好机会,能有一番作为,结果,今日父皇就把差事交给秦王和李澈了,那他算什么?告状不成,反把差事丢了?

李澈欢喜的回家去,得知媛媛还在瑞福记,李澈又去瑞福记找媛媛。

“今天总共收了多少件旧衣裳?”朱媛媛看着一箩筐一箩筐的衣裳,问答。

十娘道:“足有三百七八件,花了一百多两银子。”

这笔乃是亏本的买卖,这些旧衣服哪值这么多钱,怎奈情况紧急,为了做善事,亏点就亏点了。

朱媛媛点点头,略有些遗憾道:“棉衣太少了,不过,有胜于无,冯管事,你待会儿就把衣裳送去城外,先分发给年老体弱的,还有妇人小孩儿,告诉他们,明日还会有,不用抢,老桂,你去协助。”

冯管事和鬼杀齐齐应声。

朱媛媛又对十娘道:“明日贴出去,凡是棉衣最低一两银子起价,现在最需要的是棉衣啊!”

十娘道:“侧妃,我记得钱塘那边织布厂,还堆积了好些厚棉布,因为这几年不流行棉布,而且,颜色也差些,所以,堆积了不少,都没销售出去,是不是…”

朱媛媛眼睛一亮:“好主意啊,反正积压着也买不出,不如拿来做好事儿。你赶紧派人去钱塘,让老彭把那批棉布运过来。”

十娘应诺。

“媛媛…”李澈走了进来。

朱媛媛摆摆手,让十娘先退下。

“你怎么来了?”朱媛媛莞尔问道。

李澈喜上眉梢:“有个好消息,迫不及待来与你分享。”

“是什么?”朱媛媛好奇地问。

“今儿个父皇改主意了,不让魏王驱赶灾民,让我和二哥负责安置灾民了。”李澈得意道。

“真的?那真是太好了。”朱媛媛也是欢欣鼓舞,实在是令人振奋的消息。

“不过…”李澈话锋一转,道:“父皇说了,眼下朝廷有难处,暂时拨不出多余的粮钱,所以,安置灾民的物资,需要我们自己去筹划。”

朱媛媛不觉又有点泄气,这个皇上可真好当,出了问题,你们自己去解决,他什么也不给,好,只要朝廷的态度摆出来了,不再驱赶流民就好。至于物资,她先想办法筹。反正钱财这种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更何况,她手里有两个聚宝盆呢!

“嗯,这样也好,今天动员了不少家加入我们的救助行动,明天再继续,如果人人都能出一份力,还怕挺不过这一关?”朱媛媛乐观道。

李澈动容的抚着她的双肩:“媛媛,你比我还忧国忧民,让我汗颜。”

朱媛媛笑道:“行善是快乐的事,何乐而不为?再说,我是你的妻子,自然要帮你解决难题。”

说出妻子二字,朱媛媛情绪莫名的有些失落,她还称不上是他的妻子,只有正妃也是妻子。

李澈道:“你真是我的诸葛,也是我心里的大山,有你在,我做什么事都觉得特别有底气,有劲头。媛媛,你放心,这一关,肯定能过。”

朱媛媛勉力一笑,掸去他肩头上的雪花:“外面雪下得很大?”

李澈叹道:“以前每年都盼望着下大雪,现在真希望这雪赶紧停了,昨晚冻死了好些人。”

朱媛媛默默感伤,那个伟大的母亲的事儿,可不是她杜撰的,今儿个一早冯管事告诉她的时候,她难过的好半天都说不出话来,眼睛酸涩的难受。

希望今晚,这些母亲和孩子有了那些薄衣,能挺过去!

☆、第334章 横什么横

这一夜,雪没有如人们期待的那样停止了,天公不作美,大雪依然纷纷扬扬。

宫中,倚梅轩中,李莞彤在屋子里走来走去,坐立不安。

那个小瓷瓶,现在藏在她的枕头底下,要不要吃呢?五哥说,这药会让她病上好一阵,得吃一番苦头,可是她从小就怕喝苦药。

但若是不用这法子,她就得去北赵,嫁给那个老头子了。

从此以后在异国他乡,举目无亲,被人欺负了也没人知道,想想那样的日子,生不如死。

李莞彤眼中犹豫的神色褪去,转而是毅然决然,她死也不要去北赵,皇后想害她,她偏不让皇后得意,哼,和亲的事儿已然定下,她若去不成,皇后口中说的好事儿可就轮到她自己的女儿了,她还真有些期待看到皇后哑巴吃黄连的样子呢!

李莞彤打定主意,向房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