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洛道:“煮点小米粥。”

她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应该吃些助消化的,软乎的食物。

南宫墨宇道:“好了,我们都退下吧,让她养养神。”

方大同不舍的放开朱媛媛,说:“你要好好的啊。”

朱媛媛点点头。

方大同一起身,惨叫起来:“哎呦喂,我的骨头,我的肉哦,疼死我了。”

李洛一把将他拽了过去:“别在这里嚎。”

☆、第452章 随我回京

清晨,黄河边的绝顶之上,朱媛媛跪在最前方,身后是李洛、南宫墨宇和方大同,再后面是阿德,周文兴,鬼杀等人。

“阿澈,你若泉下有知,魂魄未散,就随我回家吧,我来接你了。”朱媛媛手握三柱清香,幽幽道。

比起五天前站在这里那种悲痛欲绝,歇斯底里,此刻,她的心已经平静了许多,痛还在,只是被她埋在了心底,成为一道别人看不见的伤疤。

“五哥,我来迟了,你放心,齐王府,今后我会照看,至于那些伏击你的人,父皇已经命人彻查,一定会给你个交代,到时候,不管查出是谁做的,哪怕是北赵皇帝,我亲自带兵踏平了他,为你报仇。”李洛郑重道。

“王爷,你在天有灵一定要保佑朱媛媛啊,当然,我也会照顾好她的,你放心,我方大同以前做事不靠谱,但以后,绝对靠谱。”方大同也说道。

南宫墨宇默默地在心里说:齐王,这次没能护你周全,是我的疏忽,也没办法弥补了,你最放心不下的朱媛媛,就交给我们吧,有我们这帮朋友在,绝不会让她受人欺负的。”

大家齐齐磕头,完成了祭拜仪式。

朱媛媛缓缓起身,久久凝望这片山川,别了阿澈,不要担心我,我会好好的活着,连带着你的那一份,活着。

一行人下得山来,马车已经准备好了,大家都很疲惫,尤其是朱媛媛,这次元气大伤,让她再骑马回京都是不可能了。

“走吧,天黑之前,希望能到景安城。”南宫道。

景安城杜府。

李澈的身体在杜小姐的悉心照料下,加上她的妙手回春,已经好了很多,能自己起来走走,到院子里吹吹风了。

他出事也有十几天了,不知道京城里现在是怎么个光景,九黎顾恒他们肯定都急坏了吧!他得赶快回京都去才好。

只是,他到现在没想起来自己是怎么出事的,据杜小姐说,现在是仁景五年,可他的记忆还在仁景二年,中间三年的记忆上哪儿去了?

这让李澈很懊恼,怎么可以忘掉整整三年的事情?

杜诗怡和丫鬟茯苓采药回来,就看到李澈坐在廊下的栏杆上敲脑袋。

“公子,你怎么出来了呢?你大病初愈,不可以吹风的。”丫鬟茯苓急道。

“茯苓,不要紧,出来透透气,有利于身体康复。”杜诗怡拉住了她。

款款走上前来,柔声询问:“是不是头又疼了?”

李澈微微一哂:“头倒是不疼了,可是很多事情还是想不起来。”

杜诗怡安慰道:“你脑子里有个血块,怕是出事儿的时候撞的,说不定等血块消除了,你的记忆就恢复了,这得有个过程,不要急。”

李澈点了点头,希望如此吧,记忆缺失了一块,就好比人生残缺不完整,让人很难受。

“杜小姐出去采药了?”李澈看到茯苓手中的药箱。

他在这住了几日,杜府的情况从茯苓口中大致了解了一些。

听说,杜小姐祖上曾在太医院供职,如今杜家二老都不在了,杜府只有杜小姐一人,起初还有亲戚上门来企图夺产,好在杜小姐父女二人是这一代有名的大夫,活人无数,结下深厚善缘,官府也站在杜小姐这边,为她主持公道,杜小姐这才得以安生。

也是个可怜的女子呐!

他素来对女人没什么兴趣,但这位杜小姐,温柔婉约,心地善良,说话总是和声细语,让人如沐春风,跟她说话,很轻松,也很愉快。

“是啊,你的伤还需几味草药,药铺里没有了,只能上山去采,今天运气好,采了不少。”杜诗怡笑道。

李澈看到她的布鞋上都沾了泥巴,心里一阵过意不去:“让小姐受累了。”

“治病救人,应该的。”杜诗怡莞尔道。

“你也莫坐太久,此时暑气尚重,坐一会儿就回屋去吧,我先去处理草药。”

李澈犹豫道:“杜小姐,我想去京都,我家在京都。”

杜诗怡身形一滞,心里禁涌现一股淡淡的不舍,这就要走了吗?

杜诗怡回转道:“公子的伤尚未痊愈,此去京都千里之遥,只怕路上会承受不住。”

李澈道:“不碍的,都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公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而且,这治病就要治断根,万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您脑子里的血块化不掉了,以后您可就再也想不起忘掉的事情了。”茯苓也不想公子走,危言耸听的吓唬人。

茯苓有茯苓的心思,就没见过景安城有这么英俊的公子,而且,这公子气度不凡,要是能留下不走就好了,小姐年纪也不小了,该嫁人了。

李澈被茯苓这么一说,还真有点怕,可是,他又怕离开久了,王府要乱套了。

蓦然,脑子里蹦出个荒唐的想法:“不若,小姐随我一道去京都?我有个好友也是学医的,医术精湛,小姐到了那边,还能与他切磋切磋,到时候,我再为小姐在京都开一间药堂,如何?”

杜诗怡柳眉轻蹙,他这是何意?提他朋友作甚?还有,要她随他入京,他到底怎么想的?

见杜小姐不做声,李澈讪讪道:“在下知道这个提议有点唐突了。”

杜诗怡微然道:“我知道你回家心切,只是茯苓所言是事实,公子最好还是耐心的再等上几日,起码等我帮你研制好药丸再走。”

杜小姐都这么说了,李澈只好暂时打消回京的念头,就再呆几日吧!

茯苓随着小姐去清洗草药,边说:“小姐,您真的要放他走吗?”

杜诗怡苦涩道:“腿长在他身上,我还能拦着不成?”

茯苓撅了嘴嘟哝:“小姐可是他的救命恩人,救命之恩当涌泉相报不是吗?若他就这么走了,回到京都,还能想起小姐您来?”

杜诗怡嗔了她一眼:“胡说什么?什么涌泉相报,治病救人是当大夫的本分,我可没图他什么。”

“就算不涌泉相报,那就以身相许啊。”茯苓道。

杜诗怡羞红了脸,泼了茯苓一脸水,薄嗔道:“你哪来这些不着边际的念头,在胡说,小心我赶你出去。”

☆、第453章 错过

日暮时分,朱媛媛一行终于到了景安城。

打前站的人已经安排好了住处。

大家住进了一栋空着的宅子,三进的院子,方方正正,干干净净,说是南宫的一个朋友家,那朋友外出经商了,只留管家在看护家院。

朱媛媛知道,这应该是南宫情报网的一个据点,她们今天住进来,也表示这个据点以后就不用了。

管家道:“客房都安排好了,大家先休息,晚饭很快就做好。”

“太好了,今晚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方大同最高兴了,昨晚在那个破宅子里睡硬板床,他本来全身都痛,根本就睡不着。

李洛一眼瞪过去,这死胖子动不动就大呼小叫的。

南宫墨宇对管家道:“让你费心了。”

大家各自去安顿,管家道:“看那位小姐似乎身体有恙,是不是请个大夫来瞧瞧?对面就住着一位大夫,是个女大夫,医术高明,是这一代有名的女神医。”

鬼杀问道:“是不是姓杜?”

管家道:“正是,怎么?你也听说过?”

鬼杀看南宫墨宇的意思,前儿个他们还说,朱侧妃再不醒来,就要来请这位杜神医了。

南宫墨宇道:“那就请她来看看吧!”

朱媛媛精神萎靡,不仅仅是精神上受损,身体也有垮的迹象,还是看看的好。

管家道:“小的这便去请。”

杜诗怡和李澈正在吃饭,听到有人上门来请医,杜诗怡立刻就放下饭碗。

李澈道:“你先吃了再去不迟,不差这一时三刻。”

杜诗怡莞尔:“救人如救火,我还是先去看看,回来再吃,茯苓,把我的药箱取来。”

李澈看着杜小姐背了药箱出去,不由的心生敬意,顾恒那厮可没这么高的风格,别人请他看病还要三请四请的。

这差距,真不是一般大,回去后要好好教育教育顾恒那厮。

大夫都上门了,朱媛媛也不好拂了大家的好意,便让大夫来诊脉。

还以为被尊为神医的起码是个中年妇女,没想到是个年轻的姑娘,朱媛媛不禁有些讶异。

杜诗怡切了脉,又问了些问题,微然道:“夫人是郁结于心,郁结难消,加上睡眠不足,精神萎顿,我只能给夫人开一副安神宁心的药,其余的,还需夫人自己调整心情,多多休息便好。”

“确定没有其他问题么?”阿德关切地问。

侧妃的脸色太差了,苍白的毫无血色。

杜诗怡道:“心病还须心药医。”

阿德算是佩服了,这就看出侧妃是心病,只是这块心病不好医啊!

“有劳大夫了。”阿德陪杜诗怡到外间开药。

李洛对朱媛媛说:“要不,我们在这边先住几日,等你好些了再回京都。”

朱媛媛摇摇头:“既然决定回去了,还是早点回去的好,我也担心家里。”

她出来的时候都没有特别的交代,只让陈管家,有事情就去找顾恒或者靖南侯府。

再说了,李洛也是擅自离京,现在京都是个什么情形都不知道。

让秦王一人在京城,她心里不安。阿澈不在了,她倒是希望李洛能成为皇位的继承人。

杜诗怡拿着毛笔的手一顿,京都二字太敏感了,李澈今天就说要回京都。

那…是不是可以让李澈与他们同行?

“你们是京都来的吗?”杜诗怡问阿德。

阿德道:“是啊,我们来这边做生意。”

“哦,那许是还有些水土不服。”杜诗怡自言自语道,下笔写着药方,有些心不在焉。

说不说呢?

算了,还是等他身体彻底康复了再说吧,不然,就算有人同行,她也不放心啊!

杜诗怡回到杜府,正在院子里晃悠的李澈就迎了上来:“今日出诊倒是回来的早。”

“饭菜还热着呢,赶紧趁热吃。”李澈说着接过她的药箱,边叫茯苓摆饭。

杜诗怡有些痴然地望着李澈,早些茯苓说的那些话又在耳边回响。

以身相许啊…

他若是不走该多好,回来,就有一个人在等着她,嘘寒问暖的…

旋即,杜诗怡一丝苦笑,看他风度翩翩,气质高华,绝非一般人家的公子,他家又在京都,非富即贵,怕是瞧不上她这样的乡野女子。

“怎么了?快走啊,我也没吃呢,一直在等你。”李澈走了两步,见杜小姐没跟上来,回头一看,杜小姐站在那儿发呆。

“哦!”杜诗怡回过神来,莞尔一笑,上前与他并行。心里一股暖流涌动,多少年了,没有家人等她吃饭,每次回来,都是孤孤单单。

这样的感觉,真好。

“你怎么不先吃呢?要是我晚回来…”

“茯苓说,是附近的人来请你出诊,我想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回来,所以,便等你了。”

“嗯,就是对门的,也不是什么厉害的毛病,不过是水土不服罢了。”杜诗怡随口道。

“水土不服?外地来的?”李澈现在对外地来的人都很敏感,他总觉得,他出了事,顾恒先不说,但是阿德和九黎是一定会来找他的。

“是啊,是位年轻的夫人。”

李澈不禁有些失望,夫人?那就肯定不是来找他的,他认识的人里头,可没有女的会来找他。

看来,明天还是出去转转,说不定,九黎就在这城里。

第二天一早,朱媛媛等人就出发了。

马车刚刚离去,对门杜府的门打开,李澈送杜诗怡出门。

“你放心,我也就随便转转,很快就会回来。”李澈道。

杜诗怡有些不放心:“要不,让茯苓跟着你,城里她熟悉。”

其实杜诗怡担心他会不告而别。

“是啊,奴婢还是跟着公子好了。反正奴婢去药堂也帮不上什么忙。”茯苓机灵道,她比小姐想的还要多,可不能让这位李公子就这么走了。

李澈多少能猜到她们的心思,也就不推辞了,笑道:“那就辛苦茯苓姑娘了。”

朱媛媛坐在马车里,心跳突然就乱了,总感觉有些异样,可又说不出来是什么异样,就是莫名的难受。

看来,自己的身体真的出毛病了。

☆、第454章 人言可畏

南宫墨宇送朱媛媛一行出了景安城,又送了百余里,才分手,南宫墨宇决定重新潜回北赵,调查伏击之事。 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没能保住李澈,那么,必定要查清原因,否则这件事会成为他一生的心结。

朱媛媛知道再次潜回北朝很凶险,尤其是现在两国关系紧张的时候,但南宫执意要去,朱媛媛拦不住。只好祈祷他能平安了。

去时是一心一念,只盼着早一刻到达目的地,回京的路,却是足足走了二十几天。

回到京都,韩使团已经回去了,而朝廷也要派了使团去韩,而方大同与那边关系密切,加方郎从周旋,竟给方大同谋了个类似于参谋顾问的职位,让他立即随使团出发。

方大同等于气都没喘一口又路了。

卞唐与北赵的交涉僵持不下,那边一口咬定与齐王遇刺一事无关,还声称,如是一味纠缠,不惜两国开战。

皇从最初的悲痛愤怒,渐渐也也接受了现实,于是便有些焉了,开战,钱呢?兵呢?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是伤筋动骨,一个不小心还会搭性命的事情。

卞唐没信心打这场战。

于是,只能下旨厚葬齐王,举国同哀。

对此,李洛等人都很愤慨,几次请命要出战,都被皇呵斥回来,朱媛媛却似乎一点也不关心这些,只是认真的打理李澈的后事。

她心里在想什么,没有人知道,只有她自己最清楚。

尽管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是北赵所为,但朱媛媛相信,事实是如此,所以,魏王,北赵赵毅,都是杀死李澈的凶手,那么,此生她将竭尽所能,穷她一生,誓要诛杀此二人。

现在,急不来。

李澈的后事宫里有派专人负责,但朱媛媛还是亲力亲为,这是她最后能为李澈做的事了。

皇家的丧事十分复杂繁锁,好在有外有李洛、顾恒等人帮忙,内有荣夫人,李歆瑶和杨朵朵,还有方夫人和顾夫人,所以,朱媛媛反倒没什么事做了。

每天只在灵堂坐着,有人来吊唁的时候,答礼。

七天后,李澈以衣冠下葬。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过是完成了一项巨大的琐碎的工程,但对于李澈的朋友,和至亲的人来说,伤痛不过是从外显转为内敛。

而在一些人眼里,齐王府算是落寞了,门前冷落车马稀。

在李澈安葬后的第二天,周兴和鬼杀都离开了王府。带着朱媛媛的密令,复仇大计,正式启动。

一支无可匹敌的火枪队,一张南宫墨宇的情报更全面更无孔不入的情报络。

用三到五年,甚至十年,甚至更久,总之,她是要做成这件事。

她知道这是犯了朝廷的大忌,所以,她把地点选在了韩,这个四不管地带。

周兴等人走后,朱媛媛每日都进宫去,因为太后的身体已经很糟糕了。

顾恒私下跟她交了底,太后能不能活过这个年都难说了。

李澈是很孝顺太后的,并非完全是为了能抱着这颗大树,有个靠山,李澈是真心把太后当成祖母,亲爱的奶奶,这点,朱媛媛看得出来。所以,李澈不在了,她得替李澈尽孝,让他在九泉之下没有遗憾。

长寿宫里,太后喝了两口药直摇头,老小孩似的质问朱媛媛“澈儿呢?他怎么不来看哀家?”

朱媛媛柔声道“皇派他出去办事了呢?要好些日子,等他一回来,肯定第一时间来看太后。”

太后不悦道“皇帝怎么老派他出去?哀家都见不到澈儿了。”

孙嬷嬷忍着心酸道“太后,您以前不是老抱怨皇不重视王爷吗?现在皇可器重王爷了,这是好事。”

太后想了想“说的也是。”

又对朱媛媛说“那他回来,你一定要叫他马来看哀家。”

朱媛媛哄道“太后您放心,算臣妾不说,王爷心里最紧张,最孝顺的是太后了,不过,太后您得吃药啊,不然,王爷回来,见到太后病了,一定会伤心难过了,还要怪臣妾没伺候好太后呢!”

“朱侧妃说的是,太后,您忘了,您次大病一场,王爷可是哭的很伤心。”孙嬷嬷附和道。

太后道“哀家没说不喝,哀家是觉得苦。”

“太后,老奴给您备了您最爱吃的蜜饯…”

在两人哄劝之下,太后总算把药给喝了,说是靠着歇会儿睡着了。

孙嬷嬷替太后拿了靠枕扶她躺下,掖好毯子,与朱媛媛走到外殿说话。

“太后的记忆越来越差了,哎…”孙嬷嬷喟叹道。

朱媛媛也是重重叹息,这情况,分明是老年痴呆症,而且症状不轻,太后都已经糊涂到忘了李澈已经不在了。

“希望能好起来吧!”朱媛媛无奈地说,什么尽人事听天命这种实话,她是不敢随便说的。

“嬷嬷,赵王爷来了。”灵芝姑姑进来禀报。

孙嬷嬷看了眼朱媛媛,道,让他进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