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甄妙福了一礼,无视甄焕的眼神,对虞氏露出大大的笑脸,“大嫂,出来散步啊。”

前世,小时候有个臭小子总喜欢揪她辫子,有一次她实在烦了和那小子打起来,居然被他剃光了头发,足足顶着个光头半学期。

至此,她觉得男人这种生物实在不可理喻,向来敬而远之。

原主性子虽不讨喜,可对这位嫡亲的大哥却没做过什么恶事,他的厌恶,应该是实在不喜欢这位妹子的性格,就连甄妙卧床的时候,也只有虞氏来探望过一次。

虞氏察觉丈夫的冷淡,有些不安,冲甄妙露出个笑脸,刚要开口却脸色一变,哇的一声干呕起来。

“大嫂。”甄妙刚要上前,甄焕却伸手把虞氏揽住,冷淡的瞥了甄妙一眼。

“你大嫂不舒服,我带她回房了。”说着小心翼翼的扶着虞氏离去。

紫苏都替主子感到尴尬,面瘫着一张脸装作什么都没看到,甄妙却不以为意的扬起一个笑容:“紫苏,走啦,我们也回房。”

虞氏行至半路,恶心的感觉稍微缓解,劝道:“夫君,您对四妹,有些…有些…”

甄焕瞥她一眼,柔声道:“倩娘,以后对四妹,远着点就是了。”

能做出那种事来,半点女儿家的矜持都不要了,也害他被同窗嘲笑,害家族蒙羞,这样的人,便是亲妹子也没必要亲近。

虞氏性子磊落,自打那次探病和甄妙聊天,就对她改观不少,直言道:“妾身觉得四妹还是挺好的。”

甄焕听得直皱眉:“三岁看老,倩娘,她是我妹子,自小什么样子我最清楚不过了。”

二人进了房门,近身伺候虞氏的丫鬟玉儿便道:“大奶奶,四姑娘之前命丫鬟送了点心来,说是四姑娘亲自做的。”

虞氏自幼习武,身子强健,可这次怀孕却害喜的厉害,整日什么也吃不下,短短十几日清减不少。

这样一来不但急坏了大爷甄焕,就连老夫人、三夫人那里也是时不时送吃食过来,虞氏却是吃什么吐什么。

此时听玉儿这么说,并没什么胃口,出于礼节还是道:“拿过来吧。”

就见玉儿端了一个白玉盘来,五个白中透绿、晶莹剔透的圆形点心摆成梅花状,看着清凉爽口,令人食指大动。

一直压在虞氏胸口令她作呕的浊气去了一半,忍不住拿起一个尝了一口。

淡淡茶香萦绕,甜而不腻,软糯爽口,不知不觉竟吃完一个。

虞氏来了胃口,又拿起一个吃了,再拿第三个就听玉儿说:“大奶奶,四姑娘命小丫头叮嘱了,这点心有些凉,您不宜多吃。”

虞氏讪讪放下,却忍不住看了好几眼翡翠欲滴的小点心,问道:“四姑娘有没有说这点心叫什么名儿?竟是从未吃过呢。”

“说是叫翡翠凉果。”

“翡翠凉果?真是好名字,只是听了就觉得舒坦,夫君,您尝一个。”

甄焕看着递过来的点心有些尴尬,见虞氏难得有些精神不忍拒绝,厚着脸皮接过来尝了,却很是意外。

没有几个男人喜欢甜腻的点心,这点心的味道却恰到好处,还有些茶香味,难怪食不下咽的虞氏能连吃两个了。

“夫君,我就说四妹还是挺好的吧。”虞氏一笑。

甄焕撇嘴,因为嘴里含着点心没有顾上反驳。

第二日一早,甄妙去了三夫人房里。

甄妍已经在了。

温氏见面就问:“妙儿,听小丫头说,昨日那翡翠凉果是你做的?”

甄妙点头:“自然是女儿做的孝敬娘的。”

“老夫人那里可送了?”

“送了,便是两个堂妹那里都送了。”甄妙回道。

温氏这才放心,笑道:“那点心确实好吃,也不知你这丫头怎么琢磨出来的,回头记得再多做些。”

并没说把方子教给大厨房什么的。

这年代的贵族世家,是很讲究传承的,也包括膳食传承。

哪一家有没有拿得出手的膳食方子,或者酿酒方子,都可以体现这一家的底蕴。

贵女出嫁,这些秘方也是珍贵的嫁妆之一。

建安伯府虽不算没落,在勋贵中却只是中等,女儿要嫁到高门,这些也能为她增彩,正好弥补了之前那事的不足。

若是把方子给了大厨房,几个姑娘都会了,也就没了这作用了,说到底还是温氏做娘的私心。

甄妍自然明白温氏的意思,想着甄妙顶着那样的名声嫁到镇国公府,恐怕并不好过,并没有相争的心思,转了话题问道:“娘,这些日子怎么都没见到父亲?”

温氏笑:“说是最近衙门事忙。”

三老爷既不像大老爷日后能够袭爵,也不像二老爷书读得好,中了进士做官比寻常勋贵还要体面,只在鸿胪寺任了个闲职。

甄妍听了就皱眉,隐晦的道:“如今不过四月,正旦、上元早过,重午又还未至,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也不是时候,父亲怎地就忙了呢?娘可要多关心一下父亲,别让父亲累坏了身子。”

温氏伸出手指点了一下甄妍额头,嗔道:“你这丫头就爱操心。”

说到这里心里一动,脸色有些难看起来,当着两个女儿的面不好表露,带着她们前往宁寿堂给老夫人请安。

一进了门,发现大房、二房都到了,大夫人身边还坐了个身穿月白裙衫的少女,刘海齐眉,身形单薄,宛若一株含苞欲放的小荷,正是许久不曾出门的三姑娘甄静。

甄妙向甄静看去。

甄静目光与她对视,又清又冷,很快别开了眼。

老夫人赐了座,果然又提起翡翠凉果一事,难得给了甄妙一个好脸色,接着问温氏:“浩哥媳妇怎么样了?”

建安伯府孙辈男丁少,只三房的大少爷甄焕小名浩哥儿和大房的二少爷涵哥儿。

也是因着三房的孙少爷是长孙,尽管三老爷不争气,老夫人平日还是给三房几分抬举。

温氏忙回话:“就是吃什么吐什么,别的倒是还好。”

老夫人听了直皱眉,大孙媳妇害喜委实厉害了些。

就听甄妍笑道:“祖母,我倒是听说大嫂昨个儿连吃了两个翡翠凉果,因不敢多吃还有些遗憾呢。”

这一下,众人的目光又落到了甄妙身上。

第九章 做薄饼

老夫人看了甄妙一眼:“四丫头,以前膳食师傅说你好钻研,我还以为是专拣了好话哄我开心的,原来是祖母小瞧你了。日后再研究出好菜,让你大嫂能多吃两口,你可就是咱家的大功臣。”

甄妙扬起脸笑得极甜:“祖母,孙女喜欢研究这些。”

没有半点邀功和得意,只有满满的自信和开心。

老夫人看的一怔,直觉这个孙女自落水后确实不一样了,暗道人逢大难,果然是会变的。

甄妙上辈子就执着两件事,一件是旅游,一件便是钻研厨艺,厨艺能得到肯定是真的高兴,随后扼腕叹息:“只可惜孙女满腹才华,那小炉子实在难以施展啊。”

看她皱着个眉,一脸嫌弃小炉子的模样,老夫人哈哈大笑:“以后祖母这小厨房就借给你了,只是有一样,可别把厨房烧着了。”

老夫人看着开心,旁人自然赔笑。

二夫人李氏暗自咬碎银牙。

她自嫁来,转年就添了一对双生女儿,却伤了身子,至今没再怀上。

如今二房这一辈一个男丁也没,偏偏二老爷还把她们母女送回来,说是尽孝。

没了她的压制,那些狐狸精要是生个儿子…

想到这就挖心挖肺的难受,暗暗埋怨老夫人,却又不敢表现出来,狠狠盯了三夫人一眼。

一个破落户娘家,一个没脸没皮的女儿,偏偏还爬到她头上去了。

大夫人面带微笑,心中并没过多想法。

她是当家夫人,嫡亲的女儿又已经出嫁,只剩个小儿子要操心,剩下的姑娘名声好嫁得好,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只是也暗暗纳罕,这四姑娘倒是有本事,明明到了人见人厌的处境,竟也哄得老夫人回了心。

三姑娘甄静在一旁静静坐着,人如其名,始终未发一言,看着甄妙的眼神却格外暗沉。

早膳都是各房回去自用的,老夫人并不留饭,闲聊了一会儿就命众人散了,用过早膳喝着茶与王嬷嬷闲聊:“三丫头那里,都处置妥当了?”

王嬷嬷拿了美人捶给老夫人捶腿:“三姑娘跟前的张妈妈是个妥当的,三姑娘的事只她和两个贴身丫头知道,只打发了一个嘴碎的婆子并两个小丫头。只是二姑娘四姑娘那里,您看——”

老夫人虽已不当家,各院的大事想要瞒她还是不易的,实是因为建安伯属于典型的纨绔子弟,到老除了皱纹多了,没有半点长进,偌大的建安伯府都靠老夫人打理过来的,没有没落已经是难得了。

老夫人笑笑:“二丫头是个沉稳的,处事有度,将来到了侍郎府应该不会让人操心。倒是四丫头,让我有些出乎意料…”

“四姑娘也是心善…”王嬷嬷忍不住多了句嘴。

老夫人笑起来:“素月,四丫头两个翡翠凉果就把你收买了去?”

“老夫人!”

老夫人拍拍王嬷嬷的手:“行了,我心里有数,她们两个,都是好孩子,我只盼她们能一直这样懂事。”

同样一件事,二姑娘避开是得当的处置,四姑娘若也避开,却太过自私凉薄。

三姑娘寻死和四姑娘有着直接的联系。

到了老夫人这个年纪,还有什么看不明白的。

“那都是老夫人教导的好。”王嬷嬷说着,想着这些年老夫人的操劳,一阵心疼。

这世上的男人啊,便都是这个样子,像老伯爷这样年轻时只一两个通房,也没弄出一大堆庶子庶女的已经算好的了。

“你呀,总是哄我。对了,三丫头那里打发了人,四丫头那就一个紫苏是得用的,哪天叫赵婆子过来,买几个小丫头。”

“嗳。”王嬷嬷忙应着。

甄妙回去练了一个时辰的字,眼看着就要到了晌午。

这里都是一天早晚两顿饭,富裕的人家中午垫些点心。

甄妙却不习惯,她有一年去登山,不小心滑落到山沟里,足足饿了两天才等到救援的人。

打那儿起,别说少吃一顿,就是吃晚了,心都会发慌。

她打算做薄饼卷菜。

想着那不争气的小炉子,早上请安时又得了老夫人的话,甄妙半点都不见外,带着紫苏就又去了宁寿堂。

一遇到和吃有关的事,这货脸皮就自动无限加厚。

老夫人见甄妙这么快就打算征用自己的小厨房,有些意外的同时又来了几分兴趣。

这时候饮食已经开始讲究食不厌精,花样却是远不如甄妙那个世界的。

甄妙进了小厨房,发现瓜果蔬菜和肉类都是极新鲜的,更是满意,并没忙着做饼,而是把食材都看了一遍。

见有泡发好的红豆,淘米加水,又放了碎碎的核桃仁,先把红豆粥煮上,这才开始做饼。

莴苣、胡萝卜切成细丝焯水,和黄瓜丝一起用香醋、清酱绊了,点了麻油,又加了些炸过花椒的熟豆油,再配上用甜酱炒过的肉丝,放到摊得像纸一样薄的饼里卷好,薄饼卷菜就做成了。

等都做成,红豆粥正好煮得酥烂,一并端了出去。

“祖母,您尝尝。”甄妙一双黑且大的眼睛巴巴看着老夫人,一脸求表扬的模样。

老夫人扑哧一笑,夹起一个尝了尝,酸甜清爽还伴着淡淡花椒香,令人胃口大开。

每个卷饼不过三寸左右,只两口就吃完了。

老夫人又夹起一个,就听到甄妙肚子不争气的发出咕噜声,不由大笑,冲王嬷嬷道:“看这丫头,晚吃了一口,肚子就向我发脾气了。”

王嬷嬷跟着凑趣:“也难怪四姑娘着急,这香味老奴闻着都眼馋呢。”

甄妙脸微红,却猛点头:“嗯,嬷嬷说的不错,这饼实在太香了。”

看她说得认真,又一本正经,偏偏就让人看了好笑,老夫人笑容就没消过。

王嬷嬷暗暗纳罕,原来的四姑娘明明伶俐的过了头,怎么现在成了一副娇憨性子了呢。

这样子,说不准是个有福气的。

“祖母,这饼您看大嫂可吃得?”

老夫人这才想起来,忙吩咐丫鬟把薄饼和红豆粥装盘,分成几份给各房送去,特地嘱咐看虞氏能不能吃得下。

不一会儿大丫鬟白芍返回来,满脸的笑:“回禀老夫人,大奶奶把薄饼都吃了,红豆粥喝了也有小半碗,整个人看起来顿时精神了不少。”

老夫人听了大喜,当场命白芍取了红木梳妆匣来,取出个白玉手镯赏给甄妙。

甄妙吃的心满意足又得了镯子,开开心心的回了房。

到了落日时分,小丫鬟禀告说大爷过来了。

第十章 风波起

“大哥这时过来,有什么事么?”甄妙刚用过晚膳,正喝茶消食。

甄焕有些不自在,还是道:“不知四妹那薄饼卷菜怎么做的,晚上小厨房也用了那些食材,却总调不出那个味来。”

虞氏自从有孕后因为孕吐严重,特设了小厨房。

今日大厨房送去的晚膳果然又没吃下,听丫鬟说中午四姑娘送来的薄饼大奶奶吃了个干净,甄焕忙令小厨房照做了,谁知虞氏只尝一口就放下了。

为了妻子和肚里孩子,甄焕再不待见这个妹子也只得厚颜求了来。

对这个哥哥,甄妙心中无感,自然无喜无怒,听他一说就命丫鬟拿来笔墨,直接写了做法递过去。

“多谢四妹了。”甄焕僵着脸道。

甄妙直接无视,端了茶。

甄焕有些尴尬的离去。

紫苏跟了甄妙这些日子,虽然面瘫,甄妙也没嫌弃,有好吃的还记得赏她一份,多少有了些主仆情谊,忍不住道:“婢子多嘴说句不该说的,姑娘对大爷,何不和软些,日后,总是要仰仗大爷的。”

媳妇在婆家硬不硬气,要看娘家,而娘家给撑腰的就是弟兄了。

甄妙眯着眼笑。

她能仰仗谁呢,镇国公府比建安伯府门第高了许多,大哥是三房的不能袭爵,至今还在读书,而镇国公世子已经在亲卫军中任职了。

想起那双满是仇恨厌恶的眼睛,甄妙不自觉打了个寒颤。

她也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一想起来心里其实怕的不行,只能控制自己不去想,尽量把现在的日子过好。

说到底,她谁都仰仗不了,也没人让她仰仗。

前世她上学比旁人早了几年,到这里时不过二十来岁,那种甜蜜的爱情还没尝过,有些好奇,却也并不是特别向往。

要知道她那二十年可是过得乐颠颠的,她现在不求那个男人的喜爱,只要让她安稳的活下去就好了。

之后的日子风平浪静,甄妙每日抄抄佛经看看书,偶尔弄些美味打牙祭,又过了个端午节,很快天就热了。

三夫人温氏想着两个女儿许久没出门,很快今年一个明年一个都要出阁了,就带着姐妹二人去宝华楼看首饰。

宝华楼是京城最好的银楼,母女三人坐在二楼包间里兴致勃勃的挑选首饰。

小半个时辰后温氏的贴身丫鬟锦屏进来,附在温氏耳边说了几句。

温氏脸色微变,站起来道:“妍儿,你和妙儿先在这里挑选,喜欢的就记下让银楼送到府里去,挑完娘若是还没回,你们就自行回去,可不要在外头多呆。”

姐妹二人互视一眼,齐齐称是。

只是待温氏一走,甄妍就支开丫鬟对甄妙道:“今日母亲带的画壁出来,锦屏是留在家里的,她这时过来恐怕有什么急事,我不放心母亲跟去看看,你别乱走。”

甄妙觉得温氏没带她们去,恐怕是不想她们知道,只是二姐自幼是有主意的,她也拦不住,刚要点头却觉脖颈一凉。

她不由向窗外望去。

一个蓝衣青年坐在马上,一动不动的盯着她。

那感觉,就好像是一把冰冷的匕首逼在脖子上,只要一动,就会血流如注。

是他!

明明是俊朗如清风明月的男子,悄然坐于马上驻足街头,不知吸引了多少小娘子放慢了脚步。

还有大胆的小娘子抓起篮子中的樱桃掷去,他端坐不动,樱桃砸在衣角流出鲜红的汁液。

衣角被汁液染湿,随风扬啊扬,像是风干了的一抹暗血。

甄妙心一紧,砰地一声取下了支起窗子的叉竿。

甄妍骇了一跳:“四妹,怎么了?”

甄妙抓住甄妍的衣袖,声音有些抖:“二姐,带我一起去。”

她怕留下来,那个男人会忍不住上楼掐死她。

他的眼神就是这样告诉她的。

甄妍怕跟不上温氏,无意纠缠,立刻允了甄妙的要求,二人带好帷帽匆匆下楼。

出了宝华楼,街上人群熙熙嚷嚷,那清冷如高山白雪的男子早已不见。

甄妙大松一口气,紧跟着甄妍寸步不离。

以后再也不出来了好不好,外面太危险了,她要回家!

温氏七拐八拐,进了一个胡同,在一座民宅前停下来。

“给我踢门!”

今日因为带了两个女儿出来,温氏特意带了几个身材壮实的婆子,此时正派上用场。

砰地一声,大门就被个五大三粗的婆子踢开了。

温氏冲了进去,不一会儿就传来男女的惊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