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是男人的怒吼声:“温氏,你这泼妇,不要闹的太过分!”

“啊,我过分?你半点体面都不讲,养个外室在这里是怎么回事?真当我是死人啊!来人,给我把那贱人狠狠的打!”

“谁敢,我告诉你温氏,婉娘她已经有了我的孩子,今日,今日我是再不怕你闹了!”

胡同口渐渐有人围观。

甄妍狠狠跺脚。

她早就察觉父亲的异样,怕将来闹出事端来这才提醒了母亲,却不想母亲这样沉不住气,把事情闹成这样。

正常的主母,难道不是该悄悄劝了夫君把人接回来,日后搓扁揉圆还不方便?

甄妙揉了揉额头,看围观的人都是小老百姓,应该不知道父亲的身份,微松口气,却也明白不能再拖,拉着甄妙走了进去。

见两个女儿进来,三老爷和温氏同时愣了。

随后三老爷更加暴怒,指着温氏骂:“泼妇,你,你竟然还带了——”

甄妍忙道:“父亲,您是要让全京城的人都知晓么?”

三老爷如戳破的皮球,禁了声。

甄妍长眉一挑,扫一眼仆妇们:“都愣着干什么,还不请婉姨娘回府!”

一群人离去,来得快去的也快,寻常百姓并不知道这里住了何人,来捉/奸的又是哪家贵妇,只是兴致勃勃议论着,为平淡生活添了点谈资。

可这件事还是很快在上层传开了,速度快的令建安伯府措手不及。

说的很是难听,建安伯府的三夫人去捉老爷的奸,还带着两个女儿!

老夫人气的心口疼,连道几声孽障,长叹道:“这是有人在算计我们伯府啊。”

第十一章 货物耳

老夫人招了三老爷的长随甄安问话,只问出那婉姨娘是楚潇阁的清倌人,三老爷去了几回就把她赎身,养了外室。

这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上层贵族们私下里玩乐,民不举官不究。

可事情坏就坏在因为三夫人带着女儿去捉/奸,三老爷逛青/楼的事传得满城风雨。

御史一个折子递上去,三老爷这芝麻大的闲职就被革了。

三老爷成了个白丁,三夫人也成了三太太。

看着跪了满地的人,老夫人气得手直抖:“来人,给我把这贱人拖下去打死了事!”

“老爷——”婉姨娘小脸煞白,惶恐的喊着看向三老爷。

三老爷眼中闪过心疼,竟一改往日的懦弱,鼓起勇气道:“娘,您就看在那未出生的孙儿份上,饶了婉娘吧。”

老夫人啐了一声:“畜生,你还敢开口!”

可到底没再说把人拖下去。

两个婆子架着婉姨娘不动。

婉姨娘忽然嗯的一声,捂着肚子缓缓蹲下去。

“婉娘!”三老爷吓了一跳,忙扑了过去。

素来泼辣的三夫人今日有种反常的安静,几乎是冷笑着看着三老爷的举动。

甄妍脸色一直是白的,和甄妙一起跪在三夫人旁边。

“罢了,把她带下去找个大夫看看,在生产前,别让她出房门一步。”老夫人摆摆手。

见婉姨娘要被带下去,甄妍挺直了身子,接着重重磕了一个头:“祖母,请容孙女说几句话。”

老夫人看她一眼:“二丫头,你可知自己犯下了大错?”

甄妍抬起头来,声音像冰晶一样:“妍儿知道,妍儿一时糊涂,害了父亲母亲,也害了妹妹,更令伯府蒙羞,所以祖母无论怎么处置妍儿,妍儿都心甘情愿。只是有一句话妍儿不得不说。”

“什么话?”

甄妍抿了唇,一字一顿道:“婉姨娘不能留!”

“什么!孽障,你知不知道在说什么!”三老爷火冒三丈,几乎是跳了起来。

老夫人抄起小桌子上的碟子就砸过去。

碟子砸偏了,切成薄薄一片的西瓜却糊了三老爷满头满脸。

“你给我跪下!”老夫人厉声道。

对老夫人的话三老爷不敢不听,一双眼却死盯着甄妍。

甄妍仿佛没有察觉三老爷的目光,继续道:“祖母,原本孙女以为婉姨娘是清白人家的女儿,这才带回了府。谁想她是,是…这样的身份,进我们伯府的门,还要生儿育女,是要满京城的人都笑话么?”

说到这里极为轻蔑的扫了婉姨娘一眼:“更何况,她这样的身份,孩子到底是不是父亲的还未可知…”

“老夫人,妾跟着老爷时还是清清白白的,姑娘这样污妾,妾情愿一死以证清白!”婉姨娘说着挣扎开婆子的束缚,一头向墙壁撞去。

两个婆子自然不敢让她撞墙,忙死死拦住。

甄妍冷笑一声:“祖母,无论如何,孙女绝不要一个从青/楼女子肚中爬出来的弟妹,若是如此,孙女也没脸嫁到侍郎府,情愿青灯古佛一辈子!”

“你!”三老爷恨不得把女儿的嘴堵上,一副要杀人的样子。

在甄妙记忆里,三老爷一直有些懦弱,被泼辣的三夫人管得死死的,这样横眉怒目的样子还是头一次见。

再瞥一眼哭得梨花带雨的婉姨娘,果然每一朵小白花的身前,都有一个自以为是的大英雄护着么?

“娘,是媳妇蠢钝,媳妇自请下堂,只求您好好照顾媳妇的三个儿女,别把二丫头的胡言乱语放在心上。”三夫人眼神都是灰暗的,重重磕了一个头。

老夫人变了脸色:“胡闹,你们一个个的,还嫌闹得不够么!”

甄妙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呃,事情有点复杂,她得好好捋一捋。

这货一思考,就烦了老毛病,把手握成拳头放在嘴边当猪蹄啃着。

老夫人那眼风正四下扫射着,见到甄妙那模样胸口一滞,斥道:“四丫头!”

甄妙忙往前凑了凑:“祖母,孙女有件事不懂。”

“呃?”老夫人挑挑眉。

“祖母,如果孙女把您最喜欢的花瓶打碎了或者丢掉了,您很生气,会气得要打死孙女或者把孙女赶出家门么?”

老夫人气笑了:“当然不会,你这丫头怎么这么问,一个花瓶而已,祖母再稀罕也就是个物件,还能为了它这样罚你么?若是如此,祖母成什么人了,不但让旁人戳脊梁骨,就是列祖列宗在地下也要怪祖母刻薄啊!”

甄妙看了三老爷一眼,满是不解:“所以孙女才纳闷啊。妾通买卖,货物耳,因为她,姐姐要青灯古佛,母亲要自请下堂,这样的麻烦人,为何不卖掉呢?难道她腹中的孩儿,比大哥、二姐还要稀罕么?”

她这样就事论事,轻飘飘的说出来,却理直气壮的让人说不出话来。

老夫人心中一凛,忽然想通了。

不错,建安伯府虽然男丁稀少,先不说婉姨娘腹中是男是女,就算是男丁又如何,一个**女子所生的孩子,白白拖累了其他孙子孙女。

人丁兴旺,是为了互相扶持,好让家族更加繁盛,可是这个孩子的出生带来的只会是耻辱和内斗,是乱家的根源!

“带下去吧。”老夫人想看着家族枝繁叶茂的天性到底被理智压过,看一眼王嬷嬷。

王嬷嬷会意:“是。”

“娘,不能啊,婉娘腹中的是儿子的骨肉,您的孙儿啊!”三老爷紧紧搂着婉姨娘。

老夫人不为所动:“浩哥儿、妍儿、妙儿才是你的骨肉。”

“老爷,老爷救救妾啊——”婉姨娘哭得再婉转哀怨也没顶用,被拖了出去。

三老爷心疼的脸色铁青,终究没敢忤逆老夫人的意思。

老夫人的处置下来,三老爷请了家法被禁足,三夫人同样被禁足,甄妍和甄妙则被罚去跪祠堂。

夜间祠堂阴冷,姐妹二人靠得极近。

“这一切,都是我的错。”自从跪下就一直沉默着的甄妍,忽然道。

甄妙眨了眨眼。

甄妍似乎想寻个宣泄的途径,自顾自的说下去:“是我,是我多嘴提醒了娘,娘这才盯着父亲,还是我自作聪明要去跟着娘,还把你带了去,结果把事情弄的不可收拾,还连累了你的名声。呵呵,我只想着娘容易冲动,却把自己看得太高了,以为自己能解决一切——”

见甄妍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整个人都似魇住了,甄妙忙抓住她的手:“二姐,你才比我大两岁呢,已经好厉害了。有心算无心,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呀。”

甄妍回过神来,眼中闪过冷光,喃喃道:“不错,你说是谁在算计我们伯府呢?”

第十二章 误会

莫名其妙的,甄妙就想到了那日在宝华楼的惊鸿一瞥。

见甄妙神色有异,甄妍问道:“四妹,怎么了?”

甄妍犹豫了一下道:“那日我们在宝华楼挑选首饰,娘刚走时,我无意中瞥见了镇国公世子。”

甄妍一下子变了脸色:“你的意思是?”

“我也并没有什么意思,只是觉得好巧合。”甄妙不敢把话说的太满。

她心中,却总感觉此事和镇国公府有关,毕竟镇国公世子在落水时是想置她于死地的人,想来是极不满这桩亲事的。

若是建安伯府事情闹得不可收拾,那边提出退婚也就没人说三道四了。

甄妍瞬间也想到了这些。

她虽不知道甄妙曾被镇国公世子掐脖子的事,却也能料到对方对这门亲事不满。

“这件事你先不要和任何人说,我派人查查。”甄妍叮嘱道。

“也不告诉祖母么?”

“无凭无据的,镇国公府和伯府又是这样的关系,事情还没个定论告诉祖母做什么。”

“嗯。”甄妙点点头。

她知道这位二姐自幼帮着温氏理家,心腹很是有几个的,说不定还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人脉。

不像她,就一个面瘫丫鬟,还是老夫人派遣的。

有了一个模糊的方向,再查起来就顺利多了。

甄妍想起两个多月前之所以留意起三老爷,是因为逛园子时无意中听修剪花枝的两个婆子议论了几句。

把两个婆子的底细查了个底翻天,发现一个姓赵的婆子有个娘家侄女是在镇国公府厨房做事的。

三老爷以前被温氏管得紧,鲜少去喝花酒的,甄妍再招来甄安盘问,甄安回忆起三老爷数月前去楚潇阁,是一位同僚的宴请。

大户人家打探消息自有一套,甄妍派心腹出去打探。

京城中对建安伯府的议论还没有消除,更有风声传出来镇国公府打算退亲,下人们看三房的眼神都有些异样。

老夫人那天虽是听进了甄妙的话,事后对三房的两个姑娘却待见不起来,每日请安都是淡淡的,早早就把人打发走。

甄妙却像没事人似的该干嘛干嘛,天气渐热,她做了些蓑衣黄瓜。

把做好的蓑衣黄瓜分盒装好给各房送去,亲自提了一份献给老夫人,接着去了甄妍那。

甄妍苦夏,又有心事压着,几日光景就清减不少,食欲不佳,却就着甄妙送来的黄瓜连吃了两个小饼子。

甄妍端详着临窗放置的绣架:“二姐,你绣得这喜鹊登梅图,是打算做屏风么?”

“嗯。”甄妍饱餐一顿,觉得心情畅快许多。

“二姐的绣活儿越来越精致了,将来往厅里一摆,不知多少人要夸的。”

这说的,自然是等甄妍出嫁后的事。

甄妍面上并无多少喜色,只是道:“四妹也该绣着了,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甄妙点头:“嗯,绣着呢。”

虽然不知道这亲事到底会不会生变故,或者日后过得如何,该做的还是要做的。

姐妹二人正闲聊着,莲叶探头,看了甄妍一眼。

甄妍会意,起身道:“四妹先坐坐,我去去就来。”

到了隔间,莲叶低声道:“姑娘,小四回来了,这是给您带的信儿。”

甄妍接过来拆了,里面的内容让她变了脸色。

当日宴请三老爷几人的那个同僚,有一个妾是镇国公府去年刚放出来的丫鬟。

再想想两个花匠婆子的议论正是甄妙和镇国公世子亲事定下后不久,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么!

甄妍满脸怒意的回了屋。

“二姐,怎么了?”

甄妍气怒欲言,又生生忍住。

三老爷那事已经发生了几日,镇国公府那边并没有传来什么动静,若这门亲事继续,她说了岂不是白令妹妹懊恼。

一旦存了这个心结,等嫁过去心中有了怨气,再想和世子相处好就更难了。

便是甄妍也不得不承认,当时是妹妹做得不对,对方此行虽有些隐私刻薄,也是有个源头的。

依她看,甄妙性子越来越讨喜了,嫁过去好好相处,说不得能改了最初的坏印象,可若是甄妙心里也有不满,两个都心存不满的人却是会越过越离心了。

“是两个小丫头子吵起来了,都是不让人省心的。”甄妍无奈笑道。

甄妙便没有多问。

可过了会儿,就有沉香阁的小丫头跑来道:“姑娘,老夫人让您过去。”

“祖母找我有事?紫苏呢?”甄妙站起身往外走。

她屋里至今只有一个大丫鬟紫苏,今日出门也只带了两个小丫头

小丫头期期艾艾的道:“紫苏姐姐塞给传话的阿绸姐姐一块碎银子,听阿绸姐姐说是镇国公府来人了,紫苏姐姐命婢子来给姑娘传信,她先一步去宁寿堂了。”

“呃。”听小丫头这么一说,甄妙心中生出果然如此的感觉,抬脚往外走。

“四妹。”甄妍把她叫住,“我跟你一起去。”

“二姐,祖母叫了我,你还是别去了。”

甄妍一脸坚定:“不,我跟你去。”

姐妹二人携手去了宁寿堂。

紫苏守在外面,见了甄妙快步迎上来跟在她后面,低声道:“姑娘,是镇国公府的教养嬷嬷。”

甄妙听了还没有如何,甄妍却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心中怒火上涌。

来的是教养嬷嬷,那就没有退亲,可是一个伯府的姑娘,却要未来婆家的教养嬷嬷来管教,这实在是太打脸了。

果然一进屋,发现老夫人的脸色极为难看。

她下首的小杌子上坐着个穿藏青色衣衫的妇人。

那妇人容长脸,一副不苟言笑的模样,见姐妹二人进来站了起来。

“孙女给祖母请安。”姐妹二人齐声道。

见甄妍一起过来了,老夫人有些意外,却不好多说,抬手命二人起来,忍着羞恼对妇人道:“杨嬷嬷,这是我两个孙女,二丫头妍儿,四丫头妙儿。”

什么时候,府中的姑娘让一个婆子说三道四,可如今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四丫头若是被退了亲,就真的毁了。

听了老夫人的介绍,杨嬷嬷审视的目光就落在了甄妙脸上。

第十三章 善缘

“杨嬷嬷好。”甄妙微微福了福,声音轻柔,随后大大方方的回视。

老夫人暗暗点头,四丫头倒是没有失态,再怎么样,她是主,来人是仆,低眉敛目的难免让人笑话小家子气。

杨嬷嬷侧身避开,接触到甄妙纯净如水的眼神,心中微怔。

那么多甄四姑娘的传闻,她心中早已对四姑娘什么样有了个勾画,却没想到真人和她想象的有那么点不同。

这样一想,心中顿时有了几分好奇。

“四姑娘好,老奴是奉了老镇国公夫人的吩咐来伺候姑娘的,还望四姑娘不要嫌老奴嘴拙手笨。”

面对这种情况,接受了无疑是耻辱,开口拒绝,对方是代表着老镇国公夫人,也不合适。

甄妙觉得这次没时间让她好好捋一捋了,福至心灵想起一句话:若是有人说的话让你不想回答或者不会回答,那就保持微笑,让会回答的人回答好了。

于是这货淡淡一笑:“杨嬷嬷客气了,长辈的事,我听祖母的。”

老夫人大奇,心道谁说四丫头落水后没有以前伶俐了啊,简直是有眼无珠!

再也没有比这更合适的应对了。

杨嬷嬷亦是深深看了甄妙一眼。

于是甄妙笑得更淡定了,心中小人却捶地道:“别看我啊,你们该干嘛干嘛,这样笑太他妈累了。”

老夫人终于接话道:“杨嬷嬷太过谦了,京城谁不知道您是曾经伺候过太后的,伺候四丫头这种话可万万说不得,太折煞她了。”

“四姑娘到了哪儿都是主子,老奴在哪儿还是奴才,老夫人这么说才是折煞老奴。”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交锋十数回,老夫人渐感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