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姐儿烫着没?”

罗知真忙摇了摇头:“祖母,我没事儿,走了一路。汤水已经不烫了。”

老夫人见罗知真手腕没有发红,微微松口气,看着跪在地上脸色苍白的红福,到底是给这位大丫鬟留了脸面。沉声道:“还不快带三姑娘去收拾一下。”

“是,多谢老夫人和三姑娘不怪罪。”红福忙爬了起来。去扶罗知真。

罗知真摆了摆手,转身走到桌边,打开食盒,端出一只一模一样的青瓷碗来。

“孙女力气小。怕路上洒了,还备了一碗。”

红福神色一僵,低着头不敢抬起来。手却悄悄攥紧了。

昨日,大奶奶私下找到她。嘱咐她要多多注意老夫人的饮食,还特意提起,汤圆黏性重,老夫人牙口不如以往,要是想吃,一定要想法子劝阻了。

她虽觉得大奶奶有些小题大做,可当丫鬟的,一步错就有可能万劫不复,所以看着三姑娘端来汤圆孝敬老夫人,就狠了心,冒着被责骂的风险,把那一碗汤圆给解决了,可谁曾想到,三姑娘居然还备了一碗,她要是再有什么动作,恐怕就不是责骂这么简单了。

“祖母——”罗知真捧着碗,眼中有着不自觉的哀求。

她很怕,迈出的第一步,就这样夭折了。

她想起大嫂过门那一年,她当了出轿小娘,本该是风光露脸的事儿,却因为大嫂的不配合,害她丢了大脸。难道说,一个庶女,想要成事儿就这么难吗?

她眼睛里有泪水悄悄打转,老夫人见了,暗暗叹口气,道:“红福,你今日是怎么了,愣着做什么,还不快把地上清扫干净。”

说着冲罗知真招手:“来,让祖母尝尝真姐儿的手艺怎么样。”

罗知真露出明媚的笑容,小心翼翼捧着碗,特意远远绕开了红福,用勺子舀起一个汤圆,送到老夫人嘴边。

她舀起的这个汤圆大小适中,老夫人有意给孙女几分脸面,一口吃下。

谁知意外就这么降临了。

老夫人笑意忽收,捂着脖子开始喘不上气来,很快地,脸色就发青了。

罗知真手中的碗一下子摔到了地上。

红福本来还半蹲在地上收拾,听到动静抬了头,见到老夫人的样子,吓得花容失色,大喊道:“杨嬷嬷,红喜,你们快来啊,老夫人噎住了——”

耳房里候着的数人顿时冲了进来,杨嬷嬷一马当先,看清老夫人模样,脸色大变,一边往老夫人跟前跑,一边问:“怎么回事儿?”

红福声音都抖了:“老夫人吃汤圆,噎着了!”

“还不快去叫大夫!”杨嬷嬷劈头对不远处的丫鬟吼道,手上也没闲着,扶着老夫人拼命拍打她的后背。

老夫人一口汤圆噎在喉咙里,上不来也下不去,脸色开始由青转紫,只听到呼哧呼哧愈加急促的喘气声。

罗知真直接就吓傻了,这时候反应过来,后退几步,捂着嘴就冲了出去。

这个时候屋子里一片混乱,自然是没人管她。

甄妙正好进了院子,忽然一人扎进她怀里,定睛一看是罗知真,不由问道:“真姐儿,这是怎么了?”

罗知真却看也不看甄妙,推开她就跑了。

甄妙脸色一变,已经意识到不对,箭步冲了进去,看清室内情景,不由大骇。

“杨嬷嬷,让我来!”

这个时候,一分一秒都是宝贵的,甄妙脑子里已经是一片空白,什么都顾不得想,一把推开杨嬷嬷,站在老夫人身后环住她的腰,一手握拳抵住老夫人胃部,另一只手抓住拳头,用力快速的往内里向上击打。

红喜大吃一惊,忙上去拦:“大奶奶,您这是干什么,这样老夫人受不住的——”

甄妙一脚把红喜踹出去老远:“闭嘴!”

她手上没闲着,重复着刚才的动作,红喜还想上去拦,却被红福拉住。

不知怎的,红福现在对甄妙有了种说不出的信任。

这时候就听哇的一声,老夫人一张口,一个还完完整整的汤圆就滚了出来。

甄妙几乎是虚脱般的松了口气,浑身已经被汗湿透了,后退几步,无力的坐在绣墩上。

杨嬷嬷扶着老夫人,连连念着“谢天谢地”。

这时府上大夫赶过来了,处理着后面的事儿。

甄妙歇过来,问红福:“怎么回事儿?”

她在屋子里,总觉得有些不踏实,想想曾经看过的故事书,许多被料定要出事的人,千方百计避开,总是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心就悬了起来。

不说世子的托付,她嫁进来三年了,就算现在老夫人对她有了些芥蒂,可日复一日建立起来的感情却不是骗人的,要是老夫人出了事,她要自责一辈子,与其事后后悔,不如现在严防死守。

甄妙想了,她今日就厚脸皮一回,大不了说世子离开后一个人过元宵节难受,在老夫人这里赖上一晚。却没想到这么快,老夫人就出事了。

“三姑娘端了汤圆来孝敬老夫人,谁知道老夫人只吃了一口,就噎住了。”红福哭的满脸是泪,要是老夫人真的出了事,她们贴身大丫鬟肯定是要陪葬的。

甄妙目光凌厉地扫了红福一眼。

红福知道甄妙恼什么,咬着唇道:“今日也真是巧了,三姑娘第一碗汤圆被婢子不小心碰洒了,谁知道三姑娘带了两碗来——”

甄妙这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想到刚刚罗知真哭着冲出去的样子,脸色微变,扬声道:“来人,快去找找三姑娘!”

除了杨嬷嬷,以及红福红喜两个大丫鬟留下伺候老夫人,其他丫鬟婆子都被甄妙打发出去了,想了想不放心,吩咐青鸽和雀儿:“你们也去找找,尤其是湖边、假山、花棚等背人的地方。”

老夫人这边因为汤圆已经吐出来了,倒没有什么大碍,只是上了年纪,又经过刚才一番折腾,已经陷入了沉睡中。

等大夫走了,甄妙就对杨嬷嬷道:“以后就要杨嬷嬷多费心了,祖母上了年纪,一些糯米做的东西最好就不要吃了。红福她们不好劝,您的话,祖母还是听的。”

杨嬷嬷连连点头:“也是我疏忽了。”

她心里是有些疑心的,今日的家宴上,就没见着汤圆的影儿,大奶奶莫非未卜先知不成?

也幸亏有了她,老夫人才没有出事,等老夫人醒了,对大奶奶那点心结恐怕就没影了。

红福同样是心中称奇,望着甄妙的目光崇敬又有些迷惑。

这时一个丫鬟匆匆跑进来:“大奶奶,不好了,三姑娘出事了。”

甄妙心中一沉:“三姑娘怎么了?”

丫鬟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气喘着道:“三姑娘砸开了碧波湖的冰窟窿跳了下去,幸亏被雀儿姑娘救了上来,现在人还昏迷不醒呢!”

甄妙心中一万头草泥马咆哮而过。见过添乱的,没见过这么添乱的!

她起了身:“杨嬷嬷,祖母这边您先守着,我去看一看三姑娘。”

甄妙走了不久,老夫人醒过来,听杨嬷嬷讲了后面发生的事儿,眼圈红了:“大郎媳妇呢?”

第四百零三章 待我长发及腰

“大奶奶去看三姑娘了。”杨嬷嬷附耳,低声把罗知真的事儿说了。

老夫人脸色数变,最后嗟叹:“都是老二那个孽障惹的祸!宠妾灭妻,果然是乱家的根源!”

杨嬷嬷跟着轻叹一声。

国公府如今虽是蒸蒸日上,可二房已经有了败家之象。

田氏一走,留下年幼的五郎,还有三姑娘和襁褓中的八郎,没有一个主母在,实在不成样子。老夫人年纪又大了,总不能都放到她膝下养着。

“按理说,田氏给老二生养了三儿一女,老二给她守上三年也不为过,可看现在这样子,却不成了。等守满了一年,还是尽快给老二娶新妇吧。我这把年纪了,说不准什么时候两腿一蹬就走了,总不能把几个孩子耽误了。杨嬷嬷,你见得多,也帮我留意着。年纪大不要紧,只要人品好性子稳重就成。”

这就是说,那寡妇或者和离妇人也在考虑之中了。

大周这个时候,并没有寡妇不得再嫁的约束,只不过像镇国公府这种人家,要讲究些,很少有这种情况发生。老夫人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儿,却想通了。日子不是只过给别人看的,首先还要合适才行。

杨嬷嬷点了点头。

甄妙去了安置罗知真的地方,一进去,就见她躺在火炕上,小脸埋在锦被里,雪一样的白,青丝尚未干透,海藻般铺着,越发衬得楚楚可怜。

“大奶奶。”屋子里的丫鬟忙行礼。

甄妙扫一眼室内,问:“青鸽和雀儿呢?”

其中一个丫鬟忙道:“雀儿姐姐下了水,浑身都湿透了。青鸽姐姐背着三姑娘过来的,衣裳也湿了,都去换衣裳了。”

甄妙悄悄松了口气。

都是一直跟着她的丫头,要是出了什么事儿,也会心疼的。

她走过去,在炕沿坐下,看着罗知真双目紧闭。睫毛却微微颤了颤。就知道她是醒来了,只是在装睡罢了。

“你们先下去吧。”

等丫鬟们鱼贯而出,甄妙叹口气。道:“真姐儿,你醒了吧?”

罗知真眼皮一抖,没有吭声。

“你也不算是小孩子了,要是觉得这样能够逃避的话。那我多余的话就不说了,这就走了。”甄妙起了身。环佩叮当,声音悦耳。

罗知真一下子睁开了眼,半坐了起来,双手抱膝。瑟瑟发抖:“我…我害了祖母…我活不下去的…”

她嘤嘤哭泣来,毫不在意形象,哭得涕泪横流:“我只是想哄祖母开心而已。为什么就要遇到这样的事儿?我知道我是庶女,不该和姐姐们比。可我只是想好过一点,从没想过害人,为什么要受到这样的惩罚…”

“祖母她没事儿。”甄妙看着哭成一团的罗知真,虽然平时和她没有半点交集,可此刻,还是生出了恻隐之心。

在不妨碍别人的情况下,想活得好一点,追求更好的生活,又有什么错呢,遇到老夫人这件事,只能说天意是一把杀猪刀,看中了哪块肉,总能找到拿刀的那双手。

“祖母真的没事儿?”罗知真爬了起来,冲到甄妙跟前。

“汤圆吐出来了。”

“太好了。”罗知真破涕为笑,随后又激动的哭了起来,哭了许久,身子一僵,渐渐没了声音。

“祖母以后一定会很讨厌我吧?”片刻后,幽幽的声音响起,她埋着头,没有看甄妙。

“或许会。”

甄妙没有像大多数人一样安慰。

罗知真一下子抬头,与甄妙对视。

“或许不会。”

罗知真困惑起来,反倒忘了难过:“大嫂的意思是?”

甄妙伸出一只手,拍了拍罗知真肩膀:“别人的想法,谁知道呢?可是真姐儿,对你来说,祖母安然无恙,是不是比你一开始以为的,要好得多了?”

罗知真一下子愣住了。

是啊,如果祖母真的出了事,她恐怕只有一死才行了,但是现在,她最大的难处,只是祖母对她的看法。

相较起来,这又算得了什么呢?

几乎是那么一瞬间,她心里就透亮起来,少了几分悲观绝望,整个人又有了少女特有的精气神。

甄妙见她想通了,抿嘴笑了笑。

她被掳走,又回来,处境何尝比罗知真强?

老夫人或许会厌烦她,或许不会,可无论怎样,都比她真的名节有损,悄无声息的死在了外面强。

这样一想,她又何必愁眉不展呢?

“行了,我也该去看看祖母了,你好好躺着,等身体恢复过来,再去给祖母请安。”

甄妙起了身,冲罗知真笑了笑,走了出去。

“大奶奶过来了。”

“快请她进来。”

甄妙走进来,不由笑了:“祖母,您醒了。”

老夫人心里有些惭愧,冲甄妙招手:“大郎媳妇,来我身边坐。”

甄妙走过去,依言坐下。

“你们都退下吧。”

丫鬟们都走出去,只留了杨嬷嬷和红福在里面伺候着。

“大郎媳妇,这些日子,委屈你了。”

甄妙眨眨眼:“祖母在说什么?”

她想了想,恍然:“您是说大郎吗,他跟我说过,一定会早日凯旋的,孙媳不委屈,就是觉得…怪想他的。”

见甄妙红了脸,老夫人心中满是怜惜。

她喜欢的,就是甄氏有什么说什么的敞亮性子,她一手带大的长孙,自然是值得任何女子牵肠挂肚的。

大郎媳妇心思淳朴,还没意识到自己曾经的冷淡疏远,也是好事,省得彼此尴尬了。从此后,她不再想那么多。只要他们小两口过得好,就比什么都强了。

“大郎媳妇,祖母这次闯过鬼门关,多亏了你了。”

“祖母没事,才是我们大家的福气。”

老夫人看杨嬷嬷一眼,道:“大郎媳妇,你怎么就觉得祖母吃汤圆可能出事呢?”

老夫人醒来后。前后一想。就明白了红福的不对劲,开口一问,红福自然没有瞒着。把甄妙的吩咐都说了出来。

这一下子,老夫人对甄妙就不只是感激了,更多的是好奇。

甄妙早就料到老夫人有此一问,抿了抿唇。才道:“我怕说出来,会被人笑话。”

老夫人嗔她一眼:“你救了祖母的命。谁敢笑你,祖母第一个不饶他!”

甄妙这才道:“元宵节前一日,孙媳做了一个梦,梦到祖母——”

她说到这。停了下来。

老夫人脸色微变,不由接口道:“梦到我吃汤圆噎住了?”

甄妙点了点头。

老夫人不由看了杨嬷嬷一眼,杨嬷嬷面上难掩惊奇。

“我也觉得很荒唐。但想着梦中情景,就跟真的似的。实在害怕,所以才想法子不让祖母吃汤圆。”

梦中示警,这也不是没听闻过的,老夫人信了,又问:“那你还梦到了什么?”

“还梦到?”甄妙一怔。

糟糕,她只编了这么一点,还能梦到什么啊?

见老夫人、杨嬷嬷还有红福都屏住呼吸,一脸凝重等着她回答,甄妙灵机一动,脱口而出道:“还梦到了世子——”

“大郎怎么了?”这一下,老夫人坐不住了,急声问道。

甄妙都被老夫人唬住了,转念一想,世子去了战场,难怪老夫人一听这个就着急了。

想到这,她一下子有了思路:“梦到祖母出事后,大郎回来奔丧,因为缺了主将,本来胜券在握的一场仗一败涂地,靖北军夺下了北冰城…”

老夫人长舒一口气:“谢天谢地。”

她冷静下来,一琢磨,眼睛亮了:“大郎媳妇,你是说,大郎这一去,会打胜仗?”

甄妙张了张嘴。

祖母,您再问下去,我就要揪头发了!

在老夫人期待的眼神下,甄妙硬着头皮点了点头:“世子是天生的战将呢。”

世子这么说,想来上一世,他是上过战场的,应该表现还不错,她这也不算满口胡诌了。

“对,对,那扶风真人还说,大郎是应世而出的破军星呢。

杨嬷嬷打趣道:“世子是破军星,大奶奶就是世子的福星了。”

老夫人心中一动,等甄妙晕乎乎走了,对杨嬷嬷道:“我看大郎媳妇确实是个有福的,且等一等北边的消息吧,要是大郎真的打了胜仗,我有一个想法。”

至于究竟是什么想法,老夫人并没有再说。

甄妙回了清风堂,去瞧了瞧青鸽和雀儿,随后回了自己屋子。

她想了想今日发生的事,还有后来话赶话,瞎扯的那番话,对罗天珵的思念忽然就一发不可收拾,只觉有无数话要说。

她提了笔,把今日发生的事说了,可后来一想,战事一起,什么都说不准,要是信被别人看到就糟了,就把那信纸揉成一团丢进了灯罩里,提笔想了想,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最后灵光一闪,写下了一首前世流传甚广的小诗:

待我长发及腰,将军归来可好?

此身君子意逍遥,怎料山河萧萧。

天光乍破遇,暮雪白头老。

寒剑默听奔雷,长枪独守空壕…

写完了诗,提笔加了一句:偶闻小诗一首,甚合当前心境,特寄与瑾明共赏。然后又写了一些叮嘱关切的话,洋洋洒洒又凑了一张。

第四百零四章 名扬

这封信随着整理好的一个大包裹一起送到了北边,知道是罗将军媳妇送来的,众人一拥而上。

没办法,当初世子带来的牛肉干太好吃了,据说就是他媳妇做的!

罗天珵护住了牛肉干没护住信,被萧无伤抢过去了。

罗天珵一看,牛肉干也顾不得管了,冲上去把信夺过来。

萧无伤得意地道:“看到没,这一招就叫围魏救赵!”

“萧将军干得好,这块大的牛肉干就归您了。”

一群人瓜分着牛肉干,罗天珵捧着滴血的心,躲到一边把信小心翼翼打了开来。

“待我长发及腰,将军归来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