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人猛烈咳嗽起来。泪水直流,甄妙忙抚着她的后背,声音忍不住哽咽起来:“祖母,这也是命呢。您想呀,同样的环境。就有人长成了谦谦君子,有的却成了披了人皮的畜生。穷有穷的苦,富有富的苦,哪家没有糟心事呢。祖母,您放宽心,以后。我们都会好好孝顺您的。”

世子,嫣娘的存在。和你有关吗?二叔和二郎的下场,是自取灭亡,还是有人推波助澜呢?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所有的伤害都是双刃剑,你染黑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不可能干净无瑕!祖母这样伤心,你想到过么?

还是说,是我多心了,你与嫣娘,并无这样深的纠缠,只是…只是普通又伤人的男女之情?

甄妙忍不住苦笑起来。

老夫人说得对,人站在中间,向左向右,都苦的很。

“好孩子。”老夫人拍拍甄妙的后背,“你回吧,大郎伤势还没完全好,离不开你,祖母也累了,躺着歇一会儿。”

甄妙不得不站起来,哑着嗓子道:“那祖母,我先回了。”

她走到外面,擦干了眼泪,快步回了清风堂。

见罗天珵不在,心中隐隐松了口气,也没净脸,就这么一头扑在床榻上,抱着枕头睡着了。

罗天珵回来时,见甄妙在睡,制止了要把她叫起的木枝:“昨夜大奶奶没睡好,让她好好睡吧,把饭菜备好,什么时候睡醒了,就什么时候吃饭。”

甄妙这一睡,就睡到了月上梢头。

“皎皎,你醒了?”罗天珵含笑道。

甄妙坐了起来,抿了抿唇没吭声。

罗天珵浑然不觉,伸了手,宠溺的刮了她鼻子一下:“够能睡的。”

甄妙下意识一躲,声音有些发哑:“什么时辰了?”

“晚饭都过了。”

“这么久?我该去祖母那看看的,白日觉着祖母不大痛快。”甄妙低着头下床穿鞋子。

罗天珵拦住她:“祖母传了话,要你好好歇着,再说都这么晚了,你还过去做什么?”

甄妙终于抬眼,定定望着罗天珵:“我担心祖母。”

罗天珵微笑道:“放心,我下午一直陪着祖母,她老人家精神还不错。”

“哦。”甄妙不说话了。

她不知怎么开口提起嫣娘,可是不提,这又是一个心结,在她心里越结越紧。

或者,什么时候赶上合适的话头,再问问看吧。

“吃饭吧。”

饭菜很快摆上饭桌,二人相对而坐,一时之间默默无声。

吃饭虽讲究食不言,可小夫妻平日用饭却不怎么守这规矩,罗天珵心下有些奇怪,问:“皎皎,怎么了,是不是有事?”

甄妙捏着筷子的手一紧,咬了咬唇道:“没…就是…瑾明,你说嫣娘,她怎么这样呢?”

罗天珵手一顿,淡淡道:“或许是逼不得已吧,她又反抗不了。”

“可是——”甄妙抬眼看了他一眼,“再怎么样,也不该周旋于父子之间。嫣姨娘最初虽只是个通房,可身边也少不了丫鬟婆子伺候,但凡坚决一点,又怎么会引了二郎去?不说别的,她只要放开喉咙一喊,那时二郎还算是宝瓶,难道真不怕摔得米分身碎骨?更何况,最后还生出孩子来,现在大人各有下场,八郎可怎么办呢?”

见罗天珵不语,甄妙嘴角露出个嘲讽的笑:“且还有个三郎呢。”

她不是对同为女子的嫣娘要求苛刻,一个吸引了父子三人的女子,实在生不出好感来。

甄妙鼓足了勇气,问道:“瑾明,你也觉得,嫣娘很吸引人么?”

她想,罗天珵这个时候若对她坦白,无论是对嫣娘同样生出了旖旎心思,还是有什么瓜葛,她会试着理解。

毕竟,二人走到今日,多么不容易。

可是甄妙注定失望了,罗天珵微微一怔,随后云淡风轻地道:“莫瞎说,吃饭吧。”

甄妙低了头,扯了扯嘴角:“好,吃饭。”

到了夜里,罗天珵悄悄起身,从窗口动作轻盈的跳了出去,而他以为熟睡的甄妙,则静静睁开了眼睛。

第四百七十章 不悔(童可爱的和氏璧加更)

甄妙坐起来,抱着膝等了一会儿,下床来到窗边,把罗天珵离开时小心翼翼合上的窗子推开,探了头往外看。

夜空高远,繁星满天,微凉的风袭来,吹得她身上单薄的衣裳随着摆动。

她有预感,罗天珵是去找嫣娘了。

他莫非要把嫣娘灭口?这个念头一晃而过,又被极力压下去。

她一直知道,罗天珵不是心慈手软的人,他含糊提起前世,虽没有细说二叔一家对他做过什么,想来也是不堪的,她并不反对以怨报怨,但终究要有一个底线,越过这个底线,哪怕这是她心悦的人,他也心悦她,她依然会不寒而栗。

有的时候,因为爱上一个人,就会对他格外宽容,觉得他的虎牙怎么那么可爱,他发脾气也比别人帅,甚至他抠脚丫子都是一种坦率。可同样,在某些方面,会变得更挑剔,比如品行,比如忠诚。

甄妙烦恼的想,要是不把心弄丢了就好了,那样管他胡作非为,洪水滔天,她只要安分守己,把夫君当上司或搭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过日子就成。

可是——

甄妙手托着腮,轻叹一声。

尝过了两情相悦的滋味,谁又想去相敬如宾呢?

甄妙很烦恼,相当烦恼。

她知道她家世子坏,可没想到他这么坏!寻了个绝色美人引诱父子三人,事成了,还去杀人灭口了!

甄妙坐在窗边吹着冷风,心情还不好,肚子便叫了起来。

她有一个原则,绝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或者说,就算惩罚自己,也不能惩罚自己的肚子。于是关了窗,抹抹脸,去了小厨房。

一进去,就闻到一股香味,四处环望。原来是一个小炉子上正卤着牛筋。一个小丫鬟看着火,头正一点一点的打呵欠。

卤牛筋是相当费时的一道菜,难怪入夜就卤上了。这样天亮了,正好端上桌。

“大奶奶!”小丫鬟听到动静猛然一惊,站了起来。

甄妙摆摆手:“小声点,我有些饿了。过来看看,这牛筋卤的怎么样了?”

“青鸽姐姐交代说。还要熬上半个时辰。”

“我尝尝。”甄妙吃了几口,果然口感还有些硬,就放下筷子,寻了几块点心吃了。嘱咐小丫鬟道:“别再打瞌睡了,当心走水。”

小丫鬟诺诺称是,甄妙回了房。擦擦嘴,重新躺下。

许是吃的饱了。这一躺困意袭来,没等的罗天珵回来便睡着了。

罗天珵此时正在国公府西角,引开守卫的人,悄无声息的潜进了那个院子。

嫣娘这张牌,是他不想对任何人提的,哪怕是心腹,也不欲他们知晓,所以既然到了牌底揭晓的时候,也是他该出手,收拾残局了。

“世子?”毫无睡意的嫣娘猛然发现了站在阴影里的人,认出他是罗天珵,意外又惊喜,眼中迸发出璀璨炫目的光彩。

随着罗天珵从阴影里走出,来到一丈开外,嫣娘眼中光彩渐渐收敛,嘴角轻挑,微微一笑,问:“世子,您怎么来了?”

罗天珵看着笑得风华绝代的嫣娘,轻轻挑眉,低叹道:“嫣娘,我知道你会做得很好,但没想到你会做到今日这样的地步。”

田氏病死,二叔混沌度日,罗二郎官场无望,这已经是他想要的局面,或者说,当他站在如今的高度,能轻而易举的碾死前生伤害他的人时,他已经不屑于顾了。

曾经是蚂蚁时,想和另一只欺负过他的蚂蚁拼个你死我活,等蚂蚁长成了猛虎,难道还会特意去把那只蚂蚁打残不成?

顶多是觉得碍眼时,顺手一拍罢了,要是不在他面前蹦跶,他哪里还会刻意盯着,又不是太闲。

“世子夸奖了。”嫣娘凝视着罗天珵,在心里,一寸寸描绘着他俊朗的眉眼,心头泛起一股悲凉又解脱的情绪。

他是来杀她灭口的吧?也对,对世子来说,他们一直都是公平的交易罢了,他救过她,替她报了血海深仇,若不是罗二郎发疯搅乱了平静,她求仁得仁,孤老在这一方小院里,偶尔能知晓八郎的情况,已经算是圆满的结局了。

可谁让罗二郎做出这样的兽行呢,她终究是知道的太多,世子又怎么会放心还让她活着?

后悔么?

嫣娘扪心自问,摇了摇头。

她当然是半点不后悔的,没有世子,她这条命早就随着全家几十口人一同去了,又哪里能活到现在,家仇得报,甚至…甚至在这世上留下了一个血脉相连的孩子,他们家,也不算绝了血脉。

罗天珵皱了皱眉。

这个女人好奇怪,一会儿微笑一会儿摇头,她想干什么?

他决定长话短说:“我是来送你的。”

“我知道世子会来送我上路的,最后能见世子一面,我很欣喜。只是,我还有个请求。”

罗天珵眉毛拧得更紧了,心道,他就知道这是麻烦事,他能放她走还不满足,居然还有请求?他为什么不能更狠心一点,干脆杀人灭口?

可是——

皎皎一定不会愿意他成为这样的人吧?

“说!”罗天珵强忍着不耐,从牙缝里挤出一个字。

嫣娘眼圈红了,忽然跪了下来:“请世子多看顾一下八郎。嫣娘来生愿做牛做马报答您。”

罗天珵看了她一眼,淡淡道:“这个你放心,八郎是国公府的血脉,谁都盼着他好的。至于做牛做马——”

他笑了笑:“那倒不必了,咱们交易已完,钱货两清。”

嫣娘身子一震,心中酸楚。

虽然一直知道是交易,可是,她在交易过程中失的心,该怎么办呢?

要是有来生,她不做牛做马,她愿在最美好的年华,遇见他。

嫣娘站起来,闭了眼:“世子,动手吧。”

罗天珵点点头。

这女人虽然要求多,胜在识趣。

他一个手刀把嫣娘劈晕,顺着来时的路线离开,翻墙越院,把嫣娘丢在一处废弃的民宅里,又扔了一袋子碎银子并一柄匕首,这才匆匆赶回了国公府。

轻手轻脚进了屋,见甄妙还在睡,罗天珵不由松了口气,随后有些纳闷。

皎皎嘴上的油光是怎么回事儿?

第四百七十一章 第二日

甄妙睡醒,穿衣洗漱,对着梳妆镜由夜莺带出来的徒弟绿竹梳着头发。

“大奶奶,您头发真好,黑压压又浓又密,像缎子似的。”比起沉默寡言的夜莺,绿竹要活泼多了,白嫩嫩的十指灵巧飞舞,很快就梳成桃心髻,插上半月型镶珊瑚玳瑁蜜蜡梳蓖,又从盒子里取了朵石榴绢花簪上,这才满意的停手。

甄妙端详着镜中的人。

秋水为神玉为骨,芙蓉如面柳如眉,二十出头的年纪,哪怕这两日心中装了事,依然是好颜色。

她抬手把那朵衬的人比花娇的石榴花取下,扔回匣子里,起身:“世子爷又去打拳了?”

正说着,罗天珵已经走进来,带来一室朝露的味道。

屋子里的丫鬟识趣的退下,他凑到甄妙跟前,揽着她的肩笑道:“皎皎,我饿了。”

甄妙皱眉推开他:“伤还没好利落,非要大清早起来打拳。”

“早就好的差不多了。”罗天珵不以为意的笑,又去伸手搂甄妙。

甄妙挥开他的手:“吃饭了,等会儿还要去祖母那里。木枝,摆饭。”

在外间候着的木枝领着几个小丫头鱼贯而入,把饭菜摆好。

罗天珵眼睛一亮:“今日有卤牛筋啊,这个不错!”

甄妙默默坐下,心想,他怎么就能这样云淡风轻的吃饭呢?嫣娘那边,也该传来消息了吧?

还是说,自己真的多心了?

正想着,雀儿脚步匆匆赶来,福了福:“世子爷,大奶奶。刚刚老夫人派人来传话,要您二位赶紧过去。”

甄妙和罗天珵对视一眼,各有心事,却同声道:“好。”

二人一起赶往怡安堂,甄妙只觉步履沉重,深一脚浅一脚,不像踩在青石路上。倒像是踩在了棉花上。

心神不属。她不小心踩到了自己的裙角,一个趔趄差点栽倒,忙被罗天珵一把拉住。

“皎皎。你怎么了?”

“没事。”

“我觉得你这两日精神不太好,是不是太累了?”

甄妙凝视着那双清澈黑亮的眸子,笑了笑:“这两日府上发生的事实在让人心惊,这么早祖母又派人来叫。恐怕又有事了。”

罗天珵沉默片刻,笑道:“以后不会了。”

一路到了怡安堂。杨嬷嬷已经等在外面,领着二人往里走:“老夫人在里间呢。”

老夫人面沉似水,看着走进来的夫妇二人,这才缓了缓神色。开口道:“刚刚看守嫣姨娘院子的婆子来报,嫣姨娘不见了。”

“不见?怎么会不见?”甄妙忍不住问,诧异看了罗天珵一眼。

不见了到底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世子他杀人灭口还不够,还要毁尸灭迹吗?

老夫人显然更加担心:“二郎闹出来的事。太难看了,不管嫣姨娘是有心也罢,被迫也好,有八郎在,是断不能容她活下去的。嫣姨娘一个弱女子好端端怎么会不见了,还能插翅飞了不成?大郎,这事就交给你去办了,总之是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嫣姨娘死了还好,要是偷跑了出去,万一把事情泄露,那镇国公府的名声可就毁于一旦了。

“祖母放心,孙儿定会把此事办妥当的。”

见老夫人依然面色不虞,罗天珵凑过来,半跪下,像儿时一样摇着老夫人胳膊,“祖母,笑一笑十年少呢,您就放宽心吧,孙儿办事,什么时候出过岔子?”

老夫人面色稍缓。

甄妙忍不住问:“祖母,那绿娟呢,莫非和嫣姨娘一起失踪了?”

“这倒没有,嫣姨娘的失踪,还是绿娟率先发现的。”老夫人随口一提,想了想,叮嘱道,“你们二叔和二郎闹出来的这事儿,别让你二婶知道了。是我们国公府对不起她,年纪轻轻,你们二叔就成了那个样子…”

“祖母放心,我们明白的。”

“祖母,那孙儿就先去办事了。”

罗天珵起身出去,甄妙留了下来。

又过了一会儿,陆陆续续有人来请安。

蔡氏进来时,甄妙忍不住多看了几眼。

相较于罗二老爷的年纪,蔡氏还很年轻,只比甄妙大了几岁,是因为娘家衰败,身为长女支撑门户,硬生生蹉跎了青春。

老夫人对这位继婶,是很喜欢的。

甄妙此时见了,也忍不住要赞一声好。

罗二老爷中风卧床,从此成了口不能言的废人,她面容虽憔悴,却依然收拾的干净妥当,有种任是风和雨,永远打不折腰的精气神在内。

老夫人果然就露出了一个淡淡的笑容,招手道:“蔡氏,来这里,我有些话要对你说。”

“老夫人,您讲。”蔡氏一开口,声音就是嘶哑的。

对年长了她二十多岁的夫君,她是没什么感情的,可一旦这人倒下,还是像一棵大树重重的压在了她身上。

三娘眼看就要及笄了,还有五郎,原本因为是哥儿,去了外院读书,她这当继母的为了避嫌,也能图个轻快,可今后却不能够了。而她,在罗二老爷成了那副模样后,再也不可能拥有自己的孩子。

她幼时批过命,是劳心劳累的命格,只说到了晚年会享子孙福,苦尽甘来。

现在看来,连这样的盼头,都成了奢望。

老夫人看着蔡氏,叹了口气,拍拍她的手道:“蔡氏,老二突然成了这个样子,以后要委屈你了。”

蔡氏飞快低头,再要强,眼圈也有些泛红:“儿媳不委屈,这是命呢。儿媳只盼着老夫人长命百岁,就是儿媳和孩子们的福气了。”

“你能想通就好。”

这个世道,女人命苦,想不通,只会让自己的心更苦。

“田氏过世那两年,二房内院没个能做主的,八郎一直放在我这养着,如今我精力不如从前,刚刚又得了消息,他生母染病没了,我看以后就让八郎回你那吧。你是他正儿八经的嫡母呢,仔细教养,将来必不比别人差的。”

蔡氏心头一动。

八郎如今不过五六岁,还是能养熟的年纪,说不得自己以后就要指望他了。

蔡氏连忙应了下来,来请安的各自散了,甄妙若有所思的回了清风堂。

第四百七十二章 长谈〔cindyj1808的和氏璧加更)

甄妙回屋不大一会儿,又得了信说老夫人不大舒坦,要请大夫,忙又赶过去,路上遇到了田雪。

“大嫂,先前瞧着祖母不是还好好的,怎么就不舒服了呢?”

田雪觉得这两日家里有些糟心,公爹中风了,二郎又得了失心疯,还没去兵营报道的三郎脸色阴沉沉的,不许她多问一个字。

二郎的发疯,莫非和公公中风有什么干系不成?

田雪不敢深想,只是打量着甄妙的神色。

她清楚,若是府中发生了什么不便示人的事,大嫂应该是知情的。

甄妙面上除了焦急,看不出多余的情绪,加快步伐道:“人上了年纪,偶尔不舒服也正常,祖母身子骨向来硬朗,想来没有大碍的。”

二人并肩进了怡安堂,大夫刚诊完脉要出来。

“大夫,老夫人怎么样?”

“有些情志失调的症状,在下先开几副药吃着,不过老夫人上了年纪,喜、怒、忧、思等情绪起伏不得过大了,要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