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姚海棠信,不管是皇帝还是乔致安,都不能让杜敬璋在边关出任何问题:“嗯,知道你们控制着就好,我也是偶然听着点墙根子底下传来的风言风语,只要不碍事就成。今天这话只当我没说过,你们自然有你们的布置安排,不必多想。”

“是。”陈荣见姚海棠把消息从哪里来的都说了,自然是点头应声,只是回到太平院后不免要跟乔致安说说这个事。

“听来的?”乔致安略带些疑惑地重复道。

“是,看来是哪头私下里递话被海棠姑娘听个正着,海棠姑娘这才提了这么一句。”陈荣答道。

乔致安皱眉推开桌上的院报,看着陈荣道:“去把今天宫里当值的人都找来。”

“是。”

212.皆袖手

太平院里,不管白天黑夜总是处处充斥着夜色一般的黑,太平院的黑衣人进进出出也多习惯沉默,如夜一样寂静无声。很多年前,姚海棠评价过,说太平院是一群像融入夜色里的黑衣,寂静但也同样寂寞。

后来她渐渐觉得太平院也不是那么寂寞了,因为太平院同样也有八组这样顶着个衙门在外四处散播收集八卦与谣言的,所以她后来觉得太平院也挺有趣的。更兼着太平院是杜敬璋一手建立的,和她也总算是有千丝万缕的关联,后来就带了些亲切感。

只是决定要亲近的时候,却又顷刻间一切信任崩塌,姚海棠对太平院现在感觉挺复杂。既信,也不全然信,所以有些事她还必需要自己有个答案,否则心里不踏实。

在她心里谋算着的时候,有丫头进来报说:“姑娘,公子的门生齐大人在和园外求见,您看是见还是不见?”

公子门生齐大人,想来想去也应该是齐晏,姚海棠高兴地道:“是齐晏吧,快请他进来。”

“是,姑娘。”丫头退下后没多会儿齐晏就来了。

临门进来,齐晏施了礼,姚海棠让管家在院里头设座,齐晏便坐在下首的地方。因是与男子会面,管家和丫头们都在侧陪同,齐晏也是头回来见着这样的阵仗,毕竟见杜敬璋多在书房里,外边侍卫守着,里边却顶多是陈平益在侍候左右。

这样一来,有些话自然就不好说了,齐晏只说了些客套话,再问候几句起居是否安好之类的话,然后就告辞了。倒是临走前说起了天然居,到走时齐晏又是一施礼,说道:“既然天然居上了新菜谱,那今天中午倒是一定要去尝尝了,能得美食,还是该谢过姑娘。”

这就明白了,齐晏这是在跟她说中午在天然居会面,于是姚海棠才知道,齐晏是有话要说的,只是在府里这么多人不便多说。

“不客气,美食能得美客,也是佳话。”姚海棠说着就让管家把齐晏送和园去,然后自个儿在屋里鼓捣了一会儿就出门去。

管家问:“姑娘这是上哪儿去?”

和园里的人还是可信的,只是刚才礼仪规矩不合适太过亲近,齐晏才早早撤了。当下姚海棠也不相瞒,直说道:“齐晏似有话要说,我去看看,顺道上天然居和南山窑看看近况。”

“那姑娘是骑马还是坐车?”

“走过去就成了,过两条街就是,骑马坐车更麻烦。”姚海棠知道管家得给安排杜敬璋的车马,那太招摇了,杜敬璋的车马都非常明显。他自己平时还不爱用呢,姚海棠就更不爱用了。

管家一听倒也不多说,上街有廷卫相随,倒不用多担心,廷卫不济的时候还有太平院呢

到天然居时,高掌柜一见姚海棠来就迎上来说道:“东家来了,楼上雅间儿已经备好了。”

到楼上一看,齐晏果然正在雅间里坐着,见姚海棠来齐晏要起身行礼,姚海棠连忙摆手制止了:“别,既然没外人就不兴这些虚礼。”

齐晏还是把礼给行全了,姚海棠坐下了他才随之坐下,然后说道:“海棠,虽然公子叮嘱过不要让你掺和到宫中事里去,可是眼下皇上若是当真不好了,你还是要多去宫中走动。眼下旁人各存私心,唯公子尚能持正,而且你又是灵器师,更能感知生老病死…”

“等等,你们这都是从哪儿听来的,怎么都异口同声地说皇上不好了?”姚海棠就奇怪了,难道是八组那群八卦党弄出来的谣言,居然连齐晏都相信了。照这样下去,过不得多久连言行云都得信

好像是料到了姚海棠会怀疑八组一样,齐晏说道:“消息确实是八组放出来的,可你要知道,八组的消息向来是真中有假,假里有真。这消息别人信不信我不知道,我却是信了大半。”

还真是八组传的,这群人到底想干什么,不对…能让八组去传这些的除了乔致安就是皇帝。而乔致安要传这个,也必需得到皇帝的授意,要不然乔致安有多少颗脑袋都不够皇帝砍的:“我还以为只是说说而已,皇上三年前多前就说过自己天命将近的话,那时候我也信来着。现在又说起这个,我当然疑得多。”

“三年多前…小限三年,大限五年,看来这消息确实是真的。”齐晏说完站起来,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走来走去走去走来,一边走还一边长吁短叹、念念有辞。

直到姚海棠看得眼晕了齐晏都没停下来,她不得不伸手拦了齐晏:“有什么事儿坐下说,别晃来晃去,你老晃也想不出头绪来。”

依言坐下来,齐晏有些急躁地说道:“皇上怎么能在这时候把这消息放出来,虽说是诏书立下了,可不管哪朝哪代到这样的时候,只要诏书没公布,谁都不会死心。只是…皇上为何不肯公面了诏书,一旦诏告了天下,不是没这事儿了么。”

这个姚海棠反而是知道为什么,因为皇帝立了两份诏书,没到最后一刻,谁也决定不了到底哪份诏书会起效。皇帝一直还存着一些希冀,这父子俩的执着劲儿是一样的:“齐晏啊,你不要插手到这些事里来,忠臣孝子,你咬准了就没错。你也知道杜敬璋他志不在此,他有朝一日 终要开朝堂,你如果有志仕途就不要把倾向表现得这么明显。这些年来敬璋一直在和你们保持距离,就是希望你们将来能继续走下去,而不是因为他断送了前程。”

她的话齐晏哪能不明白,只是一路上齐晏走来都是杜敬璋暗里伸手帮扶过的,齐晏又是个念好记好的,自然就生了感激之心:“这些我也知道,只是我担心有人在这时候搅起风浪来,连带搅得边关也不安生,公子在边关呐,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京里的风波影响公子的安危。”

“好好在户部待着,做你该做的事,这些事你不要伸手掺和。他们要搅起风浪扰边关,也得问问皇上答应不答应,乔致安肯不肯”姚海棠本来只想开明白事儿,现在看来得掺和一手了,虽然她掺和的手段不高明。但她也有她的倚仗,做为一个灵器师,除了制器启灵之外,她要掩藏行迹时,太平院的黑衣人也看不着她。

姚海棠有话没说出来,齐晏自然也有话没说出来,他们俩的不说自然都是下意识地觉得是为对方好。毕竟这俩人打从云泾河起就有交情,虽然经年不见,但俩人间的情谊半点不曾生份。

齐晏没说出口的话是——只怕这一回,皇帝和乔致安都要袖手,就像上一回他们在四仪八方台这件事上袖手一样。当然,不会威胁到杜敬璋的性命,但是皇帝和乔致安都意图用这件事来逼迫杜敬璋接受一件事。

自然没别的事,只有一桩——继承皇位

皇帝和乔致安在要用这桩危险告诉杜敬璋,除非接受皇位,否则永远要被人阴谋算计,在你为东朝浴血奋战的时候,别人在后边儿阴你,阴得你身处险境、性命堪忧。

但是姚海棠想不得这么深,她就很单纯地认为是有人要让杜敬璋吃个大败仗,然后彻底从皇位继承人选上被踢除。这些人在走向那张椅子的路上,会自然而然地感受到杜敬璋有那天生的身份带来的威胁,所以一旦决定了要这位子,就得先阴一阴杜敬璋。

哪怕杜敬璋是阴谋诡计的祖宗,这会儿他在边关伸不开手来,所以他们才能阴得着

最后齐晏只说道:“海棠,这件事我们都稳一稳,你去宫里时留心一点就是,千万别太过刻意。”

“三年前我都没关心过这件事,三年后当然也不关心了。”姚海棠心说当然不关心,不过看还是要去看一眼的,她预备今天晚上夜闯禁宫。她已经不是第一回闯了,她已经闯成习惯了,因为皇宫是练习轻功、锻炼掩藏行迹气息能力的最好地点

她现在来去皇宫可谓如入无人之境,别的启灵师倒不是不能练到这程度,就是不会有人像她似的把皇宫当成练习场,没皇宫当练习场是达不到这境界的

入夜时分换了一身黑衣,姚海棠飘飘然地从东侧宫墙跃然而入,东侧是皇子们住的地方,相对后宫嫔妃公主们住的地方,这边守卫要相对少一些。毕竟皇子们都成年搬出去了,偶尔有皇子进宫歇在这,那也会有贴身的侍卫保护。

越过皇子们的宫殿,再往西边走一点儿就是中轴线,东朝的皇宫也是按中轴线来建设的,皇帝的寝宫就在中轴线上。

到皇帝寝宫外时发现宫殿里还是灯火通明的,皇帝居然还没有睡下,按平时的皇帝的起居习惯,这时候早应该睡着了。再仔细一看,进进出出的多是穿着月白色袍服的太医院御医,这下姚海棠知道,皇帝大概确实不怎么好了,要不然不至于是这场面。

只是四仪八方台还没修的时候,她被困在宫里天天拿皇宫当练习场的时候,皇帝还好好的…

213.没好话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时。

在屋顶边上蹲着时,姚海棠脑子里猛然就想起了这十个字,再看一眼天空,当真是星星月亮全没有。变换了几回位置躲避开太平院的黑衣人后,皇帝寝宫的灯烛终于暗了下来,太平院的人也回到了固定的位置上。

趁着这空当,姚海棠哧溜一下就进了皇帝寝宫里,灯火微微之中,皇帝睡得并不踏实,姚海棠伸长脖子看了一眼,她也不敢走太近,皇帝也修习过启灵师的课程。她也不知道皇帝是什么程度,万一跟蒋先生似的,她窝老鼠洞里都能感觉得到,那她就彻底惨了。

就在她缩回脖子,要试着感应一下皇帝浑身的气机时,皇帝忽然闭着眼睛开口说话了:“既然来了,就来说说话吧。”

一愣,姚海棠心说:“就知道不该走得太近,被发现了吧”

她轻轻一拍自己的额头,倒也无声无息,潜伏久了习惯这状态。在她拍自己额头的时候,忽然有人自外边进来,站到了皇帝榻前。姚海棠定睛一看,她刚才就感应到有这么个人在那儿,还以为是太平院的人,所以刻意避开了,没想到居然不是

“父皇。”

杜敬玱?他大晚上的来做什么,姚海棠这会儿脑子里满是疑问。

“自个儿找地儿坐着。”皇帝依旧闭着眼睛,似乎对杜敬玱的出现压根不觉得意外。可是姚海棠很意外啊,她这会儿就挠心挠肺地想知道杜敬玱为什么来的。

待得杜敬玱坐下了,皇帝才支着坐起身来,杜敬玱连忙上前给皇帝垫了枕头,然后才又坐下了。杜敬玱一直没说话,倒是皇帝看了他几眼说:“不安心还是不放心?”

这个问题问得很艺术,姚海棠在一旁听着觉得这话不好回答,却听得杜敬玱答:“回父皇,是不忍心。”

“朕一直在看,看着你们兄弟几个,你们一直是明里融洽无比,暗里争斗无休。人说龙生九子,各个不一,你们几个确实是没一个相同的。小九,朕以前觉得你既真且直,如今看来却不仅是如此了”皇帝说这话时叹了口气。

皇帝的话让杜敬玱沉默了很久,直到风从窗外吹来,吹得满室烛影摇动时,杜敬玱才开口说道:“人很难保有最初的秉性一直到最后,年少谁不曾天真,谁都有过天真纯善之时。”

在灯火的烟气里,皇帝点了点头说:“你们小时候个个都喜欢跟在朕后头叫‘父皇’,个个都跟朕亲近得很,越到长大距离越远。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朕跟你们之间已是一道道鸿沟无法逾越”

或许杜敬玱很想回一句:“父皇,这是您自作的”

但杜敬玱开口说的却是:“人心易变,自己在变,别人也在变,就是自己不想变的,也会被身边种种逼着做出改变。”

“你是在说老四还是在说你自己?”皇帝很清楚,只有这两个儿子是他逼着变的,别的儿子多是随着环境变化自己长歪了,不能全怪他们自己,也不能全怪在他这做父亲的身上。

这时皇帝忽然想起姚海棠教最小的公主背的《三字经》来,里边有一句是“养不教,父之过,教不学,儿之错”。

“四哥父皇,您又在逼四哥了。”杜敬玱说道。

“是啊,朕又在逼他了,朕逼得他抛却一切,又想逼着她肩负起一切。可是朕也知道这不会有结果,但是朕就想逼上一逼。朕不仅仅是在逼他,也是在逼你,有什么事都在朕眼前结束,朕要是陪你们的母亲去了,只希望你们能够真正的兄弟相亲,各自安生”皇帝倒是一点儿也不掩藏自己的心思,诏书有两份,一份写着杜敬璋,一份写着杜敬玱。

“父皇,您当清楚,四哥最不喜欢被逼迫着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如果四哥知道两份诏书的事,只怕怎么也不肯去打这场仗了。”杜敬玱极为平静地说道。

这话说得姚海棠一惊,两份诏书的事杜敬璋不知道,杜敬玱却知道,这让姚海棠不明白皇帝要玩什么。还说什么“真正的兄弟相亲,各自安生”,让杜敬玱知道了这个,还可能“各自安生”吗?

皇帝一笑,再没有说话,只是挥手让杜敬玱退下。杜敬玱走后皇帝就这么坐着良久,然后一笑看着杜敬玱离去的方向低声说道:“小九,你以为这是朕在逼老四,其实这是朕给你最后的考验,你最好能够通过。”

说“最好能够通过”时,姚海棠似乎能从皇帝的话里听出一丝非常狠厉的语气来,由此可见如果不能够通过,这杜敬玱的下场太概会不怎么好。

弯弯绕的东西姚海棠不太明白,不过她现在明白一件事了:“皇帝这是连环计啊…也不对,应该是计中计,把许多个儿子都一块儿算计进去了。不愧是皇帝,这阴谋诡计玩得真缜密”

等皇帝睡着了姚海棠才闭上眼睛运起灵力感应了一番,这才确认这回皇帝确实没哄着大家伙儿玩,整个人身体里的气机确实大不如从前。大限五年,齐晏的话是说过不了五年,她或许应该去问问玉山先生皇帝到底寿元几何,到底什么时候一命归西。

不过她能肯定玉山先生绝对不会算这个,就算排着了也不会说出来,像预测帝王寿命这种事,怕死的玉山先生绝对不肯干。预测准了会说他咒死了皇帝,预测不准会说他诅咒皇帝,反正得不着好。

出了宫,姚海棠琢磨着一件事:“京里现在的情况要不要让杜敬璋知道啊,如果想告诉他,又该用什么方法把消息传递过去呢?只怕乔致安都不能完全了解皇帝的心思,就算了解也肯定不会告诉杜敬璋,但这件事应该还是让他知道比较好,而且他比我更了解皇帝,对这件事的应对肯定也会更妥当一些”

这么一想,姚海棠就决定先写好书信,至于怎么传递,到时候再说,总会有办法的。

第二天早上姚海棠还在补觉的时候就听得外边一阵嘈杂,起身问了身边的丫头,丫头说道:“回姑娘,每年秋后就是各园来会账的时候,要是您觉得吵得慌,这几天就暂且换个园子,后头就没这么吵闹了。”

“啧…这几天我上南隅去,呃,对了,和园的账总不用我管吧”她现在只要一听到带“账”这个字儿的词儿都能浑身一哆嗦。

那丫头笑道:“自然不用,管事的看过后会留下今年的账来,等公子回来了再请公子过目。姑娘只管管着后院儿就成了,前院的一应事务都由公子处理。”

其实是杜敬璋交待了,和园的事不要让姚海棠操心,说是她自己一大摊子事管不过来,管事的领会了杜敬璋的精神,当然不会拿和园的账来让姚海棠看了。

只不过请示一番,让姚海棠知道相关的一些东西是必需的,毕竟杜敬璋不在园子里,和园里的事多少还是要听听姚海棠的主意。

“那我待会儿过去,你去跟大管家说一声。”姚海棠说着捂了被子想继续睡。

丫头却在一边说道:“姑娘,宫里来了人,说是您起了就跟您说一声,皇上召您进宫。”

这话倒让姚海棠清醒了,她昨天才夜探皇宫,心里总会有些心虚的,哪怕她知道自己掩藏得很好,不可能会有人知道。但做了“贼”,偷听了话儿,就容易联想起来:“怎么忽然召我进宫?”

“这个来传讯的公公没说,那姑娘您是再睡会儿还是安排洗漱呢?”

“洗漱吧。”这么一惊还能睡得着才怪。

洗漱后换好衣裳,这才去见那传信儿来的太监,却是皇帝身边小太监:“姚姑娘安好…”

小太监说是皇帝忽然想尝姚海棠做的红焖萝卜了,非大清早让人来请不可。姚海棠一听这理由心里可十分没底,拿这当召进宫的因由,那可从来没有过。

心里颇为不安地和传信来的小太监一道进了宫,结果皇帝一见了她还真是说的红焖萝卜。姚海棠叹了口气,皇帝这大概和现代某个富豪一样,死前就想吃点自己喜欢吃的。

做了红焖萝卜和几样小菜,皇帝就让她坐下一块儿吃,姚海棠应声儿座下,这顿饭吃得无声无息。不过看皇帝的模样,倒像是吃得挺不错的,那红焖萝卜吃了小半盘儿。

不过吃完后皇帝摇头叹气说:“看来再好的滋味,尝不出来也是空的。”

“啊?我做得太淡了吗?”姚海棠心想,她没做得比平时淡,那看来就是皇帝尝不出味道来了,且还有日子呢,现在就尝不出味道了,多难受啊

“是朕尝不出来,海棠啊…”皇帝忽然唤了姚海棠一句。

听着这一声,姚海棠就猛一哆嗦,总觉得皇帝清早召她来,准没什么太好的话儿要说。如果这时候皇帝非跟她说最终还是决定让杜敬璋当皇帝,她该怎么应对,伸手揉了把脸,姚海棠有几分忐忑…

214.佛跳墙

眼见着皇帝放下了筷子,姚海棠就等着皇帝看他要说出什么来。只见皇帝看了她两眼,然后眼角忽然有了笑意,这时才开口说道:“尝不出来味道了,不像不喜欢这味道,可以选择吃与不吃。就像有些事,可以选择做与不做,有些事不可以一样。”

什么?姚海棠只觉得云遮雾罩一样,哪里能听得懂皇帝的意思。她向来脸上的情绪和心里的情绪相当一致,所以心里糊涂,脸上自然也表现得明显。

皇帝这时说道:“老四走前跟朕说过一句话,不管有什么事,都不要再把你搅到局里去。眼下既然是局,你便只管袖手旁观,去做你该做的喜欢做的事,而不是搅和到这些你既不擅长又不喜欢的事儿里去。”

呃,看来皇帝知道她已经知道某些事了,昨晚上的行踪果然不怎么隐秘,皇帝说只是当年也进行过启灵师的修习,看来这修习的程度非常高。蒋先生都有偶尔察觉不到她行踪的时候,皇帝居然一逮一个准。

嘿嘿干笑了两声,姚海棠说:“我不是闲吃萝卜淡操心嘛,既然皇上已经胸有成竹了,我自然不会傻傻地再搅和进去。”

“京中的事,没有一件能瞒住老四的,就算他远在边关。如果你担心老四的安危,朕可以跟你说一句,朕最喜欢这个儿子,比天底下任何人都更担心他。”皇帝之所以交待这么多,那也是杜敬璋临走前在皇帝面前说的话起了作用。

其中的因由,姚海棠也不知道这么多,既然一来瞒不过杜敬璋,二来皇帝比她还操心杜敬璋的安全,那她也就不管这么多了。不过既然信写了,她还是要发的,本来是暗里送,现在明着发就行。她就不相信了,皇帝不发话,谁敢看给杜敬璋的私信。

“是。”姚海棠这时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她对皇帝的信任度虽然不高,但皇帝对局面的掌控力她相信,对杜敬璋的慈父情结她也信。

“放心了就别大晚上的闯进来,万一不小心露了行踪,被太平院的人射成了筛子,等老四回来跟朕要媳妇儿,朕上哪里找给他。”皇帝用轻松侃笑的语气说着这句话,一来是告诉姚海棠,他知道她那点小心思,二是告诉她,瞒不过他,但是太平院的人基本上还是被瞒了过去。

皇帝这算是半鼓励,半勉励呀姚海棠琢磨完了又是嘿然一笑,皇帝这么说了话就说明皇帝拿她当自己人了,皇帝这个自己人的范围小得很,她也算是有幸:“是,我听皇上的。”

“嗯,话就说到这儿,另外,暂时不要离京,京中多变,你做为嫡长媳需得在京中待着应变。”皇帝说完咳嗽了两声,这时有太监来说该上朝了。皇帝遂看了姚海棠一眼,又说道:“朕让他们送你出去,好好做自己的事,别管太多。”

起身行了礼,姚海棠应道:“是,皇上。”

“父亲”

“啊?”

这时有太监连忙小声在姚海棠身后提醒道:“皇妃娘娘该改称呼才是。”

呃,这个啊,姚海棠还真没习惯,不过人既然提了,她也只好从大流,躬身重新行礼口中称道:“父亲,儿媳告退。”

从宫里出来,姚海棠回头看了眼皇宫大门,然后揉了揉自己的胳膊,果然是凉嗖嗖的:“啧啧,如果说杜敬璋是筛子,这位怎么说也得是雨打沙滩万点坑的那个沙滩”

走出宫门前的御街,再往出走一段儿右拐就是天然居,姚海棠想着自己也老久没去了,就让车马自行回去,自己到天然居去看看。廷卫的人则隐匿在人群里跟随着,姚海棠回头看时不免要想,还是太平院的黑衣人好,虽然天天跟在自己旁边但永远不会让自己发现。

可是世事难两全嘛,姚海棠这么想着又往前看,只当自己是没看见廷卫的人一样。

到天然居时却不是高掌柜在柜上,是一个生面孔,天然居这会儿生意也好起来了,全赖杜敬璋出京,要不然这些人可不敢来。

“姑娘里边请,敢问几位,是品茶就点,还是小酒小菜。天然居新出了酸珠子酒,这会儿正新鲜,姑娘可要尝尝?”小二见有客来就上前招呼,等麻溜地把辞儿说完了才发现眼前的人熟得很:“哟,东家,没看清楚是您,您是楼上坐还是找掌柜的?”

还是自个儿的人看着舒坦,姚海棠笑道:“辞儿挺顺的嘛,掌柜呢,往常这时候高掌柜应该在呀”

小二指了指柜上说:“高掌柜到酒坊去了,这位是新来的周掌柜。”

这时在柜上会着账的周掌柜才明白过来,三两步走上前来道:“小的见过东家,敢问东家可有什么…”

话说到一半,周掌柜又明白过来一件事,这位可不仅仅是东家,还是那位四疯子的正室夫人,理应称一声皇妃娘娘。只不过里里外外都称东家,周掌柜也不好称皇妃娘娘。

“没什么事儿,我就是来看看新上的菜谱怎么样了,这段儿生意可好,一切都妥当吗?”姚海棠看了看四周,觉得自己这时候还是赶紧上楼上雅间比较好。

到雅间里坐下了,周掌柜把事情一一禀过,然后说道:“东家还有什么吩咐?”

“没什么,就是刚才在门院儿里见着一堆空酒坛子,那不是酸珠子的坛子,五粮液也不是用这坛子,闻着味儿不错,是什么酒?”姚海棠看着酒坛子动的心思不是别的,她自然而然地想到了佛跳墙。

“回东家,那是洵酒,做菜的时候用得多,喝的人倒少。”周掌柜回道。

一听做菜用得多,姚海棠心里就有谱了,八成和绍兴酒是一样,她闻着味儿像了八九分:“那些坛子都留着,千万别扔了,另外叫厨房里帮我把料备齐了,待会儿咱们来做点儿好滋味儿的。”

一直以来,姚海棠都觉得佛跳墙应该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海陆鲜汇”,汤清澈甘芳,味鲜爽醇厚。这东西只要一闻,就能感觉到好滋味儿,正适合现在那不怎么能尝出滋味来的皇帝,香气能稍稍补足味觉。

“用酒坛子做菜?”周掌柜和小二都显得很疑惑。

“先试试,这道菜我从前也只看过没做过,试试才知道成不成。”姚海棠也就在现代看她爸做过,在家里一般只做简易的,看有什么料就用什么料。但真正的用绍酒坛子来炖佛跳墙,她还真没有试过。

周掌柜和小二应了,小二去备坛子备料,周掌柜就陪着继续说话:“东家,庐山新做出来的***茶能不能包一些放到这边来卖,总有些各官吃饭时要问***茶。咱们这边虽然不上***茶,但顺道卖点儿茶叶应该也成。”

***茶,姚海棠记得这一直不是中国人追捧的,国人喝茶多讲究清淡本真,添花添奶添柠檬果汁等多是被唾弃的。也是,真正上好的红茶绿茶,谁舍得加奶加糖去饮,那叫浪费。

想了想,姚海棠问道:“先得看***茶出产得够不够,要是跟酒似地自家都供不过来,哪能卖。要是出产有富余,倒是可以考虑,不过***茶既然是庐山那边专供的,这边还是不卖为好。既要一脉相承的好滋味,又要各有特色,要是混了反而不好。”

“东家说得是,倒是小的顾虑不周了。”周掌柜只是觉得可以顺道就顺道卖点,多个进项。

“不是酒快出了吗,以后这边就卖酒得了,摆一溜儿洒柜在东侧,把东侧全打开了做柜台。有客人喝得好了,临走可以上那儿买上几坛回家嘛。”姚海棠认为卖酒也是顺便,反正她觉得要始终以美食为主。

可是周掌柜一听连连摆手:“东家,这可不行,您可不知道酒的生意多好,咱们这天然居全空出来卖酒还差不多,要真是把东侧打了来卖酒,只怕柜台都要被人挤破了。”

酒色财气,姚海棠一想也是,酒还在色前边儿呢,于是一想说:“那容我再想想,这世上好吃好喝的多了,不一定要指着这两样。呃,对了,酒真的这么受追捧?”

只见周掌柜特别激动地说:“东家是不知道,咱们酒坊都还没开始往外卖酒呐,各地的客商就挤满了,宫里边儿订了酒,京城里官家们也订了。现在就看谁能先得着酒了,高掌柜那边为这事儿还正发愁呢,都是当朝大商,谁家也不好得罪。”

还有这样的事,姚海棠支着下巴想了想,然后一拍桌说:“咱们不卖酒,卖分销代理权。”

这下轮到周掌柜愣神了,姚海棠嘴里吐出来这词儿他是听都没听过:“东家,什么叫分销代理权?”

“这得把安丰叫来,他肯定擅长办这事,他现在比谁都油滑老道,一听准会两眼冒金光”姚海棠一想,她也老久没见安丰了,现在安丰比皇帝还忙。皇帝只需要在宫里待着,安丰得满世界跑啊…

不过这事儿还就安丰能办得顺手,安丰从一开始做天然居就跟着她,可谓是一路走来的好助手。有一些比较现代的经营理念安丰也接受得很快,所以这事儿就指安丰了。

215.香满堂

这时的安丰通常被人称作安大先生,不管是安丰还是青苗在京城都有自己的宅院,姚海棠倒也一直没问过在哪儿,安丰和青苗倒是都提过,只是姚海棠惯常不放在心上,直到想起来要去的时候才记起这么一茬儿来。

周掌柜本想自告奋勇,去他们那位安大先生的住处把安丰找来和姚海棠谈事,可姚海棠一想,正好趁今天认个门儿,于是就问明了地址自个儿上门去。

“这不合规矩吧,怎么也该是安大先生到东家这儿说话,怎么能让东家上门去。”周掌柜有点儿转不过弯来。

按姚海棠的想法这也没什么,上司到下属家里去认个门也没什么,何况这下属还是自己的左右手。公司的头儿上普通员工家去那叫事儿,公司的头儿上副总家去那就不算什么了:“没事儿,安丰自云泾河起就一路相随,我去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周掌柜把姚海棠送出门去,等到姚海棠走远了,周掌柜才记起来一桩:“东…东家,今天是各地来会账来了,要…要不您改天”

秋后算账秋后算账,这几天不仅是和园里在算年账,天然居、水运和南山窑也在会账。也是周掌柜说得迟,要是姚海棠知道这个,八成就不会去了

在白走了好一段路后,姚海棠总算找对了地方,再一看门庭若市,姚海棠就怀疑自己走错了地方,等问明白了这真是安丰的园子姚海棠才吱溜一下溜进去。门房还只当她也是来会账的,毕竟各地掌柜一齐来,门房也认不全人。

进园子里后再一问,就有小厮告诉姚海棠该怎么去找安丰。安丰这会儿正是忙得昏天黑地的时候,一会儿这里的水运来会账,一会那里的天然居来会账,再加上分设在各地的三个南山窑,一时半会儿安丰都不得空。

坐在桌案前点了那个说几句,点了这个又说几句,到后来安丰朝姚海棠坐的地方一指:“还有哪家没报的,赶紧来,今天这里会完了账,明儿还得上水运司去,水运司会完账,你们就跟着我一块儿到太平院交个账。交清了就差不多了,早点清早点完”

坐在姚海棠左右的人都已经报完了,于是一左一右俩人一块儿看着姚海棠,这些个掌柜也只不过几年前见过姚海棠一面,再加上好些年没见,她的打扮都又和从前不同,掌柜们也没人认出她来。

起初姚海棠听着他们报账还觉得挺好玩儿的,等到安丰一指着她她就傻了,心想早就该走,还傻坐在这儿和等着被逮,于是只能是干笑了两声。

趁着这间歇安丰抬头看了一眼,然后就叹了口气起身:“姑娘,你什么时候来的。”

这时大家伙儿才知道,刚才一直坐在这边傻笑的就是他们东家,怪不得要笑呢,要是他们听着自个儿口袋里这么富余也得傻笑众人纷纷起身行了礼,异口同声地还是叫着东家。

“都别多礼,我是找安丰来了,没想到他今天这么忙,早知道就不该来打扰你们。”姚海棠心里自苦,这看账本儿的事大概是逃不过喽

她这话说得安丰直冲她翻白眼儿,瞧她这话说得,好像这都不关她的事一样,常年会账姚海棠要么不在京城,要么诸事缠身。正好今年既无事又在京城,安丰不逮着她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