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我来扬州的时候,新昌吕公子曾经特意提过这里,还问我要不要住进去,我怎么会不去打听一下?和扬州的程府一样,这里也是别人当做代价抵给你爹的产业,你要觉得俗,自己花钱改装就行了。”

见程乃轩又被汪孚林说得哑口无言,程老爷不禁微微一笑,随即说道:“孚林,一会在里头见机行事,为免汪道旻提早察觉,我便如乃轩一般称你双木,想来你的名声在徽商之中纵使不小,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乳名。”

汪孚林当即点点头:“行,我就听程伯父的。预祝我们此次旗开得胜。”

“那就好好唱一唱大戏吧!”

程乃轩这就更郁闷了,他们俩唱戏,他算是干嘛的?满脸纠结跟着进去的时候,他就只见汪孚林笑眯眯地对自己说道:“今天你爹才是主角,咱们就是帮忙搭台子唱戏的。要想当主角,先当跑龙套,努力吧,少年!”

第四三二章 交椅之争,以退为进

徽州乃是朱子故乡,尽管如今理学在新安六县也早已不是唯一的主旋律了,可并不妨碍几个从程老爷手中接下改造活计的徽州盐商在折腾这座新安会馆的时候,在其他的地方一个劲地奢华铺张,以吸引那些有钱的徽商,甚至其他地域的商人下榻此地,可在装饰议事厅的时候,却一切都往庄重大气的方向走。

以至于汪孚林和程乃轩跟着程老爷踏入此间的时候,甚至觉得里外根本就是两个地方!

而汪孚林最在意的是,这大厅中的格局怎么就这么聚义厅呢?左右两侧分成三列,总共是六列三十六张椅子,一溜都是酸枝木,现在左边坐的是徽商,右边是晋商和江右商人,至于汪道旻以及他带来的淮北商人,这时候却满脸的恼火,因为他们全都尚未有位子。

作为所有盐商当中最后一个进大厅的,程老爷不等汪道蕴开口说话,他便干咳一声道:“汪兄的位子,我原本在左面咱们徽商当中,以及右面两大商帮之中,全都给你预先留了出来,可你事先不曾说过会带着淮北的诸位过来,所以新安会馆未免有些措手不及。我说句实诚话,当初装修改造这座会馆的时候,里头的陈设全都是鲍黄两位仁兄淘澄的,紫檀交椅一色订做了三十六把,想着平时够用,贵客临门也绝对绰绰有余,可今日人一多,未免就匀不过来了。”

他顿了一顿,这才意味深长地说道:“如果汪兄和诸位不介意,我这就让人立刻送八张花梨木的椅子来。”

此话一出,满堂登时都是嗡嗡嗡的议论声。花梨木的家具放在寻常百姓家算是顶尖了,可实际上却明显要次紫檀交椅不止一等。也就是说,程老爷是借此给了汪道旻三种选择。

要么就归于徽商中;要么就和那些晋商江右商人一块;要么就和这些淮北商人一起自成一派。尽管第三种看似能够组成颇为可观的势力,但代价就是汪道旻之前勾搭的两大商帮全都会与之决裂,而淮北商人是否愿意奉其为首,却还尚未可知!

直到这时候,程乃轩方才明白,老爹不是只会在自己面前板脸训斥,在外人面前竟也是如此精明厉害的一个人!如果说从前他对于读书就是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情,眼下就更加对老爹心生向往了。

读书有什么好的,如叶钧耀这样有汪孚林帮忙,自身也颇有能力和骨气的官员,还不是动辄遭倾覆之危?

汪道旻没想到自认为有绝对震慑力的好棋,程老爷竟然翻手为云覆手雨,转眼间就让他陷入了两难。他拉来的淮北盐商大多是野心勃勃,打算在淮南这些产量丰沛的盐场插一脚,通过拿到这边的盐引,然后在这边支盐,这样就可以通过收购余盐这样一个借口,通过官府掣验,把早就通过私盐贩子囤积在手的私盐变成官盐,从而牟取暴利。自从偶尔打听到这条路子之后,他便一直隐忍不发等待机会,今天又怎么能轻易抛弃盟友?

“既然没有紫檀椅子,那就去搬八张花梨木就是!诸位从淮安过来,我汪道旻略尽地主之谊,便与各位同坐,也好为各位答疑解惑今日之事。”

听到汪道旻的回答,程老爷丝毫没有意外,当即一摆手让人去安排,紧跟着,他方才带着汪孚林和程乃轩徐徐走向了主位。然而,说是主位,这里却没有位子,而是只有一个站位。这是当初发现议事厅犹如水浒中的聚义厅排位之后,程老爷提出的改变方式。排位座次结合年龄以及姓氏笔画为序,至于被公推为盐夹(加竹字头)祭酒的,则立于主位与其他盐商一同议事,如此上位者不能妄自尊大,其他人也不会觉得受人压制。

汪道旻自从程老爷得到这么多拥戴后就很少来新安会馆,晋商和江右商人也只是道听途说,如今见程老爷真的大大方方就这样站在主位上,他们全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然而,等到程老爷掷地有声地提出今年的余盐买入方案的时候,下头却立刻乱成了一锅粥。

因为程老爷竟然表示,入秋之前,不准备买入余盐!

“这是为什么!”汪道旻已经霍然站起身来,“莫非程兄去年自己赚得盆满钵满,今年就要阻碍大家发财?”

“当然不,无论是晋商的诸位,还是江右商帮的诸位,又或者是淮安来的各位,若要收余盐,尽可随意。我可以在这当众撂一句明话,从即日起,我一粒余盐都不要。至于新安的诸位,如果愿意信我,那便请留下来听我一言。我想,我已经说得够清楚了吧?”

尽管程老爷这地位若是出尔反尔,显然不但折损招牌,还会从此被人瞧不起,可汪道旻却还是不依不饶,当即沉着脸道:“口说无凭,程兄可敢立字为证?”

这下子,徽帮盐商们全都回过神来,慌忙力劝程老爷,可程老爷却淡淡地说道:“双木,乃轩,你们去取纸笔来!”

众人眼见程老爷今天带上的两个少年赶紧去张罗了文房四宝来,程老爷当堂一蹴而就字据,甚至晋商和江右商人们也觑着空子上来讨要,最终乱哄哄的一帮外人须臾散去,终于有心急的徽商忍不住叫道:“程兄,你这又是何苦,难不成我们徽商窝里斗,还要成全外人?”

“你们可知道,汪道旻去年吃了大亏,今年卯足了劲早就开始接触下头的灶户,而且还提高了价格。这些家伙明里今日来会商,实则近日已经几乎收尽了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草堰、角斜栟茶、丰利、石港、金沙、余西、吕四这淮南淮北产量最高的十二个上场余盐。所以,他们已经做到了让你们措不及防。”

见下头一个个盐商全都惊疑不定,甚至有人还破口大骂了起来,程老爷这才不慌不忙地说道:“但是,有时候抢得先机未必是好事,落在后头也不见得是坏事。不瞒各位,从去岁我收了那二十万引余盐之后,就曾经放眼于那些中下场,今年累计收到的余盐,已经并不小于去年的数目,悉数运于邵伯镇。而余盐若是收入太多,对市场会造成怎样的冲击,大家应该心里有数。各位既然公推我为盐夹(加竹字头)祭酒,就请相信我这一次,我可以当堂立下字据,如若有变,这些余盐还如同去年那般分配。”

如果没有程老爷挑明晋商、江右商帮,包括来自淮北,籍贯则是天南地北都有的那些盐商已经收尽了十二个上场余盐,徽商们也许还会反对一下,更何况程老爷表示自己手里也有所囤货。眼下众人议论纷纷了一阵子,最终还是决定听程老爷的。毕竟,去年他们跟着程老爷,那一票赚得盆满钵满,这也是他们的信任之源。

等到众人纷纷答应了退去,刚刚人满为患的大堂须臾之中变得空空荡荡,程乃轩忍不住问道:“爹,你和双木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今天这还叫唱大戏?根本就是戏还没开锣就完了好不好!”

“今天是前戏。”汪孚林见程乃轩满脸的错愕,他不禁无可奈何地说,“别看我,我也是刚刚才发现程伯父另有打算的。话说今天对付汪四老爷那一招,实在是高明得很,程伯父又让我学了一招。”

“首鼠两端的人弱点自然大。”程老爷微微笑了笑,随即便说道,“如果没有贤侄和吕公子打探到的这些消息,我也未必下得了决心。人心贪得无厌,去年二十万引余盐,今年便想要四十万五十万甚至更多,我本来就打算稍加抑制,却没想到竟然会……不过,毕竟有可能是一场弥天大祸,我等也应该想想办法。”

“只怕官府报喜不报忧,未雨绸缪的事,少人肯做。更何况,只是迹象,上游官府都不声张,下游官府又怎肯担责?不如让人放出一点风声,看看官府是否有人重视。”

“也好,就这样办。”

程乃轩见汪孚林和自己老爹一搭一档打哑谜,心痒痒的,却又知道单纯发问肯定没人告诉自己,只能低头绞尽脑汁地分析着他们的话。突然,他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失声惊呼道:“你们说上游,莫非是长江……”

汪孚林知道程乃轩好歹也是自己打理生意做出点成绩的人,此刻终于想到了点子上,他却摇了摇头,又点了点头:“不是长江,是有行商说近日黄河流域暴雨不断,水位一直都居高不下,以至于运河最近水位也一直很高,可能会酿成巨灾。扬州位于运河边上,而运河淮扬段引的却主要是黄淮河水,一旦黄淮泛滥,运河就会淤塞不通,之前就是因为淮盐拥塞南行,这才会让海北盐侵夺了淮盐的市场,而最关键的是,程伯父打探得知,那些商人早早买下余盐不说,而且其中一大部分已经运送到了运河钞关东边的堆栈。此地距离运河,可以说不过咫尺之遥。”

程乃轩瞠目结舌,第一反应却是想骂脏话。且不说一旦黄淮倒灌运河会造成南北交通何等窘境,盐和粮食全都别想运送,就说运河边上的堆栈那就全都完了!他使劲吞了一口唾沫,最终说道:“这风声还是早点造起来的好,否则大灾之下,不但盐商损失,百姓更会受灾巨大。”

“问题就在于这是否会酿成水灾,而灾祸的程度又有多大。”程老爷对儿子能够想到寻常百姓很是欣慰,却也不忘提醒道,“你要知道,官府从来都是喜祥瑞恨灾祸,最讨厌危言耸听之人。”

“我试一试吧。”虽说之前是汪孚林表示要谨慎行事,此时却还是他接下了话茬,“我设法见见扬州庞知府。”

第四三三章 昭雪

“听说了吗,黄河上游说是一直在下雨,水位居高不下。”

“不会又要决溢吧?要知道,高邮和宝应两地,运河水位一直都比城内地势高,要有什么万一……”

“黄河两三年就决口一次,可运河却不是年年都会涨水满溢,今年没那么倒霉吧?”

“可听说官府那边都相当重视,庞府尊已经通知了高邮宝应多加防范,城内也在预备沙袋等等,甚至派了专人不断打听上游水情。”

不数日,街头巷尾全都在议论黄河水情,仿佛不说道两句就显得没见识。汪道旻自然也听说了,但他却还打听到了更深层次的东西,那就是程老爷身边的一个子侄拿着帖子去见了扬州知府庞府尊,紧跟着就有这样的消息传扬出来,因此他认定了是程老爷借官府的势力装腔作势。现如今,把盐都堆在钞关东面堆栈的他正忙着疏通巡盐御史那边的路子,争取尽早拿到官府掣验的文书,把这些余盐过了明路。

“不用理会那些传言,黄河决溢大多都是在河南山东,在南直隶的次数少得多,用不着杯弓蛇影!只要这次能够打人一个猝不及防,我看日后还有多少人会去捧程某人的臭脚!”

得知汪道旻纹丝不动,其他盐商也多半不以为然,程老爷也不在意。他把程乃轩打发了去把囤积在邵伯镇的盐转运到仪真,又不惜人力物力将这些东西转运到了距离仪真不远,但地势更高的大铜山。因为尚未出扬州府,尽管这批盐尚未掣验,可有程老爷的面子,他又言说这是因为避可能会有的水灾,沿途巡检司自然不会留难。

而此时正值秋收开镰之前,在汪孚林的建议下,扬州庞知府更是令人访查下面稻田成熟情况,打算视局势提早开镰。小北被汪孚林严令不许生事,一赌气,又架不住谢老安人相邀,索性就住到了她家去。据说她和谢老安人常常同进同出,仿若祖孙,旁人只知道那是谢老安人的远房外甥孙女。

至于吕光午,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成天在扬州城内外结交各种三教九流,虽贩夫走卒,但凡能有一技之长的,他全都会不吝请教,只却很少亮出自己名头。至于对程老爷和汪孚林他们忙活的事,他自从最初打探到黄河水讯之后,就很少再过问了。

转眼便到了六月初,汪孚林和程乃轩正被程老爷差遣得团团转,他们又迎来了一位从徽州过来的客人,却是柯先生。他带来了好些消息,其中,叶小胖在鄞县县试,宁波府试中全都名列前茅,顺利拿到了童生资格。而秋枫也顺利考取了秀才,但发挥得不是很理想,名次比较靠后,换言之就是近乎吊榜尾。

然而,金宝却落榜了。

“虽说大家都想瞒着你的事,但金宝和秋枫那两个小家伙何等精明,你又是那天晚上在他们面前紧急被叫出去的,一直都没回来,之后叶家二小姐也跟着失踪了,他们死缠烂打反反复复地问,就知道你被邵芳给挟持了走,一时间都是心急如焚。秋枫年纪大些,还沉稳一点,金宝却因为忧思过重,大病一场,道试的时候无精打采,幸好谢大宗师从叶县尊那得知实情,没有怪他,反而更送了他几本自己的读书札记。”

汪孚林登时心中一沉。他当然知道自己突然离开几个月,两个小家伙一定会牵肠挂肚,可没想到却影响这么大。他很想随口打趣两句,可话到嘴边却变成了一声叹息。

“横竖金宝也还小,等我回去之后,再好好宽慰他就是。”

“他倒很想得通,反而还是听说了你从丹阳脱身的消息之后,兴高采烈欢欣鼓舞,直说十岁就算能中秀才,那也太勉强,还不如再等三年。这次他带病入道试考场,已经有经验了,那时候他一定养精蓄锐,考一个好成绩回来!”

“这小家伙,真是有志气!”

汪孚林顿时如释重负。如今的他已经不需要金宝来刷名声保功名了,但他完全不打算让金宝认祖归宗回到原来那一支去,因为金宝那个生母虽说已经回归松明山村,但他却根本就不信任那个妇人。而有名师教导,秋枫这样的寒门子为伴,即便下一任提学不再可能是谢廷杰,金宝也把握很大。

“只不过你和程乃轩倒好,真是哥俩好兄弟,一个个全都借着事情跑了出来,然后乐不思蜀,难道忘了年末会有科考?举业本来就是最耗费心神的事,好比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反平日惫懒的态度,义正词严教训人的自然是柯先生。他一把拎住要溜号的程乃轩,沉声说道,“就算你们每日白天有事要做,晚上回来就给我好好读书!”

严师驾到,再加上程老爷表示鼎力支持,程乃轩的抗议立刻被无情镇压,而汪孚林也不得不答应好好复习那些制艺。只不过,柯先生亲自过来,当然不止是为了督促他们好好读书准备应付乡试之前的资格试,也就是科考,还带来了另外一个非常重大的消息。

和柯先生同来的,却还有另外一拨人。一行总共四人直接造访了谢老安人家,见到了小北。当看到这一行人的时候,小北登时吃了一惊,跳将起来三两步冲上前去,一把抓住为首人的手,满脸紧张地问道:“姐,怎么是你来了?”

“谁让某个惫懒的丫头一走就是两个月,除了偶尔捎个信回来,就一副在外头乐不思蜀的样子?”叶明月见小北满脸心虚,忍不住在她额头上点了一下,“娘让我带话,养了这么久的女儿还没成别人家的,就已经这样离家不归了,以后怎么办?”

“姐!”

见小北一下子变了脸色,叶明月不禁扑哧一笑,一下子伸手把小北搂在怀中,继而轻声说道:“好在这次是有惊无险,邵芳也不敢真把他怎么样,你又求得新昌吕公子出面,可以后呢?娘让我问你,他不论在朝为官,还是在野经商,又或者当个寻常的富家小地主,可却偏偏是走到哪都会惹是生非的性子,都可能会有飞来横祸,你真的做好心理准备了?”

小北万万没料想叶明月现身之后先是打趣了一番,而后却代苏夫人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可这实在没有什么好犹豫的,尽管汪孚林老喜欢捉弄她,撩拨得她炸毛方才罢休,她也曾经一千次一万次在心里痛骂这个可恶的家伙,可真正当有什么事的时候,她理所当然地愿意和他站在一起。

“嗯。”尽管只是简简单单一个字,但小北却重重点了点头,可紧跟着却赶紧补充道,“只不过他也不是一味惹是生非的人,是有些麻烦特别容易找上他而已!”

“还没嫁过去就替他说话了。”叶明月又好气又好笑,可看看小北那微微泛红,却一点都没有羞涩眼神的样子,想起这丫头小时候曾经那浑身是刺的样子,她忍不住轻声叹道,“娘说得没错,你真的长大了。我这次过来,其实是因为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对你说。”

小北见叶明月一反刚刚的玩笑打趣,而是满脸的郑重,心里顿时有些发毛,满脸不安地问道:“姐,是什么事?”

“朝中兵科右给事中刘伯爕上书禀奏,言说你父亲胡公和当年的三边总督曾铣境遇相似,都有不世之功,最终却落得个不应该的凄惨下场。”

见小北登时紧张得连呼吸都快摒止了,叶明月就握着她那突然已经变得非常冰凉的手,一字一句地说道:“那位刘给事中说,曾铣尚且能够赠兵部尚书,谥号襄愍,归葬江都,更何况是你父亲?朝中虽说一时为之哗然,很多人翻了胡公依附权势,靡费军饷,杀戮过惨的旧账,可朝中首揆高阁老大力支持,张阁老和另一位高阁老也都点了头,最终皇上下诏给胡公翻了案,将其旧职总督浙直军务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悉数恢复不说,还赐祭两坛。”

顷刻之间,小北已是泪如泉涌。她一下子抱紧了叶明月的脖子,泣不成声地说:“真的有这一天,姐,真的有这一天!我还以为我这辈子都看不到翻案的那一天,没想到这么快!早知道熬过那几年就行了,他当初为什么就要在狱中自尽,为什么……”

叶明月知道小北只是因为这个巨大的消息瞬间冲击过来,因此暂时情绪失控,于是只轻轻拍着她的背,没有说什么安抚的话。直到哭声渐停,小北松开手后站直身体,使劲擦了擦通红的眼睛,她才又轻声说道:“娘说,如果你当初没有正式进了叶家门,恢复身份,那就是胡公嫡亲女儿……”

“父亲得了追赠,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真要有好处,那也是落在我二哥三哥他们头上,我又凭什么去送上门给他们摆布?”小北眉头一挑,随即吸了吸鼻子说,“父亲已经过世了,天下还有谁比爹娘和姐姐对我更好?什么尚书千金之类的都是虚名而已。刚刚我说的都是气话,我也知道,如果父亲还在,说不定就是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什么平反昭雪都不会有。人死如灯灭,等到他死了好些年,做好人的人才能博个大义凛然的名声……”

“小北!”叶明月听着前头的话倒还觉得欣慰,可听到最后不禁色变,“说话要小心!”

“我知道不该偏激的,可就是忍不住,我顶多也就会在你和汪孚林面前说说而已。”小北咬了咬嘴唇,这才低声说道,“不论首辅高阁老是因为当年和徐阶的仇也好,还是因为其他什么也好,终究是因为那个刘给事中上书,高阁老点的头,这才能有父亲的平反昭雪,我会记在心里的。”

话音刚落,门外突然传来了严妈妈的声音:“大小姐,二小姐,汪小官人来了,刚去拜见了谢老安人。”

听到这话,叶明月顿时笑了起来:“说曹操曹操就到,看来,他也应该从柯先生那儿知道了。”

第四三四章 不客气的岳父母

叶明月之前是代表母亲先见的谢老安人,然后再来见的小北。尽管谢老安人不太明白,分明有男丁的叶家缘何是让长小姐过来,可叶明月行事落落大方,言行举止让人没有半点挑剔的地方,却又和小北的活泼敢言截然不同,她顿时对素未谋面的苏夫人产生了好奇。思来想去,问明叶家姊妹俩打算等汪孚林此间事了回徽州时同路回去,她也生出了回乡祭扫省亲的打算。

毕竟,松明山那座老宅交由老仆看管,她只在十五年前回去过一次,如今既然生出了回乡之念,也该回去看看了!

所以,叶明月前脚刚到,汪孚林便前来拜访,谢老安人不禁有些迷惑,等汪孚林相见之后,笑着挑明了来意,她这才恍然大悟。

“这次是叶县尊礼聘的门馆先生柯先生护送了大小姐过来,是因为叶县尊忧心我出门在外耽误学业,毕竟,就连程老爷家的公子也是和我一样,一度受教于先生门下。至于大小姐,此来扬州一是为了接妹妹,二来也是为了探亲。我也是刚知道,原来夫人的远房堂姐是两淮盐运使顾大人的夫人,她们姊妹团聚之后,怕是要去拜见长辈,留住一阵子。我今天来,也是为了此事和老安人商量,顺便和她们姊妹商量一下日程。”

谢老安人原本还有些担心汪孚林的到来会让汪道旻看出什么端倪,压根没料到小北的姨母居然便是两淮盐运使夫人!想到之前小丫头一直没提过这一茬,她顿时有些不悦,脸上虽没带出来,心下却是叹了一口气。还以为那丫头真是言语无忌,却原来还是把她当成了外人!

这时候,汪孚林却干咳了一声道:“不瞒老安人说,其实这一门亲戚有点远,再加上小北的那位姨母常年随丈夫在任上,小北只不过儿时见过,所以不太清楚,她到扬州之后一直也没去拜见,也正是因为压根不知道。夫人在歙县得到了我们送回去的信,听说我们到了扬州,这才想到了那一层亲戚,故而就让大小姐过来,领了小北前去拜见,顺便在那里暂住一段日子。”

否则他能说什么,小北原本不是叶家女儿,故而没法把亲戚都记全?

这么一说,谢老安人登时打消了刚刚那一丁点不快,连忙开口说道:“既然不是那么近的亲戚,何必去麻烦人?大小姐也留在我这里住岂不是正好?”

汪孚林很庆幸谢老安人相当容易地相信了自己的解释,于是他一口答应帮忙劝说,最后方才得到谢老安人的允准,被带着登堂入室去见人。等到了见着眼睛红肿得如同桃子似的小北,以及一旁紧挨着她的叶明月,他就开口说道:“柯先生都告诉我了,这是天大的好消息,而且相比曾铣当初斩首示众,几十年蒙冤,胡公勉强还算是幸运了。逝者已矣,你就别伤心了。”

叶明月也跟着帮腔道:“你说的是。小北刚刚还说,本来因为邵芳的缘故,她对首揆高阁老也连带着没好感,这次却要记他的情。”

“高新郑确实是靠着邵芳之力,行贿权贵大珰,方才得以复相,而且入阁之后行事多刚愎,对政敌也心狠手辣,但有魄力,能反贪腐,革弊政,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且他并没有留着邵芳这种人在身边奔走,足可见心志不凡。”

嘴里这么说,汪孚林心里却在想,只可惜这位首辅的政治生命,已经完全是倒计时了。见小北接过碧竹递来的冷毛巾,敷在红肿的眼睛上,他就岔开话题说道:“话说回来,你们真的要搬到运司街的盐运司后衙去?”

小北这会儿已经不像刚开始听到消息那样又高兴又伤心了,更何况汪孚林急急忙忙赶过来,这样的态度让她有一种被人重视的欣悦。她丢下毛巾给碧竹,这才看着叶明月说:“姐,你刚刚说的那位姨母我都没怎么见过,要不,我们一块去拜见一下,可回头你还是和我住在这儿吧?谢老安人可好了。”

“娘说的话,你现在也不听?”叶明月在小北鼻子上刮了一下,这才对汪孚林说,“是娘听说你到了扬州,想起松明山汪氏也在扬州经营盐业,正好顾家姨父调任盐运使不久,这才特意嘱咐我带小北去见人。娘对我们那位姨母颇为推崇,小北的身世固然没有轻易说出去,却对人家提过那是一位蒙冤的朝廷官员之后,所以姨母她应该很好相处。再说,都到了扬州不住在亲戚家,反而在未婚夫的同族亲戚家里住,你让姨母到时候怎么想?”

小北只不过是被从前叶家那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搅得实在有些不想应付,听到是苏夫人的意思,而且人家还是盐运使的夫人,她就没有再坚持,更何况那句未婚夫的同族亲戚让她颇有些尴尬。于是,她只能低声嘟哝道:“想当初我们在杭州的时候也结识了两浙盐运使史大人的两位千金,史家两姊妹温柔可亲,都是好人,不知道姨母那儿的亲戚如何?”

“你们什么时候去,我送你们?”

见汪孚林这么说,叶明月不禁莞尔:“知道你忙,现如今还多了个耳提面命的柯先生,好好去忙你的吧!”

“对对,你自己去忙你的,别忘了正事,还有读书!”小北也赶紧附和了一句,眼睛却四处乱瞟。上次汪孚林对谢老安人直说自己是未婚妻,她就已经够狼狈了,这次要再对娘的本家亲戚信口开河,那可就大大糟糕了,毕竟姐姐也在,回去就会告诉爹娘!

汪孚林此来是因为胡宗宪得到了平反昭雪的事,不太放心小北的反应,再加上既然叶明月到了,他总不能连面也不露,此刻姊妹俩既然都赶人,他也就不再坚持。他又仔细问了问叶县尊近况。

得知新任县令在叶明月出发前已经到任,而徽宁道按察分司的衙门已经改造得差不多了,在此之前,叶钧耀先到了府城那边去上任,因为家眷的院子还没修好,叶家人就和他的父母商量了下,除了叶钧耀之外,其他人暂时搬到了他那小宅院住,他顿时生出了一种微妙的感觉。

就不知道是叶大炮的主意,还是苏夫人的主意,这还真是一对不客气的岳父岳母啊!不过话说回来,叶明月和小北去见那位盐运使夫人,当然不止是为了认亲戚,也是为了帮他,从这点来说,还真是另一种不客气。

叶明月虽不像小北这样一路上女扮男装,可此来扬州并不打算过分抛头露面,连程老爷处也只是让汪孚林转致问候,并没有亲自前去。她和小北最后还是去辞了谢老安人,把话说了清清楚楚,然后双双去拜访了两淮盐运使司的盐运使夫人苏氏。小北早就得了叶明月嘱咐,只字不提那些盐商们的勾心斗角,只说是苏夫人听说苏氏随着丈夫到扬州上任,想着两地相距不远,而正值新昌吕公子路过歙县,就托付他带她们到扬州来见姨母。

两个娘家外甥女过来,苏氏意外的同时,也有些高兴。苏夫人早年写信告诉她说,小北是一位蒙冤友人之后,最初寄养在家中,如今孩子大了要出嫁了,为了名分,故而认在叶钧耀名下,所以她对姊妹俩竟是别无二致,一定要两人从客栈搬到自己这里来,甚至还立刻打发人去搬行李。叶明月费尽口舌把人劝住,说是自己随行的家人自会去取,总算没暴露小北在谢老安人那儿住了许久的内情。

苏氏今年四十出头,比苏夫人大八岁,膝下却已经有了三个儿子,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女儿。不但如此,她的长子和次子都已经成婚,两个儿媳妇都是进门没多久就喜结珠胎,又给她添了两个孙子。所以,见叶明月温雅,小北俏丽,又是脾气颇相合的堂妹的女儿,她留下人之后,竟是亲自张罗了屋子不说,还絮絮叨叨地请她们在扬州多住一阵子,甚至颇为热忱地打算给她们引介几位扬州官员的千金。

面对这样过分热情的亲戚,小北如释重负,拉着苏氏笑吟吟地说起当初叶明月在徽州参加衣香社的事。苏氏本担心小北幼逢大变,性子不免谨小慎微沉默寡言,可没想到她竟是这样容易亲近人,自然而然便更生怜意,当即点点头说道:“扬州这些闺秀千金也一样都爱结社自娱,只可惜我家里就是没有女儿,两个儿媳妇虽说年纪都还小,却都是为人母的人了,虽说这些未嫁闺秀相邀过几次,可毕竟说不到一块去。你们若是喜欢,回头我让人领你们过去。”

明代的盐运司大不如宋朝盐运司的地位,甚至被人视之为浊流,按照官场升迁的定律,各地盐运使都是从知府任上升迁来的,而任满之后,则多半会升为布政司参政,也就是级别较高的分守道,能够入朝为官的凤毛麟角,但两淮盐运司毕竟地位不同。

天下五大盐运司,淮盐是送往边地最多的,甘肃、延绥、宁夏、宣府、大同、辽东、固原、山西神池诸堡全都靠的淮盐,而每年送进太仓的银子中,五大盐运司总共九十多万两,两淮占了六十万两!故而五个盐运使的缺额,两淮是头等美缺,两浙则次之,苏氏方才有这样的底气。

小北却赶紧摇头道:“我们又不会在扬州留很久,姨母不用费心了,我和姐姐没事陪你说说话就好。再说了,还有嫂子和外甥呢!”

“之前在歙县,那也是因为娘不在,爹初到任两眼一抹黑,我们姊妹闲来无事,也帮着给爹打探一下消息,并不是就喜欢扎堆凑热闹,姨母就听小北的,不用费心了。”说到这里,叶明月便状若无心地问道,“对了,我在路上听说外间都说近来黄河上流多雨水,运河水位高,扬州这边甚至要提早开镰?”

“正是。”苏氏点了点头,随即有些担心地说,“老爷为了这事去过知府衙门好几次,不怕别的,就怕像从前那样,运河遭遇水患,淮盐淤塞不通。而且,按照老爷的意思,尽快把钞关东边的那些盐给放行,然后随那些盐商往哪里运去卖,可巡盐御史那边却不好说话,还是一板一眼地在开单掣验。”

第四三五章 夏末的第一缕寒意

盐运使是浊流,巡盐御史却是清流,哪怕官品相差悬殊,但盐运使隐隐还要受到巡盐御史节制。故而苏氏说到巡盐御史的时候,口气中自然而然就带出了几分不快,显然平日丈夫也没少抱怨。对于她流露出的这一丁点态度,叶明月和小北全都察觉到了,但初次相见,她们默契地没有继续追问。然而,就在这时候,苏氏冷不丁问了一句。

“对了,你们俩的年纪也都不小了,可曾定亲了?”

这话长辈直接问原本不免唐突,可苏氏知道堂妹苏夫人为人最是阔朗,今天见其两个女儿也是谈笑自如,故而想到自己的幼子,少不得便问了一句。此话一出,她就看到小北面上一僵,而叶明月却大大方方地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爹娘心里自有主张,我们怎好多问?”

叶明月轻轻巧巧一句话,竟是把这个问题给含糊搪塞了过去。见苏氏有些怅然,小北顿时心虚地打哈哈道:“姨母,娘在家里常常提到你,说您福气好,三位哥哥读书好,人又孝顺,如今您又当了祖母,姨父官运亨通,可以说最是顺遂不过了。”

这纯粹没话找话说,苏氏却最高兴人家夸丈夫儿子,自是喜笑颜开。三人说笑了一会儿,苏氏的两个儿媳便领着各自的儿子过来了。第一次见辈分比自己矮一辈的晚辈,又发现两个孩子一个两岁,一个尚在襁褓,小北稀罕得不得了,若非叶明月早就打点好了见面礼,她一时冲动差点要去摘项圈了。而她这个动作也引来了苏氏的注意,见姊妹俩脖子上全都是一个黄澄澄的金项圈,只镶嵌的宝石颜色不同,她不禁暗自佩服苏夫人。

能把自己的女儿教养好就很不容易了,更何况是把别人的女儿抚养得如此好性子?而且就连用的首饰也一模一样,着实舍得。

苏氏的长媳二十岁,次媳十七岁,在婆婆面前毕恭毕敬,直到苏氏一再吩咐,她们方才显得亲近一些。得知叶明月和小北的父亲中进士至今不过四年,可一任县令还没当满便连升三级为徽宁道,她们嘴上恭维,心里也着实咂舌。待见姊妹俩言谈并不拘束,和自己的婆婆也一点都不像多年没见一般,妯娌俩总算渐渐放开了。看见叶明月和小北笑吟吟逗着孩子,叶明月还提到有一个还不到三岁的一母同胞小弟弟,她们忍不住交换了一个眼色。

看来苏家人的御夫之术真是传统,苏夫人三十出头还能生下一个幼子!就如同她们的婆婆苏氏也牢牢拴着丈夫,对她们这两个儿媳虽不能说完全当女儿一般看待,可也从来没有塞人之类添堵的事,她们还曾经隐约听说过,婆婆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对于两个突如其来寄住在家里的客人,在最初的试探接触不习惯之后,她们都很快就接受了。

原因很简单,叶明月和小北随身带足了家人,送她们和孩子的见面礼也贵重,又只说住十天半个月就回,打赏下人从不吝啬,对三个表兄也是头天见面后就尽量避开,谁会怠慢这种知情识趣又大方的客人?

于是,叶明月和小北便安安心心住在了盐运司后衙,至于出门往汪孚林那儿通风报信的,自然就是严妈妈。尽管身为盐运使的顾廷贞总共没见过姊妹俩几回,但通过走夫人路线,她们打探到的消息却很不少,又通过严妈妈顺顺当当递了出去。这下子,汪孚林等同于在堂堂盐运使身边安了两个高精度眼线,程老爷这边他再配合一撺掇,一操作,钞关东面堆栈中徽商们的那些正额盐,终于在盐运使顾廷贞的竭力主张下,从巡盐御史那里得到了放行许可。

汪孚林心知肚明,这些都是得了叶家姊妹的帮忙,所以少不得托严妈妈捎带点东西过去。当然传字条就算了,反正他脸皮厚,要说什么直接捎口信就完了。他知道小北不爱红妆爱武装,按照自己对某些武侠小说的记忆,找能工巧匠定制了点柳叶小飞刀,梅花针,飞镖飞梭……反正林林总总装了一匣子。至于叶明月,他就更加省事了,反正当初最早被人嘲笑吃货就是因她而起,他索性就让严妈妈送过去一个能做宁波菜和徽菜的厨子,省得她们不习惯口味。

尽管徽商们正在等着程老爷对汪道旻以及那些商人们采取应对措施,但程府却是外紧内松,程老爷甚至还有工夫拿着当年举人的架势,来指点汪孚林和程乃轩的制艺。汪孚林对此很欢迎,毕竟柯先生平日不拘一格,可负责应试教育的时候比高考老师还要凶残,各种题海战术用得得心应手。

要说八股文,并不像后世某些人驳斥得那样一文不值,要知道他当年上学时那些议论文记叙文乃至于给材料作文,还不是另类八股,只不过结构没有要求那么严谨而已。后世的高考作文尚且都有佳作,更何况如今这文道至上的年代?明朝开国这一百多年来八股高手辈出,历经发展形成的八股文确实令人叹为观止。程老爷当初能中举人,也算是此中高手,和柯先生一搭档,这师资力量顿时平添五成战力。

当然,真正的儿子总是被他训得狗血淋头,汪孚林则是每每受赞扬。

当这天傍晚程老爷又是故技重施时,程乃轩终于再也受不了了,梗着脖子顶道:“爹你太偏心了,柯先生也说我和双木的水平不相上下,我的文章哪有你说的这么糟糕!”

汪孚林见程老爷立刻一瞪眼睛,他成天被程老爷当成鞭策程乃轩的标杆,实在有些无奈,这时候便干咳道:“程兄,你还没明白程伯父的心思?不夸你是怕你飘飘然,所以他越是满意你的成绩,越是要把你批驳得无所是处,天底下当爹的大多都这样。你和程伯父继续,我先出去透口气。”

见汪孚林溜得飞快,程乃轩登时向父亲看去,见其脸上果然掠过一丝不自然,他一下子就信了。可积威之下,他哪敢调侃父亲,只能在那嘀咕道:“可成天只训斥却没夸奖,就不怕我给压垮吗?双木他爹就不是这样的,我看他对双木是说一句都怕重了,每次都是和颜悦色的。”

正走到门口掩上门的汪孚林听到这话,差点没呛出来。真当他爹汪道蕴不想摆父亲威风?那是根本就摆不起来!老爹当年那些不靠谱惹出了多少事端,而他则是无可奈何擦屁股解决了多少麻烦,所以老爹才会在他面前抬不起头,又被吴氏给压住没法出邪火,只能对他客客气气好不好!

就在这时候,汪孚林听到前头一阵喧哗,登时有些奇怪。他连忙叫了墨香出去打听,不消一会儿,墨香就一溜烟跑了回来,却是脸色煞白。

“汪小官人,外头说是皇上……说是皇上龙驭上宾了!”

皇帝驾崩?真的驾崩了?等等,按照历史,隆庆皇帝该不该是年中这时候驾崩的?

汪孚林却只是稍稍有些惊讶,想的却不是这消息的真假又或者震撼力,而是历史对不对。可他又不是全知全能的史学家,想了片刻就放弃了。而在他发呆的这当口,墨香已经不管不顾冲进了屋子,显然是为了把这个大消息告诉程家父子。不消一会儿,程老爷就脸色铁青地从屋子里出来,后头还跟着同样大为震惊的程乃轩。

尽管从表面来看,天子是谁,对于他们这些并不在官场中的人影响非常有限,可有些问题不得不往深处思量。

比如说,隆庆皇帝即位至今,这才是第六个年头,而且年纪也算不得很大,据说太子也还小,怎会就驾崩了?会不会是宫中又或者京城有什么事变?大明开国至今,已经有过两次少君登基,第一次是英宗,结果有土木堡之变;第二次是武宗,结果先有刘瑾,后有江彬等人借豹房危害一时……现如今太子也不过八岁,不说别的,若是重蹈覆辙,这天下岂不是又要乱了?

“遇到这样的噩耗,只怕官府忙着国丧还来不及,其他的应该再也顾不上了。”程老爷第一时间清醒过来,随即苦笑道,“幸好田间地头已经提早开镰了,否则万一被什么见鬼的御史弹劾国丧期间割稻有失敬意,府衙断然不敢坚持。”

汪孚林压根没想到程老爷竟然会提到这一茬。后世丧礼也有各种各样的禁忌,可比起这年头那就真是简略太多了,尤其是国丧。他心有戚戚然地点了点头,随即却在心里默默地想,高拱是不是正自以为是托孤重臣,于是打算大刀阔斧干一场,借由大权在手的威势把冯保给赶走?而邵芳是不是也正进入死期倒计时了?说实在的,高拱距离他实在太遥远,而且胡宗宪能够平反昭雪终究有其支持之力,邵芳之前又只是自作主张,他没有理由迁怒于那位首辅。

当然,他也没能力做什么,他不过是惠州歙县松明山的一个小秀才,不是救世主。现在他救不了高拱,以后他应该也救不了张居正……那么将来,他能否挽救得了萨尔浒大败?是否能够停止满清入关的铁蹄?

直到这时候,他方才能够感觉到,在如今这夏末之际,已然有了一丝微微寒意。

第四三六章 罢相的余波

天子驾崩的消息由各路信使从京城出发,快马加鞭送到各地,沿途知会官府,所以扬州官民得知此事的时候,距离隆庆皇帝驾崩已经整整过去了六天。

从国初开始,天子大丧都是有定制的,再者不少官员六年前就曾经历过嘉靖皇帝的大丧,所以也算有经验,可问题就在于这猝不及防四个字。在最初的震惊过后,府衙摆香案,从主司到属官齐齐换上乌纱帽黑角带,四拜听了天子丧告之后,上上下下就张罗着换孝服,以及哭灵事宜。

至于民间,则不至于要换麻布丧服这么麻烦了,只不过穿三天白衣而已。三日之后,嫁娶饮酒全都没有限制,这是太祖洪武皇帝留下的旧制,这么多年来全都是如此实施,常常被臣民称之为仁政,但头三天却还是需要克制一下的。哪怕寻常平民之家不至于有人时时刻刻窥伺动静,可大多数人都不会因为一时嘴馋而在这三天中犯禁,程府亦然。

由于和官府的特殊关系,程府的消息也远比普通人灵通。什么高拱、张居正和高仪三位阁老受命为顾命大臣,什么张居正和司礼监太监曹宪往天寿山勘察陵寝,什么大赦天下,蠲免除金花银外的夏税秋粮……林林总总各式各样的消息之中,汪孚林最留意的是皇后陈氏以及皇贵妃李氏虽未正式尊封太后,但李氏的称呼在新君祭祀天地太庙临朝之后,已经改成了圣母皇后。而高拱则是迫不及待地推出了五条要加紧实施的新政,措辞竟是异常强硬。

尽管距离京城数千里之外的扬州,感受不到那种皇位更迭的汹涌暗流,但汪孚林从这些消息当中,还是嗅出了几分紧张。然而,三日丧服过后,官场民间虽不能说一片欢腾,扬州城内却已经恢复了往日人声鼎沸,商旅云集的富庶和繁华。各种花街柳巷照样人来人往,酒肆饭庄觥筹交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过是皇帝换个人当而已,反正都是朱家嫡亲父子,和寻常人关系不大。至于对于少君的担忧,也不过少数官员和有识之士暗地里议论两句。

被这国丧一搅和,几乎没人在乎之前传闻中的黄河水患了。而巡盐御史那边因为这突如其来的大事,掣验官盐的工作再次被拖延了下来。这一天,亲自去了几个盐场的汪道旻匆匆赶回了扬州。利用程老爷的承诺,他此行又敲定买下了两百万斤余盐,送了其中第一批五十万斤回到扬州,眼看这些盐船被人从船上卸下存入了堆栈,他立刻马不停蹄地来到了巡盐御史衙门。

正打算请人进去通报的时候,却不防里头程老爷带着那个叫双木的少年出来,两边一打照面,他顿时冷笑了一声。

“程兄倒是稳坐钓鱼台啊,你就不怕今年收不到余盐,你这个盐夹(加竹字头)祭酒丢了人望?”

“多谢汪兄操心了。”程老爷面色丝毫不变,淡淡地说道,“国丧期间,也正好歇一歇,银钱虽好,可也是赚不完的。”

汪道旻险些被程老爷这话给噎得背过气去,正要反唇相讥,却不防一骑快马风驰电掣一般行来,在衙门前头堪堪停下,紧跟着一个人急匆匆从马背上滚落下来,一个踉跄险些倒地,继而就不管不顾快步冲进了衙门。见此情景,紧跟着程老爷的汪孚林忍不住回头望去,就只见此人径直冲往巡盐御史理事的大堂,不过数息功夫,里头就传来了一声惊呼,继而就是碰翻了什么东西的声音,然后是重重的拍案声。

“怎么可能!”

汪道旻眼神一动,程老爷已经对门前张头探脑的门房说道:“汪老爷来拜访侍御大人,还请替他通报一下。”

这话明里是说给汪道旻通报,实际上却不外乎是撺掇人借机去看看怎么回事,那门房自然心领神会,答应一声就一溜烟跑了进去。汪道旻见程老爷竟然利用自己这一来去打探消息,顿时有些恼火,可他也同样好奇到底又有什么新消息,当下也翘首往里头张望。这一来一去,却是足足有一盏茶功夫,先头那门房这才走了回来,和去时那兴冲冲的脚步相比,这时候他却走得很慢,显然还在消化刚刚听到的话。

此时此刻,耐不住性子的汪道旻已经快步迎上前去,低声问道:“侍御大人怎么说?”

“京城出大事了。”那门房使劲吞了一口唾沫,又往四周围张望了一下,这才压低了嗓音说,“首揆高阁老被罢相了,而且勒令即日回原籍,不许在京城停留!”

不论汪道旻也好,程老爷也好,面对这个比隆庆皇帝驾崩更突然的消息,他们全都呆若木鸡。高拱自从复相入阁以来,那可谓是所向披靡,李春芳、殷士儋、赵贞吉一个个全都被他赶出了朝廷,而如徐阶这样的前任首辅也遭到了凌厉报复,隆庆皇帝对其信赖备至,以至于人在朝中说一不二,之前还是顾命大臣之首,怎么说罢相就罢相了?小皇帝才那么点年纪,两宫又是女流,怎会突然下这样的决心?

可震惊归震惊,对于盐商来说,没有什么比自己的生意更加重要。汪道旻整理了一下心情,这才开口说道:“朝中大事,却与我等商人无关,你既然通报了进去,我这就去见侍御大人。”

然而,汪道旻这一步才刚刚迈出去,那门房就将他死死拦住了。不等他发火,门房便客客气气地说道:“侍御大人说了,今天不见客。”

一下子碰了这么个钉子,汪道旻那憋屈就甭提了。看到那门房回了原位,他看到程老爷哂然一笑就施施然走了,后头那小少年则是对他摊手做了个无可奈何的姿势,他登时更加火大,忍不住拔腿就追了上去。

“难不成又是你捣鬼?”

这一次,程老爷没接话茬,汪孚林却笑了笑说:“汪老爷也是常来常往巡盐御史衙门的人了,怎么就忘了一件事?据说里头那位侍御大人,是先头首辅高阁老一手提拔起来的人。”

等程老爷和汪孚林上了马车离去,汪道旻方才忍不住使劲拍了一下额头——他刚刚还说什么朝中大事和商人无关,这下立刻就有关系了!那位两淮巡盐御史没了朝中的大靠山,主要的精力绝对都会花费在如何保住官职以及前程上,哪里还有工夫周顾其他?偏偏他为了抢在程老爷之前把余盐都收购上来,压根没时间到这里来打通关节,这下子要耽误的时间就多了!

最要命的是,此次余盐一多,回头盐价应声下跌,哪怕程老爷手头的盐不如他多,说不定反而还能赚一票,这时候时间就是金钱,他一定得见人一面!

而同车回去的程老爷和汪孚林,在最初的一程路上各想各的心事,到最后,还是程老爷先开口问道:“孚林,高阁老此次被罢黜,继任首辅的,应该就是和南明先生同科的张阁老了。先前南明先生就有回朝任少司马的传闻,此次恐怕会铁板钉钉。如若到时候南明先生同意你一块跟去京城,还请你带上乃轩同行。他性子冲动浮躁,在那种大环境里沉淀一下压一压,对他日后有利。至于一应开销,自有我程家担当。”

程老爷您想得真够远的!

说实话,汪孚林真不太想去京城,那个漩涡连高拱这样的权相都能吞进去,更何况他这么个小秀才?没见就连叶大炮,他也处心积虑地替人谋求了一个徽宁道的差事,以防这位准岳父在京师一头撞进什么是非圈子?可是,张居正当权,如今汪道昆与其似乎正处在蜜月期,高升是十有八九的,而松明山汪氏现如今就只靠汪道昆一个人在前头顶着,要有点什么闪失,还真是后继无人。

“如果伯父他日真有此意,我当然不会忘记程兄的。”汪孚林想了想,最终还是答应了程老爷,但他还是补充道,“至于开销,程老爷供给程兄虽是天经地义,可程兄只怕不会接受,我就更加不好意思了。虽说京城大居不易,可我们到时候也就是要个立锥之地,若是真的过不下去,再来求助程老爷不迟。”

程老爷只是想磨砺锻炼一下儿子,汪孚林这么说,他当然不会反对。突然,他听到外间传来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连忙拉开窗帘,却发现是之前那个急匆匆冲进巡盐御史衙门的信使,瞧此人行进的方向,显然还要往其他地方送信。这时候,他不禁眉头紧皱思量了起来。

而汪孚林也发现了这一幕,同样少不得斟酌。高拱罢相确实是大消息,可这又不是天子大丧这样需要用六百里加急紧急通告天下臣民的军国大事,这信使是哪里来的?是高拱派私人通知亲信党羽,还是两淮巡盐御史在京城留有打探消息的心腹,又或者是别的什么缘由?

同样的消息也传到了运司街上的两淮盐运司。只不过,和那位出仕至今也就五年的巡盐御史相比,顾廷贞却是从县令、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然后再外放知府,升盐运使,这样一步一个脚印走下来的,历经整整十三年,和高拱这样的当朝首辅几乎谈不上什么关系,所以纯粹只是感到震惊。可是,当那信使又说了另外一番话之后,他不由得变了颜色。

“顾大人多年勤勤恳恳,之前高阁老在位的时候曾经有意提拔,连引荐的奏疏都写好了,就是还未来得及送上去。如今高阁老自身难保,还请顾大人见谅。”

第四三七章 添堵添乱

饶是苏氏绝非喜欢在人后说谁不是的性子,这天晚上伺候大醉的丈夫上床躺下之后,她实在忍不住心头怒火,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叶明月和小北的居处。见她们俩起身相迎,一旁的高几上赫然摆着一卷书,她搀扶起要行礼的两人,好奇地上前拿过一看,却发现是一卷扬州府志,登时啧啧称奇。然而,她今天来并不是为了探究两人闲暇之余有什么喜好,而是为了一泄心头郁闷。

有些话她不好对儿子说,更不能对媳妇说,反倒是叶明月和小北虽是客人,连日相处中她找到了从前堂妹苏夫人的影子,不觉吐出了那股怨愤。

“老爷做官向来都是谨小慎微,不攀附上峰,不阿谀权贵,从前和高阁老半点瓜葛都没有,可高阁老无巧不巧写了一封奏疏举荐老爷,还没来得及上奏就罢相了,现如今还派人来让老爷小心,这简直太坑人了!”

白天高拱罢相的消息须臾之间传得满城风雨,说什么的都有,叶明月和小北又怎会不知道?尤其是小北,一方面因为邵芳的缘故而有些讨厌借人上位的高拱,另一方面又因为父亲得以平反昭雪官复原职,而对高拱颇有些感激。可这心情还没完全调整过来,高拱就已经被罢相了,她着实觉得朝廷实在是个太危险的地方,幸好如今叶钧耀升任徽宁道,而不是回朝任官。

此时此刻,听到苏氏说顾廷贞竟是无端被牵连了进去,姊妹俩全都吃了一惊。细细一追问,叶明月立刻问道:“姨母,真是高阁老派人来知会姨父的?”

“怎么不是?这是来人明白告诉老爷的,老爷晚上回来就借酒消愁,要不是醉了之后吐真言,我还问不出来!难怪之前常有人说高阁老霸道,这真的是太霸道了,早些日子老爷被那个巡盐御史压制的时候,怎么没看到他出来帮老爷,现在却突然传出这消息,老爷若真是被坑了,还没处找理去!”

小北见叶明月顿时陷入了沉思,她忍不住低声嘟囔道:“信使只不过自称是高家的而已。高阁老都是被勒令即日离京的人,自顾尚且不暇,就算要送信出来,顶多来得及给从前重用过的心腹,他举荐姨父的事情八字还没一撇呢,这时候拿出来说不是恩惠,而是得罪人,他就那么傻?”

声音虽轻,可苏氏就在旁边,当然听得清清楚楚,忍不住心里一跳。事情来得突然,丈夫一下子被气得狠了,自己又何尝不是七窍生烟?可细细一想,还真的是这个道理,若是高拱还在位,事情又成了,拿着此事来说,老爷不说感恩戴德,心里总会记着这份人情,如今根本就没成,只不过是写了一份奏疏,当成没这回事隐藏下来不好吗,干嘛要此地无银三百两似的拿来说?难不成还指望老爷因此惦记这情分,为其说话?可有这个心没这个力量没这个胆!

叶明月却斜睨了小北一眼,笑着对苏氏说:“姨母,小北虽说只是随便猜猜,可有道是身正不怕影子斜,姨父从前和高阁老又没什么往来,这时候与其心绪不宁,还不如该做什么做什么,安之若素。横竖就像姨母说的,若真的有什么事,那位巡盐御史方才是高阁老从前的亲信,他顶在前面,姨父怎么都要靠后站。只要公务上别人挑不出差错,就算一时打压,以后也总有机会的。”

苏氏听到姊妹俩一搭一档这一番言语,心头满腔郁气顿时散去了一大半。她若有所思点了点头,因笑道:“被你们这两朵解语花一说,我这心中大石头总算放下了。也罢,这时候想多了也白搭,还不如顺其自然。”

姨甥三人说了一会儿话,苏氏便告辞离去。而这时候,叶明月也没兴致再和小北一块研究扬州府志了。她盯着小北看了好一会儿,这才认认真真地问道:“刚刚你说高拱的那些话,全都是自己想的?”

“谁被突如其来罢相之后还这么蠢,派了信使一路招摇过市给人送信?”小北挑了挑眉,脸色随即晦暗了下来,“想当初严嵩罢相,就没给父亲带过什么信,可那个严世藩却偏偏死不要脸一个劲纠缠父亲。父亲因为当年给严家送过很多礼,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严世藩要挟手中存着和他来往的信,不得已只能维持往来。要不是后来被抄检出来,父亲也不会死在牢里!高拱肯定知道当年的事,又怎会这么干,再说姑父又和他不熟,根本就没关系!”

原来是想起了当年胡宗宪的事,并不是汪孚林提醒了她……这丫头终于不再只是跳脱冲动的性子了。

叶明月轻轻舒了一口气,随即握了握那双微微有些凉意的手,轻声说道:“别想了,我们早点睡吧。”

“姐,都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你觉得这话对吗?”见叶明月脸色猛地一僵,小北连忙摇头道,“我知道不该问,姐你别多想,我就是随口这么一说。我这就去睡了!”

见小北大声叫了门外丫头打水进来,三下五除二泡了脚换了衣裳,就上床往里躺了下去,叶明月只觉一颗心跳得飞快。她很清楚小北的这层心思是从何而来,也知道她经历大变之后,如今是叶家女不是胡家女,不像那些祖上蒙冤的子孙要靠朝廷昭雪来重新进入官场,因此自然会感激君恩,感激仗义执言的朝臣,小北心中更感激的,是叶家,是吕光午这样庇护过她的人,是何心隐等追随过胡宗宪的幕僚,是汪孚林这样为祭祀奔走过的人。

相形之下,一念之间就可令忠臣良将沦落尘埃,又可让他们死后得以恢复一世英名的君恩皇权,只怕不会让小北生出任何感激之心。

说到底,她们自幼受苏夫人教养,读过儒家经义,可耳濡目染的却不是朱子理学那一套,而是未经删改的孔孟原本。她至今还记得,读到“孔子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的时候,有多么的惊骇;听到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何等振聋发聩;至于孟子说的,“贵戚之卿,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了。怪不得国初朱元璋会一度愤而贬低孟子的地位,这样的思想哪位帝王能受得了?

直到她躺上床,方才听到耳边传来了小北讷讷说话的声音:“姐,我不会在别人面前那样说的……”

“嗯,一定要记得分寸。”叶明月给她把袷纱被拉上来一点,这才轻声说道,“别多想,睡吧。”

先是隆庆皇帝驾崩,而后没过几天,首辅高拱竟然就被罢相了,接连这些消息自然让扬州官场震动不小。毕竟,皇帝死了,幼主即位,本应该对天下官员没多大影响,大家照常当官就行了,可高拱一倒,也就意味着当初其倚为臂助的那些亲信很有可能遭到清洗,可不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当然,需要发愁的多半是正印官,那些属官自可置身事外幸灾乐祸看热闹。而老天爷也仿佛在这时候给人添堵,连日阴雨不断,哪怕打伞都抵不过疾风骤雨。

清晨的大雨滂沱之中,几辆马车停在了城府门口。尽管最初程老爷信誓旦旦地说不会让他们吃亏,而且连日以来事变频频,但对于盐商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赚钱更加重要的了。程府大厅之中,几个和程老爷素来交好的盐商你一句我一句追问程老爷如何分配余盐,看得程乃轩直皱眉头。可这种场合他插不上话,少不得用胳膊肘撞了撞汪孚林,示意他上去帮老爹两句,得到的却是汪孚林的轻轻摇头。

“各位应该都知道,两淮巡盐御史乃是从前高阁老的心腹,骤逢巨变,他虽说勉强还在理事,可开单掣验的效率如何,你们也有目共睹。而且,如今连日阴雨,我为了以防万一,已经将原本存储在邵伯镇上的余盐全都转运了大铜山……”

仿佛是呼应程老爷的这句话,就只见屋子外头猛地闪过一道白光,紧跟着就是轰然一个炸雷,一个一把年纪的盐商竟是下意识地抱头蹲在地上。等到程老爷将他扶起来,他才满脸不自然地打了个哈哈说:“也是,这好像是老天爷也知道先帝刚去世不久似的,一下雨就没个完……”

几乎是同一时间,外间传来了砰砰砰的敲门声,随着程老爷喝了一声进来,却是浑身湿透的程琥进了屋子。他顾不上和其他人见礼,气急败坏地说道:“归德府和徐州那边连续下了暴雨,据说黄河水一夜涨了一丈,如今已经倒灌入了运河,高邮宝应那边运河水已经满溢入城,紧急派人到扬州府禀报,如今北面运河钞关正在紧急填沙袋拦水,但看样子淮扬州城也未必能幸免。”

真的发大水了?

屋子里的盐商不禁面面相觑,紧跟着便有人惊呼一声道:“老天爷,钞关那儿的堆栈里头可全都是盐!”

此话一出,其他人一下子倒吸一口凉气。要知道如果存着其他的货物,只要屋子结实不被冲垮,浸水的货物也许会损失惨重,可好歹还能剩点下来,可如果换成盐……在水里一泡,连个屁都剩不下来!尽管这雨已经断断续续下了有好些天,时大时小,水患的传言也一直都有,问题是他们都认为这是程老爷的策略,谁知道竟然会是真的!

“黄河水患两三年就是一次,倒灌运河也不是第一次,有备无患,我之前转移堆栈内存货的时候,就曾经知会过各位,想来各位应该都未雨绸缪了才是。”

话音刚落,屋子里顿时都是一片庆幸的声音。一个中年盐商便幸灾乐祸地叫道:“咱们信不过谁还能信不过程兄?当然早早就挪出来了。我听说汪道旻陆陆续续又运了不少盐回来放在堆栈里等着掣验,还有很多在路上,这次发大水,他不知道要损失多少!”

第四三八章 逼宫

黄淮水倒灌入了运河,运河满溢,扬州城中瞬息之间便涨水两尺,据说水位还在升高!

自从北平升格为北京,而后又成了京城,大明朝这百多年来一直都在对运河进行各种疏通和改造,即便其中很多主持疏浚以及另开河道的,都是赫赫有名的能臣,但人定胜天放在这种年代完完全全是笑话。由于淮扬段运河的水大多靠的是黄淮水系作为补充,只要黄淮泛滥,必定就会殃及到运河。所以三年一小患十年一大患,区别只在于遭殃的是什么地方而已。

然而,淮扬已经有好些年没有遭遇大水患,故而此前关于上游连遭暴雨的传闻虽多,大多数人却抱着侥幸。

汪道旻也同样如此,因为消息是程老爷传出来的,他更加深信不疑这只是对方的策略。所以,当家人报说运河满溢,他的第一反应便是荒谬。然而,等站在屋檐底下看到慌乱的家人正在紧急用各种各样的办法拦水,他只觉得脑际轰然巨响,思维几乎为之停顿。

扬州城可不比其他地方,一条运河穿城而过,一旦运河满溢,城中自然会水漫金山。虽说嘉靖三十五年的时候,因为旧城太小不够住,盐商们纷纷捐资,再加上官府出了一部分钱,又加筑了一座新城,大多数盐商都搬进了其中,和徽州的府县双城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为了运河水利的方便,新城一样是让运河穿城而过,所以一旦运河满溢,新城老城自然一块倒霉。而与此相伴的,还有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那就是钞关东面堆栈中,自己积存正在等待官府掣验的那些盐货!

不顾家人仆役的拦阻,汪道旻立刻发疯似的出了门,匆匆赶往天宁门预备出城。一路上,马车在齐腰深的水中艰难行进,越走越慢,即便车夫频频劝告,可他哪里肯听。直到远远看到平日那座人来人往的城门时,他却只见这里已经有很多兵卒看守,一个个硕大的沙袋正堆起了一条很高的围墙,还有人在高声叫嚷着什么。

“高邮宝应那边据说已经水深三尺了!”

“谁让府尊传命他们却不听,咱们这边还已经有所预备,就这样还是来不及。城外情形如何?”

“靠近运河的地方都被淹了,村镇那边只怕一时半会没法计数。”

在这些声音中,得知马车无法前行,汪道旻慌忙下了马车高仪脚低一脚快步赶上前去。还不等他开口,有人看到失魂落魄站在雨中的他,立刻没好气地迎上前来:“府尊有令,城门已经关闭了,没有手令不得进出!而且城外很多地方都被淹了,城外积水少说也有四尺,你出城也没法走,除非你能划船!”

汪道旻顾不上那倾盆大雨打得自己连眼睛都睁不开,声音急切地说道:“军爷,我有急事要出城去钞关……”

“钞关?”那披着油衣戴着斗笠的军官打量了一下湿成落汤鸡的汪道旻,须臾就明白了怎么回事,顿时似笑非笑地说,“钞关上下的官吏全都紧急疏散进了城,你这时候跑过去能找到谁?哦,我知道,你是为了钞关东边堆栈里的那些货吧?告诉你,别痴心妄想了,那边就在运河边上,也是一开始就被淹的地方。这要是别的货还好说,如果是盐……呵呵。”

尽管最后只是一声意味深长的冷笑,可汪道旻又不是傻瓜,怎会听不出来其中的讥刺?他只觉得身子猛地一摇晃,随即一下子瘫坐在地,虽说后头车上赶上来两个仆人慌忙将他从积水中搀扶了起来,但他仍是沾了一身泥水。他几乎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被人弄上马车,又是怎么回到家里的。

而被这一场大雨以及这个坏消息兜头一浇,他当天晚上就发起了高烧,家里妻妾儿女顿时乱了方寸,甚至有那些知道不妙的仆役悄悄跑路。

好在汪道旻毕竟才刚四十,平时身体底子勉强还算不错,两三天昏昏沉沉的高热过后,他终于勉强恢复了神志。然而,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他便是叫来了管家,一字一句地问道:“钞关堆栈那边如何?”

尽管知道主人这会儿才刚刚清醒过来,听不得坏消息,可是,在汪道旻那凌厉的目光注视下,管家犹豫再三,终究还是低声说道:“雨势是今天才稍稍小一点的,扬州城中大部分都泡在水里,各处城门大多数时候都是关闭不开,那边的消息不多。听说……”

“听说什么?快说,卖什么关子!”

“听说那边堆栈里存的粮食全都泡在了水里。而且,说是这次黄淮泛滥,运河满溢,整个淮扬一带淹没良田道路无数,几大盐场那边也损失惨重。”

粮食都泡在水里,更何况是盐?而且盐场那边都被水淹了,也就意味着灶户的余盐也全都受到了波及,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完了,全完了!

汪道旻只觉得两眼一黑,幸好旁边一个侍妾眼疾手快,将包裹着冰块的软巾敷在他额头上,他才没有再次昏厥过去。他支撑着坐起身子,深深吸了一口气,刚想要说话时,门外突然传来了一阵吵嚷。本就心头火大的他顿时沙哑着嗓音呵斥道:“我还没死,吵什么!”

门外须臾安静了片刻,但很快就有人进了屋子,却是汪道旻的两个儿子。平日里他们为了谁能继承父亲的地位明争暗斗,但眼下一个一脸惶急,一个满心怨愤。这会儿长子便抢先叫道:“爹,不是我和弟弟不知轻重搅扰你休息,实在是他们太过分了!你这儿正病倒在床,那边其他几个房头就齐聚在一起来逼宫了!还说……”

次子也赶紧接上话茬道:“还说这次水患的事情很早就有预警,大家都忙着把囤积的盐转移地方,只有爹一个劲往堆栈中放,还不知道早点找巡盐御史掣验通关,这简直是利令智昏!他们竟然叫嚣说,要重新推举一人来经管盐业,这次的亏空理应我们四房单独承担!”

如果说刚刚苏醒之后得到的消息就已经很坏了,此时此刻汪道旻就根本是差点背过气去。往日他独断专行的时候,其他几房哪里有人敢置喙自己的提议,可现如今逮着这样一个机会,竟是一大群人合在一起俶尔发难,简直是欺人太甚!

“人呢?人都在哪里?扶我起来,我倒要看看他们哪来的底气!”

见父亲如此决意,兄弟俩顿时长舒了一口气。尽管往日他们对其他几房嗤之以鼻,可家里如今遭遇巨变,那边又是各房当家人联袂而来,他们根本就扛不住。只不过,见汪道旻颤颤巍巍的样子,他们又有些不放心,最后还是长子想到了办法,立刻高声吩咐道:“快来人,抬肩舆过来,再去多准备几件油衣……就算有游廊,风雨这么大,总还会飘进来,万一冻着了爹怎么办……”

汪道旻此时此刻却已经无心去理会长子这小小的殷勤了。当他被人挪到肩舆上,一路来到大厅,就只见那边已经坐了五个人,其中四人都是在扬州汪氏四房的当家人,谢老安人一个女流显得分外扎眼,而另外一个少年他虽只见过两次,可那记忆却分外刻骨铭心,因为那分明是程老爷的子侄,叫什么双木的!一时间,新仇旧恨全都涌上心头,以至于他恶狠狠地瞪着对方,厉声喝道:“我汪家的事情什么时候轮得到程家人插手?”

知道汪道旻这是说的自己,汪孚林便放下手中茶盏,站起身来漫不经心地拱了拱手道:“好教四老爷得知,晚辈徽州歙县松明山汪孚林,家父讳道蕴,此次正好来扬州,来不及向四老爷问安,一直拖到今天才登门拜访,实在是怠慢了。”

这个程老爷身边如同跟班似的子侄竟然是汪孚林?是汪道蕴的儿子?这怎么可能!

汪道旻一下子回过神来,品味出了其中那股阴谋的味道。他几乎是气急败坏地抬起手来,颤颤巍巍地指着面前那个比自己幼子还要小的少年,可却哆哆嗦嗦没能说出一个字来。还是一旁的汪道旻长子反应得快,一把搀扶了父亲的同时,又色厉内荏地喝道:“既然是汪家人,你还敢吃里扒外,帮着程家人算计本宗长辈?就不怕宗法族法吗!”

“哦,原来这时候,四房倒是记得宗法和族法了。”汪孚林嗤笑一声,却又弹了弹衣角,仪态自如地坐了下来,“想当初看着我爹老实好欺负,就在收盐的时候给他设了一个圈套,然后让他亏空了大笔银子,甚至逼得他不得不自己承诺放弃红利,还欠下大笔债务,那时候怎么没人说族法宗法?”

“这松明山汪氏的盐业生意本来就不是一家的,而是七房合股,各占一份,可这些年来,四老爷一个人死死攥住大权,别家不是沦为只能拿着一年奇千八百两红利的看客,就是被你当成掌柜伙计那样的使唤,哪里还有半点同宗同族的情谊,那时候怎么没人说宗法族法?”

“想当初曾伯祖父守义公在世的时候,他被公推为两淮盐夹(加竹字头)祭酒,不止是徽商服膺,而且其他各籍的商人全都服膺,松明山汪氏隐隐为两淮盐业翘楚,可现在呢?徽商中谁不知道,吃里扒外这四个字,四老爷你想否认也洗不干净,亏你儿子倒是好意思说宗法族法!”

第四三九章 终于出了一口恶气!

汪孚林打嘴仗的辉煌战绩,在徽州一府六县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在这扬州,哪怕汪道贯曾经帮他免费做了一次广告,可毕竟他老爹汪道蕴那性格摆在那里,所以很多人都是将信将疑。虽说谢老安人和汪道缦与他打过一次交道,有所见识和了解,可今天真的见他火力全开,他们还是有一种叹为观止的感觉。至于被他们说动的另外两房当家,那就是惊叹之余大感解气了。

汪道旻被讥嘲得两眼发黑,再见长子哑口无言,次子干脆就躲在人后不做声了,他简直想要破口大骂这两个没出息的儿子。可现如今敌人都逼到家门口了,他就算再气也不能表现出窝里斗的架势,因此只能咬紧牙关当成没听见汪孚林的话。

既然撕破脸,汪道旻说话也立刻肆无忌惮了起来。他冷笑着往居中主位上一坐,轻蔑不屑地说道:“好,好,各位既然全都来了,口口声声都是我的错,想要逼我下台,可刚刚汪孚林也说了,松明山汪氏这生意总共是七房合股,你们五家想要为所欲为,那也是休想!长房的昆大哥不点头,你们想要仗着人多势众成事,也不撒泡尿看看自己什么德行!”

“伯父南明先生自然是同意的。”汪孚林不等汪道旻继续贬损其他人,他便似笑非笑地插嘴道,“好教四老爷得知,自从南明先生前年抚治郧阳开始,他就把在外代表松明山汪氏的权责交托给了我,这点事情,我还是可以代他做主的。”

“狂妄,口说无凭!”

面对汪道旻仿佛要择人而噬的目光,汪孚林却从从容容地说:“四老爷回头若是不满,自然可以找伯父和两位叔父对质,但现如今,你可以问问各房当家长辈,是否相信我可以代表伯父南明先生。”

谢老安人自然不想今天好端端的逼宫节外生枝,当下毫不迟疑地说:“上次仲淹来扬州时,便曾经说南明对孚林这个侄儿很是看重,出仕在外期间,一直都是让其打理松明山汪氏的外务,今天他代表南明自是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