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殷家幼女。”

历城殷家……

“难不成是当初的殷阁老家?”

“嗯,正是殷阁老幼女。”

闻听此言,汪孚林直接冲着李尧卿竖起大拇指,随即问出了下一个他更加好奇的问题:“嫂夫人等了你多久?”

这一次,李尧卿却顾左右而言他,到最后实在是架不住汪孚林的追问,他这才很不自然地伸出右手一个巴掌来。

“李兄厉害,自愧不如!”

就算殷士儋是早已经过气的前阁老,总归曾经是门生故旧满天下的高官,女儿又哪里会愁嫁,居然等了这位整整五年,生生等成了老姑娘,这段姻缘实在是可歌可泣,感人至深……可汪孚林想着想着,嘴角就忍不住高高翘起。在歙县和李尧卿抬头不见低头见,一块给叶钧耀出谋划策,又曾经领受过其一番八股强化培训的那段日子,实在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没想到这家伙结个婚也这样传奇。

“只可惜程乃轩还在辽东没回来,若是知道你也进京了,他肯定乐坏了!”说到这里,汪孚林便突然没好气地问道,“一年到头,也难得见你来一封信,婚事更是绝口不提。这次任满,不见你在信上说,我也不敢贸贸然替你打点什么。说吧,你这次回京当什么官来的?”

李尧卿慢条斯理地喝了一口茶,这才在汪孚林那炯炯目光下,微微一笑道:“吏部文选司员外郎。”

“!!!”

汪孚林只觉得心里连续三个惊叹号,不知道说什么是好。想当初王篆打算推他上这个职位,然后资历攒一攒再升文选司郎中,没想到李尧卿在扎扎实实干了七年的县令之后,便骤迁拿下了这号称六部三大司之一的文选司员外郎!哪怕这后头也许有殷士儋那仅剩下的一点政治资源之力,可要知道,殷士儋自己也是有儿子的,肯拿出来力推准女婿,那表示多大的看好?

而文选司这种极其要紧的地方,可谓就在张居正和王篆的眼皮子底下,而且员外郎一职,也是为了郎中做预备的,这位昔日李师爷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就在两个昔年旧交你眼瞪我眼的时候,外头传来了敲门声,紧跟着就是小北的声音:“相公也太不会待客,都这么晚了,要深谈,总不能不顾着吃饭吧?这么多年不见,好好喝一杯,边吃边谈不好么?酒菜都备好了,今晚你们哥俩好好叙旧,我和小芸在房里吃。不打扰你们雅兴。”

李师爷想起当年临走前,曾经听到方先生和柯先生对小北的身世流露出只言片语,那时候他就要走了,也没有深究,可转眼间小北成了叶钧耀的女儿,此次上京又是另外一种风声,竟是胡宗宪的沧海遗珠,他不禁生出了一种沧海桑田的感觉,站起身后就笑道:“弟妹都催了,我也确实饥肠辘辘。你可是知道我那吃饭的习惯。”

当然知道,你那时候可是常常带着叶小胖在我家蹭饭……而当初在状元楼上英雄宴,程乃轩第一次领教你和叶小胖那风卷残云的速度,差点没给吓死!

后来程乃轩每每谈到此事,干脆就给你那种吃饭的习惯起了个专有名词,狼吞虎咽的优雅!

好久不见,旧日记忆一幕一幕全都勾上心头,汪孚林站起身之后,千言万语汇成了一个字。

“请!”

第九零三章 李尧卿是谁?

“我这次一定会金榜题名!我等着你!”

“好,李兄你放心,不会让你失望的!”

觥筹交错间,叹往昔少年峥嵘岁月,两个年纪加在一起都还不到五十,仍然称得上年轻的朋友大醉酩酊,到最后如何被人弄上床的,全都浑然不知。

而汪孚林难得一醉之后,次日一早自然不可能和从前那样准时清醒,而是被脸上一阵高似一阵的冰凉触感给冻醒的。当睁开眼睛时,他足足呆了好一会儿,这才感觉到额头上敷着一条带着湿意的软巾,当即抬起手来抓起那软巾擦了擦脸,又往旁边看去。

不消说,旁边挽着袖子正在拧另外一条软巾的,正是小北。

“总算是醒了,你要是再不醒,我就打算让人送信去都察院请假了。”

“虽说旧友在京师重新聚头,实在是一件很高兴的事,可要是因为这件事请假,那回头指不定被人怎么说。”汪孚林支撑着坐起身,随即揉了揉还有些胀痛的太阳穴,这才苦笑道,“多少年没这样死命喝过酒了,真是到最后怎么睡过去的都不知道。李兄人呢?昨晚上没让他回去吧?”

“你们两个全都烂醉如泥了,抬都抬不动,怎么可能送他回去?他带了个小书童过来,我那会儿差了汪吉把人送回去,也给李家人送个信。”小北再次拿起刚拧干的软巾过来,熟练地给汪孚林擦了脸,等到人下床,趿拉了鞋子跌跌撞撞要去拿衣服,她就嗔道,“急什么急?我掐准了时辰叫你的,还有富余呢。回头坐马车去都察院,不要骑马了,还能在车上眯瞪一会。别动,我给你穿衣服梳洗!”

这么多年来,汪孚林常常在外飘,又不大喜欢带着丫头,所以洗漱穿衣,自己动手的时候居多,所以在家时也常常如此。如今妻子愿意在自己宿醉之后亲自服侍自己,他当然不会反对,当下便舒舒服服坐着享受了一番。和那些落地便是养尊处优的千金,从来不曾做过这些事情的女人不同,小北也许女红平平,厨艺凑合,但在这种事情上,曾经当过丫头的她却得心应手,只是他很少让她做这些而已。

当他从头到脚都焕然一新时,他突然伸手抱起妻子,冷不丁原地打了个旋儿。

“啊!”小北着实被吓了一跳,等脚踏实地之后,她方才使劲捶了一下汪孚林,“才穿好衣服,起了褶皱怎么办!”

“别说在都察院坐上一天,坐马车也本来就会起褶皱,管这么多干嘛?”

汪孚林微微一笑,随即揽着妻子低声说道:“李师爷……咳,真是叫习惯改不了口,李兄此次进京升任文选司员外郎后,马上就要成婚,准备娶的是前阁老殷士儋的女儿,他的父母虽说要来京师,但人生地不熟,而殷家送嫁的应该是殷小姐的兄长,操办上头,你得帮帮忙,不妨请上许大小姐一块。”

饶是小北跟着汪孚林,什么大起大落的事情都经历过,此时此刻还是瞠目结舌,好一会儿才结结巴巴地问道:“李师爷……他这是续弦?”

“头婚。”汪孚林知道小北惊讶的是什么,因此给出了干脆利落的两个字回答。

“天哪!”小北直接吸了一口气。晚婚不奇怪,霍去病当年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如今这年头,也有很多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会说功名未立,何以家为,可李师爷少年及第,殿试二甲,早早放出去任县令,可居然拖到现在才头婚,这真是确实太少见了。等到汪孚林解释了这桩婚事拖到现在的缘由,她方才忍不住扑哧一笑,“他这情形,和你当初娶我的时候挺像的。”

“我娶你可比他娶那位殷小姐容易多了。”汪孚林喜欢的就是妻子这种毫不掩饰的明快,等小北吩咐外头送早饭上来,顺带去看看李尧卿那边如何时,他又笑道,“从前我觉得京师那些亲长去世的去世,致仕的致仕,调离的调离,难免有些感伤,可现在想想,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老的退下去,何尝不是年轻一代的机会?李兄这一来,又直接进吏部,端的是一番新景象。”

汪孚林一大早去了都察院,却没人去惊动李尧卿的好眠,因此大醉一场的他直到日上三竿方才醒来。他却没当自己是外人,自嘲了一句七年不曾睡到自然醒,梳洗更衣用过早饭之后,却是大大方方来见小北。

想当初在歙县衙门,两人也是抬头不见低头见,因此相见之际,他笑着打量了对方一眼,这才拱了拱手。

“叨扰一夜,多谢弟妹派人照料。想来汪贤弟应该对你提过,我这次到京师,除却上任,还有成婚。吏部文选司事务繁杂,交接到入手,只怕我很难抽出空来,家父家母上京也没那么快,可否请弟妹帮我在附近赁一座小三进的屋宅?不用太大,毕竟我在京师能呆多久,却还是一件很难说的事。”

小北既然答应了汪孚林,对于这请求自然不会有什么二话。两边交谈了几句,八年时光造成的隔阂,仿佛就这么轻轻巧巧被抹平了,当李尧卿告辞离开的时候,她突然出声叫道:“李师爷!”

话一出口,她就发现了自己的口误,不由赧然道:“真是当年叫顺了口,竟是改不过来。”

可李尧卿却回转身来,脸上笑吟吟的,哪有半点愠怒:“真是怀念,已经好久没人这么叫我了。给东翁当师爷的那大半年,我一直觉得刻骨铭心。”

他顿了一顿,语气中带着几分追忆和惘然:“初上任有些笨拙,却为人至诚,礼贤下士的叶东翁;刚刚进学,满身麻烦,却和叶东翁彼此扶助,破了重重险阻的汪贤弟;资质不怎么样,常常想着逃学,到最后却因为同窗而渐渐改了性子的叶明兆;出身贫寒资质上佳,又肯用心苦读的金宝和秋枫;还有兰心蕙质的叶小姐,和叶小姐形影不离的你……哦,还有出手大方,做事爽快的苏夫人。就是三班六房那些小吏差役,我到现在都还能一个个叫出名字来。”

“爹和相公也一直都说,那半年从李大人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小北眉开眼笑,随即方才想起了自己要说的话,“朝中如今看似平稳,其实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事,你初来乍到,千万小心些。”

“那是自然。”李尧卿重重点了点头,毫不拖泥带水地说,“我初为京官,有事当然不会自己扛着,少不得要来请教汪贤弟。当年同舟共济,现如今八年之后,又要同舟共济了。”

小北看着这位昔日李师爷大步离去,心中不禁又欢喜,又敬佩。汪孚林如今看似风光,可实际却是走在一根危险的独木桥上,李师爷这么绝顶聪明的人,又怎会不知道?可即便如此,对方却不等汪孚林开口,就主动提出作为同盟共进退,这等胸襟气度和决断,还真不愧是当年那位李师爷,叶小胖和金宝秋枫一直都深深敬重的老师!

吏部文选司、兵部武选司、礼部仪制司,并称为六部三大司,一个掌握文官铨选,一个掌握武将任用,一个掌握藩王宗亲的命脉,因此三位郎中并称为三大郎,而这三大司的员外郎作为郎中的有力候补,素来也是热门中的热门。之前文选司郎中落到了油盐不进的臧惟一身上,这就已经让很多人大吃一惊,而此番又一个空缺的员外郎却竟然被之前名不见经传的李尧卿轻轻伸手摘得,这顿时让很多虎视眈眈的官员大为意外。

李尧卿是谁?

隆庆五年的二甲进士,历任山阴令、历城令。这样平淡无奇的履历有什么可圈可点的吗?

在有心人的深挖之下,李尧卿当年在科场上的辉煌战绩很快被人翻了出来。而他在此次离任历城之后,和殷士儋幼女定下婚约,这件事也最终被人探知。对于前一条,大多数人都不太在意,毕竟,科场上的名次并不能代表仕途的高低,可竟然能让殷士儋嫁女,那就不一样了。

要知道,那位殷小姐今年已经十九了,一直待字闺中到如今,这代表着什么?

也不是没人打算参一参这位新任文选郎娶妻违例,可人家是离任之后再定的婚姻,再加上科道被张居正清洗了一次又一次,如今李尧卿进的又是张居正自留地的吏部,其中很有可能是前阁老殷士儋和现首辅张居正达成了妥协,背后说一说也就行了,哪个言官吃饱了没事干去弹劾这种家务事?

就连之前盖过科道成为清流主阵地的翰林院,也因为好几位翰林的告病请辞,王锡爵的回家探亲,颇有些一蹶不振的架势,竟是无人吭声。

因此,即便是对这样一根刺扎进吏部的张四维,也只能无可奈何接受了。可这一日傍晚,他回到家踏入书房,迎上来的张泰徵便直截了当地开口说道:“父亲,不能让那个李尧卿进吏部!不说父亲您和殷士儋当年结下深仇大恨,就说李尧卿和汪孚林的关系,这么一个人进了吏部,您若想要安插自己人,那就更加难了!”

张四维顿时遽然色变。

他和殷士儋确实结仇很深。隆庆三年,高拱重新入阁,如日中天,就连首辅李春芳也难以对抗。因此,高拱将内阁中的陈以勤,赵贞吉先后赶走,随即想将他张四维引入内阁,却压根没想到引同样在裕王邸中共事过的殷士儋入阁。殷士儋因此恼羞成怒,干脆借司礼监掌印太监陈洪之力,由隆庆皇帝下中旨入阁。结果两边结仇,指使科道彼此攻谮,到最后殷士儋差点在内阁会揖时捋袖子和高拱打起来,当时和高拱关系不错的张居正从旁劝架都没讨着好。

最终,高拱靠着对科道的强大掌控力,把殷士儋给撵了回家,可却终究败在了张居正手里,而在此之前,张四维就被殷士儋临走一击给打得罢官赋闲回乡,直到后来讨好了张居正,这才起复回朝,而后终于入阁。

如果没有殷士儋,他早在隆庆四年就已经入阁!如此一来有他帮着高拱,怎会让张居正和冯保独大?

张四维深深吸了一口气,没有提殷士儋的事,而是沉声问道:“李尧卿是宁国府宣城人,汪孚林和宣城沈氏乃是姻亲,莫非李尧卿和沈家有什么关系?”

“父亲,如果是那样也就罢了,可却是比这更加亲近的关系!”张泰徵扶了张四维到书桌后坐下,这才急忙说道,“您知道的,汪孚林的岳父叶钧耀当初是在歙县令任上,和汪孚林沆瀣一气,最后把那个身世成谜的女儿许配了过去。而这个李尧卿,曾经在叶钧耀那里毛遂自荐,当了半年的门馆先生。”

张四维顿时皱了皱眉:“才半年?”

“父亲,您别看就半年,要知道,李尧卿那半年不但教了叶钧耀的儿子,也就是汪孚林的小舅子,还给汪孚林的养子汪金宝启蒙,甚至据说还辅导过汪孚林的制艺。他临走上京师参加会试之前,还给叶家和汪家推荐了自己当初的启蒙老师方朋!就是那方朋和汪道贯推荐的老师柯镇联手,这才能够让汪孚林从岁考一等一路考中举人,考中进士,所以,即便是说李尧卿对汪孚林有半师之分,这也毫不为过!”

张泰徵说到这里,见张四维那脸色明显凝重了许多,他就主动解释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父亲,我这些天来派人混迹于外城新安会馆,打听了很多和汪孚林有关的事,这才知道从前实在是太小看了他。他在徽州、杭州、武昌、扬州、丹阳,曾经全都名声赫赫,那时候他还只是十四五六,初出茅庐的一个秀才,又没有显赫的家世,汪道昆只是他快要出五服的伯父!”

举手示意儿子不用再说,张四维一手支着太师椅的扶手,一手揉着太阳穴,足足好一会儿,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殷士儋当年和高新郑公不和的时候,险些在内阁大打出手,张太岳出面调停,竟然被殷士儋一口唾沫喷在脸上,不啻为奇耻大辱。所以,他之前回乡葬父,推荐入阁的是马自强和申时行,却不敢援引馆师徐阶,更生怕有人推殷士儋,足可见忌惮之深。如今他却提拔了殷士儋的女婿为吏部文选郎,你知道这意味什么?”

“是殷张合流……”

喃喃念出最后这四个字的时候,张泰徵只觉得一股悲凉绝望从心底油然而生,不禁呆呆看着脸色疲惫的父亲:“父亲,李尧卿那天刚刚回京就去见了汪孚林,当夜更是宿在他家,由此可见即便八年不见,他们却依旧相交莫逆。难道此事真的不可挽回了吗?”

“只有熬,只有等。”

张四维只觉得自己平生就没有这么憋屈的时候,恨不得立时辞官回乡。可是,他和小心翼翼不和张居正沾上太多关系的王锡爵不同,也和一心求退根本没想过东山再起的吕调阳不同。他和张居正瓜葛太深了,如果一退,哪怕张居正日后真的被小皇帝所忌,他又怎么可能起复?

足足好一会儿,他才一字一句地说道:“李尧卿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文选郎,与其因为他的事大动干戈,不如看看辽东那边,光懋到底会交一份怎样的答卷。”

第九零四章 一个好汉三个帮

文选郎李尧卿的上任,在如同平静水面的朝局上丢了块石头,但随着涟漪散开,溅起的小水花重新落下,那些声息和响动很快就没了。

相较之下,却还是他的婚事操办,更加引人注目一些。须知殷士儋离开朝堂已经七年了,当年的老宅早已变卖,门生故旧们早已各有各的圈子,因此殷家送嫁的人抵达京师之后,众多好奇的官员都在观望这批人将落脚何处。

谁都没想到,殷家前来送嫁的次子殷二老爷以及次媳谢氏,连带那位殷家小姐,没有去亲朋故旧那儿借宿,而是直接住进了昔日殷正茂那座尚书府!

此殷不是彼殷,一个是历城殷氏,一个是歙县上里殷氏,做官的时候谁也不曾听说这两位联过宗,可如今殷家这一行送嫁的却住进了昔日殷府,没人觉得这会是纯粹的巧合。很快,殷正茂的府邸当初是歙县同乡汪孚林和程乃轩联手买下的,其中一路被改建成歙县会馆,此次殷士儋家里这些送嫁的是汪孚林派人去通州码头上接,随即安置在西路的院落中,这一系列消息顿时不胫而走。直到此时,不少后知后觉的人方才为之骇然。

这是张居正授意汪孚林帮着接待殷家人,还是汪孚林自己和殷士儋有什么关联?又或者是汪孚林和那个新进文选郎有交情?

而在众多的猜测之中,汪孚林大大方方在都察院中揭开了这个谜团:“李兄对我有半师之分,他初来乍到就要操办婚事,我自然得尽尽心力。”

汪孚林从广东回京一年半,掌道御史的位子坐得稳稳当当,张居正面前倍有脸面,再加上那百战百胜的辉煌战绩,纵使尚书侍郎那样的高官也不敢不把他放在眼里,因此他这样的评价,无疑成为了很多人高看新任文选郎一眼的理由。

至于曾经过了气的殷阁老二公子夫妇,也有不少人暗自考虑是不是该去拜访助嫁。

于是,当小北和许瑶在殷家人抵达次日,亲自登门去见人的时候,殷二太太谢氏自然而然亲自在门前迎接。虽说殷家从殷士儋的祖父开始,就是闻名山东的儒学大师,可毕竟是到了殷士儋才考中三甲进士。而殷士儋任尚书,当阁老,却始终没怎么照应过儿子征战科场,如今他的长子和次子一个恩荫监生,一个是举人,尚未出仕,希望早已经放在了第三代上,只不过是沾着阁老公子的光而已。

因此,即便不看人家借给自家房子,殷二太太谢氏也不至于在比自己年轻十岁的小北和许瑶面前摆架子,毕竟,人家的丈夫年纪轻轻,却是科道!

事实上,殷家虽是几代,却并不是什么豪富的家底,进京之前夫妻俩还在一面斟酌陪嫁会不会太过寒酸,还曾经在众多亲朋故旧当中考虑过到底借哪家的房子出嫁更加妥当,哪曾想,到通州码头来接的人直接就把他们送进了昔日的殷尚书府。毕竟源出同姓,殷正茂也如同殷士儋一样已经致仕回乡,这房子原本就是空的,夫妻俩住下的同时,也不用考虑搅扰,却也忍不住打探如今的房主是谁,得知是汪孚林和程乃轩,他们全都吃了一惊。

此时此刻,殷二太太一路走一路道谢不迭,还是许瑶开口说道:“李大人当初在歙县的时候,对我家相公,还有汪公子都有半师之分,如今他刚到京城就要办这么大的喜事,我们帮这点小忙,那是应当的,二太太您不用放在心上。倒是你们从济南一路跋涉到此,路途劳累,尤其是殷小姐,若有哪里不舒服不习惯,还请尽管说出来。”

“程大奶奶您太客气了。”殷二太太听着这话,只觉得对方如此高看未来的小姑爷,不枉公公当初早早看好这桩婚事,竟然默许小姑子整整等了这么多年。就她那会儿知道的时候,还心里犯过嘀咕,男女双方年龄相差整整七岁,怎么就彼此看对眼,一个非卿不娶,一个非君不嫁呢?

小北则笑吟吟地说道:“李大人新官上任,忙得不可开交,所以就把找新房的事情托付了我。我虽说让牙行的中人看了好几个地方,可想着日后是他们小夫妻过日子,所以准新郎官既然没空去看,不如二太太和殷小姐姑嫂抽个空,咱们去看一看哪里更合意。您千万别和我客气,毕竟少则住上三五年,多则七八年十数年,可不能马虎了。”

殷二太太在历城也曾经帮着不少相熟的人家忙活过婚事,即便如此,这样好说话的男方,她依旧是第一次见。要知道,老爷子年纪一大把,即便是老来所生的幼女出嫁,却也不可能一路送到京城来——这不是情分不够的问题,老爷子说他这样的前阁老一旦回京,必定会引起众多猜忌,因此只送到了村口。如此单薄的娘家送嫁队伍,男方却如此悉心招待,这无疑代表男方对这桩婚事的期待和重视。

因此,即便之前不想让殷小姐随便见人,免得被人说老姑娘急着出嫁不尊重,此时她在谢了又谢之后,却还是抽了个空子,悄悄吩咐随身跟着的妈妈把小姑子给请来。虽说那是名义上的小姑子,可年纪相差十一岁,她嫁过来的这些年其实是把人当成半个女儿相待的。

须臾,小北就看到门帘一动,却是一个身材窈窕的女郎进了门来。只见来人衣着朴素,不施粉黛,可即便如此,却难掩倾城绝色,就如同富贵牡丹一般出挑。想到李师爷俊逸如竹,喜欢的却是牡丹,她忍不住嘴角翘了翘,等到人上前裣衽施礼的时候,她就连忙起身把人搀扶了起来。

许瑶慢了一拍,等小北硬是把人按了坐下之后,她才带着几分惊叹说道:“小北,就是当年衣香社公认美人的方家小姐,也没有殷小姐这么漂亮吧?啊……”

意识到自己有些失言,许瑶顿时面上微红。总算她如今待人接物多了,连忙开口解释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觉得殷小姐实在太……”

这个太字之后,她又卡住了,慌忙赧然道:“对不住,我真的是看呆了,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话了。”

好在小北看出殷小姐并没有什么不高兴,就抿嘴笑道:“许姐姐难得说错了话,二太太和殷小姐还请别放在心上。实在是我见犹怜,更何况别人?李大人之前和我家相公说起婚事的时候,一副苦尽甘来,志得意满的样子,要知道想当初他就是拒婚方才从宣城跑到歙县的,这些年竟然也一直都拖着没成婚,想来对如今这桩婚事极其满意,他这样优秀的人这才会等了足足五年。”

没想到李尧卿连五年之约都透出去了,殷二太太虽说有些脸红,却不禁越发确信未来姑爷和汪程两家的关系,连忙看向小姑子。下一刻,她就只见殷小姐略带羞涩地起身说道:“二哥二嫂和我远道来此,多亏二位姐姐照拂周到,本该是我登门去拜见的,但现在我是待嫁之女,这才不敢贸然登门,竟然让二位姐姐来看我,我才是真的不好意思。多谢刚刚许姐姐夸我,我和李郎……确实是缘分。”

若非缘分,两人怎能接连碰见三次?若非缘分,李尧卿又怎会不顾任内不婚的禁令,连着写了七八封信给她的父亲殷士儋求娶,指天发誓离任后就迎娶?而就在父亲又好气又好笑,却也不无心动的时候,李尧卿甚至又连远在宣城的父母也给请了过来,让双方家长私底下见了一面!

倘若不是此事在父母那边都已经过了明路,她怎么可能在家中以多病等等各种借口,一直待字闺中到十九岁?

殷小姐那微微羞涩的表情恰到好处,小北忍不住惊艳,想到当初叶钧耀对李师爷的人才那也是赏识得很,几乎很想把姐姐叶明月许配给他,结果李师爷避之如虎,叶明月也完全没那个意思,一时郎无情妾无意,这事情也就黄了,她此刻不由得暗暗将一向敬重的姐姐和殷小姐做了个对比。

姐姐是聪慧能干,爽利大气,却也时不时会捉弄人;可这位殷小姐从第一眼印象来看,美艳的外表下,那羞涩内敛的性子却分明无疑。

说来说去,还是性格相合,彼此投缘倾心最重要。姐姐就说过,她和稍稍有些木讷,但该强势的时候却很强势的姐夫就相处得很好,很合得来。

最初的生涩过后,因为彼此年龄相差不大,殷二太太眼看小北和许瑶笑吟吟地和殷小姐攀谈了起来,她也就不大插话,只在旁边静静地坐着。

未来姑爷之前请了父母过来和老爷子当面说亲的时候,她完全蒙在鼓里,但正式请媒人提亲,却敲定了会带着妻子在任上,这就意味着小姑子会在京城呆很久,如此一来,殷小姐彻底脱离了从前在济南府的那个圈子,结交新朋友就很重要了。如今这两位年纪略微长两三岁,听谈吐都是好性子的,她怎么不为小姑子高兴?

当小北再次提到看房子的事情时,殷小姐不免有些迟疑地看了看嫂子,却不想殷二太太笑道:“汪大奶奶既然这么周到,咱们也就不要推搪了,明日就一块去看,到底是长久的事,未来姑爷知道也一定会觉得咱们对他上心。”

“嗯……那好……就有劳二位姐姐了。”

殷小姐的点头答允,小北和许瑶同车回去时,自然免不了笑意盈盈嘀嘀咕咕。等到隔日她们再出去,和殷家姑嫂汇合,在三处宅子中,挑中了最靠近程家胡同的一座三进宅院,和牙行商定了价钱。殷小姐原以为是赁上三五年,却没想到小北和许瑶竟是直接出了三千六百两买了这宅子。殷二太太吓了一跳,等牙行那中人喜上眉梢签了契书离开之后,她连忙就想说话,却只见小北笑着抢了先。

“这房子我和许姐姐买下,本来打算送给李大人和殷妹妹做贺礼,但我们也知道,你们两个人谁都不会肯,所以就退而求其次,租给你们成婚之后住。等什么时候你们不要了,再还给我们就行了,我们那时候卖出去,说不定还能赚一笔。若是你们以后觉得好要买下,原价买去也成。契书上写的是我和许姐姐的名字,别人总不能说,我们是贿赂李大人这位新任文选郎。”

“这怎么好意思……”殷小姐只觉得脸上绯红,咬了咬牙后还是把心一横道,“这么大的事情,二位姐姐还请和李郎商量商量,我和嫂子不能代他答应。”

“那当然,回头我就让相公和李大人说。”小北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旋即就说道,“这里不但地方离汪家和程家近,而且屋宅里头附带的家具一色都是好东西,最重要的是不用翻修,立刻就可以当新房,这是最合适的。”

尽管殷小姐心中不安,殷二太太也有些踌躇,回转头就和丈夫殷二老爷商量,可终究重要的还是李尧卿是否会答应。殷家家底普通,可他们都知道,亲家李老爷当年也只是秀才,家底平平,若是推拒了这样的好意,不但伤了别人的心,只怕这婚事也会办得寒酸,一家人自是各有各的纠结。

直到李尧卿派人送信,告知她们已经答应了汪程两家,到时候以每年二百两银子的价钱租下那宅子,他们方才如释重负。

就在昔日的李师爷,如今的李大人新官上任忙着开展工作,小北和许瑶帮忙操办婚事的时候,汪孚林也没闲着,他向锦衣卫北镇抚司理刑百户郭宝和小旗陈梁分别打了招呼,从之前那个牙婆那儿买了七八个底细绝对可靠的下人,放在了他媳妇和程乃轩媳妇联手买下租给李尧卿的新房。虽说身价银半分没少给,但让锦衣卫来确保家中下人没被掺沙子,郭宝和陈梁全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而相对这些,最重要的事情,却是汪孚林这天傍晚特地为了李尧卿的事去拜访了一趟王篆。他在都察院放的风声如今已经传开了来,因此王篆一见面就说道:“我还想着新任文选郎是哪儿冒出来的,没想到竟然是你的人!”

“王少宰你这寒碜我不是?明明是殷阁老的人,我还是在人家找上门之后,这才恍然发觉他竟然顶了那么个好位子。”

王篆顿时哈哈大笑:“谁让你自己要继续卯在都察院,总算没便宜外人,也是一件好事。说到这个,之前给你捎的信看到了吧?你那两个昔日故交,一个是户部广东司郎中,一个是礼部仪制司员外郎。”

汪孚林立时谢了又谢。能没看到吗?那天接到信他就乐坏了,这年头与其靠一般的同乡同年,还是当年这种患难交情更可靠些!

第九零五章 我们的态度和声音

李尧卿的工作还刚刚开始,婚事更是在筹备期,跟着光懋去了辽东两个月的程乃轩终于回来了。

因为之前把墨香给派了回来送信,墨香连日通过驿站赶路,到了京城险些丢了半条命,大腿磨得伤痕累累,根本就没办法再返回,所以程乃轩没了这个自幼跟随自己最最贴心的人,在辽东自然呆得很难受。虽说李家父子“感谢”他仗义执言,京里总算查清了那个所谓降人的身份,便送了他好几个机灵透顶的仆从,但他又不是贫寒人家出身,最忌讳这种所谓赠仆的雅事,平时根本不让人跟着进房。此次回京,他就在半路上把人转送了山海路参将吴惟忠。

所以,风尘仆仆抵达京城之后,径直随着光懋去内阁见张居正,紧跟着又递了题本请求面圣,当回到家里的时候,程乃轩一进门就嚷嚷道:“送信的应该把口信送到了吧,热水都准备好了没有?快抬着本少爷进去,哎哟,我一步路都走不动了!”

家里上下的仆人都是程老爷精挑细选送来的,哪里不知道这位少爷从小就这幅惫懒脾气,这会儿立时上来了两个抬着滑竿的小厮,把人弄上去就直接抬到了后院浴室,把人往浴桶里一放之后,墨香便钻了出来,挽袖子亲自给程乃轩擦洗之后,又连换了两桶水让人舒舒服服地泡了一回,这才服侍少爷出来擦干了头发和身子。见程乃轩一句话都不想说,直接就上床趴下了,墨香来不及说少奶奶出门办事,干脆让人去预备了各式粥菜点心,放在蒲包里热着。

当程乃轩这一觉睡醒时,他只觉得浑身酸软,别说起床,根本连动动小指头他都觉得费劲。可偏偏此时此刻肚子里饥肠辘辘,即便万万不肯翻身下床,他还是不得不艰难地挪动身体,一点一点坐起身来。等到他了无生趣地趿拉了鞋子下地,这才发现屋子里已经点灯,外头早已完全天黑,可妻子却依旧不见踪影。他和许瑶成婚多年,深知妻子并不是爱出门逛的人,纵使和小北一起,那也绝不至于天黑不归。

此时越想越奇怪的他随便塞了两块点心,就立刻出声叫道:“来人!”

“少爷有什么吩咐?”

见探头进来的正是墨香,程乃轩立刻丢了仅有的矜持,笑骂道:“鬼鬼祟祟,快进来!我问你,少奶奶哪去了?”

“少爷,您刚回来,我还顾不上说,少奶奶和隔壁汪大奶奶都在忙活着帮李大人娶亲。咳,少爷您应该记得,就是当年叶县尊身边的李师爷!”

听到前半截话时,程乃轩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可听到后半截,他就一下子全都明白了,当即又惊又喜地叫道:“是那个给金宝秋枫,还有叶家小胖子当先生,还给我和双木指点过制艺和时文的李师爷?原来是他呀,他什么时候进京了?等等,他可比我和孚林都大好几岁,怎么又娶媳妇了?他不会这么命苦吧?”

等到程乃轩从墨香那儿问明白事情原委,他的第一反应是张大嘴巴,但随即就笑得前仰后合。正在那傻乐的时候,他就只听得门外传来了一阵说话的声音,紧跟着就是汪孚林那再熟悉不过的大嗓门:“老程,知道你回来了。今天我在家里露几手,犒劳你还有咱们俩的媳妇。要是睡醒了,就赶紧收拾收拾过来吃晚饭,过时不候!”

程乃轩闻言大振,他原本就是好吃的人,这会儿看着蒲包里那些清粥小菜,立马半点胃口都没了,连忙催着墨香服侍自己更衣,迅速穿戴了整齐。还是墨香素来周到,不等他拔腿走人就先死活拦住了。

“少爷,您要到汪小官人那去蹭饭,那谁都没话说。可您自个想想路上辛苦,还有一回来就去内阁见上司,这么一通忙碌下来,您总得先喝点养胃的东西吧?这粥是海鲜汤底,加了十几味中药,听说您要回来,少奶奶今天走时就吩咐的厨房,您好歹先喝一碗垫肚子,去了汪家未必能马上就吃的。”

不得已之下,程乃轩只能当喝水似的,先一口气喝了一碗粥下肚,等匆匆来到隔壁汪家,他熟门熟路径直找到地方,就只见不但妻子在,自己的一儿一女也都给带来了,这会儿圆桌上凉菜已经上了六小碟,但热菜和汤却一个都还没上,汪孚林也不见踪影,只有小北陪着许瑶在。暗自庆幸听了墨香的先填了填肚子,否则这会儿就真的要挨饿,他上前委实不客气地往椅子上一坐,这才好奇地说道:“今天真的是双木下厨?”

“说是犒劳你一路辛苦,顺便答谢咱们俩这些天帮忙,所以他要亲自下厨。不过还不止他一个……”小北顿了一顿,这才笑着说道,“李大人也去了。”

这下轮到程乃轩好奇了:“李师爷,他还会下厨?”

“相公今天一回来,就听说广东那边送来了好几筐说是漂洋过海到广东,然后试种的蔬菜瓜果,他看过之后,激动成什么似的,拿了两瓶辣椒油就立刻冲到厨房去了。李大人觉得好奇,所以就跟了过去。”小北说到这里,忍不住想起了当年汪孚林求程乃轩找辣椒的情景,顿时笑得乐不可支,“他号称今天要露一手,可你看看,到现在一个热菜都没上来。就不知道他在厨房忙活的时候,会不会被李大人闲闲地念叨一句,君子远庖厨。”

“背后议论别人,非君子所为。”

随着这么一句话,大门再一次被人推开,紧跟着进来的汪孚林夸张地双手捧了一个硕大无比的黄杨木长条盘——当然,他也不过是进门的时候拿来显摆一下,让他从小厨房一口气用这条盘装上七八盘菜端过来,那绝对是不可能的,早在半路盘子肯定就不知道跌哪去了。就是在厨房忙碌的那么一会儿,他就留下了一个乱七八糟的烂摊子,厨房里厨娘和其他帮忙的仆妇们,已经足可焦头烂额了。

但此时此刻桌上的菜肴却颇像那么一回事,只不过,那几盘菜里一多半大家都不认识。而汪孚林擦了擦手,等后进来的李师爷坐下,他才乐呵呵地开始介绍。

“这一盘,是酸辣土豆丝。这个,是番茄土豆炖牛肉……唔,这也就是现在,换成开国,压根不敢在背后吃牛肉。至于番茄没法新鲜保存,所以只有番茄酱。这个是烙玉米面饼。这个看似平常的,是炒花生!剩下三个都是家常的,辣炒山鸡,香干肉丝,麻婆豆腐。还有个汤正在锅里炖着,一会儿送来,山菌野鸡汤,正好下了面条吃。”

最后三菜一汤众人就算没吃过也能知道那是什么,毕竟辣椒这种东西,京师不少人兴许不熟,他们却还知道。可土豆是什么?番茄是什么?花生是什么?

当初跟着汪孚林第一次尝试过辣椒的小北胆子最大,干咳一声后,她就笑吟吟地把汪孚林按坐了下来,随即开口说道:“他硬是要耍宝,我也就不布菜了,大家随便吃,若是回头还不饱,让厨房烤肉吃!”

小北这么一说,程乃轩就眼睁睁看着李尧卿如同当年状元楼上英雄宴似的,那筷子看似蜻蜓点水一般,须臾就尝遍了每一道菜。唯恐吃晚了自己什么都吃不着,他赶紧也每样尝了一口,自然,没吃过的菜他全都存着几分小心,可吃过之后,他就忍不住顾着腮帮子瞪上了汪孚林。

“你刚刚说这都是漂洋过海才刚传过来的东西,那这名字谁起的?”

“当然是我起的。”汪孚林可不希望这些舶来品还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名字变化过程,当仁不让地承担了引进者外加改名者的责任。他笑呵呵地吃了一块炖酥入味的牛肉,随即若有所思地说,“说起来,既然有番茄酱,明天倒是可以做个罗宋汤吃。”

接下来,汪孚林那是吃了花生想着花生酱,想着宫保鸡丁;吃着土豆想着炸薯条,土豆泥,大盘鸡;吃着玉米想到了玉米烙,金玉满堂;甚至念叨着南瓜刀豆……程乃轩是见识过汪孚林当初缠着他找海船讨要各种种子的锲而不舍,还悄悄对许瑶解释了两句。而作为自幼跟着方先生,讲究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李尧卿,那是委实不客气,到最后光盘行动全都是他和汪孚林一块包办的。等到鸡汤面盛上来时,打了个饱嗝的他却还盛了大半碗。

一顿饭进一步拉近了八年的距离,当三个大男人到外书房,一人一把太师椅坐着说话的时候,便全都坐没坐相,慵懒地恨不得躺倒在上面。奈何程乃轩想要打趣一下晚婚的李师爷,却不幸被脸皮极厚的对方拿着他当初想方设法退婚的事给反击了回来,就连汪孚林也似笑非笑打趣他给自己营造的好男风名声,气得程乃轩挥舞着拳头叫道:“都是过去几百年的事了,还翻那旧账干什么?这次我去辽东,李成梁可给我送了十八个美女!”

话音刚落,外间就传来了轻轻的叩门,紧跟着便是许瑶的声音:“相公,晚上吃得太油腻了些,我特意吩咐厨房煮了大麦茶来。”

看到程乃轩那张犹如见鬼似的脸,又看到其一下子从太师椅上弹了起来,快步冲到门前,拉开门之后就出去了,依稀能听到正在飞快地对许瑶解释些什么,汪孚林这才笑道:“这家伙就是如此,有这贼心没那贼胆!倒是李兄,你真能忍那么多年不近女色?”

李尧卿没想到话题突然就从程乃轩拐到了自己身上,咳嗽了好几声后,等到程乃轩拐了进来,外间显然不会再有女士了,他才不大自然地岔开话题说:“反正我这次回京,也就是一个老仆,两个小厮,其他下人在历城时就发了遣散银子。我可不像你们,一个个家底丰厚,养不起那么多人。所以这次婚事,不要办得太铺张,你们好意不假,但我可不希望招待太多平日没瓜葛的客人。”

“所以我才挑中了十月二十八。”汪孚林挤了挤眼睛,这才意味深长地笑道,“这一天,申阁老家娶媳妇。”

程乃轩正把茶分送了汪孚林和李尧卿,自己刚坐下来喝了一口茶,岂料听到这么一句,顿时一口水直接喷了出来。气得够呛的他拿手指着汪孚林:“你这家伙,故意看我喝水就呛我是不是?亏你想得出来,这种成婚的时候和别人撞日子!”

“撞日子怎么了?每个月黄道吉日就那么几天,当然很容易和人撞日子,更何况,李兄这婚事本来就有些仓促。”

一句话把程乃轩噎住之后,汪孚林这才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申阁老虽说在内阁之中排名末位,但他出身翰林院,又是状元,人缘好,和首辅大人的关系人尽皆知,他家娶媳妇这么大的事情,你说别人要不要上门去讨一杯喜酒喝?这样一来,就算有人因为李兄新进吏部文选司,颇有前途,也不会丢下那边到他这里来凑热闹,顶多送一份礼,如此别有用心的客人就不用招待了,而真心的亲友咱们自然欢迎。按照李兄和殷家之前给的名单发请柬,小北和许嫂子总共也就发了不到十几户人,十桌到顶了。”

“不愧是汪贤弟,想得真周到。”昔日李师爷大大点头,满脸的赞同。

“你还夸他!”程乃轩终于忍不住了,捋起袖子就气呼呼地一拍扶手道,“以后你就会知道,这家伙支使人的时候,那也一样是毫不客气!好了,说正事,我这次到辽东,光懋硬是一口咬定辽东那边从上到下全都帮着陶承喾谎报军功,不但要追回赏赐,还要求重重处置辽东文武。李成梁则是顶着处置陶承喾可以,没必要苛责辽东文武,就连巡抚和总督也都向着李家。李成梁知道我和你的关系,还给我看过兵部尚书方逢时的亲笔信。我不和你废话,双木,首辅大人是个什么意思?”

李尧卿顿时也看向了汪孚林,却见这位如今年轻一代在朝中站得最稳稳当当的监察御史摩挲着唇上那一丁点小胡子,沉声说道:“首辅大人的意思,那是可以扭转过来的。现在咱们三个都在,那么就按照老程的所见所闻,商量出一个我们自己的态度,我们的声音来。”

汪孚林见两人有所不解,他就加重了语气说:“不是别人什么意思,而是我们是什么意思,我们希望朝廷对辽东之争给出一个什么样的处置!到时候,我去说服元辅,按照我们商议出来的章程办!”

听到这话,不但李尧卿吃惊非小,这一年多来和汪孚林在京城互为犄角,彼此扶助的程乃轩,也不禁心情激荡。

这话说得……真心好生霸气!

第九零六章 四方借力

万历二年三甲进士,都察院广东道的掌道御史,正七品。

万历二年三甲进士,六科廊兵科左给事中,从七品。

隆庆五年二甲进士,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日后郎中一职的有力候补,从五品。

这就是汪孚林、程乃轩、李尧卿三个人的资历。从科场顺序来说,哪怕算得上前辈的李尧卿,在满朝文官之中也只能算是后辈中的后辈。可从官职来说,虽说比起众多高官大佬来说,他们还非常不够看,但从实权来说,合称言官的科道,吏部掌管铨选的文选郎,赫然全都属于朝中最最位卑权重的实权部门,因此汪孚林的话虽说带着几分狂妄,但程乃轩和李尧卿悚然动容之后,却不免都仔仔细细思考了起来。

在朝堂上发出他们自己的声音?

一直以来,朝堂上并不是只有一个声音,永乐之后,皇帝要想完全大权独揽,那都是很有难度的,哪怕引发过土木堡之变的英宗,哪怕有过动不动翘家惊人之举的武宗正德皇帝,哪怕是帝王心术炉火纯青的世宗嘉靖皇帝,全都不能完全压制朝中那些反对的声音,甚至还不时要被那些力量算计,因此只能动用廷杖强权。

但是,大佬们的合力也就罢了,真正低品的官员能发出多大的声音,那些声音能有多大的效用,在青史留名的同时,是否还能够取得其他实际成果,每一个人都心知肚明。纵使上书把嘉靖皇帝骂得狗血淋头的海瑞,他发出的声音振聋发聩,可最终效用又有多少?

所以,汪孚林所谓的发声,希望的是如同皇帝,如同首辅,如同大佬的声音不会被忽视,而会去执行一样,以自己的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

“可到底该怎么做?之前首辅召见,我基本上都让光懋去说了,在旁边没怎么吭声,毕竟皇上不是还没召见吗?”程乃轩说到这里,跃跃欲试的同时,却又有些小小的纠结,“元辅一直都对李成梁颇多重视提拔,再加上兵部尚书方逢时也站在李家一边,辽东督抚上下更是一条心,光懋是一口气把人给得罪光了,如果用他的建议,只怕要撸掉一大批人,我总不能站在元辅以及方逢时这些人的一边,把光懋驳一个狗血淋头吧?”

“光懋是无限制牵连扩大化,而方逢时等人,则是一味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对于我们来说,要抓住的是两个字,公正,不要牵连到面,而是要集中在一点,武将当中就集中在一个人,那就是陶承喾身上。要的是以点破面,让辽东那些人知道,他们虽然会打仗,但却不能一手遮天!”

李尧卿在听完汪孚林的意见之后,立时点头说道:“毕竟陶承喾是固原游击将军,在他上头有参将,有副总兵,再是总兵,拿掉他一个人,至少会让辽东有个震慑。”

“对,其余武官,一个都不动,但可以动文官!在辽东的六道监司,也就是分守辽海东宁道、分巡辽海东宁道、开原兵备道、宁前兵备道、辽东苑马寺、辽东行太仆寺,锦华你这次既然在辽东呆了这么久,又是查问长定堡大捷的情况,这些人你应该都摸过底吧?六个里头,换掉三个。”

程乃轩忍不住使劲吞了一口唾沫,有些结结巴巴地说道:“一下子汰换掉一半?这可能吗?”

“当然可能。”汪孚林深深吸了一口气,淡淡笑了一声,“你不要忘了,我虽说没有在兵部呆过,但伯父曾经是兵部侍郎,而兵部谭部堂也是去年才病故的,他们夹袋里头,可颇有一些在其余各地兵备道任上非常能干的人才。而李兄如今的上司是谁?臧惟一,此人性格非常刚直,既然如此,又怎么会看得惯辽东那边的文过饰非?现在的关键是,老程,你之前收到我的信之后,和辽东巡按御史安九域沟通得怎么样?他上奏的时候会怎么说?”

“他当然很感谢你的举荐,否则你要是真的再到辽东来,他这个巡按御史那就面子里子全都没了。而且,光懋眼睛长在头顶上,自恃自己是兵科都给事中,根本就不把他这个新进的御史放在眼里,他当然就和我走得更近一些。所以,他原本是更加偏向于维护辽东文武,在和我商量过之后,才决定下狠心赌一赌,至少把陶承喾拿下来。”程乃轩说着顿了一顿,随即就轻咦道,“这么说,至少在陶承喾这一点上,他和你还不谋而合了?”

李尧卿则笑道:“只不过没人会想到,汪贤弟竟然打算把辽东最要紧的六个道台中拿掉三个。”

“否则挨着李家的边就能够稳稳当当升官发财,岂不是太稳妥了?三个并不是说都黜落。该擢升的,像我之前去辽东见过的那个张崇政,战功政绩全都可圈可点,便应当放巡抚。如果有可以平调的,那就把人从辽东这个圈子中拿出来,放到甘肃宁夏等地,让人清醒一下脑子。至于该直接对陶承喾之事负责,本来又官声很差的,那么就黜落!老程,安九域只拿掉陶承喾一个人,你若是面圣,除了支持他之外,就把面扩大一些,六个人挑出一个政绩军功德行全都最差的当靶子,元辅那边,交给我!”

汪孚林说得从容,李尧卿知道其中难度,尤其是在张居正那儿的难度,自然暗自倒吸了一口凉气。可是,当汪孚林看向自己的时候,他却立时丢开了顾虑,沉声说道:“吏部文选司郎中臧惟一那边,我会去想办法。”

掌管文选司的郎中若真的强硬起来,尚书侍郎阁老的面子都不买,这是很有几个强项的郎中做到的,当然,一年任满之后,左迁高高挂起,这也是常有的事。此时此刻,无论程乃轩还是李尧卿,全都知道,他们要做的固然听上去惊世骇俗,可相比汪孚林的任务,那却实在是简单。

因为汪孚林要做的,是把张居正那看上去极其坚定不可动摇的态度给撬开一条巨大的裂缝!

只不过,和汪孚林交情最好的程乃轩也好,昔日极其处得来的李尧卿也罢,他们谁都没有料到,汪孚林并没有先去张居正那儿下功夫,次日一到都察院,就动用了尘封已久的金丸,让都吏刘万锋给张宏带了一封密信过去。

自从张居正不在那段日子的群魔乱舞之后,张宏就许久没有和汪孚林直接联络了。哪怕知道汪孚林之前去接个赵老夫人还造成了乾清宫又一次小清洗,他也没事人似的,任由小皇帝又挑了一批人。此时在自己位于外皇城中河边直房的私宅中,他把玩着那金丸,好半晌才用钥匙打开,可展开信笺一看,他就露出了几分讶色。因为这一次,汪孚林不是对他禀告什么宫外的情形,而是直截了当地问他,万历皇帝朱翊钧对于辽东长定堡大捷究竟是什么态度。

张宏自然知道,汪孚林之前举荐了密友程乃轩跟着光懋去辽东,如今光懋回来之后,在内阁见张居正时态度就很拧,一个奏本送到司礼监,冯保更是在他面前骂骂咧咧,那样子着实是气坏了,可送到朱翊钧面前时,他却敏锐地察觉到,小皇帝对光懋的大动干戈仿佛有些意动。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苗头,即便他素来忠于天子,对冯保和张居正联手把持了内外大权颇有些不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希望朱翊钧任性胡来。

于是,他眼看着汪孚林的那封左手写的信在香炉中化为灰烬,就到书桌旁拿过一张小笺纸,提笔写了起来。因为之前成功把张鲸这个祸害赶出宫去,朱翊钧也彻底厌弃了此人,他对提早告知了端倪,且帮忙出谋划策的汪孚林自然很赏识很信赖,这会儿不吝多提点了几句,将小皇帝和冯保的态度剖析得清楚明白。

当汪孚林摸准了朱翊钧的态度,他就让刘勃联络了陈梁,给北镇抚司理刑百户郭宝送了个信。

这一日傍晚,通过锦衣卫这等专业的人打探放哨,出宫探望家人的文书房掌房田义收到了一封没头没脑的信。看过信之后,一贯老成的田公公在屋子里来来回回踱步了一刻钟,最后还是对家里人略吩咐几句,就找了个借口匆匆出了后门,来到胡同口。他只四周一张望,就只见一辆马车疾驰而来,随即停在了他面前。听到车夫说了一声上车,他没有多大犹豫提着袍子前摆上去,钻进车厢之后,就见到了一张颇为熟悉,年轻的脸。

“汪掌道,你什么意思?”

不怪田义这般恼火,实在是他没想到汪孚林竟然会这么大胆,直接窥探他出宫的时间,找到了他的私宅!他虽说如今不过是文书房掌房,但这个位子再往上一步就是司礼监随堂,秉笔,若是放出去,更是能够高两级。和汪孚林这个资历还不老的都察院掌道相比,却是更具实权。

“我知道田公公眼下心里不舒服,可是,这消息对皇上很重要,我找不出其他的法子,只能冒险一搏,如果因此落在东厂又或者锦衣卫眼中,也就只有我们各自承担其中风险了。”

田义虽然并不是乾清宫近侍,但在内书堂自幼学忠孝礼仪,对皇帝忠心耿耿,听到汪孚林声称这是对皇帝很重要的消息,他不免就脸色凝重了下来,那少许风险自然暂时丢到九霄云外去了。他放下之前那点不满,非常谨慎地问道:“什么事?”

“之前兵科都给事中光懋从辽东勘问长定堡大捷之事回来,上过一个题本,可是有的?有人向司礼监冯公公告密,说是皇上对辽东如此欺上瞒下非常不满,打算好好整饬一下辽东文武。”汪孚林一面说,一面暗自留意田义的表情。果然,他就只见田义面上看似纹丝不动,眼神却有些飘忽,更为重要的是,田义上车开始就拢着双手,让人看不清更深层次的心理变化。

见田义默然不语,他没有卖关子,而是继续说道:“冯公公觉得有人蛊惑皇上,因此一面送信给元辅,一面打算奏明太后。”

这后半截话一出,田义就再也维持不住那淡然若定的脸色了。朱翊钧这个皇帝虽说已经册了皇后,已然成年,但就怕三个人,冯保、张居正、李太后。这三个人若只有单单一个,那都不足为惧,可三个人加在一起却足以把皇帝完全架空,更何况李太后素来是只要冯保告状,不问三七二十一,立时先把人叫来罚跪,跪完之后又是劈头盖脸地痛骂。这哪里是天家教儿子,根本就是民间老娘对儿子的那一套!

汪孚林确实没瞎说,冯保想去向李太后告状是真的,但那不是张居正告诉他的,是张宏告诉他的。反正田义也不可能去和张居正对质,而以他在那位首辅大人面前的地位,田义绝对不会怀疑他这番话!

“停车,快停车!”

见田义声音干涩,带着几分惊慌,汪孚林却一把按住了田义,手劲还用得挺大:“田公公,这里停车你怎么回去?一会儿我兜个圈子在你家后门胡同的另一边停下,你再下车也来得及。事到如今,你不觉得与其立刻回宫向皇上报信,却让冯公公怀疑,日后找到机会连你也给一并铲除了,还不如想一个稳妥的办法?要知道,这种小人物的告密,皇上可以抵死不认,但皇上毕竟已经亲政,若退让太多,则威信荡然无存。”

刚刚急得快发疯的田义不知不觉又坐了回去。他本来就是打算回宫去告知朱翊钧此事,把身边可疑的人找出来,然后抵死不认这件事,大不了将辽东文武轻轻放过,就算冯保告状,李太后也不可能拿皇帝如何。然而,汪孚林直接点到了天子的威信上,那就由不得他不动容。

“汪掌道有什么主意?”

“很简单,还请皇上忍耐一些,不要把火气撒到辽东全部文武上,而是挑出罪魁祸首,杀一儆百发落了,然后把沆瀣一气的文官拿掉几个,放到别处去。如果皇上同意,和光懋一块去辽东的兵科左给事中程乃轩是我举荐的,我可以请他在上书的时候咬定这个底线。如此一来,皇上自然就做足了威信。”

田义顿时为之大喜。如此一来,皇帝确实算是立威了!可是,想到陶承喾一介武将,而且是罪魁祸首,要罢官去职还算容易,可如果还想把刀子动到文官头上,那却未必容易,他顿时有些迟疑。而这时候,汪孚林却又送上了另一个惊喜。

“我的故友李尧卿如今是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我想只要多花点力气,能够说动他出面,去和吏部文选司郎中臧惟一说话。臧惟一前后经管和文选相关的事务多年,这样一个人必然通晓官员履历政绩,如果有他声援,辽东六监司中,拿掉一两个,用升迁再调走一个,不是难事。但是……”

汪孚林顿了一顿,这才有些为难地说道:“兹事体大,我却不可能凭着一腔情分,让别人去做这种冒险的事。毕竟,我还要想办法说动元辅。”

第九零七章 天子私诏

汪孚林的目的很简单,他需要朱翊钧这位万历皇帝的授权,不论是什么形式。

尽管田义有些为难,但看到汪孚林那诚恳的样子,他在思考很久之后,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毕竟,如今的天子说是已经亲政,但票拟大权掌握在内阁首辅张居正手中,批红大权则是掌握在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手中,皇帝若要干预政事以及人事,当然并不是不可以,但慈宁宫还有个能够辖制皇帝的李太后,因此深居宫中的天子,那是基本上不可能去笼络底下的官员。而若有官员想要通过媚上来试图讨好皇帝,那么生怕惯出一个英宗又或者武宗皇帝的李太后一个眼神,张居正和冯保就能把人联手灭了。

所以,田义相当清楚,立时三刻要在外朝中建立一个倾向于皇帝的班子,这实在很难。其实,如今举步维艰的内阁次辅张四维,那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奈何张四维树大招风,冯保恨不得把锦衣卫的眼线直接塞到张家门前去,而张居正回阁办事之后,对张四维的态度也已经冷淡了许多,不能冒这个风险,而且小皇帝对张四维的手段实在是不信任,打心眼里觉得人战斗力弱了点。

相形之下,汪孚林这个位子很合适,强大的战斗力更合适,更何况,这次汪孚林提到的人选之中,赫然有六科廊的给事中程乃轩和文选司的李尧卿!

这样一个身处低层,实则却相当要紧的班子,如果用得好,对于要想掌握大权的皇帝来说,着实意义重大。至于汪孚林身在曹营心在汉……德行这种问题,和皇帝用人有任何关系吗?只要为皇帝所用,有才无德有什么关系?否则,张居正和冯保如今都正在盛年,李太后也还年轻,万历皇帝还要等多少年才能真正拿回应该属于他的权柄?

带着这种认知,田义在匆匆回到家里之后,借口宫中有事,立时三刻就进宫去了。

而送走了田义,汪孚林吩咐马车调转回家,路上少不得又是通过锦衣卫收拾扫尾,以防可能存在的东厂探子盯梢现象。

今天他之所以兴师动众让郭宝陈梁等人为他扫尾,也是为了给他们造成另一个深刻的印象。只要万历皇帝朱翊钧肯答应田义的这么一个请求,从宫中捎带相应的东西出来,不论是他最希望得到的手书,又或者仅仅是一件御用的物品,那么,他就可以进一步让郭宝和陈梁完全俯首帖耳,不用担心反噬。

有什么能比皇帝的信赖更加容易取信这些锦衣卫的?到了那时候,他就可以放下心来反过来摸刘守有的底牌了。

仅仅是次日,汪孚林就等来了田义的公然造访,这位司礼监文书房掌房专门跑过来的原因很简单,又是赏赐甜食点心。若不是上次之后间隔了好一阵子才有这次,非得让很多聪明人生出疑窦。除却左都御史陈瓒以及一个新上任左佥都御史之外,监察御史中的幸运儿就只有汪孚林一个。

以至于他送田义出都察院的时候,都有一种后背被人扎的感觉。虽说这是自己惹出来的,他还是忍不住抱怨道:“田公公,你这阵仗实在是太大了,就不怕都察院那些人妒火中烧,我日后没法立足?”

“也是因为皇上得你通风报信,对你颇为赏识,这才特意吩咐赏了那一盒点心出来。至于那些御史的嫉妒,呵呵,反过来说,你越是得圣眷,依附你的人才会越多,不是吗?”说到这里,田义又特意格外压低了声音,“你要的东西,就在垫点心的油纸下面,记得收好。这是得天独厚的信赖,你可不要辜负了皇上一番希望。”

汪孚林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之前妻子小北用过食盒里头夹东西给他这种伎俩,可堂堂皇帝也竟然来这一套!而且如今他还被有心送个机会让他和宫里的司礼监新星多多接触的陈炌支出来,那个十万分要紧的食盒就那么放在自己的直房,虽说因为之前王继光的前车之鉴,他给下头的监察御史以及小吏们做规矩做得很充分,可却很难担保万一有人冲到他那屋子里去,然后对那食盒动手动脚的,到时候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田义敏锐地感觉到了汪孚林那脸色的变化,大略也猜到了一些,只能有些尴尬地说道:“毕竟,这大庭广众之下,我也没那么快的手,塞什么东西给你就太明显了。嗯,咱们走快两步,免得你不在,万一有人动过东西。”

那是,您赶紧走吧,田公公!

汪孚林心里这么说,脚上也加快了脚步。等到总算把田义给“礼送出境”,他哪里敢耽搁片刻,赶紧快步回来。当来到广东道和福建道共用的院子时,他就只见自己的直房门口正是郑有贵守着,心下顿时一宽,待到上前,得知郑有贵考虑到御赐的东西非同小可,所以主动在这里看门,他对这个自己挑选的白衣书办那简直是满意极了。

“很好,见微知著,到底是可造之才。”

撂下这绝对过高的评价,汪孚林立刻进了门。等看到那个直接放在书桌上的食盒,他没有半点迟疑地直接打开盖子,见下头赫然是个霁红小圆碟,上头堆着七八个整整齐齐的方形糕点,他不禁嘴角抽搐了一下,紧跟着却没有先寻找自己向田义要的东西,而是目光落在了这食盒上。

赏赐甜食点心也就算了,难不成连这食盒外加盛器也是赏的?记得上次可没有这么考究,那真正是一盒点心——还是纸盒的!

“看来还真是待遇不同。”纯粹的招揽,相比要差遣人干一件真正的大事,待遇当然不同!

汪孚林小心翼翼地将碟子拿出来放好,心想光那碟子就可以当传家宝了,但真正的心思却还是放在底下垫着的油纸上。等到把油纸挪开,他就看到下头压着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纸笺。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将那张纸展开,就只见上头言简意赅地写着几行字。

大意很简单,表明汪孚林乃是朕的心腹,替朕办应办之事,尔等不用犹疑。而最下头的印章,他原以为十有八九是私章,怎么都不可能盖上那些尚宝司尚宝监掌管的皇帝XX之宝,可让他大为凛然的是的,这一张纸上,赫然就盖着属于天子二十四宝之一的皇帝之宝,这是正经发诏令和敕文用的!

汪孚林有些吃不准自己苦心孤诣要来的这份东西究竟是否管用,但海口已经夸出去了,他这会儿也不可能再回头,当即小心翼翼收好了这份可以算无价之宝,也可以算是容易掉脑袋的东西。紧跟着,他才咳嗽一声把郑有贵叫了进来,吩咐他去请本道其他几个监察御史。等到人都到齐了,他就指着桌子上这一碟点心,笑着说道:“来,都尝尝这宫里赏赐的东西。”

宫里赏东西,未必就好吃,这是作为资深吃货的汪孚林上一次得出的经验教训。而作为科道,每逢端午节之类的大节,都会和部阁大臣一样,赏赐不少东西,只不过都是普普通通的竹制宫扇,以及五彩丝缕,唯一比那些郎官司官优越的,就是时常还附带一串小粽子。然而,在平日非过年过节时颁赐香果甜食,这终究是大臣以及经筵讲官的待遇。所以,上次就蹭过汪孚林获赏的甜食,王继光和王学曾顾云程倒还反应平静,赵明贤那就有些出离诧异了。

尽管吃过那水晶糕,觉得滋味普通,甚至有点冷硬,可并不妨碍赵明贤在离开直房之后,再次感慨汪孚林这个上司实在太会做人。当然,如果他知道汪孚林在直房里想的是什么,那就不会这么想了。

御赐的东西又不能随便倒掉,这么烂的水平,拿回去讨好媳妇更是不可能,既然如此,难吃的东西大家分分也就消灭掉了。

从来没把这种事当荣耀,汪孚林自然根本就不看重此番获赐甜食,更没时间去考虑这样的殊遇落在都察院的同僚眼中,那会是怎样的羡慕嫉妒恨。他给家里捎了个信,接下来的半天便只是普普通通的日常事务处理,一直捱到散衙时分,他这才混在众多同僚中间离开。

出门和来接的刘勃会合之后,他就直截了当地问道:“事情都安排妥当了吗?”

“都妥当了。少夫人派严妈妈先送了信过去,说是打算去探望张家太夫人,太夫人竟是亲自见了严妈妈,喜得无可不可,还说尽管来,人多才热闹。严妈妈探了太夫人的口气,太夫人说首辅大人最近都是亥时就回来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大意外,首辅大人晚上能回来。所以午后未时少夫人就过去了,留了二姑奶奶在家。”

得到这样的答复,汪孚林自然如释重负。田义动作快,他当然也希望动作快,毕竟,因为光懋和程乃轩的回归,光懋的题本已经传得沸沸扬扬,而辽东巡按御史安九域也已经不甘示弱地上了书,如果程乃轩一直都没有任何动作,他举荐这小子去辽东走一趟,那就全都白费了,日后程乃轩只会被人视作为是打酱油的。因此,他立时匆匆上马,似笑非笑地说道:“走吧,我们去大纱帽胡同张府接人!”

当外间妈妈说汪孚林来接人,一下午都在和赵老夫人天南海北瞎侃的小北这才轻轻舒了一口气。

年纪大的人不像年轻的人,对于天下各地的见闻,远没有对家长里短感兴趣,但好在赵老夫人是个异数。大约是在江陵老家呆了太多年,虽说也有不少聪明的官员想方设法往江陵张家去送礼,但张居正挑了人在那把着,再说有媳妇孙媳妇主持,赵老夫人半点不用操心,所以,对于绝大多数都不认得的京城官员,她自然也就不大关心人家家里那点事。

所以,小北那些各地趣闻,总算能够糊弄住这位太夫人。可一想到日后恐怕还会需要她做这种事,她就忍不住暗自哀叹汪孚林的媳妇不好当。于是,听到赵老夫人二话不说开口吩咐把汪孚林请进来,索性今晚在这吃过饭再回去,她一面庆幸出来前就事先吩咐过汪二娘,一面却还少不得推辞了一番。可就这么磨来磨去的时候,汪孚林已经到了门外。

张敬修三兄弟的三个媳妇见状连忙起身要回避,赵老夫人却摇摇头道:“不用了,我看大郎一向是把他当成半个儿子看待的,你们三个的相公又都和他交好,便是打照面也不妨事,再说我今夜还留他用饭,一会儿把孩子们都叫来,热闹些,倒是你们的婆婆,让她自在些,过不过来都随意。”

说完这个,赵老夫人就提高声音,叫了汪孚林进来。见人进门之后果然目不斜视,大大方方,她越发觉得当年自己眼光极好——却忘了若不是张敬修兄弟几个提醒,她早已经忘了这个只造访过江陵张家一次的过客。而汪孚林也自然是非常善于活跃气氛,当张敬修几兄弟也都过来了之后,他就言笑盈盈开始乱扯,甚至还把杜骗新书拿来当笑话讲。等到一场完全违背了食不言寝不语的晚饭过半时,他终于听到外间传来了一个声音。

“太夫人,老爷回来了。”

这简简单单一句话,却让室内欢声笑语突然停顿了下来,虽说仅仅是一小会便继续,可终究是和之前截然不同。显然,虽说人人都知道赵老夫人乃是家里辈分最高的,但这一切都掩盖不了一个最重要的事实。

当朝首辅张居正,不但是在朝中那个说一不二的人,也是在这个家里说一不二的人!

而这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也在张居正进屋之前,就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儿媳妇们纷纷起身告退,张简修这三个尚未成年——其实也就是尚未成婚的儿子,也暂且起身告退,反正昏定,也就是请晚安的时候,他们还要单独见父亲,哪怕父亲太忙顾不上,他们也得在院子里对着书房长揖。所以,小北东张张西望望,发现这屋子里除却赵老夫人和王夫人,竟然只剩下了自己这一个女人,她倒是挺后悔之前没跟着高氏她们妯娌三个先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