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没事!”没事个鬼啊,她心虚得很,万一翰林和翰林太太要挽回一下什么的,她肯定得露馅。京城的事她真是一概不知,看来这一路上还得多套套张景融的话,不能到时候被人察觉出来。

于是于青陌眯眯一笑,就蹭到了张景融身边儿,乖乖觉觉的样子好不惹人:“景融,咱们来忆苦思甜一下吧,想想从前我在府里的事,看你知道多少呀!”

“你是不记得了吧,忆苦思甜,亏你说得出来,你这不记事的毛病怎么又犯上了!”

张景融果然是个好娃呀,多么爱给人找杆儿,于青陌当然是很欢实地顺杆爬了。

第八十四章 京城别有新天地

四和巷今天分外热闹。城里外外的仆役们忙起来时,却让路过的人不由得称赞一句——这于翰林府果然体恤下人,没哪家有于翰林家的仆役这么清闲,大中午的在街上闲转悠。

在京城,四和巷有另外一个说法,京城里的百姓说起四和巷,总是爱说“噢,帝师巷啊”。当朝前后总共十三位帝师,有九个的府邸安出这里,所以才有了帝师巷的名号。

而如今的帝师巷深处,就住着当朝天子之师——于连平于大人,虽然莫名其妙的一直没升上官职去,但这帝师之名是脱不了的。天子虽然不止一位师傅,但是皇帝最敬重的据说是于翰林,所以这位于翰林在帝师巷算是超脱的存在。

但是今天这位超脱的存在有点不愉快,并着翰林太太的心情也不是很好,他们的大女儿一直在宫里,没有放出来,而今天他们的嫡女又要回府了。当然,夫妻二人心知肚明,这不是他们的亲骨肉。而且还克死了他们的亲生儿子,唯一的儿子。

“老爷,不是说这一回外放,就基本没有回来的可能了吗?怎么这才多久,他们两人就回京里来了,而且听着四处的风声,像是又高升了似的。老爷,说起来您才三品,他张景融哪来的荣宠,本来就是超三品了,再升着莫不就得正二品了。”翰林太太不喜欢于青陌,当然就没有理由喜欢“伪女婿”。

而皱眉的于翰林也没比翰林太太好到哪里去,他虽然明面上还是疼爱于青陌的,而且还演得颇圆滑。但是并不代表他有多喜欢于青陌,只是迫不得已,谁让他在朝为官。如果不好好对待太后的女儿,那太后随便找个理由也能把他毁了,而同时于翰林在皇帝那儿又没什么信誉可言。

当然,他也不敢说,上皇帝那告状,说皇上您是假的,我女儿倒是正宗的嫡公主,这不找死嘛!

“回来就回来,你担心什么,他们要在府里住段日子就让他们住,好好差人侍候着就行了。你想见就见一面,不想见就少出院门。反正你从前就不待见她,她还能有什么说的。倒是这回张景融回京了,怕要起什么幺蛾子,这小子不好对付,还是小心点为好。”于翰林当初巴不得把于青陌嫁给李留山或肃亲王,让他们李家出个大笑话去,但是最终还是被太后阻拦住了。

正在夫妻二人说着话的当口上,有管家模样的人从外头进来,高声说道:“老爷,太太,小姐已经到巷子外的街上了!”

“嗯,派人好生迎接着,吩咐厨下里把凉点备好,小姐年余不着家了,得好好让小姐歇歇。”在下人面前,于翰林夫妇的功夫还是做足了,至少满府上下的下人对于青陌还是当正经的小姐一样待的。

而另一头正在车上的于青陌正挑着帘子,透过厚厚的帘幕看着外头繁华的街景,这京城到底是天子脚下,远不是平江这样的地方能比的。人流是平江的五六倍,街边的酒族、牌楼也大都刻画精美。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属于帝都的大气和华美,让于青陌有些目不暇接。

“景融,京城真热闹。”于青陌是真寂寞了,一路上虽然说不上奔波劳累,但天天就是这么几个人,又有公主的仪仗在,她只能乖乖的待在马车上,压根不能撒着欢的到处乱跑,能不把她给憋坏嘛。

“这么久没回来,想念了吧!瞧,前面是杏花馆,从前你最爱吃杏花馆的糕饼,前头是朝云楼,那的布匹不错。你看那边转角的地方是方言堂,你从前总喜欢去那儿买书,青陌,我记得可是半点不差吧!”张景融一路上被于青陌哄得舒服了,给于青地陌透露不少有用的信息,这会儿正是成习惯了,逮着什么就回忆什么。

这让一旁的朱槿忍不住想乐,但是还是提醒了一句:“爷,太太,前面巷口咱们就到了,再过去待会儿咱们就得走回头路了。京城一天两天跑不掉,咱们还是先回府里休整了再说吧!”

但是于青陌可不想乐,一想到待会要见于翰林和于太太,她心里就有点发毛,但是不去又不行。本着伸头一刀,缩头还是一头的想法。于青陌一瞪眼念了句很悲壮的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说得张景融不由得大笑出声,伸手摸了摸她的脑袋说:“没这么糟糕,一切有我,你从前是怎么样的,现在还怎么样。再说这两天圣旨就该下来了,到时候咱们再不愿意也得有公主府和晋洲都督的京邸,你说咱们是住公主府呢,不审就都督邸?”

“有什么区别吗?”于青陌可不明白这里头有什么不同。

“区别不大,嗯,话说皇上封了你做公主,可没搭上我做驸马,青陌啊,你说我这会儿是不是名不正言不顺起来了?”张景融玩笑似的说着话,一边还不忘把于青陌手上的帘子搭下来,免得她被外面刚起的雨丝给沾湿了衣裳。

这话让于青陌禁不住一乐,听着张景融这话可是分外幽怨啊,于是侧脸看着他,拿腔拿调地道:“乖,以后跟着本公主,保你有肉吃有酒喝,有什么事本公主给你罩着,以后咱在京城里怎么横怎么走。怎么嚣张怎么来。”

“公主殿下威武!”张景融高呼一声,然后顺势就把于青陌拽到了怀里头。

旁边的朱槿见这二位打情骂俏早就下车去了,只是免不了在风丝雨片里嘀咕这二位,这都快到家门前了还有心思腻味着。

“朱槿姑娘,前头莫不是翰林府来迎来了?”岳奉生撑着伞,往前头一看,似乎是为迎他们来的,因为有人看着他们一行脸上露出了笑容来。

朱槿依言看了一眼,可不就是翰林府里那些个人嘛,于是点了点头说:“没错了,就是的。我们得赶紧把爷和太太唤出来。这就该进府里了,不知道眼下府里是什么一番光景。”

这恶人朱槿当然不会做,所以叫张景融和于青陌的任务就落到了岳奉生头上,等夫妻俩闹够了,也就刚好和迎上来的人碰上了头。来迎的并没有什么重要人物,只除了翰林太太房里的管家婆子之外,其他都是些连名字都叫不上的,对此,朱槿又开始替于青陌鸣不平了。

当然,朱槿很快又平了,现在她这主子可不再是翰林府里的小姐了,而是当朝皇帝亲赐了封号的公主,那可是和亲王同在一个极别上的品阶:“太太,您仔细着脚下,这里的路最不平了,您可别硌着了脚。”

这话当然是意有所指的,但是于青陌却拍了拍朱槿的手:“府里领差的人自来待我不错,你可别摆荣归故里的模样了,我从前过得不顺心跟他们没关系。说到底啊,人还得自己心顺了,否则啊再顺遂的日子也没什么奔头不是。我从前想不开,现在想得开了,朱槿呀,咱们就前事不论,好好过眼下吧!”

虽然朱槿不同意,但也明白于青陌说的是事实,所以只得叹了口气说道:“太太,您自来就是这么宽和,哪有您这样不记事的。”

同样,张景融也认为于青陌现在这态度合适,毕竟京里情况未明,这时候还是得先好好稳下来才是:“好了,别说这些了,都还在前头拜着呢。”

“太太发话了,请诸位起,太太说劳诸位在这相候,盛情难忘。太太准备了些小物件,还请诸位别嫌弃。太太总觉得和大家伙素来亲厚,今天这一见啊,心里就热乎得很,太太说离了再久也还是家里好,也还是你们值得念想。”朱槿把东西交到了管家婆子手里,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交的,当然也不把管家婆子昧了去。

过了门迎这儿,径直驶进了府外的台阶下,张景融先下来,刚一探出脑袋来就有伞遮在了头顶上,接着便扶了于青陌出来。只见门口架起了一道伞桥,估摸着走下去是滴水不沾身的,于青陌暗道了声好大的排场。

进了府里,当然先得去拜见于翰林和翰林太太,管事的领着他们上院子里去,一路上倒是热情而恭敬:“小姐、姑爷稍候,小的去知会一声。”

管事的刚说了一声,屋子的门就打开了,从里头走出来两个青衣小婢,打开了门后就说道:“小姐、姑爷,老爷和太太请二位进来说话。”

进了屋里,瞬间光线就昏暗了下来,于青陌进去一看,坐着的两人倒都显得挺慈眉善目的,只是在昏暗的光线之下生生显出几分阴森来。

“女儿见过父亲大人、母亲大人。”

“小婿见过岳父大人、岳母大人!”

两人施礼毕,于青陌才知道这双“父母”待原主有多么冷陌,不说问寒问暖问一路奔波,好歹客气的说一句“你回来了”之类的。可这俩位没有,只是应了礼后就说:“管家,带小姐和姑爷去侧院安置。”

然后他们俩就这么出来了,甚至不被管家告知:“近来太太身体不适,需要静养,还请小姐和姑爷多为太太的身体多着想一些。”

啧…见面就是一个下马威啊,原主怎么在这家里活下来的,没被冻死也真算是奇迹了!

第八十五章 给什么也不是白给的

在翰林府里安置好后。晚饭竟也没一块儿用,但是满桌子的菜色还是很丰盛的,足见当初也没在吃穿用度上苛刻过。但是满院子的就他们夫妻俩相吃着饭,别提多冷清了,再加上初夏的凉风嗖嗖地吹过来,真让人有几分凄凉之感。

好在于青陌已经在来的路上做好心准备了,也亏得张景融一路上跟她讲着从前的事,要不然现在她准得惊讶。都说生恩不如养恩大,养了十几年,就算根木头也该有感情了,何况是活生生一个人呐!

显然是她低估了于翰林和翰林太太,据说是人前掩饰着父慈母和女儿孝的良好家庭榜样,但是私下里却向来是这样的。也幸好她不是原主,要不然指不定得伤心成什么样,怪不得原主豆蔻早夭,要不然活着天天被呛得心慌泪长的,多悲催啊!

次日刚起来用过早饭,宫里就来了凤辇,这可把阖府上下的人都给惊着了。金玉珍珠镶嵌成的凤辇除了当今皇后和有封号的公主能用外,谁要是用了那就是掉脑袋的事情。

于是翰林府里热闹了,下人们三三两两小声说着这事:“你们说怎么来了凤辇。难道皇上那位大公主在轿上不成,说起来大公主也十四了,正是招驸马的时候。皇上历来跟姑爷亲厚,难道还想把大公主嫁给姑爷不成,那小姐怎么办?”

“胡说,有可能是皇上的亲姐姐也不定,喻家小郡王也和姑爷有交情,许是那位奶奶想见姑爷也说不定。”那位奶奶指的就是喻成证的娘,太后的长女。

这府里上下的人说得是越来越神神叨叨,而且是越传越玄乎,等到于翰林和翰林太太听到这些传闻,预备出去拜见凤辇上的“公主”时,却被公主仪仗里的公公告知:“洒家要恭喜于大人和太太了,皇上念着安平公主在连城的大功,以及张总督这次处理连洲王一事得当,更积着多年的功劳在,一并赏了下来。洒家这会儿就是来接安平公主和张总督进宫去领旨意的,洒家在这就先恭喜于大人了,府里出了安平公主,可是光耀门楣之事啊!”

“安平公主,公公是说,皇上封了青陌为安平公主?”翰林太太简直不敢相信,瞪圆眼睛看着那公公。

而于翰林则对另一半消息更感兴趣,那就是称张景融为张总督,那就意味着张景融又升职了,而且是一升就升到了一方大员的位子上:“公公,不知道景融这回得了什么美差。透露些微也好让我和太太好好高兴高兴,这俩孩子真是老大出息了。”

这公公可能也是头回见过这么独特的封赏,于是笑眯眯地回道:“于大人,那您可真得好好替张大人高兴一番了,这大人荣升晋洲总督,且晋连江三洲的刑部御史和按察史还由张大人兼任着。于大人,您说洒家是不是该了好恭喜您一声,令婿现在可谓是青云直上,搁谁也得羡慕得紧啊!”

笑容满面的公公没发现他的话才刚说完,于翰林和翰林太太的脸色都变了,一个是有封号的公主,一个是晋洲的土皇帝,这夫妻俩的尊荣可谓天子之下再无旁人。

但是这不是于翰林和翰林太太最关心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另一个藏了十几年的秘密,于是当下两人谢过了公公,借着去叫女儿女婿的借口,于翰林和翰林太太两人急急忙忙地回了院子里。

关上门后,他们互相看了一眼,翰林太太先开口说道:“难道皇上知道了那件事?”

“不可能,以皇上的为人,要是知道了只会有一个举动。那就是把他们夫妻俩都…”于翰林在脖子上一横手,比了个砍头的手势。但是他的心里也不安稳,总觉得出了大事情。

“那就凭着连洲之事,夫妻俩就位极当朝了,这怎么可能。连洲的事我虽然不是太清楚,但不可能能让他们升到这份儿上。老爷,咱们过两年就该回都梁了,这时候可万万不能出事,千万不能让皇上找到任何疏漏的地方。您要为咱们一家子上下多着想。”翰林太太心想,要是因为于青陌这扫把星,让一家子无法安全的回到都梁去,那她就先把于青陌给杀了。

但是翰林太太这句话,却相当于给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你不明白,连洲的这摊子事可大可小,要说起来升张景融的职位也在情理之中。他年轻轻的还升得少了,二十余岁官任三品,举朝上下都只他这么一个,皇上给他的荣宠可从来没少过。至于给个安平公主的封号,也不过是一个封号而已,于朝政无碍,不过是内库多出份月例钱而已,算不得什么大事。”

亏是于青陌不在这,要是在这听了他现在这一番话,肯定会想:原来这天底下不是张景融一个人好替别人找杆儿,于翰林也是深得其中滋味的。

而这时候于青陌和张景融已经上了车辇,两人正一前一后地往宫里行去。有公主的仪仗开道,当然是瞩目得很,引来路边不少行人围观和“知情人士”的围观。

于是很快的于青陌和张景融夫妻同荣的话题就像风一样四散开来,到处都是谈论着他们的话题。从小事到大事,甚至是翰林府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照。

做为当事人的于青陌和张景融这会儿却已经踏进了宫门,凤辇直达紫宵大殿,大殿里已是文臣在左、武将在右的对面立着。夫妻俩人跨进了紫宵大殿,双双了皇帝,甚至起身时皇帝还叫了声赐坐。但是张景融很坚定地推辞掉了,开玩笑,当着这么多品极比他还高的重臣们坐下,他可没这份胆气。

“今日朝会上,朕便亲自布个旨意,也不念那张老长的圣旨了。”皇帝指着太监捧着的明黄圣旨,说话还挺幽默的。于青陌立马想到了某个清宫戏里,皇帝手一挥说下朝,那感觉就跟说下班似的,要多可乐就有多可乐,眼前的皇帝也就差不多那意思。

“陛下圣明,臣等听旨!”朝臣们齐齐整整地应道。

“伏击策众爱卿可是听过了?”

皇帝这话一出,武将们纷纷应声,打头前的那位向前一步说:“回陛下,臣等蔫有不知之理。这伏击策可谓神来之笔,于我朝将士而言不异于预备训练营,从中可出无数雄将勇兵。”

文臣那边当然也有人听说了,还有不少文臣去参加过。毕竟文臣中也不乏像张景融这样文武兼修的。文臣们还没少为伏击策写章句,气血激昂的章句更引香港少文臣去参加伏击策。

“回陛下,臣等认为这伏击策真乃一项壮举,不仅娱人更炼人。臣以为这等巧妙之思,非惊世之才不可出,臣等一直心有向往,盼与创下伏击策之人一晤。”文臣们当然重这好想法,所以更重那想出这辙来的人。

皇帝闻言一笑,指着一侧的于青陌说:“那便是朕认下的妹子,安平公主的奇思。举朝之下,原来还有此等巾帼。真是令朕大为欣喜。若天之下女子皆有此妙策,江山何愁不盛,而边患再无可惧矣!”

安平公主…朝臣们互望了一眼,然后大部分眼明心亮的人都开始把眼神转移到于青陌身上,这大殿之上忽然来了女子,而皇帝嘴里又出了个新封号,想来这两者之间是肯定有联系的。

在别的大臣都没有反应的时候,于翰林大步站了出来,大大地施了一礼说:“皇上,臣以为不妥,虽是奇思妙策,但却不足以赐封公主之位,实是有些不合规矩。”

皇帝对于翰林是早有对策,只一笑说:“众爱卿看看,都说严父慈母,于大人可是谦虚起来了。朕自幼看着陌陌长大的,陌陌虽和朕是师兄妹之谊,但更像是朕的亲妹妹,朕的亲妹妹可不就是公主吗?众爱卿说说,可是这么个道理。”

这是不牵扯到根本利益的事,于青陌游离于政治圈外,不损害谁的利益,而张景融呢,向来会做人,做按察使这几年,也都给了各势力面子,这时候当然是投桃报李的机会。

“于大人谦虚,臣也认为再妥当不过,于大人为帝师十数载,可谓兢兢业业,皇上封令退为公主也无可厚非。”

有人带头,当然是应者如云,于是于青陌这公主之位就这么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