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上下了一夜的暴雨,庄子里周围的路都不好走。今早上天亮后,村子一个拉牛车的把式进城的时候,不小心连人带车翻进了山沟里。呼救了半天才被人听见,救了上来。谁知他上来的时候却被像是被吓得不轻的样子。”

那声音顿了顿,似是拼命咽下了一口唾沫:“那赶牛车的把式说,山沟里背阴处的一座坟,被从上坡上冲刷下来的雨水冲垮了,棺木却从墓穴里浮了上来。他本想走过去看看能不能找到些什么陪葬品发一笔小财,不想走进一看却发现那棺木盖子是打开的,里头的尸骨面目虽因泡过水已经有些浮肿看不清楚,但是七窍却是仍是不断往外冒着黑血,那双摆放在胸口上的手的十指也是血肉模糊。”

“你是说那座坟是……”常嬷嬷惊声道。

“就是那一座坟就是雨来的那座坟”福全家的声音有些神经质的尖锐:“当年那些道士说要找一处阴气聚集之地以镇压厉鬼的怨气,所以选了庄子两里外的那一处山沟。”

“会不会搞错了,那是别的什么人的新坟,正好埋在了附近?”常嬷嬷问道。

“不会错的我当时听下面的婆子回来说起这桩事,心中就起了疑。于是带了几个人特意下到了山沟子下查看,我……我看见了……”

“看见了什么?”甘草的声音也带着紧张。

“我看见那确实是雨来的坟,那身衣裳,鞋子还是我当年和甘泉家的给她换上的,错不了。”福全家的惊恐地道。

“可是那人已经死了十几年了,按理说早就已经尘归尘土归土了,怎么会尸身和衣裳都完好无损。”常嬷嬷有些不可置信。

“我听说,若是有人冤死的话,因为戾气太重,那怨气可以保持尸身一直不腐烂,知道报仇雪恨为止……”

“闭嘴”孙氏厉声喝止了福全家的那战战兢兢的话。

“什么冤死?谁是冤死的你说的是什么糊涂话。”

那边静了一静,半响无人答话。

“那具棺木现在在哪里?”似乎是过了很久,三娘甚至能隐隐听到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孙氏才声音有些暗哑地问道。

“奴婢找了几个村民将那口棺材的盖子合上了,只是那棺材奴婢不敢乱动,怕怀了什么风水。”福全家的听着像是比刚才要冷静一些了。

“福全跟你一起来了没有?”

“他也来了,在外头候着呢,老夫人有事情尽管吩咐了他。”

“你让他明日一早就拿了我的帖子去找清风观的静虚,让静虚跟着他再去一趟城外的庄子。当年这件事就是他信誓旦旦说会给我处理好的,出了乱子自然就该由他去善后。不然他以为我们王家的银子就这么好拿”孙氏冷冷道。

“是,也不用等明日了,夜长梦多,奴婢这就要他去。”福全家的忙道,仿佛突然找到了主心骨。

孙氏没有说话,应当是点了头的,三娘听到了一阵急急的脚步声往外去了。

“老夫人”

“老夫人你怎么了”

常嬷嬷与甘草同时惊呼出声。

“没事,不用大惊小怪”孙氏的声音有些疲惫。

“就是头有些疼,常嬷嬷你来给我按一按吧,甘草你先回去睡。”

甘草应了声是,接着又是一阵轻轻的脚步声。

过了一会儿,三娘觉得有轻微的脚步声往这边来了,接着屋里的光线突然一亮,有人拿着烛台走了进来。

那人似是在屋里打量了几眼,接着又悄悄退了出去,帘子一放,稍间里又暗了下来。

“到底是小孩子,睡得沉着呢,眼睫都没动一下。”三娘听到常嬷嬷轻轻地对孙氏道。

“这边说了这么些话都没醒?”孙氏淡淡道。

常嬷嬷顿了顿,说道:“刚刚在睡前,那个叫白英的丫头端了一碗安神茶来给三小姐,怕她换了床睡不安稳,三小姐喝完了也顺便赏了那丫头一碗。想是因此才睡的这般沉吧。”

孙氏没有话了,应当是信了常嬷嬷的说辞。

三娘松了一口气,她是真的不想知道孙氏以前干过的那些事。通常知晓别人隐私的人不一定过得比被知道隐私的那人心里舒坦。孙氏说不定还会更加不待见她。

三娘掀开纱帘往拔步床的地平上看了一眼,却看到白英那双在细微的光亮下忽闪的双眼。白英感觉到动静也往床这边看了过来。

三娘悄悄地比了一个噤声的手势,又将纱帐放下了。

“你坐到榻上来给我捏吧,也方便我们说话。”

常嬷嬷应了一声,又是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

“这世上真的有厉鬼吗?”孙氏的声音似是与平日里有些不同。

常嬷嬷似是在想这个问题,没有立即开口说话。

孙氏却接着道:“年轻的时候我是不愿意相信的。记得出嫁的前一天晚上,我大嫂去陪我说话。我记得她当时跟我说:‘娴儿啊,你不要小瞧后院那小小的一片地方,对一个女子来说那就是你安身立命之地,更是你有生的岁月里就算拼了性命也要去扞卫的尊严。因为夫君不会是你一人的夫君,儿女以后也总有一日要离你而去,只有后院这一片天永远是属于你这个当家主母的。所以要寸土必争’”

孙氏说到这里竟是笑了。

“我大嫂说的很对,自从我进了王家的门,有夫君与没有夫君又有什么区别?柏儿一出生陆氏那个老虔婆就要抱过去养,我在月子里顶着寒风拼着一死跪到了她的院子门口求她将儿子还给我,她怕惹上逼死儿媳的名声只得将柏儿给我送了回来。我却伤了身子,在床上躺了大半年。可是,陆氏却藉口我生病不能伺候,将董宛芳那个狐媚给弄到了我夫君房里。董宛芳这个贱人只会逢迎,为了讨好他还去学着怎么养鸟,果然他被哄的对那贱人言听计从,甚至她身边的一个丫鬟都要得他高看两眼,却将我这个正牌夫人往死里踩。”

孙氏似是气到了极致,声音有些发抖。常嬷嬷轻声安慰了她几句,孙氏终于渐渐平静下来。

“她任着她养的那几只鸟糟蹋掉了我那几盆陪嫁过来的兰花,我气不过,养了几只猫,将他们养的那些小畜生全都扑杀了她却装模作样地为了几只鸟在他面前哭倒在地,还说我残忍我的心爱之物她能随便糟蹋,她的小畜生我便动不得么?可是王宏却为了这件事一年没有进过我的院子。她却借着这个机会怀上了种,老虔婆又肯抬举她,于是越发矜贵起来。”

孙氏顿了顿,深吸了几口气:“之后陆氏做寿,我娘家的哥嫂过来祝寿。陆氏怕面上不好看便逼着他回了我的院子,之后我有了松儿。松儿一出生,陆氏又旧话重提要抱了去养,我自是不从的。可是这次陆氏也不强抢了,她只当着我的面问那贱人愿不愿意让她生的庶子跟了她,那贱人竟然喜极而泣地当即叩头谢恩。我当时真是不敢置信,她们居然能逼我至此,若是真的让那贱人的孩子跟了陆氏,那和嫡子还有什么区别?甚至连柏儿都要给他让路。那次我将自己关在房里哭了三天三夜,最后只能抱了栋儿亲自送到了她的院子里。”

这次孙氏沉默了更久:“那次,从陆氏院子里回来的路上,我突然想起了当年我大嫂说的那些话。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在后院之中,即便是寸土也要必争,因为丢了一寸便连着尊严也要跟着离你而去。陆氏她总会老的,会死的。终于我等到了那一天,因为她的报应来了,她娘家安国公府遭了殃,她病倒了,我的机会来了……”

三娘觉得孙氏的声音有些诡异,因为她从中听出了一些压抑的兴奋和恐惧的颤栗。

“老夫人,时辰也不早了,你是不是该歇下了?”常嬷嬷似是不经意地打断了孙氏思绪。

孙氏刚刚说了这么多,想是也真的有些累了,便道:“将灯熄了吧,明陪我去一趟清明寺。今年中元节的祭品我要亲自送过去。”

常嬷嬷应了声,接着是下榻的声音,透过帘子进了来的那点光突然暗了下来,常嬷嬷熄灭了烛火。

不多久那边就再也没有声响传过来,孙氏与常嬷嬷都相继歇下了。

三娘却在黑暗中缓缓睁开了眼睛,想到孙氏刚刚被常嬷嬷刻意打断的话,三娘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可能,心中渐渐发沉。

第一百零七章 试探

第二日一早,三娘比孙氏平日里起床的时辰早了半盏茶时间起的身,在听到隔壁孙氏房里有声响的时候立即到了孙氏的房里,候在孙氏榻前,亲自伺候她洗漱。

孙氏见到三娘,仔细打量了她几眼,在三娘给她递洗脸的巾子的时候还刻意紧盯了她的眼睛,孙氏平日里就有威严,这么刻意地施以威压,若是旁人做了什么亏心事定是会心中不安,眼神躲闪。

三娘见孙氏不接自己递过去的巾子,只拿一双利眼将她望着,装着有些不安又有些委屈地朝孙氏强笑道:“祖母?三娘可是有什么不妥?”那一双清澈的眸子却是不避不闪。

孙氏放了心,收回了视线。

“帕子太热,等热气散了些。”

刚若是三娘在她的眼神下若是一味地恐惧害怕,那定然是听到了她们昨夜的话,若是若无其事一点反应也无,那便是强装无事,想掩饰。

可是看三娘刚刚的表情只是担心自己有什么行为无意间触怒了自己,那便是真没有听见自己昨夜的话了。不然一个小孩子,听到那样的话,哪里还能这般平静,只想着怎么讨祖母欢心?

三娘似是见得祖母不是生自己的气,忙松了一口气,扬着笑脸应了一声是。

常嬷嬷在一旁看着,本有些担心,但是见三娘如此总算是放的心来。难道三小姐昨夜真的睡得沉没有听到么?可若是听到了还能做到这般,那这位三小姐可真是……

“昨夜睡得可安稳?”孙氏接过帕子,随口问道。

三娘似是见得祖母关心自己很是高兴,点了点头道:“孙女本是有认床的毛病,以为换了床会睡不着,不想喝了一碗安神茶之后竟是一躺下便睡沉了。”

孙氏点了点头:“你的丫鬟也喝了茶的?”

三娘刚刚已经将白英打发出去了,换了白芷跟在身边,见孙氏往一边的白芷看过去,她只低头用心地从一个青花瓷小罐子里用小勺子舀青盐,装作没有看到孙氏的眼神不知道她认错了人,只埋头笑道:“因茶准备了两碗,孙女怕浪费了,便逼着她也喝了。”说着还暗暗吐了下舌头,很是有些顽皮的样子,“却忘了她平日里就是个睡地沉的,今日一早还是我先醒来的呢,喊了她几声她才醒,以后我可再也不敢让她喝那茶了。”

孙氏在白芷脸上没有看出什么来,便真的信了三娘的话,再不问了。

常嬷嬷却是看了三娘一眼,明白了这位三小姐是将昨夜这边屋里的话全数都听了去了。安神茶不过是她昨夜为了瞒住老夫人,找的藉口。白英确实是给三小姐端了一碗茶,却是一碗枸杞明目茶。

想起就是这位三小姐那一连串的设计,将往日里在这后院呼风唤雨的李嬷嬷拉下了马,常嬷嬷便也就释然了。

孙氏留着三娘一起在松龄院用了早膳,之后便打发了小丫头去各院里打招呼,免了今日的晨昏定省,只让几个孙女儿依旧来了这院子继续写‘包衣’。

孙氏用完了早膳便带着常嬷嬷匆匆出了门,往清明寺去了。

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又称盂兰盆节,每个寺院都会在寺院门口与城内的街口放焰口设盂兰盆会,酒肉、糖饼、水果,甚至全猪、全羊等祭品都是每年由各家准备的。孙氏今日去清明寺就是给寺中送中元节的贡品的,只是今日将将才七月十日,离盂兰盆节还有几日,容易坏的肉类自然是要等到盂兰盆会当天才送去,今日只是送一些瓜果糖饼以及银钱孝敬。

只是三娘却知道,孙氏去清明寺却不是那么简单的,因为往年孙氏都只是派了管事嬷嬷走这一趟的,从来没有亲自去过。

连下了两日的暴雨,今日一早却突然是晴空万里,天空不见一丝阴霾。只是地势稍低的地面的积水,以及花丛边泥地里那些被雨水打落沾了污的花瓣让人觉得与这突然放晴了的天气格格不入。

三娘与元娘和四娘写了一上午的字,下午本想去芳芷院一趟看一看五娘的,她自然是知道五娘极有可能不是真的病了,她也不是真要见到人,只是这么个意思罢了。有些事做了也只是应应景走个过场,不做却是个错了。

待走到花园外围的一个小花坞时却看到元娘正在与一个矮小的婆子站在花坞门口说着话。

“又让嬷嬷你费心了,我本是想亲自摘些自己晒的,不想府中的荷花池今年只开了那零零散散的几朵花儿,祖母想要留着应应景儿,外面的荷花我又没有机会能出的府去。”

那婆子并不说话,只是一双浑浊的眼睛很是慈爱地将元娘看着。

元娘说到这里,抬头正好见到三娘走了过来。

“大姐姐。”三娘笑着先给元娘见了礼。

“三妹妹。”元娘回了礼,道:“三妹妹这是去哪里?”

“五妹妹说是病了,我去瞧一瞧她。”三娘笑吟吟道,随意地看了元娘身边正给她行礼的那个个子矮小的婆子一眼。

那婆子年纪有些大了,脸上的褶子很深,肤色带了点黑灰色,一双手上满是老茧,像是经常劳作的。这婆子她是见过的,是这花园子里照看花草的,平日里只在这花坞里忙着很少出去见人,听说是个哑巴。

“这是花嬷嬷,园子里照看花草的。我托她帮我采了些莲蕊,不想她竟帮我晒制好了。”元娘见三娘打量那婆子,便笑着将手中的那一个靛蓝色的粗布袋子递给三娘看。

三娘笑着从袋子里拿起了一根,见果然是细心洗晒了过的,凑到鼻下一闻是莲花花蕊特有的清冽香气,很是好闻。

“三妹妹若是喜欢,我分给你一些。”元娘见三娘一脸惬意的表情,摇头失笑道。

“我还是有空就去大姐姐那里叨扰一杯莲蕊茶吧,给了我我还得自己回去折腾,还是不费这个心了。”三娘将莲蕊放回粗布袋子里,眨着眼笑道。

元娘被逗笑了:“哪里就用得着你亲自动手来着?还不是你一句话吩咐的事情,你若是心疼你的丫鬟便直说了。”

三娘也不反驳,只看着元娘笑。

“三妹妹既然是要去看五妹妹,我便与你一同去吧。”元娘将手中的粗布袋子递给身后的小丫鬟,上前来携了三娘的手。

“花嬷嬷你去忙吧,对了,等会儿我让丫头给你送些治风湿的药膏,听说是极管用的。”元娘转头柔声对那婆子道。

那婆子对着元娘又行了一礼,低头垂目站在一旁。

三娘便转头多打量了那婆子几眼。

“三妹妹你莫怪,花嬷嬷她不会说话。”元娘怕三娘责怪,忙解释道。

三娘点了点头,并不以为意。这时候一阵轻微的翅膀扑楞声传来,一只斑鸠飞了过来,落到了花嬷嬷的右肩上,花嬷嬷抬手去赶,那斑鸠便飞开了,不过片刻有复飞了回来,这次却停在了花嬷嬷的左肩上。

“这鸟儿可真大胆,竟是不怕人的。”白果咋舌道。

“因着祖父爱鸟,所以我们府里的鸟儿,即便是一直极普通的麻雀也是没有人敢动的。”元娘笑道。

几人见的花嬷嬷不管怎么挥手赶都赶不跑那只斑鸠,不由地都笑出了声。

三娘也笑,只是眼睛却仔细将那只斑鸠打量了一番,目光定到了那只鸟的的双脚上更是目光一闪,脸上却半点异样也没有露。

之后三娘与元娘去了芳芷院探望五娘,如三娘所料,她们又被拦了,只是这次是崔姨娘亲自来挡的人。

看着眼前弱柳扶风一般对着自己和元娘行礼的崔姨娘,三娘笑着与元娘回了半个礼。

“谢谢大小姐和三小姐特意过来探望五小姐,五小姐刚刚喝完药睡下了。”说到这里崔姨娘脸上有些为难:“要不婢妾进去看一看,若是五小姐还醒着……”

“姨娘不必扰了她了,我与大姐姐只是不放心五妹妹,顺道过来看一眼。既然是睡下了,哪有叫病人迁就我们的道理,倒是违了我们的初衷了。”三娘微笑道。

崔姨娘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大小姐与三小姐进来喝杯婢妾泡的茶再走吧,哪里有不进门的道理,倒是让人怪罪婢妾不懂礼数怠慢了。”

“姨娘不必客气,我与三妹妹还是等五妹妹身子好了再来叨扰吧。”

崔姨娘又挽留了几句,元娘与三娘坚持要走,崔姨娘便亲自将元娘与五娘送出了芳芷院。

从芳芷院出来,元娘回了西院,三娘回了荷风院。

再一次路过花坞的时候,三娘往里头看了一眼,只见到一个蹲着身子趴杂草的矮小佝偻的身影。

“小姐?”白英的也朝着三娘的目光看去,试探地喊了一声。

三娘笑着道:“我在想上次的莲蕊茶很合我的意,若是以后莲蕊没有了的话倒是可以找花嬷嬷帮忙晒制一些。”

白英高兴道:“小姐喜欢就好,不过莲蕊奴婢那里还有一些,即便是用完了也不必托了别人,奴婢让人捎信去让奴婢的娘帮忙采晒一些捎来就好。”

三娘点了点头,便不再看那花坞一眼,径直往荷风院去了。

第一百零八章 花嬷嬷是谁

荷风院里,赵嬷嬷与三七依旧是在折银锭子。

只是外头虽然是放晴了,空气中始终是带着些湿气的,赵嬷嬷便将锡箔纸,彩纸铺到了正房明间的圆桌上。三娘一进屋就闻到了满室的浆糊和墨汁味。

“这浆糊是昨日的?”白果吸了吸鼻子,问道。

“见昨日还剩了好些浆糊,就将就着用了。”赵嬷嬷也皱着鼻子闻了闻,狐疑道:“怎么?馊掉了么?”

“好像是有些味道了。”白果点了点头,又转向白英问道:“是不是,白英姐姐?”

白英走到桌前,用手指抹了一块放到嘴里尝了尝,眉头一皱,掏出帕子撇头轻轻吐在了帕子上:“我去重新熬一锅吧。”说着就往外去了。

赵嬷嬷嗔怪地看着三七道:“你这丫头,嬷嬷老了鼻子不灵便了闻不出来,你怎么也不提醒一句?”

三七有些脸红道:“奴婢以为浆糊不是拿来吃的,坏掉了也是能用的。以前奴婢在家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倒掉可惜了。”

赵嬷嬷这才想起她之前不是在府里头当差的,平头百姓之家自然更能体会柴米油盐的金贵,便也不说她什么了。

三娘打发了白芷去给她端茶,自己坐到了赵嬷嬷身边。

“嬷嬷,刚刚我在花坞那边见到一个掌管花坞的嬷嬷,她竟是不会说话的。府中也有这身体残缺之人能进得府来当差么?”三娘拿起一个纸元宝,把玩着,似是随口问道。

赵嬷嬷眯着眼睛想了想,恍然道:“哦,小姐说的是花嬷嬷啊”

三娘点了点头,撑着头看向赵嬷嬷。

赵嬷嬷知道这是小姐想听她继续说的意思,想了想开口道:“这花嬷嬷之前是太老夫人身边的嬷嬷,太老夫人过世后便被派到了花房。她以前到是会说话的,听说是病了一场之后嗓子坏了。”

三娘垂着眸子若有所思:“她姓花么?我倒是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个姓氏。”

赵嬷嬷摇了摇头:“叫她花嬷嬷是因她总是跟花草打交道,大家叫的多了倒是忘记她之前的名字了。以前好像是叫……哦,好像是听人叫她甘泉家的。”

三娘一愣,放下撑着半边脸颊的手,蹙眉看着赵嬷嬷道:“嬷嬷你说她叫什么?”

赵嬷嬷不明所以:“甘泉家的啊,小姐你怎么了?”

三娘眸子一闪,摇了摇头,笑道:“我以为她姓花,说不定会有个什么雅致的名字的。没想到这么普通。”

赵嬷嬷失笑,宠溺地看了三娘一眼,似乎是在笑她小孩子性儿。

三娘笑了笑,低头玩着手中的元宝,也不再问了。

“甘泉家的”这个名字她昨夜在孙氏房里的时候听那个叫福全家的的婆子提过,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那么多的巧合。

一个死了十几年的人,尸体没有腐烂,衣裳完好无损,棺材也没有腐朽,脸却正好让人看不清了。这样的事情她本来就是不相信的。如果说这件事情是有人捣鬼,那么能做到将“雨来”的尸体和棺木弄得与十几年前一模一样的只有帮她装殓的人了。

昨夜那个婆子说了,当年给雨来装殓的是两个人,一个是她另一个是甘泉家的。

刚刚在花坞那里三娘看到那只斑鸠就有些怀疑了,鸟儿在这王家再因受到优待不怕人,也不会抡着胳膊赶也赶不走的。那只斑鸠只能是与花嬷嬷相熟的,经常得她喂食。她刚刚在那只斑鸠的两只细腿上看到了被细线紧勒过的痕迹,让她想起了昨夜的翅膀扑楞声与铃铛声。

三娘一边想着,一边看着赵嬷嬷将桌上的彩纸剪成衣裳的形状,三七则在做衣裳上的花边,看着看着倒也出了神。

“嬷嬷,浆糊熬好了。”白英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碗进了来。

“还是热的,先放一边晾着吧。”赵嬷嬷看了一眼那碗浆糊的稠密浓度,点了点头,指着一边的小几道。

白英将碗放下了,又过来帮着赵嬷嬷剪纸。

因为这件事情牵涉到孙氏,所以三娘刚刚是刻意避开白英的。倒不是怕她背叛,只是怕她为难而已。这次的这件事情看样子是那在暗处之人蓄谋已久的,虽然她将目标锁定了花嬷嬷,但是三娘不知道花某某是不是背后还有什么人。

这些后院的争斗,只要不牵涉到她与王璟的利益,她并不想插手,最后将自己搭进去。但是白英若是知道了这件事情与花嬷嬷有关,她会犹豫要不要告知孙氏。最后可能会牵扯到荷风院,将她暴露。

柳氏即将回来之际,她不想给自己惹麻烦。

但是若是任由事态发展下去,出了乱子的话……可能会城门失火,殃及她这只池鱼。三娘微微皱了皱眉,有些为难。

“小姐,你为何瞪着奴婢手中的冥衣皱眉?可是奴婢做的不好?”三七将手中的纸衣摊在了桌上,仔细打量着道。

“不是,我是觉得你手巧,想着自己的手艺有些发愁而已。”三娘微微一笑,摇头道。

“小姐不用急,嬷嬷慢慢教你,总是能教会的,实在不行嬷嬷就帮你做。小姐还是去书房看书吧,这里有我们就行了。”赵嬷嬷总是这样,三娘学不会的时候她会着急,但是她又见不得别人说三娘不好,即便是三娘自己。

三娘笑着点了点头,转去了书房。

从书架上拿起了一本书,斜靠在榻上,虽是翻了几页,却没有上心。元娘,王璋,二房,孙氏,这些人都一一在她脑海中浮现。

元娘这个姐姐她是喜欢的,若是能顺手帮她一把三娘也是愿意的,还能让王璋承了她的情。只是这个忙只能暗中帮。

她从来不损人利己,自然也不可能利人损己了,三娘暗暗道。

孙氏是在临近晚饭的时间才从清明寺里回来的,与她一同进府的还有清明寺的几个和尚,听丫鬟们说那几个都是有名的高僧。

白果从厨房拿了晚膳食盒回来的时候,一边将食盒中的盘子往桌上端,一面小声跟一旁的三七说着刚刚在厨房听来的八卦。

“……听说那四位法师很是了得,曾经陛下请各地的法师轮流进京里的皇家寺院大悲寺讲经的时候这四个法师就去过,能给皇上讲经那肯定得是高僧吧”

三七只顾埋头摆着碗筷,像是充耳未闻。

白果已经习惯了三七这种闷不作声的性子,因此也不以为杵,反而更是兴奋道:“我还听大厨房里那个喜嫂子说,他们之前还给一个商户人家家里捉过鬼的”

三七看了白果一眼,白果以为三七对她的话题有兴趣,忙凑近了些道:“我跟你说,那个商户是住在武定府平子滩莘庄镇上的,靠跑海船发的家。他们家这一任的当家老爷却是个欺男霸女的地方恶霸,有一次这位老爷看上了一个小船娘,便将人掳了回去给他当第十八房小妾。可是这小船娘却是自小就许配了人家的,自然是宁死也不从,最后她不堪受迫,碰了柱。”

三七摇了摇头,面露不忍,接着道:“从那以后,怪事就来了。那位商户家里,每到晚上就能听到一个女子唱船歌,那老爷让家丁们打着灯笼去找人,却从来只听的见歌声找不到人,再后来那位老爷就无缘无故病倒了。最后他们家夫人没有办法了便请了清明寺的法师去。说来也怪,法师们在他那院子里做了一场法事之后,那奇怪的歌声便消失了,那老爷也渐渐好起来了。”

“照你这么说那些法师也是善恶不分?那老爷明明就是罪有应得。”旁边一个小丫头一直在一旁听着的小丫头白芍忍不住插嘴道。

“这……”白果偏头想了想,最后道:“不是说人有人道,鬼有鬼道么,船娘魂魄总是在这人间里游荡对她也是不好的,和尚也是希望那个船娘能早日投胎转世吧。再说了,这世上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如果没报那定是时辰未到。那老爷的病虽是渐渐好了,可是有一日他出门多喝了一些酒,最后回来的时候被发现醉死在了马车里了。”

“你又在小姐房里乱嚼舌根仔细赵嬷嬷听见了给你排头吃”白英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白果身后,伸出食指点了点她的后脑勺教训道。

“嘿嘿,白英姐姐。”白果吐了吐舌头,讨好地笑着,然后一溜烟跑到了另一边去了,白英只能瞪了她一眼。

三娘在一旁看着,摇头一笑。

不过孙氏竟然请了道士去城外的庄子还不够,还将和尚请到了家里。看来她是真信了这冤魂报复之说了。想起昨夜听到的当年孙氏对待那个叫做雨来的丫头的尸体的谨慎态度,当年那丫头所受到的冤屈一定是不小了。

这一晚,孙氏那边传令下来说今晚府中各个院落过了酉时就下匙,不准有人在府中走动。孙氏对外的说法是请了清明寺里的法师提前来做中元节的祈福,但是这两日府里闹鬼之说已经传遍了,众人面上虽是没有人敢质疑孙氏的话,心里怎么想的也就只有各人自知了。

因此这一晚府里众人只在入了夜之后隐约见到西园那边似是有光亮传来,还有和尚念经的声音。却因孙氏的命令,无法去探看究竟。

只是第二日一早,有经过西园的人发现,百灵阁的那扇落漆斑驳的木门上被钉上了桃符,门上还插着九根排布奇异的粗铁钉。

第一百零九章 元娘的婚事

第二日一早,三娘刚一起身,白芷就进来报说荷风院那边传来孙氏的话说今日免了几位少爷的请安,让他们径直去学堂。几位小姐照旧去松龄院写“包衣”。

三娘刚走到孙氏院子的门口,便看见从里面走出了一个里穿皂衣,外头一件黑傧浅红色法袈裟通挂左右肩的和尚,三娘看了一眼他身上的衣服知道这是一位从事丧仪、法事仪式的教僧。

三娘停步,让到一侧,让和尚先从里面出来。和尚走到三娘面前的时候停了一停,双手合什低声念了一句佛号,三娘等人纷纷回了一个佛礼。那和尚便目不斜视地走远了。

三娘便继续往孙氏的院子去。

“这就是清明寺的捉鬼高僧?”白果的声音里有些怀疑,继而小声嘀咕道:“瞧着到像是个走镖的武夫。”

几人没有言语,心中却是认同了白果的话。刚刚过去的那个和尚,浓眉大眼长相方正,虽是披着袈裟,但是可以看出那皂衣下是一具十分精悍强壮的体魄。

“听说寺里头是有武僧的,刚刚那和尚想必是一位武僧。”白芷也轻声说了一句,声音里有些不确定。

“武僧也能当法师?”

“别说了,到正房了。”白英轻声提醒了一句。丫头们立即闭了嘴,只低头盯着脚下的路。

三娘想,果然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八卦都是女人的天性。

“白英,你在外头候着吧。”三娘看了白英一眼,轻声吩咐道。

白英点了点头,明白了自家小姐的意思。一是怕前夜的事情自己在老夫人面前露了马脚,另外则是小姐让她找机会同常嬷嬷搭上话。

想到昨夜自己值夜只是小姐说的话,白英又在心里细细想了一遍,见没有遗漏便放了心。心中又想到,小姐真是个心软的,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却还想着要帮大小姐一把。

今日孙氏的房里比往日又要静谧一些,随侍的丫鬟婆子都比往日里要小心翼翼,生怕自己不小心弄出动静似得。孙氏的脸色却比昨日里要好上许多了,见到三娘进来了还和蔼地点了点头,继而继续转头与常嬷嬷说话。

“再装两车的米面瓜果让悟深师父他们带回去,再封一封银子。”

一封银子是五百两,真是不少了,三娘坐到了八仙桌上心中暗道。

常嬷嬷应声出去了。

孙氏又转头问甘草:“六娘可是好些了?”

“奴婢昨日去看过六小姐,并没有伤到筋骨,吃了药抹了了药膏手上的红肿消退了些,大夫说再休养几日就能与往常一样。”

孙氏低声念了一句阿弥陀佛:“总算是佛祖保佑祖宗顾念,没让六娘给那邪祟害了去。”

三娘心中一笑,难不成推六娘摔倒的不是孙氏这个祖母,而是哪个角落里的什么邪祟?

“老夫人这下可以安心了,悟深法师他们道行高深,这院子里的邪祟定都已经被清理干净了。”甘草轻声道。

孙氏点了点头,不再说话了。

元娘,四娘相继也来了,姐妹三人各自写字不提。

到了晌午,三娘等人回自己的院子用饭,三娘出了孙氏的房门的时候朝白英看了一眼,白英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

中午,孙氏比往日多睡了一些时辰才起。

“怎么不早些叫醒我,竟然多睡了将近一个时辰。”孙氏有些责怪地对给她梳头的常嬷嬷抱怨“奴婢是瞧着老夫人这几日都没有睡好,想让您一气儿将精神都补回来。”常嬷嬷顿了顿,道:“昨日夜里老夫人也是没有睡好。”

“哎,昨夜我哪里睡得着,一闭眼,我就仿佛能听到……”孙氏停了一下,又道:“今儿睡了这么久,晚上想必又该走眠了。”

“今晚还是照旧让小姐们过来松龄院住吧,小孩子阳气重,压得住。”常嬷嬷问道。

孙氏虚闭着眼睛点了点头。

“老夫人,这几日发生了这许多事,奴婢昨夜想了许久,有些话不知当讲不当。”常嬷嬷将个银柄嵌琉璃的小靶镜放到孙氏的脑后让她对着镜子打量后面的头发。

“什么时候你说话也吞吞吐吐起来?我拦了你不准讲,你还真就不讲了?”孙氏淡声道。

常嬷嬷心里叹气,这么些年她怎么能一点没有变?若是几十年前,不管孙氏让不让她说,只要她觉得自己是对的便会说出来。现在却早已经没有了当初的那种莽撞的性子了。

虽是这样想着,常嬷嬷口中却道:“还是老夫人知道奴婢,奴婢就是藏不住话的性子。”见孙氏笑了笑,她又道:“奴婢昨夜想了想,这府中的怪事好像就是从二夫人提起大小姐的婚事后开始出现的。”

孙氏皱了皱眉,看向常嬷嬷道:“你是怀疑,这是白氏在背后捣鬼?”

常嬷嬷叹气:“这若要是二夫人捣出来的到罢了,就怕是那邪祟利用了府中的怨气来生事。奴婢听说,那些东西若是没有怨气是成不了形的,这么多年过去的它就算是再……老夫人后来不是还给她做了好几场法事么?那怨气应当也消散得差不多了,怎么会突然闹了起来?”

孙氏没有说话,从梳妆台的凳子上起身,缓缓走到了榻上坐了。常嬷嬷也不说话,只静静地侯在一边。

“可是我咽不下这口气。”半响孙氏突然冷声道:“我就是见不得那个贱人好。”

常嬷嬷叹息一声:“那依着老夫人的意思是,想给大小姐找个什么样的婆家?”

孙氏蹙了蹙眉头。

“请恕奴婢直言,像我们这样的人家,大小姐是怎么也不可能嫁个贩夫走卒的,否则老夫人您自己就下不来这个台。老夫人若是想着要给大小姐说一门表面风光的亲事,说不定最后还会便宜了二房。”

“这话怎么说?”孙氏惊讶道,当时白氏提出那事的时候她心中确实是这么想的。

常嬷嬷摇了摇头:“老夫人您是气糊涂了。这世家之中嫁女儿,谁不是先冲着门第去的?女孩儿再如何好,不也是家族物以尽用的棋子?为的是给男人们搭桥铺路?”

孙氏想到自己的婚姻,不由得无言以对。常嬷嬷这话是很对的,无论她当年再如何地得宠,最后还是要奉了家族之命从繁华京都嫁到这里,嫁给一个连功名都没有的窝囊废。因为她嫁的不是王宏这一个人,她嫁的是山东青城王氏一族。

“您给大小姐挑的夫婿再如何不好,总是脱不了名门世家达官显贵,说句不好听的即便是去给一个七老八十的糟老头子当填房,您还是不能忽略这个七老八十的糟老头子身后家族的势力。说到底元娘她只是一个女子,但是您别忘了二房还有男丁的。您挑的人家说不定正好就给二房搭了梯子铺了路。”

孙氏心中一惊,她一想到董宛芳就想着万事不能如了二房的意。一听白氏要给元娘说亲,就从女子这面去考虑,不想让白氏母女好过。可是她忽视了,她最该在意的人不是元娘而是二郎王璋。

“那一日二夫人说起的那门亲老夫人您没有仔细听吧?”

孙氏仔细想了想:“说是她娘家的一个什么宗亲。”

常嬷嬷笑了:“二夫人的娘家,您是知道的。说是耕读传家的,实际上却是个落魄了的连个地主都不如。族中几代都没有出过一个像样的人才,商户倒是出了好几个了。二夫人说的那个人家也就是个家里有几亩地的地主,那位少爷至今也是连个功名都没有,才名也不显。”

“这样的人家白氏也愿意?”孙氏狐疑道。

“来给二夫人说这门亲的是她娘家的大嫂,虽说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二夫人对娘家的人总是要顾忌的。她娘家这么热心地想给大小姐说这门亲,说到底还不是想将白家与王家这颗大树再绑紧一些?二夫人自然也想与自己娘家的人亲近,再说将女儿嫁到自己的娘家她自己也放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