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氏闻言不住地点头。

“只是,虽说那人选要让薛老夫人与薛嬷嬷挑,不过人选还是要让媒人先拿来让母亲过一过目。”说道这里,三娘面色一整:“母亲,你是这内院的女主人,发生在这后院中的一切事情,你可以当作没有看见,也可以不下手去管,但是你不能让事情脱离了你的掌控”

薛氏闻言心中一阵复杂,但是听着这话心中又是温暖了,她知道三娘是真心为她好,才在她这个继母面前说这些。

“我记住了,三娘,你放心。”薛氏目光中带了些少有的坚定。

三娘点了点头,她也只能出谋划策了,这一切还是要靠薛氏她自己。否则她想再多的法子了是空的。

三娘这一日与薛氏聊了许久,又陪着薛氏一起吃了中饭之后才回了自己的西厢。

等到晚上,王栋从外院回来之后,夫妻两人用来晚膳,薛氏鼓起勇气与王栋进行了一番长谈,这一夜,正房的灯很晚才熄灭。只是薛氏与王栋谈话的时候屏退了丫鬟与婆子们,所以没有人听讲两人说的是什么。

第二日,三娘到薛氏房里请安的时候,薛氏面若桃花,神清气爽,看着与往日很是有些不太同。见三娘看过去,薛氏朝着她点了点头,一脸的笑意。

三娘笑了,薛氏成功的说服了王栋。

最重要的是,薛氏经此一事,心中有了自信。

这一日王栋早朝之后,并没有先去外院,而是径直回了内院,他一回来就将薛嬷嬷叫到正房交代了一番。之后薛嬷嬷出来的时候,打帘子的丫鬟发现她满脸的阴沉。

王栋半躺在了榻上,薛氏靠坐在床头,给他轻轻按捏着头顶的穴位。

“等会儿你就让人去请媒人来,这事情宜早不宜迟。”王栋闭着眼睛道。

薛氏看了王栋一眼,见他双目紧闭,不由得露出了些笑:“老爷放心,妾身省得的。”

王栋点了点头,他也是昨日听薛氏说起才想到薛如玉这个未婚姑娘这么不明不白地住在这里有些不妥,想起昨日薛如玉在自己面前的作为,王栋暗自摇头。

还好没有闹出点什么事情,在京中为官,不比在外,那些御史们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盯着各个官员,一有错处就上折子弹劾。他若是在这件事情上头让王家的声誉受损,那他也无颜去面见列祖列宗了。

“你到时候都陪送些嫁妆,让她嫁得风风光光一些,也算是对父亲和母亲有个交代。”王栋又交代了一遍。

薛氏有些不适应王栋口中的这个父亲与母亲是指的那让她十分陌生与惧怕的薛翰林和薛夫人,但是她还是很快就柔声应了:“妾身知道了,老爷请放心。”

王栋惬意地点了点头。

“老爷是不是很累?您昨晚睡得晚今日又上朝这么早,要不要再歇会儿?”薛氏有些担忧道。

王栋闻言却是睁眼,戏谑地看向薛氏:“不歇了,爷怕受不住。”

薛氏愣了愣,等听明白王栋话里的意思之后先是目瞪口呆,之后满脸通红。以前王栋虽然偶尔会在白天里要她,但是从未在白天用言语,开这种闺房玩笑。她一直以为王栋很是正经严肃。

王栋见她的反应,很是有趣,只是看着看着又有些情动。但是想到,外院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去处理,也只有收了白日宣yin的心思,轻轻捏了捏薛氏的手有些恋恋不舍地起了身。

“罢了,我还是去外院吧。”

薛氏也忙起身帮王栋整理衣裳,王栋趁机在她耳边道:“等我晚上回来,你可还要像昨日那般伺候。”

薛氏“刷”地一声,脖子根都红了,再也不肯抬头。

王栋哈哈一笑,转身出了门。

薛氏这才抬头,轻轻走到门帘便,将帘子轻轻拉开一条缝隙,看着王栋的背影出神。不知过了多久,听到外头有丫鬟过来的脚步声,她才吓得猛地放下帘子,回到内室坐了。脸上却是忍不住羞怯的笑着。

薛氏没有让王栋失望,媒婆下午就过来了。

薛氏让人将冯氏与薛嬷嬷都请来了,在厅中坐了。

冯氏有些拘谨,还带着些小心翼翼。时而看一眼薛嬷嬷,时而看向薛氏。

薛嬷嬷定定地盯了薛氏好了一会儿,薛氏开始的时候有些躲闪,之后却是暗中狠狠捏了自己一把。再之后对上薛嬷嬷的时候就自然多了。薛嬷嬷皱紧了眉头,若有所思。

“郝媒婆,听闻你是京城第一的官媒,我家堂姐的婚事就拜托你了。”薛氏对那笑的一团和气的胖胖的婆子道。

“夫人请放心,老婆子在京城的口碑您可以随便去打听。凡是经老婆子的收说合的婚姻,无一不是和和美美的。”

薛氏笑着点了点头,简单地将薛如玉的情况说了,最后又当着众人的面承诺道:“薛家给如玉堂姐的嫁妆是三千两。”

众人听到这个数字都愣了愣,冯氏更是有些呆滞地看着薛氏。

薛氏朝冯氏点了点头:“堂婶有什么要求可以对郝媒婆讲,嫁妆的事情你就不要操行了,交给我就好。只是我是晚辈,经验少,人选还是要您给堂姐来挑。薛嬷嬷也可以帮堂婶把一把关。”

冯氏这才明白,薛氏是真的打算拿出三千两来给薛如玉做嫁妆。一脸惊喜地要道谢。被薛氏制止了。

“我们是一家人,堂婶不必客气。我与老爷已经商量好了,等以后堂姐出嫁了,堂婶若是想跟着侄女过,那就安心在我们府上住下来,侄女自当会奉养您终老。”

冯氏又是一脸的感激,薛嬷嬷却是看着薛氏,眼神有些复杂。

那郝媒婆听了,笑道:“难怪最近外头都在传言夫人您不愧是名门之后,忠孝仁义。今日一见,传闻果然是不虚的。”

屋里之人听了,只当是这媒婆将人说人话,没有多在意。再之后,薛氏就只是在一旁坐着喝茶,并不插嘴,只让冯氏与郝媒婆搭话。郝媒婆提了几户人家,都被冯氏给否了。郝媒婆便笑着答应再回去按着女方的要求再寻访寻访,定给薛如玉找一个好人家。

冯氏见暂时没有合适的人,有些失望,但是听说还有的挑又满意了。

郝媒婆告辞,薛氏打发了身边的木莲去送。

木莲将郝媒婆一直送到了二门,然后从衣袖中掏出一个荷包给了郝媒婆:“郝婆婆,这是夫人赏给你的。”

郝媒婆大大方方地接了:“请姑娘待老婆子谢过夫人,老婆子定会给薛姑娘好好挑的。”

木莲道:“夫人说了,薛家不是好高骛远的人家,要你看情况给薛姑娘选一门门当户对的婚事。等人选敲定了先来我们正房坐坐,之后再让老夫人挑。”木莲将门当户对两字咬的重了一些。

郝媒婆心中讶异。薛家以前虽然是名门大户,可是这为薛姑娘也不过是偏房的姑娘罢了,若不是王三夫人给出了三千两的嫁妆,这亲还真是不好说呢,而刚刚那位薛老夫人的条件又高了一些她还有些发愁。

不过这位王三夫人似乎是不以为然的样子,看着到是个明白人。有了薛氏这句话,郝媒婆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

“姑娘放心,老婆子明白了。”

木莲点了点头:“这件事情最好能在年底之前办好了,到时候我们夫人重重有赏。”

郝婆子一脸欢喜地去了。

解决了薛如玉的事情,薛氏终于松了一口气。

到了下午,王栋回来的时候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二皇子殁了。

只是虽然是皇帝的嫡子,毕竟只有一岁多,又一直是病恹恹的,因此在皇宫以外的地方到也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澜,毕竟皇帝今年才二十出头。

这几日,京中除了这个不好的消息,薛氏那一日的义举也被传扬得京中人尽皆知了。

薛氏从沉香那里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很是吃了一惊。

“夫人,现在京中各处都在称颂您呢。那些贵夫人现在提起您的时候也是一脸的钦佩。”

薛氏好半天才消化了这个消息,然后想到那一日郝媒婆的话,终于明白了。媒婆的消息要比别人灵通一些,难怪比她们当事人还早知道市井中关于她的传闻。

果然,在那之后,薛氏开始接到各府的夫人送来的请帖。虽然也只是几户人家,但是也比之前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要好许多了。

薛氏想起当日三娘那一连串奇怪的举动,又想起她的那句:母亲,请相信我。自然就明白了当时三娘那么做是为了给她铺路,难怪瑶琴和砚台买回来之后三娘要她好好收着,并没有拿出来把玩。

于是自这以后,薛氏对三娘又是多了些感激与亲近。

第二百二十六章 不怕陪你玩

薛如玉的婚事终于有了些眉目。

京中的权贵人家自然是看不上薛如玉,但是有几户家底殷实的商户却是托了郝媒婆来求亲。看中的自然今后有了王栋这个三品京官做连襟好办事。

可是冯氏挑挑拣拣地总是嫌弃商户人家的出身。薛如玉自从知道自己要被嫁出去就一直嚷嚷着不嫁,每天在自己的东厢哭哭啼啼,一听见院中有人进出就大声哭诉堂妹家刻薄她。

薛氏性子再好也不由地恼火了,可是却无计可施。

这一日,薛氏为三娘和五娘请的教养嬷嬷庄嬷嬷要来王家了,薛氏一早就派了人将后院那一进中间最宽敞的那一间屋子收拾了,一应用具也都摆上了好的,以后让庄嬷嬷住。

薛如玉听到外头的动静,以为有客人要来,一大早就又坐在了东厢的窗边哭得惨绝人寰。

三娘正在薛氏的房里与薛氏说话,听到了那边的动静,在心中大大翻了一个白眼。

当即将白英招了进来,轻声吩咐了她两句。

不多会儿,白英便捧了一个小托盘进来,托盘里放着两腚银子。

薛氏不解地看向三娘。

三娘笑了笑,伸手拿起了托盘右边的一锭。这是一锭五两的宝银,成色极好,是官府督造的,银锭下面还有京城最大银号的标记。托盘中的另一腚,会辨识银钱的人都知道,那并不是足银,而是掺了铜的。

这两腚银子虽然都是五两,但是若是拿出去花用,或者去换铜钱,会有几倍的差价。

“母亲你让人将这个拿去东厢给薛姨妈看,告诉她,即便是三千两银子,也是有差别的,到时候全看母亲你心情了。”三娘将那腚银子又放了回去,笑眯眯地对薛氏道。

薛氏闻言忍不住“噗哧”一笑。

在一旁伺候的沉香也笑出了声:“还是三小姐你有法子,看她还敢不识好歹。以为我们夫人当着众人的面承诺了三千两,这三千两就铁板钉钉的她的了。还敢给我们夫人脸色看。”

薛氏叹了一口气:“只是总是这么挑着也不是办法,拖过了今年堂姐又要大一岁了。”

三娘摇了摇头,吩咐接过了托盘的沉香道:“你顺便去与薛老夫人说一句,明年银价要跌了,最好是先将事情定下来,且在年末东西涨价之前将一些嫁妆都定下。亲事没定,夫人是不会先备嫁妆的。”

对付什么人,就要用什么样的手段,打蛇就得打七寸。

沉香笑吟吟地应了,叫了两个小丫鬟与她一起去西厢了。

三娘有对薛氏道:“母亲你明日再让郝媒婆来一趟,将那些人家的庚贴收起来几个,就说男方年纪大了,等不了了。以后郝媒婆每来一次,人选至少不多。”

若是这样冯氏还不急,还想着挑挑拣拣,那她就真服了。

薛氏听了便记下了,她现在正学着管家,也一直留意三娘是怎么行事,想要自己学一些手段。

半盏茶时间之后,沉香笑嘻嘻地回来了。

“奴婢幸不辱命,夫人,三小姐,你们是没有看到刚刚如玉小姐脸上的表情。”

三娘与薛氏仔细一听,东厢那边果然消停下来了,不由得相顾莞尔。

这时候,外头有人报说庄嬷嬷来了,已经进了内院。

果然不多会儿,薛嬷嬷就领着一个身穿玄色素面褙子,年纪大概在四十左右的嬷嬷走了进来。

三娘打量了这位庄嬷嬷一眼,见她穿着很是朴素,身上半点首饰也没有,唯一的饰物是发间的一根木簪子。面容很是普通,是丢到人群中就能让人忽视的那一种,没有半分特色。脸上带着的笑容是恰到好处,就像是已经对着镜子练了几十年一样。

听说从宫里出来的人,凭着各宫主子们给的赏赐就能衣食无忧了,所以应当都是手头富余的。可是这位嬷嬷却打扮的这么简谱,甚至连府上的三等婆子都比她穿的好。

薛氏见了这个庄嬷嬷,有些失望,觉得可能之前听说她如何如何的都有些言过其实了。三娘到是没有觉得有什么失望。她知道人不可貌相,看上去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而这位嬷嬷,一路行来的动作,对着薛氏行礼的动作与她的笑容一样,让人挑不出一丝错误。

凭着这一点,三娘就觉得这个庄嬷嬷不简单。

因为庄嬷嬷是来教导三娘的,与三娘除了主仆关系还有一层师生之谊,三娘在她转身过来行礼的时候就站起了身,对她行了个半礼。

“这是我们家三娘,以后就拜托嬷嬷了。”薛氏对庄嬷嬷道。

庄嬷嬷还是带着标准的笑脸:“这是奴婢的分内事,夫人请放心。”庄嬷嬷不着痕迹地打量了三娘几眼,又道:“夫人之前说府中是有两位小姐的?”

薛氏点了点头:“五娘她这几日身子不适,不过明日应当就能好了,到时候与三娘一起到嬷嬷跟前听训。”

庄嬷嬷垂着双手,微微向前倾斜着身子站了,又是一个标准得找不出一丝瑕疵的站姿:“奴婢从明日开始给两位小姐授课,上午教礼仪进退,下午教琴棋书画等女子才艺。”

“听闻张侍郎家的千金在出阁之前就是庄嬷嬷教的,前几日我见过这位张小姐,果然是闺阁女子中的典范。”薛氏想起那一日见到的知书达礼的张家小姐,不由地又对这个庄嬷嬷有了些信心。

三娘却是皱了皱眉头,那位张侍郎家的千金,她几日前陪着薛氏去参加张夫人的寿宴只是曾今见过。那确实是闺阁女子的典范,可是“典范”地太过头了。那位张小姐与庄嬷嬷一样,无论做什么都像是练了千百次一样,一丝错处也让人寻不出来,张口闭口是女戒妇德。这样的女子是很讨上了年纪的婆婆们的喜欢,但是也当真是无趣极了。

三娘对薛氏的话不置可否,朝庄嬷嬷看去了一眼,却见她在听了薛氏的话之后嘴角不自觉的抿了抿。这个动作很细微,三娘也是无意间才看见的,不由得觉得有些奇怪。

三娘对察言观色还算擅长,她觉得庄嬷嬷的这个动作似乎是有些嘲讽的意思。

这到是有趣了,三娘暗自挑眉。

一直站在一旁的薛嬷嬷却是突然开口道:“夫人就请放心吧,庄嬷嬷自宫中出来之后,教导过的名门淑媛那一位不是被人夸赞的?老奴就先带庄嬷嬷下去了,等明日一早再来教导两位小姐。”

薛嬷嬷说着朝庄嬷嬷看了一眼,那眼神有些意味深长。庄嬷嬷却依旧是那么一副姿势,头未曾偏过一丝一毫,脸上的笑容也未变过。

三娘却是擦觉到这这两人之间的怪异,不由得在心中拉起了警铃。薛嬷嬷与庄嬷嬷之前是认得的,至少是说过话交流过的。

薛嬷嬷带着庄嬷嬷下去了,三娘却是陷入了沉思。

“母亲是怎么寻到这个庄嬷嬷的?”三娘想了想,问薛氏道。

“是你们没有来京之前,我说要托人请个嬷嬷进府。可是我对京中的事物并不熟悉,也没有人脉,因此正想着要去温家园找婶娘帮忙物色。不想薛嬷嬷却是说她之前在薛家遭难,被买到了别人府上的时候,知道有一个庄嬷嬷很是厉害。之后薛嬷嬷便四处打探,帮我联系上了这位庄嬷嬷。”说道这里薛氏皱了皱眉,看向三娘,小心道:“三娘可是觉得有什么不对?”

三娘笑着摇了摇头:“没有,我只是随便这么一问。庄嬷嬷看着像是个守规矩的。”

薛氏松了一口气:“那就好。”她请这位庄嬷嬷也花了些心思的求了些人的,若是三娘不喜欢,她难免会有些失望,又觉得自己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

三娘知道薛氏的心思,上前去将她挽住了:“多谢母亲费心了,三娘会好好学的。”

薛氏闻言很是高兴:“这是我该做的,不必道谢。”

从薛氏房里出来之后,三娘吩咐白英道:“等会儿少爷下学回来的时候,你去外院一趟。要他去找宣公子帮我打探一下原先在户部张侍郎府上的那位庄嬷嬷的事情,越详细越好。”

白英记了下来,犹豫道:“小姐,你是不是觉得庄嬷嬷有问题?那你刚刚怎么不在夫人面前说?以夫人现在与小姐的情分要她打发了庄嬷嬷也是可以的。”

三娘摇了摇头:“不是什么大问题,以后要长期相处,她又是薛嬷嬷介绍进来的,我只是想要多了解一些情况罢了。”

三娘有些话不好对白英说,在她眼里,这一类人只有可用与不可用之分。庄嬷嬷年纪不小了,却还是去京中各府去给高门大户的小姐们做教导嬷嬷,说明她是有所求的。只要是有所求的人都是能为人所用,只是看她为谁所用而已。

薛嬷嬷只不过是个奴才罢了,离了王栋的信任与薛氏的忍让她什么也不是,说实话三娘真没将她嬷嬷放在眼里。若是庄嬷嬷能被薛嬷嬷所用的话,没道理不能被她所用。

若是薛嬷嬷真想跟她玩“办公室倾轧”这一套……三娘失笑,那就看谁能玩的过谁。

第二百二十七章 鬼畜的淑女制造者

第二日一早,三娘给薛氏请完安之后就去了后院,开始了闺学生活。五娘今日也出来了,与三娘一起去后院找庄嬷嬷。

五娘经过后院崔姨娘住着的那一间房的时候,停住了,站在那里听了一会儿见里面没有动静,有些失望地与三娘走开了。

庄嬷嬷现在住的房间是最后那一进宅子除了已经用来做仓库的东西两个后厢房之外最好的一间。是两间房打通了的,相当于卧房带了一个起居室。这也是因为薛氏考虑到三娘与五娘要过来的原因。

庄嬷嬷早就已经在椅子上坐好等着了。

三娘与五娘上前与庄嬷嬷见了师生里。在这个世界,教养嬷嬷的身份是比较高的,在平时的时候,教养嬷嬷要对小姐们行礼,但是一旦到了授课的时候,小姐们就要向教养嬷嬷行师生礼。这也是顺德朝尊师重道的一种表现。

小姐们也不敢对教养嬷嬷无理,因为教养嬷嬷的评价对闺阁小姐来说是很重要的,最后可能关系到小姐们的婚嫁。

庄嬷嬷今日已经收起了昨日脸上一直挂着的那一脸标准的笑容,脸上没有多余的表情。

“你们是大家族出来的小姐,别的我就不多说了,只有一句。知道我的都知道我这里的规矩,就是我要你们做到的,你们一定要按着我的标准做到。若是不能,那就一直练下去,直到合格为止。”

三娘收敛了双目,应了一声是。

五娘却是不在状态,还在那里发呆。

庄嬷嬷走了过来,将刚刚一直背着的右手伸了出来,三娘这才看见她的右手上握着一把竹篾做的戒尺。

庄嬷嬷抬手二话不说照着五娘的胳膊上就是狠狠一抽。

“嘶”五娘吃疼,回过神来,捂着手臂有些呆愣地看着眼前的庄嬷嬷。

庄嬷嬷还是那么一副表情,不避不闪地队长五娘的眼睛:“我在说教的时候,还请小姐们仔细听了。若是把我的话当耳边风五小姐,刚刚那一下只是教您长记性的,并不重。”

五娘咬了咬唇,悄悄看了三娘一眼。三娘却是微微低头,似是在想什么的样子。

“今日是第一日,我便从坐立行开始教起,两位小姐仔细看了,我先示范一次。等会儿你们若是做不好,我会让你们一直做到我满意了为止。”

庄嬷嬷开始示范行走坐姿,三娘微笑着认真记下了。庄嬷嬷示范了三遍,接着让三娘与五娘照着她的动作做,一丝偏差也不许有。

三娘模仿能力不错,开始几次庄嬷嬷不满意,三娘一一纠正了过来,如此几次之后,三娘的动作已经与庄嬷嬷的没有分毫二致了,庄嬷嬷即便是想挑剔也挑剔不出来。

可是五娘的性子向来跳脱,要她走路不蹦蹦跳跳就算好了,要将她训练得规行矩步,莲步轻迈,裙带不飘,那是一件相当巨大的工程。

于是第一个上午,三娘就站在一旁看着五娘被庄嬷嬷操练地泪眼旺旺的情况下渡过了。

如果这就是薛嬷嬷要庄嬷嬷调教她们的手段的话,那还真是太儿戏了。这些规矩都是做给别人看的,自己或许不喜欢,但是在关键时刻还是很起作用的,三娘是认真的当作一门课程在学的,并不觉得辛苦。在她看来,礼仪规矩就是在该拿出来气作用的时候拿出来,不该拿出来的时候可以弃之不顾的东西,但是前提是你必须对它了如指掌。

“好了,虽然还未达成我希望你能做到的要求,也算是差强人意了。今日就到这里吧。”庄嬷嬷大发慈悲地对五娘道。

五娘忍着没有伸手去擦自己额头上的汗,松了一口气。庄嬷嬷却又道:“明再接练。”

五娘顿时泄了气。

庄嬷嬷转头看向三娘:“刚刚你做的还不错,但是平日里也要练着,不能松懈。”三娘柔声应了声“是。”

庄嬷嬷抬了抬眼,看了三娘一眼又道:“刚刚我交给你的那本册子,你看会了没有?”

庄嬷嬷说的册子是一本大概是现代A5纸大小的,十几页的一本与女戒差不多内容的一本书。对闺阁女子的要求被一条一条的例了下来,足足有一百七十多条。涉及到礼仪,孝义,忠贞等等各个方面。

三娘不自觉地挑了挑眉,看会?是要全背下来?

庄嬷嬷摸着手中戒尺道:“刚刚怎么说也有两个时辰,三小姐资质不错,想必背下来不是难事。”

五娘听了这话有些怜悯地看了三娘一眼,刚刚她还羡慕三姐学的快的,不想原来在庄嬷嬷这里是能者多劳。

三娘却是不慌不忙对着庄嬷嬷一笑:“多谢嬷嬷夸赞,三娘资质平常,只是不敢忘长者诲而已。这本闺训,三娘刚刚尽了力,也只记下个七七八八而已。”

庄嬷嬷盯着三娘用刻板的声音道:“记了个七七八八那也算是不错了。只是,在师者面前最忌讳的就是妄言。所以,三小姐刚刚说自己记了个七七八八那就背出来个七七八八让我听听吧。这本册子一共是一百七十五条,三小姐若是能背出一百三十条就算是过了关了,否则,妄言欺师,三小姐就得伸出手掌受我十戒尺了。”

五娘闻言倒吸一口冷气,担心地看着三娘,有些着急。

三娘却是垂眸沉思了片刻便开始背,她语调轻柔,不急不缓,竟是从第一条一直背到了第一百七十五条。

虽然这当中有几条的次序被打乱了,与册子的内容也并非一字不差,但是意思却是丝毫偏差也没有。

庄嬷嬷原本刻板的神情也起了些变化,看着三娘的眼睛中有掩饰不住的惊讶。

五娘更是目瞪口呆,在山东青城县的时候她与三娘一起读过书,那时候三娘没有这么厉害。

三娘背完了最后那一条,有些抱歉的笑了笑:“三娘刚刚没有说清楚,三娘说的七七八八是说有些用词三娘没有记住,还有顺序也记差了,所以算起来只急了七七八八。”说着三娘认真保证道:“嬷嬷请再给三娘一些时间,三娘保证一字不差地背下来。”

庄嬷嬷沉默了片刻,点了点头:“明日再背吧。只是你虽然差不多能将这册子背下来了,能不能做到却是有待考证的。从今日开始你便按着这里头的规矩做吧,我以后也不多说了,但是你若是有错的话,就不要怪我们对你动用戒尺了。”

我们?三娘闻言心中一动,面上却是收敛了眉目道:“多谢嬷嬷提点,三娘知晓了。”

“今日午后你们就不用来了,先将本册子的内容摸透了罢。五小姐,明日一早你到我这里来背。”庄嬷嬷脸上的刻板表亲像是一层面具一样,纹丝不动道。

五娘却像是霜打的茄子一般蔫儿了。

三娘与五娘朝着庄嬷嬷行礼告退,庄嬷嬷点了点头。

等三娘与五娘迈出了门槛儿,却发现庄嬷嬷走到了门边来目送她们。这一次,她脸上的刻板表情不见了,而是换上了昨日在薛氏房里的时候的标准微笑。

“两位小姐慢走,奴婢不送了。”

五娘没有见过庄嬷嬷这一面,被吓得一抖,拉住了三娘的手。

三娘半点惊讶也没有变现出来,也是笑着朝庄嬷嬷点了点头,这才拉着五娘的手往中院去了。

庄嬷嬷看着三娘的背影,若有所思。

“三姐姐,那个嬷嬷她……她不是这里有什么不对吧?”五娘趁着没人的时候,对着三娘指了指头,悄声问道。

三娘淡淡道:“在教我们规矩的时候她是教导嬷嬷,自然要严肃。课程结束之后,我们是主仆关系。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五娘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便点了点头,接着又打量了三娘好一会儿才道:“三姐姐,你的记性什么时候这么好了?”

三娘看着路,依着刚刚学的步子走得认真:“自五年前那次病好了之后,记性就好些了,可能是长大了吧。”

五娘虽然觉得这个回答有些奇怪,但是也没有再说什么,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手中捏着的册子,开始愁眉苦脸起来,心想要不自己又再病一场吧,虽然不可能也将记性变好了,但是逃过这一次也是好的。这一日就连在梦里,庄嬷嬷手中的那根戒尺也一只在她周围飘着。

第二日一早,天还没有亮,三娘就起来了。穿戴好了之后就侯在了薛氏的房门外。王栋要上早朝,半夜就起身离开了。薛氏服侍完王栋之后会再睡一个回笼觉。

屋子外头负责通报的小丫鬟们见到三娘这么早,还与她们一同站在外头有些奇怪。

一个小丫头小声道:“三小姐,您是不是有事情要见夫人?要奴婢进去通报吗?”

三娘垂手站在那里,摇了摇头:“我是来请安的,等母亲醒了我再进去服侍。”

服侍?几个小丫头面面相觑,夫人什么时候要小姐服侍过了?

三娘对小丫鬟们怪异的神色视而不见,依旧站得笔挺。

第二百二十八章 捉奸啊

三娘是算准了时间来的,因此只在外头站了一小会而便听到里屋里有了动静。

三娘这才让小丫头进去禀报,然后才走了进去。

薛氏还未洗漱,见三娘这么早来了很是惊讶:“三娘可是有什么事情?听小丫头说你一早就来了,怎么不让人叫醒我?”

三娘上前去给薛氏行礼,站起身来的时候眨了眨眼,笑道:“女儿是来伺候母亲起身的,自然要来的早,又怎么能打扰母亲休息?”

薛氏闻言愣了愣,不明所以:“伺候我起身?”

三娘小姐接过了青黛手中的帕子,放到小丫头手里捧着的铜盆里浸湿了,轻轻拧干,之后低着头双手奉给了薛氏:“母亲请净面。”

薛氏忙接过了道:“不用,不用。你坐着就好,有丫鬟们伺候呢。”

三娘抿嘴一笑,之后一本正经道:“还请母亲不要嫌弃女儿愚笨,女儿以后不光要伺候您早晚洗漱,还要伺候您用饭,冬日为你暖被子,夏日为你驱蚊扇凉。女儿已经立志要做我朝第一孝顺守矩的名门闺秀,请母亲成全。”

薛氏有些目瞪口呆,一旁伺候着的青黛,沉香等人也傻了眼。

“咳……小姐,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还是谁逼你这么做的?你与夫人说所,夫人会给你做主的。”沉香看了薛氏一眼,对三娘道。

薛氏这时候也反应过来了,忙道:“你不要听别人胡说八道的,我房里这么多丫鬟哪里需要你来伺候了。”

三娘摇了摇头:“没有人说什么,是女儿昨日学了《闺训》,里头说为人儿女就要在父母面前恭顺孝敬,女儿已经决定以后将这本《闺训》作为女儿的行为准则,谁也阻止不了。”三娘一脸坚定。

“《闺训》?”薛氏的嘴角抽了抽:“那本书是……是不是很久以前的?”

三娘点了点头,接道:“那本书是前朝的时候一位伟大的女子写的,女儿立志向她学习。”

薛氏看了三娘一眼,有些欲言又止。那本书她听说过,但是因为离现在太久远了,时人对女子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所以有很多上面说到的东西,现在的女子已经不会照着做了,也没有人会说什么。

比如为冬天为长辈暖被窝。

“你不必做到那样的。”薛氏不知道要怎么劝。

三娘却是坚定地摇了摇头:“不,作为世家出来的女子,三娘决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好不辜负父亲母亲的希望。”

薛氏见她这样说,像是主意已定的样子便只有道:“你也不必太勉强,若是觉得有难度就不要做了。”

以《闺训》作为闺中女儿的行为准则的,近几十年来也并非是没有的。当今太后幼时就学过这本书。而薛氏也曾经听人说过,她的嫡姐也学过《闺训》。虽然并不是一切都按照上头的规矩来,也足够让京城中的人赞誉了。

若是三娘能得到一个好的名声,以后说人家的时候也多了一些筹码,薛氏这样想着便也释然了。

三娘见到薛氏的表情,猜到了她心中的想法。低头专心服侍薛氏穿衣,掩住了嘴角那一丝顽皮的笑意。

她自然是听说过当今太后以及当年背成为京师明珠的薛梅心学过这本《闺训》,还是她上次随薛氏参加张侍郎的寿宴时听九姑姑王筝说起那位张小姐的时候听说的。当时王筝的眼里很是有些对那本书的不屑以及对张小姐诸人的同情。

所以昨日见庄嬷嬷拿出那本书出来的时候她虽有些惊讶,但还是因为好奇认真看了几遍。

服侍完了薛氏起居,三娘又服饰薛氏吃饭。薛氏无奈,只有留了几样平日里三娘喜欢的,没有动筷子,免得三娘到时候还要吃她吃剩下的。

三娘将薛氏特意留给她的几样吃了,这时候外头有丫鬟来报说五小姐生病了,今日不去后院上课了。

三娘暗自摇头,五娘定是昨日那本册子没有背下来,又怕挨戒尺才装病的。

薛氏忙又差人去外头为五娘请大夫不提。

之后三娘便一人去了后院,庄嬷嬷听说五娘今日请假不来了的事情,只淡淡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只让三娘将昨日教的那些再做一遍,今日三娘那些动作已经做的比昨日更加娴熟了,标准的姿势比之庄嬷嬷本人因为丝毫不差。

庄嬷嬷看在眼里没有说话,之后又教三娘如果去了宫中,言行上有什么需要注意了。三娘照旧听地很认真。因为三娘学得快,庄嬷嬷也教的快。

直到快到中午的时候,庄嬷嬷叫了叫了停。在三娘要离开的时候庄嬷嬷感叹道:“三小姐资质好,学的真快,出身也是好的,今后前途恐怕是不差。”

三娘脚步顿了顿,转头笑道:“多谢嬷嬷吉言,三娘学得再快也要人肯教才行。庄嬷嬷的教导之恩,三娘是不会忘记的。”

庄嬷嬷看了三娘一眼,没有说话,只将三娘送到了门口。

中午,王栋回了内院吃饭。

三娘依旧是去了正房服侍薛氏。

王栋看到三娘有些意外,三娘平时只在王栋不在内院用饭的时候才来陪薛氏用饭的,王栋若是在内院用饭三娘便回去自己的屋子里吃。

薛氏忙道:“三娘最近在学《闺训》,说是要以闺训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薛氏有些不好意思地接过了三娘擦拭过后递过来的筷子。

王栋闻言却是好好打量了三年半响,点了点头:“你肯上进是好事,若是有什么需要就跟你母亲提。”

三娘低头敛目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