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即便方夫人这些年极力再挽回伯爵府的形象,而方老夫人的狠毒却依旧没有被人所遗忘。一直病者的方静宜就是最好的证据。

这股暗中的力量并不容小觑,因为方静宜不动声色的提醒着。老夫人的亲生儿子方伯爵,在外头总是被人暗中议论。无论他再公事上如何的想要上进,别人总是没有忘记他有今日的地位,是亏了他的母亲算计父亲前一任妻子所生的嫡子所致。

方伯爵害怕这种流言,也怕自己的仕途真的会被身世所拖累,便远着自己的母亲。刻意让自己的妻子接收伯爵府的内务,而禁止老夫人插手。他以为老夫人老老实实在自己的院子里待着,颐养天年,别人就会渐渐的忘记她当年做出的事情。

方静宜很有耐心,也不急躁。这么几年下来,方家后院硬是被她将势力分化了。老夫人虽然一直被供着,但是几乎已经是一个空壳了,内院掌控在了心肠不够硬的方夫人手中。方静宜还借着吴嬷嬷的手,在老夫人,方静妍屋里安插了人。

吴嬷嬷虽然之前是太夫人的人,但是她的女儿嫁给了方夫人的陪房的儿子。在外人眼中,太夫人去世之后,她算是方夫人的人。

不动声色的方静宜,这几年时间在伯爵府编制了一张网。将府中人都网络到了其中,而使自己站在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老夫人不动坏心思便罢了,大家都相安无事。

原本也确实是相安无事的,可是自从李家公子她的未婚夫李园进京之后,事情便有了变化。

李园来的时候,方静宜也是有过期盼的。毕竟李家和李园是最疼爱她的太婆婆给他找的退路,寄托了这位老人对她的所有的关爱之心。

不过这么些年下来,方静宜也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小女生了,为了生存,她不得不谨慎再谨慎。因为别人或许可以犯错,但是她不能。

所以方静宜并没有与李园见面,而是派人悄悄去打探。她并不期望自己未来的夫君容貌出众,才华盖世。她对他唯一的要求不过就是希望他心地良善,能有担当。只要具备这两点,以后就算是跟着他吃米糠她也不埋怨。

可是她还没有来的及去打探,方静妍就迫不及待地去找李园了。

当她听人来报说,方静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故意等在李园进来向老夫人请安的必经之路上放风筝的时候,她沉默了。

发了许久的呆之后,她安慰自己道,这样也好吧,就当是方静妍这个当妹妹的帮自己去试探一下未来的夫君了。

可是这世上,如果你注定要与一个人共度一生得话,那么你最好不要去试探。

方静妍与李园,这又是一个才子佳人,两情相悦的美好故事。

风流倜傥的书生,偶遇了放风筝的佳人。佳人的风筝线突然断了,风筝被挂到了树梢上,书生便帮忙去取。书生将风筝取下来,要递给佳人,佳人却是看了书生一眼,脸红地跑走了,只留下书生一人对着佳人的背影发呆。

之后便是茶不思饭不想,暗中派人打探,为她写诗画画,寻求机会暗中相见。

许多的话本小说里都有写的情节,方静妍以前也偷看过一两本,那书也是她父亲留下的,这种书比兵书多多了。

方静宜以前看了话本之后很不明白,怎么书中每一个书生都会有这么多的迤逦心思。见到一个相貌美丽的女子就会想入非非,仿佛除了茶饭不思,对月思伊人,对花诉情衷,一日就没有似乎没事情可干了。这不是登徒子才有的行为么?

而一个自重的女子,又怎么会轻易地与陌生男子后园相会?

简直是无稽之谈自从看过那么一两本后,方静宜对她父亲留下来地那些话本便再也没有了兴趣。

不过她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书中所说地事情并不是没有。她眼前就活生生地上演着。当中地角儿还是她地未婚夫和妹妹。那时方静宜心中第一个想法就是:当初看的那些话本中地书生们,他们可曾有了婚配?或是已经有了妻室?

他们的年级应该也不小了,怎么会没有婚配和妻室呢?可是却还要去招惹良家女子。若是一般的戏子丫鬟便罢了,偏偏又是高门小姐,这可真是可笑至极。

方静宜对着窗户看了三日,看花看草,听铃声叮咚。到了第三日,她终于转开了眼睛,对自己的丫鬟说:“更衣吧,我的病……好了。”

于是时隔几年,方静宜又一次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按着方静宜的吩咐,去打探李园为人的人也带回了消息。李园在家中早已经娶了三房妾侍,并育有一子一女,这次进京身边带着的丫鬟时新收的通房。

李家原来与方家太夫人给他们两人定下婚约的那位李家太夫人已经去世三年,如今是李园的母亲当家。因为听闻方静宜身子不好,便抢先给李园娶了妾,其中一个还是她娘家的一位表亲的庶出女儿,也就是生了儿子的那一个。

因李家在陇西,离着京城远,这些消息并没有传过来,这些年方静宜也没有功夫去探听李家的事情,于是便出现了这种让方静宜十分难堪的局面。

方静宜突然觉得自己有些累,她想着着世上难道就没有能让她安安静静生活的地方么?或许是她的要求太多了?

可是她如今已经算是孤女一个,背无靠山,这样子嫁去陇西的李家,处境真的能比在方家的时候要好吗?

方静宜想着或许比起远嫁陇西,她与自己的母亲一样选择一家道观终老对她而言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之后,方静宜又得到消息,老夫人看上了李园李家嫡支独子的身份,又眼红太夫人留给她的嫁妆,想要方静妍代替她嫁给李园。

方静宜笑了,她可以让位,但是之前的账也应该清算一下了。在那一刻,方静宜已经想不起来自己当时心中是不是怀着恨意了。

第四百零五章 怒

今日这一步,她才是罪魁祸首这些年,若不是因为她,你又为何时时生病?”

当年太夫人在世的时候,极为宠爱方静宜这个命苦的嫡长孙女,因此虽然没有父母照看,方静宜在府中的日子却并不难过。可是等到太夫人一过世,形势就大大改变了。

名义上她是方伯爵和方夫人的长女,方夫人又是一个极为好面子要脸面的人,无论是在府中还是在外头对她和自己的亲生女儿方静妍都极力维持着表面上一碗水端平的样子,即便她心中也不乐意。

出门应酬的时候,也总是会带着她和方静妍两人。久而久之,矛盾就出来了。

方静妍原本就十分嫉妒方静宜,太夫人去世之后,她以为她终于能将方静宜踩下去,而成为伯爵福名正言顺的大小姐了。可是时时却并没有朝她想的方向发展。

在外头,人人都只认得方静宜这个才艺出众,聪慧大方的方大小姐。方静妍即便容貌不差,可是有方静宜在的场合,她永远只能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人家提起她的时候,很少叫名字,只道她是方静宜的妹妹。

这样的落差怎么能让方静妍心中不恨?偏偏这时候的伯爵府,从老夫人到夫人心里疼的人是她们的亲生孙女和女儿,方静宜在她们眼中不过是寄人篱下。

终于,有一次在去参加一个老夫人的寿宴的前一日,方静宜病倒了。她从早上醒来就一直闹肚子,直到身子虚脱,走路都没有办法了,这一场病持续了三日,米水难进,差一点就要了她的命。

那一日她自然是没有办法跟随方夫人出门去参加寿宴。

后来她才知道,在她生病的前两日方静妍去老夫人那里哭诉了一夜。

因为这位要办生辰宴的老夫人与已故的太夫人是故交,又特别喜欢找有才艺的小姑娘让她出来给大家表演露一露脸,方静宜是最常被她钦点的后辈,她之前就是在这位老夫人那里弹琴赢了苏成之,书法赢了王筝,出尽了风头。

偏偏这位老夫人人缘极好,得她肯定的闺中小姐们一定会成为京城贵女中被吹捧的对象。

而为了在这次寿宴上露脸,并得到这位老夫人的肯定,方静妍已经苦练了一个月的琴艺了。

方静妍病了三日,却是整整躺了半个月。在这半个月中她想了许多的事情,包括以前的,和以后的。父母的离去,在太夫人的刻意粉饰太平之下给她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很小,毕竟事情发生的时候她还太小,记忆并不清楚。

过惯了安稳的日子,让她忽略了这个府中隐藏在暗处的危险。她原本以为自己安安稳稳在这府中待到出嫁了,就好了。

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个世上,并不是你愿意放下仇恨去好好的生活,别人就一定会成全你。

那一次,方静宜深刻地体会到了,别人对她地恶意。可是相比较与老夫人和方静妍,她的力量太弱小了。那一次,她们的药再下得重一些的话,她就已经一命呜呼了。

年纪虽小,方静宜却是真正得有着一颗七窍玲珑得心思,她想到了书上看到过的“审时度势”。遭遇激流险滩,能让小船不沉下去,便是胜利。而她为了不被沉下去,选择了韬光养晦。

在方家人的眼中,方静宜突然生病,一连病了十几日。好不容易好了,没过几日,又病倒了。之后的几年,似乎她的病就没有再好全过,时而复发。

方静宜“病中”却也并没有闲着,为了能达到“好好活下去”这个目的,她没有少暗中花心思。通过吴嬷嬷,她也笼络了一批当初太夫人手下的人。太夫人去世之时,是有给她留银子的,当时是偷偷交给了吴嬷嬷给她管着,着让她之后的行事也方便了不少。

一个小姑娘就是这么被生活,被危难逼得变成了精于算计的女子。但是方静宜却是庆幸自己能成为今日的自己。

单纯善良是需要命的,而她却是没有这个命。不过方静宜还是一直暗中提醒自己,不能被仇恨蒙蔽住了眼睛和本心,恩是恩,怨是怨,要分明。

因为她病了只在自己的院子里待着,也没有机会再去“抢”方静妍的风头。方老夫人和方静妍便没有再向她下手。

而为了利用方夫人的好面子的心态。方静宜一边生病,一边故意放出消息,自己生病的事情并不简单。

方夫人怕闲话,便对方静宜还算照顾,她也有儿女,还要婚配,不想给伯爵府惹来不好的名声。同时因为对方老夫人的手段心中惊颤和恐惧,方夫人一直故意与老夫人保持着距离,面上虽然很恭谨,却并不亲热。

方静宜下的功夫远不止如此,她最喜欢看的是据说是当年她父亲不小心买错了,买回来的几本并书。

从兵书上她明白一个道理:如果敌人太过强大,那么就要先想法子将其力量分化,这样才有机会战胜。

因此即便方夫人这些年极力再挽回伯爵府的形象,而方老夫人的狠毒却依旧没有被人所遗忘。一直病者的方静宜就是最好的证据。

这股暗中的力量并不容小觑,因为方静宜不动声色的提醒着。老夫人的亲生儿子方伯爵,在外头总是被人暗中议论。无论他再公事上如何的想要上进,别人总是没有忘记他有今日的地位,是亏了他的母亲算计父亲前一任妻子所生的嫡子所致。

方伯爵害怕这种流言,也怕自己的仕途真的会被身世所拖累,便远着自己的母亲。刻意让自己的妻子接收伯爵府的内务,而禁止老夫人插手。他以为老夫人老老实实在自己的院子里待着,颐养天年,别人就会渐渐的忘记她当年做出的事情。

方静宜很有耐心,也不急躁。这么几年下来,方家后院硬是被她将势力分化了。老夫人虽然一直被供着,但是几乎已经是一个空壳了,内院掌控在了心肠不够硬的方夫人手中。方静宜还借着吴嬷嬷的手,在老夫人,方静妍屋里安插了人。

吴嬷嬷虽然之前是太夫人的人,但是她的女儿嫁给了方夫人的陪房的儿子。在外人眼中,太夫人去世之后,她算是方夫人的人。

不动声色的方静宜,这几年时间在伯爵府编制了一张网。将府中人都网络到了其中,而使自己站在了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老夫人不动坏心思便罢了,大家都相安无事。

原本也确实是相安无事的,可是自从李家公子她的未婚夫李园进京之后,事情便有了变化。

李园来的时候,方静宜也是有过期盼的。毕竟李家和李园是最疼爱她的太婆婆给他找的退路,寄托了这位老人对她的所有的关爱之心。

不过这么些年下来,方静宜也早就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小女生了,为了生存,她不得不谨慎再谨慎。因为别人或许可以犯错,但是她不能。

所以方静宜并没有与李园见面,而是派人悄悄去打探。她并不期望自己未来的夫君容貌出众,才华盖世。她对他唯一的要求不过就是希望他心地良善,能有担当。只要具备这两点,以后就算是跟着他吃米糠她也不埋怨。

可是她还没有来的及去打探,方静妍就迫不及待地去找李园了。

当她听人来报说,方静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故意等在李园进来向老夫人请安的必经之路上放风筝的时候,她沉默了。

发了许久的呆之后,她安慰自己道,这样也好吧,就当是方静妍这个当妹妹的帮自己去试探一下未来的夫君了。

可是这世上,如果你注定要与一个人共度一生得话,那么你最好不要去试探。

方静妍与李园,这又是一个才子佳人,两情相悦的美好故事。

风流倜傥的书生,偶遇了放风筝的佳人。佳人的风筝线突然断了,风筝被挂到了树梢上,书生便帮忙去取。书生将风筝取下来,要递给佳人,佳人却是看了书生一眼,脸红地跑走了,只留下书生一人对着佳人的背影发呆。

之后便是茶不思饭不想,暗中派人打探,为她写诗画画,寻求机会暗中相见。

许多的话本小说里都有写的情节,方静妍以前也偷看过一两本,那书也是她父亲留下的,这种书比兵书多多了。

方静宜以前看了话本之后很不明白,怎么书中每一个书生都会有这么多的迤逦心思。见到一个相貌美丽的女子就会想入非非,仿佛除了茶饭不思,对月思伊人,对花诉情衷,一日就没有似乎没事情可干了。这不是登徒子才有的行为么?

而一个自重的女子,又怎么会轻易地与陌生男子后园相会?

简直是无稽之谈自从看过那么一两本后,方静宜对她父亲留下来地那些话本便再也没有了兴趣。

不过她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书中所说地事情并不是没有。她眼前就活生生地上演着。当中地角儿还是她地未婚夫和妹妹。那时方静宜心中第一个想法就是:当初看的那些话本中地书生们,他们可曾有了婚配?或是已经有了妻室?

他们的年级应该也不小了,怎么会没有婚配和妻室呢?可是却还要去招惹良家女子。若是一般的戏子丫鬟便罢了,偏偏又是高门小姐,这可真是可笑至极。

方静宜对着窗户看了三日,看花看草,听铃声叮咚。到了第三日,她终于转开了眼睛,对自己的丫鬟说:“更衣吧,我的病……好了。”

于是时隔几年,方静宜又一次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

按着方静宜的吩咐,去打探李园为人的人也带回了消息。李园在家中早已经娶了三房妾侍,并育有一子一女,这次进京身边带着的丫鬟时新收的通房。

李家原来与方家太夫人给他们两人定下婚约的那位李家太夫人已经去世三年,如今是李园的母亲当家。因为听闻方静宜身子不好,便抢先给李园娶了妾,其中一个还是她娘家的一位表亲的庶出女儿,也就是生了儿子的那一个。

因李家在陇西,离着京城远,这些消息并没有传过来,这些年方静宜也没有功夫去探听李家的事情,于是便出现了这种让方静宜十分难堪的局面。

方静宜突然觉得自己有些累,她想着着世上难道就没有能让她安安静静生活的地方么?或许是她的要求太多了?

可是她如今已经算是孤女一个,背无靠山,这样子嫁去陇西的李家,处境真的能比在方家的时候要好吗?

方静宜想着或许比起远嫁陇西,她与自己的母亲一样选择一家道观终老对她而言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之后,方静宜又得到消息,老夫人看上了李园李家嫡支独子的身份,又眼红太夫人留给她的嫁妆,想要方静妍代替她嫁给李园。

方静宜笑了,她可以让位,但是之前的账也应该清算一下了。在那一刻,方静宜已经想不起来自己当时心中是不是怀着恨意了。

事情一直按着方静宜计划的方向发展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是兔子被逼急了都是会咬人的,方静宜也不是兔子。

对于方静妍,方静宜原本是没有太多的怨恨的,因为除了几年前的那一场下毒事件,方静妍也不过就是找了她一些小麻烦,她忍一忍,让一让便过去了。

这一次,她虽然也设计了方静妍,不过也是要她自己愿意上套,她才能算机得上她。且最终也会如了她和老夫人的意,让她嫁去李家。

不过她没想到,老夫人竟然还想要出昏招,她便只有先发制人了。只是事情会发展成这样,她也是有些吃惊的。

对于流言的力量她一直都是清楚的,这些年在她没有根基的时候,也是利用了这一点,才将方老夫人从伯爵府的掌控者的位置上拉了下来。不过那些都是暗处的,她也努力控制着事态,既让人们注意力不离伯爵府,又不让老夫人等人发觉,因此面上依旧还是风平浪静。

方静宜交代了吴嬷嬷几句,两人正在说话,就听见外头春华大声喊了一句:“二小姐,您怎么过来了?”

方静宜皱了皱眉,从打开的窗户那边瞥了一眼,正好看见方静妍进了院子,还好由于角度的问题,加上屋子立光线没有外面的亮,方静妍看不到方静宜和吴嬷嬷。与吴嬷嬷对视了一眼。方静宜立即转回自己的床上靠着,而吴嬷嬷,却是从自己的怀中将一个小包袱拿了出来,迅速摊开在了床上,自己在床边坐下了。

“滚开”

“二小姐,吴嬷嬷正在为大小姐拔罐刮砂呢,您这是?”

“啪”的一声响,是谁被挨了一巴掌的声音。方静宜眉头皱得更紧,手下却是不停地将自己地衣襟扣子解开了几粒。

才解到一半,门就被粗暴地推开了,一脸怒容地方静妍出现在了两人的面前。方静宜也不慌乱,原本解扣子的动作换成了系扣子。

“阿妍你怎么来了?我刚刮完砂,正浑身都疼着,你自己找地方先坐下吧。”方静宜当作没有看见方静妍脸上的表情,和气地招呼她道,好像方静妍是来探病地一样。

方静妍将眼睛在收拾手中包袱地吴嬷嬷脸上一晃,方静宜笑着道:“这是母亲身边地吴嬷嬷,母亲得知她刮痧地手艺很好,便让她是不是过来给我刮一刮,说是我身上地病是毒气入侵所致,只要想办法刮出来就会好。母亲想地真周到,我正想要去……”

“闭嘴谁要听你们的母女情深”方静妍气道,刚刚自己地母亲说要她做妾地话还在耳边。如果她是妾,那么嫡妻就是眼前这个病恹恹地方静宜了。

她这么些年最讨厌地人就是方静宜,太夫人在世地时候她讨厌她,太夫人走了之后她还是讨厌她。因为有方静宜在地场合,她就从来没有赢过她。

就连她的亲生母亲,心里都是偏向方静宜地。

方静宜讶异地看向方静妍:“阿妍你怎么这么说?母亲也是你地母亲啊。”说着还不动声色地朝着吴嬷嬷使眼色。

吴嬷嬷会意,她也怕被人怀疑,以后就没有办法再帮方静宜,便迅速地收拾好了包袱,朝着方静妍行了一礼,装作有些害怕会被殃及地样子,匆匆得跑了。

方静宜见吴嬷嬷走了,而方静妍得心思根本就没有转到她那边,不由得松了一口气。方静妍不难应付,但是吴嬷嬷得身份不能暴露。

方静妍转身将吓得在门口探头探脑的两个丫鬟往外一推:“滚出去我有话要跟她说。”

两个丫鬟看向方静宜,方静宜垂了垂眸子,随即朝两个丫鬟点了点头。春华和秋实两个丫鬟二话不说,便行了礼退了下去。

方静妍砖头看向方静宜冷笑:“你身边的人还真听话信不信我让人将她们给卖了出去?”

方静宜不动声色,依旧是语气缓和:“她们都是母亲派过来伺候的,,平日里到真的是很贴心,也很听话。不过再如何,也不过是两个用来使唤的丫鬟罢了,若是阿妍你不喜欢她们,换了也是无妨的,我让母亲再给我挑两个来就是了。”

方静妍闻言却是更加气愤,她知道方夫人对于方静宜的这种小要求一向是有求必应的,就连对自己都不会如此顺从。

方静宜自然是看到了方静妍眼中的情绪,她是故意惹怒方静妍的,这样她才不会将目光投向春华和秋实两个丫鬟了,刚刚她看到秋实的脸上已经红肿了一边,想必刚刚是她挨了方静妍一记耳光。

方静妍嫉妒方静宜,她不知道方静宜却也是羡慕她的。方静妍生在福中不知福,其实方夫人对她很好。方静妍不懂,长辈真心疼爱你才会管着你,并且不留情面地驳回你地一切不合理要求,因为她是以为你好地出发点来考量地。

而对一个人有求并应却并不是爱,而是客套。不过方静宜不打算告诉方静妍这一点,很多事情需要吃一堑长一智,才能真正地明白。

“方静宜我告诉你,无论母亲怎么偏心你,我都不会去当妾的,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方静妍指着方静宜的鼻子道。

方静宜有些啼笑皆非了,什么是让她死了这一条心?说的好像是她逼良为娼,非要方静妍去当李园的妾不可。

“阿妍的话我听不懂,谁要当妾?当谁的妾?为何要当妾?”

方静妍这才想到,方静宜又病了,她怎么可能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她犹如一拳头打在了棉花上,有些有气无力的虚脱感。

只是一提到妾的问题,方静妍实在是没有办法冷静下来:“母亲说你嫁给李园去当正妻,要我去当妾。你想也别想,要当妾也是你去当。我堂堂伯爵府的小姐,凭什么要让我去当妾。”

方静宜原本还想要先稳住方静妍再说,不过她眼角不经意地往外一瞟,便改了主意,故意有些生气道:“我也是伯爵府堂堂地嫡出小姐,还是嫡长,凭什么要我去当妾?这要没有道理。再说我地婚约在太夫人在世地时候就已经定了下来了。”

方静宜一提起这个,方静妍更加生气,一下子扑了上来,将方静宜一推:“你欺负我,你们都欺负我。”

方静宜:“……”

这时候一个盛怒地声音已经在门口响起:“谁敢欺负我的妍儿”

方静宜有些吃惊的看向门口,便看到了一连盛怒之色的方老夫人。

“祖母”方静妍扑倒在了方老夫人的怀里,方老夫人赶紧将人抱住小心哄着。她一路跟着方静妍,但是方静妍脚步快,她毕竟有些年纪了,竟是一时半会儿追不上,不由得焦急。

最后却是远远见方静妍往方静宜这边来了。

方老夫人松了一口气,想着若是方静妍找方静宜出气能解除心中的郁结的话,那么也没有什么。所以,方老夫人其实也是跟着孙女来帮着找方静宜晦气的。

第四百零六章 鸡飞狗跳

老夫人说了要将方静宜院子里的丫鬟们都发卖了出去自然不是闹着玩儿的。她找了这几日她管家的时候得用的一个管事吩咐了下去。

那管事听了吩咐自然是忙不迭地应了,出了院子却转身就去了吴嬷嬷那里。

一上午,并没有动静。

老夫人做惯了上位者,事情吩咐了下去等着听结果就是了,自然不会分心去关心这点小事情的细节,她只等着管事办好了她交代的之后,自己主动去找她汇报。所以,她也没有怎么留意。

所以那牙人上午没有来方家,下午却是来了。

管事娘子带了牙人去方静宜的院子里绑人,于是院子里便是一阵鸡飞狗跳,丫鬟们哭得凄凄惨惨戚戚,婆子们才抓住了这个,总之就像是抓壮丁似得,生离死别。

春华哭得嗓子都哑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今日她的嗓子已经是超负荷工作了。

“求求你们了,我们家小姐还卧病在床,身边不能短了人照顾的。就让奴婢再多伺候几日吧?等小姐的病好些了,老夫人要把奴婢们卖到哪里,奴婢们都无二话。可是,奴婢们现在就走的话,小姐可怎么办啊”

眼见着婆子已经将春华抓住了,还要拿布来堵了她的嘴,秋实一下子就撞了过来,将那婆子撞倒在地,春花便又得了自由。

“老夫人老夫人求您绕了我们小姐吧”春花索性放开嗓子吼了起来。秋实看了春华一眼,犹豫了一下,还是伸手在自己腰间的软肉上狠狠一掐。

她性子憨厚,这一下是下了重手的,于是“哇”的一声惨叫之后,就数她哭的最惨。刚刚伸手来抓她的人一愣,看了看自己的手,不是还没有碰到人么?连衣服也没有挨着。

那带了牙人来的管事袖手站在廊下,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牙婆见了,有些犹豫地道:“管家娘子……这……”哪家卖人也不是这样子的啊。

管事眉毛也不抬:“这也是她们主仆情深,大小姐今儿上午……受了惊,已然病重了,这些丫鬟是太夫人还在的时候就给她挑好的,还是陪嫁丫鬟,这个时候,自然是不忍离去的。”

牙婆与这管事也打了几次交道,也有些熟悉了,闻言看了看周围,小声问道:“老夫人为何会在这时侯要卖人?跟了好些年的陪嫁丫鬟,一般人家都是不会卖的。我瞧着这几位资质都很好,等以后去了夫家,也是助力。”

管事闻言有些犹豫,最后只含含糊糊道:“老夫人上午的时候带着二小姐来了一趟,之后大小姐就病重了……老夫人交代了要将大小姐的丫鬟们都发卖了出去,我们这些当下人的也没有办法,只有照做。”眼中却是一片不忍之色。

那牙婆联想最近的传闻,又想起了这位老夫人年轻的时候做过的哪些,自然是心中有了论断,摇头叹息:“这没爹没娘的孩子,就是苦啊。”

那管事没有说话,眼睛往院子外看去,便见到一个小丫鬟对她悄悄打了一个手势。

那管事收回了目光,朝牙婆道:“好了,已经折腾了这么久了,赶紧的将人弄出去吧,不然等会儿老夫人知道了,怕是要怪罪你我。”

那牙婆叹息归叹息,但是她干这一行这么些年什么惨事没有见过?心肠早就已经练的硬了。刚刚没有发狠,不过是见这管事也没开口管,怕触及了府中什么忌讳罢了。如今得了这话,自然是知道该如何办。

她板着脸朝那几个婆子道:“你们今日都没吃饭是吧?抓几个小丫头都抓不住,难道要我来动手?”

此话一出,那几个婆子立马发功。只是院子里的哭声更加大了,传得老远就能听到。婆子们却是充耳不闻。

这时候,一个管事带了一个婆子往这边来了。

那管事见了院子里的情况,眉头就是一皱,朝着站在廊下的管事娘子道:“这是在做什么?”

那管事娘子还没来得及说话,刚刚已经被抓住的春华趁那婆子不备猛然将她甩开了,一下子就跪倒在了与管事一起进来的那个老嬷嬷面前。

“周嬷嬷,周嬷嬷救命,求您让三老夫人救救我们家小姐,奴婢来时衔草结还来报答您。”

老嬷嬷有些诧异地看向春华:“你认得我?”

春花忙点头:“几年前您与三老夫人来见太夫人,奴婢在一旁伺候过,因此记得您。”

老嬷嬷笑了,伸手扶了春华起来:“好伶俐的丫头,快起来。我就是奉了我们家老夫人的命令来看你家大小姐的,只是……你们这院子里是怎么一回事?”

旁边的管事马上道:“这定是有什么误会,嬷嬷还是进去看望大小姐吧,这外头的事情交给我来处置就好了。”

老嬷嬷看了管事一眼,又看向春华。

春花哽咽着道:“三老夫人居然还记得我们家小姐,小姐知道了知得多高兴。她好着的时候就常说,三老夫人最是慈祥,以前来我们府上与太夫人喝茶的时候总是让她坐在身边说话。前几日出门我们小姐听说三老妇人今年冬患了老寒腿,急的不行,特意问来给她把脉的大夫要了个药方,做了一对加了药材的护膝,还未完工呢,就倒下了”春华哭得不行。

秋实这次很机灵,忙帮着道:“嬷嬷,您帮奴婢们求求老夫人吧,不要让她卖了我们。我们小姐病的厉害,若是奴婢们这时候离了府,她怕是更加不好了。若是府里缺银子,一定要将我们卖了换钱,那就等我们小姐病好了再卖也不迟。奴婢们可以不要月例的。”

这话是她捡了春华刚刚的原话,不过后面的几句到是有她自己的特色。

那管事在一旁听着脸都绿了,伯爵府什么时候穷到要卖小姐的丫鬟的地步了?

老嬷嬷看了管事一眼,淡淡道:“你们是太夫人给大小姐的陪嫁丫鬟,伯爵府怎么会卖了你们?怕是有什么误会了。”

三老夫人是族长的嫡长媳,方家宗妇,她身边的管家嬷嬷自然与别的嬷嬷不同,说话也有一番气势。

管事也不敢得罪方氏族里的人,再说族长他老人家还在外头坐着呢,闻言忙赔笑:“这是自然,这当中定是有什么误会。还不快带了人离开,在这里闹地像什么话?”最后那一句却是对着那管家娘子说的。

管家娘子忙应了声,朝着牙婆几人使了个眼色,那些人很机灵地立即退了出去,她们这些在外头讨生活的,最是机灵,自然是看出来了不对劲儿。知道怕是方家族里有人要来为这位方家大小姐出头了。

春华见了对老嬷嬷感激涕零,忙为老嬷嬷引路:“周嬷嬷,您这边请,我家小姐刚刚喝完药躺下了,这会儿不知道被吵醒了没有。”

周嬷嬷点了点头,跟着那春华进了屋。

管事见老嬷嬷进去了,又看了一眼院子里的狼藉,额头上不由得冒出了冷汗。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他不想担关系,想了想赶紧退出了院子,往来路去了,想要给方伯爵通一声气儿。

周嬷嬷跟着春华一进屋子就问到了一股浓郁的药味。她皱了皱眉,对春花道:“将窗子打开一小会儿,外头有日头,屋子里要经常晒一晒才不会容易生病。”

春华立即拍马屁:“还是周嬷嬷您有经验,奴婢这就去。”

这时候床上一个有些虚弱的声音道:“春华?是你吗?刚刚外头……出了什么事情?”

春华忙指使秋实去开窗,自己走到了床前小声道:“小姐您醒了?三老妇人让身边的周嬷嬷来看您了。刚刚外面……”

“老奴给十三小姐请安,刚刚外面是老奴在与这些丫头们说话,声音大了些,吵着你了吧?”老嬷嬷接过春华的话,朝她使了个眼色,意思是要她不要多话,让方静宜操心。

春华会意,感激地看了周嬷嬷一眼。

方静宜闻言就要起身,只是她看上去很虚弱,脸上也没有什么血色,才勉强撑起了身子,就倒在了枕头上,直喘气。

周嬷嬷忙去将她扶好了,看着她慈爱道:“十三小姐您就这么躺着吧,老奴就在这里和你说几句。”说着还帮她理了理被角。

方静宜却是道:“听说三老妇人经常喊腿疼,如今天气暖和了,可好了些了?我给她老人家做了一对护膝,原本打算等做好了就去看她的,可惜……我真的没用,又病倒了。”

她的话正好与刚刚春华说的印证了,周嬷嬷便知道刚刚并不是春华说了故意来讨巧的。于是周嬷嬷脸色更加慈爱了些:“十三小姐您不用担心,老夫人她现在已经好多了,等你病好了些就去看看她,陪她说话,她也经常念着小姐您呢。”

方静宜眼眶发红,看上去更加楚楚可怜:“嗯,静宜以后一定好好养着身子,不让长辈挂念。”

第四百零七章 告状的最高境界

一旁的的春华见了直在一旁抹眼泪。

老嬷嬷又安慰了方静宜几句,之后突然严肃地对春华道:“丫头你过来,我有话要问你。”

春华忙走了过来,恭谨道:“周嬷嬷,你有话尽管问,奴婢一定知无不言。”

周嬷嬷点了点头:“你知道,我是奉了三老夫人的命令特意过来看望你们家小姐的。我也不妨跟你交个底,我们族长老太爷就在外院,所以有什么话你就说,千万不要藏着捏着,万事都有族长大人和我们老夫人给你家小姐做主。”

春华闻言眼睛一亮,激动道:“族长他老人家也来了?”

周嬷嬷笑道:“那是自然,族长老太爷也是很关心你们家小姐的情况,刚刚特意打发了我来后院,现在正在外头与爵爷说话。不过我也丑话说在前头,若是因为什么顾忌而畏首畏尾,让你说的时候你说的不尽不实。等主事人都走了,你又来哭天抢地怪没有人为你主子做主,那……可就没人管你了。”

春华闻言忙道:“奴婢醒的的,奴婢贱命一条,又有什么好怕的,奴婢只求我家小姐能平平安安的,不要被人害了去。”

周嬷嬷闻言目光一闪:“哦?你刚说被人害了?这话是何意?”

春华张嘴就欲言,不想却让躺在床上听着的方静宜打断了:“住口,你知道什么?休要混说?还不快去给周嬷嬷端茶。”她因为说的急了,脸上有些潮红,咳嗽也止不住,咳得上气不接下气起来。

春华吓了一跳,忙去给方静宜抚胸口。方静宜却是将她推开了,脸上的怒容还未敛:“出去,不用你伺候,去换了秋实过来。”

春华咬了咬唇,当场就跪在了床前,眼泪也忍不住直冒,却是倔强地不肯出声。

周嬷嬷在一旁看着,摇了摇头,对方静宜却是又多了几分爱怜。

方静宜强撑着道:“周嬷嬷,静宜谢谢您过来看我,也万分感激三老夫人的挂念,等静宜病好了些,就去给三老夫人磕头请安。只是,静宜在这伯爵府里过的很好,祖母很慈爱,父亲和母亲更是视静宜如己出,兄妹也都和顺,静宜过的很好。”

见周嬷嬷看着自己叹笑,方静宜似是怕周嬷嬷不相信似的,接着道:“静宜哪里有什么委屈?您可千万别信这丫头混说,她一个丫鬟哪里懂什么呢?”

周嬷嬷忍不住心中叹息。

太夫人在世的时候与三老夫人关系很好,她一直在三老妇人面前伺候,以前也常常跟着三老夫人见太夫人。太夫人对方静宜这个嫡长孙女确实是好,总是带在身边。因此在方静宜很小的时候,她就见过方静宜很多次。

以前的方静宜就一直是乖巧懂事的,太夫人常常对着三老妇人夸这个孙女聪慧又贴心。只是已经过了这么些年,方静宜是不是还是当初的那个方静宜,就很难说了。

其实她刚刚问春华那话虽然也是出于真心想要了解情况,但是也是带了些试探的意思在里面的。三老夫人在她来的时候也是交代了,要她看看方静宜如今的品性如何。毕竟太夫人去世了这么多年,她又一直在她这个品性不良的祖母身边长大,性子若是被带歪了,也难说。

若是她刚刚问了那话,又明白地指出了族长和三老夫人会给她撑腰,她便让自己的丫鬟将自己家中的隐私一股脑儿地往外倒,或者干脆自己就说起自己长辈地不是,那这个姑娘地品性如何就有待商榷了。

子不言父之过,长辈们再如何地不是,为人子孙的也只能顺从着,这才是孝道。何况无论如何伯爵府也养了她这么些年,她若是一点也不知道感恩,心中只怀着怨恨的话,这样的姑娘也是不讨喜的。

让周嬷嬷欣慰有忍不住感叹的是,方静宜依旧还是当初太夫人在世的时候的那个方静宜。孝顺长辈,性子柔顺。

即便是在长辈那里受了委屈,也知道为长辈们的面子为了整个家族的颜面宁愿自己受委屈也要瞒着。尽管她刚刚已经明白的说了,若是她们不说实话,族里就有可能对她坐视不理。

这样的晚辈才是所有的长辈都喜欢的。

这么想着,周嬷嬷朝着方静宜摇头笑道:“十三小姐,这么所年了您还是没有变啊。记得当年太夫人还在的时候,十五小姐就总是欺你柔顺。只是每次受了委屈你都是忍着不说,太夫人问你了,你也总说是自己的不是,知道维护妹妹。太夫人当年就常与三老夫人说,你这性子是极好的,只是她就是怕你会受委屈。”

方静宜听她提起太夫人,眼泪忍不住流了下来。

“太婆婆……”

周嬷嬷道:“十三小姐,您知道太夫人在世的时候是最为疼你了,若是她在天有灵,知道你受了委屈也隐者瞒着,族里和三老夫人想要帮你,你也不说实话,她老人家心里会有多难受啊我们三老夫人也是当初受了太夫人之托,才会让老奴来走这一遭的。只是,你若是不说,以后可就没有机会说了。”

方静宜只是流泪,嘴却是一直闭着,打定了主意什么也不说。

周嬷嬷叹气,作势起身:“既然十三小姐您没有事,那老奴也会作实禀明老夫人的,老奴今日便先告辞了。”

方静宜道:“周嬷嬷您慢走,您回去了一定要帮我谢谢三老夫人。”别的却是闭口不提。

周嬷嬷点了点头,要往外走,一直跪着的春华却是急了,忙扑上去抱住了周嬷嬷的腿:“小姐,您这是不要命了?奴婢不能看着您这么被人给害了,奴婢是太夫人给您留下的,奴婢若是任你被人害了,以后哪里还有颜面去见太夫人?事后您就算是会怪罪奴婢,奴婢也认了,您还是把奴婢给卖了吧,有些话奴婢不吐不快。”

“你……”方静宜气急。

春华索性转过啦半边的身子,不看,只朝周嬷嬷道:“嬷嬷,我们小姐一病就是这么些年,她自己不觉得奇怪,奴婢也不好说什么。可是,我们小姐都这样了,二小姐还是要将原本太夫人给我们小姐定的亲事给抢了去,最后因为被人给撞破了,事情已经传了出去,不仅是她自己,我们小姐也是没脸,以后我们小姐若是嫁到李家,李家的人会如何看她?她已经没有了老夫人看护,大老爷大夫人也不在,谁能给她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