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郡主……三娘并不是说她不好,只是却是不合适的。

名声什么的,三娘倒是一点儿也不看重,那玩意儿又不能当饭吃。

只是惠安郡主性子太好强,王璟虽然看上去憨憨厚厚,很好说话,其实骨子里是很固执的,他应该适合一个性子温和的聪慧女子,而不是惠安郡主这样强势的。

再就是,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三娘知道惠安郡主是有心上人的。而且按照她的眼光……她应该不喜欢王璟这样的类型。楚岚秋和王璟……三娘将两人放到一起,只能苦笑着摇头。

王瓃和楚岚秋实在是两种完全不搭边的人。

三娘希望王璟能婚姻幸福,自然就希望他和他未来的妻子能琴瑟和谐,真心真意。而不是貌合神离。

王璟和惠安郡主两人,三娘实在是没有办法想象。

“哥哥,那你怎么看?”三娘小心地问道。她虽然不看好王璟和惠安,但是她也不能罔顾王璟自己的想法。王璟喜欢练武,万一他就是喜欢惠安郡主那样英姿飒爽的,她也不能硬逼着王璟改了喜好。

不想王璟却是将头摇得飞快∶“快饶了我吧!我可不想天天被鞭子抽!”

此话一出,后面传来几声笑声,三娘往后一看,便只见到几个低头的脑门。王璟的脸却是红了。

三娘转头问道∶“什么被鞭子抽?郡主还打过你不成?”

王璟往后看了一眼,见丫鬟们没看这边,才悄悄点了点头,又小声地将那一日自己在路上遇见了惠安郡主,在她马下救了一个孩子的事情说了。

三娘闻言若有所思∶“我就说,怎么礼亲王妃会突然将目光投到了你的身上。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定是王妃见王璟扫了惠安郡主的脸面,却毫发无伤,所以想着王璟能治得住那个刁蛮郡主,所以才会有了这种想法。

三娘却是知道,惠安郡主性子虽然张扬不羁,但是并非是一个不讲道理的。她不找王璟的麻烦,绝对不是看上王璟了,而是她自己理亏。说起来这个郡主身上,也不是没有优点的,至少比起某些什么一样是皇家的人的什么县主的,要可爱得多了。

“哥哥不愿意这门亲事?”三娘偏头琢磨道,到也不是想要听什么回答。

王璟却是坚决地点头∶“不愿意。”真不愿意!

他从来没想过要娶一个像是惠安郡主那样的回去,快饶了他吧!

三娘瞥到王璟那一张苦瓜脸,“噗哧”笑了。

瞪了王璟一眼,笑嗔道∶“行了,别这一副表情了。你不愿意娶,人家郡主还不乐意嫁你呢,臭美什么啊!”

王瓃倒是不好意思地“嘿嘿”笑了。

三娘摇头笑道∶“行了,你不愿意那咱就不娶了。不用担心。”

王璟闻言一喜,不过随即又犹豫道∶“可是叔祖母说,礼亲王妃不像是庄郡王妃那样好打发,她在太后面前也说得上话。那个……妹妹你有什么办法?”

这世上最难拒绝的人,是那种几乎从来不开口要求或是请求人的人。这样的人就是有这样一种让人无法拒绝的力量。

礼亲王妃就偏偏是这一种。

礼亲王性子胡闹,放荡不羁,礼亲王妃却是一个很方正的人。她在上流社会的贵夫人中间,很有一些威望,即便她很少在各种场合中露面。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跟会叫的狗不会咬人一样,你可以把这种沉默当作是一种力量。

“我知道叔祖母的难处,你放心,我不会让她为难的。”三娘笑着安慰王璟道。 王璟其实是一个很体贴的人,他尽管不喜欢惠安郡主,不想答应这门亲事,但是他更加不想让疼爱他的长辈们不好做。

“拒绝不了别人的要求的时候,还有一个办法,就是让她自己知难而退。”三娘朝着王璟眨了眨眼。

王璟一瞬间笑容灿烂了起来,也不问什么,只得意道∶“我就知道妹妹你有办法,你是最聪明的!”

第四百一十二章鸳鸯谱

又过了两日,三娘陪着老王妃进宫。

老王妃与太后有些远房的姐妹关系,两人在闺中的时候就交好。后来又一起做了皇家的媳妇,渊源颇深。

之前庄郡王犯事惹怒了皇帝的时候,也多亏了老王妃豁出去一张老脸去走了太后的路子,才得以保全了庄郡王。

老王妃回京之后,很少去外头路面,平日里只称病在家。但是还是会隔三差五的就进宫一次与太后说话。老人家,总是喜欢与一些有着共同回忆的人聊天,因为她们喜欢回忆年轻时候的事情。

太后一直很喜欢三娘,老王妃进宫的时候也经常会带了三娘一起去。嫁给宣韶之后,进宫的机会到是比之前更多了一些。

三娘倒是不排斥这种进宫见架的事情,处在她这个位置的命妇们在领导们的面前露脸,就跟现代的明星们需要在媒体面前保持一定的曝光度一样,也是身价的一种体现,有益而无害。

三娘虽然不虚荣,但是也绝对不会清高。

太后娘娘见了老王妃自然是很高兴的,这与她平日里因为工作需要,频繁的接见内外命妇们不同,老王妃算是她的闺蜜,两人在一起说话要随便的多了。

两位老人忆完了往昔,接下来就要说当下了。自然而然的便说起了晚辈们的婚配问题,三娘如今已经嫁为人妇,遇到这种话题自然也不需要再刻意回避了。

太后一脸愁容地道:“……别的我倒是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就是阿礼家的两个孩子。阿礼是个万事不管的荒唐性子,这也是先皇当初给惯出来的,可是云儿现在也将他父王那性子学了哥十成十,哎上次云儿进宫,我就问他了,什么时候能收一收心,娶一房世子妃回来。你猜这孩子怎么说?”

太后无奈地摇了摇头:“这皮厚的臭小子说以他的人品,他一定要娶一个才貌双全,能配得上他的。可是纵观如今京城未嫁的名门闺秀,聪慧的长相欠佳,长相好的又全是绣花枕头”

宣云世子是每次太后同老王妃诉苦的重头戏,太后每次一提起她就气得咬牙切齿一般,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到她对宣云是很宠爱的。

礼亲王与先皇建武帝年纪差了近两轮,加上礼亲王生下来不久生母就去世了,他被皇帝交给了当时的皇后,也就是建武帝的亲生母亲抚养。两人虽然不同母,但是也与同母无异。

建武帝对其他的异母兄弟血腥镇压的时候,礼亲王还是一个穿着开裆裤成日里跟在他后面“皇兄长皇兄短”的小奶娃。说是兄弟,不如说是儿子。

等到礼亲王长大了的时候,建武帝身边的兄弟们除了庶长子出生的庄亲王,就只剩下礼亲王了。孤家寡人的建武帝对这个看着长大的弟弟自然是宠爱非常有求必应,有时候连他的亲生儿子都得靠边儿站。

作为建武帝当初的正宫皇后,如今的太后娘娘对礼亲王府自然也是不同一般的。礼亲王爷也是她看着长大的。

老王妃笑道:“有其父必有其子当年礼亲王娶妻的时候不也一样让您和先皇费尽了心思?”

太后似乎也是回想到了当年的事情,与老王妃两人相视着摇头一笑。

三娘自然是听不懂的,当年的事情离她有些远了,两个老人因为共同经历过,所以很又默契,常常是你开了一个头,另一个就已经知道了。这种事情是陪着任何哪两位上了年纪的老人聊天经常会遇到的。

“哎云儿这小子我是管不住了,只盼着他那一日突然想开了,正正经经的娶个世子妃吧。只要人品端正,家世过得去我就没有别的意见了。”说起来太后对宣云还是很宽容的。

世事也确实是如此,你平日里越是循规蹈矩,让别人对你的期望值高了,那人家对你的要求自然也高。若是你平日里就是一副放荡不羁的性子,那么世人反而会对你宽容许多。偶尔你端正一回便会得到无数的夸赞,倒是那些循规蹈矩的,不管你做的再怎么符合这个世界的道德标准,别人都会看作是理所当然。

“礼亲王妃不是打算为云儿聘娶魏家的姑娘么?姨表亲,亲上加亲到也不错。”老王妃道。

三娘被这话吸引了注意力,老王妃口中的魏家姑娘难道是魏云英?三娘知道魏云英自幼就对宣世子有着别样的心思,但是宣云对魏云英可是瞧不出半点的男女之情。而且宣云不是还放话说要娶才貌双全的么?

魏云英性子憨直,率真可爱,相貌也比幼时清秀许多,但是她与宣世子的要求可是南辕北辙。

而且这话,三娘也从来没有从魏夫人口中听到过,好像魏夫人并不乐意自己的女儿与宣云走的太近。三娘理解魏夫人的想法,若是她有女儿,也不希望被宣云那种风流男人祸害。

太后似是也没有听说过这话,皱眉思索了一会儿道:“你说的这个魏家小姐上次随礼亲王妃一起经过宫,我还记得。只是这话你是从哪里听来的?我怎么没有听谁提过?”

老王妃笑道:“阿礼媳妇倒是没有说过这话。不过大家看她总是喜欢将这个外甥女带在身边,似是隐隐又那个意思,大家有所猜测罢了。不过魏夫人倒是一直没有表态,这事儿也不见的能成。”

太后恍然:“难怪最近几次进宫,阿礼媳妇总是带着那个魏家丫头。有一次还问我那小姑娘如何。我当时到没有在意,那丫头……看着却是平凡了一些。”

太后这话说的含蓄,意思不过是她觉得魏云英与宣云不是很般配,便根本就没有将两人往那方面去想过。

老王妃倒是不以为然:“娶妻当娶贤,相貌如何倒是其次。我见那位魏夫人为人处事很有章法,是个能干的,想必女儿的品性还行。”

太后闻言失笑了:“瞧我,被云儿那小子牵着鼻子走了。你说的对,娶妻自然是品性为第一。既然阿礼媳妇有这个意思,那下次她再带那丫头来了,我可就得要好好看一看了。说起来阿礼媳妇也有一阵子没有进宫来了。”

老王妃似是想起了什么,看了三娘一眼:“我昨日听说阿礼媳妇派人去了一趟温家园,似是要为惠安郡主择婿。”

太后闻言皱眉:“惠安?”

虽然同为不羁的性子,但是太后明显的对男子要比对女子宽容很多。宣云在她看来不过是顽皮了些,她还是很宠爱的。惠安郡主,她却不怎么喜欢。

在太后心里,女子就要像三娘这样的,熟读女戒,说话轻言细语。长辈们要她作陪的时候就在一旁认真听着,只是不得长辈允许也不会轻易插嘴说话。

“惠安的年纪确实是该说亲了,之前我也跟阿礼媳妇提过几回。不知她看上的是哪一家?”

老王妃笑道:“好像是王阁老的侄孙,刑部侍郎王栋王大人的儿子。对了,也是三娘的亲哥哥呢。”

太后和老王妃的目光一起投了过来,三娘想,终于来了。她就知道今日进宫会说起此事。

太后也笑了:“既然是这孩子的哥哥,想必人定是不差。今年多大了?进仕了没有?”

三娘一一回了王瓃的基本情况。

老王妃道:“这孩子我见过,是个沉稳懂礼的好孩子,确实不错。”

太后点头:“既然你说不错,那定是真不错。”

三娘心中腹诽:我哥哥当然是不错问题是,你们能否问一下男方的意见?怎么瞧着这就要点了鸳鸯谱的样子?

说起来,太后虽然不喜欢惠安郡主,但是惠安毕竟是姓宣。在太后的脑子里,宣家人的利益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可是三娘今日就是来搅和的,没打算让太后她老人家将这鸳鸯谱点成功。

三娘温顺地道:“这事我到是没有听说过呢。虽然我哥哥总说要先立业再成家,不过先将婚事定下来也好。”

太后和老王妃也点头称是,三娘想了想却是又笑了:“只是,若是郡主与我哥哥结亲,这到是有意思了”

太后疑惑道:“怎么有意思了?”

三娘偏头道:“按礼,现在我和夫君管郡主叫姑姑,若是郡主嫁给了我哥哥。那我与夫君是管郡主叫姑姑还是叫嫂子?宣云世子,哥哥还有夫君若是同桌吃饭,谁长谁幼?这辈分的问题,到是惹人头疼呢。若是平常百姓之家,这到也没有什么。可是宗室若是在辈分上乱了套,到是不好了。”

别人或许不怎么在乎这个,但是太后是很在乎这些lun理纲常的。闻言果然眉头就打了结,之后便也不再提这个问题了。又与老王妃说起了别的。

第四百一十三章 后宫

三娘陪着太后她们又坐了一会儿,皇后宫里却是派人来了。

来人跟太后请了安之后道:“皇后娘娘让奴婢来看看镇国将军夫人现在有没有空,娘娘请将军夫人去一趟凤栩宫。”

三娘闻言有些奇怪,皇后与她向来不亲,这次单独召见她所为何事?

太后便对三娘道:“这里也没有什么事情了,既然皇后召见你,你就去一趟吧。我与你祖母再说说话。”

三娘便只有起身领命,跟了那宫女出去了。

皇后的宫殿,三娘也不是没有来过,一路走来到也熟悉。因为与皇后宫中的宫人并不熟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三娘便也没有打听,反正都要去的。

三娘进皇后凤栩宫的之后,宫女并没有将三娘引去皇后的正殿,而是带了她往偏殿去了。三娘有些奇怪,这时候她不问也不对了。

“这位女官,请问皇后娘娘她不在正殿吗?”

那宫女回身道:“回将军夫人,娘娘她在正殿,不过荣嫔娘娘现在住在偏殿。皇后娘娘命令奴婢带了夫人您直接去偏殿见荣嫔娘娘。”

荣嫔?三娘想起来了,前一阵子沈凤娇怀了身孕之后被升了分位,好像封号就是荣嫔。

三娘皱眉,她不记得她与这位荣嫔娘娘有多熟悉啊。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她人已经到了偏殿了。宫女进去禀报了之后,就来请她进去。

虽然是偏殿,但是看的出皇后对沈凤娇还是不错的。屋子里的摆设都是些贵重的器物,连脚底下都铺了厚厚的毯子。

透过珠帘,三娘看到一个人影正靠躺在了次间的榻上。三娘跟着宫女走了进去,便看到躺在榻上之人正是沈凤娇。

她因为正怀着身子,面上看上去比当姑娘的时候要圆润许多,皮肤确是比以前白净了。慵懒的样子,加上恬静的表情到是让她看着比以前要好看许多。

“你来了”沈凤娇见到三娘很是高兴的样子,从榻上坐了起来。一旁伺候的宫女却是吓了一跳,赶紧的上前去将她扶住了。

“荣嫔娘娘,您小心一些,若是磕着碰着了,奴婢们可就没法对皇后娘娘交代了”

沈凤娇有些不好意思:“哪里就那么容易磕着碰着了?我身子好的很呢,蹦蹦跳跳都没有问题的。”

那宫女却是被吓了一身冷汗:“娘娘,奴婢知道您身子好。但是你若是受到了一点磕碰,奴婢们怕是脱不了伺候不尽心的罪名。”

沈凤娇似是想起了什么,有些讪讪地对三娘道:“你别见怪,也不怪她们大惊小怪。实在是皇后娘娘太紧张我了,上次因为差点不小心就要摔了,皇后娘娘大发脾气,将我这里的宫女们都斥责了一遍,还让人往地上铺设了厚厚的毯子。我现在只能在床上躺着,或者在榻上靠着,平日里若是要走走,身边自少有四个人搀扶着。”

三娘先是与沈凤娇见了礼,之后才笑道:“你怀了身子,平日里小心一些也是应当的。等孩子生了下来,你便是想要怎么蹦蹦跳跳都可以的。”

沈凤娇闻言摸了摸自己圆圆的肚子,嘴角带着当母亲的人才会有的温柔笑意。

母性真的是很神奇的东西,她能柔化人的面容,也能给人增加魅力。

“你说的对,我辛苦一些到是无所谓,只要他平平安安的就好。皇后娘娘对我是真的很好,平日里吃穿用度都是比照她的份例。因为怕我一人在屋里待着憋坏了,便总是找人来陪我说话。昨日她问我在京中有没有什么相熟的人,我想了想,我进京不久就进了宫,说起相熟的人真是寥寥可数。不过到是对你,阁老家的那位小姐还有苏小姐要熟悉一些。不想你今日正好进宫来了,皇后就派人去请你过来陪我说话。对了,会不会打扰到你了?”

沈凤娇有些不好意思道。

三娘摇头:“我与祖母在太后宫里陪太后说话,想必她们两位老人家正嫌我一个小孩子在旁边什么也听不懂有些无趣呢。”

沈凤娇高兴道:“那就好,以后你若是再陪王妃进宫,便过来与我说话吧?我都是有空的呢,说起来整个皇宫没有比我更闲的了,整日除了负责吃就是负责睡。就像,就像……”说道这里沈凤娇说不下去了,自己在那里笑倒了。

三娘见她心情很好,也很开朗,便知道皇后是真的对她不错。不过皇后是对她好还是对她肚子里的孩子,那就难说了。

当今皇帝虽然也只是二十来岁,但是这个时代,像他一般大的人都是儿女成群了。但是他却只有一个听说身体不好,脑子有些不清醒的皇子。皇后生的嫡子去年便夭折了。

皇帝急不急不知道,皇后肯定是急的。偏偏今年一大批新人进宫,听说这当中有几个还是很有些家世背景的,若是别的身世不错的姑娘先皇后怀下皇子,皇后的地位怕是会被动摇。

所以沈家的沈凤娇在这个时候被送进了宫,还是先秀女进的宫。现在看来,这个先机抢的很好,沈凤娇先别的美人们怀上了。

皇后对这个孩子自然是看重的,若是她以后生不出来一个皇子,很可能就要靠着沈凤娇的这个孩子。是男是女还未可知,就被寄予了极大的希望。

三娘陪着沈凤娇聊了一会儿,多半是沈凤娇问她宫外的事情,再听她说罢了。只是沈凤娇对京城的事情所知毕竟有限,就算是相问什么也问不出来。

三娘便主动挑一些京中最近发生的,又无关紧要的趣事说给她听。

正说着话呢,外头有人报说有两位美人过来看荣嫔娘娘了。

三娘便停住了话头,不一会儿,人便进来了。

当先进来的一人三娘不认识,但是后面的那人三娘却是认得的,是沈月娥。

沈月娥与在宫外的时候相比瘦了一些,但是脸色和精神到还是不错的样子。听说她进宫之后还一直没有得到机会侍寝。只是几个官员家送进宫的女儿,都被酌情给了封号。刚刚听外面禀报的人说的份位是美人。九品的美人,份位虽然不高,但是总算是与宫女们区别开来了。

沈月娥与另一位美人过来给沈凤娇行礼。沈月娥抬头看到三娘,愣了一愣,随即便点了点头。

“荣嫔娘娘您昨晚睡的好吗?我今日准备了一些笑话说给你听呢,魏姐姐她给你弹琴。”另一位信林的美人性子看上去比较活泼,一来就笑眯眯道。

三娘也知道她们是来做什么的了,是来给沈凤娇解闷的。

宫中的等级十分森严,就如同官场上的官大一级压死人。而沈凤娇能这么风光除了她有皇后这个靠山,最重要的是她肚子了怀上了龙种。

“呀,我最喜欢两位妹妹来陪我说话了。林妹妹和魏妹妹都投我的缘。”沈凤娇笑得两眼眯眯,看上去平日与她们走的比较近。

林美人道:“妹妹也喜欢与姐姐说话呢,所以每日都盼望来你这殿里,只是怕有时候会打扰了娘娘您休息。让皇后娘娘怪罪就不好了。”

沈凤娇忙道:“不打扰,不打扰,我喜欢你们来陪我说话。”

魏月娥一直安安静静的在那里站着,看上去温和又恬静。她已经不穿那一身穿了十几年的红色衣裳了,身上的是一身碧色的衣裙,与那位林美人身上的相似,想必是宫中发放下去的内制衣裳。

这样的魏月娥让三娘很陌生,仿佛她的记忆里从来就没有出现过那个一身火红,性子暴躁,骄傲倔强的姑娘。

“我是一直有空的,倒是魏姐姐怕是以后没有什么时间过来了。”林美人捂嘴笑道,看了魏月娥一眼。

“哦,怎么了?”沈凤娇看向魏月娥。

魏月娥抿嘴一笑,林美人却是抢先道:“魏姐姐她最是讨人喜欢了,不知怎么的就得了太妃娘娘的眼缘了,说是要她陪着去抄佛经呢。”语气中不乏些嫉妒。

沈凤娇笑容依旧憨厚:“哦,太妃娘娘啊,那魏妹妹就去吧,我没有关系的,林妹妹陪着我说话就好了。”

魏月娥却是瞥了那位林美人一眼,淡淡道:“不过时早上一段事件罢了,用不了多久,来陪娘娘说话的时间还是有的。”

三娘暗中看着,没有说话。

这宫中果然是不好混的啊,还没开始侍寝呢,就已经斗起来了。

不过魏月娥进宫这么久了,还未得到侍寝的机会,想必也是心急了。

她终究还是沉不住气的性子啊,三娘感叹。

看样子,这位林美人口中的太妃娘娘应该是那位静太妃了。先皇留下来的那些妃子在新皇继位之后都迁到了后面比较偏僻的宫殿。

但是这位静太妃因为在太后还是皇后的时候就与太后关系很好,所以太后给了她许多的特权。就连住的地方也离太后的慈安宫不远,平日里也经常找她说话,连皇帝对她也很是敬重。

三娘也曾经在太后的宫中见过这位静太妃一两次。

第四百一十四章 提点

(加更)

三娘陪着她们又坐了一会儿,直到外面又有宫女进来道太后那边派人过来问,三娘什么时候能回去,老王妃快要离宫了。

三娘便顺势起身告辞。

沈凤娇有些不舍,但还是笑着道:“我派人送你过去吧。”

三娘正想点头,魏月娥却是笑道:“我正要谴我的丫鬟回去帮我拿绣篮子呢,上次不是说了有针线活儿要请教姐姐的吗?不如就让我的丫鬟送将军夫人去太后那里吧。”

那位林美人掩嘴笑道:“魏姐姐真是一个伶俐人儿,瞧我人笨嘴笨的就没有想到要顺道送这位夫人一程,难怪宫中上下没人不喜欢姐姐你的。姐姐以后可要多多提携一点妹妹啊。”

魏月娥面色不变,只淡淡一笑,似乎不将这位林美人的话放在心上。

沈凤娇更像是没有意识到眼前两位美人之间有什么矛盾,依旧是笑眯眯的:“那就让魏妹妹派人送你吧。三娘,我就不起身送你出去了。”沈凤娇亲热地对三娘道,似乎两人是认识多年的老友了。

三娘笑着点了点头。

魏月娥让人去把自己的丫鬟唤进来,不出三娘所料,来的人正是莺歌。

莺歌到是与在宫外的时候没有什么不同,只是面上的表情更加沉稳,头也低得更低了一些。

她目不斜视地进来朝着各位主子们行了礼,便等在一旁听命。

魏月娥朝莺歌道:“这位夫人你也是认识的,你就替我和荣嫔娘娘送她去太后宫里吧。”

莺歌抬头看了三娘一眼,面色不改地应了。

三娘朝魏月娥道了谢,便往外去了,莺歌与她隔了半步远的距离为她引路。

其实三娘来的时候,身后还跟了几个小宫女的,说是引路,也不过是一个礼节罢了,表示的是对客人的重视。

三娘走到鹅暖石小径上的时候,脚下似乎是滑了一下,莺歌眼明手快地将三娘扶住了。

三娘心有余悸得轻拍胸口道:“今日的鞋子穿的薄了,走这种凹凸不平的地方还有些不习惯呢。”

莺歌低声道:“奴婢扶着夫人走吧。”

三娘轻轻拍了拍莺歌的手:“那就多谢你了,我还真怕我走不稳摔了呢,那可就就要出大洋相了。”

后面的几个小宫女闻言轻笑出了声。

三娘让莺歌扶着,一边走一边与她闲聊,也只是轻声说一些无关痒痛的话,像是只是为了打发时间。

待听到了几声清脆的鸟叫,三娘抬头便见在路旁的一颗树上有一只鸟窝,几只小鸟在上面探头探脑叽叽喳喳。

三娘笑道:“我想起来了,去年的这个时候我还在娘家。家中庭院里有两棵大槐树,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一窝鸟儿。我堂兄小的时候因为不小心弄伤了祖父养的一只金丝雀,被祖父狠狠地责罚了一顿,之后就特别不喜欢鸟。他见家中来了一窝雀儿,便想要用自制的弹弓打了下来。”

宫中的生活很是枯燥,所以这些能动会叫的小生命很是得宫女们的喜欢,鸟儿,蝴蝶,园中的花草,这些都时这些小宫女们眼中的亮色。

所以正看着头上的鸟窝的几个宫女闻言都面露不忍:“呀,夫人,那那些鸟儿们最后怎么样了?”

三娘想了想:“那一窝有好几只呢,说来也奇怪,那些小家伙们也像是有灵性的。平日里总时叫喳喳的好不快活,但是在我兄长拿了弹弓来的时候,却是不怎么叫唤了,也不探头出来。”

一个小宫女道:“许多动物都是有灵性的,听说它们有时候能嗅到危险呢。”

三娘笑着点头:“或许就是这样吧,鸟儿们嗅到了危险不敢动了。不过小家伙们也有失去耐性的时候,这样我堂兄在树下只站了一会儿,便有一只平日里最是活泼的鸟儿探出了头来。”

“呀,那您兄长打中了没有?”

三娘叹气着点了点头:“我兄长眼色是很准的,那只鸟儿才探头试探着要飞出来,就被射中了。那鸟窝小,鸟儿又多,想必窝里也不怎么透气,它憋坏了吧。只是忍一会儿,以后便还有能飞上天的机会,它沉不住气先探出了头,自然就要先遭殃了。”

小宫女们都摇头叹气。

三娘看了莺歌一眼,不经意地道:“想必枪打出头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难怪老猎人们都说,打猎的时候,拼的除了箭法之外还有耐性,谁能耐得住,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后面的话三娘说的很轻,不仔细听根本就听不到。莺歌却是立即抬头看了三娘一眼。三娘没有看她,只注意着脚下的路。

莺歌低着头似是在看路也像是在思考,眼见着太后的慈安宫就要到了,莺歌几不可闻地对三娘道了一声“谢谢”

三娘拍了拍莺歌的手,面上却是没有别的表情。只是心里还是高兴的,莺歌果然是个聪明的,能听得懂她的暗示。

三娘刚刚在沈凤娇那里看到魏月娥,从哪位林美人有意无意透露出来的信息中得知,魏月娥有些急躁了,并在四处找门路。

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

沈凤娇并没有早她多久进宫,却是已经怀上了龙胎,身份也因此水涨船高。而魏月娥长得比她好,性子比她伶俐却是连侍寝的机会都没有。魏月娥这几年修身养性的功夫做的还不错,至少无论如何,她的表面功夫已经做的算是很好的了,却依旧还差了一些火候。

如今后宫的掌控权还在皇后的手中,她弄进宫的沈凤娇已经坏了身孕。按理说这时候正是这些新人们好出头的时候,可是被安排侍寝的新人却寥寥可数。

当然皇帝最近日理万机可能是一个原因,但是若是三娘处在皇后的那个位置的话,这个时候抛出一点小诱饵再坐山观虎斗是最好的时机,毕竟沈凤娇肚子里的孩是男是女还不一定,皇后的位置还不是稳若泰山。

这个时候抢着出头的最后不一定会有好结果,形势不明的时候,与其跳出来当各方的靶子,还不如收敛锋芒,隐到暗处。

韬光养晦才是宫中长久的生存之道。

说实在的,三娘并不想介入后宫的这些纷争当中,魏月娥最后如何自然是她自己的造化。可是三娘不忍心看着莺歌不明不白地被当了炮灰。

“宫女什么时候能出宫?”三娘闲聊般道。

莺歌顿了顿,低头道:“一般的宫人二十五六岁就能被放出去了,但是主子们身边伺候的大宫女是要到三十五岁之后再听从主子的安排。”

“三十五岁啊……”三娘轻声道。

莺歌是魏月娥从宫外带进去的,她与一般的宫女不同。若是魏月娥能升到高位,她自然是魏月娥身边的大宫女,若是魏月娥自己时运不济,那么莺歌要活下去都难,别的就更难了。

三娘叹气。

太后的慈安宫就在眼前,殿里已经有宫人迎了出来,三娘顿住了脚步。

她转过身,借着身形的遮掩将手中的一物塞到了莺歌衣袖下的手中,莺歌一愣,抬头看向三娘。

三娘看着她笑,轻声道:“落子无悔,你保重吧。若是……尽力保住你自己。”三娘不希望莺歌被魏月娥牵连。

莺歌低着头,眼睫毛轻颤。

三娘声音大了些:“多谢你送我了,也回去替我谢谢荣嫔娘娘和魏美人。”

莺歌低头行了一礼,躬身退下了。

三娘笑了笑,便往太后殿里去了。

她今日进宫的时候就想过或许能见莺歌一面,刚刚给她的也不是什么别的东西,只是再俗气不过的银钱罢了,但是却也是她需要的。

这世上,人们市侩的程度是与他们头顶的门檐高度成正比的。

在普通的高门大户中,下面的人尚且喜欢看碟儿下菜,这皇宫就更不好生存了,没有地位又没有金钱,寸步难行。

魏月娥进京的时候,刘氏可能会给她一些银子,但是莺歌一个丫鬟积蓄毕竟有限。

她给莺歌银子,其实还有一个意思,就是希望她能自己顾好自己。若是有一日,魏月娥遭了殃,三娘希望莺歌能为自己走出一条路,要在宫中走出一条路来,钱财是不可缺少的。

她的银子是给莺歌的,而不是魏月娥。

三娘走进慈安宫的时候,太后身边的春嬷嬷走了过来,那些小宫女都退下了。

三娘与春嬷嬷打的交道也多了,亏得蒋太医的关系,三娘与春嬷嬷也算是有些交情。

“太后娘娘和王妃还在说话吗?”三娘笑着道。

春嬷嬷面容和蔼:“王妃正等着您呢,刚刚又来了几位夫人,也在里面。”春嬷嬷暗示太后与王妃并没有在说什么不为外人道的私房话,进去无妨。

三娘朝春嬷嬷一笑,点了点头:“礼亲王妃最近没有进宫吗?我也许久没有见到她了呢。”

春嬷嬷想了想,也笑道:“是有一阵子没有进宫了,不过想必也快要来了吧。太后娘娘已经念了她好几次了。”

第四百一十五章 皇宫那点事儿

三娘沉吟道:“想必王妃娘娘正在为郡主的亲事操劳,哎可惜,因为我的关系郡主她与我哥哥辈分差了一截,不然到也是一桩好姻缘。”

春嬷嬷笑着道:“怕是礼亲王妃一时半刻没有想到那上头去,等她下回来了老奴会先在一旁提一提的,免得最后她说了一桩好事,太后又觉得不妥当,驳了她的脸面。”

三娘笑了,果然这春嬷嬷能在太后身边伺候几十年,是个再伶俐不过的人了。

她刚刚仅仅在太后那里打了预防针并不能保证万无一失,因为万一礼亲王妃还是对太后提出了这件事情,太后娘娘最后也不是就没有准了的可能。毕竟礼亲王妃是从来不轻易开口的人。

所以三娘刚刚在太后娘娘面前那么说,并不是寄希望于太后最后能驳斥了礼亲王妃,而仅仅是想要从太后那里讨一个态度罢了。

这件事情的关键还是礼亲王妃,必须要礼亲王妃自己打消了这个念头才行。

王妃即便是再想要王璟娶惠安县主,却不得不考虑太后这个皇室尊长的态度,若是她明明知道太后对这桩婚事不是特别赞同,最后还拿出来说的话,那就不是礼亲王妃了。

为尊为长者,即便是一句话也不说,聪明的下属和后辈也应该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