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娘苦笑不得,王筝这股子匪气还真是时不时就冒出来。

那丫鬟便小声到:“刚刚刘成两口子被姑爷赶出来了,说是他们要是不乐意要赏钱以后家中给赏钱的时候就给他们扣了。还说他们明明是内院的管事,却拿这事儿闹到他面前,这是……是……逾什么级,按律例要先打五十板子再让他们说话的。但是看在他们是苏家老人的份上就允许他们说完了再去后院的刑房领板子。”

丫鬟画屏眼睛亮晶晶的:“小姐,姑爷他是站在您这一边的,他没有不信任您。刚刚姑爷身边的小六还说了,姑爷说以后谁要是再敢质疑您的决定,就先去领了一百板子再说。”

王筝闻言,面上也是带了笑意:“他真这么说?”

画屏点头保证:“是伺候少爷的小六说的,一字不差。”

王筝忍不住弯起了嘴角,想了想又瞪向自己的丫鬟:“你又从他那里乱打听,若是被人知道了……”

“不会不会,小六不会说的。”画屏赔笑,“小姐您别生气,我以后不打听了。”

王筝摆手让自己的丫鬟出去了。

三娘看着王筝笑:“看来姑姑您以柔克刚还进行得不错,我就放心了。”

王筝瞪着三娘,却是忍不住“噗哧”笑开了。

“刁钻的死妮子,以后我不笑话你了还不成么?就会记仇”

三娘看着王筝那掩饰不住的喜意,心中也不禁为她感到高兴。王筝出嫁之后,她一直担心苏敏之因为对她又偏见,所以对王筝也带了偏见。这样的话,她心里会十分过意不去。

如今看来,苏敏之也不是那种是非不分,不通情理之人。至少,他会包容也会维护。男人有了这些特质,也不会坏到哪里去的。

第四百六十章 来客

三娘与王筝又说了好一会儿话,苏成之与方静宜才姗姗来迟。

自然少不了被王筝好一番的数落。

王筝见苏成之明明说好了去拿笛子的,却是空手而来,不由得嗔道:“让我和三娘白白等了这么些会儿,难不成你刚刚是带着静宜逛花园子去了?不是说了要吹笛子么?”

苏成之看了看王筝又看了看三娘,皱眉:“刚刚我已经给方姑娘吹过了,她是个行家,还给了我些许子建议,我听了之后觉得很受用。再给你们吹的话,你们也听不出我的笛声的好处,何必为难你们也为难我?今日还是算了吧。”

王筝闻言被气笑了,朝着三娘道:“你听听,这都是些什么话?这是叫做得陇望蜀么?你们可是知道,你们不在的时候,她每日一起来第一件事儿就是跑我这院子里来吹吹弹弹来,现如今竟然嫌弃我听不出她乐声里的好处了”

苏成之理所当然道:“平日里府里就这么几个人,爹和娘年纪大了,说听着头疼,我自然是不敢在他们那里吹。哥哥每日都有差事,哪里有时间?我只能来找你了。”

王筝咬牙:“那还真是委屈你了以后为了不埋汰你的那些个宝贝,你还是不要来我院子里吹吹打打了因为我还真听不出来什么意境”

苏成之看了王筝一眼,犹豫了一会儿,有些纠结道:“其实你也没有那么糟,何必如此妄自菲薄?我也从未指望你能给我提出什么意见。”

“……”

三娘已经在一旁笑翻了。

方静宜也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两姑嫂耍宝,最后还感叹道:“瞧你们府中这么热闹,倒是让人羡慕地紧。”

王筝被苏成之气得猛灌茶水,闻言瞪了方静宜一眼:“我怎么听怎么觉得这是风凉话。若非我心胸还算宽广,天天对着这么个活宝,少说也得少活十年。”

方静宜在一旁笑着摇头。

几人正在这边说笑,一个丫鬟走了进来朝王筝行礼道:“少夫人,方家来了一位姓吴的嬷嬷,说是要见方大小姐。”

方静宜不着痕迹地微微皱了皱眉,很快又平复了下来,朝王筝道:“是我府上的管事嬷嬷,想必府里有什么事情,她们做不得主,所以急巴巴地找了来。”

王筝朝那丫鬟道:“去把那嬷嬷请进来吧。”那丫鬟便匆匆退下了。

王筝又对方静宜笑道:“我倒是忘记了,你如今也是当家姑娘了。方家那边也是片刻也离不开的,今日不管不顾将你请了来,怕是误了你不少事情。”

方静宜忙道:“你这么说不是见外么?你是因为认我这个朋友,才会请我与宣少夫人一起过府。我府中事儿多,我也十分无奈,不过你若是因为这样,以后便不去请我了,我可就不依了。能来你这里做客,我欢喜着呢。”

王筝高兴道:“既然你这样说,那以后我还请你过来说话。不过若是你实在是事忙,就打发人过来说一声,我这里不打紧,改时间也是无妨的。”

方静宜忙笑着应了。

不一会儿,一位年老的嬷嬷就进了来,给三娘等人皆行礼问安。

王筝体贴道:“定是你府上那些琐碎之事,你且与这位嬷嬷去隔壁间说去。我每日听府里那些管事的在我耳边叽叽喳喳的,好不头疼,实在是忍不得了。”

此言正中王筝的下怀。吴嬷嬷这个时候找到苏家来,定是府里出了什么大事。内院的事情,有些并不好当众说的。

方静宜带着吴嬷嬷去了隔壁间,又过了一会儿,她满脸歉意地回了来,朝大家道:“我今日怕是要扫了大家的兴了,刚刚嬷嬷说府里来了客人了。我祖母和母亲都身体不好,因是女客,父亲也不好出面接待,只得我回去安排了。”

王筝笑道:“什么扫兴不扫兴的,最多是成之她今日更是无心吹奏罢了,我正好耳根子清净呢。既是府里来了客人,那你就赶紧地回去吧,不然怠慢了客人可不好。我府上,你随时都可以来。”

三娘也道:“见了你们这些当家的人,我方才明白我这不当家的人真是身在福中。方小姐你赶紧回吧,赶明儿我下帖子请姑姑与成之,也给你下一张。若是有空你就来,事儿忙也不打紧,我与姑姑一样,都是随便之人。”

方静宜闻言高兴道:“那静宜就回去等宣少夫人的帖子了。”

“什么宣少夫人不宣少夫人的?听着怪见外的,你与我们一样喊她三娘就是了。”王筝瞪着方静宜道。

三娘也笑着点头:“我喊你静宜,你喊我三娘,不挺好?”

方静宜顺意地笑着喊了一声“三娘”,之后又与几人道别着离去了。

“她也是个能干的,伯爵府如今多亏了她主事呢,不然还不如同一盘散沙似的?”王筝摇头道。

“嫂嫂不是常说人无完人,所以对音律你也只有琴这一项还能勉强拿得出手。可是静宜她既能管家,又精通音律,书也读了许多。”苏成之皱着眉头看着王筝道。

王筝闻言却是笑了,三娘看了这个笑容不由得往后缩了缩,离这两姑嫂远一些。

王筝对着尚不知死活的苏成之笑的一脸温柔:“哎你嫂嫂我就不是一个完人,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啊。不过成之啊,你既精通音律,又看了不少的书,诗词歌赋样样能拿得出手,唯一不成的就是这些俗之又俗的家务,离这‘完人’仅仅差了这么一小步。不过这也不打紧,从明日开始你同我一起管家,嫂嫂势必要将你培养成一个‘完人’”

苏成之眨了眨眼:“我觉得,成不了完人也没关系,这世上毕竟还是普通人多。我……”

王筝笑着打断:“你不必说了,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晚上我会与母亲和你哥哥说的,想必他们也都会支持你成为一个‘完人’。”

苏成之苦着一张脸低头再不敢言语了。

王筝冲着三娘得意地一笑。

三娘在一边闷笑不已,看这一对姑嫂耍宝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苏府里,气氛依旧是欢欢喜喜,快快乐乐的。而刚刚离了苏家,上了马车的方静宜却是轻轻揉着自己的眉心,靠在车壁上闭目不言。

大丫鬟春华见了方静宜如此,不由得十分心疼。刚刚在苏家,她见自家小姐与几位小姐和少夫人相处,是真的开心,笑容也是与她们一般的明朗,她极少在小姐脸上看到这样的笑。

可是她知道自己家小姐与她们不同,她们有家族有亲人有夫家可以依靠,可以笑得肆无忌惮,可是自己家小姐却是什么也没有。尽管现在方家是小姐当家,却也还是得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错半步。

尽管如此,春华也还是希望自己家小姐能与王家和苏家的小姐们多多来往,因为至少能让自家小姐暂时忘记了府中那些烦心事。

方静宜靠着车壁靠了许久,终于睁开了眸子看向坐在一旁的老嬷嬷。她的眼神一如既往的平静温和,再也不见刚刚乍然显露出的疲态。

“人安排在哪里?”

吴嬷嬷看了方静宜一眼,也有些心疼她,毕竟也还是十几岁的年纪的女子,若是生在别家,自然是备受长辈们的疼宠。心中虽是如此想着,回话的时候却是没有丝毫的犹豫:“小姐您不在,夫人她勉强起身接待的。安排在了西院的客房。”

方静宜点了点头:“她说她是奉了李夫人之命进京的?”

吴嬷嬷点头:“夫人接待这位嬷嬷的时候,奴婢找了借口在外头伺候,亲口听见她说的。她是李家的管事嬷嬷,是李公子的生母李夫人身边伺候的。李公子前些日子突然带着二小姐回了他们李家。”

方静宜闻言笑了,摇了摇头:“就这么带着回了府?李园他这是想要故意毁了方静妍还是怎么的?那位嬷嬷因何进京,你没有听到?”

吴嬷嬷摇头:“之后夫人将里面和外面伺候的人都屏退了出去,就留了那位嬷嬷说话。因此,老奴也不知道她们说了什么。老奴怕事情最后会对小姐您不利,便悄悄从府里出来报信了。”

方静宜点头:“幸苦嬷嬷你了,方家能这么诚心诚意为我打算的,也就只有你们几个了。”

吴嬷嬷闻言鼻子一酸:“老奴几人是太夫人留下来照顾您的,自然应当如此。”

方静宜亲手倒了一杯茶水,递给了吴嬷嬷,吴嬷嬷赶紧双手接过了。

马车里坐了这么几个人,自然是有些热的,只是方静宜却是没有什么感觉。她坐在那里,心中思绪繁杂,想着即将要面对的,自己无法预测的未来,不禁有些恍惚。

只是该来的最后还是会来,无论如何,她只要挺过去里,日子总会越来越好吧?

第四百六十一章 目的

方静宜回府之后,回到自己的院子里换了一身衣服,之后便径直去了方夫人的院子。

方夫人这些日子气色已经好了许多,但是因为方静妍的缘故,觉得没有脸面出门见客,因此也不常出自己的院子,对外依旧是称病,也没有什么心思打点内院之事,总之就是有些心灰意冷的感觉。

好在方静宜将方家打理地井井有条,因此方家尽管处在京城众人茶余饭后的风尖浪口,方家却没有再出什么岔子。

方静宜进了方夫人的屋子,见她已经穿好了衣裳,正坐在桌子便翻看账本,笑了笑,走上前去给她请安。

“母亲,您今日好些了?”

方夫人每次见了方静宜总还是心理不自在的,只是这件事情原本也不是方静宜的错,反而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做出了那种事情,方静宜却没有多说半句,还帮着她管家,因此方夫人对方静宜实在是没有办法摆出一张冷脸。

“哦,我这几日好些了,今日天气好,下来走走。”

这几个月的天气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好不好的。不过方静宜却是点头笑道:“女儿早说了,您的病还是起来走一走,晒一晒太阳更容易好些。您能想明白,女儿也就放心了。”

方夫人点了点头,有些心不在焉地道:“不是说你接了苏家少夫人地帖子去苏家了么,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一个小丫鬟端了碗药进来,药还冒着热气,一看就是刚从炉子上端下来的。方夫人的大丫鬟指挥着那小丫头将药先放在通风之处晾着。

方静宜笑着在方夫人下手的椅子上坐下了,伸手拿过了桌子上地一张药方,一面看着一面道:“苏夫人来了客人了,女儿怕耽误了少夫人和苏小姐待客,就先告辞回来了。不过是女儿家在一处喝喝茶说说话罢了,什么时候去都是一样的。母亲,既然您的病已经大好了,元参这味药以后还是少用一些吧。您之前脾胃就有些不好,这药性寒,用多了怕是不好。等会儿女儿让人去请大夫来重新为您诊脉开方。”

方夫人一愣:“你还懂这些?”

方静宜笑着道:“久病成医,女儿喝了许多年的药,对一些常见的药材的药性还是略知一二的。”

方夫人点了点头,对自己的大丫鬟道:“药先端出去吧。”

方静宜又看向方夫人手边的账本,不好意思道:“母亲您突然生病,女儿也是被赶鸭子上架,管了这几日的家务。女儿毕竟年纪轻,经验浅,若是有做得不好的地方,还请您见谅。”

方夫人也看了一眼自己刚刚放下的账本,摇头:“你做的很好,没有什么大的错处。你到是个能干的,我也从未教过你这些,你竟是会了。妍儿她,我手把手的教,她却还是……”说道这里,方夫人顿住了,看了方静宜一眼,没有说下去。

方静宜到是并不介意:“女儿哪里懂这些?不过是每日在议事厅里装一装样子罢了。不过是母亲以前管家的时候就有条不紊,威严尚存。管事们无论做何事都已经有了一套章程,因此才没有出什么大岔子,实不是女儿的功劳。”

方夫人想了想,觉得方静宜说的也有些道理,便没有多说了。

两人又做了一会儿,随便说了几句闲话。方夫人正要借口自己有些乏了,让方静宜退下,有管事求见。

“夫人,那位李嬷嬷住的院子已经安排好了,被褥帐子奴婢都按着您的吩咐换了新的。”管事娘子一进来就禀道。

方静宜有些好奇:“母亲,家中来了客人了吗?难怪你今日起了身了,都是女儿不好,不应该这时候出门的,累的母亲你操心了。”

方夫人张了张嘴,却没有说出什么,只朝着那管事娘子道:“我知道了,你退下吧。她若是有什么需要,你尽管依着就是了。”

管事娘子应声退下了。

方夫人沉默了许久,才终于叹息一声,看向方静宜道:“在你出门的时候,李家派人来了。”

“李家?”方静宜愣了一愣。

方夫人点头,面上有些不自在:“是李公子的母亲,李夫人身边的管事嬷嬷。”自方静妍与李园跑了之后,方静宜什么也没有说,方夫人与方爵爷也从来没有在方静宜面前提起过李家的事情。大家都尽力维持着面上的这点体面。这是出事之后,方夫人第一次在方静宜面前说起李家。

方静宜有些呆呆的,坐了会儿,才勉强笑了笑,朝方夫人道:“哦,原来是李夫人派人来了。那她……”

方静宜没有问出口,方夫人却是明白方静宜想要问的是李家派人来做什么。方夫人看着方静宜,眼睛里有些同情又有些尴尬:“李园平安回到李家了。”

方静宜“哦”了一声,又问道:“静妍呢?她好不好?”

方夫人不自在道:“呃……还好,人平安。”回答的有些含糊。

方静宜松了一口气:“妹妹她平安就好,我也为她担心着呢。”

方夫人看了方静宜一眼,虽然不知道方静宜这话是真心还是假意,但是总比撕破脸大骂要好。

两人又沉默了一会儿,方夫人还是轻叹了一声,开口道:“静宜,李家派嬷嬷来,是来退婚的。”

方静宜闻言眼中光芒一亮,有些压抑不住自己的喜意。但是她还是微微将头低了低,将自己的表情隐藏了。

她着模样,看在方夫人眼中自然是另一种意思。方夫人有些尴尬道:“静宜,这件事是妍儿她不对,你……哎不过你放心,无论结果如何,我跟爵爷以后会补偿你的。李家若是不成了,我会给你另外找一户好人家。”她后面一句话说的有些勉强,她也知道,被人退了婚的姑娘,找婆家也找不到好的。何况如今伯爵府的名声已经越发差了。

方静宜抬头朝方夫人勉强笑了笑:“这都是命,怨不得谁。我是个没有福气的,若是李家要退亲,母亲您就做主退了吧,不必勉强。”

方夫人将方静宜虽然笑容勉强,但是语气却是坚决的,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她原本还以为方静宜听到自己连李园的嫡妻都没有办法做了,会大哭大闹。她想想就觉得头疼,若是方家再闹一次热闹,以后她与爵爷就真的不要再出门了。所以她一开始并没有打算直接与方静宜说。

“你是个好孩子,能想开就再好不过了。你……先退下吧,我要休息了。”说完了这些,方夫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了。她与方静宜关系也不算亲密,无话可谈。

方静宜顺从地起身:“那母亲你先休息,女儿打发人去请大夫进府,等您起身的时候再看诊。”

方夫人点了点头,方静宜便行了一礼退下了。

“夫人,大小姐她同意退婚,那二小姐是不是就能做李家的少夫人了?”方夫人身边的贴身丫鬟见方静宜出了院子,忙高兴地问方夫人道。

方夫人刚刚与方静宜说完了她不好开口的事情,心里正松了一口气。听了丫鬟的话,面上却是没有喜意:“这谈何容易?妍儿她……哎真是气死我了,她怎么能这么糊涂?没名没份的就跟着李园去了李家,李家的人以后能不轻忽她?她若是有静宜一半的让我省心我就知足了。”

丫鬟忙道:“大小姐她再好,也不是夫人您亲生的啊。自然只有自己的亲生骨肉才贴心。”

方夫人叹气:“这哪里是亲生的骨肉?这分明是孽障啊”

丫鬟安慰方夫人:“刚刚李夫人身边的李嬷嬷不是说了吗?只要您和爵爷答应退亲,她不会亏待我们二小姐的。这名分李家肯定会给的。”

方夫人苦笑:“她也只是说不会亏待罢了,名分?也最多不过是妾罢了。”

“小姐不是来信说李公子待她很好,一定会给她挣到正妻的名分吗?如今大小姐她主动让了位,那边又有李公子为二小姐争取。听说李夫人十分疼李少爷这个独子。依着奴婢看,这事情即便不适十拿九稳,也是差不多能事成。”丫鬟很乐观。

方夫人从自己的袖口抽出来了一分信,信封上面写着“母亲大人亲启”几个字,正是方静妍的笔迹。

方夫人抚摸着那几个有些洇湿的字迹,心疼万分:“我自然也是希望她能美梦成真。可是这世间,男子的话哪里就能轻易信的?妍儿她心性单纯,李夫人与李园说什么她便信什么……哎怪我以前没有好好的教她啊。”

丫鬟看了方夫人一眼,也不知道药如何安慰了。

方夫人看了那封信半响,最终还是起身亲自将信小心地放到了自己的梳妆匝子里:“无论如何,我还是要帮你的。就算最后没有事成,终归你也不会怨我这个当娘的,没有把你放在心上了。”

第四百六十二章 做主

晚上,方家各个院子里的灯都熄了,各条道路旁廊檐下的灯也灭了一半,方静宜的院子里卧房的蜡烛却是还燃着。

方静宜穿着一件式样简单的家常衣裳,再自己床前那并不太宽的地方缓缓地来回走着,似乎是在想着怎么事情。

“啪”的一声声响,让方静宜回过神来,转头看去。

“小姐,是爆灯花呢,您定是能心想事成的。”春华笑着道。

方静宜笑了笑,走到了自己的床边坐下,正要说话,门却让人轻轻敲了敲。方静宜看了春华一眼,春华会意,轻轻往门口走去。

不一会儿她又回来了,手中还拿着一物:“小姐,拿过来了。”春华笑嘻嘻地将手中地东西递给了方静宜,那是一封信,上头写着“母亲大人亲启”几个字。

方静宜朝春华笑了笑:“等会儿记得赏她十两银子。”

春华点头:“奴婢晓得了,小姐您赶紧看看,看完了再让她送回去。不知道这一回二小姐她又想使什么阴招来害您。小姐,她若是真的再来阴的,您可不许再心软放过她。她既然从来不顾及什么姐妹情分地,咱也要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才解恨呢”

方静宜没有说话,她走到蜡烛旁,将信从信封里拿了出来,打开一目十行的看了起来。春华眼睛亮亮地盯着她,见她终于将信看完了,自己主动上去接过,原样叠好之后又放回了信封里,口中还不忘急急道:“小姐,二小姐这封信上怎么说的?是不是想要串通了夫人害你?”

方静宜微微蹙着眉头没有说话,闻言对着春华示意了一下。春华明白过来,立即拿着自己手中的信,转身出去了。

过了一会儿她又回来了:“小姐,已经把信还回去了,银子也赏了她。”

方静宜已经坐回了自己的床沿,点了点头:“时候不早了,先熄灯休息吧。”

今日是春华值夜,她伺候着方静宜上了床,自己将灯挑暗了端到了外间。方便半夜起夜照明。

等她也在床下打好了地铺之后,听到床上的方静宜的呼吸与睡着的时候不同,知道她还没有睡,忍不住道:“小姐,二小姐她的信……”她不问清楚还是不放心。

方静宜不由得轻叹了一声,她知道自己若是不说的话,自己这丫鬟怕是会东想西想的,一夜都睡不着:“不过是要夫人劝我同意将亲事退了罢了。”

“这么简单?”春华有些不信,她觉得二小姐一肚子的坏水,从来就没有过什么善心,不时不时地给自家小姐干些添堵的事情她就不是方静妍了。

方静妍苦笑。信上自然是不止这些了,那位李夫人也是个厉害的,不愿意承担这主动退婚的骂名,便与方静妍说,若是方家能不让李家担半分责任而将这门亲事给退了,她才能同意方静妍进李家的门。

方静妍便让李夫人想办法让她传出得了“恶疾”,并且主动派人去陇西,好给李家面子。不让李家在陇西成为众人的笑柄。京城这边里陇西远,这里的消息暂时还未传扬过去。

不过纸是包不住火的,方静妍还以为她与李园的名声能得以保全不成?方静宜摇头,果然是太天真了。而那位李夫人,半点干系也不愿意担待,给方静妍的承诺也含糊的很,显然不是一个容易相与之人。

“不知道夫人会不会听她的传出我有恶疾。”方静妍淡淡道。

春华倒吸一口凉气,半响气愤道:“果然是狗改不了吃屎她也太恶毒了,抢了您的婚事不说,这‘恶疾’的名声若是传扬了出去,小姐您这一辈子就别想找个好婆家了。夫人她……二小姐才是她亲生的,她肯定会帮着二小姐的。怎么办?小姐?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她们算计我们吗?”

方静宜却是睁着眼睛看着帐顶,声音淡淡地却是透出了一些疲惫:“我在想,是不是女子非要嫁人才有出路?若是我有恶疾地名声传来出去,我自然是不用嫁人了,这样会不会活的更容易一些?这些年经历了这么多地人情冷暖,我是真的有些累了……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春华闻言呆了呆,有些结结巴巴道:“小姐,您,您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女子自然都是要嫁人的,况且您这么好,怎么能孤老一生?这……这也太不公平了”

方静宜闻言,头朝外面偏了偏,淡淡笑着打趣:“你放心,即便我不嫁人了,也会想办法为你和秋实寻一个好人家的。你们跟随我多年,我不会让你们与我一起孤老一生。”说到最后,语气却是认真的。

春华却是急急道:“小姐您这是什么话?您去哪里,奴婢就去哪里,你若是真的不嫁人,那奴婢也跟着您,一辈子伺候您,你只把秋实嫁了就是了。”

方静宜笑了笑,心中还是有些感动的:“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以后再说吧。眼前还有许多的麻烦在呢。”

“小姐,既然你已经有不嫁人的打算了,那还有什么麻烦?不就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吗?”

方静宜摇了摇头:“哪里有那么简单的?这婚也不是我们想退就能顺利退的了的。且看着吧。其实方静妍还真是没有必要这么对付我,我倒是也希望她能万事顺遂,她一开始若是好好与我商量,说不定我已经帮她做成了李园的正妻。李家少夫人的位置……我是当真不想要的。”

春华撇嘴:“她就就配捡你扔了剩下的。”语气十分不齿。

果然,如方静宜所说,这退婚之事不是李家和伯爵府想要怎么样就能成的。方氏族里,第二天下午就来人了,来的还是族长的嫡长媳,方家德高望重的三老夫人。

方夫人带着方静宜亲自去二门迎人,三老夫人看了一眼给自己行礼的方夫人和方静宜,淡淡点了点头让她们起身,却是朝着方静宜亲切地招了招手:“静宜你过来扶着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好,走路还是有人扶着的好。”

方静宜忙走上前去将三老夫人扶住了:“三祖母,静宜给您当拐杖。”

三老夫人笑眯眯的,让方静宜扶着她往正房里去。

方夫人抬头看了一眼,只赶紧地跟在后面。方伯爵千交代万嘱咐过了的,千万不能得罪族长一房的人,他在朝着的差事还得靠着族人出力。

“这府里,自从太夫人去世之后,我就没有来过了,刚刚看了一下,变化也不太大。”三老夫人被方静宜扶着坐了上位,方夫人在一边陪坐。

“三伯母以后若是有空,就多来府中坐坐。您能来,侄媳高兴着呢。”方夫人赶紧道。

三老夫人看了方夫人一眼,不置可否。

方夫人有些尴尬,她自然是猜到了三老夫人是为何事而来。至于族里为何会这么快就得到消息,也不难猜测。方老夫人的院子里,有两位族里派过来的老嬷嬷。

“听说李家来人了?去把人叫上来吧。有些事情,总归是要长辈们做主才行,不然会惹了人笑话。我们方家脸皮子薄,再也丢不起人啦。不然等我百年之后,怕是也无颜面对列祖列宗。”

方夫人勉强笑了笑,没有办法,只能转身吩咐自己的丫鬟去把李家的那位李嬷嬷请过来。三老夫人既然是为了这件事情而来,自然是不见到人不会罢休的。

方夫人陪着三老夫人喝了一会儿茶,不多会儿丫鬟就领着一位大概四五十岁左右的嬷嬷走了进来。

那位嬷嬷见主位上坐着的出了方夫人还有一位陌生的老夫人,想了想,笑着上前去请安:“奴婢给老夫人和夫人请安。原本早应该去给老夫人磕头的,可是夫人说您病了,奴婢便打消了这念头。我们夫人让奴婢带了些上好的药材过来,还请老夫人您不要嫌弃。”

这位老嬷嬷口齿伶俐,笑容满面,一看就知道是个机灵的。

三老夫人喝了一口茶,看也不看那嬷嬷,淡淡道:“我不是这府里的老夫人,当不起你这一礼。”

方夫人赶紧道:“这是方家的三老夫人,爵爷的三伯母。”

那位老嬷嬷见方夫人姿态恭敬,自然明白是个身份不低的,忙道:“当得起,当得起,是奴婢眼拙口也拙。”

三老妇人没有说话,只朝着站在她身边伺候的方静宜道:“静宜,好孩子,你去给三祖母煮一碗茶来,这些小丫头煮的,入不得口。至于这里的事情你不用担心,万事有三祖母给你做主。”

方静宜闻言心中苦笑,她还真不想让人给她做主了。面上却是低着头退了下去。

那位老嬷嬷闻言却是一惊,抬头朝方静宜看去,待看到是一位姿态娴静,面目清秀的年轻女子的时候,还有些怀疑。

这就是方家大小姐方静宜?不是说这位方家大小姐常年卧病在床,不能见人么?怎么看着像是身体无恙的样子?

第四百六十三章 商议

方静宜从正房里出来之后,在廊下站了许久。

“小姐……”春华轻声提醒道。

方静宜回过神来,带着自己的丫鬟去了隔壁的茶水房,净手泡茶,她做的专心致志。三老夫人和已故的方太夫人很喜欢她泡的茶,总说经过她的手泡出来的与别人泡的不一样,其实她不过是比别人专心罢了。许多事情,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你是不是注入了十分的精力。

但是也有许多的事情,不是你花费了精力就能事成的。

“端进去吧。”方静宜对一旁候着的丫鬟点了点头,她准备了两碗茶,一碗给三老夫人,还有一碗是给方夫人的。

奉茶的小丫鬟忙用托盘盛了,端去了正房。

方静宜走到茶水房给丫鬟婆子们休息的椅子上坐了下来,这一坐就是大半个时辰。

“大小姐,夫人叫你进去。”刚刚端茶进去的丫鬟过来禀报道。

方静宜笑着点了点头,起身站了一会儿,才往正房了去了。

屋里的气氛与刚刚她离开之时也没有太多的不同,三老夫人八风不动,只是方夫人脸上的笑容更为僵硬了些,而李家那位嬷嬷则是束手站在一旁,微微垂着眼帘,眼珠子却是左右动着,不知道在想写什么。内院中的女人,大多是掩饰情绪的高手,让你从表面上什么信息也看不出来。

方静宜恭敬地上前去行了礼,又垂手在三老夫人的身后站了。

屋子里谁也没有说话,三老夫人端起茶碗又喝了一口,她碗中的茶水已经少了三分之二,而方夫人碰在手中的碗却是没有动过。

方老夫人将茶碗放在里手边的几上,发出轻轻的磕碰声:“方家的意思我已经说明白了,你回去转达给李老夫人便是。”

那位李嬷嬷闻言,抬了抬眼,眼睛转了转,却是立即笑着点头道:“奴婢听明白三老夫人的话了,必定会回去告诉家主人。”

方老夫人看了方夫人一眼,话却是对那李嬷嬷说的:“你们李家要纳妾,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不过为了两家的脸面,这妾必须得静宜进门之后再纳。李家也是名门世家,想必不会连这点礼数也不知吧?”

李嬷嬷赔笑:“三老夫人说的是。”

三老夫人继续淡声道:“只是,我们方家出来的女子,断没有会做妾的。这伯爵府原本是有两位小姐,可是如今只剩下了静宜这一位。别的什么地方冒出来的阿猫阿狗,你们李家愿意承认是你们李家的事情,我们方家……不承认。”

“三伯母”方夫人闻言一惊,瞪大眼睛看向三老夫人。

三老夫人伸手止住了方夫人:“都说这尊贵富贵人家的出身,是要几辈子积善行德才能投这么一个好胎,意思就是说这高门大户,不是那么好进的。同样啊,也不是那么好出的。女儿家出嫁,娘家的人再如何不舍,也会告诫她们一声‘莫回头’,因为出了这个门,就没有回头路了。”

方夫人脸色有些惨白,她病体刚愈,如今虽然是坐着的,却有种天旋地转的感觉。

三老夫人这话的意思很明显,方家以后不承认有方静妍这个人。从方静妍出了方家的门开始,方家就当她是死了。所以即便是以后李家要纳了方静妍为妾,也与方家没有任何关系。在古代这种环境,这就是短了方静妍的后路了。

李嬷嬷看了方夫人一眼,又看了三老夫人一眼,很是精乖地没有发一言。

方静宜皱着眉头,有些欲言又止地看着三老夫人:“三祖母……”

三老夫人对方静宜道:“静宜,你听着便罢了,这是长辈们的事情。也是族中的决定,不是谁可以违背的。”一句话下了定论。

方静宜叹息了一声,不再插话了。

“时候不早了,我府中还有事,便先走了。”三老夫人起身,方静宜赶紧上前去将她扶住了。

三老夫人拍了拍方静宜的手:“你母亲身子不适,你留下来照顾她,不用送我了。得空的时候就去三祖母府上坐坐,你的那几个姐姐妹妹都念着你呢,你过去小住三祖母也是高兴的。”

方静宜应了一声,看了呆呆地靠在座椅上没有反应的方夫人,还是将三老夫人亲自扶到了正房门口。

方静宜送完了三老夫人回来的时候,方夫人还是没有动,她叹了一口气走到方夫人身边喊了一声“母亲。”

“大小姐,您还是请个大夫过来给夫人把一把脉吧。”

方静宜回头,看见开口说话的是李家的那位李嬷嬷。

方静宜点了点头,礼貌地道:“多谢提醒。嬷嬷想必也累了,先回去歇着吧,若是有什么需要,就与院子里伺候的小丫鬟说一声便是了。”

那嬷嬷忙笑着道:“奴婢的话已经都带到了,午后就离京,回去向老夫人复命。”

方静宜顿了顿,没有说什么,只是让丫鬟送了那嬷嬷出门。

见屋子里只剩下了自己与方夫人,方静宜赶紧打发了人去请大夫,自己叫了两个丫鬟,扶了方夫人回房。

方夫人这下,又病倒了。

“小姐,在李嬷嬷院子里伺候的丫鬟从李家这次过来的一个婆子口里得知了,李公子不知道被二小姐灌了什么迷汤。他闹到了李夫人面前,说若是不让他退了这门亲事,他便带着二小姐离了李家,再也不回府了。李夫人最后只能依了他,不过李夫人也不太喜欢二小姐,她其实是一早就看上了自己娘家的一个侄女儿,想娶了来给自己当儿媳妇的,偏偏李家太夫人在世的时候早就与我们太夫人将你们的亲事定好了。”春华凑到方静宜耳边,悄声道。

方静宜淡淡地点了点头。

李夫人想要拉近自己娘家与李家的关系已经很明显了,因她与李园还有婚约在身,她没有办法将自己的侄女迎进门,却是给自己的儿子纳了一房娘家出身的妾室。刚刚三老夫人说李家即便是要纳妾也要等到正妻进门,否则就是不懂礼数的时候,其实就已经给李家人的脸上打了一巴掌。也亏得那嬷嬷陈府颇深,装作没有听懂。

“备车,我要出府。”方静宜突然对自己的丫鬟道。

“小姐,你这会儿要出门?”春华惊讶道。

方静宜招手让秋实过来,替她换衣梳妆。

“母亲和祖母都病倒了,怕是犯了邪祟,我要去寺里为她们烧香祈福。”

最后方静宜自然是没有去寺里烧香,她依旧是上一次的那一身打扮去了悬壶医馆后面的那一条巷子。

下车的时候却是被吓了一跳,因为巷子口站了一条高大凶猛的狗,正对着她和两个丫鬟呲牙咧嘴。

“小姐怎么会有狗?上一次来的时候还没有。”春华一边战战兢兢地挡在了方静宜前面,一边道。

这一代住的都是平常的人家,有些人白天要出门去谋生,家中就会养一两条狗看家,这在平常人家其实是很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