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兰连忙点头:“我家少夫人前不久受了伤,大夫给用了一些据说能镇痛的药。”

几位和尚松了一口气,年长的和尚却是道:“怕是那药物与这符水有些相冲,不会有事的,女施主放心。只是……今日怕是不不能为女施主祈福了。”和尚一脸的惋惜。

三娘道:“那还真遗憾,不过这或许也是天意吧。”三娘撑着白兰站了起来,脸色也好看了一些“还好刚刚喝得少,现在也不是那么疼了,看来还真是符水相冲。”

白兰道:“少夫人,既然如此,奴婢陪您回去吧。这符水还是不要再喝了。”

三娘点头,心有余悸道:“你说的对,几位大师,抱歉了。”后面一句是对着和尚说的。

几位和尚念了一句佛号,年长的那一个道:“下次贫僧等人再为施主祈福,施主先离开吧。”

悟深看了白兰一眼,道:“那这位女施主……”

白兰赶紧摇头道:“我家少爷要奴婢一直陪在少夫人身边,奴婢要陪着少夫人回去,不然让少爷知道了,奴婢……”白兰一脸害怕。

悟深脸上有些失望。

三娘想了想,看向二娘道:“二姐姐,要不你也陪我回去吧,今日就算了。”

二娘这时候被三娘这么一闹,已经正常许多了,闻言扯了扯嘴角:“三妹妹,你没有福气是你的事情,怎么连我也要陪着你?我若是也这么走了,我母亲会不高兴的。”二娘觉得三娘就没有安好心,自己不能求子,就想要让她也求不了。

二娘虽然没有与沈惟圆房,但是那一日沈惟说的话还是让她有些期待的。沈惟说目前还不是时候让她有孕,也说不会让她等太久了。

想到这里,二娘对三娘想要拉她下水之事更加反感。

三娘心中叹气,她觉得自己肯定是脑子抽了,才会想要帮二娘一把。刚刚她只是站在女人的立场才下意识地说了那么一句。

“二姐姐,既然你不与我一起走,那就随便你吧。”希望你不会后悔。她没有当救世主的义务,何况本来立场就不对。提醒了一句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

白兰扶着三娘往殿外走,在门关起来的时候,三娘听到殿中又传来了和尚的念经声。

守在门口的人见三娘出来了,都是一愣。

三娘与白兰往太后宫里走去。

见身边没有旁人,三娘问道:“刚刚那香中被下了迷香?”

白兰想了想:“奴婢也说不明白,就是觉得那香有问题。”干|她们这一行的,直觉很多时候都可以救命。

“刚刚他问您是不是用过止疼之类的药物,想必那迷香与这类药是相克的。所以他们不敢再让你服用了,因为用了也没有效果。”

三娘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为何我神志一直还算清醒?”她刚进去的时候虽然觉得有些不对,但是她自己也察觉到了这种不对。可是二娘她们却是毫无所觉的样子。

白兰看了看三娘,伸手将她腰间的一只常戴的荷包解了下来,打开翻了翻,从里面找出了一只小小的像是鼻烟壶一样的东西,摊在了手心中,然后笑嘻嘻地看着三娘道:“少夫人早上出来的时候是不是嗅过这个?”

三娘看着那只只有大拇指大小的,做工精巧的粉彩袖珍小瓶子,想着早上宣韶突然将这玩意放到她鼻子下让她闻,因为气味很不错,她还多闻了一会儿。

之后问宣韶这是什么,宣韶说是送给她的香囊,还帮她放在了荷包里。

“……”

香囊……

害她还高兴了好久,觉得宣韶这个古人真浪漫。时不时给送小礼物讨她欢心。三娘在心中翻了一个白眼。

“这种药我们平日要是有任务的话都会带着,因为它能解迷香,且药效很长,是蒋太医所制。不过……我们用的瓶子可没这么精巧。”

白兰看了那只明显是闺阁女子所用的小饰物的瓶子,心中暗笑。她没想到自家公子还是个这么会讨女子欢心的人。

眼见着快要到慈安宫正殿了,白兰问道:“少夫人,这件事情要去告诉太后吗?这帮僧人不知道想要做什么,不过……就冲着他们下迷药这一点,也一定是没安好心的。”

第四百九十四章 端倪

三娘看了白兰一眼,从她的眼神中三娘看出了她也猜到了什么。虽然三娘也不是很敢肯定,不过……那个悟深和尚给她的印象太深了,让她一开始就对这帮和尚没有什么好感。

相信宣韶也是如此,所以才会这么防备。

想起宣韶昨日脸色难看的样子,以及今日一早非要给她嗅所谓的“香囊”的别扭模样,三娘就想要笑。

不过,现在她还真心笑不出来了。

“白兰,你知道这中和尚帮人求子的事情使什么时候开始的吗?”三娘问道。

白兰想了想:“奴婢以前就听说过这种事情,什么时候开始的奴婢不知道,但是人人都说很灵验。”

三娘点了点头:“虽然以前那些和尚会不会用迷香我不知道,但是听说从大悲寺成为皇家寺院之前就开始出现这种秘术了,只是开始的时候还没有听说有这么灵验的。这些和尚很难请的全,也不是人人都能请的到,但是有些人家请一两个还是能请到的。这些年,求子和尚们上过的达官显贵之家不知凡几。”

白兰惊讶道:“竟有这么多人家?”

三娘苦笑:“最重要的是,皇上的曾祖父,孝成帝曾经为自己的贵妃请了和尚入宫。”

白兰愣了愣:“那……当初那些和尚也下了药了?”

三娘摇头:“这个就不知道了,可是……你可是知道皇上的祖父就是这位贵妃所生。”

白兰沉默了。

她是个聪明的女子,自然明白三娘暗示的是什么。若是这帮僧人真的有问题,那么人们可能就会怀疑如今皇室的血统。即便当初的那些和尚没有使用这种手段,贵妃所怀的真是龙子,也没有人会相信的,这样就会给一些不怀好意之人可乘之机。

三娘也为自己知道了这么大的一个狗血而心惊肉跳,她已经死过一次了,不是不怕死,而是更怕死。

皇上的祖父。也就是上上一任皇帝,最后杀了自己的生母,那位后来成为了皇太后垂帘听政的贵妃。巧的是,这位曾经大权在握的贵妃娘娘是死在大悲寺的山门后的那九十九级山阶上。关于她的死因民间的说法千奇百怪,不过三娘知道最真实的结果只有那一个。

而那时候还未成为皇家寺院的大悲寺在那次事件当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恐怕就只有那几个已经作古了的人知道了。

“这么说,我们即便是知道这当中有问题,也是动他们不得?”白兰轻声道。

三娘想了想:“这件事情,只能由皇家的人自己解决。若是皇上知道了,那么即便这些和尚是无辜的。冲着他们下迷药这一点,他们就该死了。”最害怕自己的血统被怀疑的人,就是那位高高在上的天子。

“若是其余人先发现了这个秘密……”那也会被皇帝给灭口了,三娘闷闷地想,皇上不会容忍一个会怀疑自己身世的人在这世上。

“奴婢还是将此事告知公子吧,让他定夺。”白兰道。

三娘点了点头,不过她不知道宣韶听了这件事之后会是什么反应。以前她还觉得悟深与那位管事媳妇的事情是因为悟深六根不尽,是一位淫僧。那管事媳妇也对悟深有意,两人才会一拍即合,那件事只是一次偶然事件。因为那一次悟深并没有用到迷香。不然宣韶应该会有所察觉。

所以三娘今日在看到悟深的时候心中是震惊的,特别是当白兰提醒她偏殿有问题的时候,她又联想到了从老王妃那里听来的一些事情,当时就有些心惊胆战了。她那时候装作肚子疼,脸色难看不全是装出来的。

两人很快就回到了慈安宫正殿,太后正与老王妃,柯氏,还有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的静太妃说话,见三娘回来了,几人都是一脸惊讶。

老王妃皱眉道:“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三娘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愧疚地道:“祖母。三娘怕是要辜负太后与您的好意了。因我前一阵子服了一味药,这药与高僧刚刚给我的符水相冲,我一入口就难受。高僧说,我这样不能祈福。”

老王妃闻言一脸的失望:“怎么会如此?你……哎!”

太后笑着道:“这佛也讲究一个缘法,这次不成怕是因为送子娘娘早已经给你安排好了,你就等着抱曾孙吧。”后一句太后是对老王妃说的。

老王妃虽然还是有些失望。不过太后的话却是让她也有些希冀的。只有点头道:“既然如此,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就在这里坐一坐听我们说话吧。”

三娘乖巧地应了一声是,便老老实实地站到了老王妃的身后,心里却是松了一口气。

同时她想到二娘那边不知是什么情况,心里还是有些膈应的。她虽然不喜欢二娘,二娘也敌视她,但是同为女人,她也不希望二娘因这种事情受辱。想到刚刚二娘把她的好心当作驴肝肺,她就无奈。偏偏因为有太多的顾忌,她没有办法将事情摆明了说。

说到底她不过是伪善罢了,自己的安危总比自己敌人的贞操要重要许多倍。但是心里的不安还是没有办法控制。

在她进来的时候,已经打发白兰去找宣韶了。可是即便宣韶能有办法,到时候也晚了。现在说不定也已经晚了。

三娘正站在那里别扭纠结着,外头又有一太监进来了。

那位太监上次皇帝来太后宫里的时候,三娘看到过,应该使皇帝身边的人。

果然,那太监走进殿来磕头道:“太后娘娘,刚刚与皇上轮禅的法海大师说,要将这宫里地浊气根除的话,午时初要在这内宫的震位上设一祭坛,要皇上亲临,为天下苍生祈福。”

法海?三娘闻言一愣,这名字还真……大牌……

太后闻言惊讶道:“怎么之前没有听高僧们说起过?”

太监恭敬道:“是刚刚法海大师算了一褂,说是若能在内宫西南方建一祭坛,我朝今后便能风调雨顺。”

风调雨顺这是目前当权者们最为期盼的事情。

太后闻言二话不说,点头道:“哀家知道了,哀家这就派人去准备。”

太监恭敬的退下了。

太后招来心腹嬷嬷道:“这内宫的震位……”

“在玉泉宫。”太妃开口道。

太后一愣,太妃笑了笑:“您忘了,我以前专门学过这些东西?这宫里的八卦方位,我最清楚不过了。”

太后也想起来太妃年轻时候那些事情了,不由得摇头失笑:“不错,学了这么些年,还没丢了。”

说着太后吩咐嬷嬷道:“你带着人去玉泉宫,将里面都收拾了,闲杂人等先暂时移了出来。”

嬷嬷赶紧地去了。

“玉泉宫不是……”这王妃有些惊讶。她想说这玉泉宫是冷宫,不吉利。

静太妃想了想:“听说越是阴气重的地方,浊气越是凝聚于此。想必这法海大师就是想要找到宫里阴气最重的地方施法。”

众人恍然大悟。

太后笑道:“原本以为你是学了个半调子,不想还能猜出高僧的用意来。”

静太妃今日心情看上去很不错,事实上她这几日心情都很好。上次皇上允了她出宫去探望乌恩其,可是正好遇上荣妃早产,静太妃便没有出宫,而是去了凤栩宫陪着太后一起等孩子出生。

待到荣妃母子平安之后她才出的宫,亲眼看到乌恩其的伤势并不算严重,静太妃心情就好了起来,这几日也经常到慈安宫里来陪太后说话。

三娘听到玉泉宫三个字也响起了魏月娥和莺歌,魏月娥被打入冷宫之后,莺歌也陪着去了。不知道莺歌现在如何。

又过了一会儿,外头有宫女带了一位丫鬟打扮的女子进了来。

沈夫人见了那丫鬟一愣:“你怎么进来了?”这丫鬟是沈夫人身边的大丫鬟,刚刚沈夫人进宫的时候,丫鬟被留在了宫外。

丫鬟跪着磕了头,小声道:“少爷让奴婢来给夫人送药的,您今早走的急了,保宁丸没有带在身上,公子特意送了来,让奴婢带进来给您。”

太后笑着对沈夫人道:“阿惟真是个孝顺孩子。”

沈夫人脸上笑得跟一朵花儿似得:“这孩子,少吃一粒也没事,他偏药惦记着。”

静太妃难得得开口打趣人:“你明明高兴的狠,偏偏还说出这样的话来。难不成还想要太后羡慕你不成?天下人谁不知道,我们皇上是当今第一孝顺儿子?”

沈夫人忙道:“那是那是,臣妾万万不敢有此念,太妃娘娘就不要取笑臣妾了。”

几位老人家说的高兴,三娘却是发现那丫鬟站起身来的时候,还特意往四周看了看,似乎是在找什么人。

第四百九十五章 阵眼

三娘正注意着这丫鬟的一举一动,丫鬟却是已经开口问沈夫人道:“夫人,少爷嘱咐奴婢将您的药交给少夫人保管,不知少夫人现在在何处?”

沈夫人道:“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惟儿也真是的。你帮我收着就是了,二娘她去偏殿祈福了,怕是还要等一会子才能出来。”

三娘趁机道:“你去偏殿外头候着吧,刚刚偏殿里烟雾有些重,你家少夫人出来的时候怕是会口干。”

沈夫人想了想,点头道:“如此也好,那你就去偏殿等着二娘出来吧。”

太后自然是不会管这些小事的,丫鬟便朝着诸位主子们行了礼,退了下去。

三娘看着那丫鬟的背影,心里想着,希望这丫鬟的突然出现能打断那些和尚们。虽然知道机会不大,但是总比什么也不做的好。

那丫鬟一去却是半天也没有动静,二娘依旧是迟迟未归。

直到三娘已经陪着太后太妃几人喝了茶,用了点心,差不多半个时辰过去了之后,二娘终于带着自己的丫鬟回来了。

沈夫人见看见二娘回来,很是高兴,太后也问了几句。

三娘打量了二娘几眼,见她衣裳和头发并未凌乱,似乎还是进去的时候的模样,心里就松了一口气。可是在二娘向太后行礼的时候,三娘感觉她似乎有些站不稳。幸亏她身边的丫鬟眼明手快,不着痕迹地扶了她一把。

三娘皱眉。又打量二娘的面色和发饰,发现她耳朵上有些不正常的潮红,面上还有些恍惚。更让三娘觉得心里不安的是,二娘头发上左右两侧的一对赤金累丝嵌宝石牡丹鸾鸟掩鬓换了位置。

这一套赤金累丝嵌宝石的头面她也有,只不过二娘的这一套是牡丹鸾鸟,她的那一套是蜂蝶赶花,是出嫁的时候王家给的陪嫁。三娘的这一套头面。用来镶嵌鸾鸟眼睛的宝石有一边是红色,有一边是绿色的。

刚刚在去偏殿的路上,三娘走在二娘的左手边。所以注意到她左边的那一只掩鬓上的鸾鸟是红色的宝石,可是现在红色的那一支却是插到了右边。

这……

三娘皱着眉头,低头思索着。二娘到底是吃亏了。还是没有吃亏?

太后见二娘似乎精神有些不济,以为她是累了,便让她先坐下来歇一歇。二娘喝了一盏茶之后,似乎是好了一些。三娘一直注意着她的神色,见她似乎是皱了皱眉,面上也有些疑惑之色。

三娘正想着,外头便又有宫人进来了,来人还是开始的时候那一位皇帝身边的太监。

那太监行了礼之后道:“太后娘娘,皇上已经起驾往玉泉宫去了。只是法海大师说,需要四位年纪在十六到十八之间。出生八字分别是旺金,旺木,旺水和旺火且命格尊贵的女贵人做阵眼。内宫中只找到了两位旺木和旺水的贵人,还差两位旺金和旺火的。”

太后闻言正在沉吟,三娘却是见沈夫人的那个丫鬟用手臂瞧瞧碰了碰二娘。

原本有些疲倦的二娘回过神来。突然出声道:“太后娘娘,臣妾与三妹妹正好是旺金与旺火的命格。臣妾愿意去做这个阵眼,想必三妹妹也不会有异议的。是吧,三妹妹?”

三娘闻言心里却是有些发毛,她自己的命格自己都不知道,二娘怎么会知道的二娘这是要做什么?或者说沈惟想要做什么?三娘总有些不好的预感。不过看样子。自己刚刚的担心是白费了,因为二娘看上去并不像是有什么事情的样子。

三娘还没有说话,老王妃就笑着道:“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三娘你就去一趟吧。”关键时刻,不要想老王妃能够帮得上忙,不拖后腿就算不错了。

太后也点头道:“既如此,你们就与高公公走一趟玉泉宫吧。”

三娘无语,她还没有答应呢,怎么就都替她做了决定!三娘下意识往殿外看了一眼,白兰已经去找宣韶,现在应该还没有回来。

可是在这些上位者面前,她没有说不的权利。

二娘已经站起身来,走到了三娘的身边,拉着她道:“三妹妹,我们这就走吧,耽误了大事可就不好了。”

三娘不着痕迹地避开了二娘的手,她觉得二娘的手碰过的地方,让她起了一片鸡皮疙瘩。

“是,太后娘娘。”三娘躬身应了。

三娘与二娘跟着那位高公公出来了,在门口的时候三娘遇见了春嬷嬷,想了想,三娘对春嬷嬷道:“嬷嬷,若是我的丫鬟白兰回来了,麻烦您帮我与她说一声,我去玉泉宫了。”

春嬷嬷虽然不明白三娘为何要将自己的行踪与自己的丫鬟交代,但是还是笑着答应了。

三娘稍微安心了一些,白兰应该也快回来了,她知道了自己的去处应当会想法子过去找的。

三娘看了二娘一眼,见她低着头走着,也不说话,脚步有些缓慢,而刚刚站在她身后的那一个丫鬟因为是沈夫人身边的人,所以并没有跟过来。

玉泉宫是冷宫,加上开始的时候太后就已经下了命令,让各宫的宫人都在自己的宫里待着,不要出来。所以这一路上,都十分的冷清。

天气依旧是炎热的,那为高公公刻意带着三娘与二娘往阴凉的地方走,尽管如此,三娘仍然觉得自己的身上出了好些汗。

待快走到玉泉宫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快两刻钟了。

“两位夫人,前面就是玉泉宫了。现在离着午时还有些时间,两位夫人到了玉泉宫还可以暂时歇一歇,喝一杯茶。”带路的高公公,身材有些圆圆的,虽然是皇帝身边的近侍,从他身后的小太监对他毕恭毕敬的态度来看应该是个在皇上面前的脸的人。但是看上去却很是平易近人,一点趾高气扬的样子也没有。

三娘谢过了这位高公公。

很快,几人就走到了玉泉宫了。

这是三娘第一次见到所谓的“冷宫”,随意打量了一番。虽说是冷宫,但是与一般的宫殿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与三娘臆想的那种阴森荒凉的景象并不相同,甚至殿中的庭院里还种了两颗桃树,看上去添了一些生机。只是玉泉宫里各类建筑上的漆没有别的宫殿的鲜亮罢了,远远没有达到荒凉的地步。

想想也是,都是在皇宫里,怎么也要顾忌后宫的整体形象,不可能太过出格。

想必冷宫与别的宫殿最大的区别就是,皇上会不会去。

不过这个区别,今日也没有了。

三娘一进去就看到主殿的廊檐下站了许多的宫人,人最多的地方想必就是皇帝所在的地方。

三娘还注意到,玉泉宫正殿之前的庭院中以及布置好了一张大祭台,上面有香炉,蜡烛,还有一些法器。

“皇上与法海大师在正殿,杂家还要去回禀圣上。两位夫人先随着这两个小太监去偏殿歇着吧。”高公公往正殿看了一眼,停住了步子,转身说道。

三娘与二娘自然是没有二话,高公公便将自己身后的两个小太监唤了出来,嘱咐他们好生伺候着,接着自己往正殿去了。

“两位夫人,这边请。”两个小太监立即给三娘与二娘带路。

玉泉宫自然是没有太后的慈安宫以及皇后的凤栩宫大的,所以它的偏殿也不过是相当于别的府邸里的厢房罢了,就在正殿的两侧。小太监带着三娘与二娘进的是右边的厢房。

三娘一进屋就知道自己开始想的那些错在哪里了,冷宫与普通宫殿原来不仅仅是皇帝会不会过来的区别。有一句话叫做“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用到这里虽然并不是很恰当,但是也能说明三娘这时候的感受了。

房里要比殿外破旧许多,有些椅子和桌子还是缺胳膊断腿的,即便是在这种天气里,三娘还是能感觉到屋子里散发的潮味。

二娘看了一眼屋里的椅子,有些犹豫,小太监察言观色,立即就从不知道什么地方搬来了两个崭新的椅垫,放到了两张比较正常的椅子上。

“玉泉宫简陋,还请两位夫人多多包涵。”小太监的声音还有些稚嫩,不过做事说话却已经很机灵了。

三娘与二娘坐了一会儿,这个时候有宫女捧着茶盘进来了,三娘抬头一看,便见到低着头走在后面的那一个宫女是莺歌。

在莺歌给三娘奉茶的时候,三娘认真地打量了她一眼,见她面色平静,眼神明亮,也没有太过憔悴的样子,便先安了心。

莺歌也抬头看了三娘一眼,却是很快就又将头恭敬地低下了。

“你们两个奉完了茶快出去,不要打扰了两位夫人,去浆洗房那边待着吧。”一个老嬷嬷走了过来,先是行了礼,然后小声对莺歌与另一个丫鬟道。

三娘看了一眼莺歌的手,见她原本白嫩的双手上有些肿,还有些破皮,看上去像是因为泡水泡久了的样子。

“等等,这位嬷嬷。”三娘喊住了那位老嬷嬷。

第四百九十六章 匕现

“我们没有带丫鬟过来,可否留了她们在这里伺候,这样也方便一些。”三娘笑着道。

老嬷嬷看了两个小太监一眼,知道很多夫人进宫都不习惯太监伺候,因为还把太监当作男人,因此也能理解,加上她知道眼前的两位夫人是经常进出太后和皇后的宫中的,不敢怠慢,何况不过是一些小事罢了,卖个人情何乐不为,便笑着道:“既然如此,那她们就留下来伺候两位夫人吧。”

三娘谢了那位嬷嬷。

二娘看了三娘一眼,又看了看两个丫鬟,没有心思计较这些,便没有说话。

莺歌自觉地站到了三娘的身侧。

眼见着时候还早,三娘便轻声对莺歌道:“不知道净房在何处?”她从进宫到现在,水已经喝了许多了,虽然也留了许多汗,但是有些事情也是需要的。

莺歌低声道:“就在后面,奴婢陪夫人过去。”

小太监也知道,外头的夫人不喜欢他们陪着出恭,便没有说什么。

三娘又问二娘:“二姐姐要一同去吗?”

二娘正捧着茶碗发呆,闻言皱了皱眉,勉强道:“我不去,你自己去吧。”

于是三娘点了点头,顺理成章的与莺歌走了出来。

三娘不知道玉泉宫有几个净房,莺歌带着三娘去的是偏殿后面的那一个。

守在净房外头的两个宫人见三娘过来了,便进去又打扫了一遍还新点了香。三娘赏了她们碎银子,将人打发出去了。

虽然莺歌跟了进来,不过三娘不让她伺候,自己很快解决完了生理问题,出来洗手的时候才道。

“怎么你们还要去浆洗房的吗?”三娘小声问道。

莺歌想了想:“我们这些丫鬟有时候要去浆洗房帮那些宫女浆洗,主子们因不能离开这玉泉宫,所以到是不用做这种活儿。”

三娘也知道哪里都有这种欺压的事情发生,她也没有办法能改变什么。只道:“不能收买那些嬷嬷,让她给你少派些活儿?你的手……”三娘看着莺歌那双满是白色皱褶的手皱眉。

莺歌摇了摇头:“不过是洗衣服罢了,没有什么的。我不过是一个失了宠的美人身边的小宫女,若是出手太大方怕会引人注目。”

三娘沉默了。莺歌说的没有错。若是她露了财,又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怕是会惹来祸事。

莺歌见三娘没有说话,忙又道:“不过我少给一些也不会让人注意的,浆洗房的嬷嬷已经对我不错了。”

三娘唯有叹气了,路是莺歌自己选的,她还能说什么?

“等会儿你一直跟着我吧。”三娘只能道。

莺歌点了点头。

三娘从自己的荷包里拿出了一个药瓶递给了莺歌:“用这个擦手吧。不然你的这双手怕是要被毁了。”

莺歌沉默着收下了。

三娘又问魏月娥在哪里,莺歌说刚刚与哪位林美人一起被带到左偏殿去了。

两人从净房里出来,便回到了右偏殿。二娘还在原处坐着没有动。

又坐了许久,终于那位高公公过来了。

“两位夫人,时辰已经到了,两位夫人请随杂家来。”

二娘与三娘起身跟着高公公出去了。

在外头的祭坛旁边站了一位披着袈裟的和尚。这和尚看上去大约四五十岁的样子,面容安详,一双眼睛古井无波。他正拿着一只笔在祭台上的一张黄纸上写着什么。他的身旁还站了两位女子。看上去应该是这后宫中分位并不是很高的女子。

高公公领着三娘与二娘走到那和尚身边,和尚抬头看了三娘与二娘一眼,放下笔念了一声佛号。三娘与二娘还了礼,老和尚又拿起笔写起字来。

三娘不知道另外两位女子的称呼,这个场合也不好相问,便只笑着与她们含含糊糊地见了礼作罢。

“法海大师,人已经到齐了,不知还有什么需要准备的?”

法海用低沉的声音道:“让四位贵人每人手里捧一只佛罐,站在我画在地上的四个方位上。”法海的声音虽然不再年轻了,但是温厚的音调让人一听就觉得心中平静安宁。

三娘看了一眼摆在供桌上的四只“佛罐”,是双耳梵文青铜罐。里面应该是焚了香的,在往外冒青烟。

三娘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在慈安宫偏殿。那几个和尚点的香炉,心中不由得警惕起来。

不过她实在是闻不出普通檀香与那加了料的檀香的区别。可惜白兰不在她身边。

“另外找人来将这些符纸围着阵眼外圈的白线放好。”

众人便看到在这供桌相对应的四个桌脚的延长线上各有一个用丹砂画出来的记号,上面分别标注着“金,木,水,火”四个字。挨着着四个脚的地方还用白色的石灰画了一个圈。将这四个阵眼与供桌都圈在了当中。

“你,过来一下。”高公公看了看四周,见刚刚跟着三娘和二娘出来的莺歌和另一个宫女站在不远处的廊下便朝她们招了招手。

两人忙小跑着过来了。

“公公有何吩咐?”两人恭敬地道。

高公公指了指法海和尚画好的符纸道:“将这些符纸沿着阵眼放好了。”

两人便接过了和尚递过来地符纸,走到一边去了。

和尚问了一下在场四位女子的生辰八字,分别将四只“佛罐”递给了四人,并让她们各自站好。三娘顺着和尚手指的方向,站到了“金”位上。二娘咱在了她旁边的“火”位。

三娘现在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手中的这一只佛罐上,罐子不大,也没有什么重量。三娘没有感觉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不知道是因为她用了药的原因还是因为这个地方并不是密闭地空间药效药慢一些,或者这个罐子与悟深他们的那个香炉不同,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三娘又看了看其他三人,见她们也没有出现什么不同的反应,二娘甚至还往这边看了一眼。

三娘便屏息静气地站好了,顺便仔细观察四周地清醒,想要找出一些不对劲儿的蛛丝马迹来。

除了廊下站了一些宫女和太监,庭院里只有法海,高公公,三娘四人以及莺歌和另一个宫女。

法海和尚看了看天色,开口道:“时辰要到了,请皇上出来吧。”

高公公立即往正殿去了。

不多会儿,皇帝便从正殿里出来了,他身后还跟着两个三十岁左右的和尚。

皇上面容沉静地在祭坛便站好了,接过了法海和尚递给他的香,面向北边拜了起来。

以法海为首地三个和尚开始一边念着经一边敲着木鱼围着祭台打转,。三娘看着从自己面前走过一圈,两圈……的和尚,觉得自己的头要被转晕了。

随着和尚们念经的声音越来越大,三娘突然感觉到一丝不适应。她觉得胸口有些闷闷的。突然感觉到面上一凉,三娘吓了一跳,抬起头来,却发现原来是一个和尚正拿着一只金钵,用手沾了了金钵里的水往四处撒着。

三娘突然就一个机灵给吓清醒了。

她看向二娘,发现二娘是清醒的,正在看着她,眼中的情绪有些让她看不懂。可是另外两个丫鬟却是有些恍恍惚惚的样子,让三娘响起了今日在慈安宫偏殿的时候看到的那几个被迷香控制了的嬷嬷和宫女们。

三娘又朝站在中间的皇帝看去,见他似乎被什么迷了眼睛,正低头用手去揉眼睛。

三娘觉得有些不对,心中很是吃了一惊。

她想着若是自己现在将手中的这只罐子砸到正往自己面前走过去的法海的脸上会有什么后果?若是她想多了,其实什么事情也没有,那她怕是要担当一个破坏皇帝祭天的罪名了。

尽管她不明白,皇帝怎么会被这三个和尚给忽悠来的,难不成皇帝也中招了?

三娘正纠结着,法海突然睁开了眼睛,朝着三娘这四人道:“你们上前来。”

站在木位和水位的两个宫人不知不觉就往前走了去,而二娘看了三娘一眼,也往前走,只是她的脚步很慢。三娘想了想,往后看了一眼,看见了正站在不远处廊下立着的莺歌。她想要开口说什么,可是根本没有机会。

只能也抬脚往前走。

当走到离着祭台还有大约两尺的时候,那位法海和尚又念起了经来。只是这一次他念的有些急,且语调也有些奇怪。其他两个和尚有些讶异地朝发还看过去,刚想要说什么,意外发生了。

刚刚与三娘一样当了阵眼的站在了水位和木位的两位宫人突然面目抬起了头,面目狰狞地朝着还站在那里的皇帝扑了过去。更是将自己手中的罐子往皇帝的头上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