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情我还是让张嬷嬷出去给我打探了回来再合计合计,好了,你们也都回去吧。”老王妃对三娘他们道。

三娘便去暖阁里把宣小一抱了出来,老王妃见了曾孙子又舍不得让人走了,抱着又腻歪了一会儿才打发他们。

老王妃这一点很不错的,她再喜欢宣小一,再舍不得这个曾孙子,也从来没有过想要将曾孙子养在自己膝下的意思,她甚至从未留过孩子过夜。再晚也会将宣小一送回去给宣韶和三娘。

张嬷嬷就问她:“您这么喜欢小少爷,就算留着他陪你几日,少夫人和少爷也不会有意见的。”

老王妃摇了摇头:“这祖母要将孙儿留在身边教养,不是这孙儿的生母担当不起教育子嗣的责任就是祖母想要利用孩子辖制自己的媳妇。等孩子长大了之后,就会与祖母亲近一些。我把小一带在身边又是为何?”

见张嬷嬷说不出什么,老王妃笑了笑:“我瞧着无论是韶儿还是三娘都能担当的起教育孩子的责任。至于说制约……我年纪大了,又有几年好活?为了让晚辈在我面前俯首贴耳,非要将曾孙子带在身边,让他与生母疏离。等到我死了,孩子又如何自处?那时候他母亲有了弟弟妹妹,自然是对自己带大的孩子亲近一些。我若是真这么做了,又有何脸面说自己是真心疼爱孩子的?”

张嬷嬷闻言有些讪讪的:“是老奴思虑不周了,因见很多府里的祖母都是这么做的所以才……”

老王妃摆了摆手:“我知道你是为我考量才如此提议,但是你说的那些个人家又有哪一家是安宁的?小一是我的命根子,我最想的不是利用他来给自己谋划什么,而是想要他健健康康快快活活的长大。能在父母身边长大,这才是孩子最大的福气。”

老王妃那张因为年纪大了而显得有些瘦削的脸上,闪动的是睿智的光芒。这种睿智并不是生活所磨砺出来的,而是一个长辈对孩子打从心底的疼护。

于是自那以后,张嬷嬷再也不会因为想要老王妃开心而提议多留着宣小一在寿辉堂了。

不过三娘却是每日都会让乳娘和丫鬟抱着宣小一过来给老王妃请安,天气冷了就坐着暖轿来,一待就是一上午或者一下午。

第六百二十五章 成家立业

今年过年比去年多了些热闹的气氛,除夕这一晚,天才刚刚擦黑,周围就有隐隐约约的鞭炮声响起。

庄亲王府是在皇城,周围都是贵卿之家,每一户的占地面积都很广,所以鞭炮声也是稀稀拉拉的,并不算吵闹。

三娘记得在猫儿眼胡同过的那个春节,因为那里的宅子建的密集,所以到了这个时候爆竹声此起彼落,一直会响到亥时,然后歇不了两个时辰又是到了子时正,爆竹声又会接着响,那一晚上三娘的脑中就一直回想着爆竹声,头晕脑涨。

三娘听京中的婆子说,除夕的时候西城那边闹得比猫儿眼胡同还厉害,不仅是满耳的鞭炮声,还有满鼻子的火药味。

这一晚大家依旧是聚在老王妃的寿辉堂用的团年饭,今年老王妃说了要大家在一起守岁,所以吃了晚饭之后三娘和宣韶带着宣小一也没有走,姜氏和宣安也留了下来。

宣小一今日的精神还不错,与宣安还有老王妃坐在炕上玩耍。不知说了什么,一老二少笑得不行。

宣小一今日穿了一身大红色,带了个鲤鱼帽,一眼瞧去就是一个大红包。他看了看老王妃,又看了看笑的全没形象的宣安,抬起手就去拍打宣安的脸。

宣安痛哭流涕的求饶:“小一快饶了二叔,二叔再也不笑话你了。以后二叔给你当马骑还不成吗。”

老王妃在一旁笑得不行:“该!”

姜氏和宣韶还有三娘坐在一旁说话,大都的三娘在说,姜氏偶尔插几句,宣韶就是静静的听着,偶尔与三娘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盈满了笑。

“我去看看范姨娘怎么还没过来。”姜氏起身道。

范姨娘吃饭的时候没有出现,按规矩她作为姨娘是不能与主子们一起过年的,不过往年姜氏在自己的院子的时候,都是叫了范姨娘一起。刚刚她也派人去喊了范姨娘来守岁。范姨娘却还是没有过来。

姜氏出去了,三娘和宣韶见那边宣小一跟老王妃和宣安玩的很好,便也起身去了外头。

今年的除夕没有下雪,地上干干爽爽的。北风却刮得毫不含糊。

三娘才一跨出门槛,就忍不住打了一个寒颤。宣韶便拉着她快速走到了廊下的墙角避风之处。

这里没有被灯笼照耀到,光线昏暗,索性也吹不到北风了。

三娘靠到宣韶怀里,与他一起看着外头被红色的灯笼照的一片红彤彤的庭院。

“还冷不冷?”宣韶低头问道。

三娘摇了摇头,将自己的手贴到了宣韶的脸上,她的手是暖的。

这里背风。她又被宣韶抱着,身体已经暖过来了。

东边的天际上炸开了一朵烟花,仿佛是一个信号,又有不少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去年这个时候他们正从老王妃这里回去。

这么抬头看着天空,就好像现在还是停留在去年的那一刻,这一年的时光都静止了一般。

两人就这么抱着,感受着这一刻的宁静与隽永。

若是年年都能如此相依,直到一起老去。那该有多好。

过了许久,姜氏从外头回来了,三娘从宣韶怀里出来。朝姜氏走去。

“姨娘怎么了?”三娘问道。

姜氏摇了摇头:“说是不舒服,不愿意出屋。我说给她请大夫来,她也说不用,怕过年吃药不吉利,她睡一觉就好了。”

宣韶想了想,对姜氏道:“母亲你先进去吧,我与阿珂过去看看。若是病了,我给她写方子。”

姜氏点了点头:“这样也好。”

姜氏又进去了,宣韶牵着三娘往范姨娘的院子去了,也没有带丫鬟和婆子。两人就当是散步一样走着。

到了范姨娘的院子,门口有两个婆子守着,见是宣韶和三娘来了,两人立即跑去禀报。

宣韶拉着三娘往里走,那婆子回话出来的时候,两人正好走到了正房门口。

“少爷。少夫人里面请。”婆子给两人打起了厚厚的棉帘子。

范姨娘正靠坐在炕上,炕桌上摆了一只针线篮子,里面有一只还未完工的小小的虎头帽。

宣小一有很多这样各种颜色的鲤鱼帽,虎头帽,兔头帽,戴在头上十分可爱,都是出自范姨娘之手。

“怎么这会儿过来了?”范姨娘笑着问道,态度随意而亲切,也没有起身行礼的意思。

宣韶也不在意,点了点头:“母亲说您病了,我过来给您把脉。”

范姨娘嗔怪道:“一点小毛病罢了,哪有什么?明日一早就好了。”

一旁伺候的丫鬟见宣韶走到了炕边,忙去搬了个垫了软垫的小几子过来放到炕前。

“少夫人,怠慢了,您别介意。”范姨娘有些歉意的对三娘道。

三娘摇了摇头,也很是随意的坐在了范姨娘的炕沿,看着宣韶给范姨娘把脉。

几人都不再说话,直到宣韶把完了脉。

“是不是没事?”范姨娘笑着问道。

宣韶想了想:“姨娘最近是不是心里有什么烦心的事情?”

范姨娘笑:“我哪里有什么烦心的事情?每日都好吃好睡的。”

宣韶看了范姨娘一眼,点了点头:“没有就好,姨娘须得少思虑一些。若是有什么为难的地方,可以与我或者三娘说。”

范姨娘依旧是笑:“嗯,我知道。”

“没有病,药还是不用吃了。晚上少喝些茶,喝多了不好入眠。”宣韶想了想,叮嘱道。

范姨娘温和地看着他,点头:“我知道了,不喝茶就是了。你们去陪着老王妃守岁吧,老人家喜欢热闹。”

见范姨娘没事,宣韶便起了身。三娘也起身,却是把范姨娘的针线篮子一并拿了起来,递给了一旁伺候的丫鬟:“姨娘,晚上不要在灯下做针线,会伤眼睛。”

范姨娘无奈地道:“好了好了,我都听你们的。”

三娘便与宣韶退了出去。

范姨娘将窗户推开了一些。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了院子里。她愣愣的发了一会儿呆才对丫鬟道:“把针线篮子给我吧。”

“姨娘,少夫人不是说晚上做针线伤眼睛吗?您还是……”

范姨娘不耐的打断:“让你拿过来就拿过来。我一把年纪了,还在乎什么眼睛不眼睛的。”

丫鬟虽然不愿,可还将篮子又放了回去。口中却还是劝道:“这活儿白日里做也是一样的,小少爷也不缺这些。”

范姨娘漫不经心的点了点头:“我知道他不缺,我就是闲不住。”

丫鬟觉得范姨娘最近有些奇怪,可是她也说不上来是哪里怪。反正她伺候了范姨娘好几年了,范姨娘怪的地方也不只这一条,她已经见怪不怪了。

三娘和宣韶回到老王妃的院子的时候,宣小一已经睡着了。老王妃让乳娘将他抱到了里间去睡会儿。

几个大人坐在一起守岁,又吃了饺子,三娘和宣韶才抱着已经睡着了的宣小一回自己的院子。

安排好了宣小一之后,三娘与宣韶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两人在炕上的疯狂光景。

宣韶看了三娘一眼,拉着她不往床上去,倒是往炕边走,只是还未到地方就把人给扑倒了。

新年伊始。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的……

大年初一,老王妃进宫,三娘和宣韶哪里也没有去。带着儿子玩闹了一日。

大年初二,宣韶陪着三娘带着宣小一回王家拜年。

薛氏的女儿七娘已经会走路了,吵着要抱弟弟。王璟拍着她的头告诉她:“这是你小外甥,不是弟弟。”

七娘撇嘴就大哭,宣小一却是笑了。

王璟抱着宣小一大笑:“你这小子忒坏,还笑话你小七姨。”

薛氏和三娘任由他们闹,两人凑到一旁说悄悄话。

“婶婶说要今年要给阿璟定下一门亲,玬哥儿已经成亲了,瑞哥儿也定下了。璋哥儿说要等有了功名之后才谈婚论嫁,二叔二婶还有二哥二嫂也都同意了。现在就是阿璟了。阿璟说他今年想要去北疆,不想这会儿成亲,你父亲前几日将他叫到书房去教训了一次,第二日就去求了婶婶,让她给阿璟留意一下合适的姑娘家。”

王璟今年去北疆的事情三娘是知道的,也是王璟之前就与宣韶计划好的。

不过他若是就这么去。王家肯定不会答应,在王栋心理,他如今只有王璟这么一个儿子。虽说阴差阳错走了武科,这是君命不可违。不过为王家三房留后也是王璟的责任。

“叔祖母有没有访到合适的人家?”三娘问道。

薛氏摇了摇头:“说是要等到年后了,总归是在上半年就会将事情给敲定了。”

三娘点了点头,古人讲究成家立业。她并不反对王璟这会儿成亲。王璟这几年已经成熟了许多,能挑得起一个家庭的担子了。而且在人们的心里,成了家的男人才知道责任才会稳重,在仕途上也更容易一些。

于是三娘将王璟叫到一边与他谈起了终身大事的问题。

 

第六百二十六章

王璟听三娘说起这个,脸上一红,有些不好意思道:“妹妹,这事儿你就别管了。”

三娘瞪了他一眼:“你当我想管?现在父亲,母亲,叔祖母他们都为了你的事情着急,问你你除了说一句不想成亲,什么也不说。你想挨家法不成?”

王璟摸了摸头,不自在的笑了笑。

三娘轻叹道:“或者哥哥你已有了心仪之人?不管是什么原因,你说与我听,我都会帮你的。”

王璟忙道:“没有,没有。妹妹你别瞎猜,坏了人姑娘的清白。”

三娘却是面色古怪的盯着王璟,将王璟看得差点要落荒而逃的时候,她才微微眯着眼睛道:“坏了哪个姑娘的清白,你倒是给我说道说道。”

王璟不由得手足无措。

三娘不由得暗自皱眉。

按理她其实不应该逼着王璟向她说自己的。可是这里是古代,不是现代。三娘不怕别的,就怕王璟被人设计了,然后沾染了什么不三不四的人。所以他才不愿意娶亲,又不敢跟家里说。

想到这里三娘心中不由得认真起来了。

她突然垂了眸子,轻声道:“想来哥哥现在是与我生分了,以前你有什么话都会与我说的……算了,我现在已经出嫁,算是宣家的人了,哥哥与我不亲了也是可以理解的。既然如此,我便不问了。”

王璟闻言却是慌了,忙道:“不,不。不,妹妹,不是这样的。我……”

三娘垂眸不语,脸上有些落寞的神色。

“哎!”王璟拍了拍头。“算了,我还是与你说吧,免得你胡思乱想的。”

三娘这才抬眼看向王璟。

王璟看了看周围。见只有她与三娘在这边的廊下,便小声道:“妹妹,真不是哥哥不想告诉你,只是这事情关系到一个女子的闺誉,我实在是……”

三娘闻言却是更加担心王璟被什么人给设计了:“哥哥,在你心理我就是一个会到处道人是非的人吗?你与我说的,我自然是不会告诉别人。连相公也不会说的。”

王璟忙道:“不是,不是。是上次我与丁叔喝酒他喝醉了,他说要把女儿许给我,我,我。我……我当时被吓到了,没有立即拒绝。”

三娘闻言一愣:“丁叔?”

王璟口中的丁叔只有一人,那就是教王璟骑射功夫的丁酉,他的女儿是……方静宜。

王璟急急道:“丁叔当时就是那么一说,还是喝醉了才说的,方大小姐根本就不知道。妹妹,我刚刚不说就是怕会坏了方小姐的名声,她,她原本就很不容易了。”

虽说王璟说出来的人让三娘有些意外。不过不是外头那些算计王璟的人就好,三娘放了些心。

三娘看着王璟手足无措,面红耳赤的样子,想了想问道:“那哥哥对方小姐……”

“没,没,没。我们话都没有说过几次。就是,就是每次看到她,我就会想起当年我们在王家的时候,怪可怜的,上次又出了那样的事情。”王璟没等三娘说完就打断道。

三娘看了王璟一眼,没有说过几次是几次,她不由得默了默。

王璟和方静宜应该是有过接触了,她曾经就见到过一次。不过她也相信王璟的人品,他绝对是守礼的。方静宜也不是一个轻浮的女子。

她与方静宜不算太熟,可是王筝与她熟,她相信王筝交友的眼光。

只是,王璟要娶方静宜的话,怕是并不容易。

虽说因为上次方静宜救了礼亲王妃和几位夫人,为她之前因为方静妍的事情受到牵连的名声洗清了不少,后来又被礼亲王妃收为义女,可是终究还是受到过一些影响的。不知道王家的长辈会不会同意。

三娘相问王璟,如是丁酉说的不是醉话,你是不是真的想娶方静宜。

可是她还是没有问。

她怕她问了,王璟到真的有了这个心思,可是到最后王家又不同意,到最后失望的还是王璟。到不如让王璟不要想太多了,顺其自然。

于是三娘道:“嗯,我不会将丁叔的醉话传出去的。父亲已经拜托了叔祖母给你说亲,你的亲事会在今年定下来。哥哥,即便你要去北疆,却也不能忘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是王家三房的唯一嫡子,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情。”

王璟沉默了一会儿,终于点头认真道:“我明白。”

三娘便也不再多说,与王璟进去了。

三娘不知道的是,年后不久,丁酉不知从哪里得知了王家正打算要为王璟说亲的事情。

可怜天下父母心,丁酉厚着脸皮通过宣韶找到了宣云世子。

这样又过了几日,三娘突然接到王筝的消息说她怀孕了,已经两个月了。

按理说,在怀孕三个月内是不要到处嚷嚷的,不过王筝的性子有些与众不同,她心中高兴,便想要所有与她好的人都为她高兴。所以才刚一确诊,她就递了消息来给三娘。

三娘却是又等了一个月,等到王筝怀孕三个月,胎儿已经坐稳了的时候才去苏家看她。

果然,王筝被苏家的人照看得跟个国宝似的。她去苏家的那一日,苏敏之正好没有出门,正紧张的围着王筝团团转。

“停快放下!”

“等等这个我来拿。”

王筝忍无可忍,怒道:“苏敏之!你有完没完!我只是拿笔和宣纸,不是搬桌子花盆!”

“噗哧”三娘很不厚道的笑出了声。

领路的那个嬷嬷满脸尴尬地禀道:“少爷,少夫人,宣少夫人过来了……”

王筝转头看见三娘。眼睛一亮,绕过了院子里的桌案就要过来:“三娘……”

不想还没走两步就被苏敏之拦住了:“你走慢点,走慢点,她自己会过来……”

三娘看到王筝额头上的青筋在跳。

她轻咳一声。掩了笑意,一边上前一边问道:“院子里这么热闹,做什么呢?”

王筝还是绕过苏敏之上前来揽了三娘。一边还瞥了苏敏之一眼,指着院子中央的书案道:“原本是想出来画画春景的,不想被搅了兴致,算了,不画了!我们进去说话。”

苏敏之跟在她们后面,王筝却是转身道:“你不是约了几个好友郊游去吗?还不快去?”

苏敏之看了看王筝,又看了看笑着不言语的三娘:“我……要不我不去了?”

王筝忙道:“别。人家三日前就约了你,你也答应了的,不去怎么能行?言而无信算是君子吗?以后别让孩子也有样学样!”

苏敏之皱了皱眉:“那我去了?”

王筝摆手:“去,去,赶紧的。”

苏敏之一步三回头的走了。

王筝见他真走了。终于松了一口气。三娘瞧着,笑得不行。

王筝等了三娘半响,完了自己也憋不住笑了,她用胳膊捅了捅三娘的手臂:“诶,是不是初为人父的都这样?”

三娘闻言想了想:“也不是都这样吧,总有不同的。”她怀孕的时候,宣韶也很紧张,什么都不要她动手,连穿衣服他都亲自给她穿。

只是一样米养百样人。这世上也有很多与宣韶和苏敏之不同的父亲。

“怎么就你自己过来?我小女婿呢?”王筝问道。

三娘:“……”

王筝摸了摸肚子:“听娘说她当年怀相公和成之的时候,我觉得我这一胎像是个女儿。”

三娘看了王筝一眼:“苏老爷,苏夫人,还有姑父怎么说?”

王筝灿烂一笑:“什么怎么说?生男生女还是我能决定的?这一胎是女儿,我再接着生就是了,总能生出儿子的。”

三娘也笑。王筝果然是不同的。

她也明白了为何自己会与王筝这么投缘,王筝虽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古代女子,可是她却有着现代女子的豁达,不仅如此她还聪慧。

“嗯,你说的对,反正还年轻,总能生出儿子的。”三娘点头笑道。

王筝拉着三娘坐到了内室的炕上:“成之也就是这几日就要生产了,好在稳婆和乳娘都已经准备齐当了。”

三娘笑道:“我倒是许久没有见过成之了,等她生了孩子,我们一起去看她。”

王筝也笑:“你现在瞧着她保管你认不出来,她可是胖了一圈呢。”

三娘闻言却是有些担忧:“这样的话,胎儿会不会过大?”她怀孕的时候,虽然也有吃补品,不过却是定量的。怕胎儿太大,生产困难。

“应该不会吧?”王筝皱眉,“我每日也要吃许多东西呢。”

三娘想着她才怀孕三个月,便提醒她道:“那你进补的时候最好是适量,这样生产的时候会容易一些。”

之后三娘又细细叮嘱了她一些孕期的注意事项,王筝都一一记下了。

等两人聊完了孩子的事情,三娘便问了王筝方静宜的事情。

三娘也没有提王璟,只是问了方静宜的近况,还有平日里的一些为人处事。

 

第六百二十七章 五娘出嫁

王筝口中得方静宜是一个聪慧又坚韧的姑娘,三娘从王筝口中自然听不到方静宜半分不好来。

三娘便也没有再问下去。

到了后来,两人却是又说起了五娘的事情来。

“采纳等礼都已经过好了,婚期定在三月,到时候我母亲会亲自过去,嫁妆什么的要先从京里运过去,再由庄子上发送。”

叔祖母李氏也曾派人过来与她说过五娘的婚事。

五娘和孙金生的婚事,是李氏操办的。李氏问她到时候要不要与她一同过去观礼,她想了想,应了。

那一日王栋和薛氏肯定是不会去的,可是五娘是她们三房的女儿,又怎么能只让叔祖母一人打理?五娘前一阵子也曾偷偷给她捎过信,希望她能去看她出嫁。

她们正说着话,苏敏之回来了。

王筝惊讶道:“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三娘也看了看窗外,难不成是她与王筝聊得太惬意了,为何她感觉苏敏之走了不过半个时辰?

苏敏之面不改色的踱了过来:“说是带了几个戏子过去,让我顺便给品品戏,那花旦一开腔就被我给骂下去了。连最起码的字正腔圆都做不到,还唱戏呢!她也不怕自己舌头绊了舌头。”

“……”

苏敏之与苏成之果然是兄妹,这损人的狠劲儿,谁也不下于谁。

王筝嗔道:“不管谁唱你都能给挑出个不对来,就你能,你怎么不自己上台?”

苏敏之一脸被冤枉了的便秘模样:“话也不能这么说。至少楚岚秋的唱腔就极好,他上台,我就从来没有挑到过错处。”

王筝摇头:“这世上又有几个楚岚秋?若是人人都是楚岚秋,这唱名角儿不满天飞了?不过说起来。我倒许久没有听到他唱戏了,他最近不在京城吗?”

苏敏之摇了摇头:“这一年他极少露面,上次礼亲王府的请柬他都推了。听说是唱戏遇上了什么关隘。需得闯过去才能继续开腔,否则他宁愿饿死不唱了。最近更是连面也少露了。”

王筝皱了皱鼻子:“难怪你与成之都喜欢他,一样的臭毛病!”

苏敏之闻言张了张嘴,转头看到低头偷笑的三娘,有把话咽下去了。

“咳,我去书房。”

“快去吧。”王筝忙摆手。

苏敏之又不满了,原本要走的步子也停住了。却是回头冲三娘道:“阿筝她不宜操劳,你们再聊会儿就散了吧。若是你还不想走,就去我母亲院子里坐坐。”

三娘:“……”

王筝闻言立即冲他横眉冷目,苏敏之忙快步走开了。

“你别理他,他就那德性!”王筝气鼓鼓的对三娘道。

三娘觉得自己都被当面下了逐客令了。再留下来是不是脸皮忒厚了些?这个苏敏之怎么就能怎么讨人厌呢?

三娘又略坐了一会儿,终于还是告辞了。

王筝使劲留她吃饭,三娘到也不是真的怕看苏敏之的脸色,她是担心儿子。当了母亲的人,一离了孩子总是会挂念着。有老人说,母子之间是连着一条线的。

王筝见三娘提起宣小一,便也不再留了,只是在心里却还是将苏敏之从头到脚给骂了一顿。

这几日宣小一的脾气有些大,平日里很好哄的孩子也变得淘气了。喜欢流口水。只要他的手能够着的东西抓住了就往自己的口里塞。

刚开始三娘发现的时候,想着是不是孩子生病了,有些着急,奶娘知道之后却是笑着告诉三娘,这是因为孩子要出牙了。

孩子刚开始长牙的时候会不舒服,所以才会比平日里要折腾些。

三娘又问了赵嬷嬷和姜氏。都是这么说,她便放心了。

这一日,三娘突然看到宣小一的下牙床上长处了两粒状的白色东西,是硬的。

“小一,牙齿长出来了?”三娘惊喜地道。

宣小一乖乖趴在母亲的怀里,眨了眼睛任她扒拉着自己的小嘴打量,口水一路的流。

三娘看着懵懵懂懂的看着自己流口水的儿子,捧着他的脸亲了一口:“小一真了不起。”

白果在一旁一脸惊讶的看着对坐着傻笑的母子两,心理嘀咕:长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她还以为人人都会长。

三娘高高心心的抱了宣小一去给姜氏看,姜氏看完了她又抱着去给老王妃看,等宣韶回来的时候,她还兴致勃勃的掰开了儿子的嘴给宣韶看。

宣小一被自己的亲娘折腾了一日,还是很好脾气的笑着,嘴里还会适时的“呀呀啊啊”几句,附和他娘的显摆。

儿子长牙了的喜悦让三娘与有荣焉般的高兴了好久。

等到宣小一长了八颗牙的时候已经到了春暖花开的四月份。

五娘四月份要出嫁。

三娘与叔祖母一起去了李氏的陪嫁庄子上,五娘会在这里发嫁,来的除了李氏和三娘之外,男丁还有二房的三哥王瑞,王瑞是先她们两日过来的。

李氏早先已经打发了自己身边的亲信婆子与王瑞先来一步,安排相关事宜。出于低调的原因,五娘的嫁妆数量只有二十四台,不过分量却是十足十的,毕竟是按照王家的女子出嫁规格办的。

只是在庄子上出嫁,毕竟是没有在京里出嫁的风光。

三娘见到五娘的时候,五娘正在让喜娘伺候着梳头。她脸上了厚厚的新娘妆,已经看不出原本的肌肤,三娘却是能从她眼睛里看到实实在在的快乐。

“三姐姐”见三娘来了,五娘很高兴的站了起身。

她身后的喜娘忙道:“姑娘快坐下,坐下。您正梳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