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青婉听了又觉得好笑又有点无语,她又不是小孩子,但更多的却是感动,这个男人真是细心的让她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两人说小话说了好久,杨铁柱似乎也不累,一直和林青婉说他在外面遇到的人和事,还有他有多么想她和娃儿。

说完以后还摸摸林青婉圆滚滚的肚子,对里面的娃娃说爹爹回来了有没有想爹爹。凑巧碰到胎动,里面的娃娃踹了林青婉肚皮一脚,杨铁柱乐得哈哈大笑,指着肚子对林青婉说娃儿也想他了。

当娘的无语至极,但还是满面笑容。

一直到晚上姚氏从杨氏那里回来,做了饭,两人吃过以后,才回屋里歇下。

第87章

杨铁柱想哪里也不去就在屋里陪媳妇儿的想法,似乎并不可能。因为现在天越来越热了,做腊味鲜更是紧张了起来。

不是人手不够,毕竟他们现在销量也没有很多,几个人搭手忙一天两天也就做出来了。关键是天气热,腊味鲜不好保鲜。

从天气开始暖和起来,林青婉就交代姚氏她们要琢磨着做,一次不要做太多,够这几日送货就可以了。情愿费点功夫,不要让东西坏了。所以腊味鲜的工期越来越赶,甚至发展到每隔两天就要做一次,以备到时候送货。

至于腊味鲜不是腊月里做出来的问题,这里的人似乎并没有尝出来,几家酒楼的掌柜也没有提起过,林青婉也就放下心来。

她甚至还多开发了两种口味,一个是麻辣味的,一个就是五香味的。至于十三香的配比还有制作,林青婉从杨铁柱胳膊好的那时候,就把这些交给他了,并交代了这个方子一定不能告诉外人,谁也不能告诉。

杨铁柱知道这是媳妇儿‘祖传’的秘方,肯定清楚这东西谁也不能告诉。

平日里腊味鲜需要的十三香和五香粉,这些日子都是杨铁柱一手包办的,他每次都一次做很多出来。需要的时候,直接用纸包了让姚氏和杨氏做腊味鲜的时候直接放进去,多少斤放多少,这些林青婉都是跟他说过的。

至于你说五香粉怎么做出来的?能把十三香照葫芦画瓢弄出来,五香粉似乎也没什么难的,毕竟五香粉才需要五种配料。林青婉多试了几次,就试了个差不离。

而随着慢慢进入夏天,腊味鲜的工期更加赶了,几乎一天做一批。做出来第二天就送货出去,为了此事不但杨铁根忙得厉害,连夏大成都忙得连轴转。毕竟这两人要送包括落云镇的几家酒楼,还有附近几个镇子十来个酒楼。

为此,杨铁柱又去买了一头骡子车回来用来送货。现在一辆骡子车根本不够用了,幸好当初建牲口棚子的时候建的大,两辆车子也是放得下的。

因为频繁的送货没有规划,还发生过杨铁根和夏大成送货送重的事情。这个送了一遍,那个不知道又去了,一听店里的活计说有人送过了,只能自认倒霉多跑了一趟冤枉路。但是两人都没有怪对方,毕竟这些日子送货送的频繁,都是忙昏了头。

林青婉看的也很着急,知道这样下去不行,就抓着杨铁柱让他口述情况,然后列了一个路线图出来。

这个路线图把较为靠近的镇子划在了一起,分了两个部分。以后再送货就一人负责一个路线图,两人互不相扰,甚至因为林青婉心思细,还把最节约时间跑法列了出来。

杨铁根和夏大成两人拿到这份路线图,了解是怎么回事后,试了一下。回来都说这个路线图好,省事还省时间,关键是分工明确不会跑重复。因为杨铁根不识字,林青婉特地是画出来并让杨铁柱给他讲解了,期间费的功夫在这里就不提了。

杨铁柱回来和林青婉说了,对她又是夸奖一番,林青婉这才放下了心。

毕竟这是她家的生意,她肯定是要竭尽全力想办法的。

*******

转眼间进入了六月,天越来越热了。

可是杨铁柱他们却感觉不到热,满心都扑在了腊味鲜上面。

随着天气的炎热,腊味鲜已经不能放了,即使他们恨不得早上做出来下午就去送货,但是还是难免会有腊味鲜腐坏的事情发生。

为了此事,杨铁柱这几日都愁得睡不好觉了。

林青婉此时也是黔驴技穷。

为了延长腊味鲜的存放时间,她甚至想到了把腊味鲜完全蒸熟再送过去,但也只能放一日左右的样子,时间长了就不行了。可是一日的时间,哪里能把附近镇那些酒楼全跑完呢。家里人为了挣钱,几乎时时刻刻都在灌制新鲜的腊味鲜,然后蒸熟以便送货。不但送货的人被太阳晒得几乎没晒死,家里人也累得半死。

杨铁柱和夏大成商量着不行了把腊味鲜先停了,等过了夏天再开始做,但是两人又舍不得耽误这几个月的生意。只能一面想着各种各样保鲜的办法,一面三个人都跑出去送货了。

为了保证三个人能同时送货,杨铁柱又买了一脸骡子车回来。

可是即使如此,仍然不行。杨铁柱几人的嘴,没几天功夫就焦心的起了一串火泡。

屋外的知了吱吱的叫着,不厌其烦。

林青婉坐在屋里,心思纷乱,手里拿着蒲扇不停的给自己扇风。

今年这个夏天真是太热了,去年这个时候她都没有感觉出来很热。都说孕妇火力足,也不知道是不是怀孕的缘故,今年她尤其怕热。

家里老早就铺上了席子,后来甚至因为芦苇席不够凉爽,她还让男人专门去买了竹片编织的竹席。买回来铺上,果然比芦苇席凉爽很多,尤其使用之前用拔凉的井水擦上一遍,人躺在上面立马不燥了。

林青婉朝外面望了又望,都不见男人回来,索性也不想了,上了炕躺在席子上好好静一会儿。

躺下不一会,迷迷糊糊就睡着了。

杨铁柱早上出去送货,直到快下午的时候才回来。刚毅的脸晒的满脸通红,甚至因为这些日子长时间在日头下面晒,还有些蜕皮了。

回来以后啥事也不干,先把上身的衣服脱了,站在井边打起一桶井水往身上淋。反正现在家里也没有其他人,就他和媳妇两个,也不用顾忌什么。

林青婉听到动静起了身,一出来就见男人光着膀子冲凉。

透明的水滴顺着男人黝黑的膀子往下流,结实的后背满是腱子肉。左肩上疤痕累累,平添了几分狰狞,这伤还是去年被熊瞎子拍的那次落下的,伤是好了,但是疤痕却没掉。

林青婉看得有些脸红,但是嘴里还不忘埋怨道:“说了多少次了,不要用井水冲凉,才从外头回来,猛地一惊小心着凉。”

杨铁柱呵呵傻笑,扭过身,“媳妇儿,我热嘛。”

男人一扭身过来,映入林青婉眼中的就是男人那身结实的肌肉,甚至还有那八块腹肌

她脸又是一红,“热也要烧点温水洗洗,过一会儿就不热了。”

这里真是跟上辈子没的比,热了有空调冷饮,大夏天的关着门躲在空调房里,别提有多爽了。

想到这里,林青婉楞了一下。

空调、冰箱——

“婉婉,家里有饭没?忙着送货,中午啥也没吃,这会儿饿的难受。”杨铁柱拎干了衣裳,胡乱在身上擦了擦。

“灶房里有三弟妹做的凉面,我中午那会儿没胃口,也没有吃,我去给你弄。”说起凉面,这还是林青婉教姚氏的,也是因为夏天太热,另外就是家里最近人都很忙,也没功夫做饭。林青婉就想起这道简单的吃食来,即省事又开胃。

杨铁柱赶忙摆手,“好了,我知道了,我自己去弄,你别动,进屋坐着去。”

林青婉只好又转身进屋坐着去了。

没一会儿,杨铁柱就端了两大碗凉面进来。

雪白的面,翠绿的黄瓜丝,还放了一些焯好的蔬菜。这些都是姚氏提前备好的,想吃的时候,根据自己口味放些蒜汁、盐、醋,加点芝麻油一拌,就是一道美味爽口的夏日吃食。

知道林青婉喜欢吃辣椒,她的这一碗,杨铁柱还专门放了一些辣椒油进去。这些日子吃凉面的次数多了,连杨铁柱都会拌面了。

把面和筷子放在媳妇面前放好,杨铁柱就端起面碗哧溜哧溜吃了起来。他也是饿极了,一大碗面条不一会儿就下肚了。

林青婉却是拿着筷子,继续思考刚才断了的思路。

如果有冰箱就好了,或者有冰也可以。

大熙朝是有冰的,以往原主在京城的时候,夏日里林家主子们都有冰降温。她也有,只是总是被人遗忘送来,亦或是克扣了。

一般都是大户人家的家里都有冰窖,用来专门储冰以供夏日使用,似乎还有人专门做卖冰的买卖

想到这里,林青婉恨不得打自己两巴掌,为什么不早点想着储存些冰呢?

落峡村这里冬天冷,不用去河里挖冰,弄几个容器装些水,往外面甩上一夜就成冰了。然后挖个冰窖储起来,现在也不会急得乱跳。

可是现在再怎么懊恼也没用,只怪她当时思虑不周全才没想到这些。

“婉婉,你怎么不吃?”杨铁柱放下碗,奇怪的问道,“你是不是哪儿不舒服?天气再热,你也要多少吃点,肚里还有娃娃呢。”

林青婉回过神来,笑了笑,“我不饿,中午吃了些点心。你吃好了?吃好了去把大成哥请来,我有点事想说。”

杨铁柱搔了搔头,也没多想,把自己面碗拿去灶房,就穿了衣裳去找夏大成。

没一会儿,夏大成就跟着杨铁柱来了,也是满头大汗的。他也是刚送完货回来,还没来得及擦汗就被表弟叫了来。夏大成最近也被晒的厉害,以往还是小麦色,这两天差不多和杨铁柱一样成了黑煤炭。

“铁柱媳妇儿,你找我有事?”

肚子大不方便,又是自己人,林青婉就没有起身去迎他。

“大成哥,你坐。”

夏大成坐下,也没客气,拿起水壶倒了一杯水,灌下以后,才开口说话:“啥事啊?”

林青婉在脑海里思虑了一会儿,缓缓开口:“大成哥,不知道现在外面是否能买到冰?”

夏大成露出一丝苦笑,他早就想到冰可以保存吃食的新鲜度,但是冰的昂贵也不是他们这种小本生意可以买的起的。

他在县里的时候,知道阳城有大户人家自己储藏冰以备夏天使用,也知道城里有人夏日卖冰。但是一来价格太高,买得起用在保存腊味鲜上也不划算,到时候别说赚钱了,不亏钱都是好的。二来,淮河县据他所知是没有人卖冰的,顶多就是有些大户人家自己冬日里冻冰,然后储存起来夏日自家用。

而且就他所知一些用冰来保存食物新鲜度的,也就是大城市一些卖海鲜的。海鲜离水时间长就不新鲜了,只能用冰来保存。但是海鲜运到内陆以后,价格也是极其昂贵的。而他们的腊味鲜,才60文一斤,体积又不像海鲜那么小。

这弟妹终究是妇道人家,即使聪明绝顶,在生意上的很多想法很好,但还是碍于眼界,想法有些天真了。

不过夏大成也没有嘲笑林青婉的意思,而是缓缓将其中的道理讲了一下。包括弄到冰的难度,还有其中的种种顾虑。

杨铁柱本来以为想到了什么好法子,听夏大成说完,顿时泄了气。

林青婉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她也知道在这里很少会有用冰保鲜的东西。能使用冰来保鲜的,不外乎一些贡品,要么就是海鲜。而对于用冰来保鲜海鲜,她也是见过的。

京城因为在内陆的原因,海鲜还是极其罕见的。很多大户人家都能够享用,但是明显林家还不够级别。有一次林家主家也就是他爹的伯父林丞相府里,送了他们家一篓子海鲜。

送来的时候,在大厨房都引起轰动了。说那海鲜新鲜的很,篓子下面垫了冰镇着送来的。

这里不同上辈子的现代,交通发达,各种设置齐备。林青婉可以想象那些海鲜能没有变质送到京城,需要多少人力物力。其中用了多少冰来保质,就不用说了。

但是通过那篓子下面垫冰,她就能想象出这里的人其实并不懂密封保温这个问题,以至于白瞎了很多冰。

林青婉并没有因为夏大成的说法而泄气,她又开口问道:“大成哥,你有没有听说过硝石这种东西?”

是的,林青婉想到了硝石制冰的法子。

感谢21世界各种穿越小说,对于这个穿越女主经常用来发财的‘配方’,林青婉可是记忆深刻。不但知道是用什么东西做的,连怎么制作都很清楚。

现在只希望穿越小说不要骗她这个读书少的人,另外就是硝石能够好找到,而且不贵。

“硝石?”夏大成沉吟半响后,摇了摇头。

杨铁柱也在旁边想,但他也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

林青婉深吸一口气,心里有些无奈,但是还是没有放弃自己的想法。

“大成哥,你和铁柱帮忙去找找,如果能够找到硝石,咱们的腊味鲜保鲜的问题差不多就解决了。”

夏大成一喜,还是有点疑惑,“真的?找到硝石就能解决腊味鲜保鲜的问题?”

林青婉点点头,但是也没有把话说死。“如果能找到这东西,有一半以上的把握。”

夏大成站起来,“行,我和铁柱分头去找找。不过你也得给我们点线索,什么地方可以买到或者弄到这种东西啊?”

他现在也是病急乱投医,腊味鲜现在已经到了做不下去的地步了,只能死马当做活马医。

林青婉又思索了一下,“这东西是做医药用,或者炼丹之类用的,你们要不先去医馆问问看有没有。哦,对了,这个东西还有其他的名字”她费劲儿的想了又想,“焰硝、火硝、地霜,你们先问问看吧。”

夏大成听到炼丹有些惊讶。

杨铁柱不懂什么叫做炼丹,但是夏大成见识广,听说过当今圣上痴迷炼丹一道,也只有京城那些极为富贵的人家,才会知道炼丹,抑或是连炼丹是用什么东西都知道的。不过想到这个表弟妹的来历,他就释然了,他知道这位弟妹以前是哪个大户人家的丫鬟,犯了错才会被发卖到这里的,估计也是在那富贵人家才听说这些的。

夏大成把硝石的几个名称和林青婉核对了一遍,然后才带着杨铁柱一起分头去找。

留下林青婉一个人坐在屋里,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能不能找到,只有听天由命了,希望上天保佑一切顺利。

☆、第88章、89章

夏大成和杨铁柱跑了镇上的几家医馆,把硝石的名称都报了一遍,然后地霜对上了号。

可惜的是医馆里的人虽然知道地霜这东西,毕竟是做医药用途,但是用途太少太少已经里面并没有,落云镇所有医馆跑遍都没有。

一个大夫看他们要的急切,便开口建议他们去县里找找。毕竟落云镇这里实在太小了,说不定淮河县那里会有呢。夏大成无奈,只能和杨铁柱商量,让他先回去帮着家里,他去县里一趟,再不行去趟阳城。

他现在也是病急乱投医,毕竟腊味鲜现在已经到了做不下去的地步了。停两个月不做也可以,但是一个月至少要少赚百来两银子。百来两银子等于啥?等于三房那种房子再盖几套,等于十亩上好的良田。

既然已经打听到医馆有这东西了,就去大点的地方问问。反正也有车,就是人辛苦点事儿。

杨铁柱无法,只好让夏大成一人赶着车去了县里,然后自己走了回来。

等杨铁柱回来,林青婉问过他,才知道夏大成去县里了。

知道医馆的人认识这种东西,她就放下心来。既然都知道,肯定是可以买的到的,只是落云镇太偏僻太小,没有卖的罢了。

林青婉耐着性子在屋里等了两天,才听到夏大成回来的消息。

夏大成本来经过这段时间的奔波就黑了不少的脸庞,这次回来显得更加黝黑。他把东西交给林青婉,就转身回家休息了。这两天跑了太多的地方,完全是一口气撑着,此时必须要回去好好休息一番。

看夏大成没提这东西贵贱,林青婉就知道肯定是在成本范围之内。

她让杨铁柱去拿了一个小盆子和一个小水罐来,并让他把里面都装上水。

杨铁柱把东西端来,她就打开了夏大成给她的那个小布袋。

小布袋不大,里面装的是一些结晶状的白色物体,大概有一大汤碗那么多的分量。林青婉其实也不认识这种东西,但是她记得几本穿越小说里都说是白色结晶状的物体,现在也只能试一试了。

她把水罐放在装了水的小盆子里,然后抓了一小把硝石放进水里,硝石进入水中迅速融化。

杨铁柱傻傻的站在旁边看着媳妇儿在那里试验着,看林青婉的态度凝重,他也没敢开口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林青婉在水里放了硝石后,就坐在一旁等着,等了一会儿,她发现水罐里的水并没有结冰。

难不成是穿越小说骗她读书少?还是这结晶物体并不是她说的那种硝石?

她用手指尝试的摸了摸盆里的水,还有水罐里的水。摸起来确实有了凉意,水端进来的时候她摸过,比刚才的温度要低了一些。

难不成硝石放少了?

林青婉又抓了一小把硝石丢了进去。

放完以后,她眼睛紧盯着水。杨铁柱看着媳妇儿看水看得那么认真,也紧盯着水罐不放。

然后他就看到了一幅让他惊奇的画面——

水罐里的水上面,竟然结出了一层薄冰。

杨铁柱屏住呼吸,林青婉也屏住了呼吸。又过了一会儿,水罐里的水居然全部结冰了。

杨铁柱简直不敢置信,他看看媳妇儿,林青婉冲他高兴的笑了一下,他才用手去摸水罐里的冰。

真是的冰的?!

他简直激动的无法言语了,“媳妇儿,这是怎么回事呀?水怎么可能变成了冰?”

林青婉能告诉他,因为硝石在水里溶解会造成水急速降温,然后促使结冰吗?她能告诉他她也是看小说里说的吗?肯定不能,而且说了他也不懂。

所以她只能编了一个幌子,“这个我也不懂,我以前呆的那个大户人家就是这样制冰的。”

杨铁柱听完以后,兴奋的直点头,然后转身就想去通知其他人。

林青婉拉住他,让他不要着急,把小盆子里的水端到灶房煮去。

为了怕杨铁柱不会操作,她也跟了去。

杨铁柱虽然不懂媳妇为什么这么做,不过他想她肯定是有自己的道理,便老老实实的点火开始煮水。小盆子里放的水并不多,所以大火煮了一会儿就干了,然后锅底出现了一层粉末状的结晶体。

结晶体的样子和夏大成给她的硝石是一样的,只是这些要细碎一点。

林青婉这才放下心来,让他把结晶体刮下来,又把小盆里装上水,换了一个水罐装水放进去,然后把刮下来的结晶体又放进小盆。

硝石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就是需要蒸馏法把其中的水分蒸干,然后把结晶体刮下来再次使用。当然不是可以无穷尽使用的,每次都会损耗一些,但是微乎其微。

直到第二次制冰成功,林青婉才完完全全放下心来,让杨铁柱去通知夏大成过来。

夏大成刚回到屋里躺下,就被杨铁柱叫起来了。但是看他表弟那个兴奋的样子,就知道肯定是有啥事。

路上杨铁柱小声把他媳妇做出冰来的事告诉了夏大成,这下夏大成直接开始飞奔起来。

来到杨铁柱家里,林青婉还坐在桌子边等他们呢,桌上放着那个小水盆和水盆里水罐。

夏大成一眼就看到里面的冰了,激动的用手摸了摸。

真的是冰!天哪!

夏大成稳住激动的心绪,在桌子旁坐下。

“弟妹找我是来说冰的事儿吗?”口气都有些不稳了。

林青婉点点头,眼神还是有点恍惚,他们进来之前她一直在想问题,这时候都还有点没回过神来。

她用指尖敲敲自己的额头,开口问了一句,“大成哥这些硝石是从哪里买到的?好买到吗?所费贵吗?”

聪明人在一起说话就是省事,夏大成马上就明白林青婉的意思了。

他在大脑里想了想,然后缓缓开口回答:“这些地霜是我在县里的一家大药店里买到的,不是医馆,就是那种给各大医馆供应药草的地方。也多亏我一个朋友,我才能在那里买到这东西,因为别人不对外零卖的。也不贵,这些一共花了差不多二两银子,至于好不好买到,我也问过药店里的掌柜了,据说这东西用量不多,所以存货很少很少,我拿回来的这些几乎是他们药店所有的存货了。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