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幸的是何氏闻言就摇了摇头:“并不曾犯病,只是受了惊吓人有些没精神,太医来了给开些安神的药也就好了。”

“既是如此就好。”沈晓海点了点头,难得和颜悦色的吩咐何氏:“这几****就好好上心些,照顾好母亲。十五那****同母亲一同进宫去瞧瞧庄太妃娘娘。至于说些什么,我会同母亲说的。”

何氏难得见他如此平静好说话,有些稀奇的张了张嘴,忍不住问了出来:“世子您的意思是,让老太太去同庄太妃求个情,替咱们说说话?”

另一头得了消息的宋老太太就禁不住感叹:“小宜真好似是英国公世子肚子里的蛔虫似地,竟桩桩件件都猜的这样准。”

那当然,毕竟在梦里也跟这家人生活了几十年,恐怕他们肚子里有几根肠子都一清二楚。宋程濡笑着摇了摇头,有些疑惑的问她:“怎么小宜今日这么迟了还没过来?换做往常这个时候,早该过来给你请安了。”

“早膳都是跟琰哥儿在这儿用的,只是后来三娘那边有事,将她叫走了。”宋老太太沉吟着有些疑惑:“只是三娘除非有大事,否则极少来这边的......”

这回找宋楚宜的却并不是三娘,而是陈锦心。

陈锦心披散着头发并未梳头,懒懒的倚在靠枕上被三娘搀扶起来坐着,瘦的有些过分的脸颊都有些凹陷下去,见了宋楚宜就淡淡的露出一个笑来。

“宋六小姐。”她冲着宋楚宜笑了笑,声音也同她人一样显得细细弱弱的:“今日冒昧打扰你,真是不好意思。”

她眼尾上挑,细长的眼睛亮的出奇却不含一点生气,瞧着宋楚宜的时候宋楚宜仿佛也只是一棵树一朵花,是并没生命的死物一般,冷冰冰的瞧不到多少生气。

当初她不顾一切大冬天往湖里跳的那股子决绝宋楚宜到如今还记忆犹新,此刻看着她不含生气的眸子忽然觉得有些惊心,忍住心里的怪异感觉轻轻的摇了摇头:“说不上打扰,陈姐姐若是愿意的话,可以时常找我说说话的。”

陈锦心就抿唇笑了笑,眼里却仍旧平静得瞧不见半点波澜。她用枯瘦如柴的手指从枕头底下摸出一个东西来,伸手递给宋楚宜:“密信的事情我听三娘说了,多谢六小姐不计较我外祖母的隐瞒,替我们解决了这要命的麻烦。我也没什么可送给你的,这个小玩意儿,六小姐拿着玩罢。”

宋楚宜迟疑着不敢伸手去接,陈锦心的身体虽然依然是肉眼就能瞧见的不好,可是精神却显得好了许多,至少不再是半年难得说句话的样子,她清醒了过来,神志自然是也好了,如今忽然给自己送东西,宋楚宜还真是不知该不该接。

陈锦心仿佛能看清她的心思,手往前又送了送,费力的将声音提高了一些:“拿着吧,不是什么叫六小姐为难的东西,就是我的一点心意而已。”

话已经说到这里,再不接反而显得矫情了,宋楚宜伸手接过,在陈锦心的注视下打开匣子,只是这一看就忍不住失声惊呼,几乎失态的站了起来。

陈锦心的一点心意,还真是贵重的让人手都要抖上一阵才敢相信啊。

这个小匣子里,装的竟然是献之替曾孙所手抄的论语!其珍贵可想而知!

第一百八十七章 噩耗

陈锦心手里居然还有这样的好东西,而且居然随意拿出来送人,宋楚宜有些吃惊的朝她看过去,恰好就瞧见她黑如点漆的眼睛也正看着自己,仍旧如以往一般冰冰凉不带半点生气跟情绪。

“六小姐别多心。我的确是有事相求,所以才会投其所好。”她凹陷下去的脸颊上显出些病态的红来,咳嗽了一阵才垂下眼睛平铺直叙的道:“我晓得四少爷即将远赴蜀中去唐明钊大儒那里求学。唐明钊是个脾气古怪的酸腐读书人,您想必正为了送他的礼物而烦恼。送金银珠宝怕被嫌弃满身都是铜臭气,送古董字画怕被说是附庸风雅。这份王献之所手抄的论语恐怕正好对得上他的胃口。”

宋楚宜的着重点落在她的后半句话上,阖上了盖子将东西交给身后候着的绿衣,好整以暇的笑了笑:“既是如此,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不知道我有什么能帮的上陈姐姐的?我一定竭尽全力。”

宋琰的确需要一份能让唐明钊耳目一新的礼物,这份手抄论语真是再合适不过,恐怕万金也买不来。

陈锦心会送这么贵重的东西,所求的未必小。

“也没什么。”见她收下了东西,陈锦心眼睛又更亮了些,语气也难得的有了些起伏:“就是想求求六小姐帮帮忙,帮我找个清静些的庄子......虽然你们既然敢收密信就一定有万全的准备,可是我却不敢完全放心......我虽不想活了,可我身边的这些人,却都有家有口,不该跟着我倒霉。”

她说这话的时候转头去看三娘,眼里原先的淡漠渐渐的就转成依恋跟柔和,配着她瘦削的过分的眉眼,给她增添了几分生气。

绿衣的眼睛渐渐的就有些红,宋楚宜忽然回想起上一世临死前的自己,窗外是开的正好的怒放的蝴蝶兰,屋里是消瘦如残红将将待死满心绝望跟哭的不能自已的绿衣.......

眼前的这一幕同当初多么相像,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曾经也用这样的眼神看过绿衣,也不知道自己当初外人瞧来是不是也同陈锦心一般的可怜至极,可是心里却不可避免的柔软了下来。

“陈小姐这个担心无可厚非,要求更是理所应当。若是你不愿意再在伯府住下去,大可以去同祖母说清楚的......”她清了清有些堵的喉咙,勉力平静的说完了下半句:“真的不必送我这样贵重的礼物,反而便宜了我。”

陈锦心摆摆手虚弱的笑了笑:“我之前已经同老太太提过了,老太太并不放心我单独出去。只是我这样子......谈什么以后?伯府这样养着我一辈子固然是为了我好,可是我并不想三娘她们陪着我这样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我想去江南找座庄子,带着三娘跟他们的亲人一同过去,安安静静的住几年。”

宋老太太想必是因为密信的事情有所忧心,怕她们会被陈襄找到。

论理,呆在伯府确实比去外面要叫人安心一些,对陈锦心的安全也好一些,毕竟只要伯府在一日,她们就能平平安安的活着。

可是陈锦心担心的也有道理,替三娘她们也想的很长远周到-----陈锦心恐怕真的是活不了多长时间了,等她死了,伯府纵然是有心,也不过是将三娘等人留在伯府继续当下人罢了,或者就发他们一些银两打发他们回老家。的确没有陈锦心为他们打算的好。

“我会去同祖母跟祖父商量。”宋楚宜点了点头,见陈锦心颧骨突出的脸上现出真切的笑意来,心中禁不住一酸:“只希望到时候陈姐姐真去了外面,也要爱惜好自己的身子。不管其他人如何,苏老太太总是为你好的......”

宋老太太还未见过宋楚宜如此没有生气的模样,就好像去了听云轩一趟,精气神都被抽走了一样,眼睛里居然也是雾茫茫的一片,往日的灵动俏皮全不见了踪影。

“这是怎么了?”她探着身子一把将宋楚宜拽到了身边,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了一圈之后就微微侧头去问绿衣:“怎么去了一趟陈姑娘那里,竟失魂落魄的回来了?”

宋楚宜反手握住宋老太太有些苍老却仍旧温热的手掌,才觉得自己从前世的梦魇里稍稍挣扎出了个头:“祖母......我求您一件事......”

她带着些哽咽的哭腔响起来,将宋老太太吓得惊疑不定的眉头轻蹙愣在了当场。

“您帮陈姑娘找个妥善些的去处,安顿了她们主仆吧......”她双手握住宋老太太的手,以近乎虔诚的表情泪汪汪的望着宋老太太的眼睛。

宋老太太怔了一会儿,就轻轻的将宋楚宜的头按在自己的胸口,温柔的一下一下的抚摸她的背。

虽然宋楚宜自从李氏死后就从不曾提过那个对她来说可怕至极的梦魇,可是宋老太太知道,她从未真的从那个可怕的梦里脱离出来,她每每跪在祠堂里拜崔氏的时候,眼里的那股惊惧绝望都叫人心酸。

她恐怕是从陈姑娘的身上看见了梦里的自己,因此想要成全陈姑娘的心愿。

宋老太太边拍她的背边叹气:“既是你这么说,祖母自然没有不应的。只是小宜......”她扶着宋楚宜的肩头将她往后移开了一些,直直的盯着她的眼睛:“梦里的事都跟现实是相反的,你瞧,你大哥哥也还好好的,我们更是好好的......你是个好孩子,千万别......”

她还并未将整句话都说完,玉书就在外头喊了一声老太爷,随即打了帘子迎宋老太爷进了门。

宋老太爷没来得及问她们说些什么说的这样两眼通红,神情严肃又带着丝难以察觉的惊慌叹气:“东宫恐怕是出了什么事,宫里的太医全部被调往东宫了......”

太子的身体一直都很差,据说自他过完四十岁生辰之后还时常咳血,常年都要靠药养着。想着这一世太子已经比上一世多活了将近大半年,宋楚宜猛地觉得有些不详。

第一百八十八章 艰难

宋楚宜就不由得又想起上一世太子身亡之后的事情来-----恭王跟端王闹的不可开交,在灵堂上一个赛一个的哭的撕心裂肺,为了皇位争得头破血流。宋家跟很多勋贵都成了牺牲品,然后过不多久,赶回来奔丧的太孙殿下就死在了回京的路上......

之后太子妃因悲伤过度也郁郁而终,连皇后也受了不小的打击,自此身体一落千丈不复从前。她人生的一系列悲剧,好像就是从太子去世之后开始的......额际渐渐渗出冷汗,将她的额发汗湿了黏在额头上,她将双手握成拳,指甲陷入肉里,才慢慢的恢复了冷静。

宋老太太说得对,现在的情况确实同上一世的不一样-----宋珏还好好的,宋家也安安稳稳的有惊无险的立着。

最重要的,是太孙殿下周唯昭,上一世原本都已经该入黄泉的人了,如今也还好好的活着。她为什么要怕?她可以将一切都改变的,不仅包括宋家,也包括宋琰跟她自己......

只是太子若是真的有个三长两短的,周唯昭毕竟也才十二岁......很难说他能不能应付的过来那些叔叔们。

这样一来,原先宋家想要走的路,就显得格外艰难了。毕竟投靠一个已经当了十余年太子的人跟投靠一个才十二岁的小男孩是截然不同的。

宋程濡眼看着她脸色发白,神情也不由有些沉重,叹了口气就道:“只希望太子能平安无事,否则......光凭太孙恐怕是应付不过来啊。”

宋老太太心思也沉重的很,可太子的生死也不是她能决定的,因此也就转头说起别的话来:“陈姑娘把小宜叫去,是想求她让我放她出去庄子上养着......在我们家里虽然好,可仔细想想确实不如去庄子上休养来的自在,既然她这么提了,我也就打算成全她。”

如今苏家的事已经告一段落,苏家的人若无意外,这回也得被陈襄剥去一层皮,除去陈襄还叫人有些顾虑,确实没什么好担忧的。

宋程濡听见宋老太太这么说,想了想也点头同意:“既是如此,问问她想去哪儿,尽量按照她的心意行事吧。只是有一点,地方还是要找清静些的,咱们府里也得跟去些护卫。否则她一个小姑娘,哪里能那么轻易就安身立命?”

陈锦心终究是千金小姐,虽说经历过后宅的折磨经历,可是对这世情却是一无所知。这世道对女子多有苛刻,一个适龄女子单身过日子,若是没有足够的力量支撑,随时都能被人生吞活剥。

当然,另一层原因也是因为要对苏老太太跟陈君安夫妇负责,毕竟他们把陈锦心交给了伯府,伯府既然承诺了,就应该要护她周全。

这些宋老太太都已经考虑到了,闻言温和的点头:“是,会让咱们伯府信得过的人跟去。小丫头说想要去江南,只怕也是受了父母的影响,可是江南毕竟太远了一些,咱们也不能经常去瞧......我私心是想着,通州那边也不错,那边又多温泉,对她将养也有好处。咱们得了空也好常常去看看她。一个小姑娘,真要她出去开门立户,怎么可能?”

而且在眼皮子底下,日后若真是一不小心陈襄想起这笔回头账来,他们也能及时察觉。

“决定了就亲自去同她提提。”宋老太爷也觉得陈锦心可怜,提起她的时候语气格外温和:“她这个孩子多心敏感,免得到时候以为咱们不满了,让她又提心吊胆的,这样对她身子也不好。到时候决定要搬了,让老大媳妇去操持。”

不一会儿大夫人进来同他们商量起了宋楚蜜的事情来,宋楚宜不好再继续听,告辞出来。宋楚蜜已经十五了,眼看着就要及笄,婚事已经迫在眉睫,只是宋大夫人跟宋三太太都拟了不少人选,也收了不少人家的名帖,却都定不下来。

这定不下来的原因倒也不因为伯府跟三太太夫妻的要求高,纯粹是因为宋楚蜜瞧不上。近些日子因为这事宋老太太隐隐的已经显露出了不悦来-----宋琳琅倒是自己选的夫婿,可是结果如何?宋老太太恐怕真是害怕极了宋家再出一个宋琳琅来。

不知道这回宋大夫人又挑中了哪个合适的人,她正这么想着,转过回廊就被人撞了个趔趄,险些带着扶着她的青桃一起滑倒。

她站稳了一瞧,才发现竟然是宋楚蜜,不由又往身后瞧了瞧,问她:“四姐这是要往哪里去?”

宋楚蜜顾不上理她,看了她一眼擦过她风风火火的往前闯。

青桃有些吃惊的转头去看了一眼,喉咙有些发紧:“老太太正在跟大夫人商量四小姐的婚事呢,她这么跑过去......”

宋楚蜜的脸色难看的有些吓人,宋楚宜立在原地想了想,叹了口气转身也往宁德院的方向小跑起来。

只是她追得还是有些慢了,宋楚蜜已经进了房们,她站在帘子外头都能听见里面的哭声喊声。

紫薇立在帘子那里有些犹豫,轻轻的朝宋楚宜使了个眼色,问她是不是要进去。

只是宋楚宜还没来得及说话,帘子就又猛地被掀了起来,随即宋楚蜜就一阵风似地撞出来,将她撞的肩上猛地一疼。

只是她还是反应得很及时,立即伸手拽住了似乎要掩面泪奔的宋楚蜜-----她要是这么一路哭喊着跑回三房,日后还不知会引出什么闲话来。

黄嬷嬷跟江嬷嬷紧跟着也已经追了出来,见宋楚宜勉强拉住了宋楚蜜心里就是一松,一左一右的扶了宋楚蜜,半哄半劝的将她给架回了房里。

事情都已经闹成了这样,宋楚宜想要避嫌恐怕也来不及了,抿了抿唇就跟着挪进了屋里。

屋里宋老太太跟大夫人都气的不轻,尤其是宋大夫人,脸上一阵青一阵白的,似是很是下不来台,气的胸脯起伏的厉害。

第一百八十九章 自主

宋老太太瞥了安安静静立着的宋楚宜一眼,蹙了蹙眉不禁更有些不满。

同样都是孙女,宋楚宜就能乖巧懂事的让人心疼,宋楚蜜却不仅不知好歹,而且还能说的出非君不嫁的话来。

当年宋琳琅虽然也闹着要自己挑夫婿,可也没这么明目张胆的闹着喊着要嫁人的,那也是私下里背人悄悄提的,可没跟宋楚蜜这样似地恨不得闹的人尽皆知。

宋大夫人目光也沉沉的,她自问因为女儿的事而对府里这些姑娘们的亲事都格外的上心,挑人也都是亲自过了眼,找了人上门查了人家的,断断没有敷衍了事,可是眼前的这个侄女之前横挑鼻子竖挑眼也就罢了,此刻更是哭着喊着说是已经有了意中人......将她的一番苦心全都抛在了爪哇国,真是叫人难以下台。

“你学了这么多年的规矩,都学到了哪里?”宋老太太直到将宋楚蜜看的不哭了,才冷淡的冷笑了一声:“长辈说话的时候,哪里有你插嘴的地方?更别提还口口声声说出刚才那些不知所云的话来,我记得你已经跟着那些宫里出来的姑姑学了不短时日,竟然一点东西都没学到?”

宋楚蜜抹着眼泪看上首坐着的面无表情的宋老太爷,再看看脸色略显阴沉的宋老太太,终究没敢再跟之前似地哭出声来。

她知道宋老太爷跟宋老太太又不一样,他最重视家风名声,若是她再不顾脸面一味哭喊,宋老太爷可不一定会做出什么事来。

“老太太......”她才开口喊了一声,眼泪就噼里啪啦的往下掉:“我听说以前姑妈她也是自己挑中的姑父......祖父祖母,我也只是想嫁个自己喜欢的人......”

一句话把宋老太太说的脸都灰了,让女儿自己挑了夫婿,由着女儿的性子来,让她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一直都是她心中的隐痛,现在宋楚蜜拿宋琳琅来做例子,真是叫她再也忍不住心中愤怒,失声道:“给我闭嘴!”

宋楚蜜被宋老太太这么一吼,真的吓得将已经到了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只是她的眼泪却忍不住掉的更凶了-----她又没有说错,姑姑本来就是自己挑选的丈夫啊,现在姑父在青州好歹也是个知府,姑母也有了诰命,这有什么不好的?

宋大夫人叹了口气,小心的瞧了一眼宋老太太跟宋老太爷的脸色,才转头去看着这个闹的人头疼的侄女:“你年纪小,不知道婚姻这两个字里处处都有学问......祖母跟大伯母总不会害你们,再者,纵然你不相信我们的眼光,也总该信你母亲吧?今天这人选都是你母亲选过了的......”

“我不知道这门学问,却知道两情相悦的道理......”宋楚蜜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声音猛地拔高许多:“若是叫我与那些连面也不曾见过几次的人生活在一起,有什么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

宋老太太扯了扯嘴角,与宋老太爷对视了一眼,都看见了对方难看的脸色。

“那你倒是先说说,谁是你口中的那个,所谓两情相悦的人?”宋老太爷握住了宋老太太的手,略显平静过头的吐出一句话。

按理来说,这个事就不该叫宋楚宜这样的小姑娘听,可是屋里众人都知道宋楚宜不同于一般的小姑娘,因此也就都自动忽略了这一点。

宋老太太伸手朝宋楚宜招了招,将她拉在身边坐着,脸色并没有缓和一些。

宋楚蜜咬了咬嘴唇似乎很是犹豫,迟疑半响终于还是吐了口:“是......是张家的哥哥......”

张家?!屋里众人一时都蹙起了眉头,许久都没有反应过来。

家里有来往的姓张的倒是有好几家,可是论起来最近常见的......

大夫人忽的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可置信的去看宋楚蜜,迟疑得连声音都有些颤:“你该不会是说张阁老家的那位......”她看宋楚蜜并没有反驳,更是惊得眼珠子都差点掉了下来:“可是他都已经娶妻了呀!”

张家跟三太太的娘家有远亲,因着都是在京城里住着,双方长辈又都有意,因此一来二去重新又搭上了关系,且关系向来不错。

可是就算是张家的孙子辈,也全部都已经娶妻了啊!

宋楚宜至此也终于目露惊异的看向了宋楚蜜,手心已经起了黏腻的一层冷汗。

宋楚蜜是个尚未经事的小姑娘,可是张家那些人可不是,尤其是张家的那些公子哥们,都已经娶妻了,怎么可能不知道勾搭一个伯府的千金意味着什么?!除非他们是早有预谋甚至是另有目的!

宋老太太已经控制不住自己脸上的冷笑,愤愤的扬手就夺了茶杯兜头兜脑的砸在了宋楚蜜的身上:“你有没有脑子?!你知不知道这话传出去你日后就毁了?!”

宋老太爷也没想到这个孙女竟然这么惊世骇俗,一时只觉得脑子都嗡嗡嗡的响,他跟宋楚宜想到了一起,张家那帮人可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山野莽夫,怎么会无缘无故的来招惹长宁伯府的姑娘,肯定是有什么目的。

宋楚蜜咬着帕子终于似是有些惭愧了,只是她仍旧咬着牙壮着胆子忍着身上的疼,哭道:“他并不肯让我做妾的,说了会娶我当平妻......”

可是有头有脸的人家,哪有什么真的娶平妻的?!

宋楚宜忽然觉得眼前的宋楚蜜可怜又可悲,像是透过她看见了上一世的自己,应该也是这么无理取闹不要脸面尊严的一副惹人生厌的脸孔。

宋楚蜜以为自己遇上了真心待她的良人,却不知旁人看来她只是走火入魔轻浮得都丢了脸面跟尊严......

众人都被宋楚蜜这番话惊得呆立当场,大夫人更是几次张口欲言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宋老太太已经不想再跟宋楚蜜说话,她转过头去瞧着大夫人,忍住了心中怒火:“去封信,叫老三家的回来。”

第一百九十章 耻辱

宋老太太年纪大了,并不想在这样的事情上跟一个脑筋不清楚的孙女儿再纠缠。因为现在哪怕她们说破了嘴巴,在宋楚蜜心里他们也只是阻挡她奔向幸福道路的恶人。

可是宋家不可能成全她,不管是为了她的将来还是为了伯府的名声,都绝对不能!把伯府的千金、现任内阁阁老、吏部尚书的孙女送给另一个内阁阁老的孙子当平妻,京城的人会怎么看他们伯府?圣上又会怎么想?!太子又会怎么想?!

刚刚跟太子那边投诚示好,转头就把孙女嫁给了端王一党,而且还是送去给人当平妻,刚好又是在太子病重的时候,难免不叫太子一党的人觉得他们朝秦暮楚两面三刀。

宋楚蜜尖叫着不肯服软,她看了一眼坐在一旁安静得像是不存在的宋楚宜,眼里忽然露出奇怪的情绪来,紧跟着她就爬了几步抱住了宋老太太的腿:“祖母!您的孙女儿不止只有小六儿一个,我也是!您能为了她把二伯母......把二伯母跟八妹妹都逼得死的死走的走,为什么就不能为了我仁慈一回呢?我只是想嫁个自己喜欢的人而已,当初姑姑还是嫡长女加独女,一样也可以自己......”

“我说了不要再提你姑姑!”宋老太太听她越说越不像话,只觉得她字字句句都在影射自己不会教女儿,头疼不已的叫黄嬷嬷把她拉起来,叹了一口气平息了一会儿怒气,就语重心长的道:“这些事我原本想叫你母亲回来同你说,觉得这样你可能更听得进去。可是现在看来,你好像是误会了我的意思。你姑姑的确是自己挑的夫婿,可是结果呢?结果她总共也才回过京城多少次?你那表妹你可曾见过一面?!你姑父除了三年回京一次述职,何时来过咱们家?!这样的人,在你眼里就是良人了?”

更别提那个张家的少爷已经有了妻子居然还勾三搭四,品行这两个字上就有大问题。

宋家经过宋楚宣的事情之后,给孩子们挑夫婿的时候又更严格了一层,不仅上门查人家,连男孩子们素日的风评跟功课也都要问问,可是这样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好的干净富贵的男孩儿不要,非得当那卓文君......宋老太太看着宋楚蜜,满心满眼都是失望,此刻忽然觉得宋楚宾那样懦弱文秀反而是件好事,至少不会跟宋楚蜜一样想一出是一出,胆子还大的叫人吃惊。

可惜昏了头的宋楚蜜一个字也听不进去,她将头摇了再摇,死咬着就是不肯松口:“不是的,他跟姑父不一样......”

翻来覆去说的就是这样的话,宋程濡并没耐心再听她说下去,板着脸让宋老太太将她呆下去:“她母亲还没回来,先把人放在你这里。”

宋老太太立即就明白了宋老太爷的意思-----怕她想办法又跟那个什么张家的公子联系上。只是她还是不禁有些疑惑,宋家的这些姑娘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平时也难得出门,究竟是何时碰上的什么张家公子?

她看了宋大夫人一眼,宋大夫人就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

是该审问审问宋楚蜜身边的人了,她就不信宋楚蜜身边的贴身丫头们会对她的这些动作一无所知。

等宋大夫人转身跟紫薇一同出了门,宋老太太就低头看了看宋楚蜜,又拉了宋楚宜的手:“原先还说等觐见完太后再叫你搬出去,现在只能提前了。”

宁德院虽然还有碧纱厨,可宋老太太不耐烦听宋楚蜜日后天天哭喊,还是想把她安置在小抱厦内。

刚好那边宋楚宜的院子跟宋琰的院子都已经布置得差不多了,瞧瞧日子搬进去也好。

宋楚蜜听出宋老太太是想把宋楚宜的小抱厦挪给自己住,眼泪就掉的更凶了-----这是想把自己看起来呢,根本就没想过要成全她。才刚老太太的话在她听来又敷衍又表面,她根本就听不进去,宋老太爷更是从头到尾一副冷淡样子......她想到此刻宋老太爷跟宋老太太心里必定是觉得她辱没了宋家的门风,不禁更加委屈,她跟张家哥哥只是发乎情止乎礼,断然没有做过让宋家丢脸的事,可是祖父祖母却连听也不想听一听。

她跪在地上默默垂泪,宋楚宜看的难受偏偏又没有立场开口说话,干脆就跟宋老太爷跟宋老太太告辞出去:“祖父祖母,才刚阿琰说想吃许嬷嬷做的荷花酥,我给他送去吧,恰好也能带他去瞧瞧新院子。”

宋老太爷跟宋老太太都点头答应,宋楚宜就垂着头出了门。

外头竹影摇曳秋光正好,微凉的天气徒添几分舒适,可宋楚宜却只觉得两只手都冰凉的厉害-----她恰好瞧见了宋大夫人令金嬷嬷跟邱嬷嬷把宋楚蜜的两个大丫头给架了往外走,神情冰冷严肃,两个丫头都惊得脸色煞白眼中含泪。

主子犯的错,往往要底下人给她承担更大的后果。

上一世的她也是这样,害了多少丫头嬷嬷们?

青桃叹了声气禁不住摇头叹息:“这几日玉珊跟玉燕还能好过些,等三太太回来了,才是她们遭殃的时候......”

三太太云氏向来喜欢把责任往别人身上推,何况是这种关乎女儿一生的名节跟幸福的大事,一定会迁怒到两个大丫头身上,到时候玉珊跟玉燕两个,就算不死都得脱层皮。何况以三太太的心胸,断然不肯只扒拉她们一层皮的,恐怕连她们的老子娘都要受牵连。

这就是没跟一个脑子清楚的主子的下场,要是主子做了什么错事,首当其冲的就是她们。青桃不禁有些兔死狐悲,摇了摇头情绪有些低落又有些庆幸,幸好宋楚宜是个靠得住的而且脑筋清醒的。

“你去叫那些小丫头们嘴巴紧些。”宋楚宜瞧着那些三三两两聚成一堆的小丫头们,禁不住摇头:“省的到时候惹祸上身。”

第一百九十一章 消息

等宋楚宜出去了,宋楚蜜也被黄嬷嬷半哄半劝的拉走,宋老太太就往后靠在引枕上,头疼无比的叹了口气。

她是真的觉得有些烦了,同时心里克制不住的对宋楚蜜升起了些厌恶-----但凡是一个知礼些的大家闺秀,哪里有不管不顾的闯到长辈房里说什么两情相悦这样可笑又不要脸的话的道理?同时她又觉得自己不免有些太失职了,居然会纵着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而且若不是宋楚蜜自己闹出来,她恐怕还什么也不知道......

想着幸好大夫人这些日子不眠不休的替她们操持着人选的事,才叫宋楚蜜沉不住气把事情闹了出来,否则要是真出些什么事,她真的是没脸去见宋家的列祖列宗了。

宋老太爷原本就因为太子病重而心里忐忑,此刻又被自家孙女闹了个措手不及,心中也忍不住沉沉的,想了想站了起来往外走,一边不忘嘱咐宋老太太:“最近这段日子把她看紧些.......等她母亲回来了,再让她母亲劝劝她。实在劝不动,就送去家庙吧。”

宋家绝不可能成全她这样无知无畏的要求,否则就是把全家都放在了火上烤。

宋老太太心中一惊,本能的想张口替宋楚蜜求求情,随即就闭上了嘴。宋楚蜜若真是为了个男人连家也不要了,亲人们也都抛在脑后,这样的女孩子确实还不如放在家庙里安稳些。

“您午间是在这里用饭,还是送去书房用?”宋老太太问了一声:“若是在这儿用,我也好叫人早些安排。小宜跟琰哥儿既然要搬新院子,咱们也该给她们摆个宴。”

虽然是出了宋楚蜜这样的事,可是四日之后的十五照样得进宫去,宋琰过一月左右也该启程去蜀中,没道理冷冷清清的叫家下人疑惑。

宋程濡点了点头,立住了脚回头看宋老太太:“既是这样,干脆就摆一摆吧。把家里孩子们通通叫上,也别在你这儿折腾了,去楚洲馆罢,那里地方大又清幽,还三面环水,想必孩子们都喜欢。今日小四这么一闹,恐怕其他几个丫头们心里都免不了惴惴的......叫她们安心一些也好。”

他顿了顿,又道:“我去书房一趟,待会儿吩咐老大跟珏哥儿去探探外面的风声,看看是张家的哪个公子,又打的是什么主意。若真的是没什么还好,可要是真的是张家别有用心,这件事就没那么容易罢休了。”

虽然政见不同,可之前他自问跟张阁老也算得上是井水不犯河水,可是张家若真的为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把主意都打到了他们伯府的内宅身上,那伯府也不是任人宰割的。

宋老太太勉强牵起嘴角笑了笑,叹道:“还说兴福倒了咱们就能轻松一阵呢,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瞧瞧,这事情不是又找上门来了吗?”

宋老太爷满心的愤怒也瞬间涌上了心头,他默了默没说话,转身朝外走了。

黄嬷嬷安顿好了哭闹不休的宋楚蜜回来,亲自端了一碗枇杷露给宋老太太清清火,宋老太太接了喝了一口,就听外面说大夫人来了。

大夫人脸上表情很不好看,坐下来就跟宋老太太提起这件事来:“都问清楚了。原不是在咱们家认识的,听说是自小就认识了。是张阁老的庶孙,排行第七的,因为同三弟妹的娘家有来往,一来二去的就认识了。四月那时候不是因为李家......小四就回三弟妹娘家小住了一阵吗?大约是那个时候......”

居然还是庶出的!宋楚蜜这眼睛看人也真是出息了。

宋老太太勾起唇角冷笑了一声,将枇杷露放在桌上发出砰的一声脆响,又问:“那然后呢?既然都知道,她们怎么都不报上来?”

大夫人脸上表情就有些精彩,顿了许久才犹豫着回宋老太太的话:“听说是小四自己跟三弟妹在歪缠呢,三弟妹自然不许,却也不敢把事情闹出来叫您知道......一边在信里劝小四,一边交代了娘家人呵斥住了这两个丫头,叫她们不许把事情闹出来。”

原来三太太云氏竟然早就知道了?!

这母女俩......宋老太太惊得无话可说,半响才呵了一声:“怪道小四沉得住气,原来是先被她绊住了。既然她这个当娘的早就知道了,就等她回来再说罢。”

宋老太太这个当祖母的都这样说了,宋大夫人只是个大伯母,自然更加没有异议。

“对了,今日小宜跟琰哥儿就搬去楚洲馆跟关雎院了,我的意思是大家热热闹闹的吃顿饭,也当给她们道乔迁之喜了。你先别管那糟心的,踏踏实实把晚宴摆起来。”

这里面也有让宋楚宾等几个丫头安心的意思,宋大夫人自是明白,忙不迭的答应,又说起大少奶奶来:“她身子进了八月就更沉重了,行动也是不便,不如就别来凑这个热闹......”

宋老太太点头应了:“这是正理,她的身子最要紧。叫她安心养着就是。”

二人商量了一会儿,大致已经将章程拟了出来,大夫人就又趁机说起了八月中秋给各王府跟府里世交们送礼的事情来。

藩王们都还很年轻,最大的端王的世子也不过才四岁多,并不曾住在京中王府,因此王府都只有长使们管着,这送礼每年也都有定例,今年也没什么好破例的,宋老太太听了一会儿就叫宋大夫人自己作主。

刚说起镇南王府跟英国公府的礼单,却听玉兰进来回禀说是崔应书跟崔夫人来了。

二人都不由就是一怔-----之前并没收到帖子,怎么来的这么匆忙?

“我去迎一迎!”大夫人忙站了起来:“外头有老爷跟珏哥儿,舅老爷应是先去前厅拜见咱们老太爷,我去迎一迎舅夫人,再去吩咐厨房摆宴。”

宋老太太反应过来,就点头看着宋大夫人出去了,吩咐玉兰去请宋楚宜跟宋琰。

第一百九十二章 错综

崔夫人近日也经常有遣人给两姐弟送东西过来,却并没亲自来过,怎的现在不年不节的忽然上门来了?

宋老太太觉得事情并没那么简单,纵然是为了给宋琰送行,这时间也未免太早了一些。

她沉思一会儿的功夫,大夫人就已经带着崔夫人进来,她脸上带着和煦的笑意,显见是同崔夫人聊的很开心。

她刚起身,崔夫人已经到了跟前,忙让她仍坐着:“自己家人,哪里有那么多礼节?老太太千万别折十三娘的寿。”

宋老太太依言坐着,笑着招呼她坐:“忽然听说你来了,倒吓了我一跳。中午的午宴若是招待不周,十三娘你可别怪我。”

“哪里敢。”崔夫人笑的露出颊边酒窝:“这回是我们连帖子也没递就冒昧上门,怎么敢怪您招待不周?”

大夫人见玉书玉兰已经上了茶,笑着寒暄了几句就出门去安排今日午宴的菜品。只是她才一出门,就见绿衣急匆匆的小跑了过来。

她第一反应就是宋楚宜出了什么事,本能的看了一眼身后,立即开口叫住了她:“怎么这么着急?是不是六小姐......”

绿衣气喘吁吁的停下来猛地摇头:“不是我们小姐,是四小姐......她在抱厦里闹着要自尽......”

宋大夫人眉心猛地一跳,转头吩咐金铃:“你去同厨房上的婆子们说,今日有客人来,就按照往年镇南王妃来的旧例做两张席面上来。”

金铃也不敢细听下去,闻言忙福了福身子应是,自去厨房找管事婆子了。

宋大夫人自己却并不敢怠慢,更不好就此时进去禀报宋老太太,只好叹了一声气领着绿衣带着金嬷嬷转头去了抱厦。

想是宋楚蜜实在是闹的厉害,连许嬷嬷脸上都有焦急神色,见了她来就忙迎上来,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声音有些飘的告诉她:“四小姐闹的厉害,又是抢剪子又是要撞柱子的......”

宋大夫人边听边走,推开门就见宋楚蜜果然抱膝坐在桌脚处哭的厉害,她脸色复杂的叹了口气,蹲下身子去扶她起来:“地上凉,还是起来吧。”

宋楚蜜反手握住她的手,被大夫人搀着坐在椅子里还是不肯放开:“大伯母,您帮帮我.......求求您了,您帮帮我吧......不然我也活不成了......”

“你这样说,又想过你母亲怎么办么?”宋大夫人将手抽出来,坐在她旁边,示意金环出去打水进来,转头温和又不失严厉的瞧着宋楚蜜微愣的神情:“你只顾着你一人欢喜,可曾想过你若是真的去做了人家有妇之夫的平妻,宋家的名声跟你母亲的名声?又把你弟弟摆在那里?”

宋楚蜜才刚要出口的反驳的话就一滞,眼泪流的凶猛得如同一条河。

“小四,做人不仅仅只为自己,更要替身边的人多想想。”她伸手拍了拍宋楚蜜的肩膀,语重心长:“别再做傻事了,这几日就安静呆着吧。你母亲她肯定急坏了。”

三太太云氏怕婆母也怕丈夫,若是女儿是因为这样不光彩的原因真的寻死了,恐怕三太太这一生也要在苦痛中度过了。

才刚说了几句话,崔夫人就站起身来:“老太太,我想去找小宜说几句话。”

宋老太太早就料到崔夫人过来不仅是为了上门说说话,闻言并不觉得意外:“才刚我就已经叫人去把小宜跟琰哥儿叫来了,想必这会儿她们也该到了。恰好她的关雎院也都布置得差不多了,十三娘你去替她长长眼也好。”

话音才落,宋楚宜跟宋琰就已经进门来,都笑着上前来跟崔夫人见了礼。

崔夫人摸了摸宋琰的头,感叹他又长高了些,就拉着宋楚宜说要去她的关雎院瞧一瞧。

宋楚宜有些诧异的瞧了宋老太太一眼,片刻后才反应过来应是,牵着崔夫人的手出了门-----崔夫人鲜少这么沉不住气,连跟宋琰也没说上几句话就急着要拉她走,肯定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果然,才走出一段路,崔夫人眼见着没人了,就拽了她的手似乎有些着急:“小宜,我记得在通州的时候你跟我说过,你曾经做过一个梦的,是不是?”

她的手将宋楚宜的手握在手里,紧紧地握着,急切的想要得到一个答案。

宋楚宜将另一只手也覆在她手上,缓缓的点了点头。

“你那个梦里,有没有梦见过太子他......”她话音顿了顿,往左右又看了一眼,才带着些哭腔问道:“有没有梦见过太子中毒?”

中毒?!这回太子病重,居然不是因为病情加重,而是因为中毒了吗?!宋楚宜猛地瞪大了眼睛,谁这么大胆给太子下毒?而且又是怎么下的毒是什么毒?

她盯着崔夫人缓缓摇头,略有些艰难的蹙着眉头开口:“并没有......在我的那个梦里,太子殿下早在去年年末就已经.......”

崔夫人有些颓然的退后了几步,垂着头平息了一会儿情绪,才勉强的点了点头:“这样啊......”微风吹起她的碎发跟衣裳,她停了一会儿才抬头继续看着宋楚宜,咽下了其他担忧,轻声道:“太后娘娘这次要见你,肯定是为了难为你。毕竟王瑾思是她带大的......”

可是没等宋楚宜回答崔夫人就又握住了她的手:“可是你这次进宫去也别怕,该怎么做就怎么做,有皇后娘娘在,太后娘娘也不会过于难为你的......”

“皇后娘娘?”宋楚宜禁不住有些疑惑,她记得皇后娘娘跟太后娘娘的关系并不好,圣上也借着皇后身体不好的借口将宫里的晨昏定省都给省了,这回怎么会去太后娘娘那里?

“是啊。”崔夫人脸上的笑虽还是有些勉强,可是却比之前好了许多,拉着宋楚宜的手道:“皇后娘娘她,想见见你,那日太孙也在。”

宋楚宜就反应过来,恐怕周唯昭要见她,也是想从她嘴里多知道一些她所谓的梦里的事,比如说这回太子的中毒。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复杂

只可惜她这回却真的是爱莫能助,她能一路披荆斩棘走到现在,靠的无非就是上一世那三十余年磋磨间得来的智慧跟经验,可太子殿下的死偏偏是她到如今也未曾参详透彻的谜。她重生一世,改变了许多人的命途,宋珏未死,羽林卫那些勋贵的少爷们也都好好的活着,甚至连太子也仍旧存活于世。

何况,太子身边还有一个她更加琢磨不透的、前途未定的周唯昭呢。

这一世已经同上一世有了极大区别,已经不是她能看着人就知她前程往事及将来命运的时候了。

皇后娘娘多年不与太后娘娘见面避免冲突,如今为了见她居然愿意出面与太后娘娘虚已委蛇,足可见太子此刻情况不妙。

可是若是她什么都不知道,不能拿出叫皇后娘娘跟太孙满意的答案,那.......她这次进宫会不会真的是有去无回了?

不一会儿玉兰等人就先后寻过来,说是午宴已经摆好了,叫她们去用饭。

崔夫人也就收拾好了情绪,虽然这一趟来并没问出什么,可是她既是打探到了些消息,就不能不跟宋老太太通个气,好叫她们进宫的时候谨慎一些,也少生些事。

宋老太太正盯着宋琰喝开胃汤,见了宋楚宜跟崔夫人忙叫她们也喝一碗:“近日孩子们都犯了秋乏,事先让她们喝些开胃汤,也好叫她们中午能多吃些东西。”

崔夫人笑着点了头,见屏风那头还仍没动静,就猜到男人们大概都还在书房没进后院,估摸着时间还有余,她笑着接了汤放在桌上,轻声说道:“老太太,太后娘娘那里怕是不怎么好应付......”

崔夫人近来多有出入宫廷,应该也是听见了什么风声才会如此说,宋老太太明了的点头,眼神示意宋楚宜带着宋琰暂避,自己也放了手里的碗。

等宋楚宜跟宋琰都出门去了,她才若有所思的道:“原先我与老太爷也担忧过这个事,到后来也没想出什么好法子。可是现如今太子中毒......恐怕太后未必有心思跟小宜她一般见识吧?”

“太子因为病重一直足不出户呆在东宫,此番中毒的确只有可能是宫里出了问题。可帝后都忙着为此事头疼,恐怕正好就遂了太后心意。”崔夫人这样说着,看宋老太太面色突变,就又拿话安慰她:“可是咱们都知道,小宜她不是一般的孩子......之前在通州的时候太孙殿下就知道她身上有些特殊,老太太您也别瞒我,我也晓得这孩子能梦见前世今生的事.......”

崔夫人说到这里,宋老太太的心里大概就已经有了底,不由目光灼灼的朝崔夫人望过去。太子中毒,莫非皇后她们还想从小宜身上知道些什么不成?

之前她们就已经料到宋楚宜多智的名声传出去未必有好处,只会徒添烦扰,现在看来果然如此。

崔夫人紧跟着说下去:“这对小宜来说未必就是坏事。”她像是能洞悉宋老太太此刻的想法,略斟酌了一会儿就道:“我知道伯府有心靠向太子......既是本就有心,又何必担心皇后娘娘?她出面,既能让小宜躲过太后娘娘,也能叫宫里的贵妃安心,不是一举两得?”

宋老太太沉吟着没有说话,崔夫人就往身后叫出个十二三岁的丫头来,笑着道:“虽然人小了些,却是宫里呆过三四年了的,对宫里的情形多少熟悉些。小宜身边红玉没了,我想着干脆给她补上一个。”